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小班教案

時間:2021-08-10 15:01:15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合集8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初步認識空氣和皮球的關系。

  2、享受集體做游戲的樂趣

  3、發展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1、出示未充氣的皮球和充了氣的皮球,讓幼兒觸摸和辨認,說一說它們兩個有什么不一樣。

  2、啟發幼兒想辦法怎樣給未充氣的皮球充氣。

  3、老師示范用打氣筒給皮球充氣,讓幼兒感受皮球在充氣過程中的變化,并說說皮球為什么鼓起來了,里面有什么。

  4、老師再出示未充氣的氣球,請幼兒說說它的玩法。然后給氣球充氣,老師協助用橡皮筋把口扎緊,讓幼兒嘗試接拋氣球。

  5、解開橡皮筋,放開氣球,讓它飛出去。(在這個階段勿須深入解釋,只當作一種游戲,引發幼兒的興趣。)

  6、請幼兒也來玩放氣球的游戲。給每位幼兒分發一個充了氣的氣球(不必充得太大),請幼兒用手捏緊,然后一起放開,看看誰的氣球飛得最遠。

  【活動評價】

  1、對活動感興趣,能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

  2、知道氣球充氣前后的變化。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放學回家時應小手拉著大手,跟著家人有序地走出園門,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

  2.掌握自己與家人走散后最基本的解決方法。

  3.知道自己長大了,要自己走。激發自己走的榮譽感。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自己與家人走散后最基本的解決方法。

  2.知道自己長大了,要自己走。激發自己走的榮譽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學過兒歌《我要自己走》。

  2.物質準備:幾個錄像片段:

  A.家長蜂擁著從園門口走進來;

  B.幼兒離園時要家人抱著、背著走;

  C.幼兒跟著家人手拉手,隨著人群有序地走出園門;

  D.放學時幼兒離開家人,跑得很遠,家人追也追不上;

  E.在幼兒園和家人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師幫忙。

  3.動畫課件:兒歌《回家啦》。

  活動過程

  1. 看錄像導入,激發交流的興趣。

  (放錄像片段A:家長蜂擁著從園門口走進來。)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是什么地方?有誰?他們是來干什么的?(幼兒園放學的時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來接小朋友的。)放學后,家長們來接我們小朋友了。離開教室后,你是怎樣到幼兒園門口的?

  2..看錄像分析討論,與同伴互相學習。

  導語:老師把平時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從教室到幼兒園門口的情景拍了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是怎樣做的。

  (1)幼兒看制成ppt課件的錄像片段:(錄像片段B)幼兒離園時要家人抱著、背著走;(錄像片段c)幼兒跟著家人手拉手,隨著人群有序地走出園門。最后定格在場景總圖上。

  提問:

  你認為他們中誰做得最棒?

  我們一起為他鼓鼓掌。

  為什么你覺得他做得不太好呢?你想對他說些什么?我們一起對他說一說。

  小結:我們小朋友已經長大了,變重了,家長抱不動我們了;同時我們已經上幼兒園了,變得能干啦,要自己走。

  (2)播放兒歌,幼兒跟著一起朗誦復習兒歌《我要自己走》。

  導語:你們看,不但我們小朋友很能干,連小鳥、小兔這些小動物們也很能干,它們也不要爸爸、媽媽抱呢。

  播放兒歌:媽媽,媽媽,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你看小鳥自己飛,小免自己跑,小狗自己跑,小魚自己游,我為什么不能自己走?媽媽,媽媽,你快撤手,我要自己走。

  (3)幼兒看錄像片段D:離開教室后,幼兒離開家人,跑得很遠,家人追也追不上。

  提問:有一個小朋友,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離開家人自己一個人跑得很遠。你覺得這個小朋友的表現怎樣呢?后來發生了什么事?

  (4)看錄像片段E:在幼兒園和家人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師幫忙。

  提問:發生什么事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結:如果在幼兒園里找不到家人,我們要回到教室里請老師幫忙,等家長來接你。

  提問:老師是怎么說的?這次他是怎么和家人一起回家的?(和家人手拉手回家的。)

  3.學習兒歌,提煉行為要求。(看動畫課件。)

  4.回家游戲,在游戲情景中進行行為練習。

  老師扮演家長來接小朋友回家,故意抱起孩子或背起孩子走,引導孩子自己說:我長大了,我要自己走。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中,借助多媒體,采集了孩子們放學離開教室后的情景,讓孩子看看——大家在離開教室后的不同表現;評評——他們誰對誰錯,為什么對,為什么錯;聽聽——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做做——我們一起來跟著兒歌學學該怎么做,營造出生活化的學習情景,使孩子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得到提升。

