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已有的排序經驗為幼兒園設計種樹,獲得更多的按規律排列物體的經驗。
2、在操作活動中發展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及設計規劃的能力。
3、對設計活動感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重要和有趣。
活動準備:
1、空地圖片,設計圖紙,展示板。
2、松樹、楓樹和果樹(種類、大小、顏色不同)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次嘗試設計種樹,感知規律排序。
1、明確設計任務。
師:你們看,這是一所新建的幼兒園,漂亮嗎?這里還有一些空地,空地周圍需要種樹。園林叔叔運來了很多樹木,看一看,有些什么樹?這些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今天,你們就來做一回小小園林設計師,給幼兒園設計種樹。想不想試試?
2、幼兒自主設計種樹。
師:這是一張設計圖紙,請你以小紅旗為起點,來設計一份種樹。
3、交流種樹,積累有序排列的經驗。
(1)對比觀察有規律、部分有規律、無規律排序的樣本。
●分析有規律排序的樣本。
提問:你是怎么種的?幾棵樹一組?每組里面有幾種樹?
:這個小朋友是×棵樹一組,每組里面有×種樹,而且每組都是按照×樹×樹×樹這樣的順序來種的,這可是非常有規律的種法哦。
●分析無規律、部分有規律排序的樣本(根據幼兒操作結果決定)。
提問:現在你們看看這個小朋友設計的,有沒有規律?
(2)自查糾錯,調整設計。
二、根據設計要求有目的地設計種樹。
師: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已經知道按規律來種樹了,那現在園林叔叔又有新的要求了,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
1、交代新的設計任務。
(1)要有規律地種樹;(2)4棵樹為一組,而且每一組要包括3種樹。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展示交流設計,分組檢查并糾錯。
師:你們都已經設計好了,那都是按照園林叔叔的要求來設計的嗎?每一組的小朋友自己來檢查一下。
三、延伸拓展活動——模擬種樹。
師:今天小朋友都來做了一回園林設計師,按照你們設計的來種樹,效果會怎么樣呢?請你們一組選一種在這塊空地的周圍種滿樹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自制花的轉動方法。
2、樂于與同伴交流,大膽表達自己探索過程和結果。
3、體驗探索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塑料片片、蘿卜片、竹簽、作好的花、水和盆、杯子
活動過程:
一、導體
1、小朋友,你們喜歡什么花?我這里有一朵神奇的花,你們想不想看?
2、(教師出示花并示范)這朵神奇花神奇在什么地方?與你平時看見的花一樣不一樣?這朵神奇的花為什么會轉起來?
二、探索
1、今天,我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塑料片片、蘿卜片、竹簽等材料,請你們也來試一試,做一朵會轉的神奇的花。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有的小朋友制作的神奇的花已經轉起來了,我們大家一一看。(幼兒集中坐下)那些小朋友的花已經轉起來?請***來轉給我們看看。(幼兒示范)你的花為什么沒有轉起來?哪個小朋友上來幫幫他?(幼兒之間互相幫助)你再試試看能不能轉起來。(失敗的幼兒再次嘗試)
4、請花沒有轉起來的小朋友再試試,花已經轉動的小朋友請再試試能不能使花轉動的再快一點?(幼兒再次操作)
三、
今天,我們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做了一朵神奇的會轉的花。現在請幼兒回到教室再試試看,還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使花轉起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從故事中感受楓樹與松鼠的友誼。
2、了解楓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故事中楓樹與松鼠的友誼;
教學難點:了解楓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活動準備
1.首先讓幼兒親自去采摘楓葉。
2.幼兒講述的圖片:不同季節的楓樹變化的圖片。
3.自制四季變化中的楓葉的標本。
活動過程
(一)課前準備:組織孩子在雙休日去采摘楓葉(由父母帶去采摘)。在采摘過程中仔細觀察楓樹。
(二)談話導入
說說親自采摘楓葉的收獲。
(三)認識楓葉
出示不同顏色的楓樹葉子,讓幼兒知道楓樹葉子的顏色有很多種,它們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四)欣賞故事《楓葉的煩惱》
1、老師講故事《楓葉的煩惱》,幼兒認真欣賞。
2、老師:春天和夏天,楓樹的葉子是什么顏色的?秋天到了,楓樹的葉子發生了什么變化?在冬天里,楓樹的葉子又有什么變化?
