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集合4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復習7以內的數,學習按數取物。
2、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力。
3、 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 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重難點:
學會按數取物
知道數字代表的實際數量,并按數取物。
活動準備:
教具:動物圖7份;7以內的數字
學具:畫有各數字的花瓶每人一張;紅花若干,繩子。
活動流程:
感知復習-操作探索-游戲鞏固
活動過程:
一、 教師以“小狗開花店”的 故事,引發幼兒的興趣。
出示小狗圖片問“這是誰呀?今天小狗特別高興,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今天是小狗的花店開張了,開張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動物朋友來幫助,我們看看是誰來了?”
二、 復習7以內的數數
師:“這是誰?有幾只?可用數字幾來表示?找相應數字(教師逐一出示動物圖,幼兒觀察,貼上相應的數字)
三、 操作探索
貼花(提出要求)
師:“小朋友真棒!小狗來了這么多的動物朋友,可是還忙不過來,小朋友我們一起去幫忙。我們把花貼在花梗上,花瓶上有數字,請小朋友根據數字貼相同數量的花。“
1、 教師示范。
2、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 提醒幼兒認清數字,能手口一致點數,能力弱的幼兒多給予幫助和指導。
4、 請貼好的幼兒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一起檢查。
四、 “開火車”游戲
師:“小狗他在想什么呢?讓我來問問他,原來小狗它想同小朋友玩開火車的游戲 ,他為小朋友準備了一列火車,火車的每節車廂上有數字寶寶,請小朋友按照車廂的數字坐人數。坐對人數它就會啟動喲!”幼兒跟著音樂開動火車走離開教室。
反思:
教師在活動中注重引導幼兒間的互助及建構和諧的師幼互動,語言簡練、清晰,思路清晰,能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值得我們學習!同時老師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學會7以內的按數取物首先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礎:能點數1-7;能認讀1-7;理解1-7數字所代表的意義。因此教師在復習環節就要圍繞著這幾個方面來進行。
2、從幼兒的表現來看,活動的難點在于5—7的按數取物,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環節的時候要重點解決此問題。
3、操作環節:
(1)材料方面: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由于在操作時要粘貼,對于手肌肉發展不夠協調的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干擾及阻礙了幼兒的操作與學習,同時粘上去不便于幼兒進行糾錯,因此提議將這種材料更換為盒子及豆子等其他實物。二是由于每位幼兒都操作1—7的按數取物,但實際上幼兒對1—4的按數取物非常熟悉,而對于5—7則存在于一定的挑戰性,因此教師可以重點給予幼兒操作5—7的按數取物。
(2)教師示范:教師在示范時要重點示范5—7的按數取物,同時語言的示范非常重要,因為示范的目的是為了下面幼兒自主操作環節做鋪墊,因此要把所涉及的知識點講解清晰,做好示范的順序:認數——點數——求證。
(3)教師的提問:提問的時候要多問孩子為什么,把握好提問三步驟:你發現了什么?你是怎么指導的?還有其他的意見嗎?
(4)教師的指導:指導時不要急于追求結果,應該給予孩子思考的空間,如果孩子做錯了,可以問孩子是怎么得到這個結果的,了解孩子的思考方式及過程。
4、成果評價環節:不一定要所有的作品都貼在黑板上,看得眼花繚亂,可以有重點的挑出某些作品來評價,或者以小組的方式來進行評價,從活動中幼兒間的互動情況來看,幼兒可以做到評價他人,因此應該發揮孩子的評價主動性。
5、增加“表象”方面的游戲,提升幼兒的認知水平。幼兒的數學學習過程是:動作——語言表述——表象——符號。前面的活動重點是動作與語言方面,幼兒通過學習已習得相關知識,這時表象方面的游戲或材料可幫助幼兒進一步提升相關知識,可用連線、配對材料,如一張卡片中有點與數字,讓幼兒連線;或實物圖片與數字配對等等都可以,但一定要注意重點是5—7。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一:觀察金魚
活動目標
1.觀察金魚,初步了解金魚的外形特征,知道金魚的家在水里。
2.知道關心、愛護小金魚(不用手去抓它,不亂給金魚喂食等)。
3.豐富詞匯:小金魚。
活動準備
大玻璃魚缸2只,各色金魚若干條。
活動過程
1.引起觀察興趣。
(1)用布遮著魚缸,讓小朋友猜猜,魚缸里住著誰。
(2)揭開布,讓托兒看看,說說魚缸里有什么。
2.觀察并說說金魚的動態、外形特征(大眼睛、大尾巴),教師可提問:它的家在哪里?
