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時間:2021-12-08 14:35:49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八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八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音樂《修鞋匠》具有結構清晰、旋律鮮明的特點,很適合設計成為音樂活動。此音樂原來設計的是關于修鞋匠的故事,由縫鞋子、釘鞋子、繞線三個情節組成。然而修鞋匠距離幼兒生活較遠,幼兒較難理解和表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那怎樣才能使音樂故事的情節貼近幼兒的理解呢?

  為了解孩子們對音樂的感受,我首先讓孩子們在過渡環節聆聽這首音樂。當他們聽到音樂的第一部分沉重、緩慢的聲音時,立刻有點緊張地說:“灰太狼來了!”“熊來了!”“怪獸來了!”我追問孩子們為什么是這種感覺,有的說:“聽起來重重的。”有的說:“低低的聲音聽起來好可怕!像大怪物的走路聲。”由此可見,孩子們的音樂感知是非常到位的,這也給了我創編新故事情節的啟發。

  于是在播放第二段音樂前我先問孩子們:“音樂里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灰太狼要去做什么呢?”我給孩子們播放了第二段音樂,當第二段音樂用兩種音色交替反復出現同一個節奏型時,有的孩子說是敲門的聲音,有的說聽到了釘釘子的聲音。我問孩子們:“是誰在敲門?誰在釘釘子呢?”好多孩子都說是喜羊羊在釘釘子,灰太狼好像來敲門呢!在播放第三段音樂前,我問孩子們:“我們接下來聽一聽,看最后灰太狼抓到喜羊羊了嗎?”當孩子們饒有興趣地聽到第三段歡快的音樂時,他們高興地說:“沒抓到!”就這樣,一個完整的音樂故事創編完成。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動畫片,以此設計的故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可以說,這節活動是我和孩子共同設計的。在有了充分感知音樂的曲式結構的基礎上,孩子們有了大膽表現的欲望。在自由活動時間,他們自發玩起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表演游戲,有的孩子扮演兇神惡煞的灰太狼,有的孩子則扮演機智的喜羊羊。

  看到孩子們這么喜歡表演游戲,我決定帶領孩子們一起玩音樂扮演游戲——喜羊羊和灰太狼。為了使得音樂更加貼切故事情節,更加適合小班幼兒表現,我將音樂《修鞋匠》進行了變慢處理。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在角色扮演時能根據音樂特點表演出相應的動作、表情。

  2.嘗試看指揮進行樂器演奏。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前的過渡環節中播放音樂,通過傾聽、討論的方式讓幼兒熟悉樂曲,能聽辨出樂曲《修鞋匠》的曲式結構,創編相應的故事情節。

  2.知道鈴鼓、打棒、串鈴的演奏用法。

  物質準備

  1.樂曲《葡萄牙舞》、《快樂的森林》和《修鞋匠》的改編版。

  2.喜羊羊、美羊羊、羊村圖片,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頭飾,自制羊村大門。

  3.手鼓、打棒、串鈴,3種樂器的卡片各1張。

  活動過程

  一、創設音樂故事情境——“去羊村玩”,帶領幼兒伴隨《葡萄牙舞》音樂入場。

  帶幼兒入場時,提示幼兒注意聽音樂中的上行音階和下行音階,分別用上山和下山的動作表示。

  師:我們一起去羊村玩兒吧!去羊村的路上要上山、下山,請小朋友仔細聽音樂,聽一聽音樂中哪里是上山,哪里是下山。我們出發吧!

  孩子們的表現非常好,當聽到音樂中的上行音階時,他們做出了身體逐漸變高以至墊腳尖的動作,表示上山;當聽到下行音階時,孩子們做出身體逐漸降低以至蹲下的動作,表示下山。

  (本節活動是一節音樂表現活動,音樂表現離不開認真傾聽音樂,只有認真傾聽音樂才能恰當地表現。為了讓幼兒認真聽音樂,感受到動作是根據音樂而變化的,我選擇了有上下行音階的《葡萄牙舞》,讓幼兒隨音樂做簡單的動作,感受音樂與動作的密切聯系,既是本節課的熱身環節,也是一個鋪墊。為了引出后面的音樂故事,我根據這個音樂創編了去羊村路上要上下山的游戲情境。)

  二.傾聽樂曲《修鞋匠》,并在音樂伴隨下進行角色扮演。

  (一)創設問好的游戲情節,以此帶領幼兒自然進行節奏練習。

  一邊播放PPT,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一邊問幼兒:看,誰來門口迎接你們了?

  幼:喜羊羊和美羊羊。

  師:原來是喜羊羊和美羊羊呀,它們要和小朋友問好。

  教師一邊用手拍出下面的節奏,一邊模仿喜羊羊和美羊羊向小朋友問好。

  X X X | X X X |

  小朋友, 你們好!

