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時間:2024-11-18 08:45:23 賽賽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精選1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精選16篇)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1

  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上分類垃圾桶的出現,媒體對環保的宣傳,幼兒對這一事物產生了興趣。針對環保是當今一大熱點問題,為了更好地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滿足幼兒對環保知識的好奇,進行垃圾分類的學習。使幼兒通過主動討論、操作,知道垃圾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所以根據幼兒的需要開展了活動《垃圾分類》。

  一、活動內容:

  《垃圾分類》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活動準備:

  1、布置臟亂的小熊家和潔凈的小兔家

  2、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3、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毛巾架一個、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熊家和小兔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個小動物家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欲望。

  2、教師介紹垃圾箱,幼兒清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投放情況。在操作中學習正確分類。

  3、根據幼兒投放垃圾的情況,提問:

  (1)你為什么要將這個垃圾放在綠(紅)色的垃圾箱里?

  (2)什么叫可回收?

  (3)為什么不可回收?

  4、升華幼兒經驗,討論亂扔垃圾的危害,知道不僅不亂扔垃圾,還要少制造垃圾。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5、教師小結。

  6、延伸:介紹垃圾分類的圖片,讓幼兒在課外連線。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2

  活動目標:

  1、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樹立環保意識。

  2、培養觀察、分析、比較、分類等能力。

  3、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用廢泡沫、插塑積木等材料布置成的”江山”和”賀村”,其中”賀村”里散亂地放著一些垃圾。

  2、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壞燈泡和殺蟲劑、指甲油、摩絲瓶等。

  3、5只垃圾分裝桶,上貼5種標志。

  4、錄像機以及有關垃圾處理的錄像帶。

  5、磁性圖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評選”衛生城市”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兩個地方的環境,啟發幼兒說說:你喜歡哪座城市?這什么?如果你住在賀村感覺怎樣?

  2、請幼兒用貼五角星的形式評選”衛生城市”。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你們不選賀村?如果你住在賀村會有什么感覺?

  4、教師小結:賀村滿地垃圾,又臟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江山整潔有序,受人歡迎。你們想知道這個城市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像。

  二、了解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方法

  1、教師配解說詞,讓幼兒觀看有關垃圾分類回收過程的錄像片斷,然后說說垃圾車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產品。

  2、認識”回收利用”標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標志,讓幼兒根據圖意猜測該標志的含義,并說說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一標志。

  ②講解”回收利用”標志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么?(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過加工處理,可以制造出新的產品。)

  ③啟發幼兒設計”不能回收利用”的標志圖,并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么?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④將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圖片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⑤教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凈化環境,保護資源。

  3、游戲:看誰做得對。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動作。

  三、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進一步分類

  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讓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貼有標志的5只垃圾分類裝桶,請個別幼兒將垃圾按標志分類。

  3、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賀村的垃圾,并進行分類。

  活動反思:

  垃圾分類是一個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問題,卻又往往被忽視,因此,我認為必須再給孩子準確、清晰的概念,決不能含糊其詞,但要想說得清,道得明卻并不容易,我登陸中國環境網,瀏覽了大量相關知識和信息,從而自己先搞清楚了垃圾如何分類,然后再開展整個活動。

  活動中,我與孩子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起討論垃圾的來源,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利用教學圖片及光盤讓幼兒觀看垃圾的分類及處理;通過生活實踐讓幼兒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在解決餐巾紙、衛生紙屬于可回收垃圾還是不可回收垃圾時,我先是利用情境表演導入,再引發孩子們的討論,最后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孩子們在討論中萌發了問題意識,各抒己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接下來又利用垃圾分類的操作活動,讓孩子通過親身體驗,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更加直觀地體驗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活動結束時,我把活動延伸到了班級環境及孩子的家庭中,讓他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泛化到周圍人的身上,這也是活動的最終目的所在。

  這次活動也存在許多不足,比如垃圾分類操作時最好讓幼兒帶上一次性手套,還有在講解垃圾回收可循環利用的過程時,如果能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能更加深孩子的感性認識,效果會好一些。

  要說這次活動讓我收獲到了什么,那就是:

  1、關注身邊的事,不要畏懼不了解的知識領域,只要通過查閱大量資料,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精心的設計準備,一樣能呈現給孩子豐富多彩的科學世界。

  2、今后我會不斷磨練自己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對出現的問題應有預見性,對他們的回答能及時地給予有價值的肯定和開放式的引導。

  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于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性。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3

  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分類的主要方法和垃圾的處理方式。

  2、嘗試進行垃圾分類,鞏固認知。

  3、知道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垃圾分類相關圖片18張、垃圾分類相關動畫1段、垃圾分類處理過程

  材料準備:筷子、勺子等敲擊工具

  活動過程

  播放視頻,激發對垃圾分類的興趣

  ——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為什么哭?

  小結:垃圾太多了,地球小人快被垃圾淹沒了。

  ——垃圾就是沒用的東西,就要被全部丟掉嗎?(引出分類回收的可能性)

  出示垃圾分類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主要方法

  1、出示圖一

  ——你們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做了什么事情?

  ——這些垃圾會被運到哪呢?會怎么處理它們呢?

  小結:這些金屬、玻璃、報紙都可以再回收利用,經過垃圾加工廠重新變成變成新的紙、新的瓶子和罐子。

  2、出示圖二

  ——第二幅圖里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身上的東西有什么變化?

  ——這些垃圾會被運到哪呢?會怎么處理它們呢?

