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收納桶是家庭中常見的物品,它輕巧、安全、色彩鮮艷;它可折疊,具有可變性且取材方便。我們將其作為幼兒運動的器械,幼兒喜歡且樂意借助其進行活動。
小班下學期的幼兒能比較平穩地走和跑,但徒手或者持物在低矮物體上行走,對他們而言仍有一定的挑戰性。
教師創設了“小豬運西瓜”的活動情景,和幼兒分別扮演“豬媽媽”和“豬寶寶”,借助幼兒園的自然環境,如山坡、草地和沙池,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玩收納桶,幫助幼兒積累在低矮的物體上持物行走的經驗。
由于是運用器械進行的活動,所以教師要時時關注幼兒的情緒,用游戲化的語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醒幼兒既要保持身體平衡,保護好自己,又要積極大膽地參加活動。教師還可以對幼兒進行有關輕拿輕放、互相謙讓等良好習慣和品質的培養。
活動目標
1.嘗試在低矮的物體上持物行走,提高身體的平衡性。
2.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鮮艷的收納桶若干(幼兒人手一個)。
2.玩具西瓜若干(幼兒人數的3倍~4倍)。
3.平衡木、花朵平衡、輪胎、塑料小矮凳等鋪成的3條路徑。
4.律動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小豬做操
1.教師扮演豬媽媽,幼兒扮演豬寶寶。
2.(播放音樂《小豬操》)“小豬寶寶們,我們一起來動動身體、做做操!”
【設計意圖:師生分別扮演“豬媽媽”和“豬寶寶”,伴隨音樂模仿小豬活動身體,起到激發興趣和熱身的作用,為后續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小豬玩桶
1.幼兒自由玩收納桶。
“小豬寶寶們,我們一起玩游戲吧!每人拿一個桶,找空地方玩一玩。”
觀察要點:
(1)幼兒喜歡用哪些方法玩桶?
(2)幼兒的活動空間是否充分?
2.幼兒交流分享各自有創意的玩桶方法。
引導幼兒說出各自的玩法:“小豬寶寶們,你們是怎么玩的?”
觀察要點:幼兒能否根據教師發出的信號玩游戲。
預估幼兒交流的玩法:躲貓貓、跳跳豬、滾大桶等。
(1)躲貓貓
觀察要點:幼兒在躲的過程中,手、腳和身體能否盡量蜷縮。
(2)跳跳豬
觀察要點:幼兒能否跳起來,幼兒的活動空間是否充分。
(3)滾大桶
觀察要點:能否聽信號變速、變向推滾收納桶。
【設計意圖:讓幼兒自由探索收納桶的不同玩法,在活動中發現收納桶的多變性,并利用其特點活動身體。活動中,教師不要過多給予幼兒指導或暗示,以幼兒主動活動為主,只有在幼兒需要幫助時教師才給予適當點撥。】
三、小豬運西瓜
1.運用各種方法搬運西瓜。
“豬媽媽種了好多西瓜,讓我們用各種方法走過小路把西瓜運回來。”
“拿好桶,去摘西瓜咯!請你們看好箭頭,走過小路,每次只能摘一個西瓜回來哦!走路的時候要小心!”
觀察要點:
(1)幼兒拿著桶通過小路是否有困難。
(2)幼兒行進的路線。
(3)幼兒在上下山坡時是否有困難,能否保持身體平衡,是否需要幫助。
2.幼兒交流運西瓜的過程。
“小豬寶寶們,你們剛才走了哪條小路去運西瓜的?”
