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在有趣的音樂故事中,聽辨節奏的快慢與強弱,體驗用響板表現小螞蟻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螞蟻教具一只、響板、教學課件及音樂。
2.幼兒對小螞蟻的生活習性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1.手指游戲:小螞蟻爬呀爬
重點:有節奏地聽著音樂爬爬玩玩做游戲。
歌表演:螞蟻搬豆。
出示小螞蟻,聽著音樂做律動小游戲“小螞蟻爬呀爬”。
“你們看看,我的小螞蟻是怎么和我做游戲的?”“它在哪里爬呀?”
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斑想讓小螞蟻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結:我的小螞蟻是聽著音樂,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們,跟上咯。
2.拍拍玩玩:出門找食物
重點:情境中用響板表現快和慢的節奏。
聽辨螞蟻的腳步聲。幼兒聽聽說說,分辨聲音的強和弱。
出示兩種樂器:大鼓和響板!奥犅犨@是誰的腳步聲,為什么?”
小結:原來響板的聲音和小螞蟻的腳步聲有點像,小小的,輕輕的,你們聽小螞蟻高高興興地出門找食物去啦……
幼兒拿起響板和教師一起聽著音樂演奏,快快的,歡樂的。
故事繼續講述:幼兒在情境中聽辨上行和下行的音樂,并使用響板聽著音樂表現螞蟻快快慢慢的腳步聲。
觀看媒體:小螞蟻發現什么啦?幼兒使用響板表現螞蟻爬樹的腳步聲。
“小螞蟻,你們找到豆豆了嗎?找到什么豆豆呀?”
幼兒和老師一起聽著音樂把豆豆搬回家。用響板快慢交替地演奏表現故事情景。
該游戲可視情況反復玩一次。教師注意提醒孩子:“小螞蟻要慢慢走哦,聽
著音樂一步一步走,別讓身上的豆子滾落下來哦!”
音樂游戲:搬起大飯團
猜猜看看,小螞蟻發現了什么?觀看媒體:局部——整體。
結合媒體變化,教師用響板表現,小螞蟻叫伙伴一起搬飯團,伙伴越來越多,腳步聲越來越響的故事情景。
“那么大的飯團,我一個人搬不動怎么辦呀?”
聽辨,“聽聽,我的朋友是不是越來越多了?”
再次和孩子一起探索使用響板由弱到強的演奏方法,團結合力將飯團運回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桔子的特征。
2、愿意用簡單的語言與老師、同伴交流自身的發現。豐富詞匯:果園、果肉。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剝香蕉皮的經驗。
2、拍攝錄象并制作課件,已洗干凈的桔子,塑料筐,濕毛巾,盤子,小推車。
3、活動前組織幼兒洗手。 【幼兒園PPT課件制作】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欣賞桔子園的豐收的景象,初步知道桔子從哪里來。
提問:老師到了什么地方?果園里種著什么水果?豐富詞匯:果園。
二、通過摸、看、聞、嘗等形式感知桔子的特征,并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
1、教師送出從果園摘來的桔子,并提出要求:
。1)用不同的方法認真觀察,感知桔子的特征。
。2)與同伴交流自身的發現。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感知,教師分小組進行指導。
3、集中交流,說說桔子的特征,豐富詞匯:果肉。
三、結合課件小結桔子的特征。
引導幼兒從外形、顏色、果肉、味道等小結桔子的特征。
四、活動延伸:
1、結合課件,協助幼兒初步了解桔子皮的用途。
桔子除了它的果肉可以吃,桔子皮還可以制成好吃的陳皮和治病的中藥。
2、手工制作:桔子皮作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吃水果的不同方法(削、剝、切)。
2.喜歡動手操作。
活動準備:
1.木偶表演“猴寶寶去果園”。
2.蘋果、橘子、西瓜若干個。
活動過程:
1.木偶表演“猴寶寶去果園”。
猴媽媽帶猴寶寶去果園玩,主人請猴寶寶吃水果,一只小猴將未削皮的蘋果往嘴里塞;一只小猴將未剝皮的橘子往嘴里塞;一只小猴將未切開的西瓜往嘴里塞。猴媽媽看見了連忙說:“錯了,錯了”,接著就幫助了三只小猴,三只小猴高高興興地吃到了香香的水果。
