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意圖
在綱要的藝術領域中明確指出:支持、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美麗,喜歡參與藝術活動,并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適宜的藝術活動對于幼兒想象、創造、表現能力的發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根據主題內容《大自然的禮物》的知識滲透,幼兒了解大自然是美麗和神奇的,是動物、植物和人賴以生存的重要環境,結合本班美術活動的進程,我設計了《神奇的水粉畫》這一教育活動。讓幼兒通過美術活動表現認知、表達情感。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
2、能把熟知的大自然某些事物,大膽的運用水粉畫美術方式表現出來,進一步提高繪畫興趣和審美意識。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熱愛大自然。
2、能夠大膽的運用水粉畫方式表現大自然的美。
難點:運用水粉方式表現大自然美的同時,能從他人的作品中學習對自己有用的經驗并學會正確的評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活動準備:
材料:事先對大自然有大體的了解,部分動植物的圖片、棉棒若干、水粉紙、調色盤、水粉顏料、小抹布等。
五、活動過程
(一)回憶答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引發作畫興趣。
我首先提出問題:“孩子們,你們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樣子的?”
孩子們的回答是:“有許多的植物和動物……”我提議:我們一起把看到的、喜歡的大自然的事物用多彩的水粉畫出來,好不好?”我的提議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繪畫的欲望立刻被調動了起來。
(二)發放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用水粉進行繪畫,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
1、出示教師作品,引導幼兒觀察水粉畫簡單的繪畫方法。
2、講述繪畫的具體要求:姿勢及衛生等等。
3、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在整個繪畫創作過程中,我充當的是一個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幼兒依據自己的已有經驗來選擇繪畫內容,通過現場繪畫讓幼兒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大膽表現,從而幼兒想象力、觀察力都有很大提高。幼兒親身在感受和體驗水粉繪畫的過程中,水粉繪畫的技巧同樣有所提高。
(三)交流欣賞作品
這個環節中,首先通過幼兒展示自己的畫,自我講述所畫的內容,讓幼兒彼此之間進行交流、分享體驗成功感。在幼兒交流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的選材、構圖、線條、情感幾方面進行評價,豐富幼兒的認識,提升經驗。
六、活動延伸
將孩子們的繪畫作品擺放在走廊里,供家長及幼兒參觀欣賞,促進家園合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背景:
幼兒時期是想象發展的黃金時期,幼兒喜歡想象,善于想象,抓住最佳時期充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將使幼兒終身受益,對培養創造性人才很有意義。為此,我結合我園的研究課題“創設適合農村幼兒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因素,利用幼兒熟悉的事物——毛線來作教材、教具,利用毛線形象各異、變化多端的造型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想象,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效率,設計了這則語言活動“有趣的線條”。
二、活動實錄:
活動目標:
1、對線條圖展開想像,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想像能力。
2、要求幼兒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繼續學習創編故事。
活動準備:
1、線條圖兩張(如圖),各種顏色的毛線繩人手一份。
2、視屏轉換儀一臺。
活動過程:
一、看線條圖談話。
1、出示粘在紙上的線條圖,激發幼兒想象。
師:昨天,老師在織絨線時,發現絨線可以甩成許多圖案。你們看,圖上的線條多有趣呀,好象是這樣,又象是那樣。小朋友,你覺得它像什么呢?”(請個別幼兒進行表達。)
幼:像筆架、像心電圖、像英文字母……
師:(作出肯定)真有點像!小朋友真會動腦筋。
2、轉動線條圖,變換線條的方位,激發幼兒新的想象。
師:(轉動手里的圖案,使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想象)橫著看線條像什么?豎著看線條像什么?倒過來看線條像什么?”
幼:橫看線條像山峰、波浪……豎看線條像小路、蛇……
師:真的很像。如果你能用上形容詞來說“像什么樣的山峰、像什么樣的波浪……就更好了!
幼:橫看線條像起伏的山峰、涌動的波浪……豎看線條像彎曲的小路、行進的蛇、上升的煙、側面的人臉……倒看線條像駱駝的背……
師:說得真好!
