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時間:2021-12-03 11:29:24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八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合集八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幼兒對搖籃的興趣。

  2、在掌握詩歌基礎上,學習仿編搖籃。

  3、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搖籃曲》。

  2、創編所需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出示搖籃,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出示搖籃,師問:看,這是什么?搖籃的什么用呢?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覺呢?

  2、師:睡在搖籃里軟軟的,很舒服,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像搖籃一樣的東西,我們一起起來看看吧。

  3、欣賞課件(沒聲音的畫面),初次感知事物之間的聯系,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你覺得什么像搖籃呢?它搖著誰?

  二、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1、教師配樂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提問:你聽見了哪些好聽的話,用詩歌中的話來說一說。

  (要求幼兒要用詩歌中的話來說說,同時出相應的圖片,來加深對詩歌的印象,熟悉詩歌內容。)

  為什么說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為什么說大海是魚寶寶的搖籃?花園是花寶寶的搖籃?)

  2、觀看課件,分段欣賞詩歌。

  (1)播放詩歌中第一小節,師提問:星寶寶怎樣的睡的?

  為什么白云要輕輕地飄?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現。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讀一讀第一小節。

  (2)播放詩歌中第二、三、四小節的課件,師提問:魚寶寶是怎樣睡著的?花寶寶是怎樣睡著的?小寶寶是怎樣睡著的?

  (3)引導幼兒說一說,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

  3、誦讀詩歌,體會意境。

  (1)教師和幼兒一起誦讀(看著圖把這首詩歌完整地朗誦一遍)。

  (2)教師和幼兒分角色誦讀。

  (3)用好聽地聲音來讀一讀。

  師: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和小寶寶都睡著了,不能把他們吵醒,要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朗誦呢?

  我們就用輕輕的、好聽的聲音來讀讀這首詩歌吧。

  三、發揮想象,仿編詩歌。

  1、藍天里的星寶寶以外,還會有誰?

  師:那我們試試,把太陽編到好聽的詩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來詩歌中的白云圖片替換為太陽,連貫地看圖朗誦整句話。)

  2、大海中除了魚寶寶,還會有誰?

  3、花園里除了花寶寶外,還會有誰?

  把創編的內容看著圖完整地朗誦,提醒幼兒用輕輕地、好聽的聲音進行誦讀。

  [活動延伸]:

  將圖片放在語言供幼兒自己練習誦讀詩歌。

  小百科:搖籃是可搖動的嬰兒臥具。嬰兒睡在上面會很舒服。還有一種專為嬰兒睡覺的時候唱的歌,名為《搖籃曲》。通常十分輕柔,演唱者一般為女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創設的情景,喜歡在表演燒菜做飯的情境中演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活潑和有趣。

  2.幼兒能在學會原歌的基礎上,自己創編歌詞或動作進行演唱。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1.(生豬肉、魚、小朋友、灶臺)ppt幻燈片【幼兒園ppt課件制作】

  2.《娃娃上灶》音樂、ppt

  3.實物:勺子、灶臺情境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發幼兒學習新歌的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在家見過爸爸、媽媽在廚房炒菜嗎?他們在用什么炒菜?你們會炒菜嗎?有一位小朋友她也炒過菜,她是怎么做的呢,咱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活動過程

  1、學習新歌。

  感受歌曲的旋律,了解歌詞內容。

  請幼兒欣賞一遍音樂,一起來做操學習歌曲。

  2、再次欣賞音樂,引導幼兒學習獨白部分。

  師:有誰聽出小娃娃做菜時肉、魚(出示幻燈片)怎么做的?教師小結獨白部分,邊打節奏邊朗誦。小娃娃剛開始做菜時認真嗎?示范唱或學說歌詞第一段。后來她又是怎樣做的?教師唱,教幼兒學說第二段。

