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精選20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色,并根據色彩標記匹配相應的瓶子。
2、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后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紅、黃、藍三種基本的顏色并能說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黃藍的。
難點:感知紅、黃、藍兩兩不同組合后會變出橙、綠、紫三種不同的顏色。
活動準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個,在瓶蓋里面分別涂有紅黃藍顏料。
2、紅黃藍顏色標記分別固定在塑料筐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我們數一、二、三,把它請出來!
哇,是什么呀?我們來看看,瓶子里有什么?這個水有沒有顏色?
師小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寶寶是透明的。水寶寶要和我們玩變變變的游戲,我們一起念“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
。ń處煋u動瓶身,讓水接觸瓶蓋里的顏料)
師:哇,水寶寶怎樣了?會變色呢!好玩嗎?你們想玩嗎?
二、探索激趣
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聽好,每個寶寶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學老師搖瓶子,要說:“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哦”。
1、請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用力搖,使其變色。(老師鼓勵孩子用點力,再加加油)
師:“你們變出來了嗎?變出什么顏色了?”
2、顏色對應
師:水寶寶要休息了,請給它找個家(與框子對應放)
三、解讀秘密
師:我們的瓶子怎么能變顏色呢?
請一幼兒上來嘗試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再換上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
師:這個怎么都變不出來,那個卻變得出?好奇怪哦!
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一個秘密放在了瓶蓋里。這個蓋子里有什么?蓋子里有顏料,水寶寶就可以變出顏色了。
四、交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老師手里有一瓶x顏色的水,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仔細觀察。
2、幼兒交換瓶蓋,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1)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
(2)幼兒換好瓶蓋后,搖晃瓶子。
(3)教師: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變成什么顏色了?哇,顏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
活動反思: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一節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這節課的目標是1、引導幼兒自主進行玩色游戲,初步感受顏色的變化。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色的樂趣。整個活動我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我安排了三個環節:首先以老師的小手有魔法“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玩色興趣,從簡單的“搖搖搖變變變”一邊搖一邊念“魔語”,充分調動幼兒的多方面感官參與活動,使幼兒興趣高昂。此環節幼兒感覺我的手真有魔法會變出黃顏色。
第二個環節嘗試配色,感知體驗色的變化。以再次變魔術的方式,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調配在一起就會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老師拿出另外一個瓶口已涂上藍色顏料瓶子里有黃色顏料的瓶子又一次變,頓時變出了綠色,幼兒十分的興奮,感覺很神奇。
第三個環節梳理歸納,初步了解顏色變化的秘密。
一個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得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這是非常開心的,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最后環節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在幼兒嘗試配色,體驗色的變化時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2
活動目標:
1、在玩“照鏡子”游戲的過程中,關注自己的五官特征。
2、體驗照鏡子的快樂,并能準確運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通過操作貼五官,鞏固五官臉部位置的認識。
活動重難點:
能在游戲的過程中探究五官的特征,體驗照鏡子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平面鏡、自制鏡子的形狀人手一份,手繪五官許多個,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語””引出主題
教師請幼兒猜謎語:
1、“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保ㄑ劬Γ
2、“左一片,右一片,隔著山頭不見面!倍洌
3、“上一片,下一片,中間一道白圍墻!保ㄗ彀停
4、“可以呼吸,可以聞氣味,它的本領可真大!保ū亲樱
5、“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只要對著它,喜怒全知道。”(鏡子)
二、玩小鏡子的游戲
教師用鏡子和幼兒一起玩游戲。教師一邊說“照鏡子,照鏡子,照到你的小鼻子……”,一邊用請幼兒用鏡子照到幼兒相應的五官部位。
三、幼兒自主發現、表達
1、用“照鏡子,照鏡子,照到我的……”的句式,表述自己的發現。
2、請幼兒來說一說:你用鏡子照到了自己臉上的什么地方?五官的數量?它們的本領是什么?如何愛護五官?(請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
五官的本領可真大,我們應該愛護自己的五官。
四、操作活動:貼五官
1、老師為每個小朋友做了一面鏡子,我們來玩貼五官的游戲吧。
2、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糾正一下五官貼得不真確的地方。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動物尾巴形狀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動過程中能培養幼兒仔細觀察和談論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尾巴的興趣。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課件,背景圖,動物圖片若干。
經驗準備:有去動物園參觀小動物的經歷。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激發興趣。
師:今天呀,老師想帶你們去樹林里玩一玩,你們愿意嗎?看,真漂亮呀,樹林里有些什么呀?
二.觀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魚、馬尾巴形狀的不同。
2、用分別先出示松鼠、孔雀身體的方法說說尾巴形狀。
3、小結:尾巴長在身體的后面,不同的動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戲、鞏固知識。
1、操作要求:看一看,說一說,貼一貼。
2、幼兒操作。
3、小結:你們真棒,幫這些小動物們都找到了尾巴,小動物說要謝謝你們,小朋友,謝謝你們!
