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 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意思。
3、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沉與浮的現象,幷會用語言描述。
2、幼兒學會操作,會用不同符號記錄。
活動準備
1、各種蔬菜:茄子,土豆,菠菜(小青菜),蘑菇,胡蘿卜,青椒
2、大水盆兩只,記錄單一人一份。
3、盒子,毛巾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1、提出問題
師:蔬菜寶寶要去探險,遇見了一條大河,這些蔬菜寶寶能安全過河嗎?
誰浮在水面上誰就能安全過河。
2、介紹蔬菜
老師今天帶了許多蔬菜寶寶,你們猜猜它是誰?
3、把它們放在水里會怎么樣呢?你們猜猜看?這些蔬菜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能沉在水里呢?
二.認識“沉”“浮”學習用來表示沉浮現象。
1、小朋友,如果蔬菜浮在水面我們用“↑”來表示,如果蔬菜沉在水里我們用“↓”來表示。
2、交流猜測的情況
3、師:怎樣來證明誰的猜測對呢?
三.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與浮的現象幷做好記錄。
1、師:看老師先拿一個菠菜放在水盆中,猜一猜會怎樣?你會用什么符號做記錄?(學生邊思考邊觀察邊做記錄)
2、自己拿一個蔬菜放在水里,看看會是什么結果,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3、交待操作要求:
第一步,哪一個蔬菜放在水里,觀察它是沉還是浮。
第二步:把蔬菜從水中撈出來放在盒子里,擦干手
第三步:記錄觀察結果。
3、幼兒實驗,教師觀察幼兒的動手操作情況。
4、幼兒講解操作結果。
四.拓展延伸,活動結束。
水真的好神奇啊,人們利用水的神奇力量(浮力)做出了許多事情,你們知道都有哪些嗎?輪船就是利用這種神奇的力量才能在海上行走。以后我們還要探索水的奧秘。
教學反思
1、通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5、本節課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時由于準備不足,孩子沒能答出人們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還要多探究,并及時引導孩子為以后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 2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發現比較、觀察能力。
2、學會使用符號"↑""↓"做觀察記錄。
3、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操作中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并進行簡單的記錄。
活動難點:探索如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積木、塑料瓶、彈珠、泡沫、雪花片、蓋子、恐龍玩具、裝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記錄單(16)、筆、透明盆子、"↑""↓"符號圖片。
知識準備: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動過程:
。ㄒ唬┮郧榫皩耄ぐl幼兒的探究興趣。
師:今天小熊過生日,小螞蟻要到河對面去給小熊送生日禮物,老師準備了積木、大蓋子、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教師請個別幼兒講述。
。1)師: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說說哪些材料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為什么(個別幼兒回答)
(2)師小結:小朋友覺得浮起來的材料可以幫助小螞蟻過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ǘ┮龑в變禾剿鞑煌馁|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并且記錄結果,并用符號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
師:老師這有一張記錄單,這一排是老師準備的材料。(出示ppt圖片)我們把會浮起來的物品可以當小船,用符號"↑"記錄,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當小船,用符號"↓",F在大家一起來猜想一下哪些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老師幫忙將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2、介紹材料,講解要求。
師:等一下我們分組進行試驗,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筆、裝水的盆、抹布、積木、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大蓋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將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并在記錄單上做記錄,小朋友們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濕了要及時用抹布擦干。
3、幼兒分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勵幼兒玩多種材料,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并集中記錄結果。
。1)師: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來,后來就沉下的?
。2)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4、集中分享探究結果。
。1)師:剛才小朋友們都進行了試驗,現在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你們剛才在實驗中發現了哪些東西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2)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哪些物品會沉下去,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個別幼兒回答)
。3)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泡沫、積木、瓶子、大蓋子會浮起來,彈珠、雪花片,恐龍玩具會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為什么有些會沉,有些會浮?
