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時間:2024-08-17 10:15:18 偲穎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精選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精選10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1

  【活動前評析】

  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兒的探究和創新的精神,對幼兒來說,科學教育是一個過程;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驗證問題的過程。因此,結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不同的的聲音》這活動,其目的在于引導孩子們通過仔細的觀察、比較和分析問題:用不同的材料、大小相同的長筒,放入相同數量的珠子,他們的聲音是怎樣的?為什么?而相同的材料、大小不同的長筒,放入相同數量的珠子,它們發出的聲音又是怎樣的?如果放入不同數量的珠子呢?聲音變化又是怎樣的……等等,通過活動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欲望。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感知不同的容器放入相同量的珠子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或相同的長筒放入不同量(或相同量)的珠子發出的聲音變化,感受探索聲音所帶來的樂趣。

  2、幼兒通過操作感受聲音的不同,培養幼兒的聽、觀察、比較和分析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長塑料瓶、長鐵筒、長紙筒、長木盒、珠子等若干

  2、音樂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實錄】

  1、引導幼兒聽一聽各種聲音,感受聲音的不同,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師:我是魏老師,今天和你們交個好朋友,好嗎?(好)那我提個要求,用你們的耳朵聽聽,好,請坐下,請聽這些是什么聲音?(汽車聲、鳥叫聲、流水聲、雷雨聲等)

  (在最后聽到救護車時,插入小結:救護車為什么叫得這么急呢?幼:救人…,所以,我們要鍛煉好身體身體,把身體練得棒棒的,還要注意安全,這樣就可以減少救護車的出現了。)

  師:我們剛才都聽到有哪些聲音?(幼:有鳥叫…有…)這些聲音是一樣的嗎?(幼:不一樣)

  2、引導幼兒說一說。

  師:那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身體發出不同的聲音呢?好,都站起來試試。

  幼:我會拍手…、我會跺腳…、我會用嘴發出出聲音…。

  (待孩子表現完后插入老師的“聲音”:哇,小朋友們真棒,魏老師也想用自己的身體表現不同的聲音,看我的。)

  3、出示不同的長鐵筒、長紙筒、長塑料瓶、長木筒子等,以其也想發出聲音為題,引起幼兒探索、動手、尋求知識的.欲望。

  師:剛才我們用身體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今天老師帶來了幾種不同的長筒,想讓這些長筒發出聲音來,請小朋友們一起過來看看有什么長筒?

  幼:這是鐵的、這是塑料的…這是木的…,這是紙的…。

  師:桌面上除了有不同的長筒外,還有什么?

  幼:珠子。

  師:這些珠子能幫長筒發出聲音嗎?(幼:能)

  師:那請你們數10粒珠子裝進筒子里,聽聽筒子里發出的聲音是不是一樣的,為什么不一樣?

  幼:不一樣,因為有的是鐵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木的…;有的是紙的…。

  師:小朋友真聰明,原來呀,不同的筒子雖然都是裝了10粒珠子,但是它們發出來的聲音卻不一樣。

  4、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感知大小不同的容器放入相同材料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師:現在,老師又拿一個長筒,這是什么長筒?一樣嗎?為什么?

  幼:一個大一個小。

  師:剛才小朋友如果用的是小的塑料筒子,你就拿出一個大的塑料筒子,如果用的是小的鐵筒子,你就拿出一個大的鐵筒子,同樣放進10粒珠子,聽一聽它們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5、討論:同是一種材料的筒子,同樣是放進10粒珠子,為什么發出的聲音卻不同?

  師:我們來聽一聽,它們同樣是塑料的長筒,同樣是裝了10粒珠子,為什么發出的聲音卻不同呢?

  幼:因為一個筒子大,一個小等等。

  教師小結:哦,原來不同材料的筒子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大筒子和小筒子同樣是裝10粒珠子,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提示語:因為大筒子里面的…空間大,小筒子里的…空間小,所以它們發出的…聲音就不同)

  6、體驗制作后的樂趣。

  師:現在老師請你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一個長筒,跟著音樂奏起來吧。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2

  活動目標:

  1、自主尋找周圍壞境中的聲音。

  2、發現用同一種“工具”敲擊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活動重難點:自主尋找周圍壞境中的聲音并發現用同一種“工具”敲擊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活動準備:

