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節奏樂,讓幼兒感受樂曲明快、含蓄的性質,分析樂曲的結構,體驗演奏活動中合作的快樂。
2、引導幼兒運用身體動作和圖譜來表現樂曲的節奏及演奏方式,初步掌握看指揮演奏樂器的方法。
3、引導幼兒運用身體動作的和圖譜來表現樂曲的節奏,初步掌握看指揮演奏的方法。
活動準備:樂器、圖譜。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
1、連續兩遍音樂入場,并做相關動作。
提問:你覺得這首音樂是怎么樣的?好像在干什么?
2、聽音樂進一步感受樂曲性質。
介紹:樂曲的作者、名稱及內容。
二、熟悉圖譜
1、聽音樂,教師指圖譜。
介紹:圖譜中的三種圖形分別代表三種樂曲,老師是根據樂曲聲音的特點來畫的,請小朋友仔細聽:他們像什么樂器發出的聲音?
2、匹配樂曲。
3、請幼兒按節奏讀圖譜。
4、聽音樂讀圖譜。
三、徒手練習
1、手打樂曲的動作,嘴發樂曲的聲音,看圖譜練習一遍。
2、看指揮,分樂器練習。
3、提出要求進一步練習。
四、配器演奏
1、輕輕拿出樂器,注意指揮的手勢,看指揮演奏。
討論:演奏的效果,提出要求注意的地方。
2、提高要求,再演奏一次,提醒幼兒互相傾聽。
3、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交換樂曲演奏。
4、請幼兒當小指揮,進一步選擇交換樂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保護樹木的意識和責任感。
2、引導幼兒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歌曲的旋律自編動作,真切自然地進行扮演。
3、引導幼兒唱出敘事歌曲流暢的特點。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重難點分析:
重點:能夠比較連貫、自然的演唱歌曲。
難點:理解歌詞的內容,樂意為歌曲自編動作,進行扮演唱。
活動準備:
知識:簡單了解有關環保的知識。
物質:錄音磁帶和錄音機,與歌曲內容相符的圖片兩幅。
活動方式:
集體與分組結合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請幼兒傾聽歌曲的錄音磁帶,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動聽的歌曲好嗎。
二、展開:
1、提問問題,理解歌詞:
問:剛才你聽到歌曲中唱了什么?路旁的小樹遭到了什么倒霉?是誰將小樹苗搭救了?這首歌曲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出示圖片,再次完整欣賞歌曲,引發幼兒的模仿興趣。
引導語:"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傾聽一遍,請你把最喜歡的一句記下來。"問:"誰來學唱自身喜歡的一句?,對模仿出的幼兒和時褒揚鼓勵,頒發小獎品,激發幼兒演唱的興趣。
3、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幼兒完整跟唱歌曲第一段。
4、播放錄音伴奏,集體完整跟唱。
5、播放錄音演唱,請幼兒完整欣賞,并大膽歌唱。
6、幼兒集體演唱,鼓勵幼兒大膽表示自身的感情,可以自編動作進行扮演唱。
7、講解歌曲特點,兩人面對面,以敘事的形式進行演唱。
三、結束:播放一段搖籃曲請幼兒欣賞,動靜交替,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歌曲問答感受勞動號子的音樂節拍與旋律。
2、念讀秋天的水果蔬菜名訓練節奏,并嘗試用各種樂器進行合奏。
3、體驗奧爾夫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樂器、蔬菜水果
活動過程:
一、 出示繪本,情境導入
二、 語言與歌唱
1、引導幼兒用語言來形容繪本的內容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什么樣的季節果實成熟了?農民伯伯都要去勞動了?
2、幼兒學念“嘿呦嘿呦嗬”
3、師幼演唱
教師領唱每樂句前兩小節,幼兒合唱后兩小節
三、 隊形與律動
師幼跟著歌曲做摘果子的動作
重點:引導幼兒利用上下左右的空間意識進行律動
四、 蔬果語詞練習
教師出示水果
重點:引導幼兒配合語詞節奏念讀水果名稱
五、樂器演奏
教師出示蔬菜,分發樂器
*師幼配合語詞節奏念讀蔬菜名稱
*引導幼兒拿樂器按照語詞節奏進行合奏
六、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學唱歌曲。
2、認識附點和休止符,并唱準附點和休止音符。
3、感受音樂中友好,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圖譜
2、各種色彩的紙質笑臉娃娃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對果娃娃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果園里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們猜猜看果園里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師:小朋友剛才都做了好多的猜想,現在,我們來聽一聽果園里到底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理解歌詞內容,學唱休止音符。
教師第一次范唱。
師:小朋友,誰來到了果園里?
