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簡單的詞語形容和描述一件事物。
2、引導幼兒仔細傾聽同伴的講話,并能迅速、正確地對話,訓練幼兒語言反應的敏捷性。
3、使幼兒能夠遵守游戲規則,愉快地進行游戲活動。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活動準備】
兩把鑰匙,一把貼有蘋果形狀的鎖,一個玩具娃娃。
【活動過程】
1、示范操作表演。
(1)先出示一把蘋果鎖和兩把鑰匙,接著邊操作教具邊念兒歌:
金鎖鎖,銀鎖鎖,
兩把鑰匙一把鎖,
咔嚓咔嚓把它鎖,
小朋友快點來開鎖。
(2)出示玩具娃娃,并以娃娃的口吻問:"這是什么鎖?"答:"這是蘋果鎖。"玩具娃娃又說:"蘋果,蘋果,紅彤彤。"咔嚓一聲將鎖打開,接著再插入另一把鑰匙說:"蘋果,蘋果,香又甜。"咔嚓又打開了蘋果鎖。
(3)帶領幼兒念兒歌2~3遍,從而使幼兒對整個游戲活動有了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
(分析:在這個活動開始,教師采用示范操作玩具娃娃的形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情景。這是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集中幼兒注意的一種很好的策略。)
2、講解游戲規則。
教師采用口頭講述的方式,向幼兒交代游戲規則。
(1)念完兒歌后,開鎖人才能問:"這是什么鎖?"扮鎖的幼兒必須想出一個鎖名來,告訴他:"這是××鎖。"
(2)開鎖的兩位幼兒分別是兩把鑰匙,這兩位幼兒必須用"××.××,×××"的句型來描述××鎖。前面重復說名詞兩次,后面用3個字描述一下這種事物的特點,如"蘋果,蘋果,香又甜。"
(3)開鎖人描述的準確就能打開鎖,并交換角色,否則不能交換危色。
(分析:教師在示范游戲過程中采用口頭講述的方法,向幼兒交待游戲規則。由于游戲規則中包含了活動目標,因此,教師需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幼兒解釋規則,同時還需要邊講解邊示范。)
3、教師扮演角色,引導幼兒游戲。
教師先扮演開鎖人的角色,幼兒扮演鎖的角色,然后交換角色。通過教師參與角色的形式,可幫助幼兒學習掌握游戲中的對話及描述部分,為幼兒獨立開展游戲活動積累經驗。
在對話過程中,鼓勵幼兒講出各種不同的鎖,學習用各種不同的、簡單的詞語進行準確的描述。
(分析:這一步驟非常重要。為了保證幼兒在下一步按規則玩游戲,在幼兒感知、理解游戲規則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以主角的身份帶幼兒玩幾次,并不斷變換鎖的名稱,如"小貓鎖——喵喵叫""月亮鎖——像小船"。此步驟視幼兒掌握程度可以重復幾次。)
4、游戲活動《金鎖銀鎖》。
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圈扮鎖,請兩名幼兒當開鎖的人,一個站在圈內,一個站在圈外。(此活動建議在戶外場地進行)
游戲開始時,大家邊念兒歌邊前后擺動拉著的手,兩名開鎖人同時隨著兒歌的節奏依次在各拉手處做開鎖動作。兒歌念完后,開鎖人停在某處便可指這里兩人問:"這是什么鎖?"拉手人回答:"這是××鎖。"然后,開鎖人說:"××,××,×××。"講對了,開鎖人就能輕輕把兩人的手切開,然后交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若開鎖人講的不正確,扮鎖的幼兒將鎖握緊,開銷人就切不開鎖,游戲繼續進行。
(分析:這是幼兒自主游戲、練習按一定規則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放手讓幼兒愉快地玩,必要時個別指導幼兒,解決幼兒之間的沖突是教師的主要職責,游戲的時間長短視幼兒的興趣和疲勞程度而定。)
