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九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萌發探索人體的興趣。
2、在觀察和操作中,初步了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提高觀察能力和觸覺感受力。
3、知道要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并使皮膚不受到損傷。
活動準備
1、課件-人體的某些器官
2、操作材料:冷水、熱水、夾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絨毛玩具、木塊、放大鏡、印泥、白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互相找身上的皮膚,知道皮膚的重要性。
1、教師:小朋友,你們覺得人體中什么器官最重要?
2、請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膚。
(幼兒觀察議論,得出人的身體上每個地方都有皮膚。)
3、教師:皮膚是我們人體最大的器官,那我們如果沒有皮膚會怎么樣?
小結:皮膚就象我們的外衣一樣,人身上不能沒有它。
二、通過觀察和操作,了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
1、請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說說發現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2、材料安排
第一組 冷水、熱水
第二組 夾子、羽毛
第三組 石子、玻璃球
第四組 絨毛玩具、木塊
第五組 放大鏡、印泥、白紙 第六組 記號筆
3、請小朋友說一說發現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小結:皮膚上有細細的毛孔和絨絨的汗毛,熱了,毛孔能幫助身體排汗、散熱;
冷了,毛孔就縮小,不讓冷空氣進入體內。手上有指紋和手紋,而且每個人的指紋和手紋是不一樣的;
它還能感覺出冷、熱、痛、癢,感覺出物體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皮膚還具有彈性。
4、小朋友去玩一玩剛才沒玩過的材料。
三、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皮膚。
1、啟發幼兒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討論:
要勤洗澡、洗臉、洗頭、換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損傷皮膚,傷了要及時擦藥,要加強鍛煉,
使皮膚更健康。
五、游戲:對與錯
請小朋友仔細聽,如果我說得話是對的,就舉起手中的紅卡,如果是錯的,就舉起手中的綠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們的皮膚變得不健康。 (錯)
2、喝水對皮膚有好處。 (對)
3、皮膚被劃破了,就再也不會好了。 (錯)
4、小朋友用了化妝品能使皮膚變得更漂亮。 (錯)
5、最薄的皮膚是嘴唇,最厚的皮膚是指甲。 (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感知周圍生活中環形排列現象,對環形排列的物品感興趣。
學習正確環形數數的方法,體驗環形數數的快樂。
能運用環形計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能夠熟練點數10以內的數
二、物質準備
紅、黃、藍、綠花邊(數量不同)的盤子;項鏈、花環 、杯子、碗、做標記夾子、紙、筆、記錄表人手一份等;數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導
以游戲“到超市當統計員”引題,嘗試進行10以內環形計數
請幼兒自由選擇盤子,找相應顏色的椅子坐下,嘗試進行環形點數。
二、集體交流學習
在集體交流的基礎上,學習正確的環形數數方法。
(一)交流各自的數數結果,感知用做記號并沿著一個方向一個一個地數的方法可以避免漏數、重復數。
提問:
誰來告訴老師,你剛才數了什么顏色的圖案,上面的圖案有幾個?
你是怎么數這樣的環形圖案的?
用什么方法來數環形的東西才不容易漏數?重復數?
(二)師生共同進行小結。
(三)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再次嘗試進行環形數數。
1、幼兒操作,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數數方法是否正確,并給予指導。
2、幼兒將盤子舉起來,師生共同小結同種顏色盤子上的數量都一樣多。
(四)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起點進行環形數數,知道借助標記從任意一點都可進行點數。
三、游戲“數一數”
借助多種標記進行環形數數,,進一步掌握環形數數的正確方法,體驗環形數數的樂趣
(一)結合記錄表,觀察各式各樣的環形排列實物,感知生活中的環形排列現象。
(二)引導幼兒借助標記進行環形數數。
提問:你想用什么做標記?然后怎么數?
(三)幼兒操作,師重點觀察幼兒用標記進行數數的情況,適時給予指導。
(四)展示記錄表,師幼交流環形數數的結果。
活動延伸
拓展生活經驗,尋找環形計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科學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他們對排隊的規律還處于探索狀態,為了使幼兒對物體按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狀況,設計了一節科學活動,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促進他們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一組小動物排列上的變化規律,體驗發現的快樂。
2.能根據幼兒已有的條件分析判斷出某一空位上應是何種小動物,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重難點:
能根據已有的條件分析判斷出某一空位上應是何種小動物。
活動準備:
1.ppt圖片2套(9格長形圖和16格長形圖,及其小動物圖片)
2.男孩、女孩圖片一套,箭頭標志四個。
3.幼兒活動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排隊的游戲
1.出示"男孩、女孩"圖導入。
師:今天顧老師帶來了兩個小朋友,我們來認識一下吧(出示男孩、女孩圖片).他們想跟你們玩排排隊的游戲呢,你們愿意嗎?
