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1-11-06 09:54:21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編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編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散文的語言,感受散文美的意境。(重點)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以繪畫形式表達自己對散文的理解。

  3、嘗試用詞匯仿編散文。(難點)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散文配樂:舒曼《鋼琴弦樂三重—88號幻想曲》。

  2、課件《七彩風》。

  3、幼兒做畫用紙每人一張、油畫棒每人一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知道風是什么樣的?

  2、風吹過的時候會有什么變化?

  3、你們見過有顏色的風嗎?它吹過的地方就會變顏色,你們相信嗎?

  二、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意境。

  1、整體欣賞,欣賞配樂詩朗誦《七彩風》。

  師:聽了散文以后你有什么感覺或者你有什么想法?

  2、逐幅出示圖片,教師完整朗誦。

  師:散文里面講到有顏色的風吹過的地方都會變顏色,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3、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和感受散文的意境。

  提問:散文中有什么顏色的風?紅色的風吹到了什么地方?它把花園里的紅花吹得怎么樣了?黃色的風吹到了什么地方?它把菜園里的菜花吹得怎么樣了?……

  4、再次欣賞散文,理解散文所包含的情感。

  師:七彩風真美,把大地打扮得那么漂亮。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來朗誦一遍散文,感受一下七彩風的美好,怎么樣?

  5、嘗試仿編散文。

  師:小姑娘睡著了,做了一個七彩的夢,七彩的風輕輕地吹著,它來會吹向哪呢?請小朋友來做一回七彩風,你想吹向哪里,把它變成什么顏色?(幼兒自由發言,教師整理,師幼同讀)

  三、幼兒自由繪畫創作。

  師:原來風有那么多的顏色,現在請你把你想到的七彩風用筆畫下來。

  四、集體評議幼兒的作品。

  師:小朋友畫的很好,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來說說他畫的七彩風的故事。

  五、總結評價。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目標明確,符合《綱要》的教育目標,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原有經驗來制定,但缺乏情感方面的體驗,如在目標中加入使幼兒感受散文詩七彩的風給大自然帶來的美,更能體現語言活動中情感的體驗,更具可操作性。

  小百科:七彩,拼音qī cǎi,七種顏色,包括赤、橙、黃、綠、青、藍、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現只有是鏤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進行驗證的能力。

  3、體驗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知識和本領的愉悅情感。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準備:

  記錄卡、幼兒用筆吸管、筷子、花片、積木、漏勺、勺子、肥皂水視平轉換儀磁帶錄音機

  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樂中,一起進入活動室。

  師:我們都很喜歡吹泡泡,那可愛的泡泡們在陽光下五顏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種材料,并討論。

  (1)師:平時,我們都是用吹泡器來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來看看,我給你們準備了什么呀?

  (2)出示記錄卡,幼兒猜想。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張記錄卡,并把這些材料畫在了卡上,請大家一起來猜猜,你覺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這一個格子里打上勾勾,覺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兒猜測,教師巡回指導。

  4、討論、介紹幼兒想法。

  (1)師:誰來介紹自己的猜想?請一到兩名幼兒上臺介紹。

  (2)師:你為什么這么想呢?有沒有和他不一樣的猜想?

  (3)師生共同討論,并統計在教師的記錄卡上。

  師:我們一起來侃侃,你認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計各個材料)

  二、幼兒操作。

  師: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樣,那到底對不對呢?老師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去試試!

  1、請大家拿著你的記錄卡,把每一樣材料都去試一試,并且馬上把結果記錄在“試一試“這一格內。

  2、幼兒操作嘗試,教師指導。(重點指導花片和漏勺)

  3、比較猜測和嘗試后的結果。

  (1)師:誰愿意來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結果?

  有沒有不一樣的結果?

  請有持不同意見的幼兒上來再次操作比較。

  (2)師生再次討論,統計在教師記錄卡上。

  師:在我們小朋友操作了過后,你覺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計各個材料)

  三、總結

  1、誰來告訴我,你發現在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們有什么特點嗎?

  教師總結: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們都有洞洞,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個名字,我們叫它“鏤空”。因為它鏤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來。

  2、結束部分。

  師: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們能吹出泡泡嗎?為什么?