3.培養托兒喜愛金魚、愛護金魚的情感。
4.欣賞歌曲“小魚游游”。
活動二:音樂游戲“捉小魚”
活動目標
1.會邊唱歌曲,邊四散地做小魚游的動作。
2.初步學會避讓,盡量不被捉住。
活動過程
1.教師唱歌,托兒四散地做小魚游的動作。
2.托兒學唱歌曲,理解“我要捉住你”的含義。
3.托兒邊唱歌曲,邊做小魚游。
4.教師當捕魚人,在唱最后一句時做象征性的捕魚動作。
活動三:添畫“小魚游游――泡泡”
活動目標
初步學習畫圓的技能,對添畫有興趣。
活動準備
畫好“小魚”的作業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引起托兒興趣。
2.示范畫圓。
3.托兒學習畫圓。
(1)伸出右手食指,徒手畫圓。
(2)托兒選擇喜愛的顏色,自由作畫。
4.相互欣賞作品。
活動四:觀察小蝌蚪
活動目標
1.引發觀察興趣,了解小蝌蚪的名稱及其主要的外形特征。
2.能用簡短的語句描述小蝌蚪游動時的樣子。
3.豐富詞語:小蝌蚪。
活動準備
盛有小蝌蚪的玻璃魚缸共5只、遮布5塊。
活動過程
1.引起托兒觀察的興趣。
(1)讓小朋友猜猜,桌上的布下有什么。
(2)揭開遮布,讓托兒看看說說魚缸里有什么。
(3)糾正托兒發音:“蝌蚪”。
2.觀察小蝌蚪的動態,并愿意說說。
3.觀察小蝌蚪的主要特征(身體是橢圓的,尾巴是細細的,全身是黑色的)。
4.欣賞“小蝌蚪”的謎語。
身體大,尾巴細,
身上穿黑衣,
游來游去在水里,
青蛙叫它小弟弟。
活動五:手指點畫“小蝌蚪”
活動目標
嘗試用手指點畫小蝌蚪,對手指點畫感興趣并大膽作畫。
活動準備
1.托兒已觀察過小蝌蚪。
2.一缸實物小蝌蚪。
3.黑色水粉顏料若干盤,抹布、圖畫紙、海綿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魚缸里的小蝌蚪,說說形狀、顏色。
2.教師示范講解手指點畫的方法:用食指在浸有黑色顏料的海綿上輕輕蘸一下,按在紙上,再輕輕提起向后一拉。
3.托兒嘗試作畫。
4.教師指導,鼓勵托兒大膽作畫。提醒不把顏料弄到身上。
幼兒園教案 篇3
教學內容:大西瓜
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有關西瓜的簡單知識。
2.嘗試學習手指點畫。
教學準備:西瓜、相關操作紙若干,黑色水粉,抹布等
教學重點:引導幼兒講出有關西瓜的事。學習畫短的豎線;
教學流程:觀察、講講—品嘗—操作—談話
教學步驟:1.出示西瓜,說說西瓜像什么?
看老師切西瓜,說說切開的西瓜像什么?
綠色的是什么?
哪些是可以吃的?
2.品嘗西瓜。一邊品嘗一邊找找,瓜瓤里還有什么?是什么顏色的?
3.點瓜籽。教師出示一張畫有西瓜片的紙,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它上面少了什么?
教師示范,提出要求:卷起袖子,用食指按以下黑顏色的海綿在西瓜圖片上點,然后再按一下海綿再點。但是不要在一處重疊點,點完后在抹布上把手指抹干凈。
幼兒操作,提醒幼兒適當點畫。
4.小朋友幫西瓜點好籽了,說說你的西瓜想給誰吃?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內容:大鞋與小鞋
活動目標:
1.感受、理解大鞋與小鞋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音樂教案-活動內容:大鞋與小鞋。
2.在學唱歌的過程中萌發關愛家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大號的男皮鞋、娃娃的小鞋若干雙、歌曲音樂磁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感受大鞋與小鞋:
(1) 幼兒腳穿大鞋走路,說說穿大鞋的感受,聽聽走路時發出的聲音并模仿大鞋發出的聲音。
(2) 幼兒腳穿小鞋走路,說說穿小鞋的感受,聽聽走路時發出的聲音并模仿小鞋發出的聲音,幼兒教案《音樂教案-活動內容:大鞋與小鞋》。
2.初步感受歌曲內容:
(1) 教師播放歌曲兩遍
“這是一=首關于爸爸的大皮鞋與娃娃小皮鞋的歌,你能聽出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2) 幼兒聽賞,按小組議論回答,了解歌曲的內容。
(3) 教師介紹歌曲的名字,演唱歌曲若干遍,幼兒跟唱。
3.感受、理解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
(1) 聽音樂,找出反映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的樂句。
(2) 學習演唱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的樂句。
(3) 集體完整學唱歌曲。
【幼兒園教案集合4篇】相關文章:
《蘋果》幼兒園教案集合15篇03-24
有關幼兒園教案集合四篇03-20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九篇03-19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七篇03-27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3-26
關于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4篇03-26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六篇03-25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六篇03-23
【熱門】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3-23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八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