  建議: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本次活動中的錄像短片,可以在家長會上播放,和家長們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導家長正確育兒,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小百科:走金文字形象擺動兩臂跑步的人形,下部像人腳。合起來表示人在跑。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

  1、 通過情景表演讓幼兒初步感知與別人分享是快樂的事。

  2、 學習關心別人,和他人分享。

  3、 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 體驗同伴間友好的情感。

  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分香蕉

  活動過程:

  1、 提出要求,觀看表演。媽媽買了小明最愛吃 的香蕉,回到家中。小明很高興的接過香蕉。一根組奶奶,一根給媽媽,留下一根給爸爸,剩下一根自己吃。奶奶,媽媽夸獎小明,小明聽了心里真高興,臉上笑瞇瞇的。

  2、 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感知與別人分享是快樂的事。

  (1)小明為什么臉上笑瞇瞇的?

 。2)小明為什么高興?

  (3)奶奶,媽媽為什么夸獎小明?

  小結:小明把最喜歡吃的香蕉,分給奶奶、媽媽,爸爸吃,關心他們。奶奶,媽媽夸獎他,所以他感到高興、快樂。

  (4)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么做?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本課通過學生親歷活動,指導學生探究空氣是否是流動的,空氣流動的常見原因,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空氣流動的路徑,并了解風的成因,以達到課程標準中制定的以下目標:重證據研究科學,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出假設性解釋,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在學習這課以前,學生已經對科學探究活動的途徑有了初步的實際操作經驗,在對空氣占據空間的認識中,對空氣的其他問題也產生好奇,有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就為繼續研究“空氣會流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根據學生的經驗我是這樣處理教材的: 第一環節,從前一課空氣占據空間的問題引入本課學習的活動,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是否會流動,讓學生伴隨著教師的引導,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玩玩學學,潛移默化地發展認知、培養技能、陶冶情感;第二環節,注重經歷、體驗和發現,探究熱空氣上升的原因,讓學生在活動中,多看、多想、多問,教師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們去做和學;第三環節,進一步合作探究空氣流動的路徑和風的形成,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體現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優勢,再現國外和中國古代空氣研究的成果,讓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

  本課的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 能有理由地對空氣具有流動性做出假設,并能自行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現象;

  ● 能借助煙霧觀察空氣的流動,并能描述。

  知識與技能

  ● 知道空氣是流動的及流動的常見原因;

  ● 知道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

  ● 了解風的成因;

  ● 了解人類對熱空氣的利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體會科學給人類帶來的好處,認識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悠久歷史。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入

  1 談話: 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空氣要占據空間,大家是不是都對研究關于空氣的問題感興趣?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來研究空氣。先請小朋友觀察,我握著氣球的手一松,氣球發生了什么變化?

  2 學生觀察后發言。

  3 提問: 氣球為什么癟了?剛才氣球里面的空氣到哪里去了?

  4 學生思考后解釋,空氣流到別的地方去了。

  5 所有的空氣都會流動嗎?

  【評析】探究強調動手做(hands on),但更強調動腦筋(minds on)。畢竟,真正的學習并非發生在學生的手上,而是發生在他們的腦袋里。這包括強調學生在觀察中的思考,對探究結果的猜測(假設),為后續探究制定計劃,考慮變量的選擇和控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等處理,在與同伴的對話和交流中相互質疑和評價,反思自己的預設,考慮可能的其他解釋,最終得出結論和報告,并向其他人展示或陳述,等等。這一切,都是不僅要動手,更要動腦才能完成的。尤其是隨著年級的不斷提高,對動腦的強調會越來越多。

  二、 探究空氣是否會流動

  1 請小朋友利用我們桌上的材料設計一些實驗,來證明空氣是會流動的。

  2 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選取需要的材料。

  3 分組實驗驗證。

  4 教師巡視,并對需要幫助的小組進行必要的指導。提醒學生做熱風車實驗時,可使用材料袋里的鋁片做風車,如果用普通紙張要注意離火苗遠一點,以免烤焦或點燃。用手感受熱空氣時也要注意距離,以免灼傷手,還應在燭火周圍不同位置獲取感受。

  5 小組匯報討論: 做了怎樣的實驗?怎么做的?實驗中發生了什么現象?空氣流動的原因通常是什么?在熱風車的實驗中,把手放在燭火周圍的不同位置,會有什么感覺?它還能告訴我們什么?

