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新節奏ⅹ·ⅹ ⅹⅹⅹ-|和ⅹ·ⅹ ⅹⅹⅹ|,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較為復雜的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
2.認識手風琴、小提琴和小軍鼓三種樂器,并知道新樂器的名稱和發聲特點。
3.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好聽的聲音》,練習控制自己的聲音與伴奏樂器和諧演唱。
4.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1.認識手風琴、小提琴和小軍鼓三種樂器,并知道新樂器的名稱和發聲特點。
2.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好聽的聲音》,練習控制自己的聲音與伴奏樂器和諧演唱。
3.學習新節奏ⅹ·ⅹ ⅹⅹⅹ-| 和ⅹ·ⅹ ⅹⅹⅹ|,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較為復雜的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
活動準備:
樂器(手風琴、小軍鼓、小提琴)、磁帶、動物圖片(小青蛙、小花貓、小熊、小狗、小豬)、樂器圖片(手風琴、小軍鼓、小提琴)。
活動過程:
一、節奏游戲
師出示小青蛙圖片,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呀?你們知道小青蛙是怎樣叫的嗎?請幼兒模仿。
師:我這只小青蛙是這樣叫的:
ⅹ·ⅹ ⅹⅹⅹ-|你們會嗎?請幼兒模仿。
呱 呱 呱呱呱
師出示小花貓圖片,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呀?你們猜猜這只小花貓是怎么叫的呢?請幼兒模仿。仔細聽,我這只小花貓是這樣叫的:
ⅹ·ⅹ ⅹⅹⅹ|誰會模仿?
喵 喵 喵喵喵
二、認識新樂器,了解其音色特點
1. 介紹新朋友
師:小朋友的節奏感真強,我決定帶你們去參加一場森林音樂會,想去嗎?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音樂會中的三位新朋友吧!依次出示三張動物圖片:小熊、小狗、小豬。
2.認識新樂器
師:在森林音樂會上,三種小動物演奏了不同的樂器。看看小朋友們認識這些樂器嗎?分別出示三張圖片:手風琴、小提琴、小軍鼓,引導幼兒認識,記住名稱。
3.了解音色特點
師:你們想不想聽聽這些樂器發出的聲音呢?師分別演奏三種樂器(小軍鼓、小提琴、手風琴),請幼兒聽辨其音色特點,同時出示字卡:咚咚咚、嗡嗡嗡、嗯嗯嗯。
4.欣賞用小提琴、手風琴演奏的樂曲。
三、歌唱游戲
師:認識了三位新朋友和三種新樂器,我們可以進入音樂會會場了,但是會場內有個規定,必須保持安靜,否則影響他人傾聽,你們能做到嗎?
1.欣賞歌曲
(1)播放歌曲,幼兒完整欣賞,并隨音樂有節奏的點頭。
(2)提問: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出示歌曲名稱。
2.學唱歌曲
(1)師分段清唱歌曲,提問:這段歌曲中誰在演奏,用的什么樂器,發出了怎樣的聲音?
(2)師領幼兒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3)幼兒嘗試與教師清唱歌曲。
(4)師彈奏,幼兒跟伴奏演唱歌曲。
3.接唱游戲
師: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學會了演唱這首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玩個接唱游戲吧!(將幼兒分為三組,分別為小熊組、小狗組、小豬組,幼兒按組的順序進行接唱歌曲)。
四、師總結評價
今天的小朋友表現都特別棒!讓我們大聲對自己說:“今天的我最棒!”
活動延伸:
回家后,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給家人聽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參加森林音樂會的情景大大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通過美觀的圖片和樂器的出示,幼兒形象、直觀的認識了手風琴、小提琴、小軍鼓三種樂器,初步了解了樂器的發聲特點。課前的節奏游戲既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濃厚興趣,又為攻克本次活動的難點做了很好的鋪墊,加之歌唱教學時我能夠扎扎實實地進行好每一環節,因而幼兒很快就學會了演唱歌曲,教師教的也很輕松,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幼兒的主體地位。活動在接唱游戲的**中拉下了帷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本次活動結束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總結出來許多經驗教訓:節奏訓練應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在引導幼兒認識三種小動物和三種樂器時應該讓幼兒有節奏的與它們打招呼,進一步熟悉本節課的節奏型,為本次活動的難點減緩坡度。在學唱歌曲這一環節時,教師忽視了提醒幼兒唱歌前的坐姿和發聲要求,導致有個別孩子進入歌唱誤區,認為扯著嗓子唱就是聲音洪亮。活動結束前應該播放歌曲錄音,讓幼兒跟隨音樂自由地進行表演唱,完整感受音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晨間活動:(8:00___9:00)
內容:游樂園(沙地)
活動目標:
1、探索沙的各種玩法,圍繞"森林公園"的主題,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利用細沙堆積出各種事物的形象。
2、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感受活動的樂趣。
3、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主題活動(9:00____10:00)
內容:千奇百怪的樹
活動目標:
1、用多種方法收集有關樹的資料,對千奇百怪的樹產生好奇;
2、樂意在集體面前展示、介紹收集的資料。
活動過程:
1、出示牛奶樹的圖片,教師介紹牛奶樹。
2、出示資料箱,了解各種千奇百怪的樹。
(1)游戲"擊鼓傳花",介紹抽出樹的名稱,并請幼兒猜測這棵樹的特征。提問:猜一猜這會是一棵怎么樣的樹?
