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孝順的含義,懂得要用行動來孝順媽媽。
2、能積極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用多種方法表現自己孝順媽媽的方式。
3、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繪本《感恩的笑臉》電子書。
2、孝親拼圖半成品3份。
3、PPT。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導入活動。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好聽的故事吧。
(二)了解故事,理解孝順。
1、欣賞故事前半段,了解媽媽的辛苦。
(1)提問:塔塔找到感恩的理由了嗎?他找到了哪些感恩的理由?
小結:我們應該感恩一切。
(2)提問:這些東西都是誰為塔塔準備的?
小結:媽媽要上班,回來后要做飯,還要為塔塔準備這些,真的很辛苦的。
2、欣賞故事后半段,懂得感恩媽媽。
提問:塔塔會怎么感恩媽媽?
小結:塔塔懂得了感恩,會分擔家務,真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三)討論孝順媽媽的行為。
1、結合孝順圖片,討論生活中可以為媽媽分擔什么?
2、師生共同討論孝順媽媽的行為。
小結:分擔家務也是孝順媽媽的行為。
3、拓展:還有誰也應該分擔家務?
小結:一家人應該相互關心、共同分擔家務,這樣才是幸福的一家人。
4、觀看情景表演,學習孝順媽媽的行為。
(2)提問:剛才這個小朋友做了哪些孝順的行為?
小結:看來你們都是孝順的好孩子。
(四)制作感恩拼圖。
1、幼兒根據場景繪畫孝順行為并拼圖。
2、交流感恩孝順拼圖。
小結:孝順媽媽不僅要會想、會說,更要會做,讓我們都做一個孝順媽媽的好孩子吧。
活動延伸:
1、家園共育:在家中給孩子孝敬自己的機會,培養孝順的好品質。
2、區域活動:迷宮投入區域,讓幼兒在走迷宮中學習感恩孝親行為,增進孝敬父母長輩之情。
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2
一、活動背景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日,由美國人民獨創,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在美國,自1941年起,感恩節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并從這一天起將休假兩天;而加拿大與美國的感恩節時間不同,10月第二個星期一。像中國的春節一樣,在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加拿大的感恩節則起始于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一,與美國的哥倫布日相同。
二、活動主題
感恩你我,真情成長
小班:親親一家人
中班:讓愛住我家
大班:感恩的心
三、活動目的:
“感恩教育”又稱為“愛的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我國是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濃厚文化的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有樂于助人、感恩圖報的傳統美德,記載著數不盡的感恩故事。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環境變得冷漠,且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人的溺愛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只知索取不懂感激。因此,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近日,結合感恩節將近的“天時”,利用多媒體教室的“地利”以及積極配合家園共育的家長之“人和”,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感恩活動,讓感恩的種子能夠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對身邊給予自己關愛的人心存感激。
四、活動前準備:
老師篇:
1、進行《學會感恩》的演講,同時也是對全校師生進行活動的宣傳發動,正式拉開了感恩節活動的序幕。
2、學唱《讓愛住我家》
3、學習《感恩節的由來》
幼兒篇:
1、小、中、大班學唱《讓愛住我家》(年級組長負責)
2、畫一幅畫,感恩父母。(年級組長負責)
3、“小手護大手”活動,幼兒給爸爸媽媽擦護手霜。(各班級老師負責)
4、去敬老院為爺爺奶奶表演節目,送上我們誠摯的祝福。(大班年級組)
家長篇:
1、學唱《讓愛住我家》
2、“愛的傳遞”活動:家長填寫愛心卡,鼓勵寶寶把愛心卡送給老師,或者張貼在幼兒園的愛心墻、海報上。
五、活動流程:
小班段:教師讓幼兒了解感恩節,知道感恩節的來歷和食物,并請幼兒分享品嘗同伴們帶來的食物。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精美好吃的食物都是幼兒的家長親手制作的。幼兒在品嘗的同時能夠感知父母的艱辛。最后教師用最最樸實的語言總結長輩為我們的付出,激發起幼兒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中班段:利用重陽節的教育契機,讓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深入孩子們的心靈。在重陽節到來之際,通過介紹重陽節,為爺爺奶奶表演節目,給爺爺奶奶捶捶背,剝桔子等活動,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們萌發尊重長輩、關心,體貼長輩的意識。最后,寶貝們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作為禮物送給自己的爺爺奶奶,讓爺爺奶奶看到自己的本領和進步,為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大班段:通過回憶感恩節和重陽節的知識和精神,組織孩子們談談自己想感恩的人引出主題,并且將感恩的范圍擴大到了除家人以外的社會層面,老師、食堂阿姨、保安叔叔、城市清潔工……這些都是孩子們感恩的對象。孩子們親手制作賀卡并送給最想感謝的人,并用照片方式記錄下了這些美好瞬間。