。1)小朋友們想想為什么有的東西會沉下去,有的東西會浮起來。(請幼兒個別回答)
(2)教師總結:物體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關,當物體達到一定的重量就會沉下去,而沒有達到重量就會浮起來,F在我們就來試試看。(做實驗演示給幼兒看)
。ㄋ模┮龑в變禾剿髯尦料氯サ奈矬w浮上來的方法。
探究一:借助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
(1)師:現在我們的難度要加大了,請小朋友幫助小螞蟻想想辦法,如何讓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來給小螞蟻當小船。
。2)請幼兒到前面來操作給小朋友看。
總結:小朋友們通過借助可以浮的物體來幫助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幫助小螞蟻找到了過河工具。
。3)師: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是借助會浮的`物體讓會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們可以想一想,等會到教室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沉與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狀態,幼兒興趣濃厚,喜歡動手操作,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課時思路清晰,活動中每個環節都有小結,小結語言還是很精準有效,幫助孩子理解沉與浮的秘密。
但是作為一個科學活動,需要老師的提問時語言簡練,在這方面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在小朋友猜想記錄時,可以記錄小朋友的猜想時的個數,并現場做實習,科學活動并不是一定要讓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動手,還可以結合已有的經驗,切記不誤導孩子。
總之,每次活動都有不同的收獲,希望下次活動會更好。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 3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探索并記錄鐵罐子、塑料杯、木棒、紙船、指甲剪、石頭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3、激發了幼兒對沉浮現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鐵罐子、塑料杯、木棒、紙船、指甲剪、石頭、臉盆每組各一份,記錄表每人一張
重點難點:
探索記錄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東西,我們來看看有什么?(展示各種物品)
2、 今天我們要來當一當小小科學家,來做一個關于沉與浮的實驗,我們要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到水里面,來看看哪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上,哪些東西會沉下去。
二、猜測
在做實驗之前,我們先來猜一猜。(分別記錄幼兒對各種物體沉浮狀態的猜測結果)
三、幼兒自主探索
現在請小朋友自己來做一做這個實驗,把桌上的東西一樣一樣地放到水里,要輕輕地放,如果這個東西能浮在水面上,我們就在這個東西的圖片旁邊打勾,如果沉下去了就打X。
四、檢驗猜測
將猜測結果跟幼兒的實驗結果進行對比,然后教師與幼兒一起來驗證這個猜測結果是否正確
五、總結
1、你們知道為什么有的東西在水里會沉下去,有的會浮上來嗎?
2、老師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水里面有一種向上推的力量,能把輕的東西舉起來,讓在浮在水上,但是太重的東西,它就舉不動了,所以就沉在水底了。
活動建議:
1、記錄表中多一行空格,讓幼兒填寫自己的猜測,當幼兒做完實驗的時候可以自己進行對比。
2、在講到沉與浮的時候要向幼兒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有的幼兒會弄不清楚。
3、在幼兒實驗之前,要引導幼兒去發現怎么樣去做才可以又快又好,這樣幼兒在實驗的時候會有條理一些。
4、實驗的材料盡量做到每組都相同,避免有些幼兒鉆空子。臉盆里的水要多一些,讓幼兒可以明確看到沉與浮的反差,水太少,浮在上面的東西也會感覺有部分浸在水下。
自我反思:
1、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
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 4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游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走?為什么有些東西回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里?等等,為了使幼兒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邊的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并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和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引導幼兒嘗試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觀察和探索的結果。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泡沫板、石頭、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盤放在桌子的中間。
2、記錄表、筆、水盆。
活動過程
1、教學活動的導入
幼兒進入課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師:小朋友,我們來看看托盤中都放著哪些東西?
2、猜測物體沉浮狀態并記錄
老師: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這些東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東西會沉到水底,有哪些東西會浮在水面上?
老師:請你把猜想的寫到記錄表上,記錄表已將托盤中的材料畫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請你在相應的位置上畫上勾,等會我們再來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結果到底是不是一樣的。
3、實際操作物體,并記錄沉浮狀現象。教師給予指導。
老師:小朋友剛才都將自己的猜測記在了記錄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對不對呢?請小朋友對照記錄將材料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并將這個材料是沉還是浮記錄在記錄表相應的.位置上。
4、幼兒對自己的實驗總結及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教師給以鼓勵。
教學反思:
1.通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5.本節課的不足在于拓展延伸時由于準備不足,孩子沒能答出人們利用水的神奇力量都做了哪些事情。
6.以后還要多探究,并及時引導孩子為以后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 5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塊、勺子等),大容器7個、記錄表等。
2、科學術語及詞匯:沉、浮。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這些物品寶寶想到水里游泳,你們猜猜看會怎么樣呢?(出示沉↓、浮↑卡片)
2、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我們就把玩具扔進去看看呢?
