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積極編講故事。
2、大膽地參與討論,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3、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難點:
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根據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積極創編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森林的背景圖一張,蛋寶寶、大白鵝、出租車的貼絨教具
活動過程
1、出示出租車貼絨教具,引起幼兒興趣
師:看!這是一輛什么樣的車?它是誰的?
師:原來這是一輛小猴的出租車。想一想小猴的出租車可以干什么用呢?
教師小結:原來小猴的出租車可以給大家帶來許多方便。于是小猴開著新買的出租車出門了。
2、教師邊演示貼絨教具邊講述故事:
“嘀嘀嘀……”開著開著,小猴看見大白鵝在馬路邊一瘸一拐地走著,小猴便停下車問:“大白鵝,怎么啦?”大白鵝愁眉苦臉地說:“哎!別提了,剛才我在散步時,一不小心把腳扭了一下。哎喲!好疼呀!”小猴馬上拍拍胸脯說:“不要緊!上我的車吧!我送你去醫院!”大白鵝邊說謝謝邊上了小猴的車,就這樣小猴把大白鵝送到了醫院。小猴幫助了大白鵝心里非常高興,大白鵝受到了小猴的幫助心里也甜滋滋的,他們說了聲“再見”小猴就開著出租車走了。
小猴又開著出租車在森林里跑著,忽然聽見一陣哭聲,小猴連忙下車,尋聲望去是蛋寶寶在草叢中哭。小猴關心地問:“蛋寶寶,你為什么哭呀?”蛋寶寶邊哭邊說:“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猴說:“別急,我送你回家。”蛋寶寶高興地答應了,可是當蛋寶寶跟著小猴來到出租車旁,打開車門一看,卻搖搖頭不高興了。
師:咦,蛋寶寶為什么搖搖頭不高興了啊?
幼:車子在開時搖搖晃晃,蛋寶寶會從座位上滾下來摔破的。
幼:蛋寶寶身體圓溜溜的,在汽車里坐不穩,不小心就會摔下來的。
幼:汽車的座位是硬的,蛋寶寶搖來搖去會破的。
師:原來蛋寶寶的顧慮和小朋友想的一樣,所以蛋寶寶才直搖頭呢!那小猴怎么辦呢?我們趕快幫幫小猴吧!
幼:把蛋寶寶放在一個塑料袋里,把它掛在方向盤上。
幼:不,塑料袋會破的,還是放在口袋里,這樣蛋寶寶還可以透透氣。
幼:小猴把蛋寶寶捧在手里就好了。
其他幼兒:不行,這樣開車不安全。
幼:在座位上鋪上海綿,把蛋寶寶放在上面,蛋寶寶就不會滾了。
(評語:在活動中教師鼓勵、激發幼兒的主動性,促進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個人觀點,既講究發問的策略,又妥善引導幼兒問答)
3、編講故事:
(1)幼兒相互編講
師:你們想了這么多辦法讓小猴把蛋寶寶安全地送回了家,請把你的好辦法編進這個故事里,讓故事變的更完整,然后講給你周圍的好朋友聽。(教師做個別指導)
(2)請個別幼兒編講故事
(大部分小朋友講完一遍故事后),師:誰愿意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在幼兒編講故事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傾聽者,并引導幼兒對編講的故事給予適當地評價)
4、續編故事:
“小猴的名氣越來越大,森林里的小動物都想來坐一坐小猴的出租車。請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哪些小動物來坐小猴的出租車時小猴會遇到困難,它又是怎么解決的呢?請你把它編到故事里去。”
教學反思
該活動通過生動的圖片和教師充滿感情的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并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感知理解故事內容。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設計提問活躍了幼兒的想象,激發幼兒表達的愿望,為下一步續編故事展開聯想。在前一新的講述經驗的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邊操作,邊討論,邊構思故事,這樣的做法不僅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而且有效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幼兒自由構思創設了良好情境。教師對幼兒的指導既有小組,也有個人,是不同水平的的孩子都能積極參加到活動中來。整個活動緊緊圍繞目標,層層深入,形式多樣,在實現語言目標的同時。還使幼兒的自信心。想象力,合作能力得到很好地鍛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與幼兒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2.與幼兒一起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與幼兒一起欣賞故事——《端午節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因此確定這一天為端午節。