  6 把我們剛才討論的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評析】教師在巡視過程中通過面部表情、手勢身姿、語言語調,尤其是說話的具體內容來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思想的火花、創新的靈感。例如:“這點子真妙!”“你干得好極了!”“試試看,也許我們能成功!”等等。積極暗示有利于促進師生思想、感情的交流,有利于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強化學生原有的學習行為并引出新的學習目標。

  三、 引導學生探究熱空氣上升的原因

  1 播放課件,觀看熱氣球表演和孔明燈。

  2 想一想: 熱氣球和孔明燈為什么能上升?它們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3 小組討論。

  4 談話: 能否利用老師給你的材料來設計實驗證實你們的想法呢?那我們就來親自試試,好嗎?

  5 打開課本做第6頁上的實驗。

  6 匯報交流實驗情況,并做好實驗記錄。

  四、 空氣流動的路徑和風的形成

  1 想像: 我們周圍的空氣是怎樣流動的?教室里和倒扣在水槽里的杯子中的空氣是怎樣流動的?空氣看不見,怎樣才能知道它流動的路徑呢?

  2 出示實驗器材,組織學生討論實驗方法。

  3 分組實驗,同時提出觀察記錄要求。

  4 分析討論現象,明確是冷熱的不同形成了空氣的這種流動。

  5 小結: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些什么?

  6 討論: 風是怎么形成的?

  【評析】以探究為中心的學習指導策略不太強調知識的系統性,而是關注學生是否通過一次次學習過程逐步地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形成了探究的能力,這些探究的方法能否在新的時空條件下推陳出新,這些探究的能力是否能夠遷移到對新問題的解決之中去。因此,應用探究為中心的學習指導策略的教師,往往給學生創設一些情境,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作出預測或假設,然后想方設法搜集證據,得出探究結論,而且還要把各自的探究結論用文字、圖表、實物模型等各種形式公諸于眾,一方面接受檢驗和質疑,一方面推進新一輪的`探究。

  教學片斷賞析

  研究熱空氣為什么上升的教學環節

  師: 預測一下,當我點燃紙袋下面的蠟燭,紙袋可能會發生什么現象?

  生: 紙袋可能會大一點。

  生: 時間長了紙袋或許要變焦。

  生: 紙袋里面的空氣會變熱,另一只紙袋里的空氣是冷的。

  師: 那么,原來平衡的木條可能會變化嗎?

  生: 可能會不平衡了。

  師: 什么理由?

  生: 蠟燭在下面加熱,那個紙袋里的空氣就熱了,熱氣會把紙袋頂上去的。

  生: 可能不會變化。

  師: 就是說紙袋里的空氣變熱后可能引起紙袋的不平衡了,是嗎?

  師: 如果不平衡,原因有幾個?

  生: 只有空氣的冷熱引起的,因為其他條件都沒有改變。

  【片斷評析】許多研究證實,兒童自發的探究中存在許多錯誤的推理過程和概念。為了讓學生的探究更有時效,我們不能放任。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給予恰到好處的扶持與點撥。即使在討論時也應該體現出來。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時,要提醒同學,幫助他們抓住事物變化的特點和內在聯系,找出引起變化的關鍵。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區分白天、黑夜。

  2.能結合生活經驗說出自己在白天和黑夜的主要活動。

  3.初步理解晝夜交替的規律。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初步了解白天與黑夜的特征。

  材料準備:分別有太陽、月亮的背景圖片各一張,人們在白天、黑夜活動的圖片若干。

  材料配套:數字資源《白天和黑夜》。

  活動過程:

  一、觀察分別有太陽、月亮的背景圖片,區分白天和黑夜。

  提問:圖上表示的是什么時候?從哪里看出來?

  二、感受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活動。

  1.提問:白天你在干什么?爸爸在干什么?媽媽在干什么?

  2.幼兒操作,進一步理解白天和黑夜。

  引導語:這里有許多的圖片,看看圖片中的人們在做什么?是什么時候做的?請你們根據圖片上的內容,分別放在白天或黑夜的背景圖片中。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4.小結:人們在白天會做很多不同的事,夜晚月亮星星出來了,人們都要睡覺了,只有一些上夜班的叔叔阿姨還在工作。

  三、游戲“翻圖片”,進一步理解白天、黑夜、感受晝夜交替的規律。

  玩法:教師隨意翻圖片,如果是白天,幼兒就做關于白天的活動,并說“白天××在××”:如果是黑夜,幼兒就做關于白天的活動,并說“夜晚××在××”。

  提問:白天結束了是什么時候?夜晚結束了是什么時候?

