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數學優質課教案《豆豆樂》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優質課教案《豆豆樂》,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在農村,地里的豆慢慢地長大了,孩子們對身邊的這些變化激起了強烈的好奇心。我抓住這一契機,利用豆設計了這個以數學為主的探索活動,讓孩子們在猜豆、剝豆、數豆、排豆、串豆的過程中,在自然流暢的感性活動里,自主觀察與探索,自由表達與表現,從而體驗到快樂和成功。
2、內容分析
《綱要》中強調要遵循幼兒身心的規律與學習的特點,并指出“要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利用身邊事物和現象”。《豆豆樂》是幼兒園小班下學期的數學活動,本活動要求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和按照物體的大小進行排序。小班下學期的幼兒活潑好動、愛玩,并樂于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排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數、排序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選擇并設計了《豆豆樂》這個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初步學習對數量的認識。
3、幼兒現狀分析
通過半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對于感知數量和簡單的AB式排列在一些活動中已初步接觸過,本次活動要求幼兒能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在排序中能有所創新。由于小班幼兒的思維還處于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小班幼兒雖然喜歡數數、排排,但準確度不高,往往會無意識的去玩。因此,在此次數學活動中,我嘗試用自然資源,讓幼兒在生活中愛上學習
4、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數學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在猜猜、排排、串串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和按照物體的大小進行排序。
(2)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
5、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以及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感知5以內的數量。活動的難點是:按照物體的大小進行有創造性的排序。
因為活動目標中既有認知、能力的要求,有對幼兒的態度、情感的發展尤為關注。因為新《綱要》中提出了“能從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數量”的目標,以豆為主要材料,通過設置幫貓媽媽做事的情境,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6、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進行了以下的物質準備:蠶豆、豌豆、牙簽、框若干,四只小雞,貓媽媽賣豆的圖片以及插豆的盤子。
這種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持幼兒的學習,引導幼兒開展的探究活動符合《綱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二、說教法
這一活動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愛玩、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以下方法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中我安排幼兒進行了獨立的剝豆、排豆,操作中主要是讓幼兒在感知數量的多少,提升經驗,然后進行簡單的觀察,發現這些豆的大小不同,來引導幼兒排序。
2、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小班幼兒易受情境感染的特點,有目的地創設了“幫貓媽媽插豆”的情節,以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融入到做事情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數數興趣,讓幼兒積極觀察,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3、交流討論法:恰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在剝豆排豆的過程中,我讓幼兒和好朋友說說每節豆莢里有多少,比一比,在排豆的過程中,觀察大小,充分讓幼兒表達自己的看法,進一步感受到了參與活動的樂趣。
三、說學法
1、操作法:本活動的操作是通過讓幼兒獨立完成剝豆、排豆和串豆。有一位教育專家曾經這樣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學習是聽過就忘記,看過就記住,做過就理解。”這句話很好地闡明了孩子的思維和學習特點:直接行動思維接受知識的速度優于具體形象思維,更優于抽象邏輯思維。因此,為幼兒創設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幫助他們獲得知識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徑。本次活動就是以這種理念為依據,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里自由地操作。
2、情境體驗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創設情境的方法,通過情節,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松感與成就感。在情節中輕松掌握了數數、排序。在反反復復的觀察和交流中,并不缺少的是為孩子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地接近成功,從而培養孩子們喜歡幫助他人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
3、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四、說教學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做法和說法,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觀察性、操作性、交流性”。我主要分三個環節:
(一)猜猜
1、猜猜這節豆莢里會住著幾顆豆寶寶?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幼兒興趣,初步感知數量。
2、每位小朋友拿出凳子下面的豆莢,與好朋友之間相互猜一猜,為幼兒提供相互交流的條件。
3、然后驗證結果。做了一個喂小雞的游戲。
(二)排排
這里先讓幼兒觀察豆,發現大小不同,自然地引出豆寶寶排排隊,然后讓幼兒有意思的去排,在此基礎上,讓有幼兒自由發揮,創造性的給豆寶寶排隊,讓孩子們在體驗生活樂趣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三)串串
這一環節是前兩個環節的提升
1、在這部分有目的地創設了“幫貓媽媽插豆”的情節,以引起幼兒的興趣。根據幼兒的意愿隨意的去串豆,培養興趣,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2、讓幼兒把做好的豆串送到熊媽媽的店里,這里是要求幼兒按圓點的數量插上去。
3、最后讓幼兒把插好的豆拿到街上去賣,使幼兒很有成就感。
生活是豐富多彩、生動真實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給孩子提供一個樂中學的空間。本活動充分體現了教育的生活化。老師尊重幼兒的世界,走進幼兒的生活,以豆為一根主線,引導幼兒猜豆、排豆、串豆,使孩子充分體驗到了游戲中的愉悅,體驗到了收獲的愉快情緒,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在活動中,幼兒不斷地感知,動手操作,數數排排,注重幼兒主體性的發展,注重形成幼兒持續學習的意向。幼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孩子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因此幼兒的興趣得以激發,各種潛能得以開發。
【幼兒園小班數學優質課教案《豆豆樂》】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水果謎語》教案04-24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動物猜謎歌》12-17
《動物猜謎歌》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09-03
三年級上語文優質課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孩子評語08-30
幼兒園小班幼兒評語08-17
幼兒園的小班評語06-26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優質課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