(評析:我們用筆畫一條彎曲的線,大人看了會說“這是一條曲線”,而小孩子看了會說“這是一條蛇”,這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在閃光。教師通過出示線條圖、轉動線條圖,與幼兒一起討論“象什么”,一方面激發了幼兒對玩線條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幼兒的想象,為以下活動的開展作鋪墊。)
二、引導幼兒操縱絨線形成線條圖,進行想像的發散。
師:教師操縱繩子形成一個線條圖。甩動繩子后松開手,讓繩子自然落地形成線條圖。
引導幼兒采用多種甩繩的方法,如抓住繩子的一頭甩動,或抓住繩子的中間甩動,或將繩子向上拋,或轉圈甩動繩子等,形成差異較大的線條圖,以促使想像的發散。
師:(讓幼兒展開想像)小朋友們看,線條圖現在又像什么呀?
幼:橫看像一棵茂盛的樹、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頂廚師帽……倒過來看像老爺爺的鼻子和胡子……豎著看像一只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線條游戲。
1、全體幼兒參與,每人拿一根毛線繩操縱,形成線條圖,要求邊玩邊想象。
師:我們每人拿一根絨線,用不同的方法甩動,讓毛線繩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兒操作講述,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玩邊輕聲講述“我覺得它像XX”,鼓勵幼兒相互間觀察和講述。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用完整的語句“我覺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發現。借助視屏轉換儀展示幼兒作品,及時鼓勵幼兒認真觀察,積極表述。
(評析:一條繩子形成的曲線變化多端,每甩一次都會出現新的線條圖。通過線條圖的可變性和新異性吸引幼兒,促進了幼兒無限的想象。)
2、第二次操作講述,要求幼兒能將線條圖編成一段話。
師:這次可以拿一根毛線繩,也可以拿兩根毛線繩操作;可以單手操作一條毛線繩形成一個線條圖,也可以雙手各操作一條毛線繩,形成兩個線條圖,邊操作邊輕聲講講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樣的。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整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及時幫助幼兒講完整語句。借助視屏轉換儀展示幼兒作品。
幼A:我覺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飛來飛去在找伙伴玩。
師:誰能用不同的話來說說這幅畫呢?
幼B:我覺得它像一只美麗的蝴蝶,它在陽光下跳舞,吸引了許多的動物來,它們都夸蝴蝶跳舞跳得好……
幼C:我覺得它像一只北極熊,它的腳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尋找吃的東西,可是什么也沒找到。
幼D:我覺得它像一條蛇,它把長長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里冬眠呢!
師:誰還能用不同的話來說說這幅畫呢?
(評析:在幼兒掌握講述完整語句的基礎上加深難度,讓幼兒同時操作兩根毛線,學習用一段話進行表述,激發了幼兒對創編故事的興趣。)
3、第三次操作講述,要求幼兒能將線條圖編成一個故事講述出來。
師:現在請你繼續玩絨線,需要幾根便拿幾根。看看這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它們編成一個小故事。講講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有誰?它們在干什么?結果怎樣?編好后講給旁邊的小伙伴聽。
幼兒邊操作邊進行創編故事,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幫助幼兒確定主題,完整講述故事。
借助視屏轉換儀展示幼兒作品,幼兒講述自己編的故事,要求講述的幼兒聲音響亮,語句、情節講述完整,其他幼兒能耐心、專注地傾聽。
幼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乘著摩托車到外婆家玩。開著開著,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樹上,我們都摔了個大跟斗。
師:是嗎,講得真好!不過以后可要注意安全。
幼B:有一個小姑娘,長著一條長長的辮子,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辮子也跟著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小姑娘和幾個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風箏,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個小坑里,他爬也爬不出來,急得哭了起來。小朋友們看到了,急忙說:“別急別急,我們來幫你!”可怎么幫呢?小姑娘想到了一個辦法,她把長長的辮子甩進小坑里,大聲說:“你別哭,你抓住我的辮子,我們把你拉起來!”嘿喲、嘿喲,大家終于把這個小朋友拉了上來。
(評析:把幾個線條圖組合起來編,內容復雜了,要求提高了,不僅要說出象什么,還要說出線條之間的關聯,講出一段情節來。教師通過提示啟發幼兒想象線條是某個角色、某個景物來引導幼兒編講小故事。活動中教師也給予了孩子充足的時間,滿足了幼兒講述的需要。)
四、教師小結,結束活動,肯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
師:今天我們跟絨線做游戲,有趣嗎?小朋友們都很會動腦筋,編了許多好聽的故事,我想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也一定很喜歡聽,我們一起去講給他們聽,好嗎?
