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匯編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1—3,學習將數字與相應數量的實物匹配。
2、能按要求參加小組活動,學習自己整理操作材料。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難點:
認識數字1—3,學習將數字與相應數量的實物匹配。
活動準備:
1、動物卡片(分別為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數字卡1—3。
2、幼兒人手1份動物卡(分別為1只鴨子,2只大鵝,3只小狗),數字1—3,小筐,幼兒用書,筆。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數量。
⑴師:黑板上有什么?出示動物卡,引導幼兒觀察。
⑵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每種動物有幾只?帶領幼兒感知卡片上動物的數量并點數。
2、幼兒按序排卡片。
⑴師:請小朋友按數量多少的順序給小動物們排排隊,想一想誰排在最前面?引導幼兒給實物卡排序。
⑵師:他是怎么排的?請一位幼兒操作,其他幼兒觀察排的過程。
⑶師:他排得對嗎?(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師生共同檢查并帶領幼兒從前往后地讀一讀小動物排隊的順序。
3、認識數字。
⑴師:今天動物卡片想找數字卡片做朋友,1只大象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這就是數字1,1是什么樣的?(教師依次小結:1像棍子、2像鴨子、3像耳朵)教師出示數字卡片引導幼兒認識數字1、2、3,及其代表量。
⑵師:1除了可以表示1只大象,還可以表示1個什么?(1還可以表示1只鴨子、1個蘋果……教師再依次引導幼兒感知、了解數字2、3的實際意義)。
4、幼兒個別操作。
⑴師:請小朋友拿出你的動物卡,數數每種動物有幾只,給它們排排隊,然后分別把它們的數字朋友放在它們的下面。
⑵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個別指導幼兒。
⑶師:做好后,請你把動物卡按剛剛排隊的順序收齊放在小筐里,數字卡也按同樣的順序收齊放在小筐里面。
5、完成幼兒用書。
⑴幼兒用書完成后,教師展示個別幼兒"圈數字"的操作卡,請其他幼兒共同看看他圈出的數字是對是錯。
⑵師生共同檢查各種操作材料是否已收放整齊(用過的材料擺成了原來的樣子),表揚會自己整理操作材料的幼兒。
教學反思:
今天我對我園中班的小朋友上了一節數學《數字卡片找朋友》的活動,重點是:認識1——10的數字。體驗操作游戲帶來的樂趣。在活動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給每位幼兒準備了操作卡片,教具也做了精心的準備。活動中也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如:直觀教學法、演示法……就幼兒在活動中的學習效果來看,我本人認為這節活動還有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幼兒園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一個數字都有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整數的相鄰數。
2、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在游戲互動中學習數學。使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1—10的數字卡片。
2、動物房子圖片,小動物圖片(小狗、小貓、兔子、猴子、狐貍)
3、空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談話導入:
(1)在風景優美的樹林里,一條小河緩緩地流著,小樹林旁邊有一棟漂亮的樓房,里面住著許多小動物,我們來看一看里面都住著誰,好不好?
教師出示有小動物樓房的圖片,分別是:小狗(一樓)、小貓(二樓)、兔子(三樓)、猴子(四樓)、狐貍(五樓)……,誰能說出這些小動物的鄰居是誰?
(2)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動物的鄰居是誰了,那請你們看看你們的左右鄰居是誰?幼兒互動,教師觀察。
(3)師:我們小朋友都有鄰居,數字寶寶它也想找鄰居,你們想不想去幫幫他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的鄰居吧!
(4)教師出示1———10數字卡片,讓幼兒知道任意數都有相鄰的關系(多1和少1)
(5)老師拿出10以內任意三個相鄰的數字卡片,請幼兒為三個數字排隊,引導幼兒按順序排。
2、游戲開始
游戲一:找朋友
幼兒身上帶好1——10的數字卡片按順序排好隊后,老師帶著幼兒說兒歌:
寶寶寶寶轉一圈,寶寶寶寶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見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幾和幾?請你快來告訴我。
幼兒大聲告訴對方,自己的朋友是幾和幾?幼兒可以交換數字卡片,反復玩幾次,進一步理解相鄰數之間的排列關系。
游戲二:摸彩票
幼兒在一個裝有1—9的數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個數字,并說出它的相鄰數,正確的即可獲獎。(獎勵一個笑臉娃娃)大家一起玩。
游戲三:找朋友
發給每位幼兒1到10的數字卡片,擺在桌子上,老師拿出任意一個數字,請小朋友把它的相鄰數找出來,看一看哪個小朋友反應最快。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投放1到10的數字卡片及不同顏色的小球,讓幼兒進一步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幼兒園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探索10以內相鄰數。
2、探索發現一個數與前后兩個相鄰數之間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自備紅圓點2個,藍圓點3個,綠圓點4個,1——10的豎長條點卡,數卡1——10。
三、活動過程:
1、認識3的相鄰數。
a教師將三種顏色的圓點散放在黑板上,提問:黑板上有什么?他們有什么不同?
b教師:誰來把一樣的圓點放在一起,并且按數目的多少排隊?
c教師:每種圓點的數目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請個別幼兒在每種圓點下面用數字表示他們的數目。
d教師:圓點是怎樣排隊的?3個圓點的前面是幾個什么?3個圓點的后面是幾個什么?
e教師:為什么2個圓點排在3個圓點的前面?4個圓點排在3個圓點的后面?
f教師:3的前面是幾?3的后面是幾?3比2怎么樣?3比4又怎么樣?
