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3篇《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3篇《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3篇《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1
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并根據音樂性質和內容創編游戲動作;
2、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準備:
錄音機磁帶貓的頭飾泡泡糖每人一塊垃圾桶濕巾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興趣,引發生活經驗
1、老師每人分發一塊泡泡糖,請幼兒品嘗泡泡糖,并說出他的感覺。
幼兒談感覺:甜甜的、軟軟的、很熱等;
2、老師引導幼兒感覺泡泡糖的變化,并與幼兒一起玩泡泡糖,體驗泡泡糖的變化(象面條、線、蛇等)
3、再次觀察泡泡糖,發現泡泡糖變臟。需要扔到垃圾桶里。
二、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情節
1、引出主人公“小老鼠”
師:剛才小朋友把泡泡糖扔到垃圾桶里,可有的人會把泡泡糖口香糖扔到教室里、走廊里、馬路上。有一天,一只可愛的小老鼠出來玩,遇到了一件麻煩事。
2、第一次欣賞音樂,幼兒了解小老鼠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情。
3、第二次欣賞音樂,進一步熟悉旋律、故事情節和歌詞,并說出小老鼠被貓吃掉的情節和原因。
三、創編音樂游戲動作
分別請幼兒模仿小老鼠尖尖嘴,東張張西望望的樣子、踩到泡泡糖的樣子、拽的動作,并請幼兒自編泡泡糖粘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引發參與創編的興趣。
四、師幼共同體驗音樂旋律的情節帶來的快樂
1、隨音樂體驗小老鼠遭遇的事情;
2、請幼兒當小老鼠,隨音樂做音樂游戲;
3、行為習慣教育,在生活中不亂丟果皮紙屑,保護環境。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3篇《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2
活動目標
小朋友能安靜的欣賞音樂,能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泡泡糖盒子。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激發幼兒想象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段音樂,是有關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音樂吧!
3、激發幼兒想象音樂中的小老鼠與泡泡糖之間發生的事。
二、結合圖譜,熟悉音樂
1、我們再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2、教師一邊放音樂一邊演示圖譜。
3、幼兒再次欣賞。
4、教師講述:原來小老鼠乘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們看!
三、欣賞音樂A段,嘗試表演小老鼠走和東張西望的動作
1、教師邊演示圖譜,邊講述: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
2、請個別幼兒示范。
3、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吧!
四、欣賞音樂B段,進行游戲
1、小老鼠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來它來到了草地上。
2、教師出示圖譜,邊放音樂,邊演示。
3、請幼兒嘗試做吹泡泡糖的動作。
4、引導幼兒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體的摸個部位。
五、結束
1、小老鼠真調皮,我們也玩小老鼠與泡泡糖的游戲的吧!
2、完整播放音樂,幼兒跟隨老師一起游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3篇《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3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護保我們的環境。
活動準備:
1、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認識。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是關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們覺得小老鼠和泡泡糖會發生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音樂聽完了,你認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圖譜欣賞音樂
1、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3、原來呀,小老鼠趁媽媽睡著的時候偷偷溜出去玩,你們看,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你們誰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樣東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幾次?(2次)那是朝一個方向看還是朝兩邊看呀?(兩邊)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還是快快的看?(快)因為小老鼠很緊張,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邊跑一邊看,還是跑跑再停下來看看?(跑跑再停下來看看)到哪里停?(紅點)紅點就像我們交通的紅燈,紅燈就要停下來了。
4、幼兒與教師一邊拍手一邊念兒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呼呼東西,粘在了一個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辦呢?
幼兒自由創編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時的動作。
(四)引導幼兒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的動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
師:拽——彈回來了!想一想,泡泡糖彈回來,還會粘到身體的什么地方呢?
2、幼兒分散練習,自由想象,大膽夸張地表現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讓我們把粘在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們一起來看看接下來發生了什么?
教師總結:哎呀,不好了!來了一只大花貓,小老鼠嚇得使勁一拉,連滾帶跑地逃回了家。
4、根據整首音樂旋律幼兒反復游戲。(請幼兒扮演貓)
(五)活動結束。
師: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沒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計劃!它今天開不開心呀?它不喜歡這泡泡糖,也不喜歡亂扔泡泡的人,那你會把泡泡扔到地上嗎?那小朋友想想應該怎么處理吃過的泡泡糖呢?
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教師總結:泡泡糖亂扔的話會粘到很多的地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麻煩,也不講衛生,我們要把吃過的泡泡糖用紙巾包起來,把泡泡糖丟到垃圾筒,不污染環境。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在公共場合注意個人衛生,不亂扔垃圾,保護周圍的環境。
教學反思:
活動中,教師運用夸張的動作來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讓幼兒直觀地了解了游戲的內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樂。活動中教師靈活運用了提問技巧,有效地引導幼兒理解動作,以更好的幫助幼兒掌握每個動作。
一、語言線索。
本次活動的'難點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動作,因為音樂是三拍子,又比較快,這給孩子的表演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活動中是讓幼兒反復的聽音樂,找到那兩個音,其實可以采取更好的對策就是運用語言線索幫助幼兒記住動作,比如說為前半段音樂配上“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的兒歌,以此來解決教學障礙。同時,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這個動作,可以提問“小老鼠說哪個字的時候停下來看的?”把動作進一步細化。
二、合作表演。
活動的難點之二是對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學中,老師是用自己的示范讓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變化,但是對于大班孩子的學習來說,有一種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間的合作表演。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幼兒觀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變化,通過互相學習,來提高表演能力,這樣老師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觀的身份觀察指導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嘗。
活動中又讓幼兒品嘗泡泡糖,其實用意有兩個,一是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與律動中夸張動作的聯系,二就是為了進行生動的環保教育。比如對問題“吃完泡泡糖以后,應該怎么做才對?”的討論,在活動中老師是采取先沉默后說理的方式進行,老師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裝紙,并告訴孩子們,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裝紙在解開后應該妥善保管好,當你想吐掉的時候可以將它們包在紙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實老師應該將孩子們解開的包裝紙收好,然后建議提問:“老師為什么要把這些包裝紙收好呢?”讓孩子們自己來思考原因,主動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師的直接說教,相信這樣的方式能不斷提高大班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可以在活動的結束部分這樣提問:“小老鼠為什么會在草地上撿到泡泡糖?”以此作為環保教育的延伸。
四、創想模仿。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也做得比較好。不過在小老鼠對泡泡糖的處理上以“用力拉”來表現,比較單一,老師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兒如何多樣的表現“拉”上,而忽視了音樂本身。在泡泡糖的處理上,老師可以從小老鼠調皮的個性以及音樂歡快詼諧的特點入手,引導幼兒對泡泡糖甩不掉到處粘的現象進行大膽創想和模仿。這樣的創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現“一樣的老鼠”了。
總之,一個活動包含的教育價值是豐富的,雖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而言,教師考慮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給孩子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樣的老鼠和不一樣的泡泡糖就是這樣做了全新的嘗試。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節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活動,讓我學會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3篇《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動物猜謎歌》含反思04-08
幼兒園大班音樂說課稿喜洋洋含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制作月餅》含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魔法紙牌》含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上學期音樂說課稿《小鳥小鳥你真好》含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奇妙的聲音含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健康說課稿《心情預報》含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音樂獅王教案03-04
幼兒園大班下音樂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