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里的我》(通用7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里的我》,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里的我》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簡單的線條和喜歡的顏色給自己畫像。
2.通過照鏡子觀察自己的臉,根據自己的觀察畫出五官的典型特征。
3.愛護小鏡子,保持作品的整潔干凈。
活動準備
白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小朋友們找個鏡子嗎?(出示鏡子)鏡子里的你是什么樣子的呀,你的臉上有什么呀,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的樣子。
1.每個人長得都不一樣,你的臉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說說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
二、教師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了解繪畫的方法
1.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位小朋友畫像。
2.這里的小朋友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3.假如你要畫自己,要畫些什么?怎么話呢?
三、引導幼兒自由繪畫
請小朋友為自己畫一張像,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相,要讓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你。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里的我》 篇2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自己的五官特征。
2、用白描的方法畫出鏡子里自己的樣子。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鏡子里我的樣子
2、畫紙-我的臉,畫筆。
活動過程
一、照鏡子,說五官
1.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照照自己的臉,和同伴說說自己長什么樣?
什么地方像媽媽?什么地方像爸爸?
2.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五官。
3.請個別幼兒到前面,在打紙上畫畫自己的五官。
二、觀察自畫像
1.教師和幼兒邊觀察邊總結人的五官。
。1)臉:長臉、圓臉。
(2)眼睛:大眼睛、小眼睛。
。3)嘴:大嘴、小嘴。
。4)耳朵:大耳朵、小耳朵。
。5)鼻子:高鼻子、塌鼻子。
2.幼兒相互看看同伴的五官。
三、幼兒作畫
提醒幼兒邊照鏡子邊畫畫。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繪畫。
四、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的自畫像。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里的我》 篇3
活動目標:
1、在照照、看看、玩玩中認識自己和同伴,并愿意在集體中交流。
2、有編歌曲的興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活動室或盥洗室里的大鏡子(也可人手一面小鏡子)攝像機、電視機
活動過程:
1、照鏡子,認識自己:
幼兒照鏡子,觀看自己的小臉
―“你覺得自己臉上哪些地方長得最有趣?”
引發幼兒在鏡子中做各種可愛、滑稽的表情。
―“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大大的,有的小朋友的鼻子高高的……你能讓他們變一變,做一些有趣的怪臉嗎?”
(說明:幼兒做各種怪臉時,教師在一旁及時地拍攝下來。)
2、看錄像,認識同伴:
老師逐一在電視上播放出幼兒的臉,并將畫面定格,引發討論。
―“這是誰?他叫什么名字?他的臉上怎么樣?(請錄像中的幼兒本人也說說自己的小臉。)”
老師根據幼兒自己的介紹及集體討論情況,即興編唱歌曲。
如:“這是我的小嘴巴,小小的;這是我的眼睛,圓圓的;這是我的頭發,長長的;這就是我呀!我叫XXX!
根據錄象中不同幼兒的臉部特征,師生共同討論和編唱歌曲,熟悉同伴的名字。
3、編唱歌曲:
在音樂伴奏下,幼兒根據鏡子中自己的小臉,編唱“我自己”的歌。
―“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可愛的小臉,每張小臉都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請你們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編進歌里唱一唱吧!”
在愉悅的音樂氛圍中,幼兒將自編的“我自己”的歌唱給好朋友聽。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里的我》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每個人的體形不同,人與人的長相也是不同的,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如姓名、性別、年齡、外貌特征等,增進同伴間的情感。
3、復習高、矮、胖、瘦的概念。
準備:能照出全身的鏡子4面,大紙若干,記號筆
過程:
1、請幼兒自己照鏡子,引導幼兒自由的用身體表現出不同的姿態,觀察自己的體形。
2、請幼兒分成兩人一組,觀察、比較各自的長相,例如:臉形、五官、手腳等,從中體會每個人的長相都是不同的。
3、帶領幼兒玩“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讓他們在游戲中觀察各人的姿態,感受與同伴動作的不同。
4、幼兒輪流躺在大紙上做一個最舒服的動作,另一個小朋友替對方勾畫身體的外形,然后請幼兒在自己的圖畫上加畫五官、頭發、服飾等,并寫上姓名,幼兒相互欣賞,介紹自己,如姓名、性別、年齡、外貌特征等,引導幼兒進一步發現人與人的不同。
5、請幼兒運用“……比……高/矮/胖/瘦一點“的'句子,描述同伴的體形。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里的我》 篇5
活動目標
明白每天都要洗臉。
學會洗臉的步驟。
活動準備
《我愛洗澡》伴奏。
試衣鏡一個。
小貓掛圖一幅。
毛巾每人一條。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
1、老師今天帶來兩只小貓,陪你們一起玩好不好?我們來看看這兩只小貓?
2、小朋友們這兩只小貓是什么樣子的。恳恢恍∝埵遣皇呛芨蓛舭?另一只小貓好臟,臉都變成小花貓了。
3、那老師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喜歡跟哪只小貓玩?為什么啊?
