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雪花的基本特征。
2、能在教師的帶領下朗誦兒歌。
3、感受兒歌的美并對兒歌充滿喜愛。
4、嘗試仿編兒歌,樂意說說兒歌意思。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圖片:雪花、蝴蝶、小水滴
2、演示貼圖一張
3、兒歌《雪花》(附后)
活動過程:
一、引出雪花的故事讓幼兒展開想象
引導語:“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北方開始下雪啦!
雪花在空中飛啊飛,飛成了白蝴蝶。
落到娃娃的手心里,變成了小水滴。
水滴輕輕告訴娃娃,我從天上來的。
跟著娃娃一起走,一起去找春天。”
二、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回憶
提問:
(1)雪花在空中飛,像什么?
(2)雪花落到哪里變成了小水滴?
(3)雪花為什么變成了小水滴?
(4)水滴輕輕說什么?
(5)最后雪花跟著娃娃一起去哪?
三、教師邊朗誦兒歌邊演示貼圖
導入語:小朋友,看看圖說一說雪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了?
四、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朗誦兒歌
1、教師邊指圖邊帶領全班幼兒朗誦。
2、請能力強的幼兒帶上動作朗誦。
五、結束活動
全班幼兒站起來和老師一起邊表演邊朗誦。
附:兒歌《雪花》
雪花
雪花飛啊飛,飛成白蝴蝶。
落到手心里,變成小水滴。
水滴輕輕說,我從天上來。
跟上娃娃走,一起找春天。
小百科:雪花也稱銀粟,玉龍,玉塵,是一種晶體,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固態降水,結構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多呈六角形,像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長方形已有一定的認識,但用圖形拼圖這一創造性的活動,我們還從未嘗試過,所以我想通過這次活動在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這種圖形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嘗試自由選擇這些圖形來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培養孩子們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2、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長方形的認識,能根據圖形名稱取出圖形并能按一一對應的關系放置。
3、能自由選擇圖形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長方形的認識。
2、難點——能自由選擇圖形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并說出自己拼的是什么。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圖形挖空的小路,填充小路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共10個。
2、小兔頭套一個,簡單的圖形拼貼畫三張。
3、各種圖形(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若干)每人一份,白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式“小白兔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導入活動。
教師戴上小兔頭套扮演小白兔:小朋友們,你們看,我是誰?(小白兔。)
對,今天小白兔我要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你們想不想去看呀?
二、鋪路:
指導語:哎呀,小白兔忘記了,去森林博物館的路還沒鋪好呢,你們愿意幫我先把路給鋪好嗎?(愿意)小朋友們都愿意幫助我,真是太感謝你們了!那我們先去看看吧!哦,原來這條路是由各種圖形拼成的。那小朋友們能告訴我,這里都有些什么圖形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1、介紹鋪路規則:對了,我在這邊也準備好了鋪路的材料,它們是跟路上一樣大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寶寶。呆會我會請每個小朋友幫我在路上鋪上一塊圖形寶寶。假如,我請你拿一塊三角形來鋪路,那么你應該怎么辦?(選出一個三角形放置在相應的圖形里)——教師邊說邊示范。
2、幫小白兔鋪路:依次請每位小朋友根據圖形名稱選擇圖形,并按一一對應的關系放置。
T:耶,好了,我們的路終于鋪好了!真是辛苦小朋友們了,小白兔請小朋友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三、看畫展。
1、說出都有什么畫。
T:好了,現在我們可以來欣賞我的畫展了。你們看,我都畫了些什么畫呀?(一張一張出示)
2、依次問:這畫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引導幼兒完整回答“這是由**和**拼成的。”
四、幼兒操作:拼畫。
1、指導語:小朋友們真能干!可是小白兔現在又碰到了難題了。剛才來看我的畫展的游客都說我的畫太少了,我還有這么多的畫板還是空的呢。你們愿不愿意幫我再拼一些圖畫展示在這個畫板上呢?