教學反思:
在進行此游戲活動時,我開始是以實物的鎖和鑰匙來給幼兒演示鎖被“嘎啦啦一鎖”鎖上的情景。可以看孩子們沒太大的反應,對于這個實物鎖并沒有什么興趣。那怎么辦呢?這樣就調動不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了,這時我就臨機一動。用我們教室的門來演示吧!當我說完“嘎啦啦一鎖”把門鎖上時,孩子們全都笑了。這樣一來我就成功把孩子們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接下來的環節就好展開了。接下來就是讓幼兒熟悉兒歌。我反復了一兩次后就故意不把門鎖上,孩子們著急地說:“老師你再把門鎖上呀!”這時,我就提出要求請幼兒們一起幫我說:“嘎啦啦一鎖”這樣我再把門給鎖上。孩子們就這樣一邊玩一邊開心與老師互動,孩子們并能主動開口學習語言。還好我能及時調整,使得我能順利進行教學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容,通過故事中的語言信息分析情節的發展。
2、根據前半段故事的提示,嘗試續編故事情節。
3、感知故事中兩個朋友之間的友情,感受朋友間可以用真誠來化解矛盾。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中優美的童話語言,能用學一學、做一做的方式快樂地進行語言、句子地學習。
活動難點:
根據故事前半段,大膽想象并續編故事的發展。
活動準備:
一、角色圖片、風箏、小船的圖片、第二段的即興簡筆畫、字卡“紅”“棕”“小”、祝福語圖示、題目圖片、故事錄音活動過程一、出示角色圖片進行興趣導入,學認“紅”“棕”兩個漢字。
教師出示角色圖片并述:“你們看,這是誰和誰?”(鼓勵幼兒用這是?和?的句子)幼兒:“這是松鼠和小熊”。
把角色貼上黑板,提問:這是什么顏色的松鼠?幼兒:(這是紅顏色的松鼠)我們可以叫她“紅松鼠”
師出示字卡“紅”,我們來把他的名字讀一讀。集體念讀“紅松鼠”
用同樣的方法學認“小棕熊”
二、講述、學習故事的前半段,理解角色間的感情。
過渡: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紅松鼠和小棕熊的故事。
1、師述:紅松鼠和小棕熊是很要好的朋友。
提問:怎么才算很要好呢?(幼兒答)提問 :很要好就是會在在一起干什么?(幼兒答)2、教師用繪畫的方式把第二段故事完整講述并請幼兒根據繪畫提示進行復述。
教師邊繪畫邊講述:紅松鼠········小棕熊的家。
重點學習難句:“有一條小溪從哪里出發?沿著······”
請你們也來把這段故事講一講(集體講——個別講)3、教師繼續講述第三、四、五段,并在講述第五段的時候出示風箏圖片。
4、教師講述第五段,幼兒重點學習仿說“早上好,愿快樂和友誼永遠伴著你!”
提問:風箏上寫著什么祝福的話?(幼兒學說)教師用圖示繪畫這句話,并把“”快樂“友誼”留空,供幼兒填充。提問:你還會說什么祝福的話?(個別幼兒回答,集體學習)教師繼續講述第五段的后半部分。
三、教師讀第七段,區別感知理解飄蕩、漂流。
教師提問:風箏在天上是怎樣飄蕩的?請你來學一學。紙船在水里是怎么漂流的?也請你來學一學。(什么東西也會在天空中飄蕩?飄來飄去呢?(氣球、云)什么東西會也會在水里漂流(樹葉)四、通過第七段的學習,感知此刻的心情并大膽創編讓他們和好的辦法,進行故事續編。
1、教師講完第七段提問:“聽到這你現在的心情怎么樣?”(很難過)2、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和好呢?請你和旁邊的朋友商量一下。并請個別幼兒回答。
五、教師講述故事后半段與結尾并揭示故事的名字師:故事講完了,誰來為故事起個好聽的名字?
