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1-09-08 09:55:43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總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總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

  2、引導幼兒燃燒現象,了解火的性質、用途及危害。

  3、一旦發生火災,要知道如何自我保護和如何自救。

  4、鍛煉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5、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重點難點

  發生火災時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能力

  活動準備

  紙、蠟燭、火柴、大中小玻璃杯、電話、濕毛巾、毛巾被等。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老師出示一張紙和火柴,提醒幼兒注意觀察紙被點燃后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顏色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讓幼兒在火附近伸手烤一烤,說說自己的感受。

  提問:火還能燃著哪些東西?(布,木頭、汽油、酒精、蠟燭等)

  基本環節:知道了火能發光發熱,組織幼兒討論火的用途和危害。

  1、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火,請幼兒說出火的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2、火對人類有什么危害?(燒傷皮膚、燒毀財物、房屋、森林等)

  3、組織幼兒討論:

  (1)、 發生火災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亂丟火煙頭、在禁放區燃放煙花、用明火照明尋找物品、地地震、打雷、亂拉亂接電線等)

  (2)、怎么樣防止火災發生?

  (3)、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么樣做才能實現自我保護與逃生自救?

  A:如果所在房間有電話,趕快打119報警,并說明著火的詳細地址,什么街,哪號樓或附近有什么明顯標志及單位。

  B:室外著火門已發燙里千萬不要開門,并用毛巾、衣服或床單塞住門縫,以防濃煙跑進來,如門不很熱也沒看到火苗,趕快離開。

  C: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穿過濃煙逃生里,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D:身上著火,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

  E:遇到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F:若所有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樓。

  結束環節:逃生演習

  老師發出發生火災信號,幼兒自選逃生辦法進行自救。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是一次社會、健康整合活動,活動目的是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并學習并初步掌握基本的防火安全常識和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選材是幼兒熟悉的行業,所以本次活動幼兒的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整個活動過程流暢,也突出了難點:學習并初步掌握基本的防火安全常識和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教師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親切。

  本次活動受教學經驗的局限,這次活動也存在很多問題:

  1、教師欠缺引導性語言,很多提問不科學。

  活動的重點是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進幼兒安全防火意識,但在觀看課件時,雖然環節設計了如何攻克重難點,但教師的語言引導不是很到位,使得活動的重難點完成不是很突出。

  2、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

  由于知識儲備不夠多,教師沒有很好的講解;觀看課件時,教師對消防隊員的訓練過程方式也沒有系統的認識。正因為知識儲備不夠,所以教師的語言引導沒有點到重點。

  3、教師缺少隨機教育意識。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課堂學習是一個學習的途徑,但隨機教育也非常重要。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在教室及周圍尋找安全標志和消防用具時,就沒有把握好教育的隨機性,應該不僅僅只是介紹,還要結合日常生活,對幼兒進行使用、保護的教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創作帥氣的爸爸。

  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過程

  首先我讓孩子們看看我的爸爸,在觀看示范中,讓孩子們了解作畫步驟,為下面的作畫環節做好鋪墊。

  在孩子操作的過程中,我重點指導孩子們根據人物特征,以簡單的線條來勾畫爸爸的五官特征。

  評價

  在評價時,我讓孩子們互相介紹,由于時間關系,也沒有做一個和好的集體評價,所以我個人覺得,評價這一塊是本次美術活動中的一大敗筆。

  俗話說:“緩進緩退,不進則退。”在本次活動中,自己覺得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與自己期待還有很大距離,是自己沒有注重平時的學習,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在以下幾方面進行突破和提高:

  1、幼兒美術技能上應有大幅度的進步,不能停留在原地。

  2、采用教學研討與自主學習相結合,逐步提高美術課堂中的有效評價。

  3、自身的教學語言要精煉、準確,與幼兒平等相處。

  4、注重平時上課的習慣養成和經驗積累,做好每一個細節,力求把每一節課都上到完美。

  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在以后的教育活動中,自己的教學技能應該有進一步的提高。

  課后反思

  繪畫活動是幼兒情感的必要表達方式,讓幼兒畫其所畫,畫其所想,使幼兒按自己的興趣由感而發,由情所畫,注重引導幼兒的情感因素,只有情感才能愛畫畫,才能有激情,才能充分發揮想象,創作出好作品。本次活動,我結合父親節,選擇適合幼兒有感情體驗的內容——身邊熟悉的家人(爸爸),設計了大班美術活動《帥氣的爸爸》。通過活動,讓孩子們知道父親節,感受爸爸的愛,了解爸爸的辛苦,懂得關心爸爸,培養愛爸爸的情感;同時能根據爸爸的特征,以簡單的線條來勾畫爸爸的五官,體驗美術創作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樹,對于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隨著“有用的植物”主題活動的展開,孩子們對樹有了更多的關注。尤其是正值春天,對農村幼兒來講,最能體會“播種”這一季節特征。自由活動時,經常能聽見他們在討論有關樹的問題。“這是什么樹?”“為什么要種樹?”“樹有什么用?”孩子們對“樹的好處”的經驗仍處于個體零星的狀態,為了讓孩子們對“樹和人類的關系”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樹真好”,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更多地了解樹,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樹有著密切的關系,進而激發孩子們保護樹,爭做“護綠小衛士”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樹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感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樹。

  2.增強幼兒愛護樹木的意識,萌發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準備:PPT課件、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回憶各自的設計,導入討論的主題

  導語:昨天,蔣老師在請我們的小朋友設計街心花園的時候,發現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在花園里都種上了很多樹。我有些不明白,所以想問問大家,你們在設計的時候為什么要在花園里種那么多不同的樹呢?樹有什么特別的作用嗎?

  2.幼兒討論交流,簡單說說樹的作用

  3.教師小結:是啊,原來樹有這么多的本領。有了樹,小鳥就可以在樹上筑巢;有了樹,就能擋住風沙;有了樹,夏天就能在屬下乘涼……樹可真好啊!

  4.過渡語:除了這些以外,樹還有很多其它的好處呢。蔣老師把他們藏在了一首散文詩里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樹究竟還有哪些好處呢?

  二、欣賞散文詩《樹真好》,感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樹

  1.教師借助ppt,朗誦散文詩。

  提出要求:仔細聽,你喜歡哪一句,這一句是怎么說的?

  2.利用課件,教師引導幼兒初步嘗試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

  三、討論:沒有樹會怎么樣

  1.過渡語:樹對我們人類的作用可真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好處。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假如有一天,我們的身邊沒有樹了,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幼兒間先討論,后交流)

  2.聯系時事新聞,說說沒有樹的危害。(地震、洪水、沙塵暴、龍卷風、廢氣污染……)

  3.過渡語:原來沒有樹的話,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樹不僅有保護和美化環境的作用,還能增進人的健康,樹是我的好朋友,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樹。那既然這樣,我們該怎樣愛護我們的樹朋友呢?

  4.觀看PPT,簡單介紹一些保護樹木的方法。

  四、爭當護綠宣傳員

  1.導語:剛剛我們的小朋友談到了很多關于沒有樹會怎么樣和怎么樣保護樹朋友的辦法,這樣吧,我們把你自己談到的沒有樹會怎么樣的情況和想到的好辦法畫下來,一起去告訴給那些不愛護樹木的人們,好嗎?

  2.教師提出繪畫要求,幼兒繪畫。

  五、活動延伸

  1.在家園互動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和家長設計一些愛護樹朋友的倡議書或標記牌。

  2.鼓勵幼兒爭當愛護樹朋友的宣傳員,爭做護綠小衛士。

  3.從愛護幼兒園的樹朋友做起,進而關心、愛護身邊其他的樹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擺弄,引發幼兒對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 不同粗糙、長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積木、椅子、記錄紙、筆等。

  2、 已學過做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 幼兒在科學活動角對球的滾動產生興趣。

  4、 在戶外大場地上活動。

  活動過程:

  一、誘發情趣:讓球滾起來

  1、 提問:球可以怎么玩?(滾、拋、踢等)

  2、 教師將球放在地上。提問:這個球怎么又不動了呢?(因為沒有去踢它,拍它,沒有去推它等。)

  3、 提問:我們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滾得快呢?請小朋友去用那邊你們自己帶來的材料試試。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滾得快?