六、家庭作業
1、回家認真吃媽媽做的飯菜不挑食
2、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捶背。
七、家園互動
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禮物,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之情。
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處于眾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傾向,使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的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作為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想通過此次綜合活動:《感恩的'心》,借助《口渴的螞蟻》這樣一個故事情節,體驗小螞蟻期盼、驚喜、感恩的心情。然后在表達交流中,將教學的重心回歸到幼兒的生活,并以制作感恩卡的形式,引導幼兒體會別人對自己的愛,同時,也要教育幼兒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的反饋給別人。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的城市有很多人為我們大家服務。
2.通過故事和談話,體會她人對你的幫助,并運用自己的方式回饋別人對你的愛。
3.初步培養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通過制作感恩卡等活動表達父母、老師給予他們的愛。
難點:讓幼兒學會感恩,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活動準備
1.音樂:感恩的心;多媒體課件。
2.彩色卡紙、黑筆、固體膏等。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
1.教師出示小螞蟻圖片,引出故事《口渴的螞蟻》。
問題:①小螞蟻口渴了,誰幫助了它?
③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難?
④小螞蟻又是怎么幫助她的?
2.師小結:小螞蟻心中有一顆感恩的心,盡自己的所能去幫助別人。我們也要像小螞蟻一樣,去幫助別人。
二、遷移經驗,說說自己生活中被關心、被幫助的情景。
1.說一說自己在家里、幼兒園里都得到了誰的幫助?
2.教師出示清潔工圖片。
問題:①她們是誰?在干什么?
②如果沒有她們,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什么樣子?
3.出示交通警察圖片。
問題:①他們是誰?在干什么?
②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城市又會變成什么樣子?
4.師小結:清潔工阿姨,叔叔為了保持我們城市的清潔,非常辛苦。交通警察叔叔為了我們這個城市的安全暢通也非常辛苦,我們大家都要感謝他們,那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該送給他們什么禮物來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感謝呢?
三、示范、講解做賀卡的方法
1.師:有的小朋友說啊,可以做賀卡送給他們,那我們今天就來做賀卡,好不好啊?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老師已經做好了幾張賀卡,你們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2.教師操作,把幾張卡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個更好看的像燈籠一樣的賀卡了!
3.師:恩,小朋友們都非常聰明,待會你們做的時候可以和老師做一樣的,也可以做不樣的,我要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比較能干,可以做出不一樣的?
4.幼兒制作賀卡,教師巡視。
5.展示作品,你想送給誰?說一句感恩的話。
四、播放音樂《感恩的心》,一起做動作,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應該對別人的幫助和付出表示感謝。
2.體會到感謝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3.學會用多種方式表達謝意。
4.能用準確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活動準備:
1.故事《小熊旅行》。
2.歌曲《感恩的心》.
3.愛心墻背景、畫有紅紙的愛心。
4.剪刀、勾線筆。
活動過程:
1.教師講故事《小熊旅行》。
2.根據故事提問。
①小熊旅行時都遇到了那些事情需要幫助?
②當大家幫助小熊后,小熊是怎樣說的?
③大家為什么都愿幫助小熊呢?
3.結合實際生活進行討論:
①在生活中你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大家是怎樣幫助你的?當大家幫你時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幼兒回答:感動、高興、開心、幸福……)
②有沒有哪個小朋友遇到了困難卻沒人愿意幫助你?這時侯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幼兒回答:很難過、想哭、生氣、著急、害怕……)
③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覺得是有人幫助的感覺好還是沒有人幫助的感覺好?