  接著引導幼兒用同樣的方式向喜羊羊和美羊羊問好。

  孩子們快樂地隨老師一起邊說邊拍出下面節奏型。

  X X X | X X X |

  喜羊羊, 美羊羊,

  X X X |

  你們好!

  如果幼兒第一次拍得不太正確,教師可以用喜羊羊的口吻說,“小朋友,你們好像和我的方法不一樣呀”,引導幼兒再拍一次。

  (本樂曲第二段里面反復出現了同一個節奏型,所以利用問好情節設計了節奏練習這一環節。)

  (二)引導幼兒根據樂曲第一部分音樂,有表情、按節奏模仿灰太狼走路以及羊羊們害怕的樣子。

  1.播放樂曲第一部分,引導幼兒注意傾聽。

  師:喜羊羊和美羊羊正高興地迎接小朋友呢。可是,聽,誰來了?

  由于孩子們已經熟悉音樂,馬上說出:灰太狼!

  2.引導幼兒隨音樂節奏大膽模仿灰太狼的樣子。

  師:音樂里重重的聲音,原來是灰太狼來了!誰來學一學灰太狼走路?

  孩子們伸出了灰太狼的“大爪子”,按節奏學著灰太狼走路。可是在長音的時候很多幼兒停不下來。于是在總結幼兒表現的基礎上,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注意長音的處理。

  師:你聽到音樂里長長的聲音了嗎?是灰太狼在干什么呀?

  幼:聽到了。灰太狼好像不走路了。

  師:灰太狼為什么要停下來呢?

  師:灰太狼走幾步就要停下來仔細看一看前方的路,因為去羊村的路上有很多喜羊羊設下的陷阱,灰太狼怕掉到陷阱里,所以要停一停。小朋友一定要仔細聽音樂里長長的音,可別掉進陷阱。

  幼兒再次表演時聽到長音都停了下來,生怕掉進“陷阱”。但是雖然動作跟上音樂了,可是表情一點都不像兇狠的狼。音樂表演不僅要合拍,扮演的角色的表情也應該到位。所以我和幼兒討論如何表現出狼的表情。

  師:灰太狼去抓羊時會做出什么樣的表情才能讓喜羊羊害怕?

  幼兒紛紛齜牙咧嘴地擺出各種兇狠的表情。

  此時教師可以假裝非常害怕的樣子,并說著“哎喲!好嚇人呀”,讓幼兒感到滿足和成功。

  師:灰太狼去抓羊的時候必須擺出一副非常嚇人的表情才會讓羊羊們害怕。所以小朋友在學灰太狼走路的時候也要做出讓人害怕的表情。看看哪個小朋友最像灰太狼。

  孩子們接下來的表演非常生動。

  3.引導幼兒模仿羊羊們看到灰太狼時害怕的表情。

  師:灰太狼快到羊村門口了,羊羊們會是什么心情?誰來學一學?

  孩子們紛紛做出各種害怕的表情和動作。

  (三)引導幼兒根據樂曲第二部分的音樂,扮演喜羊羊釘釘子、灰太狼敲門的情節。

  1.引導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羊羊們釘門的動作。

  師:喜羊羊想了一個什么辦法來阻止灰太狼進入羊村呢?我們來聽音樂吧。

  幼:釘釘子。

  師:音樂里發出了叮叮當當的聲音,原來喜羊羊要把門釘結實,不讓灰太狼進來。我們也來學一學羊羊們釘門的樣子吧。只有仔細聽音樂,和里面的叮叮當當的聲音一樣才能把門釘結實哦!

  孩子們隨著音樂用小拳頭模仿釘釘子的動作。部分幼兒的動作沒能跟上節奏,教師此時可以邊哼唱第二段樂曲邊做釘釘子的動作,以給幼兒清晰的合拍示范。

  師:我發現有的羊羊用小耳朵仔細聽著音樂,和音樂里的叮叮當當的聲音一樣,有的羊羊和音樂里的不太一樣哦,門可是沒釘結實,要加油哦!我們再來一遍。

  大部分幼兒能合拍做動作。

  (不要強求所有幼兒都能跟上節奏,只要盡力就好,因為合拍做動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幼兒的節奏感是在不斷感知、表現音樂的過程中增強的。)

  2.引導幼兒隨音樂有節奏地模仿灰太狼敲門。

  師:羊羊們釘門的時候,灰太狼在做什么呢?

  幼:灰太狼在敲門。

  師:灰太狼來到羊村門口怎么做才有可能把門敲開?

  幼:使勁兒敲門。

  師:灰太狼要跟著音樂里的聲音使勁兒敲門才行。我們聽著音樂學學灰太狼使勁兒敲門吧。

  幼兒扮演灰太狼隨節奏使勁兒敲著羊村的門。

  (如前,如果大部分幼兒不能隨節奏敲門,可以引導幼兒再來一次。)

  (四)引導幼兒根據樂曲第三部分的音樂,表現羊羊們氣走灰太狼的喜悅之情。

  師:灰太狼進到羊村里了嗎?我們來聽音樂。

  幼:沒有!喜羊羊成功啦!

