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社會教案

時間:2021-12-09 20:05:50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九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九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我發現有段時間我們幫的幼兒在禮貌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就設計了一節禮貌方面的課程。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熟悉兒歌,并學習該文中所要學習的生字。

  2、了解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與待客之道。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過程

  1 幼兒律動:客人來。

  2 教師:菠蘿寶寶,我們都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我平時用的禮貌 用語有很多很多,我請小朋友來說說我們平時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

  3 幼兒發完言后,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卡片(禮貌用語)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4 教師: 我們剛剛學習了很多的禮貌用語,那么客人到的是后又要怎么做呢?小朋友來說一說?

  5 教師:小朋友說的非常好,唐老師也想來說一說。首先 ,我給小朋友帶 來了一首客人到的兒歌,這首兒歌可好聽了,唐老師想讓小朋友也聽聽,小朋友沒有聲音,靜悄悄的聽老師讀一遍。

  6 教師為幼兒朗誦兒歌《客人到》。

  7 教師:小朋友聽了這首兒歌覺得好聽嗎?唐老師讀的好不好啊?好的話,小朋友給唐老師一點鼓勵好嗎?。

  8教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好聽的兒歌吧。教師教幼兒讀兒歌《客人到》,幼兒跟讀。

  9 教師:小朋友讀得真好聽,讓我們把小手拍起來,再有節奏的來讀一遍這首好聽的兒歌吧。(讀完后,教師給予部分小朋友獎勵或表揚)

  10 神秘般出示要學習的生字卡片教幼兒認讀( 茶)( 請 ) ,并請幼兒試著用這倆個字寶寶組詞,或說一句話。

  11 再出示幾個以前學習過的生字 請幼兒認讀,把新學過的字寶寶和以前學過的字寶寶放在一起,看幼兒是否能快速的認出新學字卡。

  12 游戲:把字寶寶送回家。 把新學過的字寶寶和以前學過的字寶寶放在一起,要幼兒找到所有字寶寶貼到黑板上相應的字寶寶上面,教師評價幼兒做的怎么樣,并給予表揚。

  13 教師: 我們學習過了這么好聽的兒歌,知道了怎么做事禮貌的人,還把字寶寶送回了家,你們開心嗎?幼兒:開心。我們 把我們的幸福和我們的家人分享好嗎?以游戲打電話的游戲方式給幼兒敘述幾遍兒歌。

  14 情景表演:請幾個幼兒去好朋友家里做客,并要求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課題延伸

  要求幼兒回家把這首兒歌讀給自己的家人或好朋友聽,并邀請自己的好朋友去家里做客,學著用我們學習過的,有禮貌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客人。

  活動反思

  在《客人到》中,我談話的形式引發幼兒的想象,也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由這次教學得出:語言活動中有許多詩歌、故事蘊含著優美的意境同時也在教育幼兒。幼兒能較好的與老師配合,在認識字卡方面,大部分幼兒都能認識,并且能使用簡單的禮貌用語和他人交談。這節課我把它當做一節識字兼禮儀的課來上,達到了較好的效果。但他們在情景表演方面還有所欠缺,很多孩子還放不開。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氣溫、天氣、水文、植物動物的生活、農業生產、人的生活等。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比較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使學生體會到,大自然是不斷變化的。

  二、教學準備

  1.課前觀察:當地的氣溫、天氣、河湖、池塘、植物生長情況、動物的出沒、農業生產、人的衣著等,與春天相比有什么變化。

  2.掛圖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1.提問:誰能說一說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謠回答。)

  2.談話:現在是什么季節?