三、活動評析:
教師選材新穎,能將幼兒身邊熟悉的毛線來作教材、教具。活動從轉動圖形入手,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步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幼兒能夠接受;不同難度的操作,也確保了幼兒的參與性、主動性,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整個活動都是幼兒的自主活動,既動手又動腦,孩子們玩得高興,說得積極,全體幼兒都能在主動的運動中獲得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分析
對于即將步入小學的孩子來說,對自己的名字是熟悉的,通過朝夕相處也能叫出班里其他孩子的名字。進一步認識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名字,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也是踏入小學的第一步,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記錄,從粗略到細微,發現了每個人名字的不同,這既是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有利于幼兒感受個體的多樣性。活動前我們請家長與孩子談談孩子名字的含義和故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交流表達,了解自己名字的與眾不同以及家長對自己的期望,激發了孩子愛父母的情感。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名字的含義和獨特性。
2.能夠大膽地交流關于姓名的由來。
3.體會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名字的卡片、黑板、娃娃、小貼紙、《百家姓》等。
2.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名字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名字
1.教師向幼兒介紹自己的名字。
2.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名字,要求聲音響亮、吐字清楚。
3.教師小結:名字是我們認識別人、和別人交往的第一步,我們馬上就要進入小學了,名字是我們交朋友所必須了解的。
二、通過觀察與對比,初步感知自己名字的獨特
1.出示寫有幼兒名字的黑板,激發幼兒認知興趣。
提問:你們的名字哪里不一樣?(姓、名、字數)
2.幼兒找出自己的名字,要求聲音響亮地說出“我的名字在第幾排第幾個”。
三、了解中國的姓氏文化
1.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姓氏。
提問:你知道自己姓什么嗎?
2.請幼兒有秩序地到黑板上將小貼紙貼在自己姓的下面。
3.通過觀察,引導幼兒發現姓都在姓名的第一個字上。
4.為什么我們有的小朋友姓王、有的姓張呢?(引導幼兒了解姓大都跟爸爸一樣,也有的跟媽媽一樣。中國人都是跟著祖先來姓。)
你還知道有哪些姓嗎?(幼兒說,老師寫)
你們知道有兩個字的姓嗎?(拓展幼兒對復姓的了解,如諸葛、公孫、上官等)
5.小結:我們中國有l3億人口,所以有很多不同的姓,我們稱它為“百家姓”。(出示《百家姓》,引導幼兒在業余時間閱讀)
四、交流自己名字的由來,體會父母的期望
1.提問:小朋友們有這么多好聽的名字,那你們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有什么小秘密嗎?
2.教師示范講述自己名字的故事。
3.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名字的故事。(教師多追問,挖掘幼兒名字的內涵)
4.小結:通過小朋友們介紹自己的名字,我發現男孩的父母和女孩的父母起的名字意義也不相同,男孩的爸爸媽媽希望自己的寶寶勇敢、堅強、健康……像×××,女孩的爸爸媽媽則希望自己的寶寶美麗、快樂、有才藝……像XXX。你們現在實現爸爸媽媽的愿望了嗎?