四.兒歌滲透、了解作用。
1、讓幼兒試述4種動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師通過兒歌的形式來說一說這4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3、小結:原來小動物不僅長著漂亮的尾巴,而且這些尾巴用處還真不小啊!
4、通過兒歌《尾巴的用處》加深幼兒對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動、拓展經驗。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4
【活動目標】
1、能初步學唱歌曲,聽音樂合拍地跳。
2、引導幼兒了解身體各個部位名稱。
3、樂意認識新朋友,有與人合作的興趣。
【活動準備】
好朋友圖片、音樂《我愛洗澡》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我愛洗澡》
利用簡單的舞蹈提高幼兒興趣,并提問引出將要學習的內容。
二、出示好朋友圖片,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觀察。
1、教師提問:圖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他們的表情怎么樣?
2、教師小結:我們的身體除了跟老師做運動,還能幫我們認識新朋友。
三、學習歌曲《碰一碰》
1、教師示范歌曲,請幼兒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認識新朋友的?
2、請個別幼兒跟隨音樂尋找自己的新朋友,其他小朋友同老師一起為他們拍手唱歌。
3、引導幼兒說出還能用身體哪些部位來做動作。教師用簡單的符號來記錄,幫助幼兒對身體各部位名稱的記憶。
4、請全體幼兒隨音樂邀請客人老師一起做游戲。
四、延伸活動
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新朋友,讓我們到外面去尋找更多的新朋友吧!
【附歌曲】
碰一碰
1=C2/4
134|53|64|2---|134|53|42|1---|
找一個朋友碰一碰,找一個朋友碰一碰,
44|6---|XXXX|XO|OO‖
碰哪里?鼻子碰鼻子真好玩!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
2、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顒訙蕚洌汉>d若干,海綿制品,粉盒子,白盒子,水。
活動過程:
一、認識海綿,引起探究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猜猜是誰?
2、出示海棉。
二、動手操作,感知海綿的彈性。
1、提問: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變一變”的游戲,我把笑臉的海綿寶寶捏一捏、扭一扭,你們看現在海綿寶寶變成什么樣子了。浚ㄗ兂煽弈樀暮>d寶寶)如果我把手放開,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嗎?
2、操作驗證: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重點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綿玩變一變的游戲?海綿寶寶變成了什么?如果放開手海綿寶寶會變會原來的樣子嗎?教師小結:不管我們是卷一卷、壓一壓、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綿寶寶就能變回原來的樣子,看來海綿寶寶不只有柔軟的特點,它還是有彈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綿的吸水性
1、觀察發現:你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海綿寶寶,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自主探索:教師通過故事引導幼兒用海綿運水,把海綿寶寶放進水里,看看海綿寶寶有什么變化?水有什么變化?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幼兒把粉盒子的水運到了白盒子里面。教師小結:原來海綿寶寶還有吸水的本領啊。
四、拓展與延伸。
(1)讓幼兒用海綿澆花。
。2)出示生活中的海綿制品:洗碗綿、洗澡綿、洗臉綿、海綿拖把。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6
活動內容:好吃的水果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的感知來初步了解水果。
2.發展幼兒初步的探索精神。
材料提供:
石榴、柿子、橘子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秋天里有許多好吃的水果,你都吃過那些水果?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水果,讓我們看一看,它們是什么?”
2.請個別幼兒上前摸口袋,摸出一種水果并說出它的名稱。(要鼓勵每個幼兒都能清楚的說出水果的名稱。)
3.每組一盆,數一數,共有幾種水果?比一比,那種水果最大,那種最小,并進行排序。
4.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1)你最喜歡哪個水果,摸摸看,它是什么樣的?聞一聞,有什么氣味?你吃過嗎?想一想,它的味道是什么樣的?
(2)你再去摸摸你沒有摸過的水果,看看它和你剛才摸的水果有什么不一樣?
5.談話:“我們幼兒園里有棵石榴樹,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石榴是怎么樣的?”
(1)摸一摸,看看它的感覺如何?
(2)打開石榴,看一看,里面是什么樣子的?(里面是一粒一粒的紅色的石榴子)
(3)嘗一嘗,它是什么味道的,和你以前吃的水果有什么不一樣?
