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讓幼兒對紙張的產生和發展感興趣,讓孩子們了解各種紙的用途,了解它們的特性。在平時的生活中知道節約用紙。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激發幼兒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通過觀察、實驗,讓幼兒知道紙的特性及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用紙。
3、通過設計、布置教室,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加深對紙的認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造紙術的復雜過程及演變。
活動準備
1、各種類型紙張(白紙,報紙等)
2、紙制品(紙杯,裝飾畫等)
3、蔡倫畫像
4、視頻(造紙術過程)
5、剪刀,水,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觀察、實驗,了解紙的特性及用途。
1、觀察紙制品,讓幼兒邊看邊議。
2、提問:
①剛才小朋友看到這些玩具、書本、畫、紙盒等,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紙有哪些特點?
(小結:紙很輕,易吸水,易損壞,易燃燒;紙可以折疊、揉皺、簛碎,因此使用紙制品時要仔細)
②紙有什么用?你用過哪些紙?
(小結:紙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蠟光紙、皺紋紙、圖畫紙、宣紙、書寫紙等等。紙的用處很大,寫字、畫畫、包裝等需要紙,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經紙)
二、基本環節:
1、紙是誰發明的?什么時候有紙的呢?(讓幼兒議論一會兒后老師告訴小朋友)
2、比較談話,了解紙的一些簡單演變過程。
師:現在我們有了紙,在紙上寫字,用紙印刷書本,可是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古代人把字寫哪里呢?(讓幼兒議一議,然后逐出龜殼、竹簡、布)
1、介紹龜殼。我們的祖先為了記事,就把字刻在動物的'骨頭或者外殼上。但是。這樣方便嗎?為什么?
(讓幼兒用手摸摸龜殼,知道骨頭和龜殼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2、介紹竹簡。后來古代的人想辦法,把字寫在竹片上,然后用繩子把竹片一片片連接起來,變成一本書。(出示一本書,讓幼兒用手掂一掂竹簡和書,讓幼兒比一比)哪種書好?好在哪里?
3、介紹布。后來古代人又動腦筋,把字寫在布上。布與甲骨、竹簡比較,哪種好?好在哪里?布跟紙比,哪種更好?為什么?
比較龜殼、竹簡、布當書寫品的優缺點,讓幼兒知道中國古代人勤勞聰明,想出的辦法一個比一個好。
4、介紹蔡倫及造紙術。
(出示蔡倫畫像)蔡倫是古代的一位科學家,他就是紙的發明者。教師通過故事的形式向幼兒介紹蔡倫發明造紙術的經過。重點介紹蔡倫如何動腦筋,想辦法,克服重重困難,終于發明了紙的艱辛地過程。
向幼兒播放視頻,讓幼兒有直觀的感受。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中國就有了紙。當時外國人還不知道怎樣造紙,他們還只能在羊皮、樹葉上寫字。后來,我們中國的造紙技術傳到朝鮮、越南。日本等許多國家。所以,中國是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
過去,我們是用手工造紙,現在用機器造紙,科學家又不斷創造發明,造紙的技術越來越先進,還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紙。(教師出示一些不同品種的紙,讓幼兒說出其稱)
三、結束環節:
小小設計師。
1、討論:聽了蔡倫造紙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科學家,你準備發明什么樣的紙?(啟發幼從用途、特點上去思考)
2、自制紙制品
供給幼兒各種各樣的紙及其它輔助材料,請小朋友或剪或折,或畫、剪結合,制作一件紙制品。要求幼兒開動腦筋,做得和別人一樣。
最后把做好的作品布置在活動室里,互相觀賞。
3、請幼兒回家后搜集各種紙、紙盒、年歷等,與父母一起設計制作紙制品,放在家里或送幼兒供人觀賞。
教學反思
要這堂課幼兒很感興趣,這一中國古代的文明發現并不能夠讓孩子們全部接受,這確實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孩子們非常愿意去了解各種紙張,在做手工的時候愿意去使用它,知道各種紙的特性。初步達到了教學的目標,課后應該有更多的延伸活動,讓孩子們充分激發興趣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課的內容。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紙的演變過程,知道紙是如何做出來的。
2.通過造紙的制作過程,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觀察能力,發展創造力。
3.知道紙的原材料是樹木,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森林的情感。
準備材料:
(一)教師材料:皺紋紙、電光紙、報紙、PPT。
(二)幼兒材料:紙巾、透明杯、木棒、紗網、紗網架。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導幼兒梳理、總結紙的演變過程。
1.小朋友們好,今天上課前,老師先讓大家看一件東西,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有什么作用呢?
