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長好長的名字》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長好長的名字》幼兒園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長好長的名字》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猜猜中了解藍狐貍長長名字的由來,感受故事的有趣。
2、借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義,并對名字的由來有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動物的名字符號卡片。
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由來。
活動過程:
一、由藍狐貍引出故事
1)師:瞧!這是誰?這只狐貍長得很特別哦!
2)小結:長著一身藍藍的毛就是這只狐貍特別的地方,所以狐貍媽媽給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藍狐貍”。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
1、教師講故事——藍狐貍遇見波波蛙和紅葉鼠。
1)教師邊講故事邊在操作板上出現符號“波波+藍狐貍”、“紅葉+波波+藍狐貍”。
2)師:現在藍狐貍的名字叫什么?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
2、教師繼續講故事——藍狐貍遇見綠草蛇。
1)師:瞧,這次藍狐貍來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誰?猜一猜,小蛇會有什么好聽的名字呢?(幼兒回答,并聽小蛇說話的錄音)
2)現在藍狐貍的名字長了嗎?
3、幼兒為藍狐貍添名字。
1)師:藍狐貍后來還碰到了許多動物,瞧!它先遇到了誰,再遇到誰,最后遇到誰?
2)師:這些動物也都有好聽的名字,我們來猜一猜。
3)幼兒商量,幫藍狐貍添名字。
4、教師繼續講故事——結尾。幼兒幫藍狐貍還名字。
三、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
A組
評價:
1、教師注重教學環節中的情景性——始終在有趣而連貫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動一氣呵成,前后呼應。讓孩子們和聽課老師在自然的情景中學有所得。
2、教師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性——來自于生活的活動是幼兒所喜歡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運用到活動中去。
B組
評價:
1、活動能從幼兒喜歡的圖書著手,選擇的內容是每個幼兒都有經驗的,能充分引起幼兒的共鳴。
2、能利用各種途徑引導幼兒了解名字的`由來,尤其是圖文夾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
3、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與良好的師生互動使得每個幼兒能大膽想象,敢于表現,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每個幼兒的關注。
思考:
在“幼兒幫藍狐貍還名字”這一教學環節,教師提要求時“還”的順序沒有強調,因此幼兒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動前教師能否明確要求,二是在很長很長名字形成過程中將“+”改成箭頭的圖示,由下至上形成疊加,在“還”的時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幫助幼兒理解正向與逆向的名字還法。
C組
有效性體現——
1、充滿了情趣性,讓孩子在濃濃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藍狐貍名字不斷變長的過程與趣味性。
2、通過教具的有效使用讓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在語言活動中同樣都得到了展現。
3、在孩子學習、理解和思維的過程,讓教學的公平性也得到了體現。
再思考——
1、教學目標中知道名字的含義,對自己名字由來進一步探索只在教學活動最后一個環節提及,整個教學的中心體現在加名字和還名字的過程,是否可以進行目標的修改,使其更為適切。
目標中讓幼兒“知道自己名字的含義,對自己名字由來有探索興趣”,但在活動中名字環節的導入有一些牽強。由于時間的限制,“名字”一環節的文章沒有做透,有意有未盡的遺憾。
2、教師注重活動環節的精致性。
3、教師注重幼兒學習的層次性——兩節活動教師注重教學的層層推進,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學,達到活動預期目標。
《好長好長的名字》幼兒園教案2
設計意圖
故事《好長好長的名字》構思特別,借助小狐貍的形象反映了幼兒階段一個很典型的心理特點:常常羨慕他人擁有的東西,并且求多求全。通過閱讀這個故事,可以幫助幼兒學會欣賞自己,接納獨特。
在大班階段,閱讀教育更加注重提高幼兒對圖畫符號的理解能力。《好長好長的名字》繪本中幾乎每一幅圖片都有一些值得解讀的符號,而要完全讀懂,不僅需要仔細觀察畫面,還要積極調動聯想能力,甚至需要結合書中的文字,這些對提高大班幼兒獨立閱讀能力特別有幫助。我在設計繪本閱讀活動“好長好長的名字”時,嘗試借助“圖示支架”來幫助幼兒接受并理解文學作品所傳遞出的語言信息,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書中出現的各種特殊符號,理解其表達的意思,能合理推斷角色間的對話和心理活動,并準確、完整地表述畫面內容。
2.了解小狐貍特殊名字的由來,知道名字是區別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號,學會欣賞、接納自己和他人的獨特之處。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故事多媒體課件,人手一本《好長好長的名字》,演示圖片(云朵、波波蛙、紅葉鼠等),小組操作教具(名字圖卡、云朵圖),個體操作教具(小圖卡、插入式學具)。
經驗準備:幼兒已了解自己名字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討論名字,引題激趣——確定支點
1.幼兒說說自己的名字。
2.導入圖書《好長好長的名字》。
師:今天,老師帶來的書里也發生了關于名字的有趣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環節解析:組織關于名字的談話,可以讓幼兒建立起“名字是區別自己和他人的特殊符號”這一經驗支架,為下一環節支架點的確立奠定基礎)
二、師幼共讀,問題引領——搭建支架
1.教師導讀故事的前半部分(1頁~4頁)。
預設提問:
(1)你看到書里的小動物有什么特別的名字?