2、體驗相鄰3個數之間的關系。
a教師出示1——10的豎長條點卡引導幼兒觀察,并匹配數字。
b教師指著4的豎長條點卡,提問:圖上有幾個點?請找出比它少1的豎長條點卡和比它多1的豎長條點卡。
c教師:1個數字有幾個朋友?是兩個什么樣的朋友?
d教師:數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誰?你是從哪里知道它們是8的朋友的?
f教師引導幼兒總結:一個數總比它前一個數大1,比它后一個數小1、
3、游戲:找相鄰數朋友。
a教師:老師報一個數,就請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這兩個數的好朋友舉起來(多1與少1)。
b教師報1——10的任意一個數,幼兒舉相鄰數數卡。
c該游戲重復多次后,可請幼兒兩個人一組,一人報數,一人舉數卡,然后交換玩。
幼兒園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點數10以內物體的數量和準確認讀10以內的數字。
2.能將物體的數量和相應的數字進行配對。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教學準備:
1、五顏六色的花朵許多。
2、貼有數字的筐子人手一個。
3、磁帶《多愉快》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小蜜蜂要過生日了,它想邀請我們去參加生日晚會,你們想去嗎?(幼兒回答)
師:那我們送小蜜蜂什么生日禮物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對幼兒的回答給予肯定。
師:我們大家一起去采花,送給小蜜蜂好不好?(幼兒回答)
二、認讀數字。
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漂亮的小筐子,大家仔細看一看,小筐子有什么不一樣?你發現了什么?(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及時給于肯定。
2.幼兒讀自己筐子上的數字。
3.互讀朋友筐子上的數字。
提問:你看到了哪些數字,都是什么?
三、幼兒開始游戲(采花)
導語:小朋友們看,花園里開了這么多的花,你們觀察一下這些花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自由說)
提出要求:在采花時小朋友們要讓花的數量與筐子的數字一樣。
1.第一次采花。采花結束后,讓幼兒說一說:"你采了幾朵花?和筐子上的數字一樣嗎?自己數一數。"
2.幼兒互相檢查一下看是否正確。
3.幼兒互換筐子再次采花并驗證。
四、游戲:找朋友
1.我們采了這么多的花,小蜜蜂一定非常高興,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但在跳舞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音樂停了之后,你們要聽老師的口令,按照老師說出的數字找朋友。
2.幼兒再次游戲。
3.先找朋友(人數夠可邀請老師)再跳舞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今天我對我園中班的小朋友上了一節數學《數字找朋友》的活動,重點是:認識1——10的數字。體驗操作游戲帶來的樂趣。在活動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給每位幼兒準備了操作卡片,教具也做了精心的準備。活動中也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如:直觀教學法、演示法……就幼兒在活動中的學習效果來看,我本人認為這節活動還有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綱要》中說: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活動一開始就可以先出示一個數字1——10的數字,然后請10個小朋友來排隊,一開始可能由于習慣的孩子們可能會出現排成一排的現象,這是可以讓幼兒變換隊形,改成讓孩子們不按順序,都有好朋友拉手的我們就叫這個數字。然后再引導幼兒以圖片的數量對對,即,有一個沒有好朋友拉手的就是不是與這個數字相應。如此一來就很直觀的讓幼兒認識了數字,本環節中,主要是回憶起數字。
什么是數字,什么是物體的數量。接著,再讓幼兒來操作,進一步用操作材料來感知什么是數字和數量,并與周圍的同伴說說。所以一節好的教育活動,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已有的知識儲備。
數學教育主要是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探究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進行探索,運用各種感官、親子動手操作解決問題。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們也遇到了困難,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是幫孩子來擺弄,而是要教會孩子們自我點數檢查、互相檢查是否正確,并對孩子們進行鼓舞與肯定,這樣他們才更會對數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5
活動設計背景
在本次活動中,我依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設計了幾個主要環節:感知活動、游戲“數字寶寶找朋友”、自主操作圖卡。在第一個環節數字猜猜猜,讓幼兒認識數字,本環節中,主要是回憶起數字。在第二個環節游戲數字找朋友,是在認識了數字的基礎上,根據實物匹配相應的數字,感知數字能表示相應的實物。通過提問法,引導法,啟發幼兒用數字表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根據情景游戲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數物相對應的關系,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通過幼兒動手操作使該活動得以鞏固。從而達到幼兒熟悉認讀數字1—5,能用相應的數字表示物品的數量,實現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熟悉認讀數字1—5,能用相應的數字表示物品的數量。
2、能看數字做相應數量的動作,和聽聲音數數。
3、能有序的點數5以內按規則排列的.物品數量。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讓幼兒學習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討論數量相等的不同物體可不可以放在一起?
