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優秀教案

時間:2021-08-09 09:26:57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錦集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錦集7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主題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2、知道農歷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3、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難點);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活動準備:

  1、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咸蛋,粽子2、圖片: 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字卡活動過程:

  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呢?(粽子),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鮮肉粽子、咸肉粽子、紅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歡吃哪一種粽子?

  (2) 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么節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后,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 1 ) 農歷五月五是什么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么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了解其用途。(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里,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師: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說邊觀看圖片,說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征五條龍,民間傳說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們把米裝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給他吃,后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說: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制作,里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1、欣賞兒歌2、跟讀兒歌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四、游戲部分--蘿卜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游戲退場)師: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假設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哪種習俗過端午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游戲走出活動室(通過游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欣賞故事、玩游戲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詩歌活潑、愉快的童趣,感受小動物們躲雨時的有趣情景。

  2.理解詩歌的內容,嘗試歸納出詩歌的句式,并進行添畫仿編。

  3.能大膽、主動地進行情景表演,發音洪亮、清楚;能表現出不同動物和人物的聲音、動作、表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帶領幼兒在小雨中玩耍,觀察小動物在雨中的活動。

  2.環境材料準備:操作卡第21、22頁,詩歌《下雨啦》CD關盤,頭飾(小、小青蛙、小蟲)。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欣賞的興趣。

  播放錄音,引領兒童進入情景。

  二、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掌握詩歌的句式。

  1.看圖欣賞詩歌。

  詩歌里有哪些小動物?下雨了,它們怎么辦?

  2.朗誦詩歌。

  (1) 結合操作卡,跟著老師或錄音朗誦,熟悉詩歌。

  (2) 幼兒自編動作朗誦詩歌。

  注意發準字音:蘑菇(mò gu)、傘(sǎn)、撐(chēng)。

  (3) 幼兒分角色表演詩歌。

  三、分析詩句格式。

  1. 引導幼兒討論。

  提問:找出每段詩句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歸納出詩歌句式:

  ×躲在××下,它說:××就是我的傘。

  四、嘗試仿編、添畫詩歌。

  1. 讓幼兒將仿編的詩句內容添畫在操作卡第22頁上,并用詩歌句式朗誦,請家長幫忙將

  文字內容記錄下來。

  2. 個別或小組朗誦展示自己仿編的詩句。

  附:詩歌

  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

  小躲在大蘑菇下,

  它說:蘑菇就是我的傘。

  下雨啦!下雨啦!

  小青蛙躲在大荷葉下,

  它說:荷葉就是我的傘。

  下雨啦!下雨啦!

  笑蟲子躲在大樹葉下,

  它說:樹葉就是我的傘。

  下雨啦!下雨啦!

  小弟弟,快過來,

  讓我為你撐起一把小花傘。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一、名稱:男孩女孩

  目標:

  1.區別男女、你我

  2.練習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吐字清楚。

  材料:

  男孩和女孩圖片

  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念兒歌。

  2.請女孩子站起來,教師指著女孩子的特征念兒歌。

  3.請男孩子站起來,教師指著男孩子的特征念兒歌。

  4.幼兒一起跟老師念兒歌。

  5.男、女孩子互相指認。學用代詞:你、我。

  建議:

  1.活動時教師能夠適當地用些道具更好。

  2.活動后,教師還可以延伸至美術區域中,讓幼兒操作《我是男孩子》《我是女孩子》。

  附兒歌:男孩女孩

  我是女孩子,

  梳著小辮子,

  穿著小裙子。

  你是男孩子,

  帶著小帽子,

  穿著短褲子。

  二、名稱:娃娃家游戲

  目標:

  鞏固幼兒說出男女、你我

  材料:娃娃家常用品

  過程:

  1.幼兒按性別的不同,自己確定擔任什么角色。

  2.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在家里做事情(擺弄玩具)。

  3.教師觀察幼兒游戲,適當地參與其中。

  建議:

  1.不要刻意地追求幼兒模仿角色真實性程度的高低。

  2.提供的材料要豐富,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

  托班整合活動設計――男孩女孩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讓幼兒體驗秋天的美,美在哪里。

  活動目標

  1.認真聆聽雨的聲音,比較不同的雨的生意特點。

  2.感受散文中秋天的美。

  3.跟讀并理解散文的美。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語言美,內容美。

  2、難點:為散文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不同季節的雨聲錄音。

  2、有內在邏輯聯系的秋天圖景。

  3、秋天的葉子、果實等的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1、第一關:聽雨辨不同(感受雨聲) 聽

  放音樂,先放不同大小的下雨聲,再不同季節的雨聲,引導小朋友去感受雨聲的變化與不同之處,使用‘_____的’的形式描述雨的特點。

  小結:教師要幫助小朋友豐富和補充語言以及糾正不正確用詞,啟發他們去感受音樂中雨聲的細微變化,為他們打開一個新的觀察視角。

  2、第二關:說說‘我與秋天’的故事 說

  2.1請小朋友舉手發言,說一說‘我’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秋天。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用“______的”的表達方式敘述。

  2.2 秋天和其他的季節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知道的或是發現的?