五、游戲:我給寶寶起名字
1.幼兒自由分組,扮演爸爸和媽媽的角色,為自己的寶寶起名字。
2.教師提示:寶寶的姓和名,以及名字的含義。
3.在集體面前交流。
4.小結:通過我們給自己的寶寶起名字,會發現我們中國人起名字其實是很有學問的,如果想要讓自己有學問,那么上學以后我們要怎樣做呢?(好好學習,認識更多的字……)老師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加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一)在互相比較的過程中,關注自己與他人身體的異同。
(二)初步了解尺和秤的使用方法,感知數字大小與高矮輕重的關系。
(三)快速積極思考,嘗試使用各種方法獲勝。
二、活動準備物質準備:
木制長桌子2張、PPT、稱、尺子三、活動過程:
(一)比較的游戲1.師: 我們今天來比賽,比比你們的身體,身體可以比什么?高和……?
還能比什么?胖和……?或者可以說是重和……?
你們已經把今天比賽的項目都猜出來了,我們今天一共有四項比賽,分別是高矮重輕。
(二)比賽規則:
規則一,每一項比賽每一組只能派一名選手來參賽。
規則二,比賽的選手必須是你們組里的人自己商量選舉出來的,不是我選的,也不是他自己說的算的,是組里都同意的,明白了嗎?就這兩個比賽規則,我們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三)身體的比較1.出示ppt(高)比誰高師: 商量一下,看誰上來比高?你們商量一下!為什么派他?告訴我該怎么比高?
(幼兒背靠背比高,選出最高者)2.誰能更高師:這樣比沒有什么意思,今天所有的比賽,老師允許你們賴皮。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比他更高?
3.測量高度師: 請一個工具我們判斷誰獲勝了。(出示卷尺)4.: 關于長短,尺子能告訴我們一個更準確的答案。
5.出示ppt(矮)比誰更矮師: 這次商量一下比矮你們選誰,怎么樣能變得比別更矮。給你們兩分鐘時間。
(幼兒嘗試并進行比賽)6.出示ppt(重)誰更重師: 該怎么比重呢?
(第一遍嘗試,幼兒站上去比賽)師:有什么方法可以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重呢?
(第二遍可以帶上物品去稱重)7.: 秤可以告訴我們一個物體具體有多重。
8.誰更輕師: 有什么方法可以讓自己在秤上"變輕"呢?
9.: 可以使自己的.重量轉移到其他地方去來讓秤上的數字變小。
(三)還能怎么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10月1日是祖國母親的生日,理解國慶節的含義。
2、通過資料和相互交流討論,知道一些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了解藏族的服飾特點,生活習慣。
3、感受國慶節熱鬧、喜慶的氣氛。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5、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生日蠟燭一支
一些民族風格的歌曲或樂曲,如《祝你生日快樂》、《青藏高原》、《掀起你的蓋頭來》
少數民族圖片
活動過程:
1、通過《祝你生日快樂》的歌曲,引出國慶
在歌聲中,教師吹滅蠟燭。
師:你們知道,這支生日歌是送給誰的嗎?誰過生日了?
2、引導幼兒理解國慶節的含義你們知道國旗節是哪天嗎?是誰過節啊?(請幼兒自由說一說或相互交流自己對國慶節的認識)
3、出示中國地圖,幫助幼兒了解祖國
⑴這是什么?是哪個國家的地圖?中國大嗎?從圖上看中國地圖的輪廓像什么?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嗎?
⑵現在,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我們一起看著地圖,來畫一畫中國地圖輪廓。(以此方式讓幼兒感受版圖形狀。)
⑶了解中國的四大發明:我們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你們知道我國有哪四大發明嗎?(引導幼兒了解中國的四大發明:指南針、印刷術、火藥、造紙術)
⑷小結:從圖上看中國地圖輪廓像一只雞,我們國家土地面積很大,人口很多,歷史也很悠久。有很多少數民族,一共有56個民族,所以國慶節時全國各組人民會一起來慶祝。
4、了解一些少數民族
⑴(出示一些少數民族的圖片)他們是哪個民族的?各有什么特點呢?(請幼兒觀看圖片,并從服裝、發型、音樂、飲食等方面引發幼兒進行討論)
⑵幼兒欣賞歌曲《青藏高原》一段,初步認識西藏
聽到這首歌曲,你想到了哪個民族?(向幼兒介紹西藏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族人的生活習俗等。)
帶領幼兒隨著《青藏高原》歌曲做幾個西藏舞蹈的動作,感受一下藏族舞蹈風格。
⑶欣賞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一段
聽到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它是那個民族的嗎?