  小勺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計情景引導幼兒說出生活當中的各種聲音

  師:我們家里有個小懶蟲,每天早上都要等到聽到一種小動物的聲音才會起床,你們猜猜會是哪一種小動物的聲音。啟發幼兒想想各種動物的聲音。起床以后這個小朋友會做什么(上廁所,洗臉刷牙吃飯喝水……)吃飽飯了,這個小朋友要去幼兒園,一路上他會聽到什么聲音(各種車聲,小攤小販的吆喝聲……)來到幼兒園會聽到什么(老師小朋友互相問候)小結:在我們的周圍你只要細細的聆聽,就會尋找周圍壞境中的聲音。同時我們還能自己制造出很多聲音。

  二、用勺子敲擊出不同的聲音

  師;我們每個小朋友手里都有一把勺子,大家動動腦子看看它能發出什么不同的聲音。

  三、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周圍環境中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來,而且有些聲音還非常的好聽,而且我們也能自己創造很多不同的聲音,下面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到外面看看還能發現出什么特別的聲音。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3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在猜一猜游戲中細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異。

  ●細致觀察物體的不同的振動,就同一個物體而言,試著提出聲音強弱與哪些條件有關系。

  ●細致觀察一根弦的振動和音調的變化,能發現弦的變化、振動的變化與聲音高低之間的關系。

  2、科學知識

  ●學會辨別聲音的高低與強弱。知道改變聲音強弱與高低的辦法,并能初步認識聲音強弱、高低與哪些條件有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耐心、細致地觀察各種變化。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聲音存在音調與音量的區別。

  2、難點:區分音調和音量。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音叉等能發出聲音的物體;無蓋空盒子、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一些粗細相同但是長短不同的吸管、剪刀、橡皮泥。

  2.教師準備:光盤——不同的聲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猜聲音的.游戲

  1.找一名同學出來,蒙上他的眼睛,由其他同學分別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對這位同學說一句心里話。

  2.讓蒙著眼睛的同學,猜一猜是誰發出的聲音?

  3.在活動中教師隨機請10個左右的同學,邀請時僅僅拍拍肩膀,不點名。

  4.活動在教室里進行即可。

  5.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能猜出是誰的聲音呢?你還發現有哪些物體和其他物體相比所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活動二:認識聲音的強弱

  1.講述:用同一個樂器或物體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

  2.引導學生不能改變聲音的音高,只能改變音量大小,這意味著不能改變物體的長短、粗細、松緊,只改變用力大小。

  3.研究: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會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細致觀察)

  4.學生交流。

  5.提出假設:聲音強弱與哪些條件有關系?

  6.小結:聲音的強弱叫做音量,也叫響度,它取決于聲源的振動和距離。

  一般來說,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當聲源振幅越大時,我們感覺到的聲音越強;距離聲源越近時,也會感覺到聲音強。反之,則聲音弱。

  活動三:使橡皮筋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1.讓學生聽辨一下幾個不同音調的聲音,分辨出音調的高低。

  2.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在教師的帶領下分組實驗,輪流感受。

  3.教師強調:

  △在實驗中保持安靜。

  △湊近橡皮筋認真傾聽。

  △學會不發聲地做實驗。

  4.將實驗中聲音的變化直接記錄在活動記錄表76頁的空白處。

  5.觀察:為什么彈撥拉緊的橡皮筋、變短的橡皮筋和變細的橡皮筋都會使音調變高?

  6.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7.思考: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會發出高音?什么情況下會發出低音?

  8.歸納出:變緊、變短、變細的弦發出的聲音高。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活動四:拓展活動

  1.將吸管一端剪成斜口,修得長短不一,用橡皮泥封住底部,吹奏時斜口朝上放置,放在嘴邊輕輕吹氣。

  2.研究:長管子發出的音調比較高,還是短管子發出的音調比較高?

  3.提醒:要輕輕吹氣!

  4.小結:管子的長短與音調高低之間有關系。

  5.教師播放有不同聲音的光盤。

  〖板書設計〗

  4.不同的聲音

  聲音有高低和強弱之分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4

  活動目標: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初步了解同種物體,由于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活動準備:

  有蓋的瓶子、豆子。

  活動重點(或難點):

  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裝有豆子、米的罐子

  1、教師搖一搖,請幼兒聽一聽聲音,說說發現了什么?(啟發幼兒注意傾聽罐子發出的不同聲音)

  2、兩種聲音一樣嗎?請幼兒學一學。

  二、引導幼兒猜一猜罐子里裝的是什么?