  四、活動延伸:游戲活動:在益智區投放“白天和黑夜”游戲的材料,引導幼兒玩“白天和黑夜”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順利地畫圓和放射性線條

  2、能自主選擇顏色給太陽涂色

  3、感受太陽給大家帶來的溫暖

  活動準備

  教師范畫、勾線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謎語導入:一個勤勞小寶寶, 天一亮就上工若有一日不見他,不是下雨就刮風,讓幼兒猜出謎底(太陽)

  (2)出示太陽。師:“今天,老師就把太陽寶寶請來了,你們看太陽寶寶怎么啦?”

 。3)教師講述太陽寶寶的光芒和笑臉到哪里去的故事。

  師:太陽寶寶身上本來有許多漂亮的光芒,就在來幼兒園的路上,他遇見了一位太陽公公,太陽公公年紀大了,身上沒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太陽寶寶就把自己的光芒全給了他。太陽寶寶的光芒給了太陽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臉。我們小朋友怎樣來幫助太陽寶寶呢?

  2、范畫展示,引導孩子欣賞畫面,學習裝飾太陽寶寶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太陽寶寶的臉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紅色的)它的光芒是什么樣子的

 。2)師生共同討論如何表現太陽的光芒,說說:你想畫什么樣的光芒,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點、線和各種顏色來表現,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回

  答,在操作紙上畫一畫,幫助幼兒學習裝飾的基本方法

  3、交待繪畫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先用筆勾畫出太陽寶寶的基本形象,然后用油畫棒進行涂色

 。2)鼓勵幼兒表現出與他人不同的太陽光芒和太陽寶寶的笑臉

  (3)教師交待繪畫要求,提醒幼兒選擇鮮艷的色彩裝飾太陽寶寶

 。4)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大膽地在紙上進行裝飾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展示太陽寶寶,讓幼兒說說:你最喜歡的太陽寶寶,并說出原因。

  太陽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親身感覺到的事物,對于小班幼兒非常熟悉,幼兒也有感性的認識,因此本節課我以暖暖的太陽為主題,把目標定位于通過繪畫讓幼兒在了解太陽的外形、顏色的基礎上學習畫圓及放射性的線條,學會自主選擇顏色給太陽涂色,并讓幼兒感受到太陽帶給大家的溫暖。

  教學亮點: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我用擬人化的手法,設計了太陽寶寶的光芒和笑臉到哪里去的故事,簡短、生動的小故事,一下就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同時還給幼兒進行了一次樂于助人的愛心教育,一舉兩得。

  2、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許多啟發性的問題,讓幼兒根據問題,從具體的內容,有方向性地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對事物的認識,對太陽的外形、顏色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

  3、注意了幼兒繪畫技能的培養。小班幼兒才接解繪畫,如何勾畫,如何上色還是一張白紙,所以在這一環節,我進行了認真的示范和詳細的講解,讓幼兒進行了書空練習,從一開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啟示:

  1、長期以來,我們在上美術活動時都忽略語言方面的技巧,語言的感染力,和語言的精辟性。一個有效的問題能引導幼兒樂學、好學,能引導幼兒多看多思、各抒己見,發表出自己觀點的問題。提問的導向性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知識輻射開去,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所以,教師不但要在語言活動和要在教學中時刻注意提出有效性的問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有效,讓幼兒能真正的去體會,去感受,去評析。

  2、教師應充分地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這就須要給幼兒表達的充足的時間。

  3、在幼兒繪畫時,要鼓勵幼兒大膽的作畫,教師應注重活動的過程,而不要太過于注重結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主題由來

  小班幼兒的觸覺、感知覺發展相對滯后,對自己的身體了解的也不多,為了使幼兒更好的了解自己,生成此主題。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的探索興趣。

  2、使幼兒對自己的各個器官有初步的了解。

  問題板塊

  幼兒提問:

  眼睛為什么能看見東西?屁是哪來的?