  想知道它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么?我們一起到戶外去試試看吧!

  在音樂《吹泡泡》中跳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游戲目的:

  1、訓練觀察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及擊中目標的準確性。

  2、訓練手上力量,全身動作的協調性。

  3、體驗民間游戲的樂趣,喜歡健康、益智的民間游戲。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游戲玩法:

  1、幼兒自由結伴、自主商量需要投入豆腐果的數量。(例如,每人出五個)

  2、把豆腐果擺在地上。

  3、幼兒按自主商量的方法決定誰先打。(例如:包剪錘、手心手背【三人以上】、出手指【兩個人決定輸贏或先后。有種民間說法叫做“劃雞叫螞蟻”】等決定)

  4、按決定的次序,用自己手中另外一個豆腐果擊打地上任意一個豆腐果,把地上的豆腐果打翻面即屬于自己所贏的拾起來,如果打不翻,則不能拾起來。下一個幼兒繼續。不論贏與不贏,一個人一輪只有一次擊打機會。

  5、 游戲按次序循環反復,直到地上的腐果被打翻撿完為止。

  6、比一比,誰贏得豆腐果多。自由組合,反復游戲。

  指導策略:

  想要打翻豆腐果,需要觀察著力點,還要全身配合手的力量。剛開始時,許多幼兒連正確握豆腐果的姿勢都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右手拇指握一面向下,其他四個手指配合握好另一面向上。)看好目標,八字腳站好,稍彎腰側身【便于用力】再對準目標某一著力點【需在實踐中感覺】使勁打下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語言 :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活動目的:

  1。 使幼兒知道月亮時圓時缺,引起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

  2。 學習詞:量、衣裳、可惜。

  活動準備:

  月亮不同時期的圖片 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 提問引起幼兒興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見什么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狀的?

  2。 教:月亮姑娘她很愛美,一直都想穿上美麗的衣裳,可是怎么也沒辦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3。 教師講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邊講邊出示圖片。

  4。 在講完以后,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為月亮每天都在變化,所以穿不上)

  5。 復述故事,聽完以后討論:小朋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月亮姑娘穿上美麗的衣裳呢?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辦法。

  6。 活動延伸:可以給小朋友講一講月亮為什么會有陰晴圓缺,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關系又是什么樣子的。(月亮其實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圍繞地球旋轉,白天看不見它,因為太陽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陽的時候才會看見它,它反射的是太陽光,有的時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陽光,所以我們看到的月亮時圓時缺。)

  (二)大班語言:月亮姑娘做衣裳

  教學目標:

  1。 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月亮的變化過程,知道月亮每天都在變化。

  2。 學習故事中優美的語言,并根據故事展開豐富的想象。

  準備:

  月亮變化圖4張,衣裳圖3張

  紙,剪刀,膠水,蠟筆,記號筆等。

  過程:

  1。 談話導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課題。

  (1) 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師: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么?晚上抬頭向天看。(月亮)

  (2)師:冬天到了,天氣冷了,人們都穿上厚厚的衣服。月亮姑娘呀她也覺得很冷,想去做一件衣裳,那你們想想月亮姑娘該做什么樣的衣裳呀? 幼兒討論

  2。 結合圖片,分段欣賞故事。

  (1) 教師講述第一段

  提問:ap哎呀,為什么裁縫師傅給她做的衣裳會穿不上呢?(因為她長胖了一點,好象彎彎的鐮刀)

  bp那該怎么辦呀? 幼兒回答。

  (2)教師講述第二段。

  提問:a、這回裁縫師傅給她重新做的衣裳她能穿上嗎?(不能)

  b、唉!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月亮姑娘又長胖了,彎彎的像小船)

  (3)教師講述第三段。

  提問:a、這回月亮姑娘能穿上新衣裳嗎?(不能)為什么?(因為她又像一只圓盤子了)

  b、裁縫師傅會不會再給她做衣裳了?(不會,因為她的身材量不準)

  c、為什么她的身材會量不準?(因為她每天都在變化)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月亮姑娘做衣裳”。那我們接下來再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3。 結合圖片,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月亮姑娘是怎么變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像眉毛,好象彎彎的鐮刀,彎彎的像小船,圓圓的像盤子。