師:光寶寶來到了果園里,它來果園里干了什么事?
師:光寶寶親親一群果娃娃,你們還記得他親了哪些果娃娃嗎?
教師根據小朋友回答的出示果娃娃圖片。
師:果娃娃都出現了什么表情?
師:它們都露出了笑臉,很快樂。我們拍著小手有節奏地把果娃娃的名稱念一遍,來感受一下果娃娃的快樂。
師:小朋友,我們把剛才念得這一部分叫做念白,在這段念白處有兩個停頓的地方,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三、認識附點,并能唱準附點音符。
教師根據圖譜,第二次范唱。
師:小朋友,在這張圖譜上有三個小圓點,你們知道這個小圓是什么嗎?
師:是附點,你們已經學過一次了,你們還記得有附點的地方怎么唱嗎?
師:前面唱的長一點,后面短一點,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三處附點,每處唱兩遍。
四、完整學唱歌曲。
師:現在,我們一起看著圖譜來唱一唱這首歌。
師:我們分兩組來唱這首歌,男孩唱唱的部分,女孩念念白的部分,我們來比一比誰最棒。
師:小朋友剛才都表現的很棒,這次我們反一反,女孩唱唱的部分,男孩念念白的部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動作建議:
1、A段八拍一個樂句,樂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動作,后四拍則變一個造型。
2、教師在B段中的示范動作盡量要優美。用教師自己的體態去感染孩子。
3、教師B段音樂中,做前、后、左轉、右轉吊線暗示,教師鼓勵幼兒理解后應盡快按暗示的方向變化身體位置和姿勢。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氣氛,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風箏”的快樂。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掌握B段音樂老爺爺收放風箏的'動作。
3、傾聽音樂,根據音樂的變化完整表現出放風箏的情景。
【活動準備】
1、音樂《放風箏》、風箏圖片的PPT
2、幼兒有過放風箏的經驗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從前有一位老爺爺特別愛扎風箏,他扎的風箏啊栩栩如生、造型各異。
(播放PPT,幼兒觀察)
老師出示四只不同種類的風箏圖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爺爺都做了哪些風箏呢?”
2、感受A段音樂,學習變風箏造型。
過渡語:你們看哪些風箏來了?它是怎樣出來的。
(1)教師根據音樂變風箏造型,幼兒觀察并發現教師變造型的規律。
指導語:老師的風箏是怎樣變出來的的?
(2)幼兒邊聽音樂邊按節奏變風箏造型。
3、感受A、B段音樂,初步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l)繼續講述情境:你們猗猜后來風箏們飛上天了嗎?可是沒有老爺爺的線他們怎么飛得起來呢。不過就在這時老爺爺回來了,他不但沒有生氣,還帶著這些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飛翔,這些風箏都很聰明,老爺爺風箏線往哪邊扯,他們就往哪邊飛。他們飛啊飛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傾聽音樂,幼兒當風箏,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隨音樂節奏自由模仿風箏向不同方向飛的動態。
4、和幼兒一起玩放風箏的游戲,完整表現放風箏的情景
(1)教師當老爺爺,師生一起玩放風箏游戲1-2遍。
(2)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按節奏、飛得有美感的“風箏”,并請其示范。
(3)請個別幼兒上來當老爺爺放風箏。
(4)重點練習如何當老爺爺來指揮風箏飛舞。
(5)幼兒兩兩合作,一人當老爺爺,一人當風箏玩游戲。
引導幼兒評價:合作得怎樣?動作是否優美、是否有節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揮
5、出示中國龍的圖片,引導幼兒如何集體合作變中國龍風箏。
過渡語:今天老爺爺扎了一條巨龍風箏,你們能把這個大家伙變出來嗎?