  1、幼兒自由討論

  2、教師打開封口進行檢驗。

  3、幼兒自制響罐

  將黃豆,大米等材料分別裝入罐子,并封住封口。

  4、嘗試對罐子發出的聲音進行猜測

  罐子里裝了什么材料,聽一聽聲音有什么不同?

  三、嘗試用同種材料不同分量放入罐子進行探索

  1、教師演示一粒豆子和許多豆子發出的聲音,聽一聽有什么不同?

  2、請個別幼兒嘗試裝一裝、搖一搖、聽一聽。

  3、交流幼兒操作結果

  四、教師小結

  1、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同種物體,由于數量的多少,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5

  一、活動目標

  在游戲中感受聲音的漸強和漸弱,嘗試用動作、圖畫的方式表現,發現生活中有漸強和漸弱的有趣。

  二、活動準備

  1.小樂器若干。

  2.紙、蠟筆。

  3.幼兒熟悉的音樂或歌曲。

  三、活動過程

  (一)春姑娘音樂會

  T:春天是萬物蘇醒的季節,春姑娘要舉辦音樂會把冬眠的動物和種子叫醒,她帶來了很多樂器朋友,請你們挑喜歡的樂器,想一個節奏,讓她用好聽的`聲音跟著音樂唱歌。(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樂器,跟熟悉得音樂敲擊)

  (二)春天小樂隊去巡演

  1.小樂隊出游

  T:把春天來到的消息撒滿每個角落,春姑娘讓我們分成兩個小樂隊,樂隊從教室到走廊再回來,一個小樂隊回來,另一個小樂隊再去。春姑娘給留在教室的樂隊成員提了一個問題:聽聽聲音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分為兩組,一組邊敲樂器邊從教室到走廊然后從原路回來,另一組幼兒留在教室感受聲音的變化)

  2.討論樂隊聲音的變化

  T:樂隊從教室到走廊,又從走廊到教室’!巡演的時候樂隊聲音有什么變化?

  T: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引導幼兒發現聲音的漸強和漸弱,知道近響遠輕的原因)

  (三)會變的聲音

  T:春天天氣很好,我們出去春游、去逛逛,你們在出去的時候有沒有聽到過漸強漸弱的聲音。(調動幼兒生活經驗,尋找生活中的漸強漸弱,例如;在車站上等車,聽見汽車從遠處開來,沒能上車看著車子漸漸遠去;街上的鑼鼓隊等等)

  (四)跟著春姑娘去踏青

  1.聽音樂信號走走

  T:我們跟著春姑娘去踏青,春姑娘用音樂為我們領路,音樂響我們腳步怎么樣?音樂輕腳步怎么樣?(引導幼兒隨著音樂的漸強減弱而變化走步輕響)

  2.小氣球游戲

  T:春姑娘把我們帶到一大片草地上,我們一起來吹氣球,聽著音樂吹,看看氣球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漸強減弱的變化動作表現氣球越吹越大,然后逐漸變小)

  (五)春姑娘的畫

  T:春姑娘請你們把剛才的聲音變化畫下來,她把你們的發現和春天的消息帶去更遠的地方。(引導幼兒用圖畫的方式表現漸強減弱)

  操作提示

  老師應引導幼兒在反復操作游戲中體驗漸強漸弱聲音的變化,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啟發幼兒尋找生活中漸強減弱的聲音,例如:跟媽媽在車站上等車,車從遠方開來,又開向遠方;天空飛機由遠及近,在頭頂上聲音最響,然后漸漸遠去;馬路上的鑼鼓隊過來開始聲音輕,在窗前時聲音響,然后走過去聲音輕等。老師讓幼兒充分傾聽、發現、體驗感受漸強漸弱的聲響,然后再引導幼兒聯系音樂。

  例如:在“跟著春姑娘去踏青”環節中,除了引導幼兒用走步動作表現聲音強弱,老師還可以讓幼兒變化動作表現強弱,例如:開飛機的動作表現力度、小花開放表現力度等。老師在觀察了解幼兒理解漸強減弱概念的情況下,再引導幼兒用圖畫表示;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圖示來表現。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6

  探究:

  通過豐富的實驗,搜集實驗事實,認識聲音的不同來自于聲音的高低、強弱,以及音色不同。

  知識:

  1、通過了解,鸚鵡對不同聲音的反應“這個探究活動,補步認識探究活動的過程,并嘗試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減弱噪音的方法。

  3、學習調查、搜集周圍環境的資料。

  情感:

  教育學生保護環境,創造我們美麗的家園。

  教學重點

  認識聲音的不同來自于聲音的高低、強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學難點:

  認識聲音的不同來自于聲音的高低、強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學方法:

  實驗與研究。

  教學準備:

  各種發聲的物體、有關噪音危害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聲音是怎么樣產生的?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呢?

