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由此可見,語言的發展對幼兒而言極其重要,故事教學是幼兒語言學習活動中的重要形式,因為其本身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所以很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河馬村長》是幼兒園綜合教材里的一節語言活動,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時,就被故事中詼諧幽默的情節所感染,我想孩子們也一定會被它吸引,于是我就設計了這次活動,讓孩子們在想一想、說一說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并不斷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情趣。
2、能根據動物特性進行充分的想象和合理的分工。
3、能在同伴面前用完整的話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動物背景圖兩張。
2、母雞、鴨子、牛、馬、鴿子等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一,看圖講述,幫幼兒理解"村長"的含義。
1、教師講述:森林里的動物村建成了,小動物們聚在一起選村長呢?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村長?(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老師沒有任何指向性的暗示,因此,幼兒的回答完全憑借個人的已有經驗,也正因為如此,幼兒的講述才是豐富多彩的。如:村長就是領導;村長是為大家發明東西的;村長是分配大家干活的;村長是為大家服務的……幼兒的不同回答,老師的親切微笑,激起了幼兒猜想、講述的積極性以及對今天活動的期待。)
2、教師總結:村長要聰明、要有智慧、要愿意為大家服務。
提問:小朋友們,請你們猜猜動物們會選誰當村長呢?為什么呢?(這一問題拋出,立刻得到了孩子們的回應:我猜動物們會選河馬,因為河馬很大;選牛,因為牛力氣大;選狗,因為它能看家……孩子們展開了充分的想像。)
二、邊講述邊引導幼兒完整理解故事。
1、教師講述:小動物們也發愁了,不知道該選誰呢?它們你一言我一語,都說自己本領大,都想當村長呢!最后輪到河馬先生發言了:我的嘴巴大,身子最大,腦袋也最大,我一定能想出許多好辦法。大家想,既然河馬先生有那么多的最大,就讓它來當村長吧!(這里的講述,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配上夸張的動作表演,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使孩子們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情節發展之中。)河馬先生當上了村長,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幫動物們安排工作。
出示圖二
2、提問:我們來看看河馬村長為動物們重新安排了怎樣的工作?請小朋友們看圖互相說說。(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思考,同時教師要走近孩子,加入到他們當中,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幼兒回答時,老師要及時引導幼兒用長長的完整的話把看到的故事內容講述出來。)
3、教師講述:幼兒回答后,教師用自己的話總結講故事:河馬先生真有趣,它讓母雞打鳴,鴨子看家,小狗孵蛋,牛捉蟲子,豬耕地,貓拔蘿卜,兔子抓鼠,小動物們干著自己從沒干過的工作,干了整整一天,越干越沒勁,越干越生氣,到了晚上,動物村的動物們都回來了,一見到河馬村長,大家一起說:"大河馬,你有再多的最大也不能當(教師停頓,讓幼兒回答)'村長啦'!就這樣可憐的河馬只當了一天的村長,直到現在他還不明白為什么會是這樣的?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明白這是為什么呢?你能告訴大河馬嗎?(幼:河馬讓小狗孵蛋,小狗不會,讓牛捉蟲,牛不會……)
教師總結:河馬把小動物的工作安排錯了,它不知道根據動物的本領和特長為它們安排工作,所以動物們不要他當村長了。
三、出示故事中動物圖片,以"我來當村長"鼓勵幼兒充分想象,并大膽講述。(這一環節,教師要創設語言情境,如歡迎新村長XXX,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就是村長!)