  小結:剩飯剩菜、爛菜葉、蘋果核、香蕉皮對于我們雖然沒有用,垃圾車會將它們送到豬圈和農場。小豬很喜歡吃,是它們的美食。小花也喜歡,因為這些可以被加工成有用的肥料,讓花朵們長得更好,開得更鮮艷。

  3、出示圖三

  ——第三幅圖里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身上的東西有什么變化?(點擊畫面中的音頻鍵)

  ——這些垃圾又將被怎么處理呢?

  小結:電池、燈管、過期藥品等都是有害的垃圾,我們要把它分類出來。不然會對人體健康、自然環境造成很糟糕的影響。垃圾車會這些垃圾送到填埋場埋掉或者送到焚燒廠焚燒處理。

  4、出示圖四

  ——第四幅圖里你看到了什么?地球小人表情有什么變化?(點擊畫面中的音頻鍵)

  ——這些垃圾要怎么處理?

  小結:地圖小人看起來很舒服,很放松。陶罐、煙頭、灰塵這些最后剩下的其他垃圾也被裝進垃圾桶。其中可燃的被送到焚化廠燒掉,燒完的殘渣可以柏油馬路的材料、人行道磚的材料;不能燃燒的就送去填埋場埋在地底下。

  操作課件內容,進行垃圾分類小游戲,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垃圾分類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垃圾桶的特點,加深對分類垃圾桶的認識

  ——這里有四個顏色的垃圾桶,分別裝的是什么類型的垃圾呢?

  ——綠色是廚余垃圾桶。上面有果核魚骨作為標志。

  ——紅色是有害垃圾桶。上面是葉子,代表生命與環境。下面是一個錯誤叉標志代表有害,提醒不能對生命與環境造成傷害。

  ——藍色是可回收垃圾桶。上面的一個循環的'三角形箭頭代表可循環利用。

  ——黃色是其它垃圾。圖標上是三角形,兩個箭頭朝下。

  (2)結合PPT的互動頁面,引導幼兒與白板互動進行垃圾分類,鞏固認知。

  (3)結合生活場景,引導幼兒進行垃圾分來。

  引導幼兒做游戲《奇妙的聲音》,實際感受垃圾回收的作用

  1、教師鼓勵引導幼兒挑選物品,并嘗試各種方式讓它發出好聽或有趣的聲音。

  ——看,這些是小朋友們收集來的可回收垃圾,有易拉罐、玻璃瓶、礦泉水瓶……今天我們要把這些可回收垃圾變成我們手中的樂器,你會選擇什么?要怎么把它變成樂器呢?

  ——你選擇了什么?你是怎樣讓它發出好聽的聲音的?

  2、播放幼兒熟悉的音樂,全體幼兒一起表演。

  溫馨提示

  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筷子、勺子等工具用來作為敲擊工具。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4

  設計意圖:

  在剛剛學習中班《幼兒創意學習課程》第八冊《美麗村》時,孩子們開始關注身邊的垃圾了,在與孩子們的談話中我發現他們有時會被街道上成堆的垃圾震驚,都在討論垃圾從哪來的?怎么樣減少垃圾,使周圍環境變得更美。我意識到讓幼兒懂得如何處理垃圾,減少垃圾的危害勢在必行。可是孩子們對垃圾分類沒有清楚的概念,不知道將垃圾分類處理的意義,所以我設計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節社會活動,帶領幼兒認識垃圾分類標志,引導幼兒把垃圾分類放進垃圾箱,以便回收再利用,希望能幫助幼兒從小培養正確的環保生活態度,珍惜資源。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內容選自中班《幼兒創意學習課程》第八冊《美麗村》的一節社會領域活動。《綱要》提出:"4-5歲幼兒社會認知能力明顯提高,有意行為開始發展,并具備了用簡單語句交流的能力。"我班幼兒知道垃圾不能隨便扔,但是沒有分類投放垃圾的意識,不知道有些垃圾還可以回收再利用。本冊教材的主題目標是認識環保標志,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來保護環境。學習垃圾分類,培養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培養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意識,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如今生活垃圾越來越多,不僅影響自然環境,更是危害到人們的健康。在幼兒周圍的環境中也會產生很多垃圾,但在幼兒眼里卻太過平常并不以為然,因為他們對垃圾的危害及如何處理缺乏了解,因此需要加以引導。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垃圾分類標志,并通過分類操作,從而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從小培養幼兒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并能帶動家庭、帶動身邊的人為創建良好生活環境做出貢獻。

  我將垃圾分類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將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選擇幼兒教育活動應該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將本次活動環節設計為: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實踐操作,嘗試進行垃圾分類,從幼兒的生活入手,再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帶動身邊的人一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4、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制作一張家里垃圾記錄表,認真填寫。

  2、搜集并了解有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個、幼兒分類用的.生活垃圾、幼兒分類用的小垃圾箱。

  4、分類垃圾箱大掛圖、垃圾分類圖片。

  活動過程:

  一、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

  師:孩子們,韓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任務,請大家記錄這幾天家里產生的垃圾,你們完成了嗎?(完成了)快把記錄結果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吧!

  1、小組交流。(拿著記錄表,互相說說)

  2、個幼介紹。(誰想把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小結:每天我們的家里會產生許多垃圾,主要有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廚余類、有毒有害類垃圾。這么多垃圾你們平時是怎么處理的?(放到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類放進垃圾箱"師說:你在哪兒看到分類垃圾箱的?)

  二、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

  (一)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師:韓老師這兒就有兩個垃圾箱,我們快來看看!

  1、提問:仔細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顏色、標志)(找兩三個孩子說)

  這是什么標志?

  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2、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這是可回收標志,這是不可回收標志。回收以后經過特殊處理能再為我們服務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應該扔進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二)討論垃圾分類方法。

  師:咱們記錄的垃圾要跑進哪個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來,然后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吧

  1、幼兒小組討論。(引導孩子說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說花圈的,再說不花圈的)

  2、提問:誰愿意把討論結果介紹一下?