(2)出示圖片,教師講述與這棵樹相關的故事。
3、幼兒在集體面前展示,主動介紹自己收集到的神奇的樹的資料。
4、幼兒自由地向同伴介紹自己收集到的神奇的樹的資料。
區域角活動(10:00____11:00)
看一看,量一量
活動目標:
1、激發探索的興趣,并能說出每盆樹的名稱。
2、通過測量學習比較長短,高矮。
活動內容:
1、將5盆盆景陳列在科學區內,讓幼兒認真觀察,了解這些樹的名稱和特征。
2、投放皮尺,長短不同的尺子、繩子,供幼兒測量。
3、提供測量記錄表、筆,供幼兒練習測量。
畫一畫,做一做
活動目標:
1、發揮想象,用不同方法大膽地創造各種神奇的大樹形象。
2、對繪畫操作活動感興趣,體驗創造的樂趣。
活動內容:
1、采集各種樹葉,洗凈壓平后投入,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葉脈,鼓勵幼兒嘗試畫樹葉上的葉脈。
2、投放彩色筆、油畫棒、繪畫紙,供幼兒繪畫千奇百怪的樹。
3、投放樹枝、泥巴、橡皮泥,供幼兒制作千奇百怪的樹。
學一學,講一講
活動目標:
1、能夠看著圖片說出樹的名稱和特征,激發探索自然的'興趣。
2、培養耐心、細致的學習習慣。
活動內容:
1、提供各種各樣的圖片、圖書、樹相關的字,供幼兒結合圖片學習認字。
2、提供白紙、彩色筆、訂書機,供幼兒自己制作各種各樣的樹的小資料集。
離園活動(11:00--11:30)
活動反思: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是增長知識的手段,動手動腦是探索發現的途徑。這次活動課,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性極高,不但知道了各種樹木的名稱,而且對其特點和功用也有了大致了解,更是滿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兒對觀察到的不能運用比較合適的語言來表達,還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說多教多引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正確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筷子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這里有一盤沙,我想知道有多少沙,你們有什么辦法嗎?
2.幼兒第一次糧沙并進行統計記錄。
(1)怎樣讓別人知道這堆沙有多少呢?(記錄)
(2)出示統計表格并觀察:這是一張統計表,橫排的格子里畫上你使用的工具,豎排的格子里記錄你使用這個工具量沙的次數。
(3)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4)幼兒操作
(5)引導觀察數據,表揚會想辦法記錄的小朋友。
3.幼兒第二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計數據
(4)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桶來量沙,量的結果又會怎么樣?讓我們帶著沙到教室試一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找出大書圖片中的“洞”。
2、知道大書中有些洞的用處。
3、嘗試用完整的一句話概括圖片內容。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大書《洞在哪里》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活動
“小豬儲蓄罐有個洞,老師這些圖片上也都有洞,你能找出來嗎?”
二、觀看大書,理解內容
1、觀看第1—4頁,概括內容
(1)幼兒用完整的一句話概括圖片內容。
(2)教師歸納。
2、觀看第5—7頁,理解內容。
(1)“什么洞要趕快補好,為什么?”
(2)“在什么洞里工作要小心,為什么?”
(3)“為什么空空的洞能變出小白兔?”
(4)“從哪里的洞看進去,就知道沒有生病?”
(5)“什么洞可以吹出好聽的音樂?”
(6)“還有哪里有洞?”
三、再次看書,完整講述
【活動評析】
在這節課中,我讓幼兒仔細地觀察,并找出圖片中的“洞”,在這過程中,幼兒都在爭先恐后的舉手,快樂地尋找著“洞”。可見他們對此的興趣濃厚,在找到“洞”后,幼兒也能用完整的一句話表達圖片的內容,真的很不錯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第一階段教學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充分觀察圖畫信息并用適當的語言大膽表達。
2、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大書 背著背包的玩具小蛇一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出示小蛇)它是誰?你猜它想要干什么?(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引出讀本)
二、封面閱讀
1、封面上有誰?
2、它想干什么?
3、封面文字閱讀《小蛇要走了》
叁、逐頁圖畫閱讀
至第4頁:你發現了些什么?(引導幼兒充分觀察畫面主要角色、動作、表情、周圍的物品變化等信息,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第5頁:小蛇的表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猴子可能對小蛇說了些什么?
第6頁至第7頁(關鍵頁對比閱讀):小蛇和小動物的表情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它們都笑了?你還發現了什么?
第8頁:朋友們是怎樣和小蛇告別的?
