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嘗試按物體的外形、顏色、大小等特點進行配對。
2、初步培養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3、愿意與同伴一起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5、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的鞋子、襪子、手套,進場音樂和游戲音樂,鞋架兩個。
活動過程:
1、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老師以兔媽媽的口吻邀請小朋友去做客,隨音樂進場。
師:兔媽媽家到了。
2、初步嘗試。
師:哎呀,兔寶寶真頑皮,把鞋子弄得亂七八糟,寶寶快來幫兔媽媽把鞋子收好,每個寶寶拿兩只只鞋子,把鞋子放在你的椅子前面。
1) 幼兒分散收拾。
2) 討論:和你旁邊的寶寶說說你拿的是怎樣的鞋子?
3) 師:我的鞋子這只是白色的,另一只也是白色的,它們的顏色是一樣的,你的兩只鞋子有什么是一樣的呀?
4) 讓幼兒說說兩只鞋子的相同處。
5) 糾正錯誤。
6) 教師小結:這兩只鞋子的顏色一樣、外形一樣、花紋一樣,我們就叫它們一雙鞋,一雙鞋要放在一起。請寶寶把鞋子放到鞋柜里,一個盒子只能放一雙鞋。
3、再次探索。
師:我還洗了很多襪子,現在都和在一起了,怎么辦呢?
每人拿一雙襪子,一雙襪子是幾只?兩只襪子要一模一樣。
幼兒分散找襪子。
討論:說說兩只襪子為什么能在一起?
4、互動游戲《找朋友》
1)寶寶們真能干,幫兔媽媽收好了鞋子,理好了襪子,謝謝寶寶!
我還給寶寶準備了一份禮物,(出示手套)是什么?可是太少了,每個寶寶只能拿一只,拿幾只?(幼兒上來選手套)
說說你拿的手套是什么樣的?
2)給手套找朋友。
3)和朋友手拉手,我們去外面做游戲吧!
小百科:兩種事物對比其中一方沒有任何變化即可對對碰。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向老師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時及時入廁,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濕褲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3、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課間、圖片。
2、表格、哭臉笑臉標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小剛的褲子濕了》。
2、集體討論:(1)、故事里的小剛怎么啦?他為什么會尿濕褲子?
(2)、你尿過褲子嗎?尿在褲子里會有什么感覺?
3、引導幼兒體驗尿濕褲子的'感受:(1)、出示體驗。
(2)、請幼兒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現在是冬天,天氣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時告訴老師尿在褲子里,就會像剛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樣,冰冰涼涼、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褲子里會很臟、很臭。
4、引導幼兒說說有了大小便該怎么做。
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課件一:蒙氏自主活動中
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2、課件二:集體活動中
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3、課件三:做操時
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4、課件四:戶外活動時
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結:你喜歡剛才的小朋友嗎?為什么?
三、熟悉幼兒入廁環境,培養幼兒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1、圖片一:廁所里外環境——簡單介紹入廁方法
2、圖片二:廁所男女標志——區分男女廁所
3、圖片三:男、女孩入廁——正確入廁
4、圖片四:清潔員清理廁所——提醒幼兒要將大小便便到便槽里。
四、判斷對錯
1、介紹表格及哭臉笑臉標志
2、引導幼兒根據圖中幼兒表現判斷對錯,并貼到表格中合適的位置。
五、組織幼兒集體入廁
活動延伸:
1、學習正確大小便方法。便后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強幼兒入廁能力的培養
分析和反思:
小班部分孩子由于環境的改變,心情變得焦慮、緊張,有了便意時憋著,不敢上廁所、不敢向老師尋求幫助,以至于尿拉褲子現象時有發生,根據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我要上廁所”這一活動。目的是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幼兒能大膽的表達有便意時的需求,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濕褲子的好習慣。
通過活動,我發現設計的活動存在三個大問題:首先從目標上分析,定的有些不合理,涉及的范圍較廣,突不出活動重點,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其次,從整個活動設計環節來看,我設計的主要意圖是讓幼兒學會在活動中大膽表達有便意的需求,這是核心環節。可在活動中只是在第一環節中體現了一下,其它環節如:熟悉廁所環境、區分男女廁所等占了很大的比重,給人以主次不分的感覺。再次,活動內容偏多,在短短一個活動內,既要讓幼兒體驗尿褲子的感受,又要學習表達有便意的需求及熟悉環境等,不可避免地導致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的都很匆忙。所以,本次活動在環節上還需梳理(體驗感受—了解原因—解決問題—鞏固練習),緊緊圍繞目標,突出重點要解決的問題,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小百科:上廁所一般分為蹲便和坐便兩種形式,蹲廁以亞洲人居多,所以叫亞洲蹲,坐便現在也成為中國人家庭的標配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主題簡介:
包括主題背景、設計思路
9月是小班孩子離開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全新環境的一個轉折時間,不肯上幼兒園、哭鬧、想媽媽……畢竟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伴,他們的這些表現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知道幼兒園里有許多一起玩的同伴,有象媽媽一樣喜歡自己的老師,有小朋友喜歡的滑滑梯和各種各樣的玩具,大家可以一起玩、一起吃飯吃點心,這些都是在家里所沒有的,所以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是開學初的一個重點。
主題目標:
1、知道自己上幼兒園了,對幼兒園產生親切感和安全感,喜歡老師和小朋友,逐漸習慣和適應集體生活,做到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2、初步建立集體生活所需的衛生、生活等基本常規。
3、樂意參加體育活動,會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或跑,愿意做模仿操。