(五)看圖講述故事《楓葉的煩惱》
根據圖片,讓幼兒逐幅講述故事。
(六)討論
幼兒討論:當楓樹發現自己的葉子變紅、變黃并從樹上掉下來時,為什么感到很難過?當小松鼠回來時,還能認出楓樹嗎?
(七)游戲:《拾楓葉》
按要求把不同顏色的楓葉分季節收集在一起。
活動延伸
找一找與楓葉有關的事或人。
教學反思
大班的《楓樹的煩惱》活動是一個集知識性與教育性于一體的故事,作品以擬人的形式向幼兒講述了楓樹與松鼠的友誼,以及楓樹在四季中的變化。
在整個活動中,我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同時可以讓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通過一些身體的動作等幫助幼兒理解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等詞語,豐富幼兒的詞匯,突出語言教學。為幼兒創設一個一個開放性的提問,通過故事情節,引導幼兒合理地猜測結局,發展幼兒的思維以及想象能力,培養幼兒說的技能。在游戲中通過不同顏色楓葉的鮮明對比,引導幼兒自己發現問題,并說明出現問題的原因,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故事的理解能力。
在《楓樹的煩惱》這個活動中,使我感到:一個很美很感人的故事。一個經驗點—楓樹的季節變化。作為常見的樹種,我們本地都有不少,但也不是隨時都可以看到的。我在活動時充分為幼兒準備楓樹的圖片或前期進行觀察,有利幼兒的理解。也收集包括楓樹在內的各種落葉樹與常綠樹的葉子,放在自然角中觀察。根據大班孩子有一定的識字量及識字要求,可出示字卡,幫助理解煩惱的含義,讓每個幼兒都可以說一說自己的煩惱是怎樣的,再去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故事的情感。事實上孩子對煩惱的理解很真實很直觀。孩子的煩惱通常就是很多瑣碎的小事……。鑒于孩子在活動所表現出的表演熱誠,將此故事作為活動區中一內容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百科:楓樹為高大喬木,可高達29米以上,冠幅可達16米。花期4到5月,果期9到10月。隨著樹齡增長,樹冠逐漸敞開,呈圓形。枝條棕紅色到棕色,有小孔,冬季枝條是黑棕色或灰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初步了解沙雕海報的主題、名稱、吉祥物等主要內容。
2.嘗試用較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沙雕海報的主要內容。
3.樂于參與沙雕海報的閱讀活動。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沙雕海報、沙雕圖書、沙雕動畫、沙雕海報ppt等。
2.知識準備:課前了解相關的沙雕節的內容,收集相關的海報資料。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了解海報含義。
(1)談話:什么是海報?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交流。
(3)呈現ppt,小結:海報是電影放映、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活動之前,貼在各個地方,以吸引更多的人來觀看電影、演出、比賽等活動的一種宣傳形式。
2.自主閱讀,感知沙雕海報內容。
(1)出示沙雕海報:你們知道沙雕節嗎?每一屆沙雕節開幕之前,沙雕組委會的叔叔阿姨都會把制作好的沙雕海報貼在各個地方,以吸引更多的人來觀看沙雕。今天方老師帶來了以前舉辦過的lO屆沙雕節的海報,請你們去看一看。
(2)幼兒自主觀看。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集體閱讀,梳理沙雕海報內容。
(1)幼兒再次閱讀。
(2)呈現沙雕海報并提問:沙雕海報里都有些什么內容呢?
(3)根據幼兒回答,呈現相應內容。
①主題:a.提問:什么是主題?b.觀看課件,了解主題的含義。c.小結:你們看到的這些沙雕,其實就是每張沙雕海報的主題內容。在每一屆沙雕節開幕之前,沙雕組委會的叔叔阿姨們都會選擇一個中心內容,然后圍繞這一內容創作出許許多多跟它有關的沙雕作品。
②名稱、時間、吉祥物、贊助商、地點。
(4)教師小結:原來每張沙雕海報里都有名稱、時間、吉祥物、贊助商、地點、主題。
4.合作閱讀,比較沙雕海報內容。
(1)提問:這些海報的內容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
(2)幼兒兩兩合作閱讀,找出不同。
(3)交流:什么地方不一樣?