(紙張,可以用來寫字,印書)?
2.教師提問:,現在我們有了紙,在紙上寫字,用紙印刷書本,可是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古代人把字寫哪里呢?(讓幼兒議一議,然后逐出龜殼、竹簡、布)
結合PPT進行講述。
⑴介紹龜殼。
我們的祖先為了記事,就把字刻在動物的骨頭或者外殼上。但是。這樣方便嗎?為什么?
小結:骨頭和龜殼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⑵介紹竹簡。
后來古代的人想辦法,把字寫在竹片上,然后用繩子把竹片一片片連接起來,變成一本書。哪種書好?好在哪里?
⑶介紹布。
后來古代人又動腦筋,把字寫在布上。布與甲骨、竹簡比較,哪種好?好在哪里?布跟紙比,哪種更好?為什么?
小結:比較龜殼、竹簡、布當書寫品的.優缺點,讓幼兒知道中國古代人勤勞聰明,想出的辦法一個比一個好。
二、介紹蔡倫及造紙術,引導幼兒萌發動手做紙的興趣。
1.出示蔡倫畫像,提問:你們認識他嗎?知道他是誰嗎?
師:蔡倫是古代的一位科學家,他就是紙的發明者。
2.結合視頻,講述制作紙的過程。
看,這位小朋友正在做造紙實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小結:將廢舊紙張撕碎,越小越好,然后放在適量的水中浸泡;加入膠水并用木棒攪拌均勻;把做好的紙漿放在沙網上脫水,然后均勻的平攤在塑料板上壓平,最后曬干即可。
三、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紙,體驗動手做紙的樂趣。
1.師:看了視頻里的小朋友做造紙小實驗,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啊?
2.請小朋友們到后面的桌子上進行操作,操作之前,聽好規則。規則1:6個人一桌,相互合作進行。
規則2:紙漿不要弄到外面。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組織幼兒交流展示。
四、講述紙張的主要原料是樹,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森林的情感。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制作紙的原材料是什么嗎?幼兒回答。
小結:因為制作紙張的主要原料是樹木,一顆大約5—6歲的大樹,可以制作大概750張左右的紙,所以,大家要節約用紙,減少對樹木的砍伐。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愛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森林哦!
總結延伸:
回家后跟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交流,動手試一試還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成紙。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引領幼兒了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巨大影響,對于四大發明幼兒并不是很了解。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紙,通過活動走近造紙術,感悟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
材料準備:
廢舊紙張、水、膠水、橡膠手套、塑料板、紗網、木棒。
制作方法:
(1)將廢舊紙張泡濕后撕碎,越小越好,然后再放在適量的水中浸泡。
(2)讓幼兒帶上橡膠手套將泡好的紙抓碎,加入膠水并用木棒攪拌均勻。
(3)把做好的紙漿放在紗網上脫水,然后均勻平攤在塑料板上壓平晾干。
實驗操作:
讓幼兒感受自己造紙的樂趣,并在曬干的紙上寫寫畫畫。
指導建議:
●提醒幼兒較薄的紙盡量用手撕,不要用機器,以免破壞紙的植物纖維,且撕得越碎越好。
●紙泡好后水如果太多,提醒幼兒應在加入膠水前將多余的水濾出。
●曬紙漿時,提示幼兒曬得越薄越均勻越好。
拓展與代替:
較稠的紙漿可以制成較厚的紙板,或利用~些模具壓制成各種形狀,如面具等。
科學小知識: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制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紗網上交錯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干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在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是在龜甲和獸骨上刻字,后來又在竹簡上寫字但是這些東西都很笨重。再后來也有在絲綢上寫的,雖然輕便了許多,卻很昂貴。大約2000年前,東漢的蔡倫發明了用樹皮、破布等常見或廢舊物品造的紙,非常適合書寫,慢慢地就傳遍了全世界。
活動反思:
幫助幼兒初步了解造紙的流程,讓幼兒感受造紙術的發明,對生活的重要意義,也讓幼兒感受到一張紙從原料到成品是何等不容易,從小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紙是幼兒隨時隨地可以接觸到的事物,而幼兒不知道造紙是怎么來的,因此利用造紙游戲引領幼兒了解造紙術,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根據《綱要》要求: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因此我們選擇造紙術這一主題,抓住幼兒年齡特點,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感受到造紙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