2.討論:吃水果的方法。
?提問:猴寶寶吃水果錯在哪兒?應該怎樣吃?(蘋果是削皮吃的,橘子是剝皮吃的,西瓜是切開吃的。)
3.幼兒動手試一試:吃水果。
幼兒自愿選擇水果,掌握正確吃水果的方法。
4.以兒歌《吃水果》的形式小結吃水果的方法。
活動建議:
1.在生活中,在成人(教師、家長)的保護下,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試一試用刀口不鋒利的水果刀。
2.隨著對水果種類認識的增多,讓幼兒根據兒歌仿編新兒歌。如“香蕉香蕉剝皮吃”。
評價:
能用正確的詞描述水果的吃法。如:削皮、剝皮等。
(附) 兒歌
吃水果
蘋果蘋果削皮吃,
橘子橘子剝皮吃,
西瓜西瓜切開吃,
莫忘吃前手洗凈,
人人都要講衛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小班孩子年齡比較小,在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寵著他們,使他們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通過此次活動,要讓幼兒知道其實他們都有一雙能干的小手,讓他們親手從活動中體驗小手的能干,并且懂得要愛護小手及其保護小手的簡單方法。
一、活動目標:1、愿意從事操作活動,體驗小手的能干。
2、懂得愛護小手的簡單方法。
3、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小貓手偶一個,餅干桶一個。(桶里一個包,包里有糖果。)
2、操作材料:雪花插塑積木、穿珠、扣紐扣、橡皮泥、疊衣服。
3、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以小貓來做客的情境導入活動。
出示小貓:今天小貓來我們小二班做客了。
2、幼兒嘗試做簡單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知道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1)小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我們一起看看有什么?(一組桌上放沒疊好的衣服,一組放雪花插塑積木,一組放穿珠,一組放扣紐扣、一組放橡皮泥。)
。2)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3)你剛才做了什么事情?是用什么做的?(請幼兒說說,并用“我用小手***”的句式說完整的話。)
3、拓展話題。
幼兒討論:你們的小手真能干,會搭積木,會捏泥,會穿珠……你的小手還會做什么呀?
4、小手的舞蹈《小手爬》。
我們的小手除了會做事情,它還會跳舞呢!我們聽著音樂,讓我們的小手一起來跳舞吧!
5、討論:我們有雙能干的手,應該如何保護?
6、品嘗禮物,自己動手撕。
請幼兒自己動手撕糖紙,并且一邊撕一邊說“我用小手撕撕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知道重陽節的`基本習俗,愿意和爺爺奶奶一起歡度節日。
2、激發幼兒尊老愛老的情感,增進親子關系。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顒印
活動準備:
大鼓、花球、布置節日氣氛的教室、橘子、重陽糕、幼兒作品
活動過程:
一.介紹重陽節
。1) 老師引出重陽節主題師: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爺爺奶奶的節日。今天,我們小朋友都把自己的爺爺奶奶請到我們幼兒園里老過節了,開心嗎?
。2) 邀請爺爺奶奶來介紹重陽節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嗎?
我們的爺爺奶奶本領都很大的,我們請他們來告訴我們,好嗎?
師生共同邀請部分爺爺奶奶來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和風俗。
注:假如不夠詳細,老師可補充介紹。
二.幼兒表演環節師:小朋友們上幼兒園很長時間了,也學會了很多很多的本領,今天是爺爺奶奶們的節日,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些節目給他們看,好嗎?