  3、個幼回答。

  小結:哦,原來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是可回收垃圾(把分類圖片貼過來);廚余類、有毒有害類是不可回收垃圾。(貼圖)(配課老師收走記錄表和筆)

  三、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讓孩子多說,讓家長重點解釋)

  師:咱們剛才分的特別好,韓老師特別佩服你們!為什么要將垃圾分類處理?

  幼兒自由回答。(師表揚:你真是個搜集信息的小能手!)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5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主題活動“垃圾知多少”中的一個小活動,主題活動源于生活中多數幼兒出現了把廁紙垃圾、骨頭倒進了紙張垃圾桶的現象,并且不知道為什么要分開放這些垃圾。所以我們一起了解了許多關于垃圾的初步知識:垃圾的產生、垃圾的種類、垃圾的處理方法、分類垃圾桶的作用與類別。本活動在了解垃圾分類的基礎上,幼兒按照類別分組設計垃圾桶標志,并以游戲的形式將周圍的垃圾分類投放。讓幼兒把學到的垃圾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把垃圾分類意識、環保意識植根于幼兒心中。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垃圾桶的分類標志,增強幼兒將垃圾分類的意識。

  2、給生活中的垃圾分類,讓幼兒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并運用到一日生活中。

  3、在設計垃圾桶標志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班級里的三個垃圾桶、四種垃圾桶的圖片、黑色筆、“可回收的垃圾”“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字條以及白紙若干、實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樹葉、鉛筆頭等)。

  2、經驗準備:

  (1)幼兒有初步的垃圾分類的知識,并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義。

  (2)初步感受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把垃圾分類與幼兒的一日生活聯系在一起。

  難點:分組進行垃圾桶標志的設計。

  活動過程:

  1、結合生活經驗,導人活動。

  回憶去過的師大校園內的垃圾清理站,并說出師大院子里有哪些類型的垃圾桶。出示垃圾桶標志的圖片(可回收、廚余垃圾、其他垃圾、電池垃圾桶)。

  教師: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

  幼兒:因為有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有的垃圾就直接埋了。如果不分類,可回收的也就不能用了。

  教師:教室里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我們把教室中的垃圾進行分類,應該用幾個垃圾桶?

  幼兒:三個,有放廚余垃圾的,有放可回收垃圾的。

  幼兒:還需要一個其他垃圾桶,放衛生紙、掃地時的渣子、灰塵。

  2、設計垃圾桶標志。

  (1)利用墻飾中展示的分類垃圾桶圖片引出問題: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

  共有三種類型的垃圾桶:廚余垃圾(水果皮、骨頭、魚刺等);可回收的(廢紙張等);其他垃圾(廁紙、擦鼻涕紙等)。

  教師:三個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樣來區分它們呢?

  幼兒:它們的顏色不一樣,綠色作廚余垃圾桶、紅色作可回收垃圾桶、藍色作其他垃圾桶。

  教師:這樣可以,可是我們的弟弟妹妹不知道垃圾中有哪些可回收垃圾,我們怎樣讓他們一看就明白放什么垃圾?

  幼兒1:畫出來。

  幼兒2:可以把垃圾的照片貼上去。

  教師:貼照片也是一種辦法,今天我們來試一試用畫的方式。

  (2)幼兒設計垃圾桶標志。

  ①介紹材料、合理分工。

  教師:有三個垃圾桶標志要設計,小朋友有十二個,怎么來分工呢?

  幼兒l:幾個人設計可回收垃圾桶,幾個人設計廚余垃圾桶……

  幼兒2:正好十二個小朋友,分三組,四個小朋友一組。每組幼兒是否又有分工?

  教師:每組有四個小朋友,怎樣分工來做呢?

  幼兒:有的來剪字、有的來畫畫就行。(教師引導幼兒協商分工的方法)

  ②動手設計垃圾桶標志。

  引導幼兒根據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垃圾進行有目的的設計,進一步鞏固垃圾分類的知識。

  幼兒在設計標志過程中,有的剪字,有的繪畫,一邊做一邊討論著教室中經常會產生的不同種類垃圾的畫法。

  3、做好垃圾桶標志后,玩“垃圾分類”小游戲。

  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易拉罐是否要扔?鉛筆頭屬于什么垃圾?

  教師: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們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幼兒:可以,我來扔。

  教師:你們舍得把它扔掉嗎?

  幼兒:咦,舍不得。我們還做美工呢!

  教師:鉛筆頭是什么垃圾?

  幼兒:有毒的。

  教師:鉛筆外面一層是木頭做的沒有毒,但是把鉛筆芯和外面的木頭粘在一起的黏合劑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鉛。

  幼兒:鉛多了對身體不好,應該扔到有其他垃圾標志的桶里。

  4、延伸活動。

  給幼兒園的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鼓勵幼兒將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帶回家里,在生活中運用。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1)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又回歸到幼兒生活。活動產生于幼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對有關垃圾知識的了解及垃圾分類標志的設計與運用,解決了遇到的問題,并在實際使用時不斷修正、鞏固與完善。例如,幼兒每次扔垃圾都會看自己設計的標志。有一次,我準備扔廢紙,傅弘毅還提醒我:“老師,紙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中。”說明垃圾分類的意識已自然地植根于幼兒生活中。

  (2)在目標和活動形式的確定上,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的內容符合幼兒興趣,同時又具有一定挑戰性,有利于幼兒動手動腦。

  2、活動中的不足:

  (1)進入垃圾桶標志設計的環節有點急,對垃圾桶標志的分析不夠深入,造成剛分組后孩子們不知如何人手,思路不夠清晰。

  (2)活動在星期一進行,周末沒有提示幼兒觀察生活中的垃圾問題,讓幼兒對上周的活動有所遺忘,也為幼兒的設計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主要內容:

  1、活動目標明確,教師指導重點突出。活動過程的展開有層次性,從前期鋪墊,到設計標志以及在生活中運用,活動層層深入,教師能夠比較明晰地把握每個層次活動的重點并給予幼兒相應指導。

  2、注重發揮墻飾的支持作用。在活動過程中幼兒不能判定某物品是屬于哪一類垃圾時,能夠主動參照班級的墻面布置幫助自己判斷,從這點來看教室內的環境布置起到了很好的隱性教育作用。

  3、教師對幼兒的已有經驗把握得不夠充分。活動中幼兒不是很清楚地知道不同類的垃圾具體有什么,因此在畫垃圾標志時幼兒的速度有。白慢。同時,在設計好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類垃圾的`圖形標志。鞏固幼兒獲得的新經驗。

  4、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口語化。教案上的文字不適宜直接作為教學語言,對于幼兒來講比較難懂,教師應該使自己的語言更好地為幼兒接受,為教學服務。

  5、建議教師在選擇活動材料時關注幼兒已有經驗。活動中鉛筆芯的仞子難度大了一些,類似這樣容易引起爭論的材料、沒有定論的材料盡量才要提供給幼兒。可先引導幼兒探究更多的、分類明確的垃圾材料,可以翅漸拓展到生活中常見的、不僅僅局限于教室中的物品。

  綜合評析:

  1、活動產生于幼兒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最終又自然地走向生活實現了“生活教育”的理念。教師能夠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西時地引導幼兒進行相關經驗的拓展,并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幼兒將獲得雕相關經驗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之中,真正體現了《細則》中提出的“教蔭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的精神。

  2、在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目標明確、條理清楚,當幼兒郇表現出乎教師的意料時,教師能夠及時進行調整,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絲驗自發地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能夠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將幼兒收集的資料以及在每次活動中積累的經驗呈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梳理學習經驗,而且能夠將小組的學習經驗傳遞給班級中的其他幼兒使同伴之間的學習資源能互相分享。

  3、在小組合作反思中,要聚焦于活動中的某一關鍵問題進行反思。如在設計垃圾桶的環節,教師個人反思時認為該環節時問安排有點急,對垃圾桶標志的分析不夠深入,造成剛分組后孩子們不知如何人手,而小組教師發現幼兒設計的速度較慢,其實二者所言為同一現象,應該共同深入分析,及時發現問題產生的實質即教師未能把握幼兒的已有經驗,沒有給予幼兒充分的經驗支持,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出適宜的教育調整策略。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6

  活動設計背景

  本學期我們班的主題活動在——環保的主題上,因此一開學我們就制定了相關的計劃。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通過挖掘家長資源開展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空氣變臟了”等主題活動。在本月主題“垃圾越來越多”時,在豐富孩子們前期的經驗時,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紛紛都在說“垃圾的來源”“垃圾的種類”“垃圾的用處”等話題。在本主題的第二次課后,我們都弄清楚了垃圾的來源時,他們的興趣還頗濃,我想著也許是這個主題和孩子們的生活很貼近,孩子們的經驗較豐富,當然學習起來也很容易操作學習,在孩子們身邊挖掘有價值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我就設計了本次教育活動《垃圾分類》,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來提升原有的經驗 ,從而獲得智慧和成長。

  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分類的方法。

  2、體驗制作垃圾標志的樂趣。

  3、培養良好的垃圾處理習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次課的重點是要求孩子了解垃圾、垃圾的種類并學習分類。

  2、本次課的難點是要求孩子制作垃圾分類的標志。

  活動準備

  U盤《環保小尖兵》8-9頁、電子互動白板、A4紙、畫筆、透明膠帶、剪刀、垃圾桶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東西?(出示垃圾袋內準備好的'垃圾)

  師:對,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垃圾。現在我們要用這些垃圾來玩一個好玩的游戲,小朋友想想這些垃圾可以怎么玩?

  師:那我們一起來玩玩吧。(打開U盤《環保小尖兵》8-9頁之游戲----垃圾分類)

  二、基本環節

  1、幼兒討論垃圾分類的作用。

  (1)提問: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請小朋友分組討論)

  師:既然垃圾分類這么重要,那我們在丟垃圾時就要將同類的垃圾丟在一起,那該怎樣區分呢?(引導幼兒按垃圾特征進行分類:瓶瓶罐罐、紙類、廚余、一般垃圾)

  2、出示垃圾桶,啟發幼兒制作垃圾分類的標志。

  師:(出示一個垃圾)這個垃圾應該放在哪個垃圾桶呢?怎樣區分垃圾桶呢!我們一起來給垃圾桶做一個標志。

  3、制作垃圾分類的標志。

  師: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對標識做設計,分組進行討論。制作成功后請各組將自己的標識分貼到幼兒園每個班級及公共垃圾桶上。

  三、結束環節

  師:寶貝們今天太棒了,不光自己學到了垃類的相關知識,還做了一件光榮的事——幫助幼兒園的其他班級制作了垃圾分類的標志,比如:XX的標志是收集紙類的,DD的標志是收集瓶罐的。這樣大家將生活中有用的垃圾收集到一塊再利用,大家真正的參與到環保的活動中,我們的環境才會更美好。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和家長分享垃圾分類的心德,并和家長一起在家執行垃圾分類。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是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來,一開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們生活中的垃圾袋,從里邊出示一些常見的垃圾,將孩子帶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戲法,請小朋友嘗試根據U盤中的垃圾分類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體驗垃圾分類,作為導入環節,從本次課孩子們的表現看是比較好的。在第二個環節中孩子們來討論垃圾的用處時,個別孩子對這個概念的含義理解不夠,因此在這個環節中就顯得操作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調整教學法,往后再設計時要考慮到不同能力孩子的發展水平,當然在活動中舊的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雖然孩子們對本次活動中設置的實物分類游戲也是很感興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較單一,造成能力強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沒沒困難,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級分類的標志時孩子的思維很活躍,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標志,但是本次活動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學習,來改正和提升自己。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7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垃圾分類標記,嘗試按標記給垃圾進行分類。

