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和小》優秀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和小》優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和小》優秀說課稿1
活動目的
1、能區分物體的大與小,并能按大小給4個物體排列順序。
2、鞏固認識大小標記,有一定的觀察和比較能力。
3、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情感。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5、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魚兒快樂游。
(1)教師(出示四條大小不同的魚):小朋友們,你們看,誰來啦?他們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
(2)教師(出示海洋背景圖):“小魚們要去參加游戲比賽,要求它們有順序地排成一條線。
(3)師:“請你來幫小魚排排隊,從小紅旗的地方開始,怎樣排隊才能有順序呢?”
(4)個別幼兒示范:哪位小朋友愿意試一試給小魚排排隊, 我們要從小紅旗的地方開始排隊。
(5)請你說一說你是怎么給小魚排隊的?(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
(6)除了這樣排隊,還能怎樣排隊也是有順序的呢?(揭示圖譜含義:從大到小;從小到大)
2、幼兒操作活動。
(1)師:“今天,水族館要舉行游泳比賽,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小動物參加呢?
(2)師:“它們有小魚、小烏龜、小螃蟹。”
3、展示和評價。
(1)教師請幼兒拿上自己的操作材料坐回座位,集體評價操作結果。
(2)教師總結
綜合評語:
教師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自主探索進行學習”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幼兒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主動積極地探索,并獲得相應的發展。
本活動是一個數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知了解魚大小方面的特征,并能根據特征進行分類。幼兒已初步了解“大”和“小”的概念,但要求他們根據魚的大小特征進行分類,還是稍有難度的。需要教師重點指導。
幼兒在大和小的探索過程中不斷享受著發現的樂趣。
幼兒園《大和小》優秀說課稿2
活動目標
學會目測有明顯差異的物體,懂的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通過游戲是幼兒體會到物體由大到小既有小到大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項思維。
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有大小及母為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個,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于幼兒人數,食物若干。
3、可變大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干、青菜、水果等。
4、照相機、大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游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開釣魚,要求幼兒釣池塘中最大的和最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后,分別放在大魚筐里。
2、請幼兒自由釣魚,仍舊調池塘中最大的和最小魚。
游戲二超級比一比
大家一起來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游戲三吹氣球
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
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或變小的方法。
游戲四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桌前,觀察怎樣使物變大變小。
2、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