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老師和小朋友,減少陌生感
2愿意親近老師并與同伴游戲 感受幼兒園生活的快樂
活動準備:根據條件選擇理想的場地
活動過程:
1。在操場或教室中讓幼兒圍成一個圈,老師先做示范:(小朋友,我們先圍一個圈。){我們在教室內做的/我先讓幼兒跟我讀的(你們先跟老師讀搖小船,搖呀搖,搖到幼兒園,找到***)接著,老師站起來。邊走邊說:搖小船,搖呀搖,搖到幼兒園,找到***當說到***的名字的時候站在他的后面,叫到的**站起來,對周圍的小朋友介紹自己“我叫***”
2。老師示范幾次后,讓幼兒自己站起來走到幼兒的后面,老師說幼兒跟讀,方法跟前面一樣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看書,體驗與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標記做相應的身體動作,提高肢體的協調性,靈活性。
2.懂得遵守游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3.培養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4.樂于參加體育活動,感受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快樂體驗。
活動重難點:
觀察標記做相應的身體動作,提高肢體的協調性、靈活性。
懂得遵守游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墊子 身體部位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游戲:《找個朋友碰一碰》導入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標記,認識各種身體部位標記。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玩的東西,看,你覺得這些標記像你身體的哪里呢?
2.師出示墊子,幼兒觀察墊子上的標記并做相應動作。
3.游戲《碰一碰》,幼兒每人拿一塊墊子按標記做動作,幼兒互換墊子玩。
師:這些墊子娃娃想和你們玩碰一碰的游戲,現在請你們每人找一個墊子娃娃開始玩游戲。
4.游戲《從頭忙到腳》 幼兒分組將墊子擺成幾條賽道,進行大闖關活動。
三、結束部分
幼兒將墊子娃娃送回家。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對自己的身體各部分是非常感興趣的,本次活動的內容就是通過游戲在游戲中觀察認識不同部位,并做出相應的動作。由于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孩子們接受能力很強,并且主動參與其中。活動中幼兒學得開心、玩得開心,但是在常規方面,還是有待加強。做到讓孩子們排隊先來后到參與游戲,不爭不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讓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標志,知道自己的物品應擺放何處。
準備
幼兒每人幾張代表個人的、圖案相同的卡片;班上每位幼兒的卡片圖案各不相同。
過程
活動(一)
1.摸卡片
教師請幼兒分別從一組標志卡片中摸出一張,并告知每人摸到的卡片即是自己的標志;標志會提醒小朋友自己的東西應放在哪里。
2.介紹自己的.標志
教師待幼兒告訴同伴自己的標志上是什么圖案,并幫助每位幼兒在各自的標志上寫上名字。
活動(二)
1.分組找朋友
教師將幼兒分成幾組,分別帶領少數幼兒到室內尋找自己的小標志,并教幼兒如何擺放毛巾、水杯等物。
2.找“鄰居”
教師向幼兒強調貼自己標志的地方是幼兒自己的小天地,自己的東西要放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教師請幼兒看一看自己小天地旁的“鄰居”是誰,并記住。
建議
1.選擇的標志應圖案簡單、生動,特點明顯,便于幼兒記住。
2.活動(二)進行前教師應先貼好全班幼兒的標志。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現象,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2.能在教師的示范、講解下按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并能注意觀察實驗中的現象。
3.感受色彩變化所帶來的驚喜。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彩虹糖若干,白紙盤5個(幼兒共分4組,每組用1個白紙盤;教師用1個),用玻璃杯裝的半杯牛奶,裝有小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杯、勺子各20份。
活動過程:
一、萌發興趣
1.教師在口袋里搖晃彩虹糖,用聲音激起幼兒的興趣。
師:老師的口袋里藏著一個神秘的禮物。聽一聽,可能是什么?
