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新綱要(試行)》在社會領域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參與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鞍踩珝u”活動的設計,為幼兒創設積極合作的機會,教師通過指導與游戲材料的變化,激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互助合作的要求;顒佑徐o有動、有觀有思、有試有感,幼兒在游戲中收獲了合作互助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幼兒有合作意識。
2.學習相互協商、語言交流等方式解決問題,合作完成任務。
3.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場地布置成海洋,有海星,海草、貝殼、珊瑚等等。
2.小海龜胸飾人手一個,海龜媽媽頭飾一個、圖片。
3.一段海浪音樂,一段適合海龜在水里表演的音樂,墊子若干。
活動過程:
1.討論問題引發興趣
教師和幼兒以“小海龜”角色進入活動室,共同圍坐在地上討論。
師:平時在海里我們會遇到哪些危險的事情?(大鯊魚、大鯨魚)應該怎么辦?
師:聽,這可能是發生了什么危險的事情?(播放海浪音樂,可適當做動作)對了,是海浪來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幼兒利用平時積累的經驗,大膽想象,暢所欲言。)
師:在海里遇到危險,我們可以逃跑,把頭縮進龜殼,躲到島上等等。
2.集體合作游戲
師:寶貝們,跟著媽媽一起到海洋里玩玩吧!(媽媽帶領小海龜第一次到海洋里認識幾種常見的海洋生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師:(播放海浪音樂)聽,海浪來了,快快到媽媽這里來吧!師幼第一次集體合作站在墊子上。
師:媽媽來看看,寶貝們的小腳都穩穩地站在島上了嗎?我真開心,每個寶寶都安全了,這是一個快樂島,只有大家雙腳都站在島上,互相抱緊,才不會被海浪卷走哦!(引導所有幼兒知道只有大家互相抱緊,雙腳都站在島上才安全)。(風平浪靜了,媽媽帶著小海龜第二次到海里學游泳,游一游,吹泡泡,搓一搓,轉個圈等。)
師:(播放海浪音樂)喲,海浪又來了,快想辦法都躲到島上來!(將墊子變小點兒,但還是能容納所有幼兒)(師幼第二次集體合作站到變小的快樂島上。)
師:你們發現快樂島有什么變化嗎?(變小了)對呀,海浪來了,快樂島變小了,那我們該怎么辦?(再次引導幼兒知道要躲過海浪,必須抱得更緊,從而引出各種合作的方法。)
師:海浪來了,快樂島變小了,所以我們要抱得更緊了,可以兩個人、三個人抱的緊緊的,只要我們大家緊緊的團結在一起,海浪也會被嚇跑的。
3.小組合作游戲
師:看,退潮了,跟著媽媽去玩捉迷藏吧!(第三次)(抽去墊子,將墊子分散放在另一邊。)
師:如果更大的海浪來了,快樂島就要被淹沒了,我們該怎么辦?看,那兒有許多小的快樂島,遇到海浪來了,你們可以幾個幾個互相合作,穩穩地站在島上,但是每個小島上都要有小海龜。(播放海浪音樂)小海龜第三次合作躲到快樂島。
師:看,他們是一前一后抱著站的;他們不一樣哦,是三個人前后中間貼著穩穩地站的!其實遇到危險,我們兩個或三個好朋友一起緊緊的抱著、貼著,穩穩地站在小島上,海浪也拿我們沒辦法了。
師:海面恢復平靜了,寶貝們肯定肚子餓了,我們去找食物吧。(播放海浪音樂)小海龜第四次合作躲到快樂島上。
師:瞧,他們是三個人面對面緊緊地抱在一起的;他們是肩搭肩貼著的;還有墊起腳尖站的,真是一群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遇到再大的海浪我們也不怕,快跟媽媽繼續往前走吧!(教師總結各種站的方法,如貼、抱、疊等,引導幼兒懂得互相合作,才不會被海浪卷走的道理。)
小海龜們第五次到海里玩。要求:如果再有海浪,快樂島就變得更少了,需要更多的好朋友互相合作,才能穩穩地站在島上。(播放海浪音樂)小海龜第五次合作躲到快樂島上。
師:快看,他們是4只小海龜緊緊的前后前后疊在一起;哦,這只小海龜力氣真大,它用的是抱起另一只小海龜的方法,真不錯!(教師及時關注和小結幼兒各種站的方法)海面又恢復平靜了,寶貝們坐到媽媽身邊來吧!(師幼圍坐在一起)。
4.小結
今天小海龜們跟著媽媽學了一項新的本領,遇到海浪,我們能夠兩個、三個、四個或大家一起緊緊的抱在一起、貼在一起、靠在一起,以后有再大的危險,只要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團結在一起,就能戰勝。
教學反思
該活動以幼兒參與體驗為主,合作貫穿在每個環節中,避免了老師的單調說教。孩子們在與同伴的共同游戲中學習協商、體驗,習得有益的社會交往技能,充分體現了社會教育的潛移默化,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有很強的實踐性。活動對教師的隨機教育能力要求較高,關注幼兒成功的現象較多,沒有及時關注幼兒在合作不成功后的表現,缺少及時的鼓勵,影響了個別幼兒繼續參與合作活動的積極性。在觀察圖片的環節,幼兒有感而發,討論時間較長。可以采用集體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幼兒更充分地參與表達。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1、明白笑比哭好的道理,產生爭做笑寶寶的愿望。
2、通過活動。幼兒能開始關心,關注同伴,有同情心。
活動準備:
哭,笑娃娃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猜猜他們怎么了
1.出示哭娃娃和笑娃娃的圖片,由幼兒指出他們在干什么?
二.學一學
1.笑寶寶是怎么笑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迣殞毷窃趺纯薜,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比較一下,你喜歡那個寶寶,為什么?你想做那個寶寶,為什么?
。ㄓ變赫f出喜歡笑寶寶的原因,說出不喜歡哭寶寶的原因。)
三.小結:
我們都喜歡笑寶寶,都要做笑寶寶,那么我們每天上幼兒園的時候都要開開心心的。老師最喜歡笑寶寶了,從今天起老師每天都要找出我們班級的笑寶寶,給她貼上漂亮的五角星。