*歌曲:"我上幼兒園"*律動:"我的小手"*歌表演:"小豬吃的飽飽"*兒歌:"拍皮球"*歌表演:"兩只老虎"三.互動環節(1) 擊鼓傳花游戲規則:老師背對擊鼓,當鼓聲停止時,花球落在哪個小朋友手里,哪個小朋友就和他的爺爺奶奶表演一個節目。游戲反復進行。
。2) 小腳踩大腳游戲規則:小朋友的腳踩在爺爺奶奶的腳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看哪一隊先走到終點,先到終點的那一隊為勝。游戲可反復進行。
。3) 剝橘子師:以前在家里,都是爺爺奶奶剝橘子給我們吃,現在我們長大了,會做很多事情了,今天,我們也來剝個橘子給爺爺奶奶吃,看一看,哪個小朋友最會剝橘子,剝的最快。
(4) 品嘗重陽糕和爺爺奶奶一起品嘗重陽糕,交流一下品種、味道等,并嘗試回家和爺爺奶奶一起制作重陽糕。
。5) 贈送禮物給爺爺奶奶將自己畫的,粘貼的,剪的等作品送給自己的爺爺奶奶,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本領,認識到我們在長大。
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顧名思義是尊敬老人,孝敬長輩的傳統節日。通過活動培養孩子尊敬長輩的情感。引導幼兒加深對老人的尊敬與熱愛,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如何去關心,愛護老人;其次感知體驗重陽節的各種習俗,從多個角度了解中國傳統民俗節日習俗;再是增強家園間的溝通交流,活動在老人和孩子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敬老、愛老的美德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們的心里。
小百科: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使幼兒認識到吸吮手指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幫助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逐步克服這種習慣。
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教學準備】
制作一個指偶(帶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顏料。
【教學過程】
1、教師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裝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說:由于小朋友總是吸吮我,給我帶來很多痛苦,我變得很難看,“駝了背”什么事也做不了。
2、組織幼兒討論,吸吮手指會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如:臟東西被吸進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變了形……
3、通過游戲,使幼兒知道,要注意保護手指,并經常洗手,保護手的干凈,做一個愛清潔的好孩子。
建議:
了解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情況,進行個別輔導。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評的方式糾正幼兒的習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能理解“張”“搖”“向上”動詞的含義
2豐富對“小雨點”感性的經驗,能發現、感受周圍事物的美好
3初步養成對周圍事物較為敏銳的觀察能力
4在理解“小雨點”以及相關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兒歌進行創編歌詞和相應的動作。
二、活動準備
1“小雨點”的圖譜(具體形象)
2小雨點的頭套教師、幼兒各一個
3座位圍成半圓式
4小雨點PPT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以猜謎語(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水里看不見)的形式引出小雨點,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以故事的形式,豐富小雨點的形象,激發幼兒興趣
(三)根據圖譜,朗誦“小雨點兒歌”
教師:現在,老師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首有趣的兒歌
1聽教師完整朗誦兒歌一遍,并請幼兒回憶、復述兒歌里面都有什么?他們怎么樣了?
2幼兒同教師一起根據圖譜朗誦兒歌一遍
3幼兒自己根據圖譜朗誦兒歌。
(四)在初步理解兒歌的基礎上,根據圖譜創編動作,理解動詞的含義
1思考幾分鐘,自主創編動作,并請幼兒到臺前示范
2根據幼兒創編的動作,教師先進行完整的示范,然后師幼一起邊讀兒歌邊做動作
(五)通過其他場景性的圖片的展示,勾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并能自主創編兒歌
1、師:孩子們!你們覺得小雨點除了落在“花園”“稻田”“森林”里,還會去哪玩呢?
2、展示其他場景的圖片,幫助幼兒回憶生活經驗,給予思考時間進行歌詞創編和動作創編
3、游戲環節:先講明游戲規則:以“點兵點將”的形式,請幼兒進行歌詞創編,然后在確定自己的歌詞的基礎上進行動作創編
(1)教師做小雨滴,以點兵點將的形式請幼兒創編歌詞
(2)請幼兒做小雨滴,進行角色扮演,同樣以點兵點將的形式與同伴、教師進行互動
(3)根據創編的歌詞進行動作創編,同樣是“點兵點將”的形式
四、活動結束
教師進行具體評價,也請幼兒對自己今天的表現進行評價
五、活動延伸
根據兒歌,在區角時間,繪制一幅關于“小雨點”的圖畫,特別應注意的是,“小雨點”的形象較為抽象,教師應引導幼兒繪制具體的風景。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合集7篇】相關文章:
【精品】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10篇03-17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六篇03-16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合集4篇03-14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總四篇03-11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合集7篇03-13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10篇03-14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六篇03-14
【精品】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集合9篇03-11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編9篇03-19
【精品】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6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