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運用多種感官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圖形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圖形王國玩一玩。
二、中間部分: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四種幾何圖形
1、認識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征。
2、游戲:圖形寶貝站起來。
玩法:師說:"請圓形寶貝站起來",是圓形的幼兒馬上站起來。
3、游戲:圖形寶寶找家
(1)、師:圖形寶寶累了,想要回家睡覺了。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
(2)、出示貼有圖形標記的房子師:這是誰的家(圓形的家)請一個小朋友幫忙把圓形寶寶送到他家里,送的時候要對他說:"我把圓形寶寶送到圓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4、游戲:誰的本領大教師用ppt依次"變"出另外的幾幅圖畫,請幼兒分別找出各種圖形。
三、結束部分:操作練習給圖形、三角形、方形涂色鞏固對三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師:"圖形王國里還有好多好多奇妙的東西,下次老師再帶你們去,好不好?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大膽發揮想象,理解故事內容并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圖書中畫面的理解。
2、感知故事中小豬如何使危險變成幸運的機智,知道在生活中遇到危險或困難時,不害怕、不緊張、開動腦筋,想出對策。
活動準備:
圖書《我的幸運一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主閱讀,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書的封面,介紹書名,猜測書的內容。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我的幸運一天》,從畫面上看,你猜一猜,這會是誰的幸運一天?說說你的理由?”
2、幼兒自主閱讀。
3、引導幼兒通過討論說說故事的大致線索。
師:“圖書里畫了一個什么故事?”“哪一段內容你印象最深?”“用哪一張圖片能夠表示?”
師:“我們把圖片按著故事的發展順序給這些圖片排個隊?”
師:“我們一起把書完整看一遍,請完整的聽故事――《我的幸運一天》。”
(二)教師邊翻圖書,邊講故事。
(三)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看圖,感受小豬化危險為幸運的機智。
1、提問:“小豬遇到狐貍后,害怕了嗎?他是怎么做的呢?”
2、提問:“小豬想了幾個辦法?第一個是什么?狐貍為什么會聽小豬的話?后來,狐貍為小豬做了什么事?”
3、提問:“當狐貍把小豬洗干凈后,有沒有吃小豬?為什么?原來,小豬又想出了第二個辦法。這回,狐貍又為他做了什么事呢?”
4、提問:“當小豬吃完了豐盛的午餐后,狐貍有沒有吃小豬?為什么?原來,小豬又想出了第三個辦法,這回,狐貍又是怎么做的呢?”
5、提問:“最后,狐貍有沒有吃到小豬呢?為什么小豬說:‘這是我最幸運的一天’呢?”
6、提問:“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
(四)嘗試以小豬的身份大膽想出各種幫助自己脫險的辦法。
師:“如果你是這只小豬,當你被狐貍抓住時,你會怎么辦?”
(五)結束部分。
師:“小豬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一點也不驚慌,還想出了那么多捉弄狐貍的方法,真是一個既勇敢又聰明的小豬!這個告訴我們遇到危險,我們該怎么做?”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對于純粹以“數字符號”進行“運算”的數學活動尚顯吃力。這種吃力,有時候表現在運算時的猶疑和出錯,有時表現在偷偷摸摸的手指掐算中,還有時候表現在偏愛加法運算、回避減法運算中,等等。究其原因,是與他們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年齡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在相關的課程安排和活動設計中,為了減少孩子在數的運算學習中的困難,我們慣常的做法是:從比較簡單的2的加法開始學起,在活動中盡可能豐富的材料、反復的操作,為他們的運算思考形象的支撐和盡可能多的知識歸納和演繹的機會。然而,對于孩子的數學運算學習而言,收效并不明顯。
從孩子們屢禁不止的“掐手指”運算中受到啟發,筆者利用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10個手指頭”,作為他們學習加減法的形象具體、使用便捷的“操作材料”,來支撐他們運算思考,以期孩子從相對固定的操作對象、持續漸進的運算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漸產生從“手指在眼前”到“手指在心中”的相關10以內數運算的概括、內化。同時,本著“每一位幼兒都是其他幼兒的重要資源”的思考,引導孩子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輕松的手指游戲表演、記錄等的互動情境中,共同梳理出10的減法算式,體會同伴合作學習帶來的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勝任感。這些相關運算活動的積極情感和學習技能的積累會潛移默化地遷移到日后的2~9的加減法學習活動中去。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為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游戲活動反復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驗。
2.教師自制10只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游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游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節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從對手指游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量的特殊表象,為接下來的數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游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游戲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游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后,教師追問:你怎么猜得這么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游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說:你們會玩這個游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游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游戲。
(由“藏起”的游戲,自然引發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學符號“10”、“一”、“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系,引發幼兒自主建構“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學運算意義,并通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游戲,在動作表現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后數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復動作為基礎建構,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后的應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現了什么?這是什么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么回答?