四.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們一起想想辦法,讓我們的'哭寶寶笑起來。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里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愿意參與集體勞動。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玩具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會發生的娃娃。
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游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將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后關心娃娃為什么哭?家在哪里?然后把娃娃送回家,并啟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后要送回家。
2、認識玩具標記圖,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教師提問:我們還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的家在哪里?怎樣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玩具和設計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說說這些玩具找誰做自己的標記最合適。
◎幼兒自己手拿標記圖尋找,貼在相應的玩具籃上。
◎根據玩具籃子的數量,選擇相同數量的幼兒將玩具根據標記放回玩具柜里。
2、游戲“送玩具回家”,鞏固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將剛才的玩具拿出來,一部分幼兒送,一部分幼兒評“什么玩具走錯了家。
游戲可重復若干遍,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活動反思】
開學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玩完玩具的時候,經常把玩具亂扔,掉在地上的就亂踢或就當沒看見,不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也不知道輕拿輕放。通過社會活動“玩具找家”對幼兒進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里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處,然后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讓幼兒知道了一些正確行為:輕拿輕放,不亂扔,懂得了以后在游戲活動中都應該好好玩玩具,收玩具。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里面。
小百科:玩具,泛指可用來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類社會中常常被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進行力所能及的田間或種植園地的勞動,學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2.讓幼兒體驗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辛苦,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
1.聯系好豐收的農家園地,根據需要聯系好車輛。
2.與幼兒一起準備好適宜的勞動工具。
3.提醒幼兒準備好外出的必備物品:合適的服裝、鞋、背包、水等。
活動過程:
1.出發前與幼兒談話,使幼兒明白活動的目的和注意的事項,提醒幼兒在路上注意安全。如:路上排好隊,跟好老師和同伴,在車上不把頭和手伸到車外等。
2.沿途中引導幼兒觀賞秋天的景色,認識一些農田種的蔬菜和果實,感受田園豐收的美景。
3.引導幼兒分組進行采摘活動。
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勞動工具和農作物的采摘方法,如:挖紅薯、挖花生等。組織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分組進行采收勞動,注意提醒幼兒安全使用勞動工具,并能把收獲的農作物分類放好。
4.引導幼兒物品、工具,交流自己收獲的農作物,體驗豐收后的喜悅和勞動的不易。
活動延伸:
1.回幼兒園后和幼兒一起清洗、品嘗收獲后的勞動果實、體驗勞動后的樂趣。
2.引導幼兒說說秋天都有什么豐收了。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愛心樹》,感受大樹對男孩無私的愛與奉獻;并能聯系生活,體會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產生一種幸福感。
2、結合行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應該用感恩的言行,表達對父母的愛意。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大樹分解的組合教具、愛心卡每人一份,愛心樹音樂、背景音樂神秘園,愛心樹的PPT。
活動過程:
一、引題:看大書。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特殊的書,大家一起先來看一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2、大樹和孩子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看這本《愛心樹》吧!