  3.講述: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夏天有什么特征。(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比較圖中的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春天、夏大

  (2)分組觀察、討論: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3)匯報觀察、討論結果:認識夏天的一般特點,是為了使學生獲得關于夏天的基礎知識,從而更好地認識當地夏天的特征。

  ①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樹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樹葉茂密,桃樹結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莊稼有什么變化?(玉米長高,小麥成熟,開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變化?(河岸長滿綠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開放。)

  ⑤人的衣著有什么變化?(換了夏裝。)

  ⑥孩子們在戶外玩什么?(游泳)這說明夏天的天氣怎樣?(變暖。)

  (4)觀察課本第18和48頁的圖。

  (5)分組討論:每幅圖說明夏天與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師小結:夏天與春天的不同。(可參照下表中的內容進行小結。)

  2.比較當地的夏天與春天的不同

  (1)講述:課前,你們觀察了我們這個地方在這個季節的自然情況,下面來匯報一下。

  (2)匯報觀察結果:認識當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①我們這個地方的夏天與春天有什么個同?

  ②我們這個地方的夏天與圖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兩個問題,如果學生不能系統進行比較,可以分別提出一些問題──天氣、河水、樹木、莊稼、鳥、昆蟲、農業生產等進行比較。)

  (3)教師小結: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體的特征(例如天氣熱的程度、什么樹開花、什么莊稼和果實成熟、什么鳥飛來等)有所不同,夏天到來的早晚、延續的時間長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國,一般來說,南方夏天到來的早,延續的時間長,天氣特別熱;北方夏天到來的較晚,延續的'時間較短,天氣也沒那么熱。

  這個問題的講解,有助于學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學的局限性。

  (三)鞏固練習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夏天的特征。

  2.學習歌謠──夏天

  此歌謠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點,教師可以參照此歌謠,根據當地夏天的特點重新編寫。這樣,學生學起來更親切,更有意義。

  夏天天氣好炎熱,

  天氣多雨河水多。

  柳葉茂盛桃子熟,

  野草開花滿山坡。

  布谷鳥在樹上啼,

  蟬在樹上高聲歌。

  玉米長高麥收割,

  小孩游泳樂呵呵。

  (四)布置作業

  繼續觀察我們周圍的大自然,隨著季節的推移有什么變化。

  四、教學參考知識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氣炎熱,有時會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長,夜晚短;

  (2)夏天,各種昆蟲,小動物都出來活動,許多鳥開始脫羽毛,有許多獸的毛也脫落了;

  (3)夏天,植物生長十分茂盛;

  (4)夏天是農民最忙的時期,他們要進行三夏(夏收、夏種、夏管)勞動;

  (5)夏天,人們穿淺色和單薄的衣服,許多人都積極參加游泳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了解藏族、蒙古族、壯族地區著名的自然風光及風土人情。(重點)

  2.樂于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風光及民俗文化。(難點)

  3.感受祖國風光的美麗,欣賞、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有關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風景的視頻和圖片。

  2.音樂:《天路》、《賽馬》、《山歌好比春江水》

  經驗準備:

  幼兒的旅游經驗、對少數民族地區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有關資料的收集和了解。

  活動過程:

  1.創設“藏族游”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風土人情。

  (1)幼兒隨教師乘坐“青藏鐵路”去拉薩,ppt播放圖片,引導幼兒欣賞“窗外”的風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風光。

  (2)由配課教師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達,邀請幼兒一起跳鍋莊舞,

  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熱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討論青藏高原的了解。

  提問:青藏高原的風景有什么特點?哪里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結:青藏高原的天藍云白,雪山連綿,布達拉宮壯觀雄偉、珠穆朗瑪峰為世界第一高峰。

  2.播放視頻“青藏鐵路是怎樣煉成的”,引導幼兒加深對青藏高原的了解,知道青藏鐵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對藏族人民的重大意義。

  提問:通過這個視頻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青藏鐵路的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想對工人叔叔說些什么?

  小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氣稀薄,人們隨時會因為缺氧而危及生命。工人叔叔們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將青藏鐵路修建完成,他們是祖國的驕傲!

  3.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了解蒙古族地區的遼闊景色及風土人情。(1)在歡呼聲的音樂中,引發幼兒猜想,引出那達慕大會。引導幼兒“聽,人們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情?