  師:現在請小朋友模仿小娃娃炒菜的動作,聽老師把這首歌曲完整唱一遍。

  3、提醒幼兒注意間奏部分和老師邊唱邊做動作。請小朋友表演,手拿大勺在創設好的"灶臺"前炒菜,其余幼兒和老師拍節奏隨光碟(或鋼琴)跟唱。

  4、創編歌詞。

  師:寶寶們真棒,一會兒就把這首歌學會了,現在想想來創編一下歌詞吧,把原來的歌詞替換一下。

  【活動延伸】

  今天小朋友表現都很棒,而且我們學會了做很多菜,回家以后我們可以幫爸爸媽媽一起來做菜好不好。

  【活動反思】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比較有激情,幼兒的興趣很高,圖譜的使用也比較恰當。需要注意的是,老師要時刻關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現才能及時的糾正出現的錯誤,才能教育活動目標更好的完成。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熱烈歡快的情緒,跟隨音樂玩《捏泥人》的游戲。

  2、通過傾聽音樂和觀察教師的表演學習游戲的玩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動作進行創造性地表現。

  3、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的任務,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民樂"喜洋洋"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喜洋洋》,感受樂曲的情緒,感知音樂的節奏。

  (1)隨樂曲進教室,完整聽音樂。

  教師:聽了這首樂曲,你們有什么感覺?

  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喜洋洋》。

  (2)看圖譜,感知樂曲的結構,做動作感知樂曲的節奏。

  教師:大鼓怎樣敲?

  教師:舞彩帶的樣子是什么樣的(3)教師指圖,幼兒做敲鼓和舞彩帶的動作。

  (4)表現其它的喜慶動作。

  教師:過節的時候,我們除了敲鼓、舞彩帶還做什么?(放鞭炮,舞龍)

  2. 學習玩捏泥人的游戲。

  (1) 示范《捏泥人》

  教師:過節的時候,非常的熱鬧,我們敲鼓、舞彩帶……,還有玩一些游戲呢?我請梁老師和我玩一個游戲,請小朋友仔細地看,看看我們玩了一個什么游戲?

  兩教師合作《捏泥人》。

  教師:我們玩了一個什么游戲?

  我捏了一個什么?

  請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師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師: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戲?這次又任務了,仔細看看小泥匠是怎樣隨著音樂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樣隨音樂做動作的?

  教師: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還用畫筆畫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點練習捏泥人的四肢。

  教師:我們一起來當小泥匠試一試,隨著音樂來捏泥人的膀子和腿

  (4)兩個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戲。

  現在我們捏超人,男孩子變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教師:我剛才看見小泥匠團捏泥人頭的時候,泥人還隨著音樂搖動頭真好看,小泥匠畫眼睛、嘴巴的時候泥人眼睛、嘴巴還有節奏地動呢。

  3、創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戲

  (1)玩捏泥人的游戲(捏不同造型的泥人)教師:我們除了捏超人還想捏什么?兩個人輕輕地商量一下,別讓別人聽見,給大家一個驚喜。

  男孩子找一個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2) 女孩子當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4、想看一看你們捏的泥人嗎?

  今天我們聽了《喜洋洋》的音樂,而且還跟著音樂玩了《捏泥人》的游戲,我們除了捏大力士、……,今后還可以捏許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點。2. 學習采茶舞的基本動作,樂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現情感。二、活動準備:1. 樂曲:《采茶撲蝶》2. 能表現采茶情景的圖片或音像資料三 活動過程:1.請幼兒欣賞樂曲《采茶撲蝶》,說說聽完之后的感覺。2.結合有關的圖片或音像資料,講述舞蹈動作及其所表現的采茶情景。3.示范采茶舞,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現采茶、拔樹枝、背著茶籃回家等情景。4.在教師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現的情景,討論如何用舞蹈動作表現蝴蝶出現和撲蝶的情景。(如蝴蝶飛得高,蝴蝶停下來,蝴蝶有飛走了等)5.鼓勵幼兒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舞蹈。