  2、懂得垃圾分類的方法,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二、活動準備

  1、PPT課件、垃圾分類標志。

  2、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等。

  3、4只垃圾分裝桶(或紙箱),貼上4種標志。

  配套課件:大班社會課件《垃圾分類》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活動導入

  (1)教師帶領幼兒在隨地丟垃圾的地方走走,提問:"你們看,地上是什么呀?"幼:垃圾。

  (2)教師:"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處都是這種垃圾,你覺得怎么樣?那我們該怎么辦?"(出示PPT)

  (3)引導小朋友嘗試發言。

  幼:應該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教師:"對,我們就應該把這些垃圾寶寶放到垃圾桶里,把它們送回家!"

  2、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記。

  (1)教師展示垃圾寶寶的"家"(出示垃圾桶PPT)。

  (2)嘗試讓幼兒說說這些圖示分別表示什么,教師并進行一定的引導講解分類標記。

  教師:"你們看,這就是垃圾寶寶的.家---垃圾桶,你們認識它們嗎?"讓幼兒說說。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認識了這些標記,接下來我們每人選一個垃圾寶寶,把它送回家。"

  4、教師小結。

  (1)教師:"垃圾寶寶都已經送回家了。那誰能告訴大家把這些垃圾一個個分開有什么用呢?"邀請幼兒嘗試回答。

  (2)教師:"那讓老師告訴你們,其實垃圾分類是很重要的,比如喝過的飲料瓶,使用過的塑料袋,這些塑料材料回收后可以制作新玩具,水壺,塑料袋;廢紙、廢紙箱可以再加工變成新的紙,做成圖書,小朋友們可以繼續畫畫寫字看書;碎玻璃也可以再加工變成新的瓶子杯子;鋼鐵金屬可以回收熔煉變成新的鋼材,用來制造汽車,輪船。

  垃圾回收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干干凈凈的,也讓清潔工叔叔阿姨們減少了工作量。所以我們小朋友在平時不要亂扔垃圾(嘗試讓幼兒結合生活實際舉例子、出示PPT),做一個環保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能!)那讓我們一起從今天做起。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是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來,一開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們生活中的垃圾袋,從里邊出示一些常見的垃圾,將孩子帶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戲法,請小朋友嘗試根據U盤中的垃圾分類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體驗垃圾分類,作為導入環節,從本次課孩子們的表現看是比較好的。在第二個環節中孩子們來討論垃圾的用處時,個別孩子對這個概念的含義理解不夠,因此在這個環節中就顯得操作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調整教學法,往后再設計時要考慮到不同能力孩子的發展水平,當然在活動中舊的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雖然孩子們對本次活動中設置的實物分類游戲也是很感興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較單一,造成能力強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沒沒困難,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級分類的標志時孩子的思維很活躍,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標志,但是本次活動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學習,來改正和提升自己。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8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確分類。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愿意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核心要素:

  有垃圾、不亂丟、會分類、再利用、宣傳員、要牢記、愛壞境、靠大家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垃圾分類圖片等)、垃圾分類的視頻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我們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可是你們知道這些垃圾都到哪兒了呢”引導幼兒思考是去了垃圾場?埋在地下?被廢棄了?送到了養殖場,還是去了回收站?

  1、是再次提問“垃圾到底去了哪?”

  2、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在我們的世界上每一個人,每一天都會產生很多很多的生活垃圾,在太平洋上人們產生的`塑料垃圾已經形成了“第八大陸”。

  3、師引導幼兒觀察,地球媽媽因為環境被污染都留下了眼淚。

  4、師再次引導幼兒想想這些垃圾應該如何處理?幼兒:漏天堆放!師:那我們看一看漏天堆放有怎樣的危害呢?

  5、師普及垃圾漏天堆放的危害;

  6、師引導幼兒說出垃圾應該分類回收。

  7、師放動畫視頻讓幼兒了解垃圾應該如何分類。

  二、師重點講述垃圾應該如何進行分類

  1、師:看完視頻,咕力告訴我們,垃圾可以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

  2、師:(出示四種不同圖標)是帶領幼兒一起來分一分。

  3、師:(出示塑料瓶,玻璃瓶,廢紙、金屬等)“屬于什么垃圾?幼:(看圖片標志)可回收垃圾!師講解可回收垃圾的種類,方法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4、師:(出示剩飯,橘皮,爛菜葉等)“屬于什么垃圾?幼:(看圖片標志)廚余垃圾!師師講解廚余垃圾的種類以及如何處理廚余垃圾。

  5、師:(出示廢手機、廢電池等)“屬于什么垃圾?幼:(看圖片標志)有害垃圾!師講解可有害垃圾的種類以及對人類環境的危害。

  6、師:(出示建筑工地垃圾,陶瓷等)“屬于什么垃圾?幼:(看圖片標志)其他垃圾!