二、理解故事內容:背景音樂。
1、第一段:(教師先來講述故事的開始)大樹和小男孩都很快樂
。1)大樹為什么會喜歡上這個男孩子?
。2)大樹是怎么關心小男孩的?
(3)小朋友,當你累的時候,有沒有依偎在媽媽的環抱里?你感覺怎么樣?
。4)請個別小朋友依在老師的懷里,感受溫暖與幸福。
2、講述第二段:大樹愿意為小男孩付出自己的一切。
。1)小男孩長大了,他有沒有每天跑到大樹那里去玩?
(2)大樹覺得自己怎么樣?(很孤單)
。3)當小男孩子需要買東西問大樹要錢的時候,大樹是怎么做的?
小男孩很快樂,你覺得大樹還快樂嗎?
(4)當小男孩需要樹枝做房子時,大樹是怎么做的?
大樹沒有了樹枝,他還快樂嗎?
。5)當小男孩需要樹干做木船的時候,大樹又是怎么做的?
你覺得大樹還快樂嗎?
。6)現在大樹只剩下了什么?
(7)對,大樹沒有了果子、樹枝、樹干,只剩下了樹樁,它為什么還快樂呢?
小結:因為大樹深深地愛著小男孩,她雖然失去了很多,但只要男孩快樂,大樹就是快樂的。
三、讓孩子理解愛與被愛。
–聯系生活,體會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產生一種幸福感
1、大樹深深的愛這個男孩子,那大樹像我們身邊的誰呢?
2、小結:原來我們身邊有這么多人像大樹一樣愛著我們,我們多幸福呀!
3、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愛我們的爸爸,媽媽怎么樣?爸爸媽媽是怎么樣愛我們的呢,讓我們很快樂!
4、傾聽孩子們的回答,師生共享幸福感。
小結:爸爸媽媽對我們真好,你們覺得快樂嗎?
對了,只要你們快樂,爸爸媽媽就更加的快樂。
5、那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讓他們快樂、幸福呢?
幼兒講述,教師及時的表揚
四、幼兒操作
1、我們先把感謝的話、對他們的愛畫在這顆愛心里。
2、昨天董老師還采訪了一位媽媽,出示大屏幕,是誰的媽媽?我們來聽聽媽媽是怎么說的?給爸媽最好的禮物是什么呀?
小結:對,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說明你長大了,媽媽會為你而高興。那你們家里有沒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你們真棒!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因為我采用了以情帶情,以情激情的手段來教學!稅坌臉洹分v述的是一棵蘋果樹和一個男孩之間的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故事的文字純樸直白,簡潔明了。它講述了耐人尋味的故事,這種深沉的愛,是無私的給予和奉獻,令人在百讀不厭中細細體味蘊藏其中“愛”的哲理,非常的感人!因此我是運用媽媽的口吻來對孩子們講述這個故事的,并且全程我都配有輕柔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我把自己先融入到角色當中去,以情帶情,深入孩子內心世界,激發幼兒對家人和朋友的關愛之情!
整個活動,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設計上有突破,有創新。因此,我在組織和引導上感覺非常的輕松和流暢,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活動第二個環節,幼兒在我的引導下,隨著繪本的畫面,感受著大樹對小男孩的愛,中間我巧妙設計。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5篇】相關文章: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10篇02-08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編9篇02-11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合集5篇02-09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匯編六篇02-06
關于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集合8篇02-05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02-10
幼兒園小班社會婦女節教案02-10
【實用】幼兒園社會教案6篇02-09
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八篇02-08
【精華】幼兒園社會教案匯總九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