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萌發喜歡小動物、愿意接近小動物的情感。
2、引導幼兒學習觀察小動物的方法。
3、引導幼兒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二、活動準備
小白兔頭飾、小白兔、蘑菇圖卡、小籃子
三、活動過程
1、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可愛的小白兔)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白兔,并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小白兔的特征。
。1)它的毛是什么顏色?它的眼睛是什么顏色?它的尾巴是什么樣的?它的耳朵是什么樣的?
。2)小白兔喜歡吃什么?(注意告訴幼兒兔子是以苜蓿草為主食,以蘿卜、青菜為輔食,否則會導致兔子腹瀉)
(3)兔子的叫聲代表什么意思?
〔1〕咕咕叫代表兔子很不滿意或生氣了。比如兔子不喜歡人家抱它碰它,就會發出咕咕的聲音。
〔2〕輕輕磨牙代表兔子很滿足或很高興。如果大聲磨牙代表兔子感到疼痛,最好帶兔子去看獸醫。
3、學習兒歌《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4、游戲互動:小白兔采蘑菇。
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戴上小兔頭飾扮演小兔。哨聲響起,小兔們依次拿著小籃子采蘑菇(途中設置簡單障礙,而且每次只采3個蘑菇),活動結束后看看那一組采的蘑菇最多。
5、教師評價總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數數活動,體驗點數游戲的快樂。
2.初步建立按數取物的能力。
3.能夠口手物一致地點數數量是3的物體并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1.課件:趣味練習:到五的數字
2.圖片:小蘑菇卡片若干,1—3的數字圖片并貼到操作卡上。
3.操作玩具:蘿卜、小紅花、。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課題
教師帶領幼兒邊說“數字歌”,邊模仿開汽車,
引導幼兒分別和1、2、3數字寶寶認識并問好。
二、展開
1.通過游戲《送禮物》學習1、2、3的點數。
(1)問:今天我們來到數字寶寶家,應該怎樣送禮物,“數字寶寶1、2、3”才會高興呢?
。ㄋ偷乃麄數要與數字寶寶表示的數量相等)。
數字寶寶1、2、3、分別表示多少數量?
教師:1表示數量是1的物體,2表示數量是2的物體,3表示數量是的物體。
。2)教師在示范版上分別根據數字出示相應的數量的水果卡片,演示按數取物。
。3)課件播放點數方法
。4)教師正確示范點數的方法:
右手食指指著點數的物體,自左而右一個一個點數,點一個數一個,
最后將所數物體按逆時針方向劃圈,提高聲調說出總數。
。5)幼兒進行點數,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進行示范點數。
2.幼兒送禮物練習按數取物
(1)取出操作卡,確認是數字寶寶和禮物材料
。2)請送給數字寶寶“1”1個蘿卜,
。ㄓ變簭谋P中取出1個小蘿卜卡片放在數字1的旁邊)
請幼兒點數驗證。
(3)請送給數字寶寶“2”2個蘑菇
。ㄓ變簭谋P中取出2個小蘑菇卡片放在數字2的旁邊)
請幼兒點數驗證。
。4)請送給數字寶寶“3”3個蘿卜
(幼兒從盤中取出3朵小紅花卡片放在數字1的旁邊)
請幼兒點數驗證。
3.知識遷移:參觀數字寶寶家,引導幼兒找找數量是“3”的物體。
三、結束
游戲“找朋友”,鞏固按物取數:
聽到幾下聲音,就請相應的數字寶寶舉起來。
如“老師拍3下手”“敲2下鼓”等,也可邀請個別幼兒帶領游戲,提高興趣。
根據時間結束游戲和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故事《腳步聲》是幼兒十分喜歡的文學作品,兔奶奶根據三只羊走路時腳步聲的不同,判斷是誰來了。利用這個文學作品,讓幼兒學習根據聲音的特征進行判斷,不但發展了幼兒細致的分辨能力,而且使幼兒對周圍的聲音產生興趣,能夠留意身邊不同的聲音。通過學學說說中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使幼兒萌發了初步的角色對話意識。
根據孩子語言的最近發展區,孩子生長的環境,故事里的“姥姥”這一稱呼對于這里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所以我把故事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在故事中稱呼“姥姥”改為奶奶,出現的象聲詞走路的腳步聲也進行了簡單化,便于孩子學說。
【活動目標】
嘗試分辨大羊、中羊和小羊以及其他動物與人群走路時不同的腳步聲。
【活動準備】
操作圖片;故事動畫;腳步聲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聽故事《腳步聲》
1、老師分段講故事,幼兒安靜傾聽。
重點提問:
A、是誰上山去看兔奶奶了?