  2、學生提出簡單的假設。

  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

  1、想辦法同一種物體發出不同的聲音,并注意觀察,物體發出不同聲音時,有什么不同的現象。

  2、學生使用各種不同的材料,使之發出不同的聲音,搜集現象。

  教學時,不能把著眼點只放在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簡單地選取兩種對比材料,教師進行演示再加說明就算解決問題,如分別敲大鼓,大鼓聲音強、小鼓的聲音弱,就算學生知道了聲音的強弱。這樣對聲音的認識過程是達不到本課在能力上對學生的要求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提供多種材料,讓學生充分擺弄研究,并對發現的事實加以充分完整地描述。

  3、記錄實驗的`情況。

  4、分析實驗現象,作出結論。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會以兩種具體物體發出聲音的不一樣進行比較。教師要善于把多個學生對多個物體聲音的比較加以歸納整理,引導學生認識到:聲音有的強、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音色也各不相同。一些學生往往認為音調就是響度大,音調低不是響度小,這這可能與日常說話中常用“高”、“低“來表示聲音大小有關。如“高聲大叫、”“低聲細語”的“高”、“低”,實際指的是響度。可以告訴學生:日常用語中涉及聲音時的“高”、“低”,有時指響度,有時指音調,要注意分辨,不要一聽見“高”就認為“響”。音調和響度不是一回事,音調高的聲音不一定響度大,響度大的聲音也不一定音調高。對于學生描述中所講的“聲音尖、粗”,可直接告訴學生較為科學的說法是“聲音高、低”。

  三、了解哪些聲音屬于噪音,認識噪音的危害.

  1、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聲音會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引導學生充分描述生活中經歷。

  2、介紹鸚鵡對不同聲音的反應。進一步認識噪音的危害。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教材上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通過了解別人做科學研究的事例,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3、小結:噪音的危害。

  在教學中,要注意挖掘學生對聲音,特別是噪音的感受,讓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明確聲音與人類健康的關系,認識聲音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向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四、認識減少噪音的方法.

  1、生活中有很多減少噪音的方法,說說你有什么好的辦法?

  2、調查活動:調配我們的學校有沒有受到噪音的污染?對我們的學習有什么影響?我們有什么辦法減弱這些噪音?

  應緊扣聲音的發生和傳播,并強調減噪聲最終目標是降低人耳處的聲音響度,以此為線索來引導學生從發聲處、聲音傳播過程、人耳處尋求減弱噪聲途徑,也可以愛過實驗加以驗證。實驗可用玩具電動機做振動源,把旋轉的電動機放在桌子上會產生較大的聲音。將電動機用軟泡沫塑料墊起,減少少桌面的振動,噪聲明顯減弱(在發聲體處減弱噪聲)。將電動機置于空制罐頭盒上,盒用軟泡沫塑料墊上,使空盒成為聲源,用軟泡沫塑料擋在電動機與學生之間,噪志明顯減弱(在傳播過程減弱噪聲)。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7

  活動目標:

  1、知道耳朵能聽聲音。

  2、感知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

  3、學會保護耳朵。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小鈴、鈴鼓等,易拉罐若干,內裝米粒、黃豆、紙團(操作材料略多于幼兒人數)。

  2.空鐵罐若干,黃豆、米粒、報紙若干。

  3.小動物頭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感知聲音

  1.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讓它發出聲音。

  2.聽一聽都有些什么聲音?是怎么聽到的?

  二、傾聽分辨不同聲音

  1.教師搖動鐵罐,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是否一樣。

  2.分別將黃豆、米粒、報紙裝入空罐子中,請幼兒傾聽辨別,用手指出聲音來源。

  小結:耳朵能聽到四面八方傳來的聲音。

  三、怎樣保護耳朵

  1.沒有耳朵會怎樣?