①主題。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名稱、時間、吉祥物。
(4)小結:原來每張沙雕海報里名稱、時間、吉祥物、主題都不一樣。
5.完整講述,提升海報閱讀經驗。
(1)互相介紹沙雕海報。
(2)集體完整講述。
6.合作暢想,遷移海報閱讀經驗。
圍繞主題、名稱、時間、吉祥物、贊助商、地點進行海報設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感受不同水的變化,萌發幼兒初步的探究欲望,體驗成功的樂趣。
2.引導幼兒初步的嘗試、感知和發現飽和溶液。
3.讓幼兒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與同伴交流實驗過程與結果。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5.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嘗試自己動手制作飽和溶液。
活動準備
兩杯有顏色的水,兩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導入:“小朋友看看,老師手里有什么?
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把紅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會發生什么?
(老師邊講述過程,邊著重提出:將有顏色的水慢慢的緩緩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這杯透明的水還跟剛才一樣嗎?不一樣,不一樣在哪里?紅色的水現在在杯子的上面還是下面?
2.試一試:
小朋友,那么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
(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你們透明的水有什么樣的變化?
(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想知道老師的魔術是怎么做出來的嗎?別著急,讓我們先來看看大屏幕。(放課件)
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上的實驗成功了嗎?為什么?(因為和老師的水一樣分為上下兩層)
他是怎么做的?(請幼兒自由回答)
請小朋友觀察老師這杯有顏色的水與你們有顏色的水有什么不同。(有沒融化的糖,水很稠)因為老師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飽了糖,再也吃不下去,變成了飽和溶液。水吃了那么多的糖,就會變得重起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飽了糖的飽和溶液才會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有顏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制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5.分享
將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師的桌上擺好,相互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結果又是什么樣的?(是很清晰的分層,或是淺淺的一點點分層,或者沒有分層)
6.延伸:
請小朋友想想還有什么東西也能在水中制作飽和溶液?回家自己動手嘗試下。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制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觀察記錄:
參加本活動的幼兒共44名,每位幼兒在實驗中都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在第一次將普通的紅色的水放透明的水里時,幼兒沒有看到分層的現象都感到很失望,有幾個幼兒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教師分了層的水。在第二次制作糖水的過程中,幼兒都知道放很多的白糖,有7名幼兒用小勺攪的很好,粘度也很好。但是有十幾名幼兒不敢大膽的放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了一點點糖,后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又放了一些糖。大部分幼兒將制作好的糖水倒進了透明的水里,有二十三名幼兒成功了,他們高興地叫著:“老師快看,我的水可好看了。”有九名幼兒本來也成功了。可是他們用小勺在水里攪了幾下,結果本來已經分層的水又變成了一杯紅色的不分層的水。十七名幼兒沒有成功,原因是糖放的少了,糖水沒有飽和,水的密度沒有太大的增加,所以兩種水又混合在一起了,沒有發生分層的現象。
小百科:純水可以導電,但十分微弱(導電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屬于極弱的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電解質而有較多的正負離子,導電性增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⒈知道并用繪圖的形式,表現幼兒園到自己家的線路圖和顯著標志。
⒉學會看線路圖,基本能正確辨別空間方位。
⒊愿意邀請同伴和老師到自己家做客。
活動準備:
⒈向家長了解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⒉熟悉幼兒園到自己家的路線和顯著建筑物。
⒊白紙、繪畫筆。
活動過程:
㈠與幼兒交談引起興趣。
⒈看幼兒園園徽。
教師:你們知道老師畫的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⒉出示幼兒園電話號碼
教師:這是什么?是哪里的電話號碼?你知道你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㈡介紹自己家的線路圖
⒈教師:從幼兒園到你家的路你認識嗎?路上要經過哪些地方?你可以用什么標志來表示?
教師:王老師家你們認識嗎?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家在那里?那今天王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畫一張線路圖,看看從幼兒園到我家是怎么走的?
⒉教師示范畫線路圖。
㈢幼兒操作
教師:你們都認識余老師家,那你們想不想讓余老師和你的好朋友去你家做客呢?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張線路圖送給你的好朋友,好不好?