2、圖形拼畫:幼兒自由創作拼圖。
(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3、請先拼完的幼兒告訴客人老師“你拼的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五、活動結束,交代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今天可真能干,幫助小白兔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鋪好了路,還用它們拼出了那么多漂亮的圖畫。這些圖形寶寶真有用,小白兔現在還想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圖形,現在我們走小路回去找找哪些地方還可以找到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寶寶呢。走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給小動物喂食的活動中,了解了動物的明顯習性。他們發現小白兔是跳著走的,小鴿子是會飛的,小泥鰍只會在水里游,孩子們喜歡模仿動物的不同走路姿勢。針對這一現象,我設計了語言活動《小動物回家》,目的是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幼兒在情景中進行合理的想象,從而激發幼兒聽故事、講故事、編故事的興趣。
活動目的:
1、 在看看、講講、表演小動物找朋友回家的過程中,幼兒學會角色對話,喜歡聽故事。
2、 幼兒能大膽想象,并愿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3、 學說動詞:飛、游、走。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動物圖形若干。
活動流程:
活動過程:
一、 以畫面(多媒體課件)引起幼兒觀察興趣,了解故事角色,展開討論。
引導語:
1、 這是什么地方?有哪些小動物?
2、 小動物在一起玩得可高興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想到要回家了。你知道小動物是怎么回家的?
二、分段欣賞多媒體課件,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對話和動詞。
1、逐幅欣賞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畫面,合理想象,并講述自己的理解。
提問:(1)仔細看,仔細聽,它們是怎么回家的?
(2)蝴蝶飛起來,小鳥看見了,它會說什么?(幼兒學說對話。)
(3)小魚在水里游動,烏龜怎么想的?(幼兒學說對話。)
(4)小貓想和小狗一起走回家,它會怎么說?
過渡語:熊貓慢吞吞地落在了最后,它看見朋友們都找好朋友一起回家了,大聲的叫:“等等我,我和你們一起回家。”
2、幼兒根據小動物走路的特點,合理想象,展開討論。
引導語: 小熊會和誰一起回家呢?為什么?
3、幼兒欣賞后半段多媒體課件,驗證幼兒的想象。
三、 欣賞故事,幼兒自由跟講角色對話。
四、 根據自選的動物進行故事對話仿編。
過渡語:還有許多的小動物想找好朋友一起回家,找找看是哪些動物朋友呢?
1、 教師扮演小馬:我是小馬,我該和誰一起回家呢?
2、 教師找一名幼兒進行仿編示范:小羊,我和你一起走回家好嗎?
3、 請個別幼兒扮演角色找朋友回家,并進行對話仿編:你是誰呀?你想找誰一起回家?(幼兒游戲)
4、 幼兒自由組合進行游戲,并仿編對話。
五、教師小結,引起幼兒再學習興趣。
小結:你們都找到好朋友了嗎?原來小動物各有各的走路方法,有的會飛,有的會游,有的會走,還有的會跳。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的走路方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的要求
l、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動物進化的歷程。以及進化的條件。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古生物的外形特征)、想像力(根據古生物化石圖想像古生物的形象)郴分析綜合能力(通過對動物進化歷程的分析。綜合出一些基本的進化規律)。
3、向學生進行科學自然觀教育:自然界中的生物從古至今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或投影片古代海洋動物、甲胄魚、總鰭魚類、堅頭類、蜥蜴、各種恐龍、始祖鳥、鴨嘴獸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
(1)什么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根據化石可以知道什么)
2、講述:人們通過對各個年代地層中動物化石的研究,發現古代的許多動物和現代動物不一樣。有什么不一樣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這個問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從古至今的發展變化
(1)講述:
①六億年前在很早很早以前,地球上到處是海洋,沒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動物,只在海洋里有一些低等的動物。(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古代海洋動物)圖中是大約六億年前的海洋動物。
②觀察:你知道這些動物叫什么名字嗎?它們是什么樣的?
③講解:這些動物的身體構造都比較簡單,大多有堅硬的外殼。其中有我們熟悉的三葉蟲(在《地層》一課曾看過三葉蟲的化石),此外還有古杯海綿……
(2)五億年前
①講述:到了大約五億年前,地球上仍然到處是海洋,由低等的海洋生物演變出一種比較高級的生物。
②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甲胄魚。
③觀察:這是什么動物?它的樣子像什么?(魚)它與現代的魚有什么不同?
④講解:五億年前,海洋里出現了最早的魚類,叫做甲胄魚。甲胄魚外形與現代魚相似,有頭、軀干、尾;它與現代魚明顯不同是頭部和軀干部包著硬的骨板,像古代戰士的盔甲一樣,所以稱作甲胄魚。甲胄魚是魚的祖先,早已絕滅。
(3)三億年前
①講述:到了三億年前,由于地殼的劇烈變動,許多地方的海水逐漸退去,形成沼澤。在干旱季節,沼澤地區水很少,甚至干涸,水中的魚無法生存。此時,有些特殊的魚類開始爬上陸地生活。
②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總鰭魚。
③觀察:總鰭魚的外形有什么特點?