(2)結合情境“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通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后面的數字是什么意思?“=”后面的數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么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么題目?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并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為什么?有沒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取個名字,你說是什么游戲?(10的減法)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至此,孩子們對于10的減法算式的完整結構才有了整體認識和理解。回顧這個逐步建構的過程,是以孩子的操作游戲為基礎,讓孩子主動觀察發現、積極猜測理解的動態的過程。抽象的減法運算因為有了孩子手、眼、.腦的相互協同、互為補充,因而在理解時孩子感覺自然、輕松。另外,運算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內化的過程,教師鼓勵孩子將“感覺回答得快”的題目提升出來,并結合手指的形象進行印證、點評,既能夠分享個體的學習與經驗,又收獲了來自集體的智慧解析。)
4.你來玩,我來記——10的減法算式還有哪些?
(1)引導幼兒分組自主玩減法游戲:10的減法算式可不止“10—1=9、10—6=4”這幾條。現在請你和你身邊的小伙伴一起,一個表演手指游戲,一個來記錄算式,想想怎樣表演記錄的算式多、而且不重復。
(2)交流、展示與分享: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算式你們都找到了,哪些你沒有找到?為什么?
(3):有順序地表演手指游戲,所有的l0的減法算式都會被一條條地記錄下來。
(4)再次結伴活動,展示作業成果。在這過程中追問:你的小伙伴在記錄10的減法算式時記得怎么樣?錯了沒有?你怎么幫助他的?
(利用結伴分組來討論一個已經明確了目的的活動——10的減法,能讓孩子們以更加專注的狀態,在分別作為說話者、傾聽者、記錄者的角色轉換中,思考自己和合作伙伴的想法、表現,形成和回答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梳理提升出操作游戲中的經驗、結果。這種“幼一幼”互動中動態的、變化的探索過程,較之于“幼一作業紙”的靜態作業活動,能給予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濃厚的興趣,更能促進他們相關數的減法知識的自主建構。)
5.延伸——10的減法算式還能記錄什么?
(1)拓展幼兒的思考:10的減法算式不止是能記錄10個手指藏起來的游戲,還能記錄、表示很多事情呢,你猜猜看。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問題情境并配上完整的減法算式記錄。
(3)結伴討論:還有什么事情可以用得上這些減法算式?
(“藏起”本身所帶來的“減少”相對于手指游戲情境是特殊的。而數的減法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應該具有一般的、普遍的應用意義。從當前的學習出發,引導孩子將已有的減法知識進行遷移、演繹,這既是當前的數學學習活動的必要環節,也是日后的所有的數的加減學習活動所必須注意的。)
附:
大班數學10的加減法
學習進程建議
1.10的減法(4周)
2.10的加法(2周)
3.5的減法(1周)
4.5的加法(1周)
5.6的加減法或9的加減法(2周;根據幼兒的選擇定前后的學習順序)
6.5以內的加減法(3周)
7.7的加減法(2周)
8.8的加減法(2周)
9.復習6-10的加減法
l0.復習l0以內的加減法
進度安排原由
1.將10的減法作為加減法運算的開端,其內容本身的煩雜和細碎能為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回顧學習經驗且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熟悉這些經驗的機會。隨著回顧次數的增多,幼兒熟悉的不僅僅是對10的減法熟練掌握,更有對減法算式中符號的深入理解和生活游戲應用中的自然滲透(比如娃娃家、超市等游戲中的“購物”),甚至能在大數量的反復運算中漸漸累積起個性化的“數感”的直覺。