3、讓幼兒大膽猜測其余物品寶寶的沉浮現象。
二、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浮”現象。
1、第一次實驗:幼兒把物品放進水里,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
2、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3、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測和實驗結果,探索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1、這些物品寶寶,他們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去玩一玩,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使浮起來的東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時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訴我們。
2、幼兒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你用什么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
幼兒:沉下去的東西請沉的東西幫忙會沉下去,要請浮的東西幫忙才會浮起來教師小結: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而且和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
四、經驗遷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大水的時候(圖片),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了水里,我們人也會沉到水里了,這個時候,我們想什么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圖片)
五、結束小結。
科學家很聰明的,他們運用水的神奇力量發明了船、潛水艇,可以使我們人在水里走來走去,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后也可以發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 6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游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走?為什么有些東西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沉在水里?等等,為了滿足幼兒的的好奇心,探索身邊的科學,接觸沉與浮的現象,并對沉與浮的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因此我設計了這個科學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想和發現中,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動目標
1.在探索物體沉與浮的過程中,體驗操作與探索的`樂趣。
2.感知不同物體的沉浮現象,并能對其分類;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嘗試記錄猜想與發現,學習預測和驗證的科學方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積累有關水的經驗,初步感知過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材料準備:棗、鐵夾子、塑料瓶、積木、石頭、泡沫、沙子,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1.觀察樹葉和鑰匙放進水缸的現象,簡單了解物體的沉與浮。
教師分別將兩樣東西放入水缸中,請幼兒觀察。
指導語:這兩樣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
2.觀察材料,猜測物體的沉浮現象。
。1)逐一觀察材料。
指導語:你的籃子里有什么?
。2)玩游戲"猜一猜"并記錄。
指導語:如果把這些材料放在水里會怎樣?我們來統計一下人數。
3.動手操作并記錄,驗證物體的沉浮現象。
(1)觀察記錄紙,討論記錄方法。
。2)自由探索物體的沉與浮,并記錄操作結果。
4.交流操作結果,對沉浮物體進行分類。
。1)分別展示記錄結果,驗證猜想。
(2)共同小結。
指導語:這些材料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東西很大,一開始很多人猜它會沉下去,可是一試卻發現不是這樣。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試一試才知道。
。3)根據沉浮現象進行分類。
指導語:現在我們給這些東西來分類,你打算怎么分呢?
5.動手制作潛水艇,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1)討論方法。
指導語:現在老師要給你們布置一個任務,請你們用塑料瓶來做潛水艇,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浮起來的塑料瓶沉到水底。
(2)動手制作潛水艇,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改變物體的沉浮。
。3)個別介紹,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
(4)共同小結。
指導語:瓶子就好比是一艘潛水艇,石頭和水等就好比是潛水艇的壓艙物。當瓶子充滿水時,壓艙物就有足夠的重量,潛水艇便潛入水中。如果我們把潛水艇內的水等排出艙外,隨著壓艙物的減少,潛水艇就浮了起來。
6.播放潛水艇視頻,擴展經驗。
指導語:小朋友都很聰明,科學家也很聰明,他們運用水的神奇力量發明了船、潛水艇,可以使我們人在水里走來走去,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后也可以發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東西。
自我反思:
1、事先沒有明確“浮上來,沉下去”這兩個詞組的搭配,所以在實驗結束的時候,會聽到好幾個幼兒說“浮下去,沉上來”,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
2、有幾組幼兒在做實驗的時候,出現爭搶實驗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將紙船玩得變成紙漿的現象,這個是我事先沒有明確實驗的注意事項造成的,每一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常規問題還是要考慮到的。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 7
活動目標:
1. 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體驗實驗的樂趣。
2. 初步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對其分類。
3. 學會使用符號“↑”和“↓”記錄實驗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4. 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并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玻璃彈珠、小石頭、透明的玻璃缸、橡皮泥、鑰匙、小木塊、記錄表、每組一個臉盆(裝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每組兩個盒子(盒子一面貼有“向上”、“向下”的符號)。
2. 知識準備: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動過程:
1. 導入:
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幼兒找出物品,教師引導幼兒說出物品名稱。
教師:“今天我們要和這些物品寶寶做一個玩水的游戲,把它們放到水里會怎么樣呢?你們猜猜看?”
2. 幼兒操作活動:
教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就請小朋友每人選一樣東西放到水里看看會發生什么。然后把你看到的結果告訴老師!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 認識“沉”、“浮”:
教師:“剛剛你跟誰玩了,你發現它怎么啦?”
教師出示沉↓、浮↑卡片,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做一做沉與浮的現象。
4. 記錄活動:
教師:“老師這里也有兩位物品,它們是誰呀?它們會沉還是浮呢?”
