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社會優質課教案《多出來怎么辦》含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優質課教案《多出來怎么辦》含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體驗,關注別人的感受,學習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2、嘗試通過協商解決游戲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照相機,不同幼兒體驗后表達感受的照片。
2、經驗準備:幼兒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活動經歷。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嘗試按不同方法排隊,感受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心情。
(1)將全體幼兒分成若干小組,組織幼兒分別按不同指令進行排隊,使幼兒體驗到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多余的人。
(2)教師宣布排隊結果,并把每次排隊多出來的小朋友的表情抓拍下來。
2、集體分享"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的感受。
請幼兒觀察現場照片,并引發以下討論。
(1)提問:這些小朋友的感受是什么?
(2)現場采訪被抓拍到的幼兒,提問:當宣布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時,你有什么感受?現在你成為多的那個人了,如果讓你停止游戲去休息,你心里會怎么想?
(3)提問:"如果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時,你有什么感受?"請幼兒自由結伴,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小結:在"成為多出來的那個人"時,小朋友心里都很難過、很傷心,害怕不能參加游戲,每個小朋友都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戲。
3、結伴討論"現在該怎么辦?"
小結:剛才有小朋友提出可以讓多出來的那個小朋友去當裁判,那現在我們就玩一個游戲,請"多出來的那個人"去當裁判,試試當裁判的感受,你是否愿意當裁判?
4、玩"鏡子"游戲,體驗當裁判的'感受。
(1)提出游戲要求,請多出來的幼兒當裁判,組織幼兒游戲。
(2)游戲后提問:"你當裁判有什么感受?" "如果讓你選,你愿意當裁判還是和小朋友做游戲呢?"
5、集中分享、梳理幼兒的感受,引導幼兒移情。
(1)提問:"咱們在剛開始多出一個人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說讓他停止游戲,或去干別的事情合適嗎?"
(2)提問:"有的小朋友喜歡當裁判,有的小朋友不喜歡當裁判。那咱們讓不想當裁判的小朋友去當裁判,他會是什么感受?"
(3)提問:"我們應怎樣解決問題?"
引導幼兒發現以前想的主意忽略了別人的感受,今后決定一件事時,要考慮到別人的想法與感受。
6、再次討論:多出來的人還能怎么辦?
提醒幼兒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在充分聽取幼兒意見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梳理出幾種方法。
小結:小朋友說得很好,出現問題,我們要協商解決,看看用什么方法解決最好,能使大家都高興、都滿意,又都參加了活動。
7、協商解決問題。
(1)提問:"平時和小朋友做游戲的時候,你覺得有哪些問題你解決不了?"鼓勵幼兒充分發表意見。
(2)引導幼兒相互討論怎么處理好這些問題,提醒幼兒要考慮他們感受。
活動反思:
這一活動的另一個價值點在于:它來自幼兒的真實生活,是孩子的真問題。幼兒園社會性教育的特點就是生活化、日常化、自然化。本次活動中,“多出一個人”的問題情景并不是教師預設的,而是自然生成的。活動中的社會性目標和實施策略則是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和不斷完善的,因此活動中要解決的社會性問題更多的是來源于孩子的需要。孩子們是圍繞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自由而又有針對性的探索,是一個有趣而又有意義的活動。老師不止一次地創設情景:“如果你是多出來的那個人你會有什么感受?”“如果讓你當裁判,你會有什么想法”?“如果讓不愿意當裁判的人去當裁判,他會怎么想?”……讓孩子們反復感受、體驗,逐漸學習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感受,要顧及他人的感受等,從而逐步滲透對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
【幼兒園大班社會優質課教案《多出來怎么辦》含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含反思15篇03-15
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炸碉堡》含反思03-15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動物猜謎歌》含反思04-08
幼兒園大班社會說課稿常用的標志含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制作月餅》含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魔法紙牌》含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奇妙的聲音含反思09-26
幼兒園大班健康說課稿《心情預報》含反思09-26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房子》含反思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