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對稱三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對稱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對稱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形狀及顏色的對稱關系。
2、理解對稱的含義并且會進行找對稱的操作。
3、正確判斷對稱圖形,完成練習。
活動準備:
1.具有對稱特點的物品
2.做題的對稱卡掛圖及各類各色圖形
3.各種圖形用一紙袋子裝好,幼兒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一、感知對稱
1.故事引入:春天來了,花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這時,飄來一片烏云,蝴蝶都拍拍翅膀準備回家。忽然,蝴蝶叫了起來:"我丟了一只翅膀,飛不起來了!"(把紙制的蝴蝶的半只翅膀布置在背景圖上)雨越下越大,誰愿意幫助他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請個別幼兒為背景圖上的蝴蝶的翅膀配對。
3.展示配好對的翅膀,并說明配對的理由(從顏色、形狀、大小一樣)。 (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小結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對折左右兩邊都相同,把它疊在一起,會重合)教師小結:像這種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如蝴蝶,都有一條中心線,它們左右兩邊的大小、顏色、形狀完全相同,我們把它們叫做"對稱"。
二、找對稱
1.師出示某圖形的一半,請幼兒找到它的另一半來拼一拼。
2.師:其實人的身體很多地方也是對稱的?大家找找看。那么動作可以對稱嗎?(請小朋友指出并做動作。)
3.我們還見過哪些東西是對稱的呢?(門窗、蜜蜂、蜻蜓、蝴蝶、書本、衣服、心形、梯形、手掌、臉、飛機翅膀、車輪等)
三、練習判斷書中的幾組圖(出示自制掛圖),看看哪組圖是對稱圖形,是就在下面的方框中打上"√"
四、游戲紙袋中的各類圖形倒出來,分別找找有哪些圖形是對稱的?在桌子上拼一拼,師巡視指導。
五、布置作業完成書后的練習(P20)
幼兒園大班教案對稱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地判斷圖形是否對稱。
2.能正確地擺、畫出與圖形對稱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圖形的對稱性。
3.能運用對折的方法,剪出對稱的圖形,感受對稱美。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操作紙、剪刀、小簍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通過講述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二、拯救女王
通過創設闖關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
1、通過第一、二、三關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判斷圖形是否對稱。(重點)
第一關:找一找
教師通過出示一半的愛心,激發幼兒尋找它的另一半把愛心復原。
教師總結:像這種左右兩邊大小、形狀一樣的,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
第二關:折一折
通過動手折圖形判斷圖形是否對稱,鼓勵幼兒探索發現同為對稱囹形,對稱軸的數量不同。
教師總結:原來在對稱圖形中,有的像半圓形只有一條對稱軸,有的像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
第三關:分一分
請幼兒把它們分一分,把對稱的放在笑臉框里,不對稱的放在哭臉框里。
2、通過第四、五關知道相對稱的兩個正方形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難點)
第四關:擺一擺
請幼兒把『F方形擺一擺,讓它們和左邊的圖案相對稱。
第五關:拼一拼
請幼兒6人一組合作拼一拼,在左邊拼出一個小士兵和右邊的小士兵相對稱。
三、女王送禮物
出示女王圖片,介紹女王的王國叫“對稱王國”。
出示禮物圖片,引導幼兒把禮物完整的變出來。
活動延伸:
剪一剪
請幼兒帶坐禮物回教室動手剪一剪。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的探索欲望越來越強,此活動中設計了闖關形式,極大地吸引了幼兒。通過活動,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收獲頗多:
1.環節清晰明了。
活動的整個環節很清晰,通過拯救女王而闖關明確了任務,設計了“找對稱愛心——折對稱圖形——分一分對稱物品——擺出左右對稱的圖形”4個難關,每一個關口都有關于對稱的學習與練習;在教學的具體環節上,讓小朋友們動手參與也是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折紙游戲有效地增加了每一個小朋友參與和成功的體驗。
2.電子白板與PPT相結合。
白板的種種功能為小朋友理解對稱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只能坐在電腦前使用鼠標的限制,給教師更多的發揮空間,使教學更加生動,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并且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學習興趣。
小百科:對稱,就是物體相同部分有規律的重復。
幼兒園大班教案對稱 篇3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物體,找出對稱圖形,并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培養幼兒的多項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重點難點
1、認識對稱現象,繪畫對稱圖形。
2、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畫出簡單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有趣的對稱圖案,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
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張全出示后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
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涂色對稱圖案,最后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教學反思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么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后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并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松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涂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范, 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涂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