④看來你們在遇到困難時,都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那我們應該對那些幫助我們的人說些什么呢?(幼兒回答:謝謝你;謝謝你幫助我;真的很感謝你;我喜歡你;你有困難我也愿意幫助你;你真好……)
⑤你們現在特別想對誰說聲“謝謝你”?請你大聲的說出來吧,我想他們會聽到的。(幼兒回答:楊林謝謝你幫我系鞋帶;田聰謝謝你借我玩具玩;謝謝媽媽每天做飯給我吃;謝謝王老師教會我跳舞;謝謝爸爸幫我修好了自行車;謝謝我的小狗每天陪我玩;謝謝大樹給我遮太陽;謝謝我的小被子讓我不冷;謝謝清潔工阿姨把馬路掃的那么干凈;謝謝燈給我們照亮;謝謝錄音機給我講故事……)
⑥剛才你們在感謝別人幫助的時候,你們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回答:笑瞇瞇的、開心的、咧著嘴笑……)心情又是什么樣的?(激動、快樂……)
4.教師小結:原來不僅被別人幫助是件開心的事,感謝別人同樣也是一件非常開心快樂的事情呀!
5.現在誰想說說你還特別想感謝誰?(這次幼兒的回答更積極了,內容更豐富了,感激之情更真切、發自內心了。)
6.除了用語言來表示感謝,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表達?(幼兒回答:給關心自己的媽媽唱首歌;親一下幫自己的小朋友;幫小錄音機擦灰塵;給陪自己的小狗拿好吃的;提醒大家不要亂扔垃圾,不讓清潔工阿姨那么累……)
7.通過愛心墻引導幼兒設計愛心將自己特別想要感謝的人或事記錄在愛心里并粘貼到愛心墻上(幼兒設計愛心,同時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幼兒每人一張畫有愛心的紅色紙,請小朋友幫愛心邊緣裝扮好看然后用剪刀剪下來請你們的爸爸媽媽把你特別感謝的人或事記錄下來,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粘貼到愛心墻上去,并和同伴老師一起交流。
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5
一、活動名稱:
學會感恩
二、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產生感恩的心理,知道感恩是一種美德。
2、讓幼兒在感知體驗中獲得表達愛心的愿望。
3、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
讓幼兒深切地感知情意,從而產生感恩的心理。
活動難點:
讓幼兒將自己的愛心用語言表達出來。
三、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愛心展板一塊、小禮物若干、音樂《感恩的心》
四、活動過程:
(一)感知活動:
1、多媒體展現,讓幼兒感受幼兒園的美。
2、說出美麗而干凈的幼兒園是誰每天來幫我們打掃的?
3、原來是您————門衛叔叔。
4、播放門衛叔叔工作情景,了解門衛叔叔的辛勤工作。
(二)體驗活動:
1、現在你想對門衛叔叔說些什么?讓幼兒大膽用語言說出自己的心聲。
2、用行動表達愛意,自選小禮物把它放到愛心板上,并對叔叔說一句感謝的話。
3、播放《感恩的心》音樂,用肢體表達愛心。
(三)活動延伸:
幼兒園里除了要感謝門衛叔叔,還要感謝誰?為什么?
教學反思:
幼兒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讓幼兒能夠感知情意,懂得情感,并樂于表達情感。我設計此活動的目的想通過幼兒親身體驗、自主表達、主動參與的過程來表達自己的感謝與愛,在表達愛心的過程中讓感恩內化為一種行動。活動中幼兒通過觀看錄像,了解門衛叔叔工作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的感恩情感,讓他們從小懂得對周圍的每個人都要有感恩之心,知道知恩、感恩、報恩是一種美德,活動中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讓溫馨的話語貫穿整個活動。
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6
活動時間:
第8周班會課
活動目的:
現在的學生,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癥”,有不少人令人遺憾地成了“不懂得感謝、不愿感激、不會感動,只知道享受,只知道自己需要,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以此次活動,告訴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東西也不屬于你個人,請珍惜生命請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請珍惜他人為你的努力和付出,請常常報有一顆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聽一個感人的故事
老師:同學們,我說一個英語單詞,看看大家知不知道它的中文含義,ThanksgivingDay,對,是感恩節,大家知道,在美國,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在這一天,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背景的人們,會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感謝上蒼一年里對自己的恩賜和惠顧。我們中國也有著“感恩”的傳統,像:“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都是很好的寫照,但嚴峻的現實是,現在有不少學生令人遺憾地成了不會感恩,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由此我們舉行這次以《學會感恩》為主題的班會,希望同學們以此為契機,學會感恩,刻苦學習,拼搏進取,來回報父母,老師和社會,
下面請大家一起來聽一個感人的故事:蘋果樹和小男孩
主持人:大家和我們一樣,一樣都是故事中的小男孩,從出生到現在,父母的愛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不斷的索取,父母是盡其所能,我們接受的是那么的心安理得,此時此刻我們的心情都不會很平靜,下面這首歌是否能引進大家的共鳴呢?把“父親”這首歌獻給我們偉大的父母!這首歌不禁使我們回憶起,在我們成長的這十幾年中,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那么誰愿意與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感動呢?請大家舉手(同學發言)
主持人:雖然同學們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盡相同,但誰也不能否認,成長的每一步無不透著父母辛勤的汗水,體現著父母深沉的愛。你們的父母在時時刻刻掛念著你們,祝福著你們,請聽一下來自父母的心聲:(家長代表3個)有的家長雖然沒有來,但是也給我們同學留了言。看看是誰的父母呢?(放錄像)這就是大家的父母!當你們落寞時,撫慰你們孤寂的心靈;當你們迷惘時,照亮你們茫茫的人生……
二、現場調查
可我們又對父母了解多少呢?下面進行現場調查
問題:
1、你母親的生日?