  師:音樂聽起來很高興,看來灰太狼沒成功。羊羊們怎么表達自己高興的心情?可以做什么事情?

  幼:羊羊們可以跳舞。可以沖著灰太狼高興地笑、擺擺手。

  師:誰來學一學?

  有的幼兒獨自跳舞,有的和伙伴拉著手跳舞,有的揮著手笑著。

  師:灰太狼沒能抓到羊,會是什么心情?

  幼:非常生氣。

  師:怎么做才能讓別人看出灰太狼非常生氣?

  有的.幼兒又著腰、跺著腳模仿灰太狼生氣的樣子,有的跺著腳走開,還有的嘴里不停地哼哼著表現生氣的樣子。

  (五)引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跟隨音樂進行角色扮演。

  1.引導幼兒進行第一次表演,教師觀察、尋找表演中的優點和不足。

  師:我們聽懂了音樂里的故事,現在我們要一起把故事表演出來啦!想當羊羊們的小朋友可以走到羊村里,想當灰太狼的小朋友請到狼堡里。一定要注意聽音樂哦!

  扮演灰太狼的幼兒伸出“狼爪”,展現出兇狠的表情隨著音樂向前走,部分灰太狼忘記了長音處的停步不前。大部分灰太狼能隨著音樂節奏使勁兒敲門,最后灰太狼離開時有的幼兒沒有表現出生氣的樣子。扮演喜羊羊的幼兒能表現出狼靠近時害怕的神情,有的蹲在地上不敢起來,有的捂著自己的腦袋不敢看。羊羊們釘釘子時,有的羊羊一著急沒隨著音樂的節奏釘釘子,釘得比較快。最后勝利時的慶祝環節,羊羊們充分表現出了歡快的情感,有的在一起跳舞,有的得意地向離去的灰太狼揮手說著“抓不著吧” 。

  2.和幼兒分析討論第一次表演中的優點和不足,鼓勵幼兒再次自由選擇角色,進行第二次表演。

  師:剛剛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灰太狼演得太像了,真是嚇到了羊羊們,它們都不敢看你們呢。就是有的灰太狼好像掉進了陷阱里吧?怎么回事呢?

  幼:在長音的時候沒有停下來看路,就掉下去了。

  師:對啦!所以灰太狼以后要注意哦!我還發現有的灰太狼沒抓到羊好像一點兒也不生氣呢。你們沒抓到羊到底是什么心情呀?

  幼:生氣。

  師:哦!原來還是生氣的。那一定要把生氣的樣子表演出來哦!讓我們都看到。

  師:羊羊們表演得也特別好,一開始是害怕的樣子,最后高興的樣子表演得都很棒,而且每個人的動怍都不一樣呢,害怕的樣子也不同。(此時教師可以模仿幾個幼兒剛表演的害怕和高興的動作。)不過,我發現有的羊羊釘門的時候沒有釘結實,怎么才能釘結實呢?

  幼:聽著音樂里的叮叮聲。

  師:對啦!我們再來表演一遍吧,看看哪個羊羊把門釘得最結實。

  幼兒依舊對表演熱情高漲,有的幼兒選了另一個角色,有的幼兒沒有換角色。大多數幼兒都能用恰當的表情和動作表現出每段音樂的特點。

  三、嘗試看指揮進行樂器演奏。

  (一)聽聲音猜樂器,引出小樂器。

  教師將樂器放在背后,依次演奏三種樂器,讓幼兒猜猜是什么樂器。

  師:小朋友表演得真好!小樂器也想參加表演,我們聽一聽誰來啦?

  幼兒都較為快速地猜出來了。

  (在演奏前需要讓幼兒辨別樂器的音色,以為每段音樂選擇適宜的樂器。這三種樂器幼兒非常熟悉,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幼兒探索、操作過很多次,例如探索同一個樂器可以發出多少種聲音等,所以我采取讓幼兒聽聲音猜樂器的方法引出樂器,強化幼兒對樂器音色的感知。)

  (二)教師和個別幼兒操作樂器,選擇每個樂段適合的樂器。

  師:哪個小樂器的聲音像是灰太狼的走路聲?教師依次演奏三種樂器,讓幼兒傾聽選擇。

  幼:手鼓。

  師:為什么呢?

  幼:手鼓的聲音重重的,像灰太狼走路。

  此時,教師請一名幼兒拍手鼓,驗證這個樂器是否適合。

  師:哪個聲音像是喜羊羊釘門的聲音?

  教師再次演奏三種樂器。

  幼:打棒。

  師:為什么呢?

  幼:因為打棒的鐺鐺聲像釘釘子的聲音。

  此時,教師請一名幼兒敲打棒,驗證這個樂器是否適合。

  師:羊羊們非常高興可以用哪個小樂器呢?