(2)交流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帶香囊或五彩線。提示幼兒可用語言表達、圖片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表現這些習俗。
二、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1.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
師: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么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2.組織幼兒觀看教師教學資源,了解端午節各地風俗,獲得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一位著名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
教學反思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但對于幼兒來講還比較陌生,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尊重自己的傳統節日是尊重和熱愛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現。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濃厚的節日內涵,初步激發幼兒愛國主義情感,我設計了以上活動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探索使冰塊融化的.方法,并能專注地與同伴合作試驗。
2、能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實驗過程,努力清楚地講述實驗的大概過程。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不銹鋼小碗,若干冰塊,幼兒記錄紙若干,水彩筆。
2、教師用大記錄紙一張,黑板。
3、實驗操作材料每組一份:吸管、木頭積木、小毛巾、保溫杯內盛溫水、紙杯內盛冷水、干抹布。
活動重難點:
大膽探索使冰塊融化的方法,并用繪畫的方式記錄。
清楚地講述實驗的大概過程。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激發幼兒興趣。
師:“孩子們,給你們猜個謎語‘看上去亮晶晶,摸上去冷冰冰,走上去滑溜溜,燒熱了水淋淋’,這是什么東西呢?(冰)你在哪看到過冰?”
二、幼兒自由玩冰,了解冰的特性。
教師發給每組一塊冰,提出要求:“請你們看一看,冰是什么樣子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1、幼兒自由玩冰,并交流感受。
2、師小結:冰是無色、透明的,摸上去硬硬的、滑滑的、冷冷的。
三、幼兒自主探索使冰塊融化的方法。
師:“如果想讓冰塊融化,有什么好辦法呢?”
1、幼兒自由設想,教師用簡筆畫形式記錄在大記錄紙上,出示于黑板。(如:積木敲,溫水淋,太陽曬,吹氣,手帕包,吹風機吹等)
2、幼兒兩人合作,選擇材料進行實驗并記錄。
師: “大家想到了這么多的辦法使冰融化,真了不起!但是要想知道自己的猜想對不對,就需要動手來實驗。下面請大家在小組里選擇一個好朋友,討論好由一個人動手實驗,用桌上的材料試一試,看看到底哪些辦法才能讓冰融化?另一個小朋友把實驗的結果畫下來,看看哪些好朋友配合得最好。注意隨時擦干手,不把水潑在桌子上和紙上。”
3、幼兒上臺展示并交流實驗結果。
4、將實驗結果與大記錄紙上的內容比較,知道哪些猜想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四、深層探索。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使冰融化的方法,但是,究竟哪種辦法化冰速度最快呢?
請幾個幼兒代表,發給同樣大的冰塊,用不同材料同時實驗,得出結論。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大家運用自己能干的雙手和聰明的大腦,找到了融化冰的方法,你們真能干!活動結束以后,你們可以繼續在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工具和方法能讓冰融化的?”