  隨即出示圖片“摔跤”引導幼兒觀察,引發幼兒對蒙古族人民的活動的探究。

  (2)播放視頻“那達慕大會”,幼兒分組交流,教師梳理提升。提問:蒙古大草原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蒙古族同胞喜愛哪些運動?

  小結:蒙古大草原一望無際,牛羊成群,萬馬奔騰。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的傳統節日,有騎馬、摔跤、射箭三項競技項目。

  (3)出示弓箭、馬桿、五彩項圈等道具,播放《賽馬》,幼兒參加“那達慕”大會,感受蒙古族人民活動的有趣。

  4.出示“對山歌邀請函”,展示桂林山水的的景色,體驗壯族地區風景及文化。

  (1)通過ppt出示邀請函,引發幼兒對壯族風情的探究興趣。

  提問:“誰發來的邀請函,邀請我們去對山歌?“你知道她是哪個民族的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幼兒進行自由表達。

  (2)播放桂林山水的視頻,引導幼兒觀看、講述和分享。

  幼兒自由講述分享,老師進行提升小結:“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形態各異,漓江的水又清又靜,江上倒影,靜美如畫。

  (3)欣賞“對山歌”,感受壯族民俗文化的有趣。

  播放劉三姐和二郎哥對山歌的經典片段,引導幼兒了解對山歌是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來唱歌,開頭要托長腔“喊山”,以引起別人注意。

  (4)幼兒學唱對山歌,體驗對山歌的有趣。

  請男孩和女孩站在兩個“山頭”,隔著漓江水進行對山歌活動。

  鼓勵幼兒進行歌詞創編,讓幼兒在欣賞和創造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壯族風情的理解。

  (5)幼兒隨教師邊唱山歌、邊劃船參加“對山歌”活動,離開教室。

  活動延伸

  在班級創設“民族大舞臺”、“民族風情村寨”等區域,引導幼兒加深對少數民族民族風情的了解,提供幼兒展示平臺。

  大班社會活動《到民族娃娃家做客》

  課后反思

  1.關于幼兒經驗缺乏的難點解決。

  由于活動前對孩子們的已有經驗做了充分的了解,因此通過活動前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相關民族的資料、區角材料的提供,使孩子們在活動前獲得了部分相關民族的信息,為活動的展開做了良好的經驗準備,這是活動得以順利展開和孩子們充分參與、表達的前提。但是孩子們收集到的是相對零散的經驗,形式上大多是通過圖片、視頻的認知了解,缺乏參與性,因此在活動中,我以“民俗之旅”為線索,以“歌”為媒,以鐵路、馬、船等當地特色的出行工具為“過渡”,引導幼兒在唱唱、跳跳、看看、說說、比一比、演一演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感受了解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這些游戲情境的設置并加上多媒體視頻和音頻結合的效果,使孩子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幼兒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感受祖國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自豪。

  2.關于教師主導仍然較多的思考。

  為了讓孩子們獲得更加直觀的了解、更好的游戲體驗,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以“旅游”為線,以“導游”的身份引導和參與孩子的活動,這種模式雖然能夠很好地帶動幼兒參與活動,獲得較好的認知、體驗,但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以教師為主導的場面,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走流程,相對缺乏自主探索的機會。為此我反思,應該在什么環節加以放手?怎樣創設更加自由自主的氛圍讓孩子更好地表現自己?如何通過更豐富的材料的提供為幼兒提供自由探索的機會?在下一步的構想中,我將將這些理念融合到我的教育活動中,充分的尊重幼兒,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更好地體現“兒童本位”的教育觀。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黑木耳的營養價值與烹調方法,體驗親手調制食物的樂趣。

  2.品嘗木耳,嘗試接受平時不愛吃的食物。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了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洗凈的黑木耳,調味品(鹽、醬油、胡椒粉、咖喱粉、洗凈切斷的香菜、碾成顆粒的熟花生等)。

  2.電飯煲等炊具,幼兒用的碗勺等。

  活動過程

  一、知道黑木耳的食用價值。

  1、自由交談。

  --教師:誰知道吃黑木耳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好處嗎?(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生活經驗。)

  2、介紹黑木耳的食用價值。

  --教師:黑木耳被營養學家譽為"素中之葷"和"素中之王",它是各種葷素食品中含鐵量最高的。多吃黑木耳可以讓人少生病,讓我們的身體長的棒棒的。平時我們應該多吃一些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在潮濕、腐爛的樹木上能長出這么有用的東西,大自然真是神奇呀!