2.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彩虹糖發出的聲音。
師:聲音是什么樣子的?請學一學。(嘩啦嘩啦。)(析:利用搖晃彩虹糖發出的聲響,一方面可引導幼兒用聽覺初步感知彩虹糖的特征,另一方面可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觀察彩虹糖的顏色
1.教師出示彩虹糖,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
師:到底是什么?你們想不想知道?仔細看哦!變!變!變!哇!是什么?
師:你吃過嗎?你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顏色的?
2.教師將彩虹糖倒在桌上的白紙盤中,引導幼兒觀察彩虹糖的顏色。
師:彩虹糖的顏色真的和你們說的一樣嗎?想不想看一看?
師:彩虹糖有哪些顏色?
(析:幼兒可能有吃彩虹糖的經驗,對彩虹糖的顏色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是無意識的。教師先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吃過的彩虹糖的顏色。再進行驗證,目的就是引導幼兒有意識地觀察。)
三、明確實驗步驟和要求
1.教師創設"把彩虹糖上的顏色變沒有"的游戲情境,初步激發幼兒實驗的興趣。
師:彩虹糖有這么多的顏色,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彩虹糖上的顏色變沒有呢?
2.教師出示裝有水的塑料杯,介紹實驗材料。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種材料,你們看看是什么?(水。)
3.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水是透明無色的。
師:水是什么顏色的?(如果幼兒說白色,教師就出示牛奶進行對比)這是杯牛奶,它是什么顏色的?它們的顏色一樣嗎?
師(小結):我可以透過水看到你們,所以水是透明無色的。
4.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幫助幼兒明確操作的步驟和要求。
師:如果把彩虹糖放到水里,彩虹糖上的顏色會變嗎?為什么?
師:有的人說會變,有的人說不會變。我們來試試看。
師:每人只能拿一杯水和一顆彩虹糖,先看看你拿的彩虹糖是什么顏色,再把彩虹糖放在水杯里,用小勺子輕輕地攪一攪,不能吃。
5.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復述實驗步驟。
師:先做什么?(拿一杯水和一顆糖。)再做什么?(觀察糖的顏色。)最后做什么?(把糖放進水里,攪一攪,看一看糖和水的顏色有沒有變化。)(析:此環節有兩個目的:一是觀察水的顏色。小班幼兒很可能把水說成是白色的,所以,教師要有所預知,事先準備好牛奶。當幼兒不能正確描述時,教師可引導幼兒通過牛奶和水的對比觀察,具體直觀地了解水是透明無色的這一特性,而不是簡單地告知。二是了解實驗的步驟。因為小班幼兒記憶較長的實驗要求有困難,所以,教師示范講解后必須幫助幼兒用短句進行復述和強化,以便幼兒正確操作。)
四、幼兒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1.幼兒操作,教師個別了解幼兒的發現。
師:你的彩虹糖是什么顏色的?
師:輕輕地攪一攪,看看水有什么變化?
師:再把彩虹糖舀上來看看,它變成了什么顏色?
2.教師引導幼兒交流分享。
師:你原來的彩虹糖是什么顏色的?現在呢?水變成了什么顏色?彩虹糖上的顏色到哪里去了?
師:有誰的發現是和他一樣的?慢慢舉起來給大家看看。(教師帶領幼兒集體檢查。)師(小結):原來彩虹糖上的顏色溶化到水里去了。
(析: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幼兒在實驗過程中通過簡單的攪拌動作,看到了水從透明無色到有顏色的變化過程,在驚喜的同時自然地獲得了有關溶化的科學經驗。另外,也因現象變化明顯,幼兒有了交流的基礎,因而有話可說,有話愿意說。)
五、教師實驗,拓展幼兒的經驗
1.幼兒猜測多顆彩虹糖放進水中的變化。
師:你們都做過實驗了,老師也想做一個實驗,你們想不想看?
師:如果把好多彩虹糖都放在一杯水中,你們猜會變出什么?
2.教師邊在白紙盤中擺放彩虹糖,邊帶領幼兒點數。
師:和老師一起數一數一共放了幾顆彩虹糖。(1O顆。)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彩虹糖放入水中的色彩變化并進行想象、表達。
師:哇!現在彩虹糖變成了什么?看起來像什么?