B、為什么兔奶奶一聽腳步聲就知道是誰來了呢?
C、X羊看見奶奶是怎么說的呀?
(幼兒模仿三只羊不同的腳步聲,學說三只羊的話。)
2、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重點提問:
A、X羊的腳步聲是怎樣的?
B、X羊見到奶奶又是怎么說的?
。ㄓ變夯貞浌适聝热荩⒛7氯谎虿煌哪_步聲,學說三只羊的話。)
小結:哦,原來大羊、中羊和小羊的腳步聲都不一樣,所以兔奶奶一下就聽出是誰來了。
二、經驗遷移
1、你還聽到過誰的腳步聲
(幼兒說一說、學一學)
三、聽錄音,猜猜誰來了
1、這里還有腳步聲,我們一起來聽聽。
。ǚ配浺舸艓В浩渲杏袐寢尨┲吒、爺爺用拐杖、小馬跑、大象等各種不同的腳步聲。)
重點提問:
A、這是誰的腳步聲?
B、你是怎么聽出來的?
小結:每個人的腳步聲都不相同,仔細聽,開動小腦筋,找找特殊的地方。
活動延伸與建議
1、提供相匹配的圖片,幼兒根據圖片提示創編兒歌。
2、提供更多的節奏條卡,幼兒根據節奏卡念兒歌。并進行問答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標:
1 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衣服等活動,感受到自己的長大,增強觀察能力。
2 愿意較大聲、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準備:
1 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錄象。
2 各類嬰兒衣物等。
活動重點:幼兒通過操作比較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活動難點:能夠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設計:
(一)情境感知:
1、教師創設情景:以PPT的形式出示小朋友們小時候的照片。這是誰呢?怎么和現在長的不一樣呢,哪里不一樣?
3、小結:我們長大了,頭發長長了,個子長高了,變瘦了,所以和小時候不一樣。
(二)操作比較:
1、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 (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2、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講述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試穿、講述為什么穿不下衣服。)3、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ㄈ┯^察發現:
1、幼兒看錄象一:小時侯的寶寶。 提問:寶寶在干什么?為什么要媽媽幫忙?
2、幼兒看錄象二:上幼兒園的寶寶。 比較:這兩個寶寶有什么不一樣呢?