1、引導幼兒說一句完整的話(如果我是村長,我會安排……)。
提問:既然河馬這么不稱職,不能當村長了;我們大班的小朋友們,如果你來當村長,你會怎樣安排小動物的工作呢?(由于在故事情節講述中一些問題的提出與解決,讓孩子們對動物的本領和特長有了充分了解,所以村長們能合理地給動物們安排工作。因為故事情節小豬沒有合適的工作,孩子們一下子給難住了,但在老師適時的引導下,孩子們還是說出了:讓小豬去當服務員,去開零食工坊等。)
2、知識拓展,動物村來了新成員,請小村長們根據它們的特長為它們安排工作。
出示:孔雀、鴿子、大象、馬等一些新成員的圖片。
指導語:瞧!動物村又來了新成員,現在也請村長們根據它們的本領和特長為它們安排一份合適的工作吧!(為新成員安排工作,對"村長們"來說雖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他們已有當村長的經驗,能根據動物們的特長大膽想像,充分發揮創造力,為新成員的工作安排的合情合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身邊常見事物的興趣。
2.探索區別生蛋和熟蛋的多種方法,培養幼兒比較觀察的能力。
3.會區別生蛋和熟蛋,表達它們的不同,了解雞蛋的多種吃法和營養價值。
活動準備
1.圖片:雞蛋
2.每個幼兒一個生蛋,一個熟蛋、盤子、筐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圖片:雞蛋
教師:小朋友,老師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弄混了,
小朋友請你開動腦筋幫老師把生雞蛋和熟雞蛋分開。
二、展開
1.幼兒嘗試區分生蛋和熟蛋。
教師:每個盤子里都有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請你摸一摸、聞一聞、轉一轉,
判斷一下哪一個是生蛋哪一個是熟蛋。
2.操作驗證
請部分小朋友說出自己的結果及方法,老師打開雞蛋進行驗證。
小結:生雞蛋表面粗糙,有顆粒。
聞起來有一股雞糞的味道,轉動慢速,晃時有動的感覺;
熟雞蛋,表面比較光滑,聞起來有一股煮雞蛋的味道,轉動速度較快,晃時沒有動的感覺。
區分生蛋和熟蛋有好多中方法,可以聞一聞、看一看、轉一轉、晃一晃、摸一摸。
3.幼兒以小組為單位繼續進行嘗試。
教師:我們現在來把冰箱里的生蛋和熟蛋分開,請你將生蛋和熟蛋分別放在兩個筐子里。
4.幼兒表述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1)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區別出來的?
(2)結合幼兒的答案,教師及時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幼兒探索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5.幼兒品嘗熟雞蛋,了解其結構和營養價值。
(1)在吃雞蛋的過程中認識蛋殼、蛋白、蛋黃。
(2)了解雞蛋的多種吃法和營養價值。
三、結束
1.活動評價:從積極參與活動和回答問題等方面進行評價。
2.延伸活動:欣賞蛋殼藝術。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發現杯里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里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復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么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美麗的春天來到了,到處都是美美的。春雨“沙、沙、沙”地下著,孩子們的眼睛都不由自主地看著窗外淅淅瀝瀝的春雨,教室里播放這《小雨沙沙》的樂曲。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感受散文所表現的春天的美。
2、學習用優美的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3、仿編散文,并用完整的話表達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1、用優美的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仿編散文,并用完整的話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領幼兒欣賞過春雨的自然景色。
2、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3、小燕子、小麻雀、小黃鶯的頭飾各10只。
活動過程
一、以多媒體課件“春天的景色”畫面導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1、幼兒看課件畫面描述看到的春天的景色,在《春雨沙沙》的音樂聲中討論。
2、老師簡單小結幼兒所描述的內容,并將音樂聲放大帶領幼兒隨音樂做律動,表現贊美春色的快樂情緒。
二、欣賞散文,并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表達春色的快樂情緒。
1、老師演示多媒體課件,幼兒欣賞散文一遍。
2、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提問:散文的名字叫什么?散文里都有誰呢?它們各自認為春天是什么顏色的?
3、老師演示課件,幼兒再次欣賞散文一遍。
4、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散文內容:
①春雨像什么?是怎么落到地上的?
②小鳥們在爭論什么問題?