④講解:
總鰭魚外形仍是魚形,但胸鰭和腹鰭寬大有力,依靠這兩對鰭可以支持身體在地上緩緩移動。總鰭魚是從魚類發展到兩棲類的中間類型的動物。
后來又演變出一種適于陸上生括的動物:堅頭類。
①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堅頭類。
②觀察:
堅頭類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堅頭類哪些地方像魚,哪些地方不像魚?
③講解:堅頭類是古老的兩棲動物。它的外形還有些像魚,有似魚的尾鰭,體表有鱗片;與魚的'不同是沒有偶鰭,而有四肢,這是兩棲動物的特征。
(4)二億年前
①講述:到了二億年前,地球上陸地的面積進一步擴大,很多地方變得干燥。這時,從古老的兩棲動物中產生了一種更能適應陸地和干燥環境的動物:蜥蜴。
②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蜥蜴。
③觀察:蜥蜴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④講解:蜥蜴是從兩棲動物發展到爬行動物的過渡性的動物。
(5)一億多年前
①講述:到了一億多年前,地球上的地形氣候穩定,植物繁茂。此時,爬行動物發展很快,其中的一支恐龍成為當時地球上稱霸的動物。
②出示掛圖或投影片:恐龍。
③觀察:圖中有幾種恐龍?它們的外形各有什么特征?
④講解:恐龍的種類很多。有的身體比較小,有的身體很高大(體長達二三十米,體重達四五十噸);有的是食草性的,有的是兇猛的食肉性的。我國很多地方都發現有恐龍的化石。
(6)七干萬年前
①講述:七千萬年前,地殼劇烈變動,氣候變冷,植物大量死亡,動物的食物減少。體形巨大、食量也大的恐龍不能適應環境的改變而絕滅,有些爬行動物逐漸演變成適應環境能力較強的鳥類。最早的鳥類叫始祖鳥。
②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始祖鳥。
③觀察:
始祖鳥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它的哪些地方像現代的鳥?哪些地方像爬行動物?
④講解:
始祖鳥是鳥的祖先。它身體覆蓋羽毛,前肢像翼,足有四趾,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這些特征像現代的鳥。它口中有牙,前肢有爪,這些特征仍像爬行動物。因此,始祖鳥是從爬行動物到鳥的中間類型的動物。
在這個時期,還有些爬行動物演變成了哺乳動物,其中鴨嘴獸就是個證據。
⑤出示掛圖或投影片:鴨嘴獸。
⑥觀察:鴨嘴獸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⑦講解:鴨嘴獸是現存而又古老的哺乳動物。它的嘴扁平,像鴨子,所以叫鴨嘴獸。鴨嘴獸體表長毛,用乳汁哺育后代,這些是哺乳動物的特征;但它不是胎生,而是卵生,這是爬行動物的特征。由此可以證明哺乳動物是由爬行動物演變而來的。
地球上有了原始的鳥類和原始的哺乳動物之后,又經過了幾千萬年的發展變化,才有我們現在看到的形形色色的、種類繁多的動物。
2、指導學生分忻綜合動物進化的情況
(1)討論:
①現在的動物是地球上原來就有的嗎?
②在動物的歷史上,先有什么動物,后有什么動物?把各類動物的名稱,按照發展順序填在課文第 33 頁的表格中。
③從這個圖表可以看出,動物發展變化的總趨勢是怎樣的?例如在身體構造、生存環境、適應能力等方面變化的趨勢是怎樣的?
④促進動物發展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講解:
自然界的動物不是本來就有的,而是由無到有、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水生到陸生,不斷發展變化來的。動物的這種發展變化叫做進化。(板書課題)
動物進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環境的變化,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逐漸演化出適應各種環境的動物。
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關于動物進化的知識。
2、提問:
(1)自然界中的各種動物是本來就有的嗎?它們是從哪里來的?
(2)說一說”動物進化”的含義。
(3)現在的動物將來還會變化嗎?還會出現新的動物嗎?為什么?
(4)地球上的各種植物是本來就有的嗎?它們是從哪里來的?你是怎樣想的?
布置作業
閱讀有關生物進化的書籍。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故事,體會朋友見面要問好。
2.積極參與閱讀活動,并能在活動中大膽地想象和表述。
3.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愿意嘗試用語言“你好”和不同的肢體動作和朋友們打招呼,感受交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