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燈泡亮了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燈泡亮了幼兒園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燈泡亮了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的:
1.在觀察、探索活動中,發現燈泡發亮的電路和金屬材料的導電現象。
2.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教具:一塊展示板(圖一),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的圖片各一。
2.學具: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積木、鑰匙、晨檢牌、紙片等若干。
經驗準備:通過PPT對電池有了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1.導入:以問題的形式,激趣引題。
(1)教師打開沒有插上電源的錄音機,咦,今天錄音機出了什么問題?(“錄音機沒有電”、磁帶壞了……。)
(2)教師插上電源,驗證幼兒猜測的結果。
(3)師:電能讓錄音機轉動起來,電還有什么用呢?(電能讓電動玩具動起來,電能使燈泡亮起來,電可以讓電風扇轉動……。)
2.嘗試:選擇材料,探索燈泡發亮的電路。
(1)師:老師這兒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圖一,在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樣材料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你認為是那二樣?最好能說出理由。
(2)師:這二樣材料是不是真能讓燈泡亮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3)幼兒盡情地操作,教師觀察、鼓勵、引導(圖二)。
(4)師:請告訴我們,你是怎樣讓燈泡亮起來的?用這個圖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來(圖三)。
(5)師:你們用電線的一頭與燈泡接上,另一頭與電池的頂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燈泡觸到和電池的另一頭,燈泡就亮了。
(6)師:是不是這樣?這樣連接真的能讓燈泡亮起來嗎?讓我也來試一試?
(7)教師有意選擇金屬絲不露的電線操作。咦!怎么不亮?
3.發現:創設情景,操作中發現金屬的導電性。
(1)師:你們的燈泡都亮了,我的為什么不亮呢?
(2)師:“小朋友,你們都認為是電線的問題,同樣是電線,為什么這根電線可以,而這根電線不可以呢?”
(3)比較二根電線的不同處。
(4)幼兒比較操作,描述操作結果,大膽表述材料與燈泡是否亮的因果關系。
(5)教師對幼兒的結論進行描述:“小朋友,你們都認為,電線露出金屬絲接在電池上燈泡就能發亮,有塑料包著的電線頭接在電池上不能使燈泡發亮。是不是這樣?(6)教師再次設疑,讓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知金屬的導電性。
師:出示杯子,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屬)如果把它接在電池上,燈泡會不會亮?
(7)幼兒操作,發現金屬的任何部位都能導電。(圖四)
師:請小朋友試一試,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8)猜想驗證:再次探索
①明確操作要求。
師:“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檢牌、積木、紙片、鑰匙,先等請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電路后燈泡著?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記錄在表格里。”
②幼兒操作記錄猜想結果,教師進行觀察指導(圖一)。
③師**流猜想結果。
教師對幼兒的猜測結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問,進行統計:(圖五)
提問語1:“晨檢牌接在電路上有幾個孩子認為亮的,幾個孩子認為不亮,(教師與幼兒一起統計)說明一共有幾個孩子在活動?(16個)
提問語2:“紙片接在電路上有8個孩子認為亮的,有幾個孩子認為不亮?”
提問語3:“鑰匙接在電路上有1個孩子認為不亮,有幾個孩子認為亮?
④幼兒操作,驗證猜想結果,交流發現結果。(圖六)
4.拓展:提供電工用具,觀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導電與安全的關系。
明確操作要求。
師提供電工用的鋼絲鉗、尖嘴鉗、起子、活動扳手、.電工刀、電工小錘、電鉆、電烙鐵等:“接下來我們來找一找他們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屬材料?“
5.活動延伸:
師:那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做一做這個實驗,找找什么材料能導電,什么材料不能導電?