2、你給父親買過生日禮物嗎?
3、你母親最喜歡的是哪套衣服?
4、你父母的結婚紀念日?
5、你爸爸今天40幾歲?屬什么的?
6、你爸爸喜歡喝白酒嗎?那他一般喝什么牌子的?
7、你父親喜歡吃的菜是?
通過剛剛的調查我們發現,并不是每個同學都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過來如果被問的是父母,不用調查也會知道結果,父母會對我們的一切記憶的都很深刻!
我們還應該感謝哪些人呢?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每天起早貪黑,兢兢業業,認真備好每一節,精心上好每一堂,耐心輔導每一自習,可我們又是怎么回報老師的無私奉獻的呢?是不是有時候也充滿這不理解甚至埋怨呢?其實我有自己也曾經不理解過老師,對朋友有時候也有著那樣這樣的不滿,但我相信從今天開始,同學們會和我一樣,充滿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我們的老師,同學和朋友。下面有請4個同學演唱:《感恩之心》
三、做一個感恩的人
一起做一個感恩的人吧!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這是我們共同的宣誓,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放FKASH音樂:《感恩的心》,)老師: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依然會珍惜……伴隨著這動人的歌曲,我宣布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四、活動延伸
讓學生回家做好三個一活動:
1、給遠方親人寫一封信。
2、為父母或親人洗一次腳
3、每天為家里做一件家務感恩教育活動中的教育敘事一則
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感恩節的由來及習俗。
2、懂得感謝別人、尊重他人。
二、活動準備:
1、課件《感恩節》,音樂《感恩的心》。
2、手工紙、水彩筆。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講述感恩節由來的小故事,引入活動。
1、師: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
2、這里有一個小故事:1620年,一些英國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洲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了兩個月之后,終于在酷寒的11月里,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陸。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饑餓和傳染病,危急時刻他們得到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活下來的人們在第一個春季即1621年開始播種。整個夏天他們都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他們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都取決于即將到來的收成。最后,莊稼獲得了意外的豐收,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為了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此沿續下來,并逐漸風行各地。
(二)觀看圖片、了解感恩節的來歷和習俗。
1、感恩節的由來。
師: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慶祝活動便定在這一天,直到如今。感恩節(ThanksgivingDay)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日,由美國人民獨創,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感謝印第安人的幫助。
2、感恩節習俗。
師:感恩節慶祝模式許多年來從未改變。豐盛的家宴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著手準備。人們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蘋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還有葡萄干布丁、碎肉餡餅、各種其他食物以及紅莓苔汁和鮮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雞(roastturkey)和南瓜餡餅(pumpkinpie),這些菜一直是感恩節中最富于傳統和最受人喜愛的食品。
(三)說一說我們要感恩的人
1、逐一播放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感受來自生活中的關愛,了解我們要感恩的人。
(1)圖1:感恩父母,了解養育之苦。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關愛你的呢?”
幼1:媽媽天天給我做好吃的,買新衣服。
幼2:爸爸辛苦上班掙錢給我買玩具。
2、圖2:感恩老師,了解培育之難(圖片內容:小男孩摔倒了,老師蹲在旁邊,沒有及時扶他,而是給予鼓勵,讓他自己爬起來。)
師:“在我們生活中,老師還教你干什么呢?”