2.幼兒按規律排隊。
師:孩子們,我們接著他們的隊伍往下排,老師鼓聲一響你們就規律移動位置,鼓聲一停就把隊伍排行,看誰排得又快又好。
二、引導幼兒在9格圖上幫小動物排隊。
1.提出操作要求,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要求:每個橫排和豎行里都有三種小動物,而且不能重復,橫排和豎行里的小動物排隊的規律是一樣的,不能變。
2.在9格圖中幫小動物排隊。
引導幼兒觀察:誰的后面跟著誰,xx后面跟著誰。師幼共同幫小動物排隊。
3.幼兒自主確定規律,重新幫小動物排隊。
師:小動物們想重新排隊呢,你們又想讓誰排第一,誰想上來挑戰?
小結:幫小動物排隊并不難,只要把第一橫排或第一豎行里的三種小動物確定好,記住誰的后面跟著誰就好了。
三、引導幼兒在16格圖上幫小動物排隊。
根據幼兒已有的條件分析判斷出某一空位上應是何種小動物,挑戰自我。
四、引導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要求:出示操作材料,第一橫排的規律由小朋友自己定(四種小動物不一樣),可以跟白板上是一樣的,也可以不一樣,動物確定好了,記住誰的后面跟著誰.四人一組,幫小動物排排隊。
五、大家看一看:
1.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結果,總結快速檢查方法。
師:這是第一個小朋友做好的作業,我們一起來幫他查一查。老師發現了一個小秘密,請小朋友順著我的手指看斜排上的小動物,發現了什么?(斜排上的小動物是一樣的)
2.幼兒自查、互查。
師:我們發現斜排上的小動物是同一種小動物,我們就利用這個小秘密來檢查自己的作業。
3.請客人老師檢查,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到探索去里玩一玩排序的游戲,如:玩"給物品娃娃排隊"的游戲。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首先出示,男孩、女孩的圖片。直接問孩子們:"今天這兩個小朋友想跟你們玩排排隊的游戲呢,你們愿意嗎?"這一問孩子參與游戲的愿望被我揭發了,揭示了本節課題。接著我設計了9格圖和16格圖,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引領孩子們發現規律(誰的后面跟著誰,根據已有條件分析判斷出某一空位置上應是何種小動物)。讓他們在活動中探索規律,體驗成功的快樂。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于是就安排了實踐操作活動,在操作活動中孩子們大顯身手,探索真知。在展評這一活動中,我讓幼兒評一評、議一議、查一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升經驗。在活動中我還注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適當進行有效獎勵。如:一句鼓勵性的語言、一張有趣的貼紙。活動中不管幼兒上來操作得正確與否,我都積極有效回應幼兒,給他們加油、鼓勁。總之,整個活動中我能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主動參與,積極地投身于活動,成為活動的主人。我相信通過這樣的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們的觀察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得到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方法了解樹的不同名稱、種類、外形特征及作用,了解樹與人類的關系。
2、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
3、能使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樹的特征,喜愛查找、觀察、記錄、制作各種不同的樹。
活動準備
沒有水果的果樹圖片、相應的水果圖片、表格《我認識的樹種》、
圖片(各種各樣的樹)、電子大書《樹的世界》、
教師自編故事《特別的樹》。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1、集體討論。
——請幼兒說一說見過哪些樹。
——師:小朋友見過哪些開花的樹,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師:我們生活中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水果,請見過的小朋友說一說,見過的果樹有哪些,簡單描述一下它的特征。
2、常青樹和落葉樹。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見過哪些落葉樹,并說出其名稱。
——在什么地方見過從來不落樹葉的樹,說出其名稱。
教師小結: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樹,有些樹到了秋天葉子就會變黃、落下,稱為落葉樹;常青樹則是常年綠葉,葉子也比較厚,比較硬。
二、故事《特別的樹》。
(教師自編關于特別的樹的故事,只要能吸引幼兒的興趣,能囊括書中的樹種即可)
——請大家說一說剛剛故事中都講了什么?
——有沒有你見過的樹?
