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合著音樂節奏做動作,嘗試用不同動作表現搬豆豆。
2、體驗韻律活動的樂趣。
3、啟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并演唱。
4、能跟著節奏打節拍。
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螞蟻頭飾。
3、大羊角球,四個。
4、音樂。
活動過程
(一)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穩定情緒
1、要求幼兒能合著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拍手,
幼兒和教師席地而坐, 可以縮短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給幼兒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老師彈的快孩子拍得快,老師彈的慢幼兒拍得慢,這也是一個為接下來的內容進行的前準備活動,讓幼兒知道要注意傾聽音樂的節奏做動作。
2、復習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要求幼兒邊演唱歌曲邊做模仿動作。
在接下來的會有讓孩子邊說邊表演的環節,他們很喜歡模仿小動物樣子和叫聲,另外今天的主題也和小動物有關,這樣可以為下面 的學習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二)情境導入,引出今天的活動主題。
1、教師提問:“小花貓回家的時候碰見了誰?”教師的提問一下子就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們渴望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2、演示多媒課件小螞蟻。孩子們都看出小螞蟻奔跑的樣子,可是卻不知道他要去那里?
3、接下來,老師的一個引導語把孩子們帶到了今天的主題中,
師:“到底小螞蟻著急的要去哪里呢?,我們仔細聽一聽他是怎么說的。”教師走到小螞蟻跟前,裝出認真聽的樣子,然后再把聽到的講給孩子們聽,“原來,小螞蟻是去找吃的東西。”
(三)傾聽音樂,理解音樂內容
1、傾聽音樂,
“到底小螞蟻找到 東西了嗎?”教師演示動漫,動漫的出現是活動的一個高潮,孩子們都聚精會神的看著聽著,因為有了兒歌的加入,,孩子對其內容就更容易理解了。
2、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加深印象。
(四)聽著音樂做動作。這是本節活動的重點。
1、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孩子們坐在地上和老師做上半身的動作,在做到看到一個大豆豆的時候,教師要做重點的啟發和引導,“小螞蟻要想看見大豆豆,是睜大眼睛,還是瞇著眼睛?”孩子們立刻意識到要睜大眼睛仔細看。
2、聽著音樂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分角色,教師帶上頭飾扮演螞蟻媽媽,孩子扮小螞蟻。請幼兒到老師跟前一起合著音樂做動作,“這一環節一下把孩子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動靜交替,先請孩子們在原地做,然后再一邊走一邊做動作,這樣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讓他們在愉快,輕松的環境里自然習得知識。
(五)嘗試用不同的動作把豆豆搬回家。
“好累呀,你們坐在這里快休息休息,媽媽去找找看有什么吃的東西?”出示大羊角球。引發思考,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看好大的豆豆呀。孩子們你們快想想怎么把豆豆搬回家?”孩子再次聽音樂做動作,用自己想的辦法把豆豆搬回家。
活動反思
對于剛入園不到兩個月的幼兒來說, 他們更加喜歡直觀的感知事物 , 如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 , 更加享受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我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更注意游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然習得。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的興趣是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教材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每次戶外活動我們班的孩子看到小螞蟻都會觀察好長時間,對這個小東西搬著東西不停的爬來爬去充滿了好奇,而此活動〈搬豆豆〉就可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這個活動內容形象生動,簡單活潑,富有趣味性。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理解純音樂的作品內容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律動音樂正好配有了富有故事情節的兒歌,這樣就更加便于幼兒理解其音樂形象了。 也容易激起小班幼兒的表演欲望,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整個活動以形象的、游戲的、律動的方式幫助幼兒表現音樂。
整個活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師也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每個環節目的明確,息息相關,緊密聯系。前一個環節為后面的環節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和鋪墊。使其過渡自然、流暢。我運用了演示法、情景法、提問法、和發散法是活動形式變得更豐富和充實。同時嚴格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孩子為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開展活動。
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
1、對于剛來幼兒園沒多久的孩子來說,規則意識還不是很強,教師因給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如在地上化一個半圓,讓他們坐在半圓上,這樣就不會出現亂作、找不到位置的情況了。
2、孩子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力度不夠3、羊角球換成大一點球,孩子們就不會一直關注那兩個羊角了,而忽略了如何想辦法把在活動中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教師準備的教具影響了孩子,使得孩子更關注羊角球的兩個角,而忽略了教師的要求, 羊角球換成大一點球,孩子們就不會一直關注那兩個羊角了,而忽略了如何想辦法把豆豆搬回家。所以教師教具的選擇很重要。一定要合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分辨物體的長和短,并學會用語言表達。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兩段長短不一的繩;兩支長短不一的粉筆。
2、放大的幼兒操作材料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1、比較長和短。
——教師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根繩:這兩根繩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繩、短短的繩。
——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繩找出來;把短短的繩找出來。
——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支粉筆:這兩支粉筆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粉筆、短短的粉筆
——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粉筆找出來;把短短的粉筆找出來。
2、誰的鼻子長?