  三、活動結束

  播放垃圾分類的圖標以及各種垃圾讓幼兒嘗試分類。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真能干,現在我們就告訴我們身邊的爸所有人讓他們一起來將垃圾分類,保護環境。那樣我們的地球就會變成更加的美麗。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向父母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并付諸實踐。

  家園互動:

  1、家長在有垃圾要進行處理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進行分類。

  2、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分類標志,然后貼在自己家的垃圾桶上,讓孩子在生活中也可以常常做到垃圾分類。

  3、請家長陪同孩子在外就餐或者游玩時,主動的向別人宣傳保護環境和進行垃圾分類的知識。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9

  活動目標

  認識其危害,并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引導幼兒愿意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錄像內容:美麗干凈的辦公樓。又臟有亂的小區)

  布置干凈的白色玩具區域和臟亂的蘭色玩具區域。

  事先準備收集一些廢舊品材料。(各類實物垃圾,如舊報紙、果皮、廢紙盒、礦泉水瓶、清潔精瓶、衣拉罐、廢電池等。)

  準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

  活動過程實錄

  一、了解垃圾的來源

  播放錄像(錄像內容:美麗干凈的辦公樓。又臟有亂的小區)提問討論。

  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觀看錄像,老師提問一下:

  1、小朋友都看到什么了?你們喜歡是哪個地方?為什么?

  2、說說你知道的.垃圾有哪些?

  3、如果到處都是垃圾,我們的環境會變成什么樣?

  4、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環境呢?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呢?

  二、幼兒參與評選“玩具區域”

  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參觀玩具區域,好好觀察,看看哪個小朋友觀察的好?

  教師帶幼兒參觀玩具區域,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環境,啟發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你喜歡哪個區域?為什么喜歡這個區域?

  請幼兒思考后,用貼笑臉紅蘋果的形式評選出“干凈區域”。

  引導幼兒互相討論:為什么你們不選蘭色玩具區域?如果你住在那里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教師小結:蘭色區域滿地垃圾,又臟又臭,大家都不喜歡。而白色區域整潔有序,受人歡迎。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欲望。

  教師介紹垃圾箱,讓幼兒整理垃圾,放入垃圾箱。教師觀察幼兒分類情況,在操作中引導幫助幼兒正確的分類。

  給幼兒說明什么叫可回收、不可回收的物品。

  可回收的垃圾有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布料等等

  不可回收的垃圾有煙頭、果皮、菜葉、雞毛、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顏料、食品殘留物等等。

  三.游戲:看誰做得越快越正確。

  教師說出某一垃圾的名稱,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兒就做形似“0”的動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_”的動作。

  四、將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做進一步分類

  組織幼兒戴上手套清理蘭色區域的垃圾,并進行分類。

  引導幼兒欣賞變得干凈美麗的“玩具區域”,并告訴幼兒垃圾一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活動延伸:

  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督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向家長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并付諸實踐。

  1、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探索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地傾聽老師及其他幼兒的講解和回答;并能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2、絕大多數幼兒通過探索活動了解了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園配合,激發幼兒初步的了解。

  幼兒參與積極,本班幼兒的水平和個別差異應該有更深的了解。利用幼兒熟悉的玩具區域引導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過程中有效的調動和保持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中能適度的給幼兒以幫助并針對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指導。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10

  活動設計背景

  保護環境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任何事情都應從娃娃抓起,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環保意識,甚至在家幫媽媽收拾垃圾并扔進指定位置都是在為環保出一份力,現在家里都是一個寶貝,孩子所有的能力被限制,很多意識也淡薄,因此通過這一活動即適合孩子興趣又培養了孩子社會責任感。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情景表演

  2、知道環境污染的危害,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3、樂意參加情景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什么是環境?孩子年齡小不能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環境,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首先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對環境這一詞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教學難點:在參與情景表演時能較完整的表達怎么做是對環境的保護。

  活動準備

  1、掛圖《天使和孩子的.對話》。

  2、收集的各種生活垃圾。

  3、準備四組小魚小天使和小鳥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天使和孩子的對話》。

  老師講故事,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小天使為什么和小朋友在一起,他們在談論什么?通過講故事來集中幼兒注意力,引導幼兒講出故事內容即:天使和孩子間的對話。

  二:身臨其境

  我先將收集的各種生活垃圾隨處亂扔在教室不同的地方,隨機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像老師這樣亂扔東西的人嗎?為什么?如果你看到了這些垃圾你會怎么辦?(孩子們會急切的想表達,這時候你可以請小朋友上來提問如何處理一種垃圾,在他回答完畢之后再讓他處理這一種垃圾,重要的一點是要及時的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提高了孩子的自信有激發了其他孩子的參與欲望,以此類推直到收集的各種垃圾都處理完畢為止)

  三:分組情景表演,聯系表達,加深環保意識

  由于時間關系在前面的環節中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進來,因此,在本環節中我要做夠頭飾保證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表演,讓三分之一的孩子有機會表達環境對小動物和我們人類的危害

  四:討論在家里小朋友們怎么做才是保護環境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11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給垃圾分類。

  2、保護環境,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3、喜歡并能動手制作陀螺。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學難點:獨立制作出陀螺

  活動準備

  剪好的廢紙盒若干;彩筆、鉛筆每人一支;ppt、掛圖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導入

  1、師利用聲音引起幼兒興趣:

  師模仿哭聲后問:小朋友們猜一猜,是誰在哭?

  幼兒自由想象、猜測。

  2、師打開垃圾箱在哭的圖片提問:小朋友猜猜它為什么哭?

  師指名幼兒回答。

  3、師再模仿笑聲問:又是誰在笑呢?