教師交代操作要求,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幼兒操作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講解操作結果,教師小結。
5. 游戲:找家:
教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大家在玩中都了解了這些物品寶寶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現在物品寶寶們也要回家了,可是它們家的門牌號已經改了,看!這有2個盒子,這就是物品寶寶們的家。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分別是誰的家?請小朋友物品寶寶們送回家吧。”
幼兒送物品回家,教師檢查是否正確。
6. 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知道了許多物品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大家不知道它們在水中的特性,小朋友們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么東西在水里是沉還是浮!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象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了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活動過程中,幼兒積極參與,大膽操作,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教師在活動中起到了引導作用,鼓勵幼兒自主探究,激發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 8
活動目標:
1. 能觀察發現幾種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2. 初步了解物體沉浮的簡單原理,知道物體的沉浮與重量和水的浮力有關。
3. 學會使用符號“↑”和“↓”做觀察記錄。
4. 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愿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積木、塑料瓶、彈珠、泡沫、雪花片、蓋子、裝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記錄單、筆、透明盆子、“↑”“↓”符號圖片。
2. 知識準備: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動過程:
1. 情景導入:
教師講述故事:“今天小熊過生日,小螞蟻要到河對面去給小熊送生日禮物,可是小螞蟻不會游泳,怎么辦呢?老師準備了積木、大蓋子、塑料瓶、小紙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請小朋友們幫忙看看這些材料有哪些適合當小船幫助螞蟻過河!
2. 引導幼兒探索:
教師出示記錄單,講解記錄方法,引導幼兒猜想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并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記錄單上。
教師介紹材料,講解要求,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實驗,將材料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結果。
3. 分享探究結果:
幼兒分組分享實驗結果,教師引導幼兒總結哪些物品會浮起來,哪些會沉下去。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想想為什么有的東西會沉下去,有的.東西會浮起來?”引導幼兒思考物體沉浮的原因。
教師總結:“物體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關,當物體達到一定的重量就會沉下去,而沒有達到重量就會浮起來!
4. 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如何讓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來給小螞蟻當小船?”
幼兒嘗試使用輔助材料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5. 活動延伸: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時候是借助會浮的物體讓會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們可以想一想,等會到教室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不僅觀察到了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還初步了解了物體沉浮的簡單原理;顒舆^程中,幼兒積極參與,大膽嘗試,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教師在活動中起到了引導作用,鼓勵幼兒自主探究,激發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同時,活動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 9
活動目標:
1. 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體驗沉浮游戲的樂趣。
2. 通過實驗觀察,初步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對其分類。
3. 學會使用符號“↑”和“↓”記錄實驗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4. 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操作,并用語言較完整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玻璃彈珠、小石頭、塑料瓶蓋、吸管、紙片、泡沫、積木、裝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記錄單、筆、透明盆子、“↑”“↓”符號圖片。
2. 知識準備:幼兒已對沉浮現象有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1. 導入:
教師出示樹葉、鑰匙等物品,引導幼兒討論這些物品放入水中后,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2. 探索與記錄:
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并講解記錄方法:使用“↑”表示上浮,使用“↓”表示下沉。
幼兒分組進行實驗,將各種材料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結果。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操作,記錄自己的發現。
3. 分享與交流:
幼兒集中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教師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教師總結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材質、重量以及水的浮力有關。
4. 游戲:找家:
教師出示兩個盒子,分別貼上“上浮”和“下沉”的標簽。
幼兒將實驗材料根據沉浮現象放入相應的盒子中,為物品找到正確的“家”。
5.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思考如何使下沉的物品浮起來,如何使上浮的物品沉下去。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并記錄其他物品的沉浮現象。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對物體的沉浮現象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學會了使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同時,活動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 10
活動目標:
1. 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初步了解沉浮現象。
2. 學會使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并能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類。
3. 體驗探究的樂趣,激發對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石子、塑料瓶蓋、回形針、吸管、紙片、泡沫、積木、裝水的盆子、毛巾、記錄單、筆、透明盆子、“↑”“↓”符號卡片。
2. 知識準備:幼兒已了解水的基本特性。
活動過程:
1. 情景導入:
教師講述故事《沉沉和浮浮》,激發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2. 探索實驗:
教師出示實驗材料,引導幼兒猜測哪些物品會沉,哪些會浮。
幼兒分組進行實驗,將各種材料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結果。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記錄自己的發現。
3. 分享與討論:
幼兒集中分享實驗結果,教師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教師總結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重量、體積以及水的浮力有關。
4. 拓展活動:
引導幼兒思考如何借助輔助材料使下沉的物品浮起來,如何使上浮的物品沉下去。
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探索不同方法,并記錄實驗結果。
5.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并記錄其他物品的沉浮現象。
引導幼兒思考沉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等。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不僅了解了物體的沉浮現象,還學會了使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并能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類。同時,活動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在后續活動中,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沉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加深他們對科學的理解。
【幼兒園中班《沉與浮》教案】相關文章: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03-02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05-29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9篇03-02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9篇)03-02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11-16
《沉與浮》幼兒園中班教案合集9篇03-02
幼兒園中班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02-20
幼兒園大班浮與沉教案06-08
幼兒園小班沉與浮教案04-28
幼兒園科學領域沉與浮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