教師出示數字49····和49·····提示幼兒回答正確的名字。
結束活動:我們一起聽著錄音,把這個故事完整的聽一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教幼兒認讀漢字:海、浪、洗、澡、汗、淚、汁、泳。
(2)使幼兒知道以“ミ”為偏旁的漢字均與水有關,并組詞。
(3)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標有海浪、游泳、洗澡、流汗、流眼淚、橙汁等漢字的幻燈片。
(2)幼兒人手一套操作卡片。
教學重點:
認讀與“ミ”有關的部份漢字。
教學難點:
用與“ミ”有關的漢字組詞。
教學過程:
幼兒看幻燈片認讀漢字
教師把標有漢字的幻燈片投影到熒幕上請幼兒觀察畫面旁邊的漢字。教師提問: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與畫面有什么關系?請幼兒認讀每張畫面旁邊的字。請認識這幾個漢字的幼兒到黑板前帶領其他幼兒認讀,并介紹自己結合圖片認字的經驗。
教師和幼兒一起認讀漢字
①教師帶領幼兒認讀漢字,在認讀過程中,教師注意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音,認讀兩遍后,教師手指漢字,讓幼兒集體認讀。
②教師組織幼兒討論這些漢字的結構特征,
提問:
A、這些漢字有什么共同之處?(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漢字都有一個三點水的偏旁,每個字的構成都與水有關。)
B、這些漢字的結構是怎樣的?(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字的結構,引導幼兒說出這些字是左右結構。)
C、教師請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字與水有關,講出一些帶“ミ”旁的字。
圍繞認讀內容開展活動
老師告訴幼兒,中國的漢字很有趣,每一個字都表示一個意思。如果把一個字和另一個字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詞,意思就變了。今天就請小朋友玩一個組字的游戲,看誰能把這些字和別的字連在一起,組成一個新字。先請個別幼兒組詞,然后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拼板兒組詞游戲“。
歸納認讀內容
“認字竟賽“,采用小組搶答形式,幫助幼兒復習認讀內容,老師舉圖片,幼兒要念出相應的漢字,老師念漢字,幼兒要舉相應的圖片。看哪一組的幼兒先搖小玲,就請這組的幼兒回答認讀內容,答得快、準、多的小組為優勝組,教師發給他們每人一個獎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知道鐘面上的結構。
2.初步認識整點,知道整點的記錄方式。
3.能較專注地參與活動,積極動腦思考。
活動準備:
大鐘面一個,整點的時間記錄卡若干,幼兒用書第3頁。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認識時鐘,知道時鐘名稱及用途。
1.猜謎: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
2.你知道它是誰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表。
(教師出示時鐘) "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時鐘的?""時鐘有什么用途?"(總結:時鐘能告訴我們時間,它和人們關系密切)
二、觀察認識鐘面。
(教師手指鐘面)"看,鐘面上有什么?""鐘面上有多少數字,它們是怎樣排列的?""仔細看,鐘面上三根針一樣長嗎?"(數字是按1~12的順序排列在鐘面上,12在上面,6在下面,3和9分別在兩邊;指針有三根,它們的長短不同,最短的是時針,長一點的是分針,不停地在走動的是秒針。)
三、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1.教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賽跑,現在他們都踩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會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教師操作鐘表)提問:⑴誰跑得快?(分針)
2.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么秘密呢?教師反復操作。
3.總結:分鐘走一圈,時鐘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練習撥整點。
1.教師:那么分針和時針指的數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再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字時,分針正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整"。
邊撥鐘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十二點鐘"
2.玩老狼老狼幾點鐘游戲,請幼兒撥鐘。
講游戲規則:小朋友們扮小羊撥鐘,老師說幾點,小羊就撥幾點,請老狼看鐘。小羊撥好了鐘就停住,老狼看撥對了就不吃小羊,撥錯的小羊就要被吃掉。
五、幼兒操作。
打開幼兒用書,請幼兒將貼紙上的數字正確地貼在鐘面上,并根據畫面左邊的時間記錄卡,將制卡上的時針和分針擺在正確的位置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2、探索按標記圖的要求在圈里擺放相應數量的物體。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戲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大、小呼啦圈若干,瓶寶寶10只,幼兒操作用的小兔、圓圈等。
活動過程:
一、玩套圈并看標記記錄。
1、出示瓶寶寶,數出瓶寶寶的數量,分別請兩名幼兒玩套圈游戲。
2、、出示標記圖(紅圈和黃圈),請幼兒說說標記圖的'含義。(www、dakao8、com)在標記圖后面記錄套圈游戲中套到的圈內瓶寶寶的數量。
3、請幾名幼兒和教師同時套圈,設置兩個圈同時套中一個瓶寶寶的情境,引發幼兒討論:藍圈和紅圈套中了同一個瓶寶寶,這個瓶寶寶該算誰套中的呢?