  幼兒回答后,師:是垃圾箱又笑了,它們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兒自由議論:師總結出垃圾箱哭、笑是因為垃圾也要分類,如果不分類就會給地球造成麻煩甚至是危害。

  二、觀看ppt,給垃圾分類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垃圾該怎樣分類嗎?(鼓勵幼兒大膽發表意見)

  2、師播放ppt,小結出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種。可回收的垃圾有:廢棄的紙張、如舊報紙、紙盒等,飲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壞掉的食物,做飯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廢電池、燈管油漆桶等。

  3、師出示掛圖請幼兒分類:小朋友,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垃圾的`種類,老師這有很多垃圾卡片,誰能把它們分一分類呢?

  4、師指名幼兒給垃圾分類,及時表揚、鼓勵幼兒。

  5、師:如果我們隨地扔垃圾地球會變成什么樣子呢?(指名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小結:我們都要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扔垃圾的時候要給垃圾分類,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地球,更要變廢為寶,做環保小衛士,老師收集了很多廢紙盒,下面我們一起用紙盒做陀螺吧?

  三、變廢為寶,制作陀螺

  師發放廢紙盒等材料,和幼兒一起做陀螺。師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導,重點照顧動手能力差的幼兒。

  延伸活動:師幼一起去戶外玩陀螺。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12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不可回收標記,學習將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體驗環境污染帶來的影響,知道亂扔垃圾會污染環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初步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

  2、頭飾小魚、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個、教學PPT

  3、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等。

  三、教學重點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認識

  四、教學難點: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類

  五、活動過程

  (一)故事圖片導入。

  出示小魚圖片,講述故事,小魚的"家"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小魚的家,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比較兩幅圖片的`不同。激發幼兒收拾垃圾的欲望。

  (二)出示標記。

  教師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標記。引導幼兒學習分類。

  提問(出示可回收標記):什么叫可回收?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舊報紙、飲料瓶、廢紙盒)(出示不可回收標記),提問: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廢電池、果皮、枯樹葉、菜葉)。

  (三)考一考(教學PPT)

  垃圾的分類,通過PPT的展示讓幼兒加深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游戲《幫小魚整理家》

  集體檢查,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四)觀看ppt圖片

  通過觀看圖片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進一步加深幼兒的環保意識。

  六、課后延伸:

  組成“環保小分隊”,檢查幼兒園的垃圾分類情況。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13

  活動目標:

  1、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進行垃圾分類。

  2、樹立環保意識,養成分類處理垃圾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視頻、課件、幼兒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

  活動過程:

  一、對比照片,了解垃圾是哪里來的

  二、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1、幼兒討論:如何清理公園的'垃圾

  2、結合圖片,認識垃圾箱上的標記

  3、播放視頻,了解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

  4、幼兒討論,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5、教師小結,垃圾分類擺放的好處

  三、電腦游戲、操作活動,進行垃圾分類

  1、電腦游戲,幼兒判斷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2.幼兒分散操作送垃圾

  3、師生一起檢查講評幼兒垃圾分類情況

  四、談話小結,進行教育

  鼓勵幼兒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習慣,能進行垃圾分類

  延伸活動:可回收垃圾經過人們處理還是有用的,人們怎么處理這些可回收垃圾,請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處理垃圾的知識告訴大家。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14

  設計意圖:

  隨著“環保小衛士”這一主題活動的深入,孩子們對如何保護環境已有了一些了解。孩子們經常會說到:“我們要保持教室和幼兒園環境的整潔”、“不亂扔垃圾”、“不亂采摘花草樹木”……但在日常生活中隨手亂扔廢紙、瓜果皮、塑料袋的現象依然存在。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開始關注細節,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孩子從小懂得怎樣去保護環境衛生。相信這樣的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孩子將受益終身。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認識可回收、廚余、有害、其他垃圾分類標志。

  2、幼兒會對垃圾進行簡單的分類。

  3、學會愛護環境,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相應的垃圾分類標志,并能對垃圾進行簡單分類。

  難點:在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能分辨哪些是可以循環利用。

  活動準備:

  1. 情境:有垃圾的場所。

  2. 自制貼有可回收、廚余、有害、其他垃圾標志的垃圾桶四個和垃圾卡片若干。

  3. 課件:有關垃圾的動畫視頻,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來觀察一下今天的活動室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這些東西都是不要的,我們叫它垃圾。那垃圾應該放在哪里呢?我們請幾位小朋友幫我們幫我們把垃圾放進垃圾桶。

  二、基本部分:了解垃圾的分類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關于垃圾的動畫視頻,我們一塊來看一下。大家認真看哦,看完老師有問題要問的。

  1、幼兒觀看有關垃圾的動畫視頻,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

  師:剛才我們看的視頻上有幾個垃圾桶?他們分別是什么顏色?每個垃圾桶上的標志一樣嗎?他們分別叫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垃圾桶。

  2、教師出示圖片,向幼兒介紹四類垃圾名稱的含義。

  (1)出示可回收垃圾桶,師:這個垃圾桶是什么顏色?誰能知道它的名字?這個藍色的垃圾桶叫作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

  出示可回收垃圾圖片,師:比如這些垃圾就是可回收垃圾。

  (2)出示廚余垃圾桶,師:這個垃圾桶是什么顏色?誰能知道它的名字?這個綠色的垃圾桶叫作廚余垃圾,廚余垃圾就是:

  出示廚余垃圾圖片,師:比如這些垃圾就是廚余垃圾。

  (3)出示有害垃圾桶,師:這個垃圾桶是什么顏色?誰能知道它的名字?這個紅色的垃圾桶叫作有害垃圾,有害垃圾就是:

  出示有害垃圾圖片,師:比如這些垃圾就是有害垃圾。

  (4)出示其他垃圾桶,師:這個垃圾桶是什么顏色?誰能知道它的名字?這個黃色的垃圾桶叫作其他垃圾,其他垃圾就是:

  出示其他垃圾圖片,師:比如這些垃圾就是其他垃圾。

  3、出示教具:自制垃圾桶和實物垃圾

  (1)出示4個垃圾桶。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四個垃圾桶,現在請小朋友告訴我這是什么垃圾桶?它可以放什么垃圾?