幼1:老師教我唱歌、畫畫。
師:“老師教你們學本領,讓你們長大,做自己想做的事。”
3、圖3:感恩伙伴,體驗友情之樂(圖片內容:兩個小伙伴在一起,其中一個把自己心愛的玩具給另一個玩)
師:“你和你的小伙伴在一起開心嗎?有哪些開心的事?”
幼1:我們一起做游戲。
幼2:她幫我系扣子。
4、感恩周圍的人,了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圖片內容:鋤禾,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糧食。)
師:“在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哪些需要我們感恩的人?”
幼1:醫生為我們看病,讓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幼2:建筑工人為我們蓋起了漂亮的房子。
還有警察、環衛工人
(四)如何感恩。
1、讓幼兒自由發言,“你最感謝誰,如何感謝他?”
幼1:感謝爸爸媽媽,我可以幫他們干活。
幼2:感謝環衛工人,我們不亂扔法果皮紙屑,一起來保護環境。
2、教師小結
(教師通過圖片引導,讓幼兒說出要感謝的人)
師:“在我們身邊有太多要感謝的人,感謝父母把我養大;感謝老師教給我本領;感謝小朋友帶來的歡樂、幫助;感謝農民伯伯種出的糧食如何感謝他們呢?”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說出:
②做力所能及的事;
②懂得分享,分享快樂與痛苦(幫助他人);
③從“謝謝“開始,說一句祝福的話,送一份禮物;
④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保護環境等。
四、情感回歸
師:“在我們旅行即將結束時,我們來欣賞一個感恩歌曲《感恩的心》。”(播放音樂,幼兒隨老師做手語,在音樂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8
設計意圖:
我班孩子的平均年齡為4—5歲,所以這次的設計均以日常行為習慣為主建立孩子感恩之心。孩子學東西很直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重在點滴事物之中,用行動和語言讓孩子感受到別人對他的關愛,同時也希望通過老師的引導能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愛。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既是一種人文教育,又是一種情感的教育。教育學生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讓學生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長、老師的付出,離不開社會的關愛。
教學目標:
1、促進家庭和睦,完善人際關系。
2、了解愛媽媽,愛長輩的美好情操。
具體要求學生從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的道理,即有報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盡孝心。應該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輩,孝敬老人,講文明禮貌;
教學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并了解感恩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小動物頭飾、音樂CD。
教學過程: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音樂響起)教師講故事《小烏鴉愛媽媽》
二、基本部分:
1、有感情的復述故事
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含義。
2、啟發提問
提問:故事里面都有誰?
幼兒:小烏鴉、烏鴉媽媽、小燕子、小喜鵲。
提問:烏鴉媽媽為什么不自己捉蟲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鵲說什么了?
幼兒:烏鴉媽媽因為生小烏鴉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鵲說烏鴉媽媽懶。
提問:那你們覺得烏鴉媽媽懶嗎?
幼兒:不懶。
提問:小燕子和小喜鵲最后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嗎?小烏鴉是個好孩子嗎?
幼兒:知道了。小烏鴉是個好孩子,他愛媽媽。
引導幼兒大膽發言,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
三、和幼兒討論‘我的媽媽’
四、結束部分(老師用最樸實的語言總結長輩對我們的愛)
孩子們是媽媽將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是媽媽和爸爸給了我們美麗的衣服和好吃的飯菜。在我們摔倒是是他們將我們扶起,當我們生病時使他們將我們照顧,所以我們要記住爸爸媽媽的愛并感謝爸爸媽媽
五、家庭作業(請家長輔助)
1、回家認真吃媽媽做的飯菜不挑食、
2、幫媽媽爸爸捶背。
六、家園互動
給爸爸媽媽做禮物,送禮物給爸爸媽媽。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感恩之情。
【幼兒園感恩節語言教案(精選8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精選15篇02-23
幼兒園大班語言故事教案02-21
見面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02-17
幼兒園清明節語言教案(精選5篇)02-17
幼兒園小班你好你好語言教案02-25
幼兒園大班語言故事教案15篇02-21
幼兒園小班語言植樹節教案02-19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 15篇02-16
幼兒園大班清明節語言教案(精選8篇)02-17
《動物猜謎歌》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