小燈泡亮了幼兒園教案2
設計思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也迎面而來,如交通安全,用水安全、用電安全等等都隨著時代的步伐向我們教育者發出了挑釁的訊號,讓我們不得不去重視孩子們的安全教育,因而我選擇了用電安全教育這塊內容,從了解建立電路著手,進行用電安全教育,逐步深入。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了解要使燈泡發亮,需建立一條電路。
2、初步認識用電的安全,并能在生活中正確地使用。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電線電池小燈泡圖片。
2、對電池有了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建立電路。
1、材料介紹,引發問題。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3、實驗展示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小結:為什么小燈泡這樣會亮。
二、安全教育
三、活動延伸
生活中除了電線可以導電、通電,可以給我們帶來危險,那還有沒有其他東西呢?讓我們下次再來一起探索吧!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的興趣十分濃厚,投入的積極性也很高,都能了解正確的連接方法基礎上舉一反三,如王澤小朋友的多節的.電池連接方法:兩節電池正負極連接好,電線的一頭連接于兩節電池中間,一頭繞于燈泡上,再連接在電池上,實驗成功燈泡亮了。還有應湘業小朋友的正負互換的連接方法等等,孩子們都進行了很好的認識了解。最后在安全教育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身實驗過程中的小觸電了解到了電線可以給我們帶來方便同樣也可以給我們帶來危險,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它當心它不要隨意地去玩弄它,懂的基本的如何保護自己。
小燈泡亮了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索小燈泡發亮的秘密,知道電池大小、多少與燈光強弱之間的規律。
2、樂于參加實驗探索活動。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電池、小燈泡、電線、膠帶、剪刀、筆、記錄表每組一份。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發現燈泡發亮的方法,知道電池大小、多少與燈光強弱之間的規律。
2、活動難點:能夠正確記錄并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3、指導要點: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各種材料探索燈泡發亮的方法,并通過講解實驗記錄表,指導幼兒正確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過程
1、結合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運用生活經驗猜測。
提問:用什么方法能讓小燈泡發亮?(教師出示燈泡)
(2)回憶電池連接的正確方法。(調動幼兒已有的安裝電池活動的相關經驗,知道電池的正極要與負極相連)
2、幼兒實驗探索:如何讓小燈泡發亮。
(1)教師出示電池、電線、小燈泡,請幼兒試試應怎樣連小燈泡才會發亮。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小結:將電線的一端連到電池的負極,另一端連到電池的正極,將小燈泡放在電線盒正極連接的地方,小燈泡就會亮了。
3、幼兒實驗探索:電池大小、多少和小燈泡亮度的關系。
提問:小燈泡亮了,想一想,怎樣才能使小燈泡更加亮呢?
一組:對比數量相同、大小不同的電池對小燈泡亮度的影響。
二組:探索型號相同、數量不同的電池對小燈泡亮度的影響。
(1)介紹實驗記錄表
(2)分組實驗、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3)分享實驗結果和實驗記錄。
討論:使燈泡發亮的電池的大小和數量與燈泡的亮度有什么關系?
小結:電池越大,燈泡越亮;電線連接的電池越多,燈泡越亮。
4、統計幼兒記錄。
將幼兒的記錄表統計在一張大表上,并展示在科學區供幼兒實驗參考。
教學反思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把幼兒分成幾組,讓他們自己分配角色,每組有操作員和記錄員,每個幼兒都帶著任務認真地操作。由于幼兒之前有了安裝電池的經驗,操作起來比較順手,整個活動,幼兒的學習興趣非常高,動手能力很強,而且能舉一反三。通過實驗,幼兒懂得多節電池連接的方法:兩節電池正負極連接好,電線的一頭連接于電池的正極,另一頭繞于燈泡上,再連接在電池的負極,實驗成功——燈泡亮了。每次實驗成功,孩子們都雀躍歡呼,每組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多次地嘗試和摸索,孩子們探索出小燈泡發亮的秘密,知道電池大小、多少與燈光強弱之間的規律。正確的記錄和表達實驗結果是本活動的一個難點,在這個環節,老師給與孩子一點提示和幫助后,每組幼兒的記錄方法也不一樣,有的組是用圖畫記錄,有的組是用文字加圖畫記錄,但得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雖然幼兒交流的時候有點大聲,但整個活動,老師作為一個引導者適時地給與孩子一點引導和幫助,孩子們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是輕松愉快的,師生、生生互動較好。不足之處,記錄和講解實驗結果是幼兒的弱項,在今后的活動中要注意加以培養。最后,教師通過講解實驗記錄表,進一步指導幼兒正確記錄實驗結果和肯定今天的實驗結果,這個活動效果較好。
小燈泡亮了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1、對導電現象感興趣,喜歡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燈泡發亮的方法。
2、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
3、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探索用電線等物連接電池使燈泡發亮的方法。
活動難點:提高合作探索與用符號記錄表達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了解電池、電線的特征;練習兩兩合作常規。
2、物質準備:
(1)學具:第一次--兩人一盤材料:電池、電線(連著燈泡);
第二次--增加兩人一盤材料:塑料繩、布條、毛線、銅鑰匙、回形針、鐵絲,粉、白記錄紙各一張、筆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圖、老鼠圖片、斷電線一截、學具一套、猜測圖、梳理圖、展示板兩塊、亮與不亮圖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1、出示情景圖,激發興趣:師: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裝電燈需要些什么呢?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初步了解使電燈亮起來的條件。
二、探索活動"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引導幼兒合作實驗,探索電線與電池連接使燈泡發亮的方法,大膽交流自己的探究過程與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師: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做實驗,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電池和一頭連著燈泡的電線,想一想,你們怎樣讓燈泡亮起來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步驟與方法:3、幼兒自主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1)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不爭搶材料;(2)引導幼兒觀察電池正負極的特點,鼓勵幼兒用語言完整描述觀察的過程與結果;(3)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過程與結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結。(1)結合梳理圖示鼓勵幼兒大膽表達。(2)梳理小結:將連著電線絲的燈泡按在電池的一頭,將另一段的電線絲按在電池的另一頭,這樣電就接上了,小燈泡就亮了。(3)幫小兔家接電線。
三、探索活動"接電線"。
(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的導電現象,初步感知金屬的物體可以導電,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和結果)
1、設置問題情景:
師:咦?小兔家剛安裝好的電燈怎么又不亮了?