③小燕子為什么認為春雨是綠色的?(動詞:落、淋)
④小麻雀為什么認為春雨是紅色的?(動詞:灑、滴)
⑤小黃鶯為什么認為春雨是黃色的?(動詞:落)
三、表演散文。
1、幼兒每人從座位下面拿出一個頭飾,并看好自己是什么小鳥。
2、師幼一起朗誦散文,老師利用課件提示,幼兒表演。
4、幼兒互換頭飾,再次表演一次。
四、仿編散文。
1、幼兒自由結伴進行仿編,老師巡回指導。
2、老師示范仿編。
3、請2—3名幼兒到集體面前來仿編,給予表揚和鼓勵。
五、結束部分。
1、放錄音:春雨的話。
2、帶領幼兒學說春雨的話。
4、律動《春天在哪里》出活動室。
附:教學反思
《春雨的色彩》,是一首很優美的散文詩,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基本內容,感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學習散文詩中的角色對話,理解“屋檐”,“萬紫千紅”。在這一課時,我“放手”了,雖然課談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實!“放手”的課堂,真實的學生;真實的老師,真實的課!孩子們心中的春雨,正在呼喚我們學會尊重他們。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尊重他們的'心理自由,尊重他們的觀察,尊重他們的體驗,尊重他們的審美差異,這樣才能取得孩子們內心的認同,教育才能在他們身上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聽了小燕子、麻雀和小黃鶯的討論后,我讓同學們也來討論一下:你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同學們經過討論后,我放手讓學生各抒己見,課堂上真是鬧開了花:有的認為春雨是白色的,有的認為春雨是粉色的……還有的說春雨是彩色的,同學們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有的同學甚至還編出了和書上差不多的句子。上完這節課后,我既高興又慚愧。高興的是,大膽“放手”后,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思維活躍了,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了。但同時,我感到慚愧,與學生相處這么久了,怎么到現在才發現我班的一個個學生是那么有見解啊!我差點淹沒了一個個具有潛力的人才呀!我培養的是有個性的學生,有主見的學生,而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是否也需要一點個性?需要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看來,所謂的接受新觀念只注重了表面功夫,舊觀念還是存留在我的腦海里。因此,我們的幼兒教育必須要允許學生“插嘴”,讓學生自覺參與討論,暢所欲言,課堂教學多一點民主,少一點“紀律”,多一點活躍,少一點沉悶。這樣,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就縮短了,師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一種和諧的交互活動狀態,以此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促使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看著課堂上孩子們那一只只高高舉起的小手,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那一張張天真無邪的笑臉,我興奮極了。我相信,課堂上,教師只要留給孩子機會,只要告訴他們表達意見是他們的權利,只要說明很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許多領域是未知的有待探索的,只要熱情地鼓勵孩子,真正地賞識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敞開的心靈之窗,就能聽到孩子發出內心深處的聲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一些農作物或果樹。
2.讓幼兒感受秋天的美景,體驗金秋是豐收的季節,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教育幼兒尊重成人的勞動,愛惜農作物。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聯系參觀事宜,察看參觀路線。(參觀農科院、農村或果園)準備交通工具和幼兒必備的生活用品,提醒幼兒穿合適的服裝、鞋襪。制訂參觀計劃。教學掛圖“豐收的金秋”。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參觀農村的興趣與愿望。
2.組織幼兒觀察、認識各種農作物。
“請你們看看農田里有哪些農作物。”(如稻子、玉米、高粱、棉花、大豆等)
引導幼兒觀察稻穗、玉米苞、豆莢等果實,并相互討論,知道它們是人們的糧食。
“田里還有哪些作物也豐收了?”(引導幼兒觀察棉花,摘幾只棉桃,知道棉花可以用來做衣服)
3.組織幼兒觀看成人勞動、觀察收獲過程
“農民伯伯現在在干什么?”(如收割、脫粒、揚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現在我們和他們一起干吧!”(組織幼兒參與,如拾稻穗、拾山芋、搬玉米等)
4.師生共同小結。
“今天我們高興嗎?為什么?”“我們參觀了農田,知道很多作物豐收了,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我們還參加了勞動。”
“農民伯伯為了給我們種糧食,辛苦了一年,我們要愛惜農作物,愛惜糧食。”
活動反思:
秋天是一個五彩繽紛、果實豐收的季節,圍繞“豐收的季節”這一主題,我們開展了豐富多采的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豐富了對秋天的認識,產生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小百科:豐收,形容詞,釋義為收成豐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知道“不勞而獲是不會成功的”。
2、通過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樂趣。
3、續編成語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所收獲。
活動準備:
字卡、動畫片“守株待兔”、勾線筆及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字,認識成語“守株待兔”
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猜測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認識“株、兔”
“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就知道了!