  4。 給月亮姑娘做衣裳。

  (1)師: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著,平時呢我們小朋友也可以觀察一下月亮的變化。現在月亮姑娘還沒有穿到合身的衣裳,晚上出來她會冷的呀!如果請你來當一回裁縫師傅,你會給月亮姑娘做一件什么樣的衣裳?幼兒回答

  (2)幼兒制作衣裳,教師指導。

  (3)請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衣裳。

  (三)語言:月亮姑娘做衣裳(大班)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準備: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圖,月亮變化圖。

  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么?晚上抬頭向天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這個故事題目叫什么?故事里說了件什么事?

  3、教師運用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 月亮姑娘為什么要做衣裳?

  (2) 月亮姑娘為什么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 月亮姑娘她是怎么變的呢?

  4、教師利用教具再次講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么樣變化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5、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 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聽嗎?好在哪里?

  (2) 你有觀察過月亮嗎?你覺得它像什么?啟發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并用圖畫作記錄。

  附:故事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 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 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 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 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 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 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 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 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 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雖順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大班語言活動《小松鼠的尾巴》(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的主要結構。

  2、創編故事內容。 3、體驗創編故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故事動畫。

  2、操作材料若干。

  3、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特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示課件:大尾巴)

  猜一猜:這是什么? 想一想:它象什么呀?

  二、理解故事:

  1、想象故事。

  小松鼠的尾巴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們來看一看:

  (1)看 (教師演示動畫)

  春天: 小雞 尾巴擋雨

  夏天: 蝸牛 尾巴扇風

  秋天: 小兔 尾巴掃葉

  冬天: 小貓 尾巴保暖

  (2)說

  在什么季節?發生了什么事?(讓幼兒根據自己對課件的理解隨便說說)

  2、完整欣賞故事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跟你們說的一樣嗎?我們來聽一聽。 (老師完整地講述故事)

  3、表演

  小松鼠真能干,能用它的大尾巴做好多事情,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能干的小松鼠,我們一邊學一邊講,比小松鼠更能干,好嗎?

  (大家一起邊講述邊表演)

  三、仿編故事

  1、討論:

  (1)春天,是什么樣的? 小松鼠出去走走,還會發生什么事呢?

  (2)夏天,是什么樣的? 小松鼠出去走走,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秋天、冬天呢? (幼兒討論)

  2、仿編新故事

  (1)引導幼兒想象記錄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小松鼠出去走走,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請小朋友去把它畫出來。

  (2)幼兒相互交流 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自己的想象。

  (3)講述新故事

  選擇幾個小朋友的畫講一講。最好能選擇到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各一幅,編成一個完整故事。大家一起講述。

  如果沒有,鼓勵小朋友把沒有的回去編出來。

  活動延伸:

  繼續仿編新故事

  (五)大班語言課教案《顛倒歌》

  活動目標:

  1、 感受語言的節奏韻律,并且學會這首《顛倒歌》。

  2、 讓幼兒了解《顛倒歌》“故錯”的手法,也就是說把事物的特征往反方向說;并借此首《顛倒歌》讓幼兒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

  3、 感受《顛倒歌》所帶來的快樂,并讓幼兒嘗試仿編顛倒歌。

  活動準備:

  1、 顛倒歌中涉及到的動物的圖片,主要特征部位要可以分開的(如兔子的尾巴和身體,松鼠的尾巴和身體等)。

  2、 節奏輕松活潑的磁帶。

  活動過程:

  1、 導入: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幅奇怪的畫,現在請小朋友開動小腦筋,幫老師找出圖片中奇怪的地方,好嗎?

  幼兒:好!

  2、 出示圖片,讓幼兒找出圖片上奇怪的地方。(請兩到三個小朋友簡單說一下,引起他們的興趣。)

  3、 引出歌詞:

  老師:其實呀這幅圖畫還有好聽好玩的歌呢!小朋友們想聽嗎?

  幼兒:想!