  音樂活動設計:懶惰蟲和勤快人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學唱歌曲,感受和表現歌唱中的弱起節奏。

  2、借助歌唱,動作表演和人際交流,體驗和表現歌曲中的幽默。

  3、大膽仿編歌詞,產生對“懶惰蟲”的否定情緒,知道要做勤勞的孩子。

  活動準備:歌曲的圖譜、一些幼兒勞動的圖片若干、歌名

  活動重點:能用詼諧有趣的的情緒、動作表現歌曲

  活動難點:根據歌詞內容能用不同情緒、節奏等表現歌曲。

  活動過程:

  、進場律動《趕小鳥》——入座律動

  二、創設情境,引出懶惰蟲的形象。(布置好亂糟糟的場景)

  師:這是怎么了?伸出我們勤快的小手,來整理一下吧!

  這里剛才還好好的,怎么一下子變成這樣了呢?一定有個懶惰蟲,讓我來找找吧!

  二、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師清唱二遍,邊唱邊逐個指點幼兒,點到最后一幼兒問:“你是不是懶惰蟲?”

  2、引出歌曲的圖譜。

  師:看來這個懶惰蟲不是你們,那是誰呢?她藏在哪里呢?……哦,找到了,原來在這里呢!

  三、看圖譜學唱歌曲

  1、出示圖譜,清唱歌曲一遍

  提問: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用歌聲回應)

  2、我再來唱一遍,你們仔細聽一聽,然后告訴我聽了這首歌心里有什么樣的感覺?

  (教師用肢體語言,邊唱邊表演有趣的動作)

  提問:誰來告訴我你聽了這歌,心里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有點滑稽、好笑、幽默、有趣)

  3、幼兒看圖譜學唱

  4、看譜慢速唱一遍(懶惰蟲很懶,我們唱懶惰蟲的時候應該快些還是慢些呢)

  5、邊表演邊唱,選擇幼兒自己創造的動作來演(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這個懶惰蟲吧!)

  四、學習創編歌詞:

  1、提問:你是懶惰蟲嗎?那你在家會幫爸爸媽媽做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

  2、嘗試創編第二段:我是勤快人

  (教師選擇幼兒的一種回答,出示圖譜)

  看圖譜跟唱:

  師:剛才×××說,她會洗手帕,我覺得她是個勤快的人,我要來唱唱最這個勤快人。

  ×××小朋友還會掃地,我們也來唱一唱會掃地的勤快人吧。

  邊動作邊唱

  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做一做這些勤快人吧。

  3幼兒創編、表演

  師:除了洗衣服、掃地,你還會做些什么?讓幼兒嘗試把說的唱進歌曲里。

  ●選一名幼兒嘗試我會擦桌子,我會擦桌子,我把桌子擦干凈。(我會自己擦桌子)

  你還會做什么能干的事,直接把它唱出來吧(個別幼兒——集體跟學——上來表演)

  五、完整歌唱,用不同情緒、動作表現歌曲。

  1、大家可真能干,本來這首歌是唱懶惰蟲的,我們又給它編了第二段“勤快人”,那我們就把這首歌取個《懶惰蟲和勤快人》的名字吧(出示歌名)

  2、一起把兩段連起來唱一唱,隨琴聲完整唱一遍。

  懶惰蟲和勤快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們怎么樣唱才能表現出他們的不一樣呢?(懶惰蟲:唱的慢一些,懶散一些、滑稽一些;勤快人:唱的快些、有力些、高興點)

  3、集體表演:

  (1)要求前奏做簡單的動作,隨音樂一起表演(提示:表現出不同的速度和表情,第二段根據要求動作做)

  (2)繼續游戲:教師用動作告訴幼兒第二段唱什么。

  (3)邀請爸爸媽媽、客人老師一起表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其歡快活潑的情緒,學習舞蹈《大中國》。

  2、創編不同方位的揮舞彩條動作,能按照音樂的節奏表演。

  3、注意自己的彩條不與同伴的相互纏繞。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1、音樂CD或磁帶,CD機或錄音機一臺。

  2、音樂舞蹈《大中國》的VCD,VCD一臺,電視機一臺。

  幼兒人手兩根紅色的綢帶(或皺紙彩條)。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舞蹈《大中國》,感受樂曲的風格。

  1、教師:你聽到了什么甲聽了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呢?你知道這首歌曲口叫什么名字嗎?