2.能在造紙術基礎上制作出精美手工作品。
3.感受造紙術的樂趣,懂得珍惜紙張。
活動重難點
重點:
了解掌握簡單的趣味造紙方法,感受造紙游戲的樂趣。
難點:
能在造紙術基礎上制作出精美的.手工作品。
活動準備:
紙漿、白乳膠、顏料、紗布、紗架、無紡布和各種小裝飾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
播放視屏引導幼兒了解造紙術是我國國代四大發明之一,知道紙是由破布、樹皮等制成的,簡單了解造紙的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并引出今天的主題《趣味造紙術》。
二、示范制作過程,感受造紙樂趣
1.出示材料,認識材料(紙漿、白乳膠、顏料、紗布、紗架、無紡布),了解材料的用途。
2.教師示范趣味造紙步驟
首先將紗網固定在紗網架上制成撈紙器;將撈紙器放入紙漿中輕輕晃動使紙漿在撈紙器上均勻平鋪;用花瓣、毛線、無紡布等材料自由裝飾;將做好的趣味圖畫放在太陽下曬干。
3.展示作品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大膽參與活動。
4.分發材料引導幼兒創作,老師參與引導。
5分享展示作品
幼兒分享作品并介紹作品內容。
三、活動總結
通過造紙游戲引導幼兒知道,紙是由樹、破布等制成,了解造紙艱辛,懂得珍惜、愛護紙張。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了解紙的特性及用途。
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嘗試制作再生紙,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脫水紙漿、造紙膠、造紙框、清、水盆、樹葉、等。
課件準備:寶寶巴士造紙術步驟視頻、步驟圖。
活動過程
出示紙張原料圖片,引導幼兒了解紙制品的特征和用途。
1.教師出示各種紙質的書本,引導幼兒觀察并猜想這些書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這些書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樹皮,草,竹子,破布等)
2.教師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來表述自己對紙張的認識。
——紙都有哪些特點呢?(紙很輕,易吸水,易燃燒,紙可以折疊等)
——紙都有那些用途呢?(紙可以用來畫畫,寫字,包裝等)
出示造紙過程圖,幫助幼兒了解古代造紙術來歷及其步驟。
——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中國就有了紙,當外國人還只能在樹葉上,羊皮上寫字的時候,我們中國的造紙術就傳到其他國家,我們中國是發明造紙術,并最早使用這項技術的國家。
——通過圖片我們來認識下古代造紙術的5大步驟:選材-清洗-蒸煮-搗碎-曬紙。
——小朋友一起動手制作一張紙吧。
出示造紙過程步驟圖,結合視頻引導幼兒觀察再生紙的制作步驟。
——取適量紙漿與水混合均勻,并充分攪散紙漿,沒有顆粒為止。
——倒入適量造紙膠到混合好的紙漿上(一般一張紙加入6毫升的造紙膠)
——均勻攪拌紙漿后,用勺子慢慢鋪滿紙框。(勺子鋪紙漿適合新手操作兼趣味性和成就感,紙張表面會有凹凸感)
——根據自己的創意可以擺上干花亮片等裝飾,任意發揮。
——用勺子舀少量紙漿澆在花草上進行覆蓋固定。
——將做好的.造紙框平放在通風口,盡量陽光充足的地方,曬干紙張可以放在紙框上,也可以揭下來保存。
鼓勵幼兒嘗試再生紙制作,教師觀察并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引導。
1.教師引導幼兒結合步驟圖開展制作再生紙。
2.教師鼓勵幼兒遇到問題是學會想辦法:反復嘗試、同伴協商合作、請教老師等。
3.幼兒分享造紙成果。
小結:紙是用植物的纖維制造的,所以它可以任意折疊,用于寫畫。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了解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通過活動走近造紙術,感悟祖先的聰明才智讓幼兒對紙 張的產生和發展感興趣。了解各種紙的用途、特性,知道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紙,在平時的生活中能節約用紙。
活動目標
1.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知道節約用紙。
2.觀察、探索紙的特性及用途,積極參與再造紙活動。
3.為是中國人感到自豪,體驗保護環境、循環再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和家長查閱造紙術的來歷。
2.各種類型紙張、紙制品、游戲造紙機。
3.課件 1 紙的'演變、課件 2 造紙術.
活動建議
一、觀察、了解紙的特性及用途。
1.觀察紙制品,讓幼兒邊看邊議論。
2.提問:剛才小朋友看到這些玩具、書本、畫、紙盒等,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紙有哪些特點?