  天氣、穿的衣服厚薄、樹葉的顏色、開的花兒、成熟的果實、糧食等等,春夏秋冬各舉一到二個例子。

  2.3 秋天的樹木和花草有什么變化?

  2.4秋天成熟的果實和豐收的糧食都有哪些?舉例說明。

  2.5 秋天的小動物在干什么?

  小結:本階段既是對已有經驗的再感知,又是為學習散文作鋪墊,教師在本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小朋友用散文中的話將自己的故事,初步接觸散文的語言。

  3、第三關:學我說話(走近散文) 仿

  3.1放配樂散文,跟隨音樂一同走進秋天,感受來自散文的美。

  師:散文聽完了,小朋友感覺秋天的雨美不美?美在哪里?我們共同來學習一下。

  3.2結合畫面,分段理解散文。

  1)欣賞下雨前后的畫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引導幼兒把雨比作一把鑰匙。可對幼兒進行反問,進而幫助他們理解雨的清涼和溫柔。

  師:為什么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秋天的門?

  師:秋天的雨下過后,自然界就有了很多的變化,就好象一把鑰匙輕輕地把門打開,讓我們看到了秋天的一切。

  2)下雨后的畫面: 在畫面中感受色彩的美。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句子回答問題。重點指導幼兒說出各種植物、花卉的色彩變化。

  師:秋天到了,各種植物都有了變化。銀杏樹的葉子變黃了,水稻成熟變得金黃,各種顏色的菊花都開了,有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所以美麗的秋天有一盒

  五彩繽紛的顏料。

  3)呈現果實畫面,引導幼兒從氣味上說出秋天的雨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

  師:小朋友從圖上看到了什么?這些水果有什么味道?把準備好的水果籃拿到幼兒面前,讓他們聞一聞,并用“_____的”說出自己聞到的味道。

  師,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這氣味是從哪里來的?

  師:秋天來了,水果成熟了,都發出很多好聞的香味。而且在秋天遠遠都能聞到糖炒栗子、烤山芋的香味。

  4)喇叭畫面:引導幼兒感受動、植物的過冬方法。

  師:畫面上的是什么?是誰的喇叭?怎么聽聽他要告訴小朋友什么?教師朗讀喇叭的話。

  師: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落葉樹的樹葉紛紛飄下來,工人叔叔也開始為小樹過冬作好準備,冬眠的小動物忙著造房子、儲藏食物、挖洞,大家都在準備過冬了。 顯示小動物過冬的畫面。

  5)水果和糧食成熟的畫面,引導幼兒感受秋天的豐收景象。

  教師小結,秋天的雨給大地、小朋友帶來的是豐收、快樂的歌。

  3.3有目的的再次欣賞一遍,并學習運用散文詩中的句子來講述。

  師:這次請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把你最喜歡的、寫秋天最美的句子記在心里,等會兒告訴大家。

  4、第四關:視頻觀賞(進一步傾聽、感知散文的語言美、內容美、情境美。) 編

  4.1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再次利用圖片幫助幼兒說出散文中的句子。

  4.2 認真看視頻

  4.3 邊聽邊做 跟著音樂自由創編動作

  給幼兒充分的自由,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散文內容進行動作創編,教師適時介入并給予指導和幫助。

  本部分創編動作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屬于最近發展區,但要對接觸較少的散文進行動作創編就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在活動中可采取合作創編與自由創編兩種方式。以合作創編為主,鼓勵獨自創編。一方面可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為幼兒在獨立創編時積累一定的創編經驗。創編動作的過程中,是一個發揮幼兒想象力和創造性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次機會,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創造性。

  4.4分組表演與展示創編成果,引導小朋友互相學習

  階段小結:教師對本階段小朋友的表現要更進一步的進行指導和肯定,在跳一跳就夠得著的學習階段,幼兒通過不斷的嘗試與試誤,自身內部的評價系統會給以反饋,小朋友相互之間的評價也會給以反饋,在幼兒的評價系統還未發展完善的時候,對自己的評價往往不太客觀,最容易受挫,所以教師要通過不斷地觀察,適時介入孩子們的活動中,引導和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并通過總結幫助小朋友更加客觀的評價自己和其他小朋友。