  4、 老師邊指著圖片邊說出歌詞(同時配上輕松活潑的背景音樂),并讓幼兒說出歌詞的樂趣,了解顛倒歌的特點:

  老師:老師剛才在說歌詞的時候,發現呀有幾個小朋友在笑,那能不能告訴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你們在笑什么啊?讓我們也分享分享你們的快樂啊!

  幼兒:兔子應該是短尾巴的,但這里卻說它是長尾巴了。

  幼兒:松鼠應該是長尾巴的,兔子才是短尾巴的。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說得真好!其實啊顛倒歌就是把事物的特征往反發向說。像剛剛小朋友說的,兔子的尾巴應該是短的,但是在剛才的顛倒歌里卻把它說成是長的了!

  5、 引出完整的《顛倒歌》請幼兒欣賞,并讓幼兒學習《顛倒歌》。

  老師:剛才我們一起分享了歌詞的快樂,那小朋友們想不想學習這首顛倒歌啊?

  幼兒:想。

  (老師帶領幼兒學習兩到三遍顛倒歌,讓幼兒嘗試自己說出來,老師從旁適時提醒。)

  活動遷移:

  6、 讓幼兒將圖片上顛倒的地方重新組合,使其符合事物本身的特征。

  老師:前面我們小朋友都找出了圖片上顛倒的地方,那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幫老師重新組合一下,讓它們跟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看到的一樣啊?

  7、 讓幼兒嘗試仿編歌詞,但不做進一步學習

  老師:小朋友們,顛倒歌好玩嗎?

  幼兒:好玩!

  老師:那想不想開動自己的小腦筋,也來編一編歌詞啊?

  幼兒:想!

  老師:其實啊我們就可以根據圖片上小動物的特征來編啊。像小松鼠的耳朵短,兔子的耳朵長,那我們就可以這樣編啊“小松鼠耳朵長,愛吃蘿卜和白菜;小兔子耳朵短,見了松子笑哈哈”。

  延伸:

  讓幼兒學會觀察,善于觀察身邊事物的特點。

  老師:今天小朋友的眼睛真厲害!把顛倒歌里的錯誤都找出來了!

  看來我們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以后我們小朋友也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小眼睛來觀察事物哦!

  (六) 大班語言活動:兩只笨狗熊

  目標:

  1、學著分析角色特點和歸納主題。

  2、學習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

  準備:

  1、教學掛圖、故事錄音《兩只笨狗熊》。

  2、實物“面包”一只、毛絨玩具雄兩只(一大一小)。

  過程:

  1、出示毛絨玩具,語言導入:

  ――瞧,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它們長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兩只笨狗熊。一天,哥倆出去玩,會發生什么事呢?

  2、聽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錄音:

  ――故事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干面包是怎樣變化的?(演示實物面包,幫助幼兒理解)

  (2)結合掛圖再次講述故事,幼兒學習對話,理解新詞:(將故事中插問)

  ――大黑小黑撿到一塊干面包,它們倆是怎么說的?

  狐貍分干面包時說了什么?兩只笨狗熊又是怎樣回答的?

  3、討論理解,歸納主題:

  (1)設問討論:

  ――為什么狐貍沒有干面包反而吃得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樣的孩子?狐貍呢?

  (2)歸納主題:兩只笨狗熊不會互相謙讓,才會受騙上當。

  (3)討論友好相處的方法:

  ――如果你們是大黑、小黑,會怎樣做?

  (4)師生共同總結方法。

  ――小朋友想得方法可真棒呀?我們不能學兩只笨狗熊,我們要做一個互相謙讓的好孩子對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醫院【游戲主題由來】

  通過一次談話活動,我發現孩子們最近對藥的種類產生了興趣,還模仿藥劑師學著包起藥來,看著自己包好的"藥"整齊的放在盒子里特別自豪。有的孩子建議開個醫院吧。大家一下來了興致,所以我們選擇了"醫院"這個游戲。

  【游戲總目標】

  一、了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模仿和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二、能遷移生活中關于醫院的知識經驗,與同伴合作創設醫院的環境。

  三、學習用協商、輪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發展游戲情節。

  四、合理擺放、愛護材料,創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緩解幼兒對醫院、醫生、打針等的排斥感和恐懼心理,在生病時從心理、身體上能配合醫生的工作。