教學反思:
從中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對比實驗的能力。我覺得學生在實驗中細心觀察和認真思考是這節實驗課的成功之處,不用老師自己來告訴學生科學的知識,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從實驗中發現問題并試著來解決問題,這正是新課程改革所要達到的目標,既減輕了老師的擔子,又能讓學生樂于學習,樂于發現和自己解決問題。
小百科: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結晶,水分子間靠氫鍵連接在一起形成非常“疏松”(低密度)的剛性結構(圖2-3)。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的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冰;能用語言表達自己觀察到的水的三態變化。
2、激發幼兒對水的變化的興趣和好奇。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在家里冰箱做過結冰的實驗;酒精爐、燒水的壺或其他容器每組一套。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水變冰的變化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講述自己是怎樣把水變成冰的。教師小結:水在0℃以下會結冰。
2、幼兒操作實驗,觀察水遇熱的變化。
①激發幼兒討論水遇熱會發生什么變化。介紹操作材料及用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水在加熱后發生的變化。
②提問:你們發現水燒熱后有什么變化?水氣是從哪里來的?(水變成水蒸氣。)水變成水蒸氣后到哪里去了?(飄散到空氣中去了。)
3、引導幼兒討論并實驗怎樣把水蒸氣變成水。
③提問:我們能不能讓水蒸氣變成水?(讓幼兒把冷的物體放在水蒸氣上,觀察蒸汽凝結成的小水珠;幼兒把手放在水蒸氣上感受手的潮濕。)
④小結:水冷了就會變成冰,熱了就會變成水蒸氣,冷了又會變成水。
4、啟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水的變化。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家用較扁的盆里放滿水,置于干燥的地方,幾天后觀察水的變化。(水變少了,水在常溫下會蒸發成氣體。)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于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對活動的組織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調整的教育行為還比較謹慎,不夠大膽。如在這次活動中的生成課程轉換得比較猶豫,及時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還不足,活動后立即反思顯得條理性不夠強。
小百科:水,化學式為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彩虹這一自然現象,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科學探索的興趣。
2、通過實現操作,探索彩虹形成的奧秘。
3、在感受彩虹美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錄像機、錄像帶《奇妙的彩虹》。
2、在活動區中投放試驗用具:三棱鏡、自來水軟管、小水杯、水盆、平面鏡等若干。
3、活動前讓幼兒通過看圖書、問家長等多種途徑收集有關彩虹的知識,并在活動區中投放有關彩虹的圖片。
4、在晴朗有太陽的日子里進行活動。
活動過程:
一、通過讓幼兒互相交流討論,激發幼兒探索彩虹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請幼兒講出在什么地方發現彩虹的?彩虹是什么樣的?像什么?(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討論江處彩虹的顏色、形狀以及看到的彩虹的感受)。
二、引導幼兒觀看錄像《奇妙的彩虹》,簡單了解彩虹的形成。
“老師也見過彩虹,還把它錄了下來,請小朋友看為什么會出現彩虹?”
看完錄像后提問:彩虹是什么時候出現的?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三、開展小實驗:自制人工小彩虹,初步然所、發現彩虹形成的原因。
1、引導幼兒從已準備的種種材料(三棱鏡、自來水軟管、小水杯、水盆、平面鏡等)中,任意選擇材料,自由探索實驗。然后相互交流自己所發現的現象。(幼兒操作時,教室可尋回了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2、請發現小彩虹的幼兒演示、講解自己發現的有趣現象。(當幼兒講解演示不夠清楚時,教師可做必要的提示和幫助。)
實驗一:正對太陽,從軟管中噴出呈霧狀的自來水,透過水霧,就可以發現彩虹現象。
實驗二:透過三棱鏡觀察太陽光折射的七種顏色。
實驗三:把鏡子房倒水盆里正對著太陽光,,就會發現彩虹現象。
實驗四:背對著太陽站立,然后用嘴向空中噴出一口水霧,就會看到在那些水珠上面有一條小小的彩虹。
3、啟發幼兒在實驗成功后,互相那交換材料,試一試用另一種方法發現小彩虹。
4、組織討論: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彩虹是漂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反射太陽光形成的。)
四、引導幼兒欣賞故事《虹和霓》,初步了解虹與霓的區別,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故事《虹和霓》
提問:1、雨過天晴,小喜鵲發現了什么?
2、彩虹上面有一道淺顏色的叫什么?(霓)虹和霓有什么不同?
3、為什么小喜鵲的話還沒講完彩虹及不見了?(因為雨過后,天空有許多小水珠,他們讓太陽一照就折射出七色光,太陽再曬一會兒,細微小水珠被蒸發掉,虹與霓就沒有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班級:大班
科目:健康、語言、社會、科學
執教人:聶xx
一、活動名稱:《玩易拉罐》
二、活動目標:
l 引發幼兒利用廢舊物品開展體育活動的情趣,引導幼兒共同制定規則并認真遵守。
l 啟發幼兒大膽運用易拉罐練習跑、跳、平衡等基本動作,讓幼兒探索易拉罐的多種玩法。
三、活動準備:
l 幼兒自帶易拉罐,1根小棍。
l 先學會易拉罐操。
四、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先帶幼兒做易拉罐操進行體育活動的準備,并激發幼兒探索易拉罐玩法的興趣。
基本部分:
讓幼兒想象易拉罐還用來干什么?