  5、第五關:表現散文 演

  5.1本階段是一個融合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兒童運用普通話有感情的跟讀散文,體驗散文的內容,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內容美,情境美,從而喜歡散文,喜歡閱讀活動,培養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反思

  這堂課讓幼兒對秋天的雨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唱《胡說歌》,感受歌曲中滑稽、可笑的意蘊。

  2、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大膽想象違反常情的滑稽事情,仿編歌詞。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小丑畫一幅、小丑帽子一頂、紅圓片若干、襪子一雙、手套一副

  活動過程:

  一、感受歌曲韻律,產生學習的愿望和興趣。

  出示小丑畫:這是誰?他哪最滑稽?為什么?

  教師有節奏的念歌詞,幼兒感受歌詞的韻律及歌詞的滑稽、可笑。

  二、學唱歌曲。

  教師完整示范唱一遍。提問:小朋友,你聽到了什么?(你把襪子套在耳朵上,哎呀、哎!)老師在什么地方說"哎呀"?在哪里說"哎"的?(幼兒可能說的不完整)--聽老師再唱一遍:讓幼兒認真傾聽,知道襯詞"哎呀"、"哎"在歌曲中的位置,讓幼兒能注意老師的手勢,手一出是"哎呀",手一指是"你"。

  看老師手勢學唱歌曲,引導并唱出滑稽、好笑的意蘊。

  三、仿編歌詞,并演唱。

  學習仿編襯詞:老師扮演小丑,仿編出不同的滑稽的聲音演唱。

  在學習仿編襯詞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根據滑稽的樣子學習仿編歌詞。

  (1)老師把襪子套在手上讓幼兒根據滑稽的樣子怎么唱?

  (2)請幼兒表演襪子還套在哪里也滑稽?

  (3)除了襪子以外的東西表演:老師可向小朋友借身上東西做滑稽動作,讓幼兒仿編。

  讓幼兒學習同時仿編歌詞和襯詞。

  (1)請幾位老師用不同的東西做滑稽的事并發出不同的滑稽的聲音,幼兒分別仿編。

  (2)讓幼兒用自己的身上的東西分別做滑稽的樣子,幼兒之間分別根據對方滑稽的樣子仿編歌詞。

  活動反思:

  《胡說歌》是一堂輕松有趣的音樂活動課,不但孩子們學的喜歡,老師也教的很開心。歌曲曲調輕松活潑,歌詞幽默詼諧,很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歌曲將幼兒身邊常見的穿戴方式顛倒,使其違反常理,讓人聽了就覺得好笑。歌曲最大的特點是能讓幼兒隨意的胡編,從而激發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通過唱歌活動,使幼兒充分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風格特點,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主動,確實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了胡說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我們小朋友對"一雙"、"一對"的概念不太清楚,經常會說出一些笑言。現在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找到一只,丟了另一只,或者是找到的兩只不一樣。針對這種現象,我設計了雙雙對對這個數學活動,旨在幫助幼兒理解"一雙"、"一對"的含義,并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一雙"、"一對"的含義。

  2、難點:能準確將物品進行配對。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雙"和"對"的含義。

  2、能找出身邊成雙成對的東西。

  3、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手套、鞋子、筷子、襪子、茶杯一對、耳環一對、小熊玩偶一對、操作材料、貼紙等。

  活動過程:

  (一)分類游戲,引出"雙"、"對"的概念。

  1、教師展示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

  教師:請你們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好嗎?把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

  【將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全部打亂放在一起,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分類、配對。】

  2、觀察分類好的物品,初步了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分好的東西,說出分類的理由。

  【這里主要是為了引出"雙"、"對"的概念,讓幼兒了解一雙或一對由兩個組成,理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我們把他們叫做"一雙手套"、"一雙鞋子"、"一雙筷子"。

  【向幼兒簡單介紹"雙"、"對"的含義及使用條件。】

  (二)分類游戲,進一步了解"雙"、"對"的含義。

  1、教師展示茶杯、耳環、玩偶等物品。

  教師:請小朋友再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盡量將這些東西也配成一雙或一對,并且說說分類的理由。

  【進一步強化幼兒的認知,并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成雙成對的物品都是有關聯的,我們將這兩樣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稱作"一雙××"或"一對××"。

  (三)找找身邊成雙成對的物品。

  1、教師:除了老師準備的東西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成雙成對的東西呢?(比如:身體,教室環境等)請小朋友找找,什么東西可以成雙成對的。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成雙成對的東西,他們雙雙對對多漂亮啊!