  六、對醫生這個職業充滿敬佩的感情,體驗醫生和護士工作的辛苦。

  第一次游戲【游戲目標】

  一 、了解醫院工作人員及其職責,初步扮演醫院中的各種角色。

  二、生病時懂得要醫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三、大膽有創造性地選擇替代物與游戲材料,根據游戲需要自制簡單玩具。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1.在談話活動中引發幼兒關于看病的生活經驗,了解醫院工作人員的職責。

  2.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關于醫院的廢舊物如:藥瓶、病例卡等。

  物質準備:在醫院投放病歷卡、聽診器、針筒、藥品等環境創設:創設醫院的環境

  [游戲過程】

  一、教師出示聽診器和針筒和病歷卡,引出游戲,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樂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么?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聽診器和針筒?醫院里有誰?他們的工作是什么?

  二、師幼共同回憶去醫院看病的流程:掛號-看病-取藥師提問:你們去過醫院嗎?為什么去醫院?去醫院看病時,先要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師小結:小朋友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去醫院看病,看病時,要先到導診臺的護士那填寫病歷,然后到主治醫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藥房取藥。

  三、提出游戲要求

  1.要協商討論,解決醫院開業前的各種問題。

  2.要選擇各種替代物,創設醫院環境。

  3.按意愿選擇角色,分工扮演醫生、護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兒游戲,教師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戲,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協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識。

  2.觀察幼兒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掛號-看病-取藥。

  3.觀察醫生、護士能否明確職責。

  五、整理游戲材料和環境,師幼分享游戲體驗,評價游戲情況。

  1. 整理游戲材料和環境。

  2.交流游戲情況。

  師提問: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戲中遇到什么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

  3.下次的醫院游戲你認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戲【上次游戲回顧】

  從上次游戲中,我發現幼兒對于醫院游戲是充滿興趣的,特別對于醫生這個角色充滿向往。但是在游戲中我發現,因為第一次玩這個游戲,幼兒出現的癥狀與其他主題游戲第一次出現的癥狀都大同小異,即語言交流不夠豐富,情節斷續,不知該如何往下發展,并且在游戲過程中很容易笑場。但是醫生的看病時,不能很好的對癥診斷,不能根據病人的病狀做出相應的策略。且形式單一,對于打針尤其感興趣,不管什么病癥都要求病人打針。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我對游戲方案進行了調整。

  【游戲目標】

  一、明確所扮演的角色,增強角色意識。

  二、嘗試根據不同的病癥,針對性提出治療的方案,能對癥下藥。

  三、能運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促進角色間友好互動。

  【游戲準備】

  經驗準備:在談話中,引導幼兒回顧醫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癥的不同的診斷方法。

  物質準備:增設壓舌板、手電筒、體溫計、白大褂、白帽子、護士帽、藥瓶等。

  環境創設:豐富醫院的環境布置。

  【游戲過程】

  一、回顧上次游戲存在的問題,明確角色意識。

  師:上次游戲中,老師發現扮演醫生的小朋友對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樣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歡給病人打針,這樣對不對?為什么?

  師:要怎么樣才能幫助病人把病看好?

  師小結:醫生要仔細詢問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藥就好了。

  二、提出游戲要求。

  1.與同伴協商角色分配。

  2.導診的護士要主動與病人問好,游戲中要用禮貌用語。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開展游戲,教師觀察指導。

  1.適時以病人的身份參與游戲,制造問題,讓醫生解決,觀察醫生對癥診斷的情況。

  2.觀察醫院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語言交流情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激發 和發展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

  活動目標

  1.根據同一事物的'不同特征分解畫面,感知分合式,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系學習6的加法。

  2.引導幼兒學習用語言講述算數所表達的用以。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6的5種加法;

  2、學習感知分合式;

  活動準備

  教具:實物圖(一顆大樹,6個蘋果,1個大,5個小;2個紅色,4個黃色;3個有葉子的,3個沒葉子的)。

  裝有6的5組加法算式禮物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復習6的組成。

  老師:“我們來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和起來要是6”。運用拍手游戲和碰球游戲。(在黑板上的一邊寫好6的分合式)。