二、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中瓶寶寶的數量。
1、在PPT上演示兩圈套中同一個瓶寶寶的過程,帶領幼兒分析交叉部分瓶寶寶的特征:既在紅圈也在黃圈,計數兩個圈內瓶寶寶數量時都要將它算進去。
2、出示圖二,改變交叉部分瓶寶寶的數量,引導幼兒正確計數紅、黃圈里各有幾個瓶寶寶。
三、操作活動:兔寶寶站圈。
2只小兔來站圈,怎么站呢?又要來看標記圖了。
1、出示標記圖一:紅圈2只藍圈2只,分析標記圖要求:怎樣給2只兔寶寶站圈。
幼兒第一次操作。教師演示幼兒的操作,請大家檢查進行驗證。
2、出示標記圖二:3只小兔來站圈,看標記,什么要求?紅圈2只藍圈2只,怎么站?
幼兒看標記進行第二次操作。請一個幼兒上來展示。
3、出示標記圖三:紅圈2只藍圈3只,3只小兔來站圈,怎么站?
幼兒看標記進行第三次操作。講評幼兒的操作。
四、合作游戲:站圈樂
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站圈游戲,看標記圖一,幾個人一組?(4個人一組)對,4個小朋友來站圈,怎么站呢?什么要求?(紅圈里3人,藍圈里2人),規則是4個小朋友全部都要參加站圈游戲,不能漏了一個人。
1、幼兒4個人一組站好后,老師給幼兒發紅、藍兩個圈,幼兒自由站圈。
2、分別出示圖二(紅圈里2人,藍圈里4人),幼兒看標記玩站圈游戲,體驗成功和合作的樂趣。
活動延伸:
出示圖四(紅圈里4人,藍圈里4人)
活動反思:
在備課前,我就一直構思如何來安排這節課,我班班額過大(77名幼兒,最近常到園的也有70或72名幼兒),對幼兒的分組活動也做了認真的思考,組分多了沒人管理(一個老師、兩個保育員),最終把每個游戲活動時分成三個組來完成。
在“自由玩圈”活動中,當老師讓幼兒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時,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幼兒都能拿著圈玩,有幾個幼兒表現特別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轉、地上滾,老師請出玩法好的幼兒玩給大家看時,別的幼兒都積極地跟著做,活動中老師說的不多,幼兒能自主練習,每個幼兒都能玩起來。
在“小球鉆圈”活動中,老師分組示范動作后讓幼兒自己嘗試,幼兒躍躍欲試,第一次滾球的時候,老有幼兒滾不到圈里,老師讓他們多看(看別的小朋友滾)多練,經過嘗試后最終能把小球滾進地上的圈里,開始距離要遠些,看到幼兒能滾進的不多,及時縮短距離后效果好很多。這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意識強,看到自己能把球滾進圈里時都很激動,都期盼能再滾一次。
“過小河”時,老師在講雙腳跳的要領時,幼兒在原地就跟著做,都能雙腳多前一個圈跳進后一個圈,只有少數幼兒能連續跳,幾個年齡小、個子矮小的幼兒跳時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摔在地上,經過老師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勵后,能堅持跳完,還有幾個幼兒膽小不敢雙腳跳,在老師的鼓勵幫助下也敢跳了。
“開火車”時,幼兒一個接一個做得非常好,用腳尖走比較平穩,用腳跟走時好些幼兒走不了幾步就掌握不了平衡,這時我縮短了腳跟走的時間,幼兒就走得很好了。
這次活動設計方案時幼兒我沒把人數問題考慮周全,分成三個組活動,幼兒的等待時間都很長,后面沒玩的幼兒玩的興致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幼兒開始不能約束自己,經過老師的提醒后方能管住自己。活動前沒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第一次滾小球時,距離遠了,幼兒滾球的準確性差,第一輪幼兒基本都沒把球滾進圈里。
如果現在讓我再上一次,首先我會考慮到人數的問題,盡可能讓每次活動的人數少一些,把幼兒分成兩部分來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員安排在教室做別的活動,每個游戲活動前把游戲規則講清楚,讓幼兒在活動時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動前多推敲活動方案的可行性,并對教案進行說課,發現問題及時修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名稱:
空氣的力量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中的科學現象,初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塑料小吸盤、飲料包裝盒、吸管、玻璃杯、硬紙板、小盤子、蠟燭、水盆
活動過程:
一、玩玩小吸盤
1、教師出示吸力球,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沒有膠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盤上的?