啟發幼兒小組合作探索易拉罐的玩法,教師進行觀察與鼓勵。
請玩的好的小組幼兒做示范,其他組的幼兒一起練習,鼓勵幼兒的合作。
教師應注意引導幼兒利用易拉罐發展走跑跳投擲等,通過探索易拉罐的多種玩法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
教師提醒幼兒注意活動中的安全。
結束部分:對本節課進行評價。
活動延伸:在教師的幫助下,將易拉罐栓上繩子做成“高蹺”,在戶外活動中玩,注意安全。
大班教育活動――我愛我的祖國(王海紅)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并初步懂得國旗、國徽、國歌、天安門的特征和意義;讓幼兒初步了解我國在地球上的位置,我國版圖特點及國名的全稱;
2、使幼兒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地大物博,以及一些世界之最(如長城、天安門廣嘗敦煌石窟等);
3、初步了解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以及現代化建設成果,讓幼兒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萌發幼兒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
活動準備:
1、中國地圖、國旗、國徽、國歌錄音帶、升旗儀式錄像帶;
2、各地名勝及各族人民人物等圖片;
3、中國版圖拼圖若干、大型積木、紙筆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氛圍,引起幼兒興趣。
在活動室及走廊布置了地圖、國旗、國徽、各地名勝及各民族人物等圖片,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教育。
(二)認知和情感激發。
通過師生拼“中國版圖”游戲,引發幼兒對認識祖國的興趣,并通過每周一的升旗儀式,認識國旗、國徽、國歌的標志和內涵,激發幼兒對國旗、國徽、國歌的熱愛。
(三)向幼兒教授詩歌《美麗的心愿》,使幼兒了解長城的來歷和象征。激發幼兒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并為幼兒介紹一些我國主要名勝古跡,世界之最,萌發幼兒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四)認知鞏固和情感激發。
組織幼兒觀看“升旗儀式”的錄像,進行主題討論:“聽到莊嚴的國歌,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并通過一系列美工活動、建筑活動、音樂活動把自己的感受、理想表達出來。
活動的延伸:
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家鄉或曾經去過的地方,并幫助他們把這些地方在地圖上找出來,鼓勵他們講講自己的所見所聞。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能聽到國歌,看到升國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了解小公子由不快樂到快樂的心理轉變過程,感受小松鼠的可愛、有趣、快樂和富有愛心的性格特征。
2、展開對故事情節的想象與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懂得真正的快樂在好朋友的關懷中,在好朋友的微笑中。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重點難點
重點:懂得真正的快樂在于好朋友的關懷和微笑。
難點:理解故事的內容,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圍繞“什么時候你最快樂”進行談話,引出課題。
2、利用課件講故事,采用關鍵中斷法,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
提問:
(1)小公主為什么不快樂?你能想辦法讓小公主快樂嗎?
(2)小公主送給小松鼠金手鐲,它們會把它當成什么?會怎么玩?
(3)小松鼠是怎樣玩呼啦圈的?小老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看到小松鼠那么高興,小公主的心情會怎樣?
3、講述完故事,引導幼兒討論。
(1)宮殿和七彩房子,小公主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2)小公主為什么把貴重的金手鐲送給小松鼠?她是怎樣的一位小公主?
(3)你最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4、引導幼兒說說怎么樣才能讓好朋友更加快樂?
教學反思
本課以動人的情緒感染幼兒,孩子們沉浸在故事中,為小公主的境遇而悲傷,為小公主擁有朋友、擁有快樂而高興。情感的共鳴與交流貫穿于整個活動中,使孩子們在動腦想辦法的過程中,也深深理解了有了朋友才有快樂,好朋友在一起應該這樣做才能快樂的道理,只是在表述時,仍有表達不完整的幼兒,需要加強練習。
小百科: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謂。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匯編7篇】相關文章: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九篇03-26
【必備】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編6篇03-22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7篇03-20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八篇03-29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九篇03-29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5篇03-28
【必備】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四篇03-22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7篇03-29
【必備】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四篇03-28
【必備】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集合7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