——教師出示兩只大象的圖片,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誰的鼻子長?”
——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彩筆給鼻子長的小象涂色。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誰的鼻子長”、“誰的耳朵長”“誰的尾巴長”“誰的脖子長”
3、長頸鹿找東西。
——教師出示“長頸鹿找東西”的圖片:長頸鹿爸爸和長頸鹿寶寶起床了,他們分別在找自己的皮帶、褲子、圍巾。長長的褲子、皮帶和圍巾應該是誰的?短短的褲子、皮帶和圍巾應該是誰的?
——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筆分別給他們連線。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連線。
4、評價
——誰的畫面最整潔。
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教學反思
1、本活動能充分調動幼兒積極參加游戲的興趣, 促使學生更好的發現生活中的知識。
2、師生配合較好,學生愿意參與,具有積極的表現欲。
3、再次上的話,材料選擇應更豐富點。最好是現成的物品。更能引導學生對身邊的東西直接區分描述。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老師和小朋友,減少陌生感
2愿意親近老師并與同伴游戲 感受幼兒園生活的快樂
活動準備:根據條件選擇理想的場地
活動過程:
1。在操場或教室中讓幼兒圍成一個圈,老師先做示范:(小朋友,我們先圍一個圈。){我們在教室內做的/我先讓幼兒跟我讀的(你們先跟老師讀搖小船,搖呀搖,搖到幼兒園,找到***)接著,老師站起來。邊走邊說:搖小船,搖呀搖,搖到幼兒園,找到***當說到***的名字的時候站在他的后面,叫到的**站起來,對周圍的小朋友介紹自己“我叫***”
2。老師示范幾次后,讓幼兒自己站起來走到幼兒的后面,老師說幼兒跟讀,方法跟前面一樣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看書,體驗與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在看看、聽聽、說說的過程中理解兒歌的內容,并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習仿編兒歌。
3、體驗參與創編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投影儀、圖片兩幅、圓舞板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理解兒歌內容。
1、談話引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圖片,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圖上有什么?(邊講邊把這幅圖放在投影儀上給小朋友看)并提問:
(1)這幅畫上有什么?你認識這些鳥嗎?
(2)飛在最前面的是誰呢?(麻雀)幾只麻雀呢?(一只麻雀)
(3)跟在麻雀后面的這兩只鳥叫什么?(兩只燕子)
(4)這邊的鳥你們認識嗎?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喜鵲。有幾只喜鵲?(三只喜鵲)
(5)還剩下的呢?(鴿子)幾只鴿子?(四只鴿子)
老師總結:這幅畫上有許多鳥,其中有一只麻雀,二只燕子,三只喜鵲,四只鴿子。就在這幅畫里還藏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想聽嗎?(想)那你們可要仔細聽哦!
2、教師完整朗誦兒歌后提問:
(1)聽出來了嗎?一只什么空中飛?(一只麻雀空中飛)
(2)誰在后面追呢?(燕子)引出第二句(兩只燕子后面追)
(3)三只喜鵲在干什么呀?(喳喳叫)引出第三句(三只喜鵲喳喳叫)
(4)你看,四只鴿子看到它們在飛?它們會怎么想呢?又會怎么做呢?(四只鴿子緊跟隨)學習詞:“緊跟隨”(緊緊地跟著一起飛)
(5)最后一句是怎么說的?我們一起說:請你仔細數一數,共有幾只鳥在飛。”
二、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1、我們把剛才說的連起來試試看。(引導幼兒完整的念一遍兒歌)老師還給這首好聽的兒歌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幾只鳥在飛”。我們一起再來完整地朗誦。
2、小朋友說得真好聽,把小樂器寶寶也吸引過來了。看,這是——圓舞板。我們和圓舞板一起來朗誦兒歌好嗎?幼兒朗誦,教師用圓舞板打節奏。
3、引導小朋友用圓舞板邊打節奏邊朗誦兒歌。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1、老師這里還有一幅圖,你們看,圖上有什么?(小動物)有些什么動物?今天老師想請你們看著這幅圖也來編一首好聽的兒歌,好嗎?