2、用吸盤試著吸一吸,吸盤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樣讓吸盤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盤,有什么感覺?怎樣輕松地拿起吸盤?
4、兩人一組,將吸盤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開嗎?
5、想一想,是誰把吸盤粘住了?
二、玩玩飲料盒
讓幼兒向空飲料盒內吹氣,再吸氣,觀察包裝盒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在吹氣時紙盒會鼓起來,吸氣時紙盒會癟下去?
三、小實驗:流不出來的水讓幼兒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塊硬紙板蓋住杯口,用手按在紙板上把杯子倒過來,再慢慢地松開手,觀察有什么現象。水流出來了嗎?想一想為什么?
四、小實驗:誰讓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蠟燭,倒入少量的水,點燃蠟燭,然后將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觀察有什么現象。引導幼兒說一說誰讓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鋼筆、針管、吸盤玩具等實物,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體驗創編動作和與同伴合作卷煙花、放煙花帶來的快樂。
2、感知音樂的不同節奏,創編不同的身體動作和合作形式來表現卷煙花、點煙花和煙花爆炸后漫天飛舞的樣子。
3、發展幼兒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卷煙花”的音響資料、磁帶,未卷好的煙花一個。
2、知識經驗準備:觀看過視頻實景:《煙花》
活動過程:
一、感受理解音樂
1、教師出示未卷好的煙花,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出示未卷好的煙花。
教師:大家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可是這個煙花怎么了?
2、請幼兒完整的欣賞《卷煙花》的音樂,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師:老師這有一首很有意思的音樂,說的就是:一個沒有被卷好的煙花卷好之后,放出漫天煙火的事。想聽嗎?
我們就來欣賞一下,等會兒把你聽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告訴我。
教師:你們都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聽完這個音樂心情如何?
3、分段欣賞音樂,感受“卷煙花”音樂的快慢和煙花爆炸音樂的歡快、熱鬧。
①引導幼兒欣賞前半部分“卷煙花”的音樂,感受音樂節奏的快與慢。
教師:音樂的前半部分表現的是什么?卷煙花的音樂都是一樣的嗎?有什么不一樣?
②引導幼兒欣賞后半部分“放煙火”的音樂,感受音樂的歡快與熱鬧。
教師:音樂的后半部分說的是什么?聽到這樣的音樂心情如何?
二、音樂游戲
1、請幼兒聽音樂,一個人用不同的身體動作表現卷煙花,點煙花和煙火漫天飛舞的樣子。
1)教師:如果請你來卷煙花,你可以怎樣卷?
2)如果你就是一個沒有被卷好的煙花,你還可以怎樣卷?
3)音樂節奏快時,我們的動作要怎樣?
4)音樂節奏慢時,我們的動作要怎樣?
5)煙花卷好了,我們可以怎樣點燃?
6)煙花在天空中是一個樣子的嗎?有那些樣子?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7)教師:現在我們就隨音樂一起來卷煙花、放煙火,看誰的動作與別人的不一樣。
2、啟發幼兒兩兩合作用不同的方式玩卷煙花的游戲。
教師:現在如果兩個小朋友一起玩卷煙花的游戲可以怎樣玩?看誰的方法與別人的不一樣?
教師:兩個小朋友合作,聽音樂一起來卷煙花、放煙火,看誰的動作與別人的不一樣。
3、啟發全部幼兒集體變成一個煙花,用不同的方法玩“卷煙花”的游戲。
教師:現在我們把自己變成一個煙花來玩卷煙花的游戲,可以有那些玩法?