  二、討論木耳的吃法。

  --教師:黑木耳可真是個好東西呀!你吃過黑木耳嗎?你覺得味道如何?

  --教師:你喜歡吃黑木耳嗎?是怎么燒制的?(引導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生活經驗。)三、嘗試涼拌黑木耳,品嘗點心。

  1、教師煮黑木耳。

  --教師:我們自己動手來做一份木耳的點心吧!木耳要先在開水里煮一下。水是燙的,我要輕輕地放進去。(教師用電飯煲燙煮黑木耳。)

  2、了解各種調料。

  --教師:我們來看看,桌上有些什么調料?是什么味道的?(幼兒辨別,也可請個別幼兒品嘗辨別。)--教師:你喜歡在黑木耳里放些什么調料?(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合理選擇調味品。)

  3、嘗試涼拌黑木耳。

  --教師:請你來試一試,為自己涼拌一份好吃的黑木耳吧!(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注意不同口味的同伴的需要。)--教師:誰來說說自己這份涼拌黑木耳的味道如何,放了哪些調料?(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與品嘗。)

  三、討論白木耳的吃法。

  --教師:說到黑木耳,我們就常常會想起白木耳。白木耳可以這么吃呢?(引導幼兒交流經驗和大膽猜測。)--教師:請你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試試,然后和好朋友說說,你們家是怎么做白木耳點心的?味道怎樣?吃白木耳有什么好處?

  活動反思

  設計活動時,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發現獲得有關的經驗。同時考慮到趣味性對小班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就以游戲的形式來貫穿始終,持續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

  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后,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用品(木耳)入手;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愿望;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

  在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活動的第一環節我把握的不到位,小結和過度的語言沒有說,導致幼兒在后面的環節中,不太會模仿小木耳硬硬小小的特點。而在體驗游戲中,幼兒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了我的服飾和道具上,對我的新角色表示很好奇,沒能投入到體驗游戲中,可以事先和幼兒熟悉這個游戲,將體驗融入到娃娃家的游戲中。

  小百科:木耳(英文:agaric),又叫云耳、桑耳,是我國重要的食用菌,有廣泛的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的三種分類及其標志。

  2、不隨便亂扔垃圾,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能按照垃圾的分類標志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兒歌的視頻,一些圖片 (整潔和臟亂小區的環境圖片、垃圾分類的圖片)。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活動重難點

  能按照垃圾的分類標志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垃圾分類小兒歌"導入活動,使幼兒能夠盡快融入課堂氛圍。

  二、基本部分

  (一)了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

  1。教師出示兩個對比鮮明的的圖片:整潔美麗的小區。又臟又亂、蚊蠅飛舞的小區景象,組織幼兒對比觀察、討論。

  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為什么 ? ""垃圾從哪里來?""垃圾有什么危害?"

  (二)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1。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垃圾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么做?"

  2。在幼兒初步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垃圾分類處理方法。師:"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為什么它們有不同的顏色?"

  "可回收垃圾的標志是什么顏色的?"

  "不可回收垃圾的標志是什么顏色的?"

  "有害垃圾的標志又是什么顏色的?"

  (綠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黃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紅色代表有害垃圾)

  (三)送垃圾"回家"

  1。讓幼兒親身嘗試送垃圾"回家"。

  老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垃圾混放在一起。然后,把三個標志以及代表他們的三個垃圾桶依次排開,讓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游戲。

  "小朋友們現在我們開始游戲了!"