——出示掛圖,一起認識《特別的樹》。
三、電子大書呈現各種各樣的果樹。
1、請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果樹,并說出其特征和名稱。
2、教師出示被摘下果子的樹,并出示相應果樹的水果圖片,進行配對。
3、開心游戲《果實找樹媽媽》。
(游戲規則:教師把沒有果子的果樹圖片貼在黑板上,把相應的水果發給幼兒,讓幼兒進行一一配對。)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樹,請大家回家后跟爸爸媽媽講一講。
活動應變
農村的幼兒園可以讓幼兒介紹周圍發現的奇特的樹,城里的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參觀植物園,認識更多奇特的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啟發幼兒懂得如何將廢紙變為好紙,初步感知造紙的過程。
2、培養幼兒的環保及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圖片
材料:碎紙、小桶、面籮、小勺、毛巾、
活動過程:
1、討論:紙有什么用途,紙是怎么做的。
2、放錄音,出示圖片,介紹造紙的基本過程。
(1)伐木工人叔叔把大樹砍伐下來。
(2)瞧,把樹皮剝去,再鋸成木塊。
(3)木塊被送進造紙廠啦。工人叔叔用機器把它搗爛,加上酸熬成木漿。
(4)然后,再把用大機器熬好的木漿倒進一個大容器里。
(5)最后,把大容器里的木漿倒在一張細上,擠壓、烘干,紙就做好了。
3、請幼兒簡單說說造紙的基本過程
討論:
①用過的廢紙還有用嗎?
②想一想用廢紙造新紙的辦法。
4、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辦法和理論根據。
5、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用廢紙造紙的方法。
(1)雙手把廢紙揉搓軟,撕成碎片。
(2)把碎片放在小桶里,用水浸泡,再用小棒子,搓板等工具,把它變成紙漿。
(3)把紙漿放在面籮里,兩手端住柜架兩端,在水中輕輕晃動,把紙漿均勻攤平。
(4)慢慢從水盆中提起面籮,放在桌上。
(5)把毛巾放在框架里機的紙漿上,把紙漿上的水吸干。
(6)把半干的紙繼續曬干,紙就做成了。
結束部分:
我們小朋友都有可能干了,現在已經基本把紙做好了,那么我們一會一起把它晾在我們班在暖氣架上,下節課我們就可以用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紙畫畫了。你們高興嗎?
活動延伸:
在自己做的紙上畫己喜歡的圖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夜晚的優美意境。
2、練習閉眼走,體驗閉眼游戲的刺激和獨特感受。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重點:
幼兒閉眼游戲時,能自覺閉眼,不能偷看。
說教法:
本節課運用了講述故事,讓幼兒對夜晚產生好奇,同時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體驗閉眼行走的樂趣。
教學過程:
1、傾聽故事,教師提問:落兒住在什么地方?每天晚上屋子里是怎樣的?螢火蟲為什么不肯進屋?落兒是怎樣做的?
2、幼兒完整傾聽故事。
3、練習閉眼走,一個接一個。
4、分組游戲“盲人取物”。
本節課整合了語言、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并以講述故事和游戲的形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繩子的多種玩法。
2、發展幼兒發散思維的能力。
3、進一步鍛煉幼兒身體的平衡、協調能力。
4、體驗合作創編游戲的樂趣。
5、體驗模仿的樂趣。
活動準備:
跳繩人手一根、音樂光盤、塑料玩具若干,籃子三個,小旗一面,小兔一只
活動過程:
1、活動準備:事先讓幼兒拿好繩兩隊站好。
隨著歡快的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做繩操。
2、教師引發幼兒玩繩的興趣:小朋友,繩除了可以做操,還可以怎么玩,請大家動腦筋,想一想,看誰想的玩法多。
3、幼兒自由玩繩:教師觀察并鼓勵幼兒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玩法。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繩不要打到別的小朋友。
4、展示自己的玩法:幼兒個別展示自己玩繩的方法,教師和其他幼兒給予肯定和表揚。
5、游戲:捉尾巴
教師交待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各自在后腰帶上系上彩繩當尾巴。游戲開始,四散跑開,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對方的尾巴,同時你要保護自己的尾巴。抓到對方尾巴者為勝。(只能在圓圈內跑,抓到后快速回到老師處)提出要求后,與幼兒共同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針對情況,及時表揚鼓勵。
6、競賽游戲:幫兔媽媽運食物