㈣教師講評
活動延伸:
把作好的線路圖送給老師和好朋友,邀請他們到家里做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學唱童謠《喇叭花》,并初步嘗試和同伴用不同的歌唱形式來演唱歌曲。
二、活動準備:
已了解了四季的花和樹,滬語兒歌《四季的花》
三、活動過程:
(一)一年四季花真多。
1、重點:能跟著節奏念滬語兒歌。
2、一年四季的花真很多,那你們都認識這些花嗎?
3、那我們用上海話來為大家介紹介紹四季的花吧!
(二)喇叭花開嘀嘀嗒。
重點:學唱歌曲,嘗試和同伴合作用不同的歌唱形式來演唱歌曲。
(1)今天我也來介紹一種夏天的花,請你來聽聽是什么花?
(2)我介紹的是什么花呀?對,喇叭花就是牽牛花,那為什么小朋友都喜歡叫它喇叭花呢?(摘句練唱)
(3)這是一首北京的童謠,什么地方聽上去有京味兒?
(4)還想要多一些喇叭花嗎?那我們再來試試。
(5)誰愿意來跟我一起來把這首歌唱得更有趣,誰愿意來和我一起來完成?
(6)我們剛才用了什么辦法讓這首歌更有趣了?
(7)那你們有什么其它的好辦法嗎?快找個朋友試試你們的好辦法吧!(幼兒排練不同歌唱形式)
幼兒交流和分享。
(三)早起鍛煉身體好。
1、重點:能跟著節奏模唱歌曲《跟我做操》。
瞧!喇叭花的小喇叭一吹,小朋友都起床了,早早地來到草地上鍛煉身體,我們也去鍛煉鍛煉吧!
孩子們通過主題活動發現夏天的花很少很少,所以特別關注夏天的花。因此,陳老師就用了一首《喇叭花》來開展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合作創造了歌唱的形式,并且嘗試了接唱、領唱、齊唱等等。那么,老師們是怎么理解的?大家可以根據下面的問題來進行探討。
2、拋問:
(1)《喇叭花》的素材特點有哪些?
(2)本活動課件對完成教學目標有什么作用?
(3)活動中多種演唱形式對幼兒歌唱能力的發展有什么作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資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發明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發明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活動目的: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制作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進步幼兒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資料制作海底世界,體驗發明的樂趣。
3.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預備:收集制作玩具的廢舊資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資料制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預備:幼兒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肯定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激發愛好
讓幼兒欣賞由廢舊物制作的作品,引起幼兒制作的憧憬和愛好。
(二)自由選材,合作創作
在輕音樂播放的輕松氛圍中,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并和同伴一起商討如何創作漂亮的作品,然后共同制作。
(三)動手制作作品
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引導啟發幼兒更好地發明創造作品。
(四)交流分享
1.讓每組派一位小朋友上來交流自己小組利用什么來制作作品。
2.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欣賞、相互交流,激發了他們對廢舊物變成寶的愛好,體驗大家合作的樂趣。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自己動手利用家里的廢舊物品來制作其他的物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準備
1.磁板1塊,紐扣、瓶蓋若干。
2.幼兒作業紙。
數一數,說一說,每組有幾個蘋果?它們都一樣多嗎?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看作業紙。數一數每組蘋果是幾個?它們一樣多嗎?為什么?
2.請幼兒拿出7個紐扣擺成一排,再請幼兒拿出相同數量的紐扣,隨意擺成另一種形式,比較和體會,兩組物品一樣多嗎?為什么?
3.教師在磁板上擺出幾組相同數量(7個)的瓶蓋,但各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請幼兒說一說,是否一樣多?它們的數量是幾?
4.組織幼兒討論: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物品的數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顏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變化而改變)
活動延伸
老師在活動區可投放像上面那樣的材料,讓幼兒進行練習。
教案目標效果
使幼兒理解物體的數量與物體的擺放形式無關,初步建立數守恒的概念。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九篇】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總七篇03-23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匯總7篇03-29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總8篇03-23
精選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六篇03-23
精選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總5篇03-23
【精選】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總4篇03-23
【精選】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總六篇03-22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總五篇03-28
精選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8篇03-28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總六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