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目的:
1、通過冷暖兩種色調對比,學習用冷色來表現夏天的夜晚,從色彩入手,培養孩子繪畫的表現力。
2、嘗試用噴刷做畫的游戲方法繪出美麗的夜色,感受色彩的變化美,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準備:
1、做畫工具牙刷,廢塑料筐殘片剪成的噴刷用具每人一個,三色水粉(藍、綠、青)、剪紙若干份,顏色卡幼兒人手一份,教師示范用紙、錄音機、磁帶各一。
2、課前讓幼兒認識剪影并觀察美麗的夏夜。
過程:
1、引出課題:放音樂《夏夜》將幼兒帶到夜暮降臨、萬物寂靜的特定環境中,提問:
①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你在音樂中聽到了什么?這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時候?(如小蟋蟀叫、月亮、星星出來了等、晚上)
②夏天的夜晚是什么樣的?(從周圍的環境和色彩兩個方面引導),(如月亮出來了、藍藍的、靜悄悄的、忙碌了一天的人們都已進入了夢鄉、花睡了、寶寶睡著了、小星星也睡著了等等)。
2、同時出現冷暖色調的顏色卡,讓幼兒選擇適合做夜色的顏色,然后按冷暖分開,對比與思考,加深對冷暖色彩的理解和認識。
紅色背景,顏色鮮艷、熱烈、使人興奮、激動、高興。
黃色背景,暖和,明亮,鮮艷奪目。
綠色背景,安靜、使人的眼睛舒服、富有夢境。
藍青色背景,冷、寧靜、安靜。
3、我們來畫一幅美麗的夜色,教師不完整示范,只講清噴刷做畫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讓1-2名幼兒試試:
4、繪畫游戲,教師給幼兒提供一些冷色,要求幼兒噴刷美麗的夜色。
①啟發幼兒考慮好畫面的整體布局,注意物體之間的前后關系。
②在幼兒做畫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并提醒幼兒做畫時的衛生習慣。
5、感受:欣賞作品,讓幼兒體驗美麗的夏夜,(夜深了,寶寶已睡得很香了,小朋友們互相看看,看誰的寶寶睡的最香,輕輕走出活動室)
活動評析:
1、從構思上,突出表現兩點,審美性和游戲性
在這節課上,采用我國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如夏日的荷花、酐然入睡的嬰兒,手拿搖扇在躺椅上乘涼的的老爺爺和趴在地上打瞌睡的小貓兒,樹上一對相依相偎的小鳥、夜色中的樓房建筑、以及夜空中眨著眼睛的星星和月亮,構成了一幅完美的夜色剪影圖,給幼兒以充分的視覺享受。另外,在幼兒噴刷做畫過程中,伴隨一曲《漁舟唱晚》,古箏聲聲,情色融融。在這里,教師給幼兒創造了一個美的空間,把幼兒帶到了美的意境中,這樣,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培養了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在噴畫中,采用游戲的形式,幼兒手拿牙刷,在噴刷用具上做“下小雨了”的游戲,一邊噴刷,嘴里邊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孩子們或站著,或坐著,不拘形式,整個教學過程,孩子們沉醉在藝術酒吧中,似工匠,又象是藝術家,興趣非常的濃厚,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2、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①、不完整示范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進行完整的示范,只講明噴刷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而對教學中的精彩部分--“噴刷的效果”采用設埋伏的方法,給孩子留有想像的空間,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剪影藝術的美,當一幅幅美麗的夏夜圖展現在孩子們面前時,一聲聲的驚嘆聲,把整個教學推向了高潮。
②在冷暖色彩的對比思考中,
教師則從幼兒身邊的東西,如對暖色調的理解,教師從你看到紅色想到了什么來啟發引導幼兒,如太陽,紅綢子、小紅花等等,然后從太陽和太陽光帶給人的感覺,如紅綢子表現的是節日的熱鬧場面,給人的感覺很熱烈,使人興奮和激動,太陽光則很亮、很刺眼,來加深對暖色的理解。綠、藍、青色則是草地、大海、冰雪、夜空、湖泊的顏色,從它們帶給人的感覺來啟發引導幼兒,加深對冷色的認識。
②、在課后不進行作品評析,讓幼兒自由欣賞作品,去感受和體驗美麗的夏夜。幼兒三個一群,五個一簇,象是在欣賞藝術作品,又象是在觀賞美景,有身臨其境之美。
④、在為幼兒選擇操作材料時,教師沒有根據個人的情趣和愛好去限制孩子的想法,而是給幼兒多種剪紙材料,讓他們自由布局,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現的機會,這樣,有利于激發幼兒的表現欲和創作欲望。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目標:
1、認識自己的彩泥,知道彩泥的名稱
2、在搓、揉、按、壓彩泥的操作中,進一步感知彩泥“軟軟的”特性。
3、體驗自由玩泥的愉悅。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準備:
1、教學大書、幼兒用書。
2、每組一盒單色油泥。
3、事先準備各種動物(鴨、兔)泥塑作品。
過程:
1、教師出示動物泥塑作品,引起幼兒的'好奇。
(1)教師:今天和我們做游戲的小客人產誰呢?你們知道它們是用什么做的嗎?(彩泥)你們知道捏起來是硬的,還是軟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看一看自己上的彩泥。
教師:我們手上拿的就是彩泥。你們猜一猜,它們捏起來是硬的,還是軟的呢?
2、 教師現場搓捏彩泥,做出小動物或漢堡包等作品,激發幼兒玩泥的欲望。
3、教師引導幼兒用搓、揉、按、壓的方法玩捏自己的彩泥,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油泥“軟軟的”特性。
教師:
(1)油泥捏在手里有什么感覺?
(2)這什么彩泥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東西呢?(因為彩泥的軟的)
(3)我們也來試著用彩泥制作各種物品。
4、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自己用彩泥制作各種物品。
教學反思:
玩橡皮泥不光可以讓幼兒的小手得到鍛煉,重要的是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延伸,自信得到了提升,更是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手是意識的偉大培養者,是智慧的創造者。如果讓幼兒的小手更加靈活,觸覺更加敏感,幼兒就一定會更聰明、更富有創造性,思維也更加開闊。”心靈手巧說的就是這道理,所以橡皮泥的真正價值和作用在此。
小百科:彩泥是少年兒童用來制作創意造型的一種益智玩具,但工藝和材質上比橡皮泥要提高不少,柔軟而不粘手。彩泥干了以后加適量的水可以恢復柔軟,具備環保效果,適合用來捏創意作品。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熊貓的基本特征。
2、學習撕貼熊貓。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熊貓的圖片、白色紙、黑色紙、漿糊。
2、經驗準備:幼兒在動物園觀看過熊貓。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熊貓嗎?你看到的熊貓是怎樣的?
幼兒根據自己看到過的進行回答
熊貓的身上只有兩種顏色,分別是白色和黑色。熊貓的身體和腦袋都是白色的,是圓圓的。熊貓的眼睛一圈是黑色的。耳朵和四肢也是黑色的。
二、教師操作撕貼熊貓。
1、師:小朋友們都認識了熊貓也知道了它的外形特征,那么我們一起來學習撕貼熊貓,在操作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自己需要給熊貓擺各種各樣的動作。
2、教師示范撕貼的正確放好。
我們先要撕熊貓的腦袋和身體,腦袋要小一些,身體要大一些,都是圓圓的。撕的時候要注意食指和拇指捏住慢慢的撕,一邊撕一邊轉圈圈,才能撕出圓圓的腦袋和身體。撕好以后把它貼在老師提供的紙上。
接下來撕兩個半圈,作為熊貓的耳朵。
熊貓的四肢是有點長長的。
3、進行添畫。
熊貓撕貼好了以后,我們要給它畫一些竹子,因為熊貓喜歡吃竹子。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三篇】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6篇03-03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八篇03-01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六篇02-28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編六篇02-28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合集九篇03-08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6篇03-06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九篇03-04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六篇03-03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海底世界》03-03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海底世界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