師: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這段電線通電呢?
2、教師介紹實驗操作材料,幼兒猜想:
(1)設疑猜想:塑料繩、布條、毛線、銅鑰匙、回形針和鐵絲,這些東西什么能接上電線導電呢?(2)教師在記錄表上做猜想記錄。
3、講解實驗及觀察要求。
(1)兩個小朋友選擇一盤材料做實驗,每盤都有一粉一白兩張記錄表,看看上面畫了什么材料,就根據記錄表選擇材料做實驗;
(2)請將材料的一頭與電線接在一起,將材料的另一頭接到電池的一端;
(3)每做完一次實驗,就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并寫上你們兩個人的號數;(4)實驗結束后,將材料收拾好放回原位,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組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燈泡亮了嗎?(5)收拾的時候,請將記錄紙按亮與不亮符號分別夾在鐵架子上。4、幼兒實驗,教師指導:(1)提醒幼兒根據記錄紙陸續取相應的材料做實驗;(2)鼓勵幼兒兩兩合作實驗,一人拿電池,一人拿電線;(3)提醒幼兒將材料的一頭和沒有燈泡的那端電線絲連接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連接電池一頭做實驗;(4)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觀察的過程與結果。5、兩兩交流。6、集中交流,引導幼兒看記錄表分析并驗證:重點鼓勵幼兒大膽連貫地描述實驗過程與結果,并根據幼兒的記錄情況與猜想情況進行驗證,進一步引導幼兒了解使燈泡亮起來的方法。
7、師幼共同小結:銅鑰匙、回形針、鐵絲等金屬材料能導電,塑料繩、布條、毛線等非金屬材料不能導電。
四、活動結束。
教育幼兒安全用電。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中投放相關的材料,鼓勵幼兒繼續探究哪些材料可以導電。師: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導電,什么不能導電呢,我們可以到科學區里試一試。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以“幫小兔裝電燈”為主線貫穿始末,試圖通過自主探索的形式,讓幼兒在寬松的探究情境中運用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等多種方法,探索讓燈泡亮起來的方法;幼兒通過猜測、驗證、記錄等形式,在操作比較中發現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物體不能導電,充分體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及合作探索的快樂,提高語言交流與表達能力,同時,也從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電安全,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整個活動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語言簡練,操作前提出明確要求,幼兒在實驗過程目標明確,能通過合作探索并使用符號記錄。在活動過程中幼兒興趣濃厚并能通過活動感受成功的快樂。但是,由于鄉鎮幼兒記錄經驗不足,在鼓勵幼兒使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記錄時,孩子們能說出多種符號,實際記錄中卻偏向單一的記錄方式如:打勾與打叉。
【小燈泡亮了幼兒園教案】相關文章:
《點亮小燈泡》說課稿07-13
簡筆畫燈泡的畫法11-11
燈泡簡筆畫步驟圖解10-31
電燈泡為什么會亮06-20
幼兒園童話小故事12-19
幼兒園幽默小故事01-27
《小攝影師》人教版教案12-17
人教版《小松鼠找花生》教案精選12-24
人教版《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12-23
《小英雄雨來》教案設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