  主題壁報

  教師引導:

  利用各種材料,充分的讓幼兒的手、眼、鼻、嘴等各種器官來感知來認識。

  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如豆子、沙子、果殼、布片、砂紙、來做成作品布置主題墻《我們是一家》

  區域游戲相關內容

  圖書區:

  介紹人體各主要器官的圖書!堆例X的故事》、《鼻孔的故事》、《腳丫的故事》、《大家來大便》、《放屁》。

  巧手區:投放各種不同質感的物品,不同味道的水,讓幼兒嘗試。

  投放小鏡子讓幼兒觀察自己的各器官。

  家園合作

  請家長每人帶一面小鏡子投放在巧手區,請幼兒觀察。

  向幼兒初步的介紹五官的保護方法 。

  請家長為幼兒帶來各種果殼、各種豆類、各種廢舊物品。

  資源利用

  1、上網查資料。計算機游戲:《認識我自己》

  2、家長資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母鴨帶小鴨》,并能用動作來為歌曲打節奏。

  2、能根據歌曲《母鴨帶小鴨》的旋律、節奏創編歌曲。

  3、培養幼兒對母鴨帶小鴨音樂活動的興趣和大膽參與音樂活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歌曲《母鴨帶小鴨》。

  2、難點:能根據歌曲《母鴨帶小鴨》的旋律、節奏創編歌曲。

  活動準備

  1、歌曲《母鴨帶小鴨》的錄音磁帶。

  2、母鴨頭飾一只,小鴨子頭飾若干。

  3、貓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鴨媽媽帶小鴨子去玩引入新課。

  1、教師戴上鴨媽媽頭飾,吸引幼兒注意力。

  鴨媽媽:嘎嗄嗄,小朋友,你們好!我是誰啊?(鴨媽媽)

  2、引導幼兒學鴨叫和模仿鴨子叫的動作。

 、俳處煟航裉臁傍唻寢尅币獛▲喿映鋈ネ妗D銈冎佬▲喸鯓咏械膯?(嘎……)我剛才叫的時候做什么動作?你們能做一做給我看嗎?

 、诮裉禅唻寢尳衅饋矸浅S泄澴,我們來聽一聽、學一學。

  3、模仿鴨媽媽走路和帶小鴨的動作。

 、嬴唻寢專耗銈冎牢沂窃鯓幼呗返膯?你們能做一做給我看嗎?

 、邙唻寢專何乙獛▲喿映鋈ネ妫沂窃趺磶У?小鴨子走累了,又怎么帶?請小朋友學一學母鴨帶小鴨的動作。

  (二)利用電化教具讓幼兒反復感受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1、教師:鴨媽媽今天還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大家聽聽。(放錄音)

  2、鴨媽媽:這首歌叫什么名稱?你們聽到了什么?

  3、通過反復聽歌曲,讓幼兒感受歌曲的活潑歡快,體驗小鴨子的愉快的心情。

 、俳處熓痉堆莩,幼兒欣賞。②分句理解歌詞,并學唱歌曲。

  ③教幼兒學習打節奏|X XX X XX |X X X -|。

 、芤龑в變哼吢牳枨,邊做小鴨子的動作為歌曲打節奏,如|X XX X XX |X X X -|。

 、菰诮處煄ьI下,請幼兒戴上小鴨頭飾,請幼兒完整演唱《母鴨帶小鴨》。

 。ㄈ┙處熞龑в變焊鶕枨赌给啂▲啞返男,節奏,創編歌曲。

  1、教師戴上貓頭飾:我是誰呀?(貓媽媽)貓是怎么叫的?《貓媽媽帶小貓》的歌曲怎么唱的?

  2、幼兒在教師引導下創編,并演唱歌曲《母貓帶小貓》。

  3、同樣方法,啟發幼兒創編出歌曲《母豬帶小豬》等。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氣氛較好,幼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鼓勵幼兒主動探索,主動發現,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

  2、不足之處:在創編時,應讓幼兒自己去創編,老師不能出現頭飾來限制幼兒的發展思維。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本班幼兒喜愛唱歌跳舞特征,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師幼的互動,在輕松和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歌曲,懂得用動作來為歌曲打節奏,并在老師的引導下根據歌曲《母鴨帶小鴨》的旋律、節奏創編歌曲。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合集8篇】相關文章:

【精華】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3-13

【精華】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五篇03-20

【精華】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范文合集9篇03-20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精選14篇)03-18

【精華】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7篇03-13

【精華】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模板合集7篇03-11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集錦八篇03-12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3-19

【精華】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五篇03-19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3-1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日本字幕有码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精品91 | 亚洲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 在线国自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