  游戲結束后,請沒有參與游戲的幼兒進行判斷,看看這些垃圾分得對不對。

  三、結束部分

  (一)美麗的垃圾桶

  師:"小朋友們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

  "那現在我們來爭做一個"小小環保宣傳員"。

  "請小朋友們裝扮垃圾桶,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宣傳畫"。

  活動延伸

  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我將在美工區中投放可樂瓶、紙盒、果凍盒、各種玻璃瓶、掛件、裝飾瓶子等用來制作環保服裝、環保宣傳畫展等。在音樂區中投放各種罐子、瓶子、制作成樂器。

  活動反思

  《指南》社會領域目標中指出應讓幼兒學會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讓幼兒產生保護環境的意識需要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扔垃圾是幼兒每天都必須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幼兒園仍然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垃圾被丟在了地上,因此,需要教師們圍繞這個主題聯系生活對孩子進行引導。另外,生活質量提高,不同垃圾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垃圾在不同條件下也有不同的扔的方法,因此作為大力提倡文明素質、垃圾分類的時代,我們的孩子應該掌握了解最基本的扔垃圾方法,嘗試垃圾分類,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從我做起,讓環境變得更加美麗!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認知目標:認識各種豆子

  技能目標:

  嘗試簡單的排序,在操作中學會保護自己,情感目標在跳跳、做做、玩玩中體驗春天的快樂氛圍,喜歡春天的美好

  活動重點:

  認識各種豆子活動難點將蠶豆和豌豆如何有序排列

  活動準備:幼兒人手一份細鉛絲、每組一份蠶豆和豌豆、春姑娘的花環、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跳"春"的律動師:"我是春媽媽,愿意和我跳個舞嗎?"師:你想用什么動作來表示春天來了?(小花、蝴蝶、柳樹等)師:我們和春媽媽一起來跳個舞。

  2、做"春"的禮物

  (1)剝一剝

  1、提出操作要求:把豆寶寶放在紅色簍子里,剝下的豆莢放在藍色簍子里。

  2、幼兒操作開始剝豆子

  (1)比一比指導幼兒認識蠶豆和豌豆,教師小結:蠶豆長的大,豌豆長的小;蠶豆是扁扁的,豌豆是圓圓的。

  (2)排一排師:"看,老師把豆寶寶變成什么了"?"仔細觀察項鏈上的豆寶寶是怎么排隊的"?

  教師示范做項鏈,師:"先拿一個蠶豆寶寶穿進去,再拿一個豌豆寶寶穿進去,要小心點,最后把鐵絲兩頭連接起來。一條豆寶寶做的項鏈就做好了。

  啟發幼兒思考,"豆寶寶還可以怎么排隊呢?"

  (3)做一做

  A、幼兒動手操作,把豆寶寶穿在鉛絲上,教師提醒幼兒使用鉛絲時要注意安全。

  B、先做好的幼兒和教師講講豆寶寶是怎么排隊的,教師幫忙把鉛絲兩頭連起來。

  活動延伸:秀"春"的禮物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用相機給幼兒留念。(放各種節奏的音樂,讓幼兒跟著節奏走場展示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課件中人物的外表特征,分辨出每個人在家庭中的稱呼。

  2、讓幼兒感受家庭的親情,初步培養孩子愛家庭、愛父母,尊敬老人的情感。

  3、讓幼兒感受新春佳節中相互拜年的熱鬧氣氛,學說簡單的賀年用語。

  二、活動準備

  全家福的課件、錄音機和錄有《新年好》歌曲的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二)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1、請幼兒看看他們每個人臉上是怎樣的表情。幼兒回答時,還可模仿一下。

  2、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外表特征,分辨人物的身份。后提問:

  1)爺爺長得什么樣?(白胡子、白頭發、臉上有皺紋)

  2)奶奶長得什么樣?

  3)這個叔叔是誰?是爺爺奶奶的什么人?

  4)爸爸旁邊的短發阿姨是誰?

  5)這個長發阿姨是誰?