(1)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變成一條龍,如何飛起來。
(2)教師當老爺爺,放飛“中國龍”。
大班音樂活動:包餃子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教學設想:
聲音的長短是通過一些音樂活動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我認為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做到:音樂與律動的結合、音樂與生活實際的結合,不僅有利于音樂教學的完成,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鍛煉兒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兒童的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的好辦法。
在教學本課時,先播放動物嬉戲的錄象,讓兒童通過看、聽、模仿他們的聲音和動作,初步感受聲音是有長有短的。在此基礎上,讓兒童進行二聲部、三聲部的組合練習,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然后讓兒童用“×—、×、××”這三個節奏型說話,培養兒童創造節奏的能力。最后播放一段2/4拍音樂,讓兒童用打擊樂器或肢體語言表現本歌曲中的“×—、×、××”。
教學目標:
1.通過音樂活動,讓兒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
2.會用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等打擊樂器,及肢體語言等方式表現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讓兒童感受、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培養兒童穩定的節奏感。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借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聽一聽、仿一仿
1.課件呈現動物嬉戲的錄象。
要求:欣賞完后,讓兒童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通過欣賞兒童喜歡的各種小動物,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2.讓兒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動物的聲音和形態。
(1)指聲表演。
(2)集體表演。
【給兒童模仿的空間,是讓他們參與學習的過程。首先,調動了兒童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讓兒童了解到各種動物發出的聲音是有長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
3.整理兒童在錄象中收集到的聲音,如:
小鴨:嘎嘎小貓;喵—小狗:汪汪汪
小雞:嘰嘰嘰嘰青蛙:呱—小羊:咩咩……
4.兒童用不同方式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比一比,誰表現的方式多。
【在活動中,兒童的表現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聲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腳④體態律動(跳躍、跑跑、走、舞蹈動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讀譜法……】
二、談一談、議一議、仿一仿
1.讓兒童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和動作。
2.兒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聲音和動作:
泉水:叮咚
火車:嗚…嗚…卡嚓卡嚓
大鐘:當—
汽車:嘀—
鬧鐘:嘀嗒嘀嗒
牛:哞—
老鼠:吱吱吱吱
心臟跳動:咚咚
釘釘子:叮當叮當
獅子:吼—
小兔:蹦蹦跳跳
【通過收集自己所熟悉的聲音或動作,并按節奏模仿出來,進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
3.節奏組合表演
(1)師引導:誰能用剛才收集的火車的聲音來表演火車開來的聲音?
(2)兒童自由組合表演,教師給予指導。
(3)請表演好的兒童表演展示給大家看,并給予獎勵。
鳴笛聲‖嗚嗚︱嗚嗚︱嗚嗚︱
車輪聲‖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獎勵提高了兒童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4.以小組為單位,邊聽《火車開了》邊模仿鳴笛聲和車輪聲。(可以用聲音,也可以律動)
5.兒童分小組合作表演其他聲音和動作的組合,教師指導。
(兒童邊表演,邊播放歌曲《在動物園里》,既培養了兒童穩定的節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動物園里》,為下一節教學這首歌曲奠定了基礎。)
①小鴨:嘎嘎小雞:嘰嘰嘰嘰
②錘子:咚咚釘釘子:叮當叮當
……
6.教師引導兒童由二聲部逐漸過渡到三聲部:
①小貓:喵—小羊:咩咩老鼠:吱吱吱吱
②大鐘:當—鈴聲:叮呤鬧鐘:嘀嗒嘀嗒
③風:呼—泉水:叮咚樹葉:嘩啦嘩啦
④獅子:吼—青蛙:呱呱小兔:蹦蹦跳跳
……
7.分組表演,比一比,哪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種類多,節奏穩定。評獎激勵,自評、互評。
(邊表演,邊播放歌曲《在動物園里》)
【通過實踐活動,讓兒童親身體驗了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這樣,不僅兒童學得輕松,而且培養了兒童的合作能力。】
三、創造節奏。
1.用“×—、×、××”三個節奏型說話。
(1)師示范:小白兔︱跳跳跳︱
(2)兒童創造:如:
①老師︱早上好︱
②小妹妹︱真漂亮│
③哎—︱你在︱哪里︱
④趙麗君│……
比一比,誰創造的有新意。
【語言本身就有生動、豐富而美妙的節奏,結合語言,提取節奏對兒童來說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2.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等打擊樂演奏“×—、×、××”
(1)認識打擊樂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
(2)讓兒童嘗試演奏,了解其音色,同時教師規范其演奏姿勢。
(3)嘗試用打擊樂演奏前面所創編的節奏。
3.播放《在動物園里》,兒童用打擊樂演奏歌曲中的“×—、×、××”節奏,也可律動,如:跑跑走,或蹦蹦停、拍手等。
【用打擊樂表現“×—、×、××”,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兒童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能力。】
四、在兒童的歡呼聲中結束新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兒童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反思這節課,做到了以下幾方面:
1.師生關系平等和諧。
教師以與兒童平等的身份參加活動,通過引導,發揮主導作用,和兒童共同探索知識,和他們親切交流。在這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兒童敢于大膽探索創新,敢于大膽表現自己。比如:讓兒童收集自己所聽到的聲音,并模仿,他們都積極開動腦筋,爭先恐后地向大家展示。