活動延伸:
啟發幼兒用生活中的物品與自己玩“卷煙花”的游戲,如:
1、利用碎布當作卷煙花的紙,把自己當作一個煙花,創造不同的舞步玩游戲。
2、可以將皺紋紙剪成條狀,讓幼兒創編出的煙花動作更加絢麗。
設計意圖:
孩子喜歡音樂,更喜歡隨著音樂舞動自己的身體。針對孩子這一現象,為了滿足孩子的探求和自我表現的需要,我設計了此次《卷煙火》的音樂游戲活動,旨在通過有趣的音樂情境,讓孩子去感受、理解和表現樂曲歡快、熱鬧的情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分辨音樂節奏的快與慢,體驗創編動作和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從而發展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 活動目標
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2、發展幼兒思維敏捷性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3 、學會正確運用反義詞
二 活動準備
1實物:娃娃,書,糖,藥
2多媒體課件
三 活動過程
1、通過實物引導幼兒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1)出示寶貝盒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寶貝盒,里面住著很多對好朋友,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摸寶貝。
(2)請幼兒觀察比較老師和小助手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說出高矮,長短。
師:像高矮,長短這樣意思相反的詞叫做反義詞。
教師與幼兒以摸寶貝的方式,利用實物,各種器官,理解什么是反義詞。
如娃娃,引導幼兒說出大小
如書,引導幼兒說出厚薄
如聽拍手速度,引導幼兒說出快慢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什么反義詞。
4、利用幻燈片圖片,玩游戲“找相反好朋友”。并讓幼兒用反義詞正確表達
5.師幼互動游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6.帶小朋友出去找反義詞。
師:總結:小朋友們,只要我們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我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義詞,那現在老師帶你們出去找反義詞,看哪個小朋友找到的反義詞最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發現和學習風的特征。
2、激發幼兒以科學活動的興趣。
3、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探索的欲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各種可以填充氣體的玩具、一盆水、吸管、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 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1、請幼兒觀察教材P11頁的圖,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玩的是什么玩具,我們班的小朋友有沒有玩過?
2、請玩過的小朋友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玩的?
3、請幼兒想一想為什么圖中的玩具可以這樣玩?
二、指導幼兒做實驗
1、剛才我們一起看了書上的圖,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回答老師的一些問題,但是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來做幾個實驗。
2、下面我要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第一個實驗。
3、讓幼兒自操作,教師指導。
三、活動小結
1、教師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在實驗中發現了什么?并邊演示邊進行說明。
2、教師對幼兒的表述進行小結,總結本次活動的內容。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后在自己家里找一找,看一看用哪能些東西可以找到空氣。
活動反思:
風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一種自然現象,雖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這節教育活動,就是為了讓幼兒了解關于風這一自然現象的一些簡單常識。我最大限度的調動自然資源,選擇生活中可利用的實物進行了此堂課,讓幼兒可以親身感受到風,只有讓幼兒親自感受到風的存在,才可以體會到單憑口說理解不了的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幼兒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間的親情,體驗"你變我變"的情趣。
2、能通過大膽想象、創編,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活動重點:
通過傾聽故事,幼兒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間的親情,體驗"你變我變"的情趣。
活動難點:
能通過大膽想象、創編,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故事,各種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討論
1、小兔想離開家,它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逃跑啦!"媽說:
"你逃跑,我就追。"小兔說:"我變成小魚。"媽媽說:"我變成釣魚人。"你們知道小兔還會變成什么?媽媽有會變成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
"小魚"和"釣魚人"、"老鼠"和"貓"之間的關系,為理解故事內容作準備。
二、傾聽故事
1、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2、媽媽為什么要去追小兔?
3、小兔和媽媽分別變成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變?
4、最后,小兔還想逃跑嗎?為什么?
5、再次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6、如果你是小兔,你想變成什么?
三、游戲:你逃我追
1、玩法:
幼兒自由兩兩結伴做游戲。
如:一幼兒說"我變成小鳥",另一個幼兒說"你要是變成小鳥,我就變成大樹,等你落下來休息。"如此來循環。
2、應到幼兒用語言表達"追逃"關系,也可以加上動作,使其更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