二、出示試衣鏡
1、老師這有一面大鏡子,小朋友們也一個個的出來照照鏡子吧!
2、鏡子里的你們小臉干凈嗎?有沒有像小花貓的啊?
3、小朋友們平時是誰給你們洗臉啊?
4、那我們來學著自己洗臉吧!
三、學洗臉的步驟
1、播放音樂伴奏,教師先示范的做一遍。
2、教師帶領小朋友們邊做動作邊說說洗臉的步驟。
3、洗臉的步驟:打開水龍頭——毛巾搓一搓——關上水龍頭——擰干小毛巾——先擦眼睛——再擦鼻子——再擦嘴巴——別忘了擦耳朵——再把小臉全部擦一遍。瞧!我的小臉真干凈。
4、小朋友們以后洗臉就按剛才所學的自己去洗臉好不?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里的我》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鏡子的用途,知道鏡子能照出人或物體。
2、通過照鏡子和參與照鏡子游戲,感知鏡子中的我,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
3、樂意照鏡子,積極參與照鏡子游戲活動,對用鏡子觀察周圍的事物感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見過、并用過鏡子。
2、物質準備:鏡子人手一面。
活動過程:
1、出示鏡子,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瞧!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的?
2、自由擺弄鏡子,探索、感知鏡子的特征。
讓幼兒自主玩一玩,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自己對鏡子的認識。
3、“照鏡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師:鏡子里有什么?動一動鏡子,你還看見了什么?
教師:瞧一瞧,鏡子里的你是什么樣子的?
讓幼兒照鏡子做各種表情和動作。啟發幼兒說說:照鏡子時,你發現什么?
3、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教師;你在哪里見過鏡子?還有誰用過鏡子?
4、引導幼兒開展“照鏡子”的游戲活動。
5、想幼兒介紹“照鏡子”游戲的玩法,啟發幼兒想一想: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鏡子里的人,老師做什么,小朋友應該什么?
鼓勵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著老師的動作而變化,感知鏡子里的人和照鏡子人的動作的一致性,體驗照鏡子的快樂。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讓幼兒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初步探索、感知了鏡子的特征。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都非常的感興趣。對著鏡子做著各種各樣的表情和動作,但是讓幼兒說說你發現了什么的時候,幼兒還不能表達。最后的“照鏡子”游戲活動讓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著老師的動作而變化,通過游戲體驗了照鏡子的快樂。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里的我》 篇7
活動目標
1.發現“1”和“許多”,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即若干個1個合起來是許多個,許多個可以分成若干個1個。
2.知道班里除了有1個我,還有許多個我的好朋友,體驗與小朋友在一起時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鏡子若干,大穿衣鏡1面。
活動過程
1.看看小鏡子,發現“1”個和“許多”個
給每人提供一面小鏡子,引導幼兒:“快看看小鏡子里,有誰在里面?有幾個你自己?”并告訴幼兒:“小鏡子里還有你的好朋友!弊層變涸囈辉,能不能從鏡子里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聲說:“×××,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比一比,看誰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鏡子,體驗“1”與“許多”的關系
將幼兒集中到大鏡子前,提問:大鏡子里有誰?(引導幼兒說一說有許多小朋友)邀請全體小朋友當小貓,和老師一起做“老貓睡覺醒不了”的游戲。
游戲開始時,主班老師面朝鏡子背對幼兒做睡覺狀。當主班老師(老貓)嘴里念到:“老貓睡覺醒不了,小貓悄悄往外跑”時,配班老師悄悄請一個幼兒起身躲到屏風或布簾后面去(不能被鏡子照到),主班老師睜開眼睛問:“幾只小貓跑了?”幼兒回答:“1只!庇螒蛑匦麻_始,如此反復直至所有幼兒都躲到屏風后面時,老師問大鏡子:“每次只有1只小貓跑掉,怎么我的許多小貓都沒有了?”(讓幼兒發現許多只被分成了若干個1只)這時,配班老師逐一請幼兒回到大鏡子前,主班老師問:“幾只小貓回來了?”該幼兒答:“1只!比绱朔磸椭敝了杏變憾蓟氐酱箸R子前,主班老師再問:“每次只回來1只小貓,我這里怎么會有許多只小貓呢?”(讓幼兒再次發現若干個1只合起來就有了許多只)
活動延伸
教師還可結合平時的各種生活、游戲活動,讓幼兒反復感知“1”和“許多”(元素與集合)的關系,例如分餐具、發點心等。
活動反思
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于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游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著游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游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通過游戲教學法、情景設置等手段開展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幫助幼兒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幼兒園美術教案《鏡子里的我》(通用7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6篇05-10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九篇05-11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8篇05-11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匯總八篇05-10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九篇05-09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八篇05-06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7篇05-04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5篇05-03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合集八篇05-02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10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