2.有了“減法”運算作鋪墊(整體一部分一部分),在加法的運算學習中,孩子較容易遷移前面學習的經驗進人到后續的學習(部分一部分一整體),在新的學習中的勝任感和成就感會帶動他們在整個運算學習中的積極性。
3.學習的進度緊緊圍繞“手指”這個特別的操作材料展開,圍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有靈活的調整,這能讓孩子在相對單調的學習活動中形成主動性并獲得自我挑戰的信心。這些情感、態度,對孩子的學習影響頗遠。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內容與要求:
1、了解常見動物不同的特點及其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有進一步探索動物生活習性的愿望。
2、對動物奇特的現象和特殊本領感悟到好奇,體驗探索動物世界的樂趣。
3、了解人類可以從動物的一些特征中獲得啟發,進行發明創造。
4、體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知道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家園共育:
1、收集各種動物的圖片,了解一些動物的特殊本領。
2、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動物系列紀錄片,或者閱讀動物的書籍,找找網上有關動物的資料。
3、讓家長選擇性地喂養一種或幾種小動物供孩子觀察。
4、培養孩子對動物的正確態度,使孩子從小懂得愛護動物。
5、和孩子一起用廢舊材料制作一只小動物。
活動與指導:
1、不同的家園
* 海洋音樂會 * 樹和喜鵲 * 五只鴨子 * 模仿動物的學問
* 小青蛙學跳
2、千奇百怪
* 恐龍的秘密 * 誰是冠軍 * 小狗抬花轎 * 狗熊分餅
3、學來的本領
* 學飛 * 紅軍裝和迷彩服 * 防身絕招 * 模仿動物
4、我和動物是朋友
* 大樹的醫生 * 田鼠的天敵 * 會吐絲的蠶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剛如園不到一個月,依賴性較強,在每天入園和離園中都發現他們基本是父母抱來抱去的。我們在要求家長放手讓幼兒自己走的過程中,遇到了孩子的哭鬧和家長的不舍。如何解決這一老大難的問題,我們決定從孩子入手,開展關于腳的有趣游戲,讓孩子通過小腳丫的各種游戲,對其產生興趣。進而了解小腳丫的用處,解決家長的難題。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征和特點,了解自己的小腳丫及其簡單的功能,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體驗穿大鞋的樂趣,鍛煉身體的'協調性。
3、初步培養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并能產生愉悅的情緒。
活動準備
成人的鞋子(每人一雙)、磁帶《大鞋和小鞋》、布置一塊地毯。
活動過程
1、自由坐在地毯上,做腳的游戲。
師:今天我們來和小腳丫來做游戲。
小腳丫在哪里?有幾只?
(師生一起脫襪子)
2、你的腳上有什么?動一動。(點數腳趾)
摸腳背、腳底、腳跟,知道它們的名稱及所在部位。
3、過身體動作引導幼兒了解腳的作用。
師:我們的小腳可以干什么?
游戲:小腳丫
小腳丫,真能干
走一走,走一走
轉個圈圈跑回來
(把“走一走”改為跳、踢等動作進行游戲)
4、游戲:穿大鞋
(1)師:哎呀,腳踩在地板上感覺好冷啊!天冷了,我們怎么來保護小腳啊?
大人有大人的鞋子,小孩有小孩的鞋子,要是我們穿上大人的鞋子,那有多有趣啊!
(2)尋找自己帶來的媽媽爸爸的鞋子
穿上大鞋后自由活動,走一走,跳一跳,踢一踢,感受穿大鞋的樂趣。
5、穿回小鞋,整理大鞋
師:媽媽爸爸的鞋子真大啊,我們小孩穿著太不方便啦,我們還是穿回自己的小鞋去到外面去玩吧!
(把媽媽的鞋擺放成整齊的一排)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會基本動作“碎步”, 進一步鞏固手臂波浪的動作要領(以肘帶臂,以臂帶腕)。
2、能用肢體語言表現花的姿態,培養良好體態。
3、根據歌詞內容,靈敏地作出反應,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歌曲《蝴蝶找花》、數字牌、背景
活動過程:
一、基訓復習(團身吸腿、壓腿、踢腿、后彎腰)
二、導入:
學蝴蝶飛
1、師:“小朋友,你們還記得《神奇的小火車》這個故事嗎?毛毛蟲上了火車,走下來的是——。”
2、師:“對了,小蝴蝶走下火車一個人覺得好寂寞呀,她飛呀飛,飛過草地、飛過河邊……飛過了很多地方,她飛得可輕巧了,你們知道她是怎么飛的嗎?”