  (2)出示實物垃圾4個,請幼兒逐一投放分類。

  師:現在,老師這里有一些垃圾,不知道放在哪個垃圾桶,哪位小朋友來幫幫老師?

  (3)出示垃圾卡片

  師:今天,還有許多垃圾寶寶找不到家了,他們想讓我們幫助他們找自己的家。我們一起幫他們找找吧!

  (4)給每位幼兒發放垃圾卡片,請幼兒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里。

  (5)教師點評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每個垃圾寶寶是不是都找到家了。

  4、分類游戲

  請出4名幼兒扮演垃圾媽媽,給其他幼兒粘貼垃圾卡片到胸前,扮演垃圾寶寶。教師講述游戲規則。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玩個好玩的'游戲《垃圾寶寶找媽媽》

  游戲的規則是我們請4位小朋友扮演垃圾媽媽,其他小朋友的胸前老師會貼上垃圾寶寶的照片,扮演垃圾寶寶,游戲開始后,垃圾寶寶要找到相應的垃圾媽媽,站在垃圾媽媽的身后。

  師點評:垃圾寶寶們今天特別厲害,都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了。

  六、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認識了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標志,也知道了什么垃圾應該放在什么垃圾桶里。那以后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做到垃圾分類,保護我們的環境,做一名環保小衛士。

  七、活動延伸:

  現在我們一起去外面找一找還有沒有找不到家的垃圾寶寶,我們去幫他們找找家吧!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15

  設計意圖: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隨著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浪費的日益嚴重,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幼兒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抓好幼兒時期的環保教育更是刻不容緩的。本次活動幼兒通過對垃圾分類的操作,了解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進一步明確垃圾分類的意義,使其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為環境保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確分類。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愿意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2.物質準備:廢電池、廢紙、塑料瓶、過期藥品、玻璃瓶、剩菜剩飯、金屬盒、渣土(以上為圖片),自制藍色、綠色、紅色、黃色垃圾桶四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出示外星人,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PPT圖片

  1.師:你從圖片上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樣?

  幼:圖片上垃圾很多,很臟,我不喜歡這樣的地方。

  2.師:如果我們幼兒園也這樣,你喜歡嗎?為什么?

  3.師: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二)知道不同顏色垃圾桶有不同的用處

  (三)認識四種環保垃圾桶

  1.播放視頻。了解四種環保垃圾桶。

  2.介紹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桶的顏色及標志

  3. 介紹廚余垃圾和廚余垃圾桶的顏色及標志

  5.介紹有害垃圾和有害垃圾桶的標志及顏色

  6.介紹其他垃圾桶的顏色及標志

  (四)游戲:送垃圾寶寶回家

  1.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垃圾寶寶迷路了,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們愿意嗎?(愿意)

  2.幼兒操作,送垃圾回家

  三、結束部分

  1.師:小朋友,真能干,把這些垃圾寶寶都送回了自己的家。為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

  2.師:我們還要告訴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讓他們一起來將垃圾分類,保護環境。那樣我們的地球就會變成更加的美麗。

  活動延伸

  1.將垃圾分裝桶放在活動室的一角,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2.向父母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并付諸實踐。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是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來,一開始我神秘的出示外星人以后帶動孩子們的興趣,又出示一些常見的垃圾引出主題,將孩子帶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戲法,請小朋友嘗試根據PPT中的垃圾分類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

  從本次課孩子們的表現看是比較好的。在第二個環節中孩子們來討論垃圾的用處時,個別孩子對這個概念的含義理解不夠,因此在這個環節中就顯得操作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調整教學法,往后再設計時要考慮到不同能力孩子的發展水平,當然在活動中就得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雖然孩子們對本次活動中設置的實物分類游戲也是很感興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較單一,造成能力強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沒沒困難,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級分類的標志時孩子的思維很活躍,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標志,但是本次活動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學習,來改正和提升自己。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 16

  活動目標:

  1、知道哪些是無毒無害的廢舊物,了解它們能循環再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3、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實踐,通過用回收款買鷗糧喂鷗,感受環保的意義。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垃圾分類》PPT 貼有易拉罐 廢紙 塑料瓶標志的可回收垃圾箱三個 上述可回收垃圾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的垃圾有哪些?

  平時這些垃圾是怎么處理的.?

  2、觀看PPT,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1)出示分類垃圾桶圖片,提問: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志,幼兒討論: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3)教師小結。

  3、幼兒操作實踐活動《垃圾分類和回收》

  (1)幼兒觀察自己帶來的垃圾袋里有什么,是不是可回收垃圾。

  (2)認識貼有易拉罐、塑料瓶、廢紙標志的垃圾箱。

  (3)幼兒分類垃圾。

  (4)請垃圾收購站的回收垃圾。

  4、延伸活動:家長帶幼兒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鷗糧喂海鷗,體驗環保活動的樂趣。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探索實踐活動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分類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起到了家園共育的作用,也讓幼兒體驗了垃圾回收帶來的樂趣。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垃圾分類和回收》01-02

垃圾分類幼兒園的教案07-03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06-08

幼兒園垃圾分類的教案11-06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05-07

垃圾分類我先行教案幼兒園 垃圾分類我先行教案05-11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熱】03-18

幼兒園小班垃圾分類教案03-20

幼兒園中班垃圾分類教案03-21

幼兒園垃圾分類教案實用03-1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99国产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精品 | 亚洲视频在线日韩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AⅤ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