  二,學習6的加法。

  1.引導幼兒仔細看圖,分解畫面。

  2.集中交流。

  3.帶領幼兒讀6的5種加法算式。

  老師:“我們把6的5種加法算式用好聽的聲音來讀一讀吧”。

  三,“小動物們送禮物”的游戲。

  1.老師:“我這里有一個禮物盒,這禮物盒里有著很多漂亮的禮物,但是你們要先讀出老師出示的算式并回答問題才能得到很漂亮的禮物。(交代游戲要求)。

  2.老師口報應用題,幼兒口列算式。

  3.評價幼兒游戲結果。

  4.收拾學具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我覺得,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在快樂的心情中講述,幼兒也很快樂的學習,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們全都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快樂,孩子們快樂,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真聆聽雨的聲音,比較不同雨聲的特點,用‘_____的’的表達方式描述不同季節雨的特點。

  2、主動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秋天到來”的各種變化,描繪秋天的故事。

  3、傾聽散文的配樂朗誦,跟隨音樂感受散文中秋天的美。

  4、跟讀散文,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語言美、內容美以及情境美,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散文,激發閱讀散文作品的興趣,體驗散文學習的快樂,培養閱讀的積極性。

  5、嘗試并運用散文中的句子表述和表達金秋的美麗,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分組為散文創編動作,學會合作,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和記錄到的秋天的美。

  活動重點:

  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語言美、內容美以及情境美。

  活動難點:

  為散文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不同季節的雨聲錄音。

  2、有內在邏輯聯系的秋天圖景。

  3、秋天的葉子、果實等的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實際生活經驗,并抓住幼兒愛玩的天性,以闖關游戲的方式完成此次活動。

  動物王國最近要招募一批英勇能干的小動物來保衛他們的森林,報名的小動物要經歷聽、說、仿、編、演等五關層層選拔,最后挑選最勇敢、最能吃苦、最愛動腦

  筋的小動物來保護他們共同的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參加啊?

  1、第一關:聽雨辨不同(感受雨聲) 聽

  放音樂,先放不同大小的下雨聲,再不同季節的雨聲,引導小朋友去感受雨聲的變化與不同之處,使用‘_____的’的形式描述雨的特點。

  小結:教師要幫助小朋友豐富和補充語言以及糾正不正確用詞,啟發他們去感受音樂中雨聲的細微變化,為他們打開一個新的觀察視角。

  2、第二關:說說‘我與秋天’的故事 說

  2.1請小朋友舉手發言,說一說‘我’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秋天。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用“______的”的表達方式敘述。

  2.2 秋天和其他的季節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知道的或是發現的?

  天氣、穿的衣服厚薄、樹葉的顏色、開的花兒、成熟的果實、糧食等等,春夏秋冬各舉一到二個例子。

  2.3 秋天的樹木和花草有什么變化?

  2.4秋天成熟的果實和豐收的糧食都有哪些?舉例說明。

  2.5 秋天的小動物在干什么?

  小結:本階段既是對已有經驗的再感知,又是為學習散文作鋪墊,教師在本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小朋友用散文中的話將自己的故事,初步接觸散文的語言。

  3、第三關:學我說話(走近散文) 仿

  3.1放配樂散文,跟隨音樂一同走進秋天,感受來自散文的美。

  師:散文聽完了,小朋友感覺秋天的雨美不美?美在哪里?我們共同來學習一下。

  3.2結合畫面,分段理解散文。

  1)欣賞下雨前后的畫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引導幼兒把雨比作一把鑰匙。可對幼兒進行反問,進而幫助他們理解雨的清涼和溫柔。

  師:為什么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秋天的門?