  2、使幼兒知道音樂歌曲的名字叫《大中國》。

  教師出示彩條,幼兒創編彩條揮舞的動作。

  3、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彩條揮舞動作。

  教師:這是什么啊甲你們覺得用彩條可以怎么跟著音樂跳舞呢?

  4、教師示范表演舞蹈,幼兒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師:你們仔細看看,老師跳的舞蹈中用了哪些動作?

  二、初步學習舞蹈動作,感受樂曲的旋律。

  1、幼兒學習踏點步,加上手臂的動作,并隨音樂練習。

  2、教師哼唱音樂,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學習有節奏地顫搖手腕和揮動彩帶的動作。

  船幼兒創編不同方位揮舞彩條的動作。

  3、教師:彩條除了可以從下到上揮舞,還可以怎么揮舞呢?幼兒集體創編,教師反饋個別幼兒的動作。

  4、教師選取四個不同方位的動作,大家隨音樂集體練習。

  三、紅綢舞《大中國》。

  教師帶領幼兒人手拿兩根紅色的綢帶,引導幼兒在活動室里找空地方,隨著歡快的音樂完整地表演紅綢舞《大中國》。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物體表現不同的聲音,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并學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了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3、分享創造和成功的快樂。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通過對歌曲的欣賞以及對歌詞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腳印PPT動畫。

  2、臉盆、茶杯、響瓶各五個。

  3、幼兒對各種腳印的識別常識。

  活動過程:

  1、展示PPT,故事導入。

  T:PPT上展示的是什么?(大橋)T:橋下住著一只灰老鼠,他在等他的好伙伴藍老鼠,這時……--播放PPT,出現巨人的腳印。

  T:誰來了,你知道嗎?

  S:藍老鼠。

  T:是藍老鼠嗎?(是人)T:你怎么知道是人的?(那個是人的腳印)

  T:是一個大巨人呢還是一個小矮人?

  S1:小矮人S2:大巨人。(你的理由是什么?)(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這座橋)

  2、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系。

  T:大巨人走路是怎么樣的,誰來試一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模仿大巨人走路,按照四分音符的節奏。(嘴巴里發出"咚""咚"的聲音。)

  --繼續講述故事。

  T:課時灰老鼠不開心,他的好伙伴還沒有來。咦!又有人過來了!

  --操作PPT,出現小狗的腳印。

  T: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橋,小狗卻用了八步,這是怎么回事?

  S:……(巨人走路是"咚""咚",那小狗走路呢?)--引導幼兒表現小狗走路的動作。(用手拍腿,以八分音符的節奏表現。)

  T:現在大橋上有巨人和小狗的腳印,如果他們倆一起出來,會是怎么樣的呢?

  --教師表現巨人,幼兒表現小狗,陸續走過大橋。

  --最后藍老鼠終于出現了,灰老鼠高興的拍起手來,用拍手的動作表現藍老鼠的聲音(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幼兒分三組表現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聲音,陸續過橋,然后三組小朋友交換角色再進行表演。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物體給動畫伴奏。

  T:剛才動畫播放的時候有沒有聲音?(沒有)T:我們來給它配音怎么樣?(配音需要工具,用什么呢?)--出示:臉盆、水杯、響瓶。

  T:巨人的聲音用哪樣東西表現比較好?(臉盆)--最小的響瓶表現藍老鼠的聲音。

  T:我們的工具準備好了,在配音之前呢,我們先來練習一下。

  --物體分發到幼兒手中,進行指導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分組表現巨人、小狗、藍老鼠陸續過橋,給他們配音。(進行三次)

  4、表演三重奏。

  T:剛才我們配音的時候,是一個一個表現的,如果他們一起過橋,發出來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呢?