3、小結:第一個寶寶什么事情都要媽媽做。第二個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引導討論:(1) 你們和兩個寶寶相比有什么不一樣?你在幼兒園學會了什么新的本領。
5、小結:我們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現在長大了會自己做各種事情,會。。。。。。希望小朋友們長大后學會更多的本領,比老師的本領更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案:捉熊去
設計意圖:
繪本《我們要去捉狗熊》極具游戲精神,描述了一家人克服種種困難前去捉熊,最后安全逃回家的故事。小班幼兒具有很強的同情心和泛靈意識,特別容易進入故事情境。如能借助故事情景,順應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興趣指向設計活動,能使動作練習變得有趣,讓幼兒百玩不厭。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是小班幼兒動作發展的目標之一。在我園,有一種質地極軟、彈性很好的海綿墊子,平時用來給孩子們進行爬、滾的練習。在這次活動中,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它們變成了“又深又軟的爛泥潭”,幼兒在通過時需要把腳抬高、保持身體平衡,這種新的鍛煉方式與平衡木做成的“橋”一起對不同水平幼兒的平衡能力形成了適度的挑戰,引發了幼兒強烈的活動欲望。
另外,在本活動中,我們把浴巾簡單地卷起來做成“寶寶”,讓幼兒帶著“寶寶”活動,既增加了動作難度、提高了鍛煉效果、激發了幼兒興趣,又起到了安撫幼兒緊張情緒的作用。游戲情境中的互動語言充滿人文氣息,不僅起到環節過渡的作用,還滲透了關愛、互助的價值觀。本活動融合了有關社會性、創造力和主動性等發展目標,具有促進幼兒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雙重價值。
目標:
1.練習在平衡木、海綿墊上行走,發展平衡能力。
2.能夠根據一定的路線行進,遵守游戲規則。
3.敢于挑戰自己,并樂于跟同伴一起參加游戲。
準備:
1、幼兒曾聽過故事《我們要去捉狗熊》。
2.在場地上,用地墊鋪成“家”,用紅、黃、藍三組海綿墊子當“爛泥潭”,用紅、黃、藍三組平衡木當“橋”,用紙箱等材料做“山洞”。
3.用浴巾做成的`“寶寶”每人一個,紅、黃、藍三色的三角巾每人一塊系在脖子上。
4.請一位教師配合扮演“熊”。
過程:
一、熱身活動:和寶寶做游戲
師:你喜歡你的寶寶嗎?你會帶他怎么玩?
幼:我會背寶寶走路/我會抱著寶寶轉圈/我會扶著寶寶走路/我會舉著寶寶跳跳跳……
(幼兒每說到一種玩法,教師和幼兒便抱著“寶寶”一起做動作。)
師:寶寶累了,我們帶著寶寶安靜地休息一會兒吧。(幼兒搖“寶寶”睡覺,然后輕輕放下“寶寶”。)
二、情境游戲:捉熊去
1.了解游戲玩法和規則,初步嘗試玩游戲。
師:還記得《我們要去捉狗熊》的故事嗎?故事講了什么?
師:今天,我們也來玩捉狗熊的游戲。大家看,這里是小橋,前面有一塊大大的爛泥潭,遠處有一個山洞,山洞里住著一只大熊。寶寶這會兒睡著了,我們一起去捉熊,好不好?
師:請你先看看自己三角巾的顏色,然后從相同顏色的“小橋”和“爛泥潭”上走過去。
(幼兒走過“小橋”和“爛泥潭”,教師關注幼兒走“爛泥潭”時的表現。)
師:今天大熊不在家,讓我們沿著原路回去吧。
(析:第一次游戲設置的“熊不在家”的情節,有利于幼兒在比較輕松的心理狀態下練習動作。)
2.交流行走的經驗,重點練習“踩”的動作。
師:剛才去大熊家的路上,哪里最難走?誰還摔倒了?
幼:爛泥潭最難走了!
師:為什么爛泥潭很難走?
幼:因為爛泥潭很軟/踩下去一個坑……
師:怎么走才能不摔倒呢?
幼:要把腳抬得高一點。
師:你來試試看。
幼:要輕輕地、慢慢地走。
師:大家一起來試試。
師(小結):原來經過“爛泥潭”時要把腳抬高一點,然后輕輕地、慢慢地放下去,這樣就不會摔跤了。
師:好吧,趁著大熊這會兒不在家,我們再去練習練習!
(幼兒練習2~3遍。)
3.增加難度進行游戲。
(1)抱著寶寶去捉熊。
師:我的寶寶也想跟著我去捉熊呢!你們的寶寶想不想去呢?
師:好,那我們就請不想去的寶寶看家吧。其他的寶寶和我們一起去捉熊。你們能保護好自己的寶寶嗎?怎么保護呢?