  師:秋天的雨下過后,自然界就有了很多的變化,就好象一把鑰匙輕輕地把門打開,讓我們看到了秋天的一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中語言的趣味性和優美的意境,進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2、理解詩歌中的比喻手法并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多次觀察過春天的景色,初步了解了春天特征。

  2、制作有關詩歌PPT、電子書。

  師幼行為: 1、提問:美麗的春天來到了,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預設1:天氣變的溫暖了(春天到了,天氣慢慢的暖和起來了,你的觀察真仔細)

  預設2:小草發芽了……(春天到了,小草(小花)也慢慢的冒出了地面,長出來綠綠的嫩芽)

  預設3:我們把棉襖脫掉了(春天到了,人們也脫去了冬天厚厚的棉襖,你真是個用心觀察的小朋友)

  小結:教師從幼兒的發言作適當的總結,如氣候、動植物、人的變化。

  2、昨夜春姑娘悄悄推開我的窗,送來了三本關于春天的書,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1、理解"春天是彩色的書"。

  (1)老師朗誦詩歌第一段,初步感受"春天是彩色的書"(電子書1)

  提問1:春天是一本怎樣的書?什么叫彩色?(五顏六色)

  提問2:為什么說春天是一本彩色的書呢?

  (有黃的迎春花;白的梨花;紅的桃花;綠的柳葉)

  (2)幼兒觀看PPT,師幼朗讀第一段。

  2、理解"春天是會笑的書"。

  (1)老師朗誦詩歌第二段,初步感受"春天是會笑的書"(電子書2)

  提問1:這本書里有什么?小池塘、小朋友為什么笑了?

  (有池塘,有小朋友。小朋友到了春天可以放風箏、春游、挖馬蘭……所以笑了;小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有了小蝌蚪……所以小池塘笑了。池塘的酒窩就是水波紋,小青蛙跳進池塘就會有酒窩……)

  提問2: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會笑的書。)

  小結:春天真是一本會笑的書,小池塘和小朋友都喜歡春天,都開心的笑了起來,我們也和春天笑一笑吧!

  (2)幼兒觀看PPT,師幼朗讀第二段。

  3、理解"春天是會唱的書"。

  (1)教師播放春雷、雨點、燕子、青蛙的聲音。

  提問1:聽!這是誰發出的什么聲音?你能來學一學嗎?

  (根據幼兒回答播放電子書3,并用詩歌內容進行小結。)

  提問2:為什么說春天是一本會唱的書?春雷、雨點、燕子、青蛙為什么要唱歌呢?

  (2)幼兒觀看PPT,師幼朗讀第三段。

  1、把春姑娘送來的三本書連起來就是一首有關春天的優美的詩歌《春天》,我們來完整地欣賞一下。

  幼兒完整欣賞詩歌。

  2、提問:聽了這首詩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很溫暖、很溫柔)

  這首詩歌里你最喜歡哪幾句話?

  3、師幼再次完整朗誦詩歌。

  1、春姑娘給我們送來了三本春天的書,我們也回送給春姑娘春天的書,好嗎?

  提問:春天還會是一本什么樣的書?書里會有什么呢?它們又在干什么?

  (幼兒大膽創編,根據幼兒的創編教師進行總結--如果課堂教學時間比較緊,可以將本環節作為活動延伸開展。)

  2、師幼共同朗誦新仿編的詩歌。

  設計意圖:

  以談話活動調動小朋友的經驗,請幼兒自由談一談自己用感官感受到的春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用詩歌中的語句加以總結,使幼兒更易理解詩歌內容。

  理解詩歌中的比喻手法并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擴展想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抽獎游戲,嘗試分析和記錄圖形的各項特征。

  2.在反復練習中,提高邏輯分析判斷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感受在游戲中學數學的快樂。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教具:抽獎箱,抽獎券。

  2.學具:幼兒獎卡、笑臉、作業紙、白紙條、勾線筆。

  3.知識經驗:抽獎。

  活動過程:

  1、初步比較圖形的不同。

  師:(出示各種圖形):"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獎卷。看,它們一樣嗎?那些地方不一樣?"小結:"對,它們大小不同,形狀也不同。"每一個小朋友選一個你喜歡的獎券吧。看一看,你的獎券是什么樣的?