這樣,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能力。
2.讓兒童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
奧爾夫認為:元素性音樂教育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參與者。讓兒童收集自己熟悉的聲音,通過自己的各種器官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并用自己的語言去創編節奏,讓兒童了解到,原來動物的叫聲有節奏,我們的語言也有節奏,從而把復雜而枯燥的節奏變得簡單而有趣。這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輕松地獲得音樂知識。
3.變“枯燥”的知識傳授為“有趣”的知識探索。
如果用傳統地教學思想和方法,就是直接告訴兒童“×—、×、××”節奏型的名稱和時值。實踐證明,兒童對這種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方法毫無興趣。但這節課是讓兒童自己收集和模仿各種聲音和動作,并應用“×—、×、××”這三個節奏型說話,然后從聲音中、動作中、語言中形成“×—、×、××”的節奏概念。這樣,既激活了兒童的思維,調動了兒童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體驗了獲得成功的喜悅,也培養了兒童創造節奏和感受節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趣味教學,讓兒童感受到音樂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學習音樂理論是件簡單而有趣的事。
4.培養了兒童的創造能力。
在教學中,無論是讀節奏還是用體態律動表現節奏,或是創編節奏,都注重激發兒童的即興發揮能力和想象力,發展兒童的創造能力。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本人將拓寬自己的視野,拓寬兒童的思維,將課改精神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末。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情緒特點。
2、積極參與活動,能有表情,較完整地演唱歌曲。
3、愉悅的參加歌唱活動,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小狗抬轎》ppt,模擬花轎、小狗和老虎頭飾。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看看今天誰到我們大2班來做客了?(出示小狗和老虎)小狗最近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放《小狗抬轎》ppt)
二、欣賞故事,理解歌詞。
1、回顧ppt內容,了解歌詞內容。
提問:剛剛故事里小狗和老虎,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ppt看完,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句出示圖譜,然后逐句跟讀1-2遍)。
2、完整學說歌詞。
過渡: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完整地說一說吧。(完整朗讀一遍)剛才小朋友說得真不錯,老師覺得要是你們能有節奏的朗讀就更棒了,你們有信心嗎?那我們就開始吧。(完整朗讀第二遍)
3、小結:小狗和老虎之間發生的這個故事,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并且給它也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狗抬轎》,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4、教師完整演唱歌曲。
三、多種形式、學唱歌曲、過渡:《小狗抬轎》 這首歌曲好聽嗎?(好聽)那讓我們一起唱起來吧!(完整唱第一遍)
1、完整唱兩遍。小朋友這次唱得真不錯,如果你們能用更好聽的聲音來唱這首歌曲,再加上表情和動作就更棒了。
2、過渡:我們學會了這首歌曲,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了,想和你們玩一個游戲,名字叫"歌曲接龍"。
歌曲接龍:
(1)教師唱前半句,幼兒唱后半句。
(2)幼兒唱前半句,教師唱后半句。
(3)女生唱前半句,男生唱后半句。
四、創編動作、情境表演。
1、情境表演:《小狗抬轎》
過渡:小朋友們唱的聲音真好聽,那你們想不想來表演一下《小狗抬轎》的這首歌曲呢?
2、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那小朋友想一想,小狗抬轎用什么動作來表演呢?老虎坐在轎子里搖扇子怎么表現呢?小狗疼的汪汪叫又怎么表演?(幼兒一邊說一邊學)那下面老師來扮演老虎,請八名幼兒里做小狗一起表演,其余幼兒跟鋼琴演唱歌曲。
3、幼兒分組表演。
4、小結:今天我們學了這首歌并且還進行了表演,開心嗎?那我們回家后把這首好聽的歌唱給爸媽聽好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上下來,氣氛非常好,孩子們和家長都非常開心。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活動場地。由于當天是家長半日活動,所以人比平時多一倍。所以在表演的時候就顯得非常擁擠,如果我能在活動前將椅子排成馬蹄形,那表演的場地就會大出一倍,就不會那么擁擠了。還有就是活動材料準備的不夠充分。當天就準備了一對竹竿做花轎。孩子們在做游戲時的等待時間就比較長。如果能準備三對竹竿的話就不會出現等待的情況了。而且活動的場地也不僅僅局限在教室里面,走廊里也可以表演。在“表演”這一環節,我擔心幼兒不會表演,就把我的思路說出來讓幼兒們去表演,雖然他們每個人都為能夠表演感到高興,但是卻顯得很被動,我說怎么演就怎么演,表演得沒有什么創意。我想,如果我能夠大膽的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設計,去表演,那么他們也許會設計出多種思路,更重要的是他們會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7篇】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7篇02-09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8篇02-09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6篇02-09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5篇02-07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9篇02-07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9篇02-06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6篇02-05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10篇02-05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總9篇02-05
【精華】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八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