  幼:串鈴。

  師:為什么呢?

  幼:因為串鈴的聲音長長的,很高興。

  此時,教師請一名幼兒搖串鈴,驗證這個樂器是否合適。

  (由于三種樂器幼兒非常熟悉,此處省去幼兒自由探索樂器環節,采取教師和個別幼兒演奏樂器的方法來選擇,以使教學環節更加緊湊。)

  (三)引導幼兒看教師指揮進行樂器演奏。

  1.讓幼兒聽著音樂《快樂的森林》,自由選擇樂器。

  師:讓我們聽著音樂排成一列長長的火車去取自己喜歡的小樂器吧。

  幼兒聽著音樂變成一隊,繞著圓圈每人選取一個喜歡的樂器,之后,拿著小樂器走到擺放相應樂器圖片的區域坐下。

  2.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演奏。

  手鼓組的幼兒演奏第一段音樂,打棒組演奏第二段音樂,串鈴組演奏第三段音樂。

  3.聽著音樂《快樂的森林》送回樂器,自然結束。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情緒,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

  2、在聽聽、說說、玩玩的過程中理解歌曲內容,逐步學唱歌曲。

  3、嘗試用不同的節奏表現歌曲,培養幼兒感知節奏的能力。

  活動準備

  歌曲音樂、歌曲內容相關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1、傾聽《三只猴子》音樂

  律動小游戲《各種爺爺》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很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歌是唱誰的?它們發生了什么事?有幾只猴子?三只猴子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后來怎么了?(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媽媽怎么啦?(媽媽急的大聲叫)叫它干嘛?(趕快下來別再跳)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幫助幼兒清楚歌曲內容。幼兒每說一個內容,教師就唱出這部分歌詞,直到播放的內容全部用圖片表示出來。我們給這首歌取一個名字叫什么?(三只猴子)

  二、節奏游戲,感知歌曲。

  談話:歌曲中是三只猴子,那請你用自己的手指變出3只猴子吧

  1、播放音樂一遍,引導幼兒用自己的三根手指頭代表三只猴子,在自己的腿上模擬猴子按節奏跳,邊唱邊做動作。

  2、這首歌曲中小猴子是在哪里跳?(床上)那小朋友平時在床上跳嗎?(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說出蹦蹦床上跳)在床上跳很危險,如果我們想玩的開心又安全就在那里跳?(蹦蹦床)今天你們都想去蹦蹦床上跳是嗎?那老師現在就帶你去(出示蹦蹦床樂園圖)

  4、你看,一個蹦蹦床有幾只猴子(1只)看到一個小猴子我們就跳一下表示蹦一下床,幼兒跟音樂跳,

  5、現在我們換個玩法,3個好朋友手拉手,聽音樂跳

  6、現在呀要給小朋友出難題了,那一只小猴子跳一下,現在要換種跳法,我想在第三個蹦蹦床里面住2只猴子,一只猴子跳一下,兩只猴子跳幾下(2下)幼兒跟音樂跳。

  7、換不同顏色蹦蹦床樂園,讓幼兒幫猴子去玩一玩,請2名幼兒自由發揮擺出不一樣的圖譜,并讓他表演給小猴子看。

  8、讓幼兒自由選擇那個顏色的蹦蹦床樂園旁邊站好。請一個顏色的蹦蹦床樂園里的小朋友跟音樂跳,另一組當觀眾給他們打節奏,然后交換當觀眾打節奏(分組跳)

  9、讓幼兒跟音樂用手指表演三只猴子

  三﹑聽歌曲的第四段,并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提問:孩子們,最后這三只猴子都到哪里去了呢?(醫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PPT)為什么小猴子都有去了醫院了?(是頭上摔包了)那你想對小猴子說什么(以后你別在床上跳了)對了,我相信小猴子聽了你們的話,再也不會在床上亂蹦亂跳了,在床上亂蹦亂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跳跳床的游戲可以讓爸爸媽媽帶你去,也可以像我們今天這樣跟著音樂有節奏的跳。安全了我們才會開心。小朋友們你們還想玩嗎?好,那我們一起到教室外面玩一玩吧,邊跳邊帶幼兒離場。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背景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孩子們特別喜歡。而小班

  幼兒的思維活動帶有具體形象性,喜歡模仿,對游戲的情節、角色、動作過程容易發生興

  趣。《小雞小雞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兒喜愛的歌曲。歌詞中小雞和母雞媽媽的對話能激起

  幼兒情感的共鳴,好像在和自己的媽媽對話一樣。所以在活動過程中我扮演母雞,請幼兒以小雞的身份做游戲。幼兒在歡快而又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對唱游戲活動,感受歌曲的對答情趣與親情。

  2.在游戲中充分展開想象創編歌曲,體驗對唱活動的快樂情趣。

  3.在游戲活動中,學會孵小雞(撕貼)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

  1。各種小動物的胸飾人手-:一只。(小雞、青蛙、小牛、小狗、小貓等)

  2。與幼兒一起創設游戲情景“雞窩”、“草地”、“花園”

  3.蛋寶寶(橢圓形黃色蠟光紙)中間用縫紉機踩好小雞的外形。剪好圓形、三角形、雞

  4.錄音機:磁帶《小小蛋兒把門開》,比較悠揚的樂曲一段。

  (三)活動過程:

  師:“小雞一一”

  幼:“哎一—”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到花園去玩,好嗎?”

