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有電危險》含反思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有電危險》含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有電危險》含反思 1
活動目標:
1、了解電的用途及安全使用電器的粗淺知識。
2、增強安全用電意識,懂得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家園配合:
請家長協助對孩子進行安全用電教育,教孩子正確使用各種電器。
活動準備:
插頭、插座、電線一段、"有電"標志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事物,引起談話興趣并討論電的'用途。
1、討論:燈為什么會亮?錄音機為什么會響?(引導幼兒知道是因為有電的緣故)
2、師:還有哪些東西需要電?有了電它們可以怎么樣?
3、討論:如果沒有電,我們會怎么樣?
二、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電線的構造及安全使用電線的粗淺知識。
1、師:電是從哪來的?
2、出示電線,問:是什么?有什么用處?(傳導電)引導幼兒觀察、了解電線的結構及如何正確使用。
三、認識插頭、插座,并知道安全使用它們的粗淺知識。
四、教師介紹一些不安全用電出危險的事例,讓幼兒懂得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五、找一找、貼一貼師生一起找一找活動室內外哪里有電?如何避免危險?在有電的地方貼上"有電"的圖片提醒。
活動反思:
幼兒期待著暑假的到來,在談論暑假時做哪些事情時,孩子們都表現得興高采烈,很多幼兒都說要去游泳。看來,孩子們對水的喜愛非常之深。幼兒的安全意識增強了很多,都能明顯區分出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這是有關于平時的安全教育活動開展得比較好。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有電危險》含反思 2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使幼兒了解電的基本特性,認識常見的帶電物品及標識,知道觸電的危險性。
技能目標:培養幼兒識別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用電安全隱患的能力,學會簡單的安全用電行為,如不觸摸裸露電線、不濕手接觸電器等。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幼兒對電力安全的重視,養成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用電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材料:電源插座模型、模擬電線、電器實物或圖片(如電視、冰箱、臺燈等)、“小心觸電”警示標識圖片、安全用電動畫短片。
環境布置:創設“家庭生活角”,擺放上述電器實物或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5分鐘)
故事引入:講述關于小動物因誤觸電源而發生危險的小故事,引發幼兒對電危險性的思考。
二、探索發現環節(15分鐘)
實物觀察與講解:出示電源插座模型、模擬電線,讓幼兒觀察并提問。教師講解電的來源、電的作用以及電是如何通過電線傳遞的。
標識認知:展示“小心觸電”警示標識圖片,解釋其含義,并引導幼兒在“家庭生活角”找出相應的標識。
安全用電行為演示: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正確使用電器(如開關電視、打開冰箱)和避免危險行為(如濕手接觸電器、用金屬物品戳插座孔)的`情境。
三、互動交流環節(10分鐘)
小組討論:分組讓幼兒討論在家中看到哪些電器,它們如何工作,以及怎樣做才是安全的。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和理解。
四、鞏固提升環節(10分鐘)
觀看安全用電動畫短片,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再次強調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安全用電歌謠學習:帶領幼兒學習一首簡單易記的安全用電歌謠,如:“小小手指別亂戳,電源插座危險多。濕手電器碰不得,小心觸電哭鼻子。”
五、活動延伸(5分鐘)
鼓勵幼兒回家后與家長一起尋找家中的電源插座和電器,指出安全用電標識,分享今天學到的安全知識。
教學反思:
內容適宜性:反思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是否充分考慮到了他們的生活經驗,使他們能有效理解和掌握安全用電知識。
教學方法有效性: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度、專注力以及對知識的吸收情況,評估故事引入、實物觀察、標識認知、行為演示等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引發了幼兒的興趣,促進了他們的主動學習。
情感態度培養:關注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對電危險性的認識程度,以及對安全用電行為的態度轉變,評價情感態度目標達成情況。
家園共育:通過家長反饋,了解幼兒在家中的安全用電行為表現,評估活動延伸部分的設計是否有助于家長參與到幼兒的安全教育中,形成家園共育的良好局面。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有電危險》含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陽臺危險》含反思09-13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玩火真危險》含反思07-05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安全回家》含反思07-08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藥》含反思07-07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安全用電》含反思07-07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用電安全》含反思07-05
幼兒園《有電危險》教案(精選15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