小結:紙很輕,易吸水,易損壞,易燃燒; 紙可以折疊、揉皺、撕碎,因此使用紙制品時要仔細
3.紙有什么用?你用過哪些紙?
小結:紙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蠟光紙、皺紋紙、圖畫紙、宣紙、書寫紙等等。紙的用處很大,制作書需要用紙,寫字、畫畫、等都需要紙, 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紙。
二、了解紙演變過程、蔡倫的造紙術。
1.結合課件了解紙的一些簡單演變過程。
⑴師: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古代人把字寫哪里呢?(幼兒討論)
⑵出示課件引導幼兒了解甲骨文、竹簡、絹帛,介紹紙的簡單演變過程。
2.通過課件介紹蔡倫及造紙術。
⑴紙是誰發明的呢?(幼兒討論)
⑵播放蔡倫造紙課件引導幼兒了解造紙的過程。
⑶是誰發明了造紙術?他用哪些材料和工藝來造紙?為什么紙這么流行?
⑷小結: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經過反復試驗,用樹皮、麻頭及破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 抄、烘等工藝造紙。因為紙的成本很低,所以它的使用很普遍。后來中國的造紙術傳到朝鮮、越南。日本等許多國家,為全世界的造紙業做出巨 大貢獻。
三、節約用紙,體驗制作再生紙
1.教師:紙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處很多,也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是每年造紙需要砍伐大量的樹木,所以我們要節約用紙,不能隨便浪費,廢舊的紙可以再次利用,廢舊的紙有什么作用呢?
2.出示造紙機引起幼兒興趣。
3.演示操作,學習制作再生紙的方法。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紙制品,感受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過討論及觀察圖片等活動,初步了解紙的制造過程以及造紙的原料。
3、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各種紙制品(書、報紙、紙巾、紙杯、紙盒等)及各種非紙類物品,相應的標志圖兩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你們看一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東西?你們看老師手上都拿著各種各樣的紙,黃老師想知道我們班哪一個小朋友最聰明啦,誰來說一說這些紙用來干什么的?(讓幼兒來回答。)
2、我們班的小朋友都非常棒,知道紙的用處可大了,它可以寫字、畫畫、可以折紙、可以做漂亮的頭飾、可以做各種各樣不同形狀的盒子裝東西等等,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紙是怎樣制造的呢?(想)
這節課黃老師和你們一起來學習紙的制造。
二、認識各種紙制品,感受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板書:紙的制造。
2、出示教學掛圖進行教學。
(1)、討論做河粉的過程。
(2)、告訴幼兒:我們的紙跟做河粉一樣也要有它的原料,做紙的原料是樹皮和草。
(3)、學習紙制造的過程:第一步,先將樹皮切碎,浸泡在水中加熱。第二步,清洗樹皮后加漂白劑浸泡,讓樹皮變白。第三步用攪拌器攪拌成紙漿。第四步,把紙漿分布在抄簾上就是一張濕紙。第五步,用木頭把濕紙壓平,并擠出多余的水分。最后,在熱熱的烘板上把紙烘干整。
3、讓幼兒感覺紙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小朋友都知道我們的紙需要樹皮和草做的,紙做出來的過程可不容易了,所以我們在使用紙和紙制造時應注意什么呢?(讓幼兒討論回答)
三、認識各種各樣紙制品及非紙制品
1、師:看一看老師的桌面上有些什么?幼兒:有衛生紙、書、報紙、紙巾、紙鈔、紙杯、玻璃杯、塑料袋、等等。
2、按紙制品和非紙制品進行分類。
3、集體檢查,交流分類情況。
四、收集各種紙制品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后我感觸頗深。
一開始我將各種紙放在小籮筐里讓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等活動來發現各種各樣紙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紙是厚的、薄的;有些紙是光滑的、粗糙的;還有些紙的顏色是不同的。課前我還讓幼兒收集了各種材料,如銅板紙、宣紙、牛皮紙、皺紋紙等,以便讓幼兒們認識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紙,有意識地加大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欲望。同時在過程中我還借助紙的發明的視頻讓幼兒了解紙的制作過程,也將幾種不同特征的紙放入水中,讓幼兒觀察紙在水中的變化,讓幼兒在自己的實驗過程中講一講自己的發現。
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能以問題去引導孩子,給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幼兒通過自身主動的'觀察、發現、感知、探索,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經驗。但整個活動下來,我也發現幼兒對紙的用途還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準備也沒有讓幼兒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環節聯系緊密,但各環節我對幼兒的自主活動時間控制的緊,幼兒在說紙的用途時,由于他們生活經驗不豐富,對于紙的用途說的少,我沒有進行強化,就草草收場,使幼兒對紙的用途的知識面沒有延伸,還停留在原有經驗。況且在活動中我的觀察能力還欠缺,遇到意外事件不能及時引導幼兒去進一步探索。如在幼兒自由玩紙時,當我發現幼兒受經驗所困時,沒有及時引導幼兒。其實應提示一下,在幼兒拉、撕、折的過程中給幼兒具體的方法引導,并讓幼兒多比較幾種紙,全方位進行體驗。由于我的失誤,限制了幼兒的思維,使幼兒的經驗不能得到提升。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
在組織科學活動時,我還應該多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及課堂整體把握的能力,盡量做到授課不慌不忙,沉著穩重。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水平,重視幼兒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讓孩子體驗自制再生紙的.快樂。
2、學會同伴合作。
活動準備:同上,廢紙、清水、膠水、細篩網、水盆、木棒。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紙是怎么來的?
