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學會《大中國》舞蹈的基礎上,學習用樂器為樂曲伴奏。
2、借助舞蹈動作的暗示,嘗試選配樂器演奏方案
3、看指揮協調地一致地演奏。
活動準備:打擊樂器:小玲、鈴鼓、圓舞板若干 磁帶,音響,幼兒人手兩根彩條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表演舞蹈《大中國》
二、學習探索用拍節奏,表現《大中國》舞曲。
1、剛才,我們小朋友舞動彩條表演《大中國》,下面,我們來學習拍手伴奏表演《大中國》音樂好嗎?
2、教師反饋幼兒的想法,并將揮動彩條的1-17喝4-25小節的動作改成拍手的動作。
3、幼兒隨樂練習改變的動作
4、幼兒嘗試看教師指揮做拍手的節奏動作。“我來指揮,你們看我的動作,我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拍手。”
三、幼兒討論配器方案
教師:你們覺得什么動作可以做搖鈴的動作?拍手的動作可以用什么樂器呢?
四、幼兒嘗試看指揮用樂器演奏。
1、幼兒看指揮做樂器的模仿動作。
“我們不拿樂器,跟著老師的指揮做樂器的模仿動作,小鈴是什么樣子?鈴鼓?呢?圓舞板呢?”
2、幼兒看教師的指揮用樂器演奏。
“請小朋友輕輕地把樂器拿起來,看老師的指揮演奏。”
3、幼兒嘗試交換樂曲演奏。
“現在,請小朋友把樂器放在自己的椅子上面,換一個座位,拿新樂器演奏”
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幼兒園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 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并在最后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 同5-6小節。
11-12小節, 同7-8小節。
游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游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并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并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只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游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只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只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樂,并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范。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游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鬼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游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游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么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么換?
師: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
7、戲劇游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游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么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只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只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游戲。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游戲(動作方位、游戲、交換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著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并游戲,最后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游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游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大班黃梅戲表演唱:新猴子學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三拍節奏,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2、學習休止符的停頓以及旋律的連貫性。
3、愛護鳥類和愛大自然的情感。
4、借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并記憶歌詞。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圖譜、小鳥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發聲練習:12345-54321-(啊、嘰……)
2、你們喜歡小鳥嗎?出示圖片,小鳥在樹上做什么,它為什么喜歡這里?
3、 一起聽歌曲。
(二)基本部分:小鳥落落
1、從歌曲中聽到了什么?自由發表言論。
這里有山有樹有河,有愛護它們的人, 難怪小鳥不愿走。
2、出示圖譜,練習節奏。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聽樂曲有什么感覺?
拍一拍音樂的節拍,感知3/4拍特點。
3、著重唱好休止符的停頓和連音的流暢。
4、根據音樂內容重點表現小鳥快樂的情緒。
a、邊學小鳥飛飛落落的動作邊演唱
b、小椅子當大樹學繞樹飛
c、邊繞樹飛邊演唱,也可結伴表演
5、為歌取名。《小鳥落落》
(三)結束部分:我是快樂鳥
1、分段演唱、合唱。
2、鼓勵、表揚積極參與的幼兒。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很抒情的歌曲,歌曲中的休止和;連音是學習的重點,通過幾次欣賞旋律,幼兒對這首樂曲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孩子們一起用動作表演歌曲,即帶著孩子們一起演唱,一邊用動作來表達歌曲的內容。體驗愛護鳥類的情感,幼兒在歌表演中,大膽嘗試很多不同的動作、神態與表情,在氣氛活躍的課堂中再一次鞏固歌曲的內容,體驗了快樂音樂的情感。活動中基本上每一個幼兒都參與了,動作也非常漂亮。
不足之處:
整個活動的把握上雖然比較完整,但是每一個環節時間安排不充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基本動作"踵趾步"。(重點)
2、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3、能夠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難點)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
1、棍棒操;
2、會唱兒歌《兩只老虎》。
物質準備:森林的圖片、老虎的頭飾兩個、音樂《pokerface》《兩只老虎》、《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導入:棍棒操
二、基本部分:
(一)欣賞音樂:小朋友跳的可真棒,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來聽一聽,歌里唱到了誰?(小老虎),小老虎住在哪里呢?(森林、動物園)
(二)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看森林里有什么呢?(樹、花、鳥)咦!小老虎在哪里呢?(教師請配班老師扮成老虎跳舞)噓!原來在這里啊!小朋友們,小老虎在干什么啊?(在跳舞)它們是怎么跳的?