2、孩子們仿編兒歌,老師啟發引導。
讓幾個小朋友仿編出來的兒歌朗誦給大家聽。老師根據孩子們朗誦的情況逐個分析糾正。編的好的當眾表揚。
讓孩子們一起把編出來的兒歌念給后面的老師聽。
附:兒歌幾只鳥在飛
一只麻雀空中飛,
兩只燕子后面追,
三只喜鵲喳喳叫,
四只鴿子緊跟隨,
請你仔細數一數,
共有幾只鳥在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意玩滾動玩具,體驗玩滾動玩具的快樂。
2、能感知物體滾動跟物體形狀的關系。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件會滾動的物體,三---四件不會滾動的物體
2、能滾動的特型物體及一兩件不會滾動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玩滾球游戲相互認識,教師滾球給孩子,接住球的小朋友向教師介紹自己。目的是給孩子創設一個寬松的心理學習環境。同時滲透禮儀培養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二)探索滾動玩耍
發出疑問:這球是怎麼滾動的呢?
還有什么東西也會滾啊?
幼兒自選玩具探究,試試哪些東西會滾。
教師觀察指導
(三)討論交流剛才玩耍中的發現
1、老師手拿一圓球問:這是什麼?球為什么會滾呀?它怎么滾的?(小朋友思考、回答 )順勢讓幼兒形成“圓形的東西會滾”的認知經驗。
小結:圓形的東西會滾。
2、老師舉圓柱體:誰玩的是這樣形狀的玩具?它會滾嗎?告訴我它是怎么滾的?幼兒動作演示或語言表述:這個圓柱體玩具是躺下滾的。
小結:原來圓筒狀的東西要躺倒了才能滾。
3師拿呼啦圈。他們要怎樣滾啊?(環節同上,幼兒表達:他們都是站(立)起來滾的。)
小結:像這些圈狀的玩具是要站起來才能滾的。
(三)發現不會滾玩具與會滾玩具的不同
1、三角體 試玩
2、長方體 正方體 這些能不能滾呢
知道它為什么不能滾嗎?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小結:噢,我明白了,圓形的東西才會滾,有角的東西不能滾,是這樣的嗎?(是)
(四)、幫小熊布置咕嚕咕嚕玩具店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檢查,看是否選擇正確。(教師了解幼兒本節活動已有經驗,同時引導幼兒養成及時檢查的良好習慣。)
幫小熊檢查一遍,看是不是都是咕嚕咕嚕滾的玩具。
活動反思
由于幼兒對物體的滾動有前期的經驗,同時又非常感興趣,本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在探索過程中,觀察、思考、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過程分為五步:第一步:通過玩滾球游戲小朋友做自我介紹。即圍繞主題又為孩子創設一個寬松的心理學習環境。第二步:幼兒自選玩具探究,試試哪些東西會滾,它們是怎麼滾動的。討論交流你的發現,形成認知:圓形的東西會滾。第三步:探索思考圓球、圓柱、圓圈的滾動有什么不同。形成認知:圓球可以任意滾動;圓柱要躺倒才能滾;圓圈要立起來才能滾。第四步:通過操作三角體 、長方體、正方體等玩具, 發現不會滾玩具與會滾玩具的不同形成認知:圓形的東西才會滾,有角的東西不能滾,最后通過幫小熊布置咕嚕咕嚕玩具店對幼兒獲得的認知經驗進行驗證同時幫助幼兒進行操作后的檢查,養成良好的自我檢驗習慣。
活動的選材為幼兒所熟悉且感興趣,過程設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活動過程幼兒投入度高、并且能夠積極主動思考、積極表達,所以感覺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編五篇】相關文章:
【實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編7篇03-27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編四篇03-27
有關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編8篇03-25
【實用】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編五篇03-25
有關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編7篇03-25
有關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編8篇03-24
【實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編10篇03-24
【精選】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編10篇03-24
精選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編8篇03-23
關于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編8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