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數字1—5的數字卡片、實物卡片和圓點卡片、籃子6個、雪花片。
精神環境準備:認識10以內數字的經驗積累。
活動過程
一、感知活動:這是幾?
1、猜猜猜:出示數字1—5,引導幼兒說一說這些數字像什么?
2、任意出示其中一個數字,請幼兒迅速認讀。
二、情景游戲:數字找朋友
1、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5的任意一個數,請幼兒取相應數量的雪花片。
2、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5的任意一個數,請幼兒做出相應數量的動作(如:拍手、兔跳等)
3、教師敲擊手鼓或學動物叫,請幼兒找出相應的數字。
4、教師出示數字1—5的數字卡片,1—5的實物卡片和圓點卡片背面朝上,請幼兒翻出實物卡片和圓點卡片為每個數字找朋友,把數字與對應的實物卡和圓點卡放在一起。
三、圖卡操作:數字寶寶找朋友
1、請幼兒看操作卡,小動物的數字是幾?它可以表示幾個物品或者幾個圓點?請幼兒幫助數字分別找出它們的好朋友,并用線把數字和它對應的物品、圓點連起來。
2、教師引導幼兒按照從左往右或者從上往下的順序逐一點數實物、圓點后說出總數,并與相應的數字連線。
四、活動結束
小朋友拿著數字卡片,找出和自己一樣數字的寶寶,在“找朋友”的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根據手中的數字卡片,找一找教室里的相應個數的物品。
幼兒園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6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數字口袋找朋友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7以內數量的認識,能按數字匹配實物并比較數量的多少。
2.能仔細地觀察和尋找實物卡。活動準備:
1.教具:1~7的數字大口袋(口袋既可以用粉筆畫在黑板上,也可以用紙剪個空心口袋貼在磁板上,并在袋口寫上1~7的數字),大展示板(磁性),磁鐵(與實物卡的數量相等)。
2.學具:提供幼兒制作的1~7數量的實物卡(卡片數量為幼兒人數的兩至三倍,形式有點卡、實物印章卡,有用皺紋紙制作的紙球卡等)。
3.活動前將卡片藏在活動室的每個角落。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教師:每個人都需要朋友,因為只有和朋友在一起才不會感到寂寞和孤獨。
2.教師出示數字口袋:可是昨天數字口袋的卡片朋友生氣了,結果卡片朋友就從口袋里跑出來,躲起來不想見它。數字口袋沒有朋友玩,覺得很寂寞,想請小朋友幫助它找到自己的卡片朋友。
3.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卡片會躲在活動室的哪些地方呢?
(二)幼兒尋找實物卡片。
1.教師:你找到了幾張卡片?是在哪里找到的?
2.教師:哪個小朋友找得最多,是幾張?哪個小朋友找得最少?是幾張?
(三)按數字匹配實物卡片。
1.引導幼兒根據數字逐一匹配相應數量的實物卡片。
(1)教師:誰找到了數量是1的卡片?請你把卡片貼在數字口袋的下面。
(2)教師:誰找到了數量是2的卡片?也請你把卡片貼在數字2的下面……
2.教師引導幼兒逐一檢查數字與實物卡片上的數量是否一致。
(四)比較卡片數量的多與少。
1.教師:哪個數字的朋友最多?哪個數字的朋友最少?
2.教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益智區提供釣魚竿和“小魚”,讓幼兒進行釣魚比賽,比較數量的多少。在數學區提供撲克牌,玩“抽烏龜”的游戲,鞏固對數量的認識;提供幼兒用書第15頁的操作材料進行“數物接龍”游戲。在結構區提供各種插塑玩具,讓幼兒拼搭數字。
【幼兒園中班數學《找朋友》教案匯編6篇】相關文章:
關于幼兒園找朋友教案模板匯編5篇03-15
幼兒園中班數學春天教案《春天的朋友》03-15
有關幼兒園找朋友教案錦集5篇03-11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范文集合4篇03-11
幼兒園找朋友教案模板集錦十篇03-11
精選幼兒園找朋友教案合集十篇03-10
關于幼兒園找朋友教案模板集合6篇03-10
關于幼兒園找朋友教案范文合集8篇03-10
有關幼兒園找朋友教案模板合集五篇03-09
有關幼兒園找朋友教案模板合集5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