帶領幼兒隨著音樂,做幾個舞蹈動作。
⑷播放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圖片,讓幼兒欣賞。
5、了解各民族慶祝國慶的方式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這一天,全國各民族人民都在歡慶節日。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并且掛上國旗。各地都有各種慶祝活動。爸爸媽媽都會休息,與孩子、老人共同歡慶節日,有的還會全家外出旅游。各民族的人穿上自己民族的服裝,跳著自己民族的舞蹈、彈著自己民族的器樂,舉行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6、播放音樂《今天是你的生日》,在音樂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不僅知道了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是祖國媽媽的生日,也對國歌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我們國家的國旗五星紅旗,由一顆大星星和四顆小星星組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遇事要多動腦筋,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2、發展幼兒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
3、理解故事內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能用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豐富詞匯:癟嘴--因沒牙而口形不飽滿。
活動過程:
一、導入:1、播放老虎的叫聲,用聲音引出"林中之王",引導幼兒形容描繪老虎給人的感覺。
2、出示癟嘴老虎的課件,師:有一只老虎以前就是那么厲害,可是它現在一點都不厲害了。請幼兒觀察:它怎么了?老師用肢體語言表現癟嘴的樣子。豐富詞匯:癟嘴--因沒牙而口形不飽滿。過渡語:那這只兇猛的大老虎為什么會變成一只癟嘴的老虎呢?引出故事。
二、展開: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初步認識大老虎厲害的牙齒。(1)大老虎的牙齒厲害嗎?有多厲害?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說的?(2)出示小狐貍的手偶,教師模仿小狐貍:你們怕大老虎的牙齒,我就不信,我還要把它的牙齒全部拔掉呢!過渡語:出示課件,教師提出問題:那小狐貍到底想到了什么辦法呢?老虎又是怎么做的呢?誰又去勸的老虎呢?狐貍又是怎么騙的呢?老師把這四個問題拋給小朋友,大家可以利用手中各種途徑去尋找答案。2、幼兒分組"自主學習,尋找答案",通過提問與表演,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1)狐貍想到了什么辦法?它是怎么說的?(請個別幼兒說,集體模仿狐貍的樣子:啊!尊敬的大王,我給你帶來了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糖)(2)老虎吃過糖嗎?它是怎樣做的?(請幼兒上臺模仿老虎的樣子: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連睡覺的時候,糖還含在嘴里呢。)(3)這時候,誰來勸老虎了?出示獅子的手偶,它是怎樣說的?(請一名幼兒扮演老虎,其余幼兒模仿獅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齒會爛掉的。狐貍最狡猾,你可別上他的當呀。)(4)大老虎聽了嗎?為什么沒聽獅子的話?狐貍這次又是怎么騙的?(出示狐貍手偶,集體模仿:啊,你把牙齒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別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這么厲害,鐵條都能咬斷,還會怕糖!)(5)表演故事的精彩片段:一名幼兒扮演老虎,一半幼兒扮演狐貍,一半幼兒扮演獅子,全班進行故事表演。過渡語:大老虎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請幼兒繼續聽故事錄音。
3、播放故事第三部分,通過討論,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并引導幼兒能用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1)老虎牙疼的時候找過誰?它們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都不敢給老虎拔牙)(2)這時候,誰來了?它是怎樣做的?最后一顆牙是怎樣拔掉的?(3)最后,大老虎變成了一只什么樣的老虎?(癟嘴的老虎)(4)請幼兒先自由討論,后回答: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如:大膽、詭計多端、愛動腦筋、狡猾、聰明、機智、勇敢)老虎呢?(如:笨、愚蠢、不聽別人勸告)為什么?如果你是這只老虎你會怎樣做?(如:不會上狐貍的當的;先動腦筋再做事;謙虛聽取別人的建議;每天早晚都刷牙)(5)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誰能為故事取個名字?