4、樂意用紙和筆大膽的涂鴉,嘗試用橡皮泥進行團圓和撮長
5、初步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唱歌。
6、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顏色或形狀)、名稱進行分類。
主題實施總結評價反思
9月是小朋友開學的第一個月,也是他們從各個家庭來到幼兒園,開始他們的“社會生活”的時間。在這個小小的社會里,有的孩子怡然自得,有的孩子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常與人發生沖突,有的以不便應萬變,有的因為找不到媽媽而號啕大哭。
我們通過“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主題中的一連串的活動,希望讓孩子用眼睛、用手、用口、用耳,尤其用心去接觸與感受幼兒園里的人、事、物與氣氛,通過探索漸漸熟悉集體生活,減少不安全的感覺,也逐漸學習遵守集體中的紀律,愿意與人交流,建立同伴友誼,順利地跨出社會生活的第一步。
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表現:主題剛開始,由于孩子的情緒非常的不穩定,班里孩子哭鬧現象很多,因此,我們讓孩子先從親近老師開始,對待哭鬧的孩子以更多的媽媽式的關愛,讓她們感覺到一種離開自己媽媽的安全感,同時讓他們認識我們的幼兒園,知道我們的教室,認識班級的老師、阿姨,增進與老師、同伴的感情。
在幼兒園里,與同伴的交往是孩子們必須學會的一種交往能力,在活動中,我們利用每個環節讓孩子認識班級里的每個孩子,如早上來園時,引導他們說:“***早!***你來啦!”讓孩子們經常呼喚其他小朋友的名字,不但讓他們熟悉了同伴,也增進了與同伴之間的感情。通過談話“你喜歡幼兒園嗎?”、“怎樣做個好寶寶”等活動,培養幼兒愛上幼兒園,懂得要講禮貌、講究衛生、自己吃飯、聽老師的話等,才是好寶寶。“玩具分享日”獲得與同伴相處,一起玩的樂趣。
在日常活動中,我們每天帶領孩子們進行各種游戲,“找小貓”讓孩子感到了和老師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有禮貌的好寶寶”讓幼兒學習禮貌用語,建立良好的生活禮儀; “小朋友散步”感受音樂的不同形式,增進對幼兒園的生活的快樂感受;孩子不小心摔交了,給他們一個安全的擁抱……
通過各種活動,小朋友在很短的時間里能安靜下來了。他們都不哭也不鬧了,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在活動中,家長也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及時反饋幼兒在家的表現,向老師了解所學內容。
家長工作:在活動中,教師從自己情感出發,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真摯、無私、理智的愛。開學初,我們向家長發放了“親親寶貝”的調查及聯系表。及時了解了每位幼兒入園前的基本情況及家庭教育環境。我們又召開了全園性的家長會以及自己班級的家長會,向家長宣傳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本學期的班務計劃及注意事項。家長在與幼兒活動中也了解了幼兒園的教學改革,家長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給我們提供了自己能給予的最大的幫助,與我們及時交流幼兒的情況,積極配合我們的活動,使我們的主題活動有聲有色。
回顧與反思: 在活動中,小班的幼兒生活經驗和生活自理能力比較貧乏,家長包辦代替的現象比較嚴重。部分幼兒還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比較固執、任性,有時喜歡爭搶玩具,社會性發展還很弱,缺少與同齡人分享的經驗。家長很關心幼兒,但是缺乏家庭教育和生活引導的科學方法。教師有必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多與家長交流育兒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還需加強謙讓、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內容:語言《采野花》(兒歌)
活動目標:
1、能感受兒歌的節奏美。
2、能根據兒歌內容自創動作并表演。
3、學習發好"采"、"花"、"編"、 "圓"等字的發音。
重點難點:能感受兒歌的節奏美。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帶幼兒到戶外觀賞野花或觀看圖片,了解野花的特征。
2、教育掛圖《采野花》。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教師提問: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里我們周圍有什么變化?春天有很多花兒開放了,有紅花、黃花、藍花、、
2、引導幼兒自由交流。
二、出示掛圖,朗誦兒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
1、引導幼兒觀賞掛圖①②,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第一段和第二段內容。
提問:大家看看圖片上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花兒好看嗎?
2、朗讀兒歌第一段和第二段,引導幼兒根據掛圖理解這兩段的內容。
3、引導幼兒根據兒歌的內容,用動作表現采花和欣賞花。
4、教師小結:第一段是說采野花,一會兒就采了一大把。野花好看嗎?第二段說花兒很鮮艷,是五顏六色的。
三、引導幼兒觀賞掛圖③④,幫助幼兒理解第三段,第四段的內容。
1、引導語:采了那么多美麗的花兒做什么?我們看看掛圖,看看圖上畫了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掛圖,然后自由交流。
3、教師朗讀兒歌第三段,第四段,引導幼兒對照掛圖畫面理解兒歌的內容。
4、教師小結:采了野花之后,小朋友編成圓圓的花環,戴起來變成春姑娘。
四、整體學習兒歌。
1、利用掛圖,完整地朗讀兒歌,鼓勵幼兒邊看邊輕聲跟念。
2、幼兒練習朗誦,教師給以指導。
五、幼兒自編動作表演兒歌。
延伸活動:帶幼兒到布置好的場地邊做游戲邊念兒歌:
看,我們班的草地上也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我們一起到草地上,邊念兒歌,邊采野花吧。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4篇】相關文章: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2-28
【實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5篇03-03
【實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7篇03-02
【實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2-24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八篇03-03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3-01
【實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九篇02-27
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七篇03-02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3-02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