師:游戲的名字叫《幫兔媽媽運東西》,秋天到了,兔媽媽地里的蘿卜、蔬菜都熟了,我們一起幫它運回家好嗎?通往田地的路上,困難重重,你們有沒有信心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將幼兒分成三組,教師交待玩法,提出要求,(首先要走過一座獨木橋,然后跳過房子,在小心的走過小路,最后拿起繩子,雙腳踩繩向前跳過小河,運上東西后跳繩返回,放入小籃內,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游戲以此進行,在規定的時間內運回最多的勝利)
7、教師小結:表揚肯動腦筋,想出各種玩繩的方法。
今天小朋友真棒,都動腦想出了繩的好多玩法,希望你們以后繼續探索關于繩的其他玩法,想出后再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8、結束:隨著音樂領幼兒做放松運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自主探索找出3的兩種分合方法,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換關系。
2.能正確的按數取物,學習3的加減法,會書寫數字3。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塑料雪花片玩具,數字1、2、3和分合號、加減、等號、加減算的式卡片若干,小動物卡片或教師教學資源,鉛筆,田字格本。
2.找朋友的音樂;幼兒學習資源?第18-19頁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3的組成。
(1)老師手中有3個玩具,請點數老師手中的玩具。請幼兒說一說兩種不同的分合方法,并口述3的分合方式。
(2)教師拼擺3的分合方式,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分合式,理解兩部分數之間的相互關系,如3可以分成2和1,也可以分成1和2。
2.游戲“找朋友”,復習鞏固3的組成。
將幼兒分成5組,請每組幼兒每人手里拿一個數字1或者2,聽音樂“找朋友”,去找一個和自己手中數字湊起來是“3”的人做自己的朋友,然后握手、敬禮動作。“再見”時,兩人交換數字卡片繼續進行游戲,聽音樂各組輪流進行。
3.引導幼兒操作自己手里的小動物卡片,學習3的加減法。
(1)教師口述應用題,幼兒根據應用題內容取相應的小動物卡片,拼擺出算數式。如“草地上有2只小狗在玩耍,又跑來了一只,請問草地上現在一共有幾只小狗?”
(2)請幼兒說出算式中每個數字和符號所表達的意思。重點掌握“又跑來”是增加的意思;“求兩個數合起來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飛走了”是“減少”的意思,用減法計算。
4.指導幼兒在田子格紙上書寫數字3,掌握3像耳朵的樣子,提示幼兒在左半格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并能區分干冰和普通冰塊的差異。
2.觀察冰塊的變化,發現干冰會發出聲音。
趣味練習
活動概要
- 用眼睛觀察干冰和普通冰塊,觀察干冰接觸鐵勺和接觸水槽的變化。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唱歌的干冰(有什么不同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 觀看動畫片【唱歌的干冰】,比較干冰和普通的冰塊。
- 怎樣區分干冰和普通的冰塊呢?
- 冰塊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
- 干冰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
- 你聽說過二氧化碳嗎?
- 用眼睛看不到的二氧化碳怎樣可以看到它呢?
- 為什么干冰融化的時候會有霧氣呢?
- 和老師一起來做干冰的實驗吧。
【展開】
2. 觀察視頻【唱歌的干冰】,了解實驗目標,備品以及實驗順序。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干冰和普通冰塊有什么相似點?
- 干冰和普通冰塊有什么不同點?
- 如果干冰碰到鐵勺的話會有什么變化?
- 把干冰放在水里的話又會有什么變化?
- 看一看實驗順序。
1)用眼睛觀察干冰和普通冰塊。
2)把干冰放在鐵勺上面。
3)把干冰和普通冰塊放在水里。
【活動1:把干冰放在鐵勺上。】
3. 把干冰放在鐵勺上,觀察周圍的變化。
- 把干冰放在鐵勺上,你能看見什么?
- 干冰和鐵勺接觸后,發出什么聲音?
【活動2:放進水槽里的干冰和普通冰塊的變化】
4. 把干冰和普通冰塊放在水槽里,觀察周圍的變化。
- 把干冰和普通冰塊放在水槽里會怎樣呢?來看一看吧。
- 干冰發生了什么變化?
- 冰塊發生了什么變化?
【結束】
5.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唱歌的干冰(干冰會發出聲音)寫出實驗結果。
注意事項
- 注意不要用手摸干冰。
- 不要把干冰放在封閉的空間里。
活動評價
- 對于是否理解干冰和普通冰塊的差異點進行評價。
- 對于是否觀察干冰的變化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把干冰放在金屬里的話就會發生鳴叫聲,這是干冰在快速轉換成氣體的時候,使勺子振動而發出的聲音。有勺子接觸的話干冰會更快速的轉換成二氧化碳,用手摸勺子的話就會感受到二氧化碳在推著勺子。
冰塊是由水凍結而成的。但是干冰不是凍結而成,它會從固體直接升華成液體。
把干冰放在水里的話,固體的干冰就會升華成氣體的二氧化碳,產生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