三、延伸:師幼交流: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播放音樂"嘻唰唰",做刷牙律動,快樂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區分紅色,黃色,藍色,綠色四種顏色,
2,學會認知red,yellow,blue.green.這四個英語單詞。
3,培養孩子的顏色辨別能力和反應能力。
4,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
教學準備:
1,紅色,黃色,藍色,綠色四色卡片各一張。并在對應顏色的卡片上寫好red,yellow,blue.green.
2,貼紙圈圈數個,各色玩具兩個,一個大紙箱。小籃子兩個。
教學過程:
1, 開始部分:
用電子琴彈奏律動音樂,并用口號(小手拍拍拍起來,我的小手拍起來,小朋友們上課了)來穩定幼兒情緒,組織幼兒坐好。
2, 基本部分:
(1)手執卡片,提出問題。(小朋友知不知道老師手中拿的卡片是什么顏色,誰知道?待小朋友回答后告訴小朋友顏色及其英語的讀法)
(2)用換位教學法來讓小朋友讀英語單詞,如:老師說紅色,小朋友讀red.老師讀red,小朋友說紅色。以此類推。
(3)把卡片分發給小朋友,老師說red.就請拿到紅色卡片的小朋把卡片舉起來。老師說yellow,就請拿到黃色卡片的小朋友把卡片舉起來,以此類推。鞏固孩子對顏色的認知能力,以及反應能力。
3, 游戲。跳圈找顏色。
(1) 把貼紙圈圈貼在教室地上。
(2) 把孩子分成兩組,分別站在各自的起跑線上。
(3) 將玩具放入大紙箱。紙箱離起跑線7米左右。
老師說“開始”,紅色red .兩組第一名小朋友手里拿著籃子開始跳圈跳到終點,然后在大紙箱里找帶有老師指定顏色的玩具放在籃子里。然后帶著籃子跑回到起跑回到起跑線。以此類推。游戲結束后請小朋友告訴老師都拿到了什么顏色的玩具,用英語回答。
1, 注意孩子可能會搶同一個玩具。而且孩子一定要規定好每一圈都要跳到。
2, 表揚孩子做得很棒,學得很好,并講故事作為獎勵。(三只小豬)
3, 學習英語兒歌《colours》。歌詞如下:
Red, yellow, blue and green stand up and stretch up high above your head.
Red, yellow, blue and green sit down .
4, 提問小朋友喜歡吃什么水果,各種水果的顏色用英語應該怎么讀。答以獎勵小貼畫。
8,同時提問小朋友,今天跟老師學了什么?學會了沒有?重新讀童詞數遍,
8,課后延伸:請小朋友回去和爸爸媽媽探討還有什么水果是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的?告訴爸爸媽媽我今天學到了什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 通過四川汶川強地震,讓幼兒知道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嚴重災害。
2、 引導幼兒知道發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掌握逃生的技巧。
3、 培養幼兒從小學會關心、關愛他人,情系災區,為災區獻愛心。
4、 初步了解其地震的特性。
5、 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有關四川地震的新聞錄象資料、影象,地震前后的照片,地圖
2、《紅袋鼠自我保護動畫之----地震來了怎么辦》
3、場地布置:擺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臉盤、鍋爐等
活動過程:
(一)了解四川地震情況:
1、觀看電視新聞:"20xx年5月12日下午兩點四川省汶川發生了7.8級地震,綿陽、汶川市等周邊地區水電氣立刻中斷,機關、醫院、學校、商場、工廠全部停業,道路、水庫、橋梁、隧道等嚴重損壞,房屋垮塌、山體滑坡隨處可見。據初步統計,綿陽目前因災遇難5400 多人,受傷23000多人,至少還有18000余人被埋在廢墟之下" 組織幼兒討論發生地震時的感受,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心情怎樣?爸爸媽媽對幼兒小朋友都說了些什么?