  幼:“好的一”

  教師和幼兒邊唱邊跳進活動室,在花園的籬笆旁坐下。

  2。在游戲中學唱新歌《小雞小雞在哪里》

  (1)學對歌詞。

  師:“小雞,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幼:“好的。”

  師:“小雞小雞在哪里?”

  幼:“嘰嘰嘰嘰,在這里。”

  師:“小雞小雞在哪里?”

  幼:“嘰嘰嘰嘰,在這里。”

  (2)學唱歌曲。

  師:“雞媽媽用好聽的聲音來問,你們會用好聽的聲音來回答嗎?”即用琴伴奏。

  師:“小雞小雞在哪里?”

  幼:“嘰嘰嘰嘰,在這里。”

  3、撕貼“小雞”

  在音樂聲中撕貼小雞。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2.感知音的強弱,用聲音表現音的強弱。

  3.能根據老師的手勢演唱歌曲,并能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活動準備:

  1.手搖鈴、木魚若干

  2.鋼琴

  活動過程:

  1.練聲

  2.學習演唱歌曲。

  (1)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叫做《大雨小雨》,請小朋友認真聽一聽。

  (2)教師第一遍范唱

  范唱完后,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曲子,覺得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3.教師第二遍范唱

  “到底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請你們再來認真聽一聽。”教師開始范唱,提問:歌曲里面說得是什么樣的場景?(下雨的時候)下大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小雨呢?誰來說說。

  4.回憶歌詞

  教師使用圖文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回憶歌詞。

  5.學唱歌曲

  (1)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演唱一遍,注意要突顯大雨強、小雨弱的聲音。

  (2)第二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邊做動作邊唱。

  6.分男女演唱

  分男女小組演唱,先男孩子唱大雨,女孩子唱小雨。老師用手勢指揮。然后再交換演唱。

  7.樂器伴奏

  手搖鈴表示小雨,木魚表示大雨。

  教師先分開教他們使用,然后再開始演奏。老師手勢指揮,最后再交換樂器演奏一遍。

  8.結束部分

  演奏會結束了,請小朋友把樂器送回家。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感受。

  2、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大雨、小雨。

  3、能從音樂高低變化中區別下大雨、下小雨,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體驗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雨絲”人手一份,節奏圖,鋼琴。

  2、已學過歌曲《大雨小雨》

  活動過程:

  1、出示雨絲,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詩歌小雨點,發現小雨點會發出什么聲音?那你們覺得大雨會發出什么聲音?我們今天一起來下雨。(在座位下有雨的道具請你拿出來)

  2、傾聽音樂,感受和辨別音樂的強弱。

  師:聽,在下什么樣的雨?(另一教師彈高音區音樂:輕快、跳躍)請你們覺得小雨是怎么下的?(輕輕的、有點跳的感覺)請你跟著琴聲來下小雨。(師再次彈輕風,師生共同輕輕抖動雨絲。)你們覺得怎么樣可以把我們的身體動起來表示小雨(幼兒討論)教師采用一種合理的動作一起練習(比如轉起來,輕輕地抖起來,踮起腳尖。)

  師:聽,又下起了什么雨?(師彈低音區音樂:沉重、連貫。)你們聽了有什么感覺?用你們的雨和動作來表示下大雨。(再次彈,師生動作)

  師:噓!雨停啦,(師生停在原地)我們都知道雨是會變大變小的,讓我們來跟著琴聲來變化著下雨吧!(彈兩種不同的音樂,師生共同變化抖動雨絲。)

  3、嘗試用不同的聲音區別大雨、小雨的變化

  (1)師:雨停了,讓我們休息一會,聽一段音樂吧(彈奏《大雨小雨》)

  (2)引導幼兒嘗試用高低不同的聲音和語言節奏表現雨的變化。

  A)用語言節奏練習下小雨。

  ⑴ 師:我們都知道小雨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幼兒回答)下小雨時候聲音應該怎么樣?(輕)誰會用輕輕的聲音來下小雨?

  ⑵出示節奏圖

  師:老師這兒有與幅節奏圖,我們一起來念一下它的節奏。

  誰會用小雨的聲音配上這個節奏來下雨,注意了小雨的聲音應該怎么樣?(幼兒練習---個別:還有誰有不一樣的下小雨聲音、集體)

  B)用語言節奏練習下大雨。

  ⑴ 師:那大雨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幼兒回答)下大雨時候聲音應該怎么樣?(響)誰會用響亮的聲音來下大雨?