預估交流的內容(請幼兒演示)。
(1)走輪胎路的時候小腳要抬高,一個一個跨過去。
(2)過小橋的時候小腳要踩在中間,慢慢走。
(3)走小矮凳路的時候,要看準了再跨過去,腳要踩在小矮凳上,不要踩空了。
小結語:“運西瓜的時候,眼睛要看好小路,一步一步穩穩地走。”
3.幼兒繼續玩游戲。
幼兒繼續玩游戲,教師提醒幼兒可以嘗試走其他小路。
“小豬寶寶們,地里還有好多西瓜,把它們都運回來。試一試你剛才沒有走過的小路。”
觀察要點:
(1)幼兒能否穩穩地走過各條“小路”。
(2)放西瓜時動作是否輕輕的。
【設計意圖:借助幼兒園的自然環境,如山坡、草地和沙池,用不同器械創設多種路徑。幫助幼兒在游戲情景中探索和積累在低矮的物體上持物行走的經驗。】
四、放松活動:小豬吃得飽飽
伴隨《小豬吃得飽飽》的音樂,放松身體,然后帶著收納桶離開場地。
反思
“小豬運西瓜”的活動體現了兩個特點:
1.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
參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3~4歲幼兒能沿地面直線或在較窄的低矮物體上走一段距離”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已有的運動經驗,我將活動目標定位為:嘗試在低矮的物體上持物行走,提高身體的平衡性。我通過創設“小豬運西瓜”這一游戲情景,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利用收納桶自主選擇“小路”行走,以此體現尊重幼兒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在滿足幼兒不同需要的同時,遵循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并根據不同難易程度的路徑進行自我挑戰,進而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等新課程理念。
2.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教師應經常和幼兒一起在戶外運動和游戲,鼓勵幼兒和同伴一起開展體育活動,同時,倡導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利用幼兒園的自然環境,增設色彩鮮艷、不同難易程度的小路,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幼兒在游戲中扮演角色,在情景中積累在低矮的物體上持物行走的`經驗。饒有趣味的情景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興趣,他們在自由探索中發現了收納桶的各種變化以及不同玩法,獲得了不同的創造性體驗,從而使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鍛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我們都知道,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就是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而手套對于寶寶來說,也已經不在陌生,但是他們對手套的認知可以說是比較淺顯的。因此基于以上兩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手套對對碰,嘗試聯系生活,讓寶寶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去關注手套。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知道手套是各種各樣的。
2學習戴手套的基本方法
3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并根據特征學會配對
難點:學會戴手套
對于難點的解決我會在平時的生活中加以鍛煉,在本次活動中要求所有幼兒都能學會戴手套比較困難。
二、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手套,供幼兒配對使用。
2人手準備一副五指手套,供幼兒練習使用。
3生活中特別的手套。
四、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互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教師演示戴手套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了解戴手套的正確方法。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手套做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次活動中讓先幼兒自己嘗試戴手套,然后通過教師的師范再嘗試戴手套。
3此外,我們還適時采用了交流法、鼓勵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
五、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究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有:
1表達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活動中,我們各種顏色的手套,讓幼兒看一看手套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語言說一說表達出來。
2 嘗試法:《綱要》指出教師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幼兒通過自己嘗試給手套配對,戴手套,做手指游戲。在游戲氛圍中提高了幼兒動手能力創作力。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音樂:合攏分開
(二)、幼兒練習匹配手套,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在探索中自己發現、)
1、匹配練習。
師:最近天氣冷了,我們可以活動活動小手。陳老師想送小朋友一件小禮物。猜猜是什么?(分發每人一只手套)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呀?你發現了什么?你覺得應該發幾只?為什么?
師:手套寶寶呀應該是兩兄弟,他們呀長的一樣大小,顏色。 請你們幫助小手套找一找,把它的好兄弟請到小手套旁邊。
2、師幼交流。
師:小手套都找到好朋友了嗎?為什么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幼兒描述、并共同糾正配對錯誤的手套)
說說自己的手套上有什么?摸起來什么感覺
3、教師:原來一副手套有兩只,它們的大小、顏色、花紋都一樣。
(三)、幼兒學習戴五指手套。(兒歌教授法)
1、幼兒自己嘗試戴手套。
師:你們會戴手套嗎?那就拿出小手套戴一戴吧!(幼兒嘗試、教師觀察)
2、談感受。
師:戴手套時遇到困難了嗎?你的手套戴得舒服嗎?為什么戴不好?