幼:我抱好我的寶寶。
幼:我不摔跤,寶寶也不會摔跤。
(師幼一起抱著“寶寶”過“小橋”“爛泥潭”,到達“山洞”后,配班教師扮演大熊從“山洞”里出來,慢慢追趕。大家原路逃回“家”。)
(析:一方面,幼兒抱了“寶寶”之后,動作難度加大;另一方面,“大熊”的存在營造出了緊張的氛圍。也加大了動作難度,從而有助于幼兒平衡能力的發展。)
(2)增加器材難度再次去捉熊。
師:大家快關上門。
師:剛才真是太緊張了,大熊追過來的時候,有兩個媽媽摔倒了,還有兩個爸爸從其他地方跑回家,差點迷路了。其實大熊的身體比我們重,他從爛泥潭里經過時會陷得更深,走得更慢。只要我們不摔跤,他就一定追不上我們。
師:瞧,熊在做什么?
幼:熊把“橋”變長了!
幼:熊還把“爛泥潭”變得更深了。
幼:他不想讓我們去捉他。
師:你們還敢去捉熊嗎?能順利地走到熊那里去嗎?走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幼:我們要小心。
師:是的,我們不光自己要小心,還要相互幫助,看到有人摔倒了,旁邊的人可以扶一下。
幼:我們要把腳抬得更高。
師:好,我們帶上寶寶出發吧!
(“大熊”低聲吼著,慢慢地從“山洞”里出來追趕幼兒。)
(析:在游戲中,幼兒容易因情緒激動而導致動作變形甚至摔倒,因此,“大熊”只是慢速追趕,以減少幼兒的游戲緊張感,切合小班幼兒的心理特征。)
4.轉變情節進行游戲。
師:我們安全地回家了,門也關緊了。你們聽到大熊說什么了嗎?(“大熊”在“山洞”里喊話。)
幼:大熊很傷心。
幼:大熊說他不想抓我們,想跟我們做游戲。
師:大熊不想抓我們,只是想跟我們做游戲。那你們愿意跟他做朋友嗎?
幼:我們跟大熊做朋友吧!
師:怎么才能讓大熊明白我們的意思呢?
幼:我們去好好跟他說。
幼:我們站在山洞夕卜面跟他說。
幼:我們唱一首歌給他聽。
(幼兒通過“小橋”和“爛泥潭”走到“山洞”外面,去安慰“大熊”,跟“大熊”做朋友。)
熊:你們好,我也有一個寶寶,你們想跟我的寶寶做朋友嗎?
幼:好。瓉泶笮芤灿袑殞殹
師:我們請大熊到我們家去做客,好嗎?
(幼兒一起沿著原路返回。)
(析:隨著游戲情節的發展,幼兒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他們帶著對熊的理解和同情,又一次踏上了“找熊”的路,從而使重復的動作練習變得輕松有趣。另外,變化的情節也激發了幼兒關心別人、主動與他人交流的愿望。)
三、整理活動:學大熊與寶寶做游戲
師:大熊平時是怎么跟寶寶做游戲的呢?讓我們跟著“大熊”一起帶寶寶玩吧。
熊:我會帶著寶寶騎馬(把寶寶放在膝蓋上顛一顛),我會帶著寶寶滑滑梯(讓寶寶從膝蓋往下滑),我還會讓寶寶在我的身上滾一滾(讓寶寶在腹部滾動)。
(幼兒跟隨“大熊”一起做放松動作。)
(析:讓幼兒和“大熊”一起帶“寶寶”游戲,自然轉入安靜的整理活動,既承接了前面的游戲情節,又起到了放松幼兒身體、調整幼兒心理的作用。)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說出自己喜歡的食物,知道冬天吃火鍋可以暖和身體。
2。體驗大家一起“吃火鍋”的快樂。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4。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1;顒忧埃簤γ婧驼Z言角張貼“火鍋”的圖片;幼兒回家品嘗“火鍋”;
2。故事錄音;
3。操作材料(玩具鍋子、爐子、餐具、玩具菜等)
活動過程:
一.語言導入:
1。冬天真冷啊,你們感到身體哪里冷啊?
2。小動物們也感覺很冷,你們快幫他們想想,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身體暖和起來?