  捂上耳朵,教師輕聲說話,感知聽不見的不方便。

  2.怎樣保護耳朵?

  (不要對著耳朵大聲說話、不要讓水流進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活動建議:

  1.到場外聽一聽自然界發出的各種聲音。

  2.除了游戲“誰的耳朵靈”外,還可帶到空地上進行聽辨音源的'游戲。方法:幼兒戴上頭飾遮住眼睛,教師敲擊鈴鼓或小鈴,幼兒根據聲音的來源朝相對應的方向前進。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對周圍事物感興趣,但相對比較單一,選擇與孩子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聲音,根據小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將教育目標巧妙融入其中,使孩子們在真實再現的生活情景中,運用多種感官探索、發現、表達,提升經驗。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8

  教學目標

  1.能夠感受人嗓音有強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高低與哪些具體的因素有關。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了解聲音存在音調與音量的區別。

  2.教學難點是區分音調和音量。

  教學準備

  音叉等能發出聲音的物體;無蓋空盒子、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一些粗細相同但長短不同的習慣、剪刀、橡皮泥。

  學案

  《4、不同的聲音》學案

  自主探究學習目標:

  1.能夠感受人嗓音有強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高低與哪些具體的因素有關。

  4.學習制作樂器。

  自主探究過程:自主探究過程:

  一.我看書:我認真閱讀了電子書,熟悉了課的內容。

  二.我思考:我與父母探討了、思考了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與爸爸、媽媽三比較聲音有什么不同?(強弱、高低、音色三方面比較)

  2.上網查找資料:理解音量、音調的有關知識:

  3.按書上的方法,自己制作樂器:“水琴”、“吉他”、“拇指鋼琴”、“排簫”,并演奏之。

  四.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猜一猜:是誰的聲音?

  請幾位名同學出來,讓他們分別用自己正常的嗓音說一句話。讓其他同學猜一猜是誰發出的聲音?并說說他們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強弱、高低、音色三方面比較)

  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不同的`聲音”。板書課題。

  二、研究聲音的音量

  1.教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

  2.學生討論探究:音叉在什么情況下會發出強弱不同的聲音?

  3.匯報交流

  4.小結:不改變物體的任何方面,用力大,物體振動的幅度大,聲音強;反之,用力小,物體振動的幅度小,聲音弱。聲音的強弱叫做“音量”。

  5.學生實驗:可以敲擊任何物體,比較音量的強弱。

  6.想一想:聲音的強弱和什么因素有關?(力的大小)

  三、研究聲音的音調

  1.教師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玻璃杯,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2.學生討論探究:玻璃杯在什么情況下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3.匯報交流

  4.小結:用同樣大小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相同材料物體,物體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5.學生實驗:想辦法,使橡皮筋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觀察音調變高時橡皮筋有什么變化?(變細、短)

  6.音調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關?(物體的大小、粗細、長短)

  四、總結:

  1.聲音的強弱叫做“音量”。聲音的強弱和敲擊力量的大小有關。

  2.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音調的高低和物體的大小、粗細、長短有關。

  3.音量與音調有什么不同?

  五、展示樂器

  1.演奏自己的樂器,說說自己是怎樣調音調的?

  2.合奏一段樂曲。

  六、作業

  1.用自制樂器演奏樂曲。

  2.注意區別音量與音調的不同。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9

  活動意圖:

  我發現幼兒園小班幼兒對生活中的一些聲音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聲音是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他們感興趣的一種游戲,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于是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引導幼兒在聽辨中區別、了解各種聲音所表示的意義。培養幼兒聽辨聲音的能力。讓幼兒從開始聽自己比較熟悉、喜歡的聲音,逐漸過渡到注意聽周圍各種聲音和別人的說話,從而幫助幼兒養成安靜、仔細傾聽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搖搖猜猜的過程中,讓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了解到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并引導幼兒辨別不同的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發展聽覺能力。

  2.進一步感知物體的特性與聲音的關系,并引導幼兒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探索的習慣,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產生求知的欲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重點難點:

  在活動中,孩子們跟根據自身經驗進行講述和討論,從孩子們的回答中選出教育內容,切合孩子們的`回答讓幼兒知道瓶子能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聲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體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空瓶子、豆子、大米、布、餐巾紙等。

  2.音樂《幸福拍手歌》。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1.聽聽搖搖。活動開始,教師出示一個鈴鼓,搖一搖,請幼兒聽聽這是什么聲音,請幼兒拍鈴鼓,感受到聲音。

  2.出示空瓶,聽聽有沒有聲音,然后請幼兒說說怎么樣可以讓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孩子們能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回答。

  基本環節

  3.幼兒討論結束后,出示幾個里面裝有東西的瓶子,請幼兒閉上眼睛聽聽,瓶子發出的聲音是怎么樣的,然后再睜開眼睛看看里面裝的是什么?