——幼兒嘗試模仿——教師邊做動作,邊強調動作要領。
3、幼兒原地學習蝴蝶飛。(學碎步——加手臂波浪)
4、幼兒在教師帶領下隨著歌曲內容,在背景周圍學習蝴蝶飛,注意動作的變化。
三、蝴蝶變花
變一朵花:
1、過渡:“小蝴蝶飛呀飛,飛地有些累了,她想休息一下了——(幼兒半圓型坐下)。她回頭一看,在她飛過的地方,到處鮮花開放,可真美呀!她搖身一變自己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蝴蝶花。這朵蝴蝶花會是什么樣的呢?請你來想象,并模仿一下。”
2、幼兒個別模仿。
3、請其余幼兒將動作改得更美一些,學一學漂亮的動作。(點評:動作的到位。)
師:“小朋友的蝴蝶花是各種各樣的,這兩朵蝴蝶花上來給大家看看——,兩多蝴蝶花開得各有優點,如果在稍微改一下會更漂亮的,誰來幫幫她們——。”
4、師總結:我們的頭、頸、肩膀、腰、臀部、手臂和腿,全身部位都動起來,我們的蝴蝶花才能開得豐富又奇特。現在,請小朋友再試一試,變一朵與眾不同的蝴蝶花。
5、師:“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歌曲來變蝴蝶花好嗎?前奏——小蝴蝶在火車上休息;歌聲出來——小蝴蝶起飛;最后“鮮花開放”——小蝴蝶變成蝴蝶花。”
(原位變花——隨意飛動變花。)
變一朵大花:
1、過渡:“小蝴蝶變的蝴蝶花真美,真香呀,又引來了一只小蝴蝶,她們商量決定變一朵大一點的蝴蝶花。怎么變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來試試看。”
2、教師觀察發現層次高低的或對稱的。
3、教師出示數字牌。“現在,我們來做個蝴蝶變花的游戲,老師這里有數字1234,當我出示1時,表示一只蝴蝶變花;當我出示2時,表示兩只蝴蝶變花;當我……。在游戲之前,老師提醒一下:小蝴蝶們在找朋友的時候,不要擁擠,要安靜地找,不能用嘴巴,只能用動作找好嗎?”
4、幼兒在教師數字牌的變化中玩游戲。(教師有目的地點評,注意正面引導)。
四、結束活動:
師:“小蝴蝶們,讓我們一起合作來變一朵最大的花好嗎?當音樂結束的時候,聽老師說——變,我們就集中起來,向后面的觀眾老師擺個漂亮的結束造型好嗎?”
師:“這個游戲玩得開心嗎?我們到教室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幼兒園我是值日生教案,值日生是學生時代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應該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教師們可以讓小朋友們體會一下做值日生的樂趣,讓他們知道做值日生是一件怎樣的事情。
1、幼兒園我是值日生教案:《小小值日生》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做值日,可以讓孩子學著擦桌子、掃地、擺放物品等,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過程中,應讓孩子懂得做值日要不怕臟、不怕累,為大家服務時一件光榮而快樂的事。
二、活動準備:
活動室圖片若干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討論值日生的工作內容,知道當值日生是愛勞動、愛集體的表現。
難點:讓孩子根據書中圖片講訴。
四、活動過程:
1、導入話題,激發情趣
(1)觀察“我們的教室”的漂亮與整潔圖片若干,從中體會到勞動能夠創造美。
(2)提問:“我們怎么使教室一直保持整潔?”
(3)幼兒相互討論
(4)讓學生明確:要每天做值日。
2、討論制作、明理分工
(1)小朋友們每天也做值日,那么該如何來安排分工值日生?
(2)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3)引導幼兒做“我真棒”,幼兒分組討論值日生的工作內容并將其畫出來。
(4)展現交流
(5)小結:我們做值日要合理分工,認真負責,這是愛勞動、愛集體的表現。
3、分享體驗值日生的快樂 ,值日做好了,你心里怎么想?