  6)站在姑姑邊上的是誰?

  7)這個最小的是誰?

  3、引導幼兒觀察每個人的位置。提問:

  1)照片上爺爺奶奶坐在什么位置?

  2)爸爸、媽媽、姑姑站在哪里?

  3)姐姐和寶寶在哪里?

  4、教師和小朋友一起小結

  (三)游戲“拜年”

  1、說簡單的賀歲語句。

  2、讓幼兒互相拜年,說賀歲語句。

  3、大家一起唱歌曲《新年好》,結束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名稱

  中班社會美麗的公園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公園美麗的景象。

  2、使幼兒懂得公園的美麗是園林工人辛勤勞動的結果。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美麗的公園》、電視機、展示儀

  2、聯系參觀有關事宜。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公園游玩,并提出以下問題:

  公園的大門是什么樣的?秋天的公園是怎樣的?有些什么?公園哪兒最美?你喜歡逛公園嗎?為什么?

  2、帶領幼兒尋找公園里的秋天。

  提問:你找到秋天的景色了嗎?在哪里?是什么?

  3、帶領幼兒觀看園林工人的勞動,讓幼兒了解公園如此美麗,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勞動,也離不開我們每一個游客的共同努力。

  他們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我們怎樣才能幫助他們?

  4、回園后讓幼兒看操作卡片,組織幼兒討論人們為什么喜歡玩公園。

  公園里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大家都喜歡到公園里來游玩。公園的美麗離不開園林工人的辛勤勞動,我們每一個游客在游玩時都要講衛生,注意保護公園的一草一木。使公園更干凈、更美麗。

  延伸活動

  要求幼兒回家后,向爸爸、媽媽講述在公園里游玩的事。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周圍生活中一些紅色的東西,并學習聯想。

  2、感知紅色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4、知道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表示各種意義的紅色圖片;

  2、紅精靈禮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尋找紅色,對紅色展開聯想。

  引導語:我是喜慶的紅精靈,紅色寶寶喜歡抱在我身上,小朋友找找看你身上有紅色寶寶嗎?

  幼兒找一找自己和同伴身上的紅顏色,鞏固對紅色的認識。

  二、了解紅色代表的意義。

  1、有時候,紅色在說——好高興哦!

  (出示PPT花轎圖)

  提問:小朋友,猜猜他們在干什么呢?(結婚了,新娘的花轎來了!紅蓋頭、紅花轎、紅衣服,好多紅色呀!心里高興嗎?)

  2、有時候,紅色在說——注意,小心一點!

  (出示PPT消防車圖)

  提問:嗚嗚嗚——前方的車子請讓路,這輛紅色的車子要去干什么呀?(哦,去救火,紅色的救火用的車子我們叫它“消防車”。)

  3、有時候,紅色在說——-好溫暖哦!

  (出示PPT爐火、蠟燭圖)

  小結:紅色讓我們高興,會提醒我們要小心,還會給我們帶來溫暖,我們一起來對它說聲“謝謝”。

  三、紅精靈的禮物。

  1、引導語:紅精靈還給我們小朋友送來了好多的禮物,請寶寶找找哪些禮物應該是紅顏色的,請給它們涂上紅色,看看紅精靈一共送了幾個紅顏色的禮物。

  2、幼兒涂色,教師巡回指導。

  小結:紅精靈真高興,寶寶們把他送的紅顏色的禮物都找出來了,他夸我們小朋友真能干。

  四、活動生成及建議。

  1、活動中,可充分發揮幼兒的聯想,請幼兒說說還有哪些見過的東西也是紅色的。

  2、建議家長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紅色的小玩具帶到幼兒園。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九篇】相關文章: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7篇01-31

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八篇02-08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六篇02-09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范文10篇02-06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合集9篇02-01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范文五篇01-31

【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10篇02-02

【熱門】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6篇02-01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集合8篇02-06

【推薦】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編七篇02-0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专区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 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 亚洲A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美女性爱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