  ⑵出示節奏圖

  師:老師這兒有與幅節奏圖,我們一起來念一下它的節奏。

  誰會用大雨的聲音配上這個節奏來下雨,注意了大雨的聲音應該怎么樣?(幼兒練習---個別:還有誰有不一樣的下大雨聲音、集體)

  (3)傾聽音樂,學習用不同的聲音區分大雨、小雨。

  ⑴ 師:你們聽,大雨、小雨是誰在唱?(配班老師彈《大雨小雨》的音樂老師用不同的聲音演唱)

  大雨唱了什么部分?小雨唱了什么部分?

  ⑵ 我們再來聽一聽,比比誰的耳朵最靈,(再次傾聽)小雨唱的歌是怎樣的?是跳跳的,還是連連的,細細的還是粗粗的?(跳跳的、高高的、細細的)大雨呢?(連連的、低低的、粗粗的)(出示圖譜:表示兩種不同的聲音)

  ⑶ 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好嗎?小雨的聲音應該是怎么樣的?(是細細的),大雨的聲音應該是怎么樣?(粗粗的),(師生一起清唱)

  ⑷ 分組唱:誰愿意唱大雨的聲音呢?誰愿意唱小雨的聲音?(教師幫助幼兒分組)!(幼兒分組交換唱2遍)

  4、游戲:大雨小雨

  師:我們玩個大雨小雨的游戲吧。我們小朋友做雨點。當聽到下大雨的聲音就表示雨點很多,我們就很多的小朋友抱在一起。當下小雨的時候雨點是很少的,那你就自己隨意的走小碎步。

  5、結束部分。

  師:雨停了外面的陽光出來了,我們到外面去曬一會太陽、吹一會風。(教師帶領孩子去室外活動一會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早晨的餐點吃餅干、喝牛奶是幼兒在園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觀察幼兒在這段時間中的表現,發現他們特別喜歡吃我園點心師傅做的不同形狀的餅干。偶爾提供一些動物形狀、水果形狀的餅干時,幼兒就會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和幼兒聊起了有關餅干的話題,發現他們對于各種餅干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熟悉和經驗,也喜歡品嘗不同類型、不同口味的餅干,但當問到是否自己親自做過餅干時,幾乎所有的幼兒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這就促使我開展了一節音樂律動活動——《做餅干舞》。將如何制作餅干的過程編成一套簡單的舞蹈,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了解制作餅干的過程,體驗制作餅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做餅干的過程,并說一說,做一做。

  2.能跟著音樂旋律做動作,體驗做餅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律動音樂《做餅干舞》。

  2.做餅干的視頻及流程圖。

  3.各種形狀和口味的餅干。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到餅干王國去參觀,你們準備好了嗎寧出發嘍! (隨音樂進場。)

  師:餅干王國到了! (創設情境。)

  師:瞧,餅干王國有這么多好吃的餅干!快讓我們坐下來看一看都有哪些餅干。(有心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字母、花朵、免子、小熊等等。)

  師:小朋友,你喜歡吃餅干嗎?你吃過的餅干是什么樣子的?

  師:你有跟爸爸媽媽一起做過餅干嗎?餅干是怎么做成的呢?

  分析:這一環節通過創設勤餅干王國參觀的情境,并運用層層深入的提問方式,調動了幼兒B有的關于餅干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2.欣賞視頻,了解做餅干的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餅干王國的點心師是怎樣做餅干的!

  (1)欣賞制作餅干的視頻。

  (2)幫助幼兒疏理制作餅干的流程。(見下方步驟圖。)

  (3)談話總結

  師:好吃的餅干是怎么做出來的?

  師:首先,要干什么?(學一學篩面粉的動作。)

  師:篩好面粉以后做什么?(學一學加水的動作。)

  師:水加好了,點心師又做什么了?(學一學揉面的動作。)

  師:這張圖片中點心師傅在干什么呢?(學一學壓扁的動作。)

  師:壓完后要把它放進烤箱烤一烤。(學一學烤一烤的動作。)

  師:嘀嘀嘀,時間到!餅干做好了。

  師:餅干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說一說。

  分析:通過欣賞制作餅干的視頻以及教師梳理出的流程圖,讓幼兒直觀地了解制作餅干的全過程,為后面的學習舞蹈動作做鋪墊。

  3.學跳《做餅干舞》,感受學習的樂趣

  (1)完整范跳,熟悉音樂旋律。

  師:哇,做餅干真有趣,老師還會跳《做餅干舞》呢!