二、通過動畫片結合具體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
1、誰在什么地方見到了野兔?
2、見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嗎?為什么?幼兒猜想。
根據幼兒出現的情況分組討論:
1、能等到
2、等不到
雙方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及時總結,突出重點: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終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最后還是沒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沒有等到野兔呢?我們繼續往下看(繼續播放至結束)
4、他等到了嗎?為什么等不到呢?
5、他沒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樣了?
教師總結,重點突出:他坐在樹樁旁邊等呀等,莊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沒有等到。“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不經過努力和辛勤勞動,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6、你認為他應該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三、通過繪畫續編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延伸活動:
幼兒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不同紙的吸水性和滲透性。
2、嘗試操作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探索事物的興趣。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學會折小船。
物質材料準備:衛生紙、報紙、畫畫紙、各種紙船、四盆水、記錄表、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船、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紙船,我們來摸摸紙,看看這是用什么紙做的小船?
二、猜測小船開的時間。
1、幼兒討論:哪只小船在水里開的時間長?哪種小船在水里開的時間短?
2、出示大記錄表,教師將幼兒的討論結果進行記錄。
三、幼兒操作,探索小船在水里的時間
1、幼兒選擇一只自己喜歡的船,聽教師口令同時將船放入水中。
2、幼兒觀察,一組一組記錄表進行記錄。
3、討論結果:你們組的紙船哪只先沉下去?哪只后沉下去?為什么有的小船一會兒就沉到水里,有的小船能在水里很長時間?(紙質不同,吸水性不同,所以有的小船很快就沉下去看。)
四、不會沉的紙船。
1、我們有什么辦法讓紙船不沉下去呢?
2、幼兒將紙兩面涂上油畫棒折紙船,放入水中,幼兒觀察。
五、生活聯系。
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不會濕的紙盒用來裝水,小朋友想象有哪些東西是你看到過?
我們每天喝牛奶的紙盒不吸水,所以它能裝牛奶。一次性的杯子,用來裝水。寶寶流鼻涕,可以拿面巾紙擦,它又軟又吸水。可見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處。
活動反思:
本活動重點是觀察、探索不同紙張吸水性不一樣。通過紙船在水里的實驗來突破重點。難點是幼兒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通過幼兒在紙上涂畫油畫棒觀察紙船不下沉來突破難點。首先選這一活動的材料是貼近幼兒的生活。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上廁所的紙、畫畫的白紙、爸爸媽媽看報的紙。對于幼兒經驗已有了一定的鋪墊。在認識的基礎上來讓幼兒知道紙張還有吸水性不同的特性,同時實驗觀察幼兒能一目了然的明白這一特性。在這個活動中幼兒跟著教師的思路,。幼兒的興趣點較濃厚,環節層層遞進。但由于幼兒對于蠟在生活中的經驗不足,在最后環節幼兒并不能完全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需要再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進一步延伸,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廣告,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影響著孩子。
在大班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中將“做廣告”作為一次集體活動,對幼兒的語言發展有很好的推進作用。
在大班孩子臨近畢業之時,運用“做廣告”這一形式來為自己的畢業典禮做宣傳,使廣告活動更具體、更有趣而有意義。
活動要求:
1.了解廣告的多種形式及用途。
2.嘗試為畢業典禮做廣告,體驗做廣告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成長快樂》的多種廣告形式。
2.資料庫:關于畢業典禮活動涉及的字、校名、地址、時間等。
3.記號筆。
4.音樂《歡樂頌》,廣告衫、廣告紙、名片、海報、橫幅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經驗再現。
(一)這兩天我們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廣告,請你們介紹一下自己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廣告,說說你找的是什么廣告?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活動中:
孩子們聽到提問后,便忍不住爭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廣告,這時可以滿足一下他們的需求,讓他們自由交流一會兒。
師:你帶來了什么廣告?