四、結束活動
1、小蛇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2、它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3、我們下次一起來聽聽小動物們說的話就知道了。
第二階段教學
活動目標:
1、利用圖畫學習文字,能手口一致地指讀,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2、引導幼兒體驗故事角色的感情和心理變化。
活動準備:大書 小書 表情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逐頁文字閱讀
1、引導幼兒回憶讀本內容后出示大書
2、結合圖畫內容逐頁出示文字,幫助幼兒理解文字內容。
3、學學動物表情的變化和動作,給每頁的主要角色送一個表情娃娃。
二、幼兒小書閱讀,師個別指導
第叁階段教學
活動目標:
1、學習并了解和周圍朋友告別時的一些情況。
2、嘗試與同伴合作表演告別方式或故事內容,體驗合作的快樂和成功感。
活動準備:大書
活動過程:
一、復習活動:請幼兒輪流上來做小老師,進行大書閱讀活動
二、表演活動:
1、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出遠門了,你會怎樣和他告別?
2、小組討論分工,師作適當指導。
3、分組表演,師及時鼓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加減法,感知三幅圖的含義,繼續學習列加減法算式。
2、理解加法題中用"一共"表示合起來的意思。
3、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學過2的加減,初步會看三幅圖。
2、物質準備-教具:面包圈范例圖,筆。-學具:幼兒用書、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小老鼠買面包圈。
-展示《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書,請幼兒說說兩個好朋友最喜歡吃什么?
-教師:小老鼠去給大老虎買面包圈當點心,我們看看它買了幾個面包圈。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小老鼠買了 1個面包圈;第二幅圖-小老鼠又買了2個面包圈;第三幅圖-小老鼠一共買了3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一共"表示把兩次買的面包圈合起來的意思。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買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加法算式。
2、小組操作活動。
-看圖列3 的加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用書上三幅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一共"的詞語,大膽講述三幅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一共的詞語,大膽講述三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含義列出3的加減算式。
-看圖記錄圖形特征,看算式進行3以內的加減運算。
3、活動評價。
-教師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講述畫面內容和算式,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體進行評價。重點引導幼兒鞏固正確使用"一共"的詞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能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節。
2、 積極參與討論,能大膽并完整地表達對畫面的理解。
3、 通過討論猜測和多種閱讀方式,感受閱讀活動的樂趣。
4、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 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對故事中五種動物的特點有所了解。
物質材料準備:PPT課件、大書4本、小書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討論神秘的大跳龍。
1、 認識故事中的角色。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本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本書中都有哪些角色。
(1)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
(2)這藏在洞里的會是誰?(聽一聽自我介紹)
(3)它是怎么介紹自己的?
2、討論神秘的大跳龍。
你們覺得大跳龍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二、理解內容,感受緊張的故事氛圍。
1、集體閱讀,理解故事前兩幕。
(1)這一天,當兔子高高興興地回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它是怎么做的?
(2)兔子是怎么對小貓說的?說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集體說)
(3)你們覺得小貓會答應幫忙嗎?為什么你會這么認為?它會怎么說呢?(分角色集體說)
(4)小貓把大跳龍趕跑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5)大跳龍對小貓說了什么?讓小貓如此害怕呢?(集體說、分角色說)
2、小組閱讀,理解故事三、四幕。
接著還有誰來幫忙了?下去自己翻一翻,說一說。
誰能把你們一組看到的故事來說一說。
三、完整欣賞,了解有趣的故事結局。
1、自主閱讀,感知故事結尾。
青蛙有沒有制服大跳龍?原來大跳龍是誰?
2、 共同欣賞,完整感受故事。
原來可怕的大跳龍是調皮的小青蛙假扮的,這是它和朋友們開的一個玩笑呀!讓我們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地來聽一聽,請大家邊聽邊翻書,聽到哪就翻到哪。
3、 小結提升,拓展表演故事。
如果你是這些小動物,你會怎么做呢?是不是聽到聲音就要逃跑呢?
這個故事還可以編成一個小小的童話劇呢,活動結束后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分配角色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分享閱讀《大跳龍》是我上的一節模仿課,活動開展前我先觀看在這成熟的課中,教師是如何展開的,如何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有效提問體會動物們被大跳龍嚇破了膽時的動作和神態。在語言運用方面,引導幼兒預測故事情節,大膽表述自己的閱讀理解。
教師先出示封面,知道故事中的角色,導入出今天的主要角色"大跳龍" 為了激發起幼兒的閱讀興趣,我讓幼兒猜想大跳龍到底是誰?接著通過讓幼兒猜想,帶著幼兒進入繪本一起來尋找大跳龍到底是誰。通過猜測、模仿語氣、大膽想象等獎大跳龍更加神秘化,同時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表情和動作,并請幼兒模仿每一個動物的表情和動作,讓幼兒更深刻的理解此時動物被大跳龍嚇破了膽的心理狀態。語言部分,先出示錄音幼兒通過學習表情、動作、語氣等來模仿動物之間的對話,到后來自己閱讀、進行對話的仿編。
這個活動,讓我從多方面了解如何上好一個閱讀活動,如何有效指導幼兒去閱讀,讓幼兒喜歡閱讀
小百科: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征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