  教師示范:跟著音樂旋律邊說兒歌邊表演《做餅干舞》。

  分析:教師通過示范表演,激發幼兒想表演的欲望,為學習《做餅干舞》作好鋪墊。

  (2)分動作學習

  師:剛才你們看清楚我是怎么做的嗎?誰來說說看。(幼兒自由回答。)

  游戲一:小篩子篩面粉

  雙手胸前合抱做成小篩子狀,假裝將面粉放進去,然后一起扭動身體篩面粉。左邊篩一篩,右邊篩一篩,上面篩一篩,下面篩一篩,慢慢篩,屁股扭一扭下蹲,再慢慢地扭著站直。

  游戲二:小茶壺加加水

  一手插腰,一手向上托舉,做成茶壺樣,側彎腰加水,邊加水嘴巴還發出“咕嚕嚕”的聲音。

  游戲三:捏一捏小面團

  雙手胸前學做捏一捏的動作。

  游戲四:壓扁扁小面團

  雙手交替上下擠壓,做壓面團的動作。

  游戲五:烤一烤小餅干

  雙手上舉并跟著旋律跳起,正面烤一烤;轉過身,雙手上舉并跟著旋律跳起,反面烤一烤,表現餅干在烤箱中翻烤的景象。

  分析: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說一說、學一學、動一動、做一做,體驗到了做餅干的樂趣。教師運用形象的語言、夸張的動作將做餅干的過程編成幼兒喜歡的舞蹈動作,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其學習的特點。

  (3)幼兒完整表演

  ①師: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做餅干吧! (師幼跟隨音樂邊說兒歌邊跳《做餅干舞》。)

  師:聞一聞我們做的餅干(做聞的動作),好香哦!讓我們來嘗一口,啊嗚! (吃餅干的動作)餅干香不香?嗯,又香又脆。啊嗚啊嗚啊嗚(吃餅干的動作。)

  ②師:小朋友真能干,讓我們多做些餅干吧i開始嘍。跟我一起邊說邊做,聲音要響亮哦! (師幼再次跟隨音樂邊說兒歌邊跳《做餅干舞》。)

  ③師:這次我們要做更多的餅干。記住我們跟著音樂的旋律做一做,小嘴巴不發出聲音哦! (師幼跟著音樂的旋律做動作,讓幼兒學會傾聽旋律。)

  分析:這一環節是完整表演,從讓幼兒跟著音樂旋律邊說邊完整表演《做餅干舞》,勤提出要求要用響亮的聲音邊說邊表演,到最后不發出聲音只跟著旋律做動作,所提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4.嘗試造型,拓展經驗

  師:咦,你的餅干是什么形狀的?是動物餅干呀,是什么小動物餅干?

  師:這次我們跟著音樂做一做動物餅干吧!你喜歡什么小動物就擺出它的造型,我們開始吧! (造型亮相。)

  師:動物餅干在哪里呀?你做的是什么動物餅干?(幼兒自由回答。)

  分析:幼兒嘗試造型,學做動物餅干,將自己變成小餅干,擺出各種小動物的樣子,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拓展了經驗.學會了本領。

  5.活動延伸

  師:哇,今天的餅干王國之旅就要結束了,我們做了這么多好吃又有趣的餅干,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哦,想送給誰呀?(幼兒自由回答。)

  分析:通過拓展延伸這一環節,讓幼兒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

  活動反思

  《做餅干舞》這節小班音樂活動,經過反復的實踐和修改,最終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孩子們在動一動、玩一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本領,收獲了知識,拓展了經驗。活動時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較高,課堂的氣氛很活躍。幼兒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獲得了經驗和提高。當然我也從一次次的修改過程中收獲了經驗和反思。

  1.充分挖掘“趣”的元素,讓幼兒“樂”學。

  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所以說興趣是快樂學習的種子,有了興趣幼兒才會“樂”學。活動一開始,通過創設情境(到餅干王國去參觀),運用探究式提問,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究和積極學習做餅干的興趣,從激趣——導趣——延趣過程中尋找切入點。如活動過程中,鼓勵幼兒用雙手做成小篩子,然后設置將面粉倒進去的情境,孩子們不停地扭動身體篩面粉,左篩篩,右篩篩,上下篩篩,玩得不亦樂乎,爭先恐后地大膽嘗試和表演,不僅激發了幼兒主動參與和表演,還提高了幼兒的自我表現能力,讓幼兒的學習成為一種快樂學習。

  2.積極營造情境氛圍,讓幼兒“會”學。

  本次活動把游戲化、情景化融入教學過程,幼兒在學學、玩玩中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興趣比較高。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常常因為高興地做動作而忘記了傾聽音樂。作為教師,在積極營造情境氛圍,讓幼兒敢動、能動、會動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所以,當孩子們的活動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以后,教師適時地提出了“我們跟著音樂的旋律做一做,小嘴巴不發出聲音哦”,為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3。適時引起情感共鳴,讓幼兒“享”學。