幼1:我是在馬路上走的時候,人家發給我媽媽的做美容的宣傳單子。
師:哦,說得真好,是在馬路上走的時候拿到的。
幼2:我說的是減肥廣告。
追問:在哪里看到的?
幼:是在電視上看到的廣告。
幼3:老師,我有一個廣告,請大家猜一下是什么廣告?
老師用鼓勵的眼光邀請孩子,孩子說廣告詞……
——這里我用了三種形式讓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廣告:1.直接介紹。 2.說廣告詞讓大家猜。 3.表演。
老師小結:哦’你們帶來的廣告真有趣。剛才我聽到××介紹了一種產品的廣告,我這里也找到了很多關于這個產品的廣告,想看看嗎?
(二)幼兒看老師準備的這種產品的各種廣告。
——這里讓孩子了解一個產品可以有各種廣告形式。
活動中:
孩子們雖然收集到了各種廣告,但對老師展示的一種產品的多種廣告形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紛紛發出“哇”的驚嘆聲,并被深深地吸引了。(有扇子、筆、哨子、廣告單的形式)
1.你們還在哪里見過這樣多種形式的廣告?
2.一種產品為什么要做那么多的廣告?
小結:一個廣告可以有很多種的表現方法。有靜止的廣告、移動的廣告,有圖文的廣告、音像的廣告。(順便解釋:什么Ⅱq圖文?什么叫音像?)這些廣告都是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讓大家關注廣告上的物品或者事情。
二、請幼兒做廣告。
(一)設置接電話場景,引出活動內容“為自己的畢業典禮做廣告”。
活動中:
師:喂!你好,這里是××幼兒園。(停頓一會)是呀,我們大班是有一個畢業典禮o(停頓一會)什么時候?在哪里?(請幼兒一起說)
師:剛才有人來電話詢問關于畢業典禮的事情,他們不知道時間和地點,也不知道有什么內容,怎樣讓大家都知道呢?
幼:那么我們也來做個廣告吧。
追問:你們打算怎么為這次畢業典禮做廣告?
(二)請幼兒為自己的畢業典禮做廣告。
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商量,看看誰的廣告最清楚、最吸引人,等會兒我們來個廣告比賽。
活動中:
大班后階段,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已經相當好,所以很快就組成了幾個小組,自己選擇材料開始活動。
有些小組先完成了,可以讓孩子們想想怎樣展示自己的廣告,為后面的活動作準備,同時也讓先完成的孩子有事可做。
三、成果展示:幼兒表演自己的廣告。
(一)廣告表演。
請客人老師做評委,如果客人老師覺得你們的廣告做得好就舉五角星牌,如果覺得這個廣告看不懂或不太好就不舉牌。看看哪個廣告得到的五角星最多。
活動中:
孩子們的廣告表演從廣告詞封廣告展示,以及與同伴的合作很好地表現了出來,十分有趣,讓我們看到了不同孩子的不同發展水平以及個別孩子,在其中發揮的領導才能。
小結:你們做的廣告可真棒,每一個都很有創意。
(二)宣傳大家的廣告。
提問:我們的廣告怎樣才能讓其他人看到呢?
小結:我們把這些廣告裝飾一下,然后貼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畢業典禮,歡迎他們來參加我們的畢業典禮,來看我們精彩的表演。
反思與建議:
1.區角活動可設計小扇子、宣傳單,讓孩子們繼續為自己的畢業典禮做廣告。
2.舉行一個廣告表演比賽,進_二步發展孩子們的合作、語言及表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