6.小結:每種水果的味道都不一樣,但都有營養。多吃水果對人的身體有好處。你還有那些水果沒有吃過,回去可以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7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
2.能把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現出來。
3.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3、彩色玻璃小球和彩色橡皮泥做比較。
【活動重點】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協調解決問題。
2.學習用排除法得出結論。
【活動準備】
1.在日常活動中已感知過清水的特性。
2.每組四只透明杯子,內裝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盤子內裝若干小勺。
【活動過程】
一、辨別哪杯是清水
首先請幼兒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裝的是清水。
其次幼兒分組實驗,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哪杯是清水,看看與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
(在辨別哪杯是清水的時候,應注意先讓幼兒實驗、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結果。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增添鹽水、白酒等多種無色透明的液體供幼兒感知和辨別)
二、交流分享
首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請什么幫忙才找出清水的。
其次請幼兒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聞一聞:氣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嘗一嘗: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沒有味道的是清水。
再次請幼兒用眼睛看一看、鼻子聞一聞、嘴巴嘗一嘗,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領可真大。
【活動延伸】
找找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固體可以轉換成液體,并為我們的生活作出貢獻.
【設計思路】
活動之前幼兒已經積累了各種感官的經驗,但是,如何將這些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這些經驗來解決問題?是我們進行教育的最終目的。“猜猜哪杯是清水”,讓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活動。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8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玩玩中了解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
2、體驗品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參觀水果店,初步了解各種水果。
物質準備:
1、小房子里一串蘋果(紅蘋果、綠蘋果、黃蘋果)、
2、大小不同的梨、兩籃香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房子
(價值取向:以情境導入,引發對于與水果捉迷藏游戲的興趣。)
師:今天,許多水果寶寶來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請你們找一找,誰躲在里面。
一、認識水果
。▋r值取向:在游戲中了解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
1、看看、猜猜:認識香蕉
提問:
你看到的水果寶寶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黃黃身體的水果會是誰?(老師將香蕉放在房子的窗戶邊,露出一部分。)
香蕉寶寶長得像什么?
小結:香蕉香蕉彎彎,好像……。
2、看看、猜猜:認識梨
提問:
這會是哪個水果寶寶的影子呢?
梨寶寶長什么樣?
小結:梨兒梨兒真可愛……
3、摸摸、猜猜:認識蘋果
提問:哎呀,還有的水果寶寶真淘氣,躲在房子里不出來。他要請寶寶和他握握手,猜猜他是誰?(滲透謎語:滑滑臉,圓又圓,吃一口,脆又甜。)
師:這是xxx?有幾個呀?我們一起數一數。蘋果是怎么樣的?(逐一出示一串蘋果)
小結:一樣是蘋果也會有不同的顏色,有紅蘋果、黃蘋果……真有趣。
二、品嘗水果
。▋r值取向:感知水果的味道,體驗集體品嘗水果的樂趣。)
師:今天我們找出了這么多的水果寶寶,有蘋果,有生梨,還有香蕉,我們開水果聚餐嘍!
1、吃水果前我們應該做什么呀?(洗手、洗水果)
2、請寶寶每樣水果去嘗嘗,猜猜你吃的是什么水果?
3、好吃的東西應該大家一起吃,那我們把水果送給客人老師吃好嗎?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知道瓶蓋的作用,能根據瓶口的特征(大小、有無羅紋等)選擇合適的蓋子。
2.積極探索瓶蓋的開關方法。
3.在活動中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各種不同形狀、功用的瓶子;
2.塑料筐若干(和幼兒小組數相當);
3.哭泣的瓶子及高興地瓶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子,引出活動。(出示哭泣的瓶子寶寶)
師: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聽到什么聲音?嗚嗚...嗚嗚...是誰哭了呢?我們來看看!
師:原來是瓶子寶寶哭了,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哭嗎?
幼兒回答......(瓶子寶寶沒有了蓋子)
師:瓶子寶寶沒有了蓋子,它在擔心什么呢?
幼兒回答......
小結:原來瓶子寶寶沒有了蓋子,它擔心瓶子中的水會流出來,瓶子里的東西會掉出來。
二、操作(出示各種瓶子,請幼兒操作)
師:那你們愿意幫幫瓶子寶寶嗎?(愿意)
那我們就來試試,看誰能為瓶子寶寶找到最合適的蓋子,并蓋緊。
師:你是怎樣為瓶子寶寶找到好朋友瓶蓋的?(顏色、瓶口大小、形狀相同)
小結:瓶蓋和瓶口正好一樣大才能蓋上。
師:小朋友,現在我們換一個瓶子來找瓶蓋朋友,找到后,想個辦法把它蓋緊。
師:你的瓶蓋蓋緊了嗎?(蓋緊了)
你是怎樣用你的小手把蓋子蓋上的?(旋轉)你是用擰的方法,為什么這個瓶蓋要擰?你們發現瓶蓋和瓶口有個小秘密嗎?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螺紋,有螺紋的就要擰,沒有螺紋的就用按得方法。
總結:瓶口大的瓶子的蓋子也大,瓶