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合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大棚,讓幼兒初步了解大棚的作用。
2、通過種植員的介紹,幼兒知道大棚是誰發明的,以及發明后有什么好處。
3、激發孩子熱愛科學的情感。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探索、發現生活中大棚蔬菜的特征。
活動準備:
蔬菜大棚一座、蔬菜種植員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好,每天我們吃的飯菜是誰做的呀?
2、媽媽在做飯時給我們都做些什么可口的菜呢?
3、那你們知道這些蔬菜是在哪種出來的嗎?(引導幼兒說出大棚)
4、那你們見過大棚嗎?想去參觀蔬菜大棚嗎?
二、帶幼兒去參觀蔬菜大棚:
1、再去參觀蔬菜大棚前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參觀蔬菜大棚時的行為教育。
2、帶幼兒去參觀蔬菜大棚。
孩子們有序的參觀沒有結果子的西紅柿大棚。看到紅的西紅柿就想摘。
三、參觀蔬菜大棚:
1、教師向幼兒介紹種植員。
2、進入蔬菜大棚,種植員向幼兒介紹大棚的發明者,以及大棚中種植的蔬菜名稱、蔬菜怎樣生長、怎樣受粉、怎樣管理和蔬菜大棚的種植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讓幼兒通過參觀蔬菜大棚,而激發幼兒的興趣與科學探究的欲望。
孩子們認真的聽為什么要給西紅柿人工授粉。認真的看爺爺怎樣給大棚蓋草柵。
四、教師小結:
這次通過參觀蔬菜大棚,讓我們懂得了不少科學知識。蔬菜大棚的種植讓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蔬菜,所以我們要感謝蔬菜大棚的發明者王樂義,更要感謝蔬菜種植員,是他們讓我們一年四季有新鮮的蔬菜吃,所以我們要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更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組織幼兒參觀蔬菜大棚,幼兒不但增長了很多知識,還從中懂得種植蔬菜大棚的不易,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才會有所收獲。并懂得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激發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意圖:
通過各種形式的力以及其作用作為線索回憶、聯想。使孩子們已經獲得的經驗與知識得到有效的理解,以詩歌的形式進行表述,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各種力及其作用。
2、以詩歌的形式表述。
活動準備:
1、圖片若干、風車、小汽車、紙船等。
活動過程:
一、這是什么力。
1、出示小風車,輕輕吹。小風車為什么會轉?
2、推動玩具汽車。怎么會開過去,怎么會停下來?
3、小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都是因為有了力。你能說說嗎?
4、討論是什么力在起作用。
二、還有什么力
1、你還知道什么力?這些力有什么作用?
2 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用到力?用了什么力?
3、討論力及其作用。如會把東西彈起來的彈力,會把東西壓住的壓力,水的阻力,風的阻力,推力,拉力......
三、形形色色的力
1、力有各種各樣,它們起到的作用一樣。
2 、教師朗誦《形形色色的力》。
3、在圖片和圖標輔助下用“什么樣的事情,怎樣運動,用的是什么力”學習詩歌。
4、說出詩歌中的完整語句。如教師說前半句“風車吱吱轉,”幼兒理解“靠的是風力”一句。
5、結合詩歌圖片幼兒掌握形形色色的力。
附:《形形色色的力》
力有多少種?靠你去探秘。
風車吱吱轉,靠的是風力;
船兒水上飄,靠的是浮力;
物體往下落,靠的是重力;
工廠機器轉,靠的是電力;
汽車停下來,靠的是摩擦力;
磁石能吸鐵,靠的是磁力;
箭能射出去,靠的是彈力;
形形色色的力,就在你身邊。
活動反思:
開始部分出示風車,讓幼兒說說如何玩,幼兒一開始就想到了風一吹就能玩了。因此,在提問“小風車為什么會轉起來時,幼兒一下子就說是靠風轉起來的。對于各種各樣的力,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都能看到各種物體,但讓幼兒說說他們的作用時,由于經驗的缺乏,孩子們未能理解,如彈力、推力、風力、浮力,這些倒是很容易理解,還有一些如重力、摩擦力、磁力,這些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才能理解。而且在仿編詩歌時,由于對這些力還不是很理解,所以他們想不到要用到這些力的事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上小學的自豪感。
2、認識小學的環境。
活動準備:
1、“社會”:《上小學》(請參見幼兒用書)。
2、教師事先和附近小學聯絡事項。
3、掛圖:《上小學》、《我長大了》。
活動過程:
1、展示掛圖《上小學》畫面,請幼兒說說對小學的印象。問幼兒:
——你想不想快點上小學,為什么?
——你知道自己要上哪一所小學嗎?爸爸媽媽帶你去過了嗎?看到了什么?
——你希望上小學時遇到什么樣的老師?
2、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去參觀“××小學”,還要和一年級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課、玩游戲呢!
3、在出發前提醒幼兒:
——參觀小學的注意事項:有禮貌、專心聽老師解說、排隊排好、走路靠邊走。
——注意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以及印象中最深刻的事。
4、運用“社會”《上小學》中的圖頁,請幼兒從起點開始,回答書中的問題。如果學會了,就往綠色箭頭走;如果還沒學會,就往紅色箭頭走,多多練習就會啦!