  幼兒學習的過程其實也是享受的過程,在《做餅干舞》音樂活動中,孩子們能跟著音樂旋律做動作,體驗做餅干的過程。當幼兒嘗試動物餅干造型時,整個活動達到高潮,每一個孩子都融入了情境之中,全情投入表演。在那一刻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孩子與音樂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幼兒全身心地享受著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小班新生剛入園,很多幼兒會表現出與親人的分離焦慮。為了讓孩子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創設了對幼兒園環境也同樣陌生的小兔子形象,通過兔子涂涂和妮妮的視角讓孩子們感受他們是怎么融入這個環境的。

  《指南》中指出3-4歲幼兒“能模仿學唱短小歌曲”、“能跟隨熟悉的音樂做身體動作”,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樂句短小、簡單,內容淺顯易懂,它主要描寫了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有很多好朋友朋友,在幼兒園里唱歌、跳舞非常快樂的一個場景,通過小故事引入,再加入節奏、動作,幫助了孩子學習歌曲,最后孩子們也能感受到“哇!原來幼兒園是有很多有趣的、開心的事情的”,從而也減輕了他們的分離焦慮,讓他們更快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活動目標

  1. 能借助老師的動作和圖譜理解歌詞,并學唱歌曲。

  2. 會隨音樂做身體動作,萌發愛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重點

  能借助老師的動作和圖譜理解歌詞,并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

  初步學習聽前奏演唱歌曲。會隨音樂做身體動作。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孩子們已經參觀并熟悉幼兒園

  2. 物質準備:幼兒園的環境照片、孩子們唱歌跳舞的視頻、圖譜

  活動過程

  教學反思

  一、觀看課件,引起興趣

  師:今天,小兔子涂涂和妮妮來到了他們不認識的地方,請你們仔細看看這是哪里呀?

  師:原來,這是你們的幼兒園呀!涂涂妮妮剛來到這個地方,它們覺得有點陌生、有點害怕,這個時候出現了小朋友們,他們在干什么呀?

  師:原來小朋友們在唱歌跳舞呢!涂涂妮妮問:“哥哥姐姐,什么事情讓你們這么開心呀?”小朋友們回答:“(教師清唱)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園里朋友多,又唱歌來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樂。”

  二、欣賞歌曲,學習演唱

  1. 熟悉圖譜

  師:小朋友剛剛你們聽到了什么?他們為什么這么開心呢?

  師:(出示圖譜)老師把小朋友們說的話畫在這里了。(支架一般可以提前準備畫好,不需要現場畫;如果孩子第一遍聽出的歌詞不多,可以在聆聽一遍,盡量將整個音樂的框架按照歌詞搭建好,整個歌曲中如果有比較難理解的歌詞,教師可以拋問題,引導幼兒理解)

  師:這么好聽的歌曲,那請你們也跟著老師一起來唱一唱吧。

  2. 教師彈唱,孩子跟隨節奏拍手(建議教師帶著孩子看著圖譜清唱,2-3遍后,教師可以彈唱,孩子試著拍手做簡單的節奏輔助

  3. 教師伴奏,孩子學習演唱歌曲 一般小班孩子5-6遍后基本可以

  4. 在孩子基本會唱后,教師后期也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撤離部分支架,比如某個句子中的一個圖片。慢慢增多,甚至到全部撤離,達到本次活動重點理解歌曲、學唱歌曲。

  師:現在請你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唱一唱,要注意哦,唱的時候,我們要聽鋼琴先唱一句,然后再開始唱哦。

  三、鞏固歌曲

  1. 請幼兒進行表演(可以請動作比較有創意的孩子進行同伴展示,每個孩子也可以自由發揮)

  2. 請幾對好朋友一起表演

  現在涂涂妮妮特別想看小朋友們表演,你們誰愿意帶著你的好朋友一起來表演給涂涂妮妮看呢,老師給你們伴奏哦。

  四、活動延伸,總結師:你們覺得來幼兒園是什么心情呢?你們喜歡來幼兒園嗎?那你們明天可以唱著這首歌曲來幼兒園哦!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目標:

  1.能用活潑、愉快的聲音唱歌。

  2.與同伴共享新年帶來的喜悅。

  準備:

  1.幼兒已經參加了新年游園活動,體驗了游園活動的豐富多彩和過新年的喜悅。

  2.鑼一面,鼓一個。

  過程:

  1.讓幼兒暢談過新年游園活動的感受,引出課題。

  2.新授歌曲《新年到》。

  教師有表情地范唱。

  師幼共同邊聽音樂邊按節拍朗誦歌詞,幫助幼兒熟悉曲調。

  幼兒學唱。

  幼兒有表情地演唱。

  3.幼兒創編拜年動作,增加歌曲的演唱興趣。

  4.幼兒自由地找好朋友表演唱歌曲,與同伴共享新年帶來的喜悅。

  建議:

  鼓勵幼兒向家人及親戚演唱此歌曲,與每一個人共享新年到來的快樂。

  評價:

  能唱清楚歌詞,會用動作表示“恭喜”。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91 | 亚洲超清中文字幕无 | 中文字幕婷婷日韩欧美亚洲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在线观看 | 免费玖玖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