2、出示四川地圖,讓幼兒尋找發生7.8級地震震中的具體位置用紅筆做一個標記,以及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3、觀看地震的影像片,讓幼兒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提問:"剛才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壞,鐵路被毀,汽車、廣告牌被砸壞等。房屋倒塌后,家里東西被壓壞,有的會造成人畜傷亡。提問:"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現象嗎?"教師小結,地面劇烈震動搖晃的現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種很少見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災害。是由于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巖層突然發生破裂而引起的。
(二)地震來了我不慌。
1、幼兒觀看《紅袋鼠自我保護動畫之----地震來了怎么辦》了解安全避震的方法。組織幼兒討論,發生地震時,什么地方比較安全?小朋友會怎樣做?小結: 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要驚慌,要鎮靜;要趕快跑到空曠的地方。不能使用電梯; 如果你在家里的時候,要趕快把煤氣、電、水龍頭等關掉,然后把臉盤或是鍋等東西罩在自己頭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來,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燈或其他東西掉下來砸傷自己; 不可以躲在招牌處或玻璃處,以免它們掉下來摔傷;如果在車上,要趕快把車熄火,停靠在空曠的地方,走出車外。
2、演習活動"發生地震時我不慌"
聽防空警笛聲,幼兒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老師檢查幼兒是否躲避情況,提醒幼兒不要互相擁擠,躲好之后就不要隨便更換地方。
(三)我為災區人民獻愛心
提示幼兒"災區的房子都被毀了,災區的小朋友住在愛心帳蓬里,缺少衣物和食物,我們能為災區做什么呢?"
(1)引導幼兒每人說"一句祝愿的話","畫一個心愿",表達對災區人民的關愛和祝福。
(2)在《心手相連》的音樂聲中組織幼兒進行愛心捐助儀式,幼兒將準備捐助的文具、玩具、心愿卡投放到愛心捐助箱內。
(四)、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了解異常現象口訣,并向家長介紹所掌握的防震知識,宣傳獻愛心活動。
附:兒歌: 動物界
震前動物有預兆,發生異常要報告;
魚浮水面向上躍,冰天雪地蛇出動;
雞飛上樹豬外竄,老鼠搬家往外逃;
狗在靜夜狂奔叫,兔子豎耳蹦又跳;
家鵝展翅高處飛,鴨不下水岸上鬧;
鴿子傍晚離巢去,牛羊恐懼四處跑。
小百科: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將物品按用途進行分類。
2.能正確表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4.愿意大膽嘗試,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關經驗。
物質準備:若干實物,圖譜標記、實物圖片,分類盒,分類板等。
活動過程:
一、以認識物品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整理物品,讓幼兒初步學習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1.引導幼兒將籃子里的物品,按照它們的特點分到籃子里的三個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說說你的分類理由。
三、師觀察幼兒操作并個別指導。
四、師幼互動交流。
師:誰來說說他是怎么分,為什么要把它們分在一起?