2、提出活動目的。
二、教師示范實驗步驟:
1、把廢紙撕碎放入水盆中浸泡。
2、用木棒將紙片搗碎,制成糊狀紙漿。
3、用細篩網將紙漿撈出。
4、將撈有紙漿的細篩網放在干毛巾或布上,再用一塊木板壓擠。
5、將紙輕輕撕下。
6、將紙漿平鋪在濕布上置于陰涼通風處晾干,即成再生紙。
三、幼兒操作實驗,教師指導。
1、幼兒按步驟操作實驗。
2、教師巡回指導。
3、鼓勵幼兒學習合作。
四、分享交流
1、共同欣賞自己的實驗作品。
2、交流分享實驗中的體驗。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9
一、活動名稱:造紙
二、萊博瑞幼兒園科學小實驗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了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為祖國的燦爛文化感到驕傲。
(二)技能目標:1、通過造紙的制作過程,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2、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發展創造力。
三、探索要點:引導幼兒了解造紙的過程
探索路徑:引導幼兒了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簡單了解造紙的原料,以及造紙術是誰發明的。
四、準備材料:
(一)教師材料:皺紋紙、電光紙、報紙
(二)幼兒材料:紙巾、透明杯、木棒、紗網、紗網架
五、本節難點:使用攪拌棒把餐巾紙攪拌成紙漿,要慢慢攪拌,餐巾紙攪拌的越碎越好。
六、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小朋友們好,有趣的萊博瑞實驗課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上課前,老師先讓大家看一件東西,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有什么作用呢?(紙張,可以用來寫字,印書)
2、教師提問:
(1)那么,在遙遠的.古代,還沒有紙張的時候嗎,人們是怎樣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的呢?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一根繩子,上面打了很多繩結,用來記錄數量)
(2)你們認識這些是什么嗎?后來人們又把文字刻在了石頭和動物的骨骼上,稱為石文和甲骨文。
(3)但是把字刻在石頭和動物的骨骼上太費力氣了,于是人們又想出了更好的辦法,把字體刻在了竹簡和木簡上。注:竹簡和木簡就是把柱子或者木頭削成相等大小的條形,中間用線連接好。可是,竹簡和木簡太重了,每次搬運起來很費勁,于是,有一個又想出了更好的辦法。
(4)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原來啊,他的名字叫做蔡倫,生活在離我們很遙遠的東漢時期。蔡倫經過長期的實驗,發明出了一種更好地制造紙張的方法啊,看,這就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紙。造紙術、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被稱為我國歷史上的四大發明。
(5)看,這位老奶奶正在造紙呢,首先把竹子、稻草等物品剁成碎屑,然后浸泡在水中制成紙漿,再用紗網在含有紙漿的水中過濾,最后晾干,紙就制作好了。
(6)因為制作紙張的主要原料是樹木,一顆大約5-6歲的大樹,可以制作大概750張左右的紙,所以,大家要節約用紙,減少對樹木的砍伐。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愛護我們的環境,愛護森林哦!