二.吃火鍋
1。聽故事“吃火鍋”。
2。故事后提問:
(1)現在你知道小動物們是怎么讓身體暖和起來的?(吃火鍋)
(2)火鍋里都放了些什么呀?為什么?(重點:各動物喜歡的食物對應起來)
(3)你們有誰家里也吃過火鍋?你喜歡吃的是什么呢?大家一起吃火鍋,感覺怎樣?
小結:冬天吃火鍋,大家圍一桌,又暖和,又開心。
3。操作體驗:
(1)我們也來“吃火鍋”。(重點演示用具、“涮”菜的過程)
(2)請你選一樣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和你的朋友坐到桌子邊一起吃火鍋。
(3)指導:a幼兒互相講講說說自己喜歡的菜名稱,交換;
b引導體驗吃火鍋圍坐在一起開心又暖和的感覺。
活動反思:
本活動很適宜在冬天里開展,能體驗吃火鍋給人們暖和的感覺,特別能體現熱熱鬧鬧的情感。活動中,孩子們親自操作讓他們能認識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蔬菜,并在游玩中樂意說一說數一數,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能力,在與同伴一起游戲中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各類商品包裝也越來越顯得美觀、精致、深受顧客的喜歡。如化妝品盒、食品盒等。既有使用價值,又可供欣賞和游戲,常常讓孩子愛不釋手,是一筆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因此,我選擇了孩子們非常熟悉、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和瓶交朋友”作為活動主題。結合《綱要》我抓住小班幼兒年齡小、思維具體形象、好奇心強等特點,將小朋友們從家中收集來的各種各樣的瓶子進行了裝扮,貼上了眼睛和嘴巴,穿上了裙子和褲子,使他們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瓶娃娃。讓小朋友親親、摸摸、看看、玩玩,做瓶娃娃的好朋友,從而了解瓶娃娃,激發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濃厚興趣。
[活動目標]
1)能在一定的情景中積極、自主地活動,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瓶娃娃,了解他們的名稱和特征。
2)在游戲中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瓶娃娃的奧秘。
3)體驗游戲的快樂,在生活中積極動口、動手、動腦。
[活動準備]
1)發動幼兒收集家中各種各樣的空瓶子,幫它洗干凈,貼上眼睛和嘴巴,裝扮成瓶娃娃。
2)魔術箱一只,布置魔術場景。
3)米粒、沙子、豆豆、花生米等若干。
4)輕松、活潑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激發情趣
教師扮演魔術師,變出瓶娃娃向小朋友問好。讓兒分別說出它們是用什么瓶子做成的,并爭著到魔術箱中摸。
二、去魔術城
讓幼兒去魔術城。小朋友之間互相討論,自由交談,從名稱說到大小、高矮、色彩、造型等。
三、和瓶娃娃交朋友
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瓶娃,親親小嘴,摸摸身體,相互比比高矮、胖瘦、顏色等。
四、聽瓶娃娃唱歌
在瓶子里裝上花生米等東西,蓋上蓋子搖動。
五、和瓶娃做游戲
播放輕松的音樂,啟發幼兒和瓶娃做游戲。
評析:
整個活動構思精巧、情意昂盎然;顒又星擅畹剡\用了擬人的手法,將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瓶子比喻成一個個形象、可愛的瓶娃娃,把本無生命的物體當成有感情、可以親近和感知的對象,充分體現了小班幼兒思維形象愛新奇的特點;顒右浴昂推客尥迒柡谩薄敖慌笥选薄坝H一親”“抱一抱”“比高矮、胖瘦”“聽瓶娃娃唱歌”“和瓶娃娃做游戲”等一系列活動環節,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覺中對瓶娃娃的色彩、造型、特征、功用等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從而產生了觀察周圍事物的濃厚興趣。尤其是“聽瓶娃娃唱歌”“和瓶娃娃做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通過看、聽、摸、搖、比,與瓶娃娃充分接觸,感知、探索,將瓶娃娃當成有生命、有感情的游戲伙伴,在游戲中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真正體驗到了玩中學、學中玩、游戲的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