五、運用圖譜標記幫助幼兒梳理分類經驗。
1.師:出示嘴巴、手、蘋果、積木、汽車等標記卡,引導幼兒從中選出分別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標記。
2.師引導幼兒根據標記,將自己籃子里的物品按標記擺放好。
六、分組練習,鞏固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1.介紹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4.師小結。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能將物品按用途進行分類,并且能正確表達自己的分類理由。在活動中,我首先以“認識物品”導入活動,并讓幼兒“整理物品”,學習按物品的用途分類,幼兒個個都能將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進行分類,也能說出分類的理由。接著引導幼兒運用圖譜標記“送物品回家”,幼兒也都能將自己籃子里的物品按標記擺放好。可是在接下來的操作材料中,幼兒在給物品按標記分類中產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標記相差非常細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錯,雖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過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時有很大一部分幼兒不仔細觀察標記,都分類錯了。而這一切都反應出幼兒對畫面的觀察不夠細心,做事太過于急促。
進入大班以后,我發現有許多小朋友都對自己的行為缺乏信心,具體表現在:操作時總喜歡看別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剛剛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別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愛動腦筋。
要想從根本上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我覺得我們教師必須注意讓幼兒真正掌握我們所要讓他們掌握的,因為只有當他們真正懂了,學會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對自己產生認同感。另外,每節課結束以后,教師要做到及時反思、小結,及時的修改,累積經驗,尋找幼兒更能接受的講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讓幼兒從興趣開始培養,從根基開始打起,從基本習慣開始抓起,讓幼兒喜愛上數學,喜愛上學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幼兒園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較多少教案也是一個數學教案,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幼兒熟練的運用數字,能夠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的多和少,讓幼兒對數學活動感興趣,鍛煉幼兒的感知能力。 1 幼兒園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較多少
活動目標
1、繼續引導幼兒學習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和一樣多。
2、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物體的多少,一樣多,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小兔的家
2、材料準備:學具動物頭飾若干;椅子、盤子、水果、套圈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到兔媽媽家做客,引出課題。
1、嘗試“發現”一 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游戲(1): “小朋友坐椅子”,幫助幼兒感知對應和比較。(側重于少,添上一個就一樣多)
兔媽媽:秋天到了,兔媽媽家果園里的果樹都成熟了,它想請小動物們去它家里開水果會呢?你們想去嗎?哪我們出發吧!(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并找個位子坐好)
咦!怎么有一個小動物沒有椅子坐呢?(引導幼兒說“椅子少小朋友多”)小動物和椅子是一樣多的還是不一樣多的?誰多?誰少?多幾個?少了幾個?現在兔媽媽給它加上一把小椅子,現在小動物和小椅子怎么樣啦?(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和小椅子一樣多)
游戲(2): “分盤子”,加深感知對應的概念。(側重于多,不一樣多就去掉)
兔媽媽:歡迎你們到我家來吃水果,吃水果之前,兔媽媽想請每小小動物去拿好一個盤子?(請小動物自己去拿盤子)
咦!怎么還有一個盤子呀?是不是還有一個小動物沒有拿到盤子呀?小動物和盤子是一樣多的還是不一樣多的?誰多?誰少?多幾個?少了幾個?怎樣才能讓小動物和盤子一樣多?
游戲(3):“分水果”。(側重于一樣多)兔媽媽:小動物們都拿好了裝水果的盤子,水果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小動物去拿一個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吧!(請小動物自己去拿水果)
咦!現在小動物們都拿到了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小動物和水果是一樣多的還是不一樣多的?(引導幼兒說出一樣多)
2、小結:小動物們真棒,能發現椅子和小動物不一樣多,椅子少了一把;還能想出再添上一把椅子后,小朋友就和椅子一樣多啦。
二、游戲“小動物找山洞” 。
1、兔媽媽:水果好吃嗎?現在兔媽媽想請小動物們來玩游戲了,你們想玩嗎?
2、第一遍游戲:(山洞要比小動物少)兔媽媽和小動物集體念:“小動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時,小動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咦!怎么有一只小動物沒有山洞呀?山洞和小動物一樣多嗎?誰多?誰少?多幾個?少幾個?
3、第二遍游戲:(山洞和小動物一樣多)兔媽媽和小動物集體念:“小動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時,小動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哇!小動物們都很棒,都找到了山洞。山洞和小動物一樣多嗎?
三、游戲結束
兔媽媽:小動物們今天在兔媽媽家玩的開心嗎,可是時間不早了,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下次兔媽媽再邀請你們到我家來玩好嗎?再見!
2 幼兒園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較多少》
活動準備
多種數量不同的物體。每人一組物體。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的朋友們給它帶來了許多的禮物。老師扮演小兔,小朋友們扮演小兔的朋友,每人拿著一筐的東西。
二、幼兒用意義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
1、小朋友們和旁邊的同伴對應比較,看誰的東西多。
2、找朋友比較看和誰的一樣多。
三、學習用添加或減少的方法使兩種物體變得一樣多。
老師出示兩種數量不同的物體讓小朋友們想辦法,怎樣就把兩種物體變得一樣多。
可以將多出來的物體拿掉,也可以給少的再添加。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直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