  4、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提示:想想用這個洗衣板、木板怎樣讓球自己滾起來?還可以不用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讓球自己滾起來。(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著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讓球滾得快的?

  6、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況。

  小結:剛才大家發現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讓球自己滾起來而且球滾得很快。

  二、引導體驗:嘗試使球滾動的各種方法

  1、 下面老師還想請大家來做一個實驗: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想辦法讓2個球同時從2個不同的斜坡上滾下來你會發現什么?想想為什么?想想怎樣才能讓2個球同時從不同的2個斜坡上滾下來?怎樣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請小朋友一邊玩,一邊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發現記下來。記錄的內容要讓別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觀察、引導。(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許多種辦法。如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樣。或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得一樣高。)

  三、創造表現: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記錄

  1、鼓勵幼兒想不同的辦法進行記錄,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達自己的成果

  1、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么玩的?你發現了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你的發現的?圖中的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3、表揚運用不同方法記錄的幼兒。

  4、小結:剛才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時發現了:不同的斜坡,球滾下來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樣時,坡度越大,球滾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滾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樣高時,坡面光滑,球就滾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滾得慢。

  5、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圖中分別代表什么意思?

  6、表揚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記錄的幼兒。

  五、延伸活動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球,這些不同的球它們在不同的地方還滾動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小朋友可以先去觀察一下,以后我們再一起來討論。

  活動反思:

  大班的科學活動《球的滾動》中有兩點目標一是對球滾動時的速度變化感興趣,樂于進行比較觀察。二是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中的發現和體驗。在活動中老師的導入環節首先是讓孩子將球滾起來,讓幼兒在球滾動的過程中自己發現球滾動時候速度的快慢關系,然后自己主動的尋找材料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發現,并且大膽的進行交流。

  在科學活動中,幼兒經驗的建構是在與材料、與老師、與同伴的互動中形成的,但更需要教師深入、有效的參與和引導,這也是有效互動的關鍵。教師的“把”和“推”就是為幼兒“動”的發展提供一個平臺。“把”是教師把握幼兒基本的發展情況,在活動中的第一、第二環節老師把握了幼兒能夠自己主動地發現讓球滾動的方法,鼓勵幼兒自主的進行探索,沒有過多的進行指導。“推”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指導促進幼兒的提高,例如在活動的第三環節,當幼兒將球自由的滾動起來之后,教師推了一下:一起合作玩“快快慢慢”的游戲,想辦法使兩個球滾動的速度不一樣。這樣幼兒就有了一個目標,一起合作向著這個目標進行探索。“動”則是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放手讓幼兒主動參與科學探索,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在探索、操作、交流、討論中完成的,沒有老師過多的說教,有的只是幼兒自主的探索,并從中感受探索的樂趣,從而豐富自身經驗。

  《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幼兒創設寬松的環境…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看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制訂游戲的規則,由大家商量、討論,最后形成了游戲的規則,所以在游戲的進行過程中,幼兒都能遵守游戲的規則,使得活動有序的開展。其次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與啟發者,在操作中,教師鼓勵幼兒與同組的同伴互相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建議。每一次的操作結束后進行集體交流,由每組選出一位代表,描述本組幼兒的做法。這樣,在小組、集體相結合的方式交流,使幼兒都真正有表達的機會,教師再適時加以梳理與點拔,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在這樣的師幼互動關系中:幼兒體驗了合作、探究的快樂,幼兒的經驗從模糊、零碎到清晰、完整的過程,主動學習歷程得以推進。活動中不管教師扮演什么角色,都是在朝著讓幼兒在快樂中發展的目標努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情況分析:

  這學期就升上大班了,是幼兒園里最大的小朋友,我們做為大哥哥、大姐姐應該這么做?通過活動讓大班的幼兒知道我們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在幼兒幼園時要愛護弟弟、妹妹,幫助弟弟妹妹;在家時要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但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都要做一個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活動目標:

  1、能圍繞話題進行談話,不跑題。

  2、能基本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年齡,能做那些事。

  二、談話:怎樣做好大哥哥、大姐姐

  1、教師:你們已經升入大班,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幼兒園里又來了許多弟弟妹妹,這樣才能做讓他們喜歡的大哥哥大姐姐?

  2、幼兒圍繞話題進行談話。

  三、擴展談話。

  1、教師:大哥哥大姐姐在家里會做些什么呢?

  2、幼兒自由討論。

  四、教師小結:

  我們做為大哥哥、大姐姐應該這么做?通過活動讓大班的幼兒知道我們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在幼兒幼園時要愛護弟弟、妹妹,幫助弟弟妹妹;在家時要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但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都要做一個人人喜歡的好孩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系;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歷。日歷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活動重點: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動難點:大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頂小月又是哪個月?

  三、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歷(大月、小月、2月數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年、月、日)數字卡(12、30、31、28、365)幼兒人手一份。

  2.各類掛歷、臺歷、月歷、日歷。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并提問有幾座房子?大的有幾座?小的有幾座?

  2.出示數字卡(12、30、31、365、28),猜猜與“房子”有什么聯系,明確探索任務。

  設疑:為什么老師把有的房子畫得大,有的畫得小呢?

  請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來,分別認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

  4.引導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探究回答問題:很久以前的這個媽媽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媽媽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12座)?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頂小的月是幾個(1個)?有多少日(28天)?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數數法了解)。

  5.猜謎。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日歷。了解日歷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6.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臺歷、掛歷、日歷的區別在哪里,你會用嗎?

  五、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學習查看日歷的方法。

  2.組織幼兒觀察閏年掛歷,引導他們發現二月,從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會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內容:認識中秋節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活動重、難點: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 活動準備:

  1.月餅圖片。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月餅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 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 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么?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見到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常娥奔月》。

  三、結束部分

  品嘗月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觀察和練習蝌蚪畫,讓幼兒初步學會用“○”,“一”來表示人的各種動作。

  2、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學習蝌蚪畫,并培養幼兒對人物繪畫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早操音樂。

  2、白紙20疊,勾線筆人手一支。

  3、卡片(人物動作)。

  三、活動過程。

  (一)引題。

  1、教師說:“今天早上鄭老師發現一件很好的事情,就是我們的小朋友廣播操做的特別好,現在請小朋友一起再來做一次好嗎?(播放廣播操音樂)

  2、中間某個動作靜止,說:“這個動作做得真好,我要把它畫下來。“○”表示我們的頭,“一”表示我們的手和腳。引出課題,“這個就叫做蝌蚪畫法,好玩嗎?”

  (二)具體過程。

  1、鄭老師現在要給你們講個故事,聽好了!有個小朋友叫做豆豆,有天早上豆豆起床后伸了個懶腰( ),然后吃早餐( ),最后呢他要去學做模特體操,那你們猜猜看豆豆是怎么做的呢?

  2、你們看豆豆是這樣做的。(拿出許多卡片,讓小朋友模仿上面的圖畫)

  3、教師:我也想當模特,誰幫我畫呢?(教師做動作,幼兒畫)

  4、教師:現在我要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做動作,請下面的小朋友畫出來。

  5、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做,提示小朋友的身高是不一樣的。

  6、分組,把幼兒分成5個一組,其中一個當模特,其余的畫,模特可以輪流做。

  (三)結束。

  教師出示畫好的幾張圖畫,請幼兒按照圖畫上的內容去做木頭人的游戲。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在线观看日本欧美 | 亚洲精品首页在线播放 |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 中日韩AV综合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