3、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師:讓你的小手套先休息一下,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戴的?
4、教師示范,邊念兒歌邊戴手套。
介紹手套有五指,我們的小手也有五指,找到大拇指對準,一個一個戴進去
師:剛才老師是怎么戴的?那就跟著我一起說兒歌。(教師示范另一只手,幼兒大聲念兒歌)
5、師幼共同練習戴手套。
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那我們一起來邊念兒歌邊戴手套吧!
6、:戴上手套感覺怎么樣?為什么要戴手套?(簡單了解手套的作用保暖、美觀)
(四)、了解生活中特別的手套。(提升幼兒對手套的認知,交流中結束活動)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特別的手套,讓我們一一看吧!
出示各種手套,讓幼兒自由討論
(五)結束
原來有這么多有趣的手套,讓我們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兒歌:
張開五個手指頭,來和手套對一對
爸爸伸進大洞洞,媽媽伸進二洞洞,
哥哥伸進三洞洞,姐姐伸進四洞洞,
寶寶伸進小洞洞,換只小手再繼續,
張開五個手指頭,來和手套對一對
爸爸伸進大洞洞,媽媽伸進二洞洞,
哥哥伸進三洞洞,姐姐伸進四洞洞,
寶寶伸進小洞洞,我的手套戴好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在老師的帶領下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按簡單的規則快樂的游戲。
教學準備:
一套釣魚的玩具,海底魚群圖片一幅,呼啦圈,彩色的襪子,水果圖片教學過程:
一、游戲“釣魚”
1.出示釣魚桿:這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
老師玩釣魚,幼兒說說釣了幾條魚?(一條魚)小魚長的怎樣?
2.出示魚群圖片:這是什么地方?有多少魚呢?(許多魚)幼兒學說“許多”這個詞二、學唱歌曲1.老師唱歌,幼兒自由做小魚游的動作2.安靜的坐在小椅上聽老師范唱歌曲一遍3.幼兒跟老師學唱歌曲兩遍三:玩游戲1.在手上套上彩色的襪子學小魚游師:小魚是彩色的,想個什么辦法使我們的小手也變成彩色的呢?
每位幼兒發一雙襪子,自己動手套在小手上,聽音樂邊唱歌邊學小魚游2.套小魚游戲師:在唱到最后一句“趕快抓住時“小朋友要坐到位子上去,沒有回位的就要被老師的小圈套住。
游戲1~2次3.認水果圖片游戲師:被老師套住的小朋友,要說出卡片上的水果是什么,就放他回到位子上去。
游戲1~2次三、邊玩游戲邊帶幼兒到室外去玩,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尊重和關心老人。
2、體會關心他人不僅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故事《小火爐》的掛圖
2、事先聯系好幼兒家中的幾位老人參加活動
3、幼兒與家中老人的合影
4 錄音機、磁帶、海報紙、筆
活動過程:
1、師結合教學掛圖講述故事《小火爐》
2、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媽媽和圓圓是怎樣關心老奶奶的?
3、請幼兒拿出自己和家中老人的合影,介紹自己和老人的關系并說說自己是如何關心家中的老人的。
4、分組活動:教師邀請4位幼兒家中的老人,請她們來和幼兒分享生活的經驗,請幼兒問她問題。
5、請幼兒邀請老人一起歌表演《拍手唱歌笑哈哈》
6、總結分享:把
幼兒想為家中的老人做的事記錄下來,制作成海報。
活動結束:
附: 歌曲《拍手唱歌笑哈哈》
你的眼睛里,有呀有個我,我的眼睛里,有呀有個你,
我們兩個人對呀對面坐,拍手唱歌笑哈哈,笑呀笑哈哈。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4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八篇03-07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七篇03-07
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八篇03-03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八篇03-01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八篇03-01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錦集五篇02-28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錦集5篇03-09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范文錦集八篇03-09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錦集9篇03-08
關于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錦集八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