3、那么你們知道造紙術是由誰發明的嗎?(蔡倫)同時引導幼兒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二)活動進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請幼兒探索各種材料的名稱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形狀、材質等,并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見到)
(2)探索材料之間的關系和作用:紗網和紗網架之間有什么關系?紙巾在實驗中有什么作用?水杯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實驗中呢?木條的作用是什么?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操作。
制作造紙過程:將紗網套在紗網架上,把紙巾放入盛有水的杯子里浸濕,用小木棒將紙巾攪碎,使其變成紙漿,把攪好的紙漿倒入水盆內,水盆里裝少量的水,用做好的紗網架從盆壁慢慢下滑,把紙漿撈上來。放置在平整的地方曬干。
(三)互動課堂
1、彩頁上:下面的幾種材料哪些能造紙呢?(紙、木頭、大紙箱)
2、PPT上:下列物品哪個不是四大發明?
(四)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教師提問并進行作品展評
1、總結:紙是由含有纖維素的原材料(如:木頭、稻草、亞麻、麻、棉花等)制成。纖維素是一種植物性碳水化合作,由大量互連接著的的分子構成。在生產紙張的過程中,人們行用像碎木塊這樣的黏稠混合物煮成紙漿。然后把一層層薄紙漿鋪在濾網上,滴干,最后,將干雞東漿壓成一張張的紙。
2、提問:彩頁中科學知多少部分
(1)誰發明的造紙術?(蔡倫)
(2)紙里面含有什么呢?(纖維)
(3)紙都有哪些種類呢?(打印紙、紙巾、包裝紙等)
3、作品展評:明天我們比一比誰制作的紙可以用?
(五)總結延伸:
回家后跟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用哪些物品來造紙?試一試!
(六)成品裝進袋子帶回家。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紙的由來,知道造紙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
2.能獨立完整的將造紙過程的大意概述出來。
3.理解故事,并能將故事畫成連環畫。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剪刀、雙面膠,造紙過程圖、蔡倫造紙故事圖片。
活動過程
1.猜謎導入
(1)師: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寫字,又能畫畫。(紙)
(2)師:知道紙是誰發明的嗎?我們中國古代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他發明了“造紙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
2.講故事
(1)教師講故事。
(2)蔡倫為什么要造紙?
(3)?紙是用什么做的?
(4)紙是怎么做的?
(5)師:誰發明了紙?
(6)他是怎么做紙的?
(7)播放蔡倫造紙的視頻。
3.請幼兒用連環畫方式畫一畫造紙過程。
4.欣賞、評價。
延伸活動
1.將幼兒連環畫“蔡倫造紙”放入幼兒閱讀區。
2.對紙有興趣,不斷探索紙的奧秘。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樂意傾聽造紙的故事。
2.知道造紙術是中國人最早發明的。
3.體驗自己動手造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事先引導幼兒收集各種廢舊紙做成紙漿。
2.準備細網篩、清水、膠水、水盆、木棒等。
3.準備教育掛圖《古代造紙流程》《現代造紙流程》、蔡倫的畫像等。
【活動過程】
一、提問激趣
提問:你們知道嗎?紙是誰發明的?激發幼兒了解古代造紙的興趣。
二、教師講述故事
1.出示東漢蔡倫畫像的圖片,引導幼兒認識蔡倫,記住蔡倫的名字。
2.講述蔡倫造紙的故事。
3、提問:蔡倫是哪個年代哪國人?(東漢桂陽人)
蔡倫是用什么材料造紙的?(禇樹的`樹皮、麻縷等)
后來又加入什么材料造紙,讓紙變的更牢固,不容易撕破?(破布、;爛漁網等)
三、了解造紙術
1.出示古代造紙術的流程圖,引導幼兒認識古代造紙的過程
2.出示現代造紙術的流程圖,引導幼兒現代的造紙術的過程。
3、比較古代和現代造紙術過程的不同。
四、幼兒嘗試自己造紙
1.教師出示《自制再生紙》的教育掛圖,并進行講解
2.提供細網篩、紙漿、等造紙工具、材料,讓幼兒嘗試自己造紙。
3.教師巡回知道,提醒幼兒注意衛生,安全,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提高成功率。
4、將幼兒自制的紙放到走廊等地方晾曬。
【延伸活動】
1.讓幼兒把自己造的紙和其他的紙做比較,看一看更像哪種紙。
2.把幼兒自己造的紙投放到美工區,引導幼兒利用自己造的再生紙進行繪畫與制作。
3.在科學區里投放造紙工具與材料,讓幼兒繼續“造紙”。
4.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帶幼兒去參觀造紙廠,了解現代造紙工業。
【幼兒園大班造紙術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造紙術》01-16
《造紙術》幼兒園大班教案07-26
造紙術幼兒園大班教案優秀06-01
造紙術與蔡倫08-17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23
幼兒園大班教案10-23
幼兒園大班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