  【通過此環節進一步的讓幼兒理解了活動的意義,也增進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對幼兒的知識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強化本活動中所學經驗。

  1、教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操作材料,我們大家帶動動手將它們進行成雙配對。

  2、教師展示幼兒操作材料,分組進行操作。

  3、幼兒成果展示。

  【這一環節里,主要是考驗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強化幼兒所獲得的經驗,對知識進行鞏固。】

  教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成雙成對的不僅僅是那些物品,我們人也可以成雙成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出去試一試吧!

  (五)結束部分

  游戲《成雙成對》。

  活動反思:

  在"雙雙對對"活動中,幼兒掌握比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襪子,手套是成雙成對的,還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許多是可以成雙成對的,并能準確的用語言表述"一雙××"或"一對××"。幼兒對于該活動很感興趣,活動中表現的很積極。

  小百科:雙(拼音:shuāng)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戰國文字 ,其古字形像一手抓住兩只鳥。雙的本義指兩只鳥,引申泛指成雙成對的,又引申為二或二的倍數的、偶數的。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目標

  體驗閱讀的樂趣。

  進一步熟悉故事情節,感受重復句式的特點,學習角色間的對話。

  學習有序地翻閱圖書,跟隨故事講述的節奏翻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準備

  實物展示臺,師幼人手一本繪本,小花裙、小貓、小鳥、大象等胸飾。

  過程

  一、有序翻頁,閱讀圖書

  1.教師運用“打招呼”小游戲,調動幼兒的閱讀興趣。

  師:請你們把圖書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擺正。

  師:眼睛看著書上的小姑娘,手指點在上面,和小姑娘打個招呼吧。

  師: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和小動物打個招呼。

  2.教師運用實物展示臺,和幼兒同步翻閱圖書,指導幼兒正確翻頁。

  (1) 看封面。

  師幼一起指著封面上的問號,說出故事的名字“誰的腳印”。

  (2)介紹翻書方法。

  師:請你們把兩只手放在書的兩邊,左手輕輕壓住書的左邊,用右手翻書。(鏡面示范。)

  (3)教師用較慢的速度講故事,講述中要求幼兒用手指出畫面中的主要情節,眼睛跟隨畫面。一頁講完后,提醒幼兒翻頁。

  二、角色表演,練習對話

  1.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小姑娘、小貓,表演對話。

  師幼翻書至小花貓頁面。

  (1)師:小姑娘問了什么?小貓是怎樣回答的?我來扮演小姑娘,請小朋友扮演小花貓,一起來說說吧。

  (2)請個別不善于表達的幼兒扮演小花貓,和教師扮演的小姑娘進行對話表演。

  2.幼兒分組扮演小姑娘、小鳥,進行對話表演。

  師幼翻書至小鳥頁面。

  師:他們說了什么?誰愿意來扮演他們?

  (1)請幼兒兩個一組表演對話。

  (2)引導幼兒在對話中加入角色特點,用細細的聲音學小鳥講話。

  師:小鳥那么嬌小,它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呢?

  (3)男女分組扮演角色進行對話表演。

  3.幼兒模擬大象的聲音,進行對話表演。

  師幼翻書至大象頁面。

  (1)師:他們說了什么?誰來試一下?

  (2)學習用大象的聲音講話。

  師: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說話會比較像大象呢?(粗粗的、比較低沉的聲音。)

  (3)請女孩扮演小姑娘,男孩扮演大象,進行對話表演。

  4.集體表達最后一句話。

  師幼翻書至第18、19、20頁,一起學小姑娘用開心的聲音說:“我知道了,原來是我自己的鞋印呀。”

  三、師幼一起邊閱讀邊講述

  師:你們喜歡這本圖書嗎?讓我們再來看一遍吧,一邊看一邊跟著老師一起講故事。

  四、整理收拾圖書

  師:請把書合起來,送到書架上,摞成一疊

【【精品】幼兒園優秀教案范文錦集7篇】相關文章: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錦集七篇03-12

《范進中舉》教學教案12-02

人教版《范進中舉》教案12-01

【精品】高二優秀作文錦集9篇06-19

【精品】高二優秀作文錦集四篇04-21

【精品】高二優秀作文錦集5篇03-22

【精品】高二優秀作文錦集八篇03-05

《范進中舉》教案設計12-10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八篇03-11

【精品】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錦集8篇03-1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一线免费观看 | 好吊妞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强行 | 香蕉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州精品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