(析:將不同顏色的彩虹糖放在一起溶化,不僅帶給幼兒視覺上的沖擊,而且賦予幼兒想象的空間,有的說"像生日蛋糕",有的說"像彩虹傘",有的說"像風火輪"……幼兒在進一步感受溶化這一現象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大的驚喜。)
六、幼兒品嘗彩虹糖,進一步感知彩虹糖遇水會溶化的現象
1.教師示范吃彩虹糖,并引導幼兒猜測彩虹糖的顏色。
師:你們想不想嘗一嘗彩虹糖?我也想嘗一嘗。(教師吃一顆彩虹糖。)師(伸出舌頭):猜猜,我吃的是什么顏色的彩虹糖?你怎么知道的?
2.幼兒吃彩虹糖,并和同伴相互猜測彩虹糖的顏色。
師:每個小朋友嘗一顆彩虹糖,請你的朋友猜猜你吃的是什么顏色的彩虹糖。
師(小結):原來彩虹糖的顏色溶化到嘴里了。
(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在該活動中,教師一方面引導幼兒用聽聽、看看、猜猜、做做、嘗嘗等多種方式認識彩虹糖,感受彩虹糖遇水溶化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幼兒想吃糖的心理需求,讓幼兒在不同的情境中感知溶化的現象,使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游戲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撕紙方法,嘗試在輪廓上進行粘帖。
2.能夠把漂亮的小花貼在花園里,體驗撕紙活動的樂趣。
3.在撕紙中找到樂趣。
活動重點:
學習正確的撕紙方法,嘗試在輪廓上進行粘帖。
活動難點:
在輪廓上進行粘帖,不貼在外面。
活動準備:
小花圖片、背景圖、彩色紙、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美麗的花園里有許多漂亮的小花,小朋友看見了都非常喜歡,于是,你摘一朵,我摘一朵,慢慢的小花都摘完了,到了晚上,花園里傳來了一陣哭聲,原來是小草在哭,它覺得一個人很孤單,沒有人陪伴它,它在懷念和小花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二、教師講解
1.這么多小花被小朋友摘掉了,你們愿意幫助小草去找小花嗎?(愿意)
2.老師這里有一朵小花,看看是怎么做的?(用彩色紙、把它撕成一小塊一小塊的)
3.老師把撕下來的彩色紙是怎么粘的?(粘在小花的輪廓線上)
三、幼兒操作
1.幼兒人手一張畫有小花的紙,用彩色紙進行粘帖。
2.教師巡回指導,觀察幼兒,幫助個別能力比較弱的幼兒。
四、美麗的花園
1.小草今天非常開心,它要感謝我們小朋友,幫它找回來這么多的小花,晚上它不會孤單了。
2.你最喜歡哪一朵小花,為什么?
設計意圖:
花朵幼兒都非常熟悉,也十分喜歡。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幼兒都喜歡畫漂亮的花朵,有一定的經驗基礎。撕紙活動《漂亮的小花》是讓幼兒通過重復撕紙、粘貼的過程,鍛煉幼兒手指肌肉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訓練手腦并用的能力,充分發揮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還可以使幼兒增強注意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同時也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因此,我設計了撕貼這一活動,初步發展幼兒的撕貼技能,激發幼兒對撕紙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撕紙百科:撕紙是一種類似剪紙但和剪紙不同的平面鏤空藝術,因為不需要畫草稿而且不需要工具,是一種完全用自己的身體來跟紙交流的藝術。由于撕紙家的數量稀少,大部分水平較低所以造成了這門藝術發展緩慢的尷尬處境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有關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模板合集7篇02-01
有關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模板合集10篇02-09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八篇02-08
有關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模板合集四篇02-05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七篇02-02
有關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模板九篇02-07
有關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五篇02-04
有關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八篇02-03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合集五篇02-03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合集8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