小結:做好值日真光榮,要當好值日生。
建議:進行進行“優秀值日生”和“優秀值日小組”的評選。
2、幼兒園我是值日生教案:今天我值日
一、設計思路:
對于幼兒來說,值日生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但是對于開始上小學的孩子們來說,值日生就是他們每一周或是每一個月都要接觸的事情,雖然現在孩子們還沒有上小學,但是教師們可以教導幼兒關于值日生的一些知識,讓幼兒知道值日生是什么意思。
二、活動目標:
1、了解小學值日生的任務,能根據圖表提示協商選擇值日生。
2、體會做值日生的光榮,有做小學生的美好愿望。
三、活動準備:小學值日生錄像、值日生表格、小學值日生勞動ppt、幼兒姓名貼紙。
四、活動過程:
一)了解小學值日生內容
提問:1、孩子們,你們在幼兒園里做過值日生嗎?做一名值日生都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2、你們馬上就要上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小學生也要做值日生,那小學里的值日生都要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兒猜測)
3、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學里德值日生他們在做什么?(看視頻)
提問:1、小學里的值日生做了哪些事情?
小結:原來小學值日生要做許多事情呀,要開關門窗、擦黑板、擦桌椅、收發作業本、掃地、拖地板。
二)感受做值日生的快樂
提問: 1、值日生要做的事情還真多,你們覺得做值日生是件開心的事情還是不開心的事情?
追問:值日生要做那么多事情,為什么還覺得很開心呢?
提問:(播放視頻)小學生是怎么說的?
小結:小學值日生就是老師的小幫手,用自己的勞動為大家服務,讓同學們能夠在整潔的教室里學習。是一件既開心又光榮的事情。
三)討論小學生值日表
提問:那么小學生值日每天是怎么安排的呢?都由誰來做值日生呢?(出示小學生值日表)
(1)、了解表的含義
提問:1、這張是什么表格呀?小學生值日表是干什么用的?
2、誰能看懂這張表格?這張表上有些什么?
3、這些數字、文字都代表什么意思呢?
橫向——一周哪幾天要做值日生的
縱向1——一共要做幾項內容
縱向2——需要做哪些事情
縱向3——每項需要幾個值日生完成
小結:原來從這張值日生表上,我們可以知道值日生一周里哪幾天需要值日,每天有哪些任務,每項任務需要幾個人完成。
提問:今天是星期幾呀?那么我們一起來學做星期五的值日生吧。
(2)、根據圖表提示協商選擇值日生內容
要求:這是星期五一天的值日任務,仔細想一想,你想選擇什么任務,然后請你們根據表上的要求,然后把貼在自己身上的名字貼在你想要選擇的任務后面。
——幼兒選擇任務并貼上自己的名字。
(3)、交流分享
提問:1、看看,你們的選擇有什么問題嗎?
2、請你介紹一下你選擇了什么任務。
小結:小學生值日表的作用真大,讓我們清晰地知道自己每天承擔的值日任務是什么,大家一起合作可以又快又好的完成所有的值日生任務。
四)、拓展延伸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的值日生還沒安排,等會兒和班級里的其他好朋友商量一下,一起把表格填完整!
3 、幼兒園我是值日生教案:我是值日生
活動目標
1、了解做值日生的一些具體方法,學做值日生。
2、知道值日生是為大家服務的,樹立為集體服務的自豪感。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值日生的工作,體會自豪感;
難點:如何學做值日生。
活動準備
1、值日生標志。
2、供幼兒練習用的學具、玩具等。
3、歌曲《幼兒園里好事多》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知道值日生,理解值日生活動的意義。
(1)閱讀幼兒用書,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是為誰做的?
(2)你做過值日生嗎?你喜歡做嗎?你都為小朋友做過哪些事情?(請做過值日生的幼兒說一說自己理解的值日生是什么)
(3)討論:為什么小朋友要輪流做值日生?
小結:值日生是為小朋友們服務的,有了值日生,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做游戲,生活會更有秩序。值日生可以學習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能讓小朋友得到快樂,自己也很快樂。
2、討論值日生的服務內容和方法。
(1)請幼兒說說自己做過哪些值日生的工作?(擦桌子、拖地、放杯子、搬凳子等)
(2)值日生還可以在哪些方面為大家服務?怎樣才能做好?
3、分組練習,幼兒帶上值日生標志分組進行值日生練習:分發學具、整理圖書及玩具,擦桌椅等。
4、欣賞歌曲《幼兒園里好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