(三)教師示范并引導幼兒學習:老師也學一學小老虎跳舞,小朋友看老師學的像不像?老師跳的像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學一學?那你們要先學會腳的本領,先看老師做一遍。
1、教師示范基本動作——踵趾步
2、幼兒練習,并指導幼兒。
右腿直直腳前翹,左腿彎彎手叉腰;右腳尖尖向后點,左腿直直向右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繃著小腳踢屁股!
左腿直直腳前翹,右腿彎彎手叉腰;左腳尖尖向后點,右腿直直向左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繃著小腳踢屁股!
3、教師清唱,引導幼兒完整的跳一遍舞蹈。
4、幼兒聽音樂,有表情的完整跳一遍舞蹈。
(四)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并表演。(按組)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學會了嗎?回家跳給爸爸媽媽看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民歌“花兒”,感受“花兒”曲調熱忱、奔放的特點。
2、學習用“填詞”的方式改編和演唱“花兒”。
3、嘗試用自制樂器——葫蘆為“花兒”伴奏,進一步體會“花兒”旋律的特點。
4、培養幼兒對民族音樂的愛好,激起對故鄉和少數民族的酷愛。
【活動預備】
1、活動前,讓幼兒觀看“花兒演唱會”、故鄉風景及特產等圖片,了解圖片內容并相互交換。通過在自制葫蘆樂器上繪畫,為學唱“花兒”奠定基礎。
2、自制小葫蘆樂器7個、回族小白帽若干個、民族服裝1套。多媒體教學裝備DVD碟機一臺、投影裝備一套。鋼琴伴奏教師一位。
【活動過程】
活動一:欣賞民歌“花兒”《左面是黃河右側是山》
1、教師穿民族服裝進進活動室,引進課題。
師:我今天穿這么漂亮的衣服是為了給小朋友演唱一首民歌“花兒”,這首民歌的名字叫《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現在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2、教師演唱花兒《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第一遍,同時播放黃河及羊皮筏子的DV畫面。
發問: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甚么?想到了甚么?(幼兒講感受,教師可引出歌詞。)
3、幼兒與教師一起學唱襯腔詞:普嚕嚕嚕嚕、啪啦啦啦啦、噌楞楞楞楞、嗆啷啷啷啷啷。
4、幼兒聽伴奏再次學唱襯腔詞,并與教師合作演唱(教師唱前面三句歌詞,到襯腔“普嚕嚕……”請幼兒幫唱)。
5、請助理教師演唱《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幼兒與教師一起唱幫腔“噢喲”。
6、小結:我們今天聽的這類歌曲演唱叫“花兒”。“花兒”是少年的意思。“花兒”是一種山歌,也叫“山曲”、“野曲”,是西北獨特的一種民歌,有對唱、領唱、齊唱等情勢。“花兒”主要流行在西北的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廣大少數民族地區。
7、播放MTv,完全欣賞歌曲。
活動二:引導幼兒為“花兒”填詞并演唱
1、播放MTV讓幼兒再次欣賞“花兒”《左面是黃河右面是山》。
師:我們上一次唱了故鄉的黃河和山,故鄉還有很多的特產、小吃,讓我們都來夸一夸。
2、出示牛肉面的圖片,請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并結合圖片從色彩、味道、品種、外形幾方面講一講牛肉面。
3、重點引導幼兒從色彩進手創編,如辣椒紅,蒜苗、香菜綠,蘿卜、牛肉面白等。
4、教師做填詞范唱:紅紅的辣椒(嘛)噢喲。
5、與l導幼兒嘗試填詞并演唱。
如:綠綠的香菜(嘛)噢喲;白白呀蘿卜(者)香呀;牛肉面(者)好吃(嘛)噢喲。
6、教師整理歌詞與幼兒一起演唱。(請一名老師伴奏)
7、小結:小朋友們剛才編的詞很有特點,用歌聲唱出了我們故鄉蘭州的美麗。
活動三:表演“花兒”并嘗試用自制樂器伴奏
1、出示故鄉的特產葫蘆,教師簡單示范演奏方法。
讓小朋友用葫蘆當樂器為“花兒”伴奏。
2、請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分4組進行表演。3個小組幼兒演唱花兒(其中一組唱詞、一組幫腔、一組襯腔),1個小組幼兒伴奏。給部份男孩戴上小白帽。
3、幼兒分小組練習,教師指導后,幼兒按角色整體表演唱2遍。
4、幼兒分男女情勢進行對唱,部份幼兒繼續伴奏。
【活動延伸】
在音樂天地投放演唱“花兒”的服裝及道具,如:頭巾、扇子等,讓幼兒自己學習合作表演。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四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7篇01-31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5篇02-06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8篇02-04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編五篇02-09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9篇02-07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總五篇02-07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9篇02-04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10篇02-03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8篇02-10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動物猜謎》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