  2、抽獎游戲,分析圖形特征。

  (1)抽三等獎,分析單一特征。

  師:"這是抽獎箱,現在要開獎啦。先開三等獎。我來抽,會是誰中獎呢?(抽長方形)"什么中獎啦?你怎么知道的?"對,這是長方形標記。表示所有的長方形中獎。

  恭喜你們。送給你們一個笑臉娃娃。

  還會有誰中獎呢?你們閉上眼睛,我抽出來看。等你們掙開眼,看到自己中獎的就站起來。

  (2)抽二等獎,分析兩種特征。

  這個抽獎游戲太有趣了,現在請小朋友們交換獎卷,我們繼續抽獎,抽二等獎。(抽出獎卷,打開一半)是什么中獎了?(再打開)到底是什么中獎了?

  請中獎的小朋友站起來,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繼續抽,看看會是誰中獎呢?

  (3)抽一等獎,分析三種特種。(交換獎券)現在我們要開一等獎啦,"是什么標記中獎了?"讓幼兒抽2-3次(4)抽特等獎,幼兒按特征制作標記。

  老師再給你們一次抽特等獎的機會,有大獎品哦,呀,兌獎券還沒有做好,現在就請你們看著自己手中的圖形做一張兌獎券,要看仔細,你的圖形是大是小,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畫出你自己圖形的特征來制作一張抽獎券)做好了檢查一下,放到老師的抽獎箱里來,材料就在后面一起去做吧!

  請小朋友來抽獎,送出2個大笑臉。

  3、操作活動⑴老師看我們小朋友這么厲害,獎勵你們一分讓自己能干的禮物,我們看是什么?

  來,練本領吧。可是怎么做呢?

  ⑵講解活動⑶操作⑷自我檢查,相互檢查后,將你們得到的禮物收好,下次再來練本領。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因此,整個活動過程都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教師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實際知識水平出發,選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見,同時也比較感醒悟的抽獎活動,并將"分析圖形特征"這一活動巧妙結合,將枯燥的分析圖形特征游戲之中,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的興趣與積極性,幼兒在愉悅的游戲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圖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整個活動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性。

  活動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簡單到復雜,按照抽獎的等次逐個由分析單一特征到三項特征。雖然難度在逐漸增加,卻絲毫沒有減弱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

  俗話說"沒有遺憾的活動就是最大的遺憾。"在整個活動中,雖處處體現著教師的智慧與用心,但是整個活動教師對每個環節的把握應該更加明確,進行及時有效的總結,使自己的語言更加簡練,明了。

  小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識別的形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活動目標:

  1、鍛煉孩子的膽量,加強他們的警惕意識。

  2、通過操作可見的形式加強幼兒的自身保護意識。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1、重點壞人欺騙兒童慣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壞人、不上當受騙的方法。

  難點:憎惡惡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陌生人來敲門》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

  小朋友你們聽過《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嗎?發生什么事情?

  你們有沒有 一個人在家里過?

  你們如果一個人在家你會開門嗎?

  2、看課件進行討論活動。教師提問,讓幼兒討論后回答。

  今天我們的亮亮就遇到了難題了有個不認識的叔叔來敲門他不知道該不該開門。

  讓我們來幫助他好嗎?

  提問讓幼兒討論后回答。

  (1)、來的可能是什么人?

  (2)亮亮 能開門嗎?為什么?

  3、操作課件游戲幫助亮亮想想改怎么做?

  這幾把要是代表亮亮不同的做法,讓我們來選擇鑰匙吧。

  4、總結:當爸爸、媽媽不在家里時,遇到陌生人敲門。不要輕易開門,要先弄清楚來人是誰?

  告訴來人等家長回來后在來,或讓來人在外邊等一下,也可讓人盜父母的單位去找等等。

  5、學習兒歌,及自己獨自在家時應該怎樣做的總結。

  6、再次演示課件中正確的做法達到教育效果。

  活動延伸:

  請一個幼兒扮亮亮,另一個幼兒表演陌生人進行表演。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編10篇】相關文章: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編7篇03-01

有關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五篇02-28

有關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匯編6篇02-23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五篇03-01

有關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七篇02-28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編十篇02-27

有關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編10篇02-26

有關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匯編七篇02-26

幼兒園大班有關驚蟄的教案02-26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匯編15篇03-0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青青网 | 午夜精品福利波多野结衣 |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特刺激大片 |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 亚洲欧美国产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