(2)為什么它叫波波蛙(紅葉鼠)?——揭示名字與動物生活環境的關系。
(3)藍狐貍聽到波波蛙(紅葉鼠)的名字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4)波波蛙(紅葉鼠)為什么愿意把名字送給藍狐貍?
2.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云朵符號圖示卡,按照故事順序排列。
預設提問:
(1)現在藍狐貍的名字發生了什么變化?
(2)藍狐貍得到名字后,心里可能怎么想?從哪里看出來的?
3.情節猜想(5頁)。
預設提問:藍狐貍遇到了綠草蛇又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環節解析:教師采用導思式的層層提問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的細節,讓幼兒合理推斷角色間的對話和心理活動,并準確、大膽表達,從而實現對文學作品的初步理解。出示云朵圖示卡意在引導幼兒關注圖片中的提示性線索,猜想、推測故事的發展,接受并理解作品所傳遞出的語言信息,完成整個圖示支架的搭建)
三、自主閱讀,小組建構——再現支架
1.幼兒自主閱讀圖書的中間部分(6頁~8頁),教師提出閱讀要求:閱讀姿勢正確,有序地翻閱。
預設提問:藍狐貍又遇到了哪些動物?藍狐貍的名字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2.回憶情節,小組合作用圖卡排序,將藍狐貍好長好長的名字排出來。
預設提問:
(1)藍狐貍的名字最后變得怎么樣了?(好長好長)
(2)藍狐貍得到這么長的名字,他的心里可能會怎么想呢?
(3)小動物們沒有了自己的名字,又會發生什么事呢?——名字是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符號,沒有符號會分不清。
(環節解析:讓幼兒從自主閱讀中實現“發現式學習”,不僅要求幼兒仔細觀察畫面,還要積極調動聯想能力從書中獲得相關信息。運用小組建構策略,幼兒閱讀后的思維成果在小組中碰撞,支架在共同的排序操作中再現,并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最終完成了對好長好長名字的建構)
四、完整閱讀,經驗梳理——撤離支架
1.幼兒閱讀圖書的后半部分(9頁~13頁),提出自己的疑問。
預設提問:
(1)你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或覺得特別好玩的地方?
(2)最后藍狐貍的名字又變得怎么樣了?
(3)為什么會變短?(輔助提問:最后藍狐貍為什么決定把名字還給大家呢)
2.圖片配對:為小動物找到對應的圖片進行名字配對。
預設提問:你還記得這些動物的名字嗎?請你來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名字。
3.完整閱讀。
預設提問:小動物們的名字都是特定的符號,都有獨特的意義,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呢?
(環節解析:設置質疑環節,同時采用倒敘推理的提問,幫助幼兒將閱讀內化為自己的經驗,達到真正有效的閱讀。通過圖片配對,培養了幼兒獨立理解、記憶的能力,讓幼兒從依賴圖式支架到最終真正理解文學作品所傳遞出的語言信息)
活動反思
1.注重支架的支持作用。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以一種“后面扶持.前面引導”的搭建方式來支持、擴展幼兒的學習,既實現幼兒與環境、材料(圖書、圖片等)的互動作用,又實現幼兒與他人(同伴和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
2.科學把握支架的撤離。支架在搭建之后必須有撤離的環節,教師應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作出科學判斷,巧妙應用支架撤離的策略。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用夾子這一輔助工具將幼兒閱讀的每本小圖書分隔成三部分,引導幼兒逐次閱讀,使支架不斷變化,而在最后環節中的圖片配對就是教師撤離支架,讓幼兒進行自我建構。
【《好長好長的名字》幼兒園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名字的故事》(6篇)03-08
幼兒園大班教案《名字的故事》6篇03-08
幼兒園大班教案《名字的故事》合集6篇03-08
《同一個名字》教案設計12-09
幼兒園春分的教案03-09
收集有詩意的名字07-25
小學一年級語文《有意思的名字》教案08-20
幼兒園中班教案數學教案03-07
幼兒園春分教案03-08
幼兒園教案大全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