  4.幼兒了解了不同的東西所發出的聲音是不同并有了初步的經驗后,我請幼兒聽聲音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孩子們對猜很感興趣,都為自己能猜對里面的東西而興奮不已。

  5.聽了能發出聲音的瓶子后,請幼兒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東西都能發出聲音?”一開始孩子們都很肯定,然后我做了一個示范,放了餐巾紙在瓶子里,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說放布沒有聲音,有的說放棉花沒有聲音。針對孩子們的回答,我請幼兒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試試,放什么東西放入瓶中可以發出聲音,什么東西放入瓶中不能發出聲音。

  結束環節

  6.音樂游戲《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可以發出聲音的瓶子,然后跟著音樂的空拍處搖動瓶子發出聲音,游戲幾次后結束活動。

  活動策略:

  科學區的重點在于幼兒的主動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注意力集中并且具有自主的自發性的猜測和探索,孩子們的好奇心是有效開展活動的重要保證,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到了示范法、談論法以及討論法,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使得課堂活動有效進行。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 10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圖片各一

  3.每人一個空飲料瓶,小盆5個,豆子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早上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1.(PPT娃娃笑聲)你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是誰的笑聲啊?

  2.天亮了,聽聽媽媽會叫哪個小動物來叫醒寶寶?(PPT大公雞叫)還有哪個小動物也會叫的啊?

  3.你聽聽,寶寶現在在干什么?(PPT水的聲音)

  4.(PPT馬路上)你看,寶寶乘著爸爸的車要上幼兒園了,這個車在馬路上是會發出什么聲音的啊?馬路上除了這個聲音之外,還有什么東西也會發出聲音的?(摩托車,自行車)

  小結:馬路上的聲音還有好多好多,我們以后可以慢慢去聽哦。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到了幼兒園看到老師要說什么啊?(老師早)聽聽這是男孩在說還是女孩在說。

  2.到了幼兒園問過早之后呀,老師要和小朋友做游戲了,你看房老師今天要請你們玩什么?(瓶子)

  3.看看,這個瓶子有聲音嗎?(沒有)你有什么辦法讓它發出聲音嗎?

  4.如果我們在瓶子里放點東西會有聲音嗎?瞧,這是什么啊?(豆子)豆子放在瓶子里面會有聲音嗎?

  5.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都有聲音了是吧,房老師讓我們的瓶子寶寶學這兩樣東西。看看,這是什么?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圖片

  6.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就學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大鼓--我是一只大鼓,我的聲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只小鼓,我的'聲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7.哦,大鼓的聲音是怎么發出來的啊?小鼓呢?(大鼓力氣用的大,小鼓力氣用的小)

  8.剛才我們知道了力氣用的大一點會發出大鼓的聲音,力氣用的小一點會發出小鼓的聲音。接下來我們再來做個小實驗再來看一看什么樣的情況下聲音會有大有小。(教師操作一個瓶子裝幾顆豆子,另個瓶子裝多點豆子。搖一搖讓幼兒聽聽哪個聲音大)

  小結:原來豆子放的要多一些,不能滿,力氣要大一些就是大鼓的聲音了。

  (三)、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教師彈奏歌曲大鼓小鼓,幼兒搖晃瓶子為歌曲配樂。

  (四)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平時還聽到過許多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到教室外面找一找,好嗎?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不同的聲音】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不同的聲音科學教案01-09

《聲音》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03-07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罐子的聲音》09-08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奇妙的聲音》02-02

幼兒園小班教案《聽到的聲音》08-26

幼兒園小班好聽的聲音教案04-26

幼兒園小班《找不同》教案(精選6篇)07-02

幼兒園小班唱歌奇妙的聲音教案08-25

幼兒園小班的活動教案夏天的聲音02-25

幼兒園小班社會優秀教案《家里的聲音》01-1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人妖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 | 亚洲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本欧美另类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 | 婷婷久久五月综合色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