活動評價:
1、能遵守參觀規則。
2、能說出在小學的所見所聞。
延伸活動:
1、鼓勵幼兒將小學所觀察的事物畫下來。
2、可以在扮演區布置桌椅、黑板(或白板)等小教室情境,并放書包、文具用品、書和制服,讓幼兒盡情表演上小學的情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思想:
空氣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可也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因此,我設計了與空氣相關的科學活動,讓孩子們發現四周都有空氣,并通過小實驗來證實空氣的'存在與功能,并激發幼兒探索空氣的興趣,萌發幼兒關心科學、樂于操作、敢于創造的積極情感體驗。
活動目標
1.發現四周都有空氣,了解空氣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學會使用一些小實驗的器材,證實空氣的存在與功用;
3.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和擺弄,激發幼兒探索空氣的興趣,萌發關心科學、樂于操作、敢于創造的積極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1.記錄表格兩個
表1空氣藏在哪里
物品名稱
我的猜想
常識、證實
表2我們的實驗
2.教師操作材料:玻璃水缸、空玻璃瓶子、粉筆、尺子、海綿、吸管、手絹、土塊等。
3.幼兒操作材料
第一組:手絹、水盆、玻璃杯;
第二組:乒乓球、玻璃杯、水盆;
第三組:蠟燭、打火機、大中小玻璃杯;
第四組:彩紙、膠棒、剪刀、畫筆、大塑料瓶;
第五組:手絹、綢子、塑料瓶、剪刀、膠棒、橡皮泥;
每組一份操作單,協商要求及問題,請幼兒根據操作單的要求進行實驗、思考問題。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幼兒能細心觀察并體會到空氣在哪里,以及空氣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并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和幼兒一起玩吹氣玩具,想辦法讓它鼓起來,再讓它癟下去,想一想為什么?引導幼兒發現空氣的存在。
二、話動內容
1.探索嘗試
①用塑料口袋到各處抓空氣,說一說在什么地方抓到空氣。(發現四周都有空氣)
②討論:空氣藏在哪里?(表1)
出示瓶子、土塊、尺子、粉筆、海綿、吸管等。先讓幼兒猜想,哪些物體里面藏有空氣,并進行記錄。(記錄在表1中)
③幼兒嘗試將各種物品扔進水里,發現溢出的氣泡,用吸管往水中吹氣等,證實空氣的存在,再次進行證實后并記錄。
④聯想:還有哪些東西,哪些地方有空氣,啟發幼兒想到氣球輪船、救生圈、螞蟻洞……都有空氣。
⑤捏住鼻子試一試,有什么感覺,想一想如果四周沒有空氣會怎樣?引導幼兒了解人、動植物與許多玩具用品都需要空氣。
2.分組實驗,感知空氣的存在與作用
第一組:手絹為什么不濕。將手絹塞入杯底,倒扣杯子,壓入水下,猜猜手絹濕了沒有。拿出看看,手絹為什么不濕?
第二組:會沉會浮的乒乓球。讓乒乓球浮在水面,用一個倒扣的杯子扣住,能將乒乓球壓人杯底,把杯子傾斜,觀察氣泡溢出,水進入杯子,乒乓球逐漸浮起來,引導討論沉浮的原因。
第三組:哪支蠟燭滅。將三支蠟燭點燃,用大、中、小三個杯子扣在蠟燭上,觀察哪只蠟燭先滅?想想為什么?
第四組:火箭上天。在大塑料瓶口卷一紙筒,做成火箭狀,套在瓶口,拍打塑料瓶,火箭就被推上天,想想為什么?
第五組:降落傘。用手絹、綢子、塑料膜等材料制作降落傘,比一比哪種降落傘飄的最好?是誰托著它慢慢飛?
3、討論和小結
①請每組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情況及原理,并進行記錄;
②教師小結,并請幼兒整理物品。
活動延伸
1.有趣的泡泡。給幼兒提供不同材質的吹泡泡工具,如泡泡膠、洗衣粉水、氣球等,讓幼兒感受空氣的形狀;
2.英勇消防員。通過觀看消防演習和燃燒的蠟燭,讓幼兒了解空氣助燃的特性;
3.空氣也需要保護。提供相關環保知識的材料,如紀錄片、圖片等,讓幼兒知道空氣被污染,給人、動物、植物造成的傷害,激發幼兒愛護環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孩子們在戶外觀察秋天的景色時,對大樹的外形特征產生了興趣,榮寅宸與毛堅在討論小花園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陽與王浩在爭論雪松和谷樹誰長得高?誰長的粗?為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他們的興趣出發,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測量,所以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各種材料、各種方法測量樹,知道樹干有高矮、粗細等。
2、初步學習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環境創設:
1、戶外。
2、長短繩子、各種尺、記錄紙、筆、竹竿等,地上畫有刻度線。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用目測的方法觀察樹,用語言簡單表述出樹的不同。
1、小花園里的樹真多,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
2、這些樹長得一樣嗎?怎么不一樣?
二、組織幼兒開展討論,尋找測量樹干粗細的方法。
1、剛才小朋友說樹干有粗細,哪棵粗?哪棵細?你是怎么知道的?
2、有沒有辦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細呢?
幼兒討論:用手環抱、尺量、繩子量……
三、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材料測量雪松后交流:
1、粗細:
(1)、用什么材料測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測量的?
(2)怎樣知道測出來的數字是多少?
(3)、為什么測量出的粗細不一樣?
2、高矮:
(1)、小花園里哪棵樹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
·怎么記錄?
(2)、瓜子黃楊樹長得高不高?怎么測?
(3)、龍柏長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測量?
·用鋼皮卷尺直接測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樹醫生
1、醫生每年都要給小朋友體檢,量量身高和胸圍。現在請你們來做樹醫生,給這些樹檢查身體。幼兒每人選擇一棵樹進行高矮、粗細的測量,并把數字記錄在記錄表上。
2、互相交流記錄結果。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合5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集合七篇03-08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8篇03-08
【實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6篇03-07
【實用】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范文9篇03-07
【實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六篇03-05
【實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4篇03-05
【實用】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范文六篇03-01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7篇03-10
【實用】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集合5篇03-07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