  --播放PPT第二頁。

  T:我們給這一段動畫配音,看看效果怎么樣!我們來嘗試一下!

  --三組小朋友同時表演。

  5、活動延伸:尋找不同的配音工具。

  T:如果我們不用今天我帶來的東西配音,還可以用什么來配音?

  --幼兒想象回答。一起去尋找其他配音工具并且嘗試配音。

  活動反思:

  1.只有更深層次地鉆研教材,才能在課堂上創造有效地情境。

  這篇課文以一個生動的小故事滲透了自然界中小動物們的腳印各不相同的常識,并旨在借此篇課文讓孩子對動物各種不同的腳印產生興趣。這堂課上,我對于“不同的腳印”這個常識的滲透還不夠,只是一味地在教學環節中安排了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枯燥無味的各項說話訓練。而且,雖然看似訓練點很多,卻因為沒有完全考慮到我班的特殊情況,所以導致訓練目標也沒有完全達成。如果能夠在更深層次地鉆研教材后,根據孩子的真實情況創設情境進行教學,也許教學效果會更好。

  2.應該對教學環節進行更細化的安排。

  在有些教學環節的處理上,我只是略微強調,如果能夠以學生出發,做好更細化的安排,也許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孩子在充滿興趣的狀態下主動學習。

  3.切記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

  對于這篇課文,我給我班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是能夠將課文中的語句讀出一定的感情。可是根據這堂課的教學情況看來,我班的孩子把一篇課文讀通順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應當適當放寬要求,先將讀通句子這點目標落實后再繼續強調語氣的朗讀。

  4.表揚要及時,要有的放矢

  在這堂課上,我對于孩子的回答所作出的表揚和評價基本到位。不過,在有些小朋友十分出色地回答出一個較難的問題時,我沒有給予他充分的表揚。這就是我在表揚這方面,仍沒有做到有的放矢。試想如果我能夠突出表揚那位小朋友的話,對于其他小朋友來說肯定是一種促使和鼓舞,能夠更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我學習到了很多,很多問題暴露出來并不是壞事,如果能得到有針對的分析和引導,還是“不虛此行”的。十分感謝教研員的不吝賜教,讓我有機會發現更多的問題,是我有了更為明確的改進方向。

  小百科:腳踏過的痕跡。多喻走過的道路,留下的事跡。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為動畫片配背景音樂,了解影像中音樂的作用。

  2.初步嘗試簡單的樂曲創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剪輯動畫片《三打白骨精》片段(時間約五分鐘,消音)。

  2.各種樂器。

  活動過程

  一、欣賞動畫片《三打白骨精》

  1.邊看邊討論:片中的人物可能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2.告訴幼兒影片中每個主要角色即將出場或有事情發生時都會有一段獨特的背景音樂,音樂可以使人們知道馬上就有重要事情發生,并能增加視覺效果。

  二、將動畫片分成四段討論配樂

  1.第一段: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出來時可以用什么樣的音樂來表現?(引導幼兒分析人物的不同特征)

  2.第二段:白骨精出現時應該是什么樣的音樂?孫悟空與白骨精第一次打斗時應該用什么樣的音樂來表現?

  3.第三段、第四段:第二次、第三次打斗應該分別用什么樣的音樂來表現?(引導幼兒知道三次的打斗音樂應該一次比一次強烈)

  三、幼兒自行分成四組分別為四段動畫片配樂

  1.引導幼兒討論可以用什么樂器來配樂。例如孫悟空與白骨精打斗時可以用架子鼓來烘托打斗氣氛;唐僧念緊箍咒時可以配上碰鈴刺耳的聲音等等。

  2.各小組分別進行樂器合成練習。引導幼兒根據情節選擇合適的樂器以及注意各樂器合成時的和諧。

  3.啟發幼兒想象除了用樂器來配樂,還可以用什么來配樂?(例如自己的嗓音、教室中的器具等。)

  四、將動畫片與配樂合成。

  第一次,讓幼兒自己選出幾位同伴對白,其他的進行配樂。第二次配樂時錄音,制成配樂音帶,讓幼兒邊欣賞動畫片邊聽聽自己的配樂,找出不和諧的地方,再進行第三次配樂。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ABC三段體的表現形式,樂于參與音樂游戲。

  2、學會用XX XX ︱X O ︱和XX XX ︱XX XX︱︱X X︱X 0︱的節奏進行念白。

  3、在傾聽音樂的基礎上體驗自主游戲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1、約翰斯特勞斯《加速度圓舞曲》選段。

  2、各種顏色的手圈若干,手鼓一只。

  3、課前幼兒了解過水果沙拉的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熱身:圍繞XX XX ︱X O ︱的節奏進行問候游戲。

  師:“小朋 友你 好! ”,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回應。

  二、游戲:《魔法大變身》

  1、幼兒嘗試用水果的名稱進行念白。

  提問:你 愛 吃 什 么?(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回答)

  2、幼兒熟悉游戲規則并游戲。

  (1)教師交代游戲規則并示范。

  ① 重點練習“XX XX ︱XX XX︱︱X X︱X 0︱”的節奏型。

  ② 教師交代游戲規則并示范玩法:跟著鼓的節奏,說兩遍自己愛吃的水果,然后念出咒語(芝麻開門,芝麻開門,變變變!)最后用自己的身體創意水果的造型。

  (2)幼兒集體游戲:《魔法大變身》。

  三、音樂游戲:《水果沙拉》

  1、幼兒完整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的曲式結構及表現形式。

  (1)初步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的ABC三段體曲式結構。

  師:“你們變出了這么多好吃的水果,我來教你們做水果沙拉吧,仔細看好哦!”教師隨音樂表演。

  提問:我是怎么做水果沙拉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哼唱相應的段落,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曲式結構。

  (2)再次欣賞音樂,掌握音樂的表現形式。

  提問:我按什么步驟來做水果沙拉的呢?

  2、幼兒進行《水果沙拉》自主游戲。

  (1)教師出示各種顏色的手圈,講解并示范游戲玩法。

  ①引導幼兒根據水果的顏色來選擇手圈。

  ②游戲規則:放入自己愛吃的水果;再用力的攪拌它們;最后加上自己喜歡的調味料,一道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就做好啦。音樂結束變回水果造型。

  ③幼兒集體隨音樂游戲。

  (2)兩人合作自主游戲。

  師:一種水果做沙拉口味有些單一,我們邀請一個好朋友一起來做吧!

  (3)多人合作自主游戲。

  師:想讓沙拉的味道更好嗎,那我們多邀請一些朋友一起來做吧!

  四、結束:幼兒有秩序的離開。

  師:今天做了這么多水果沙拉,都有些累了。我們去休息一會!

  【活動反思】

  活動效果評析:通過“我會做水果沙拉”健康活動的開展,我班幼兒有了很大變化。家長反映幼兒吃飯吃得香,不挑食,不挑菜,也愛吃水果了。家長說這項活動幫助孩子養成了一個好的生活習慣。

  優勢:

  (1)、選材實際,來自于熟悉的生活環境;

  (2)、通過看、說、嘗、做、吃一系列參與活動環節,達到活動目標。

  (3)、符合小班幼兒心理特征及教育。

  (4)、增長了一些生活知識。

  不足之處:

  (1)、活動銜接不連貫;

  (2)、組織和設計活動時,留給孩子自由空間較小;

  (3)、活動氣氛差。

  今后改進:考慮活動的銜接、氛圍,幼兒活動時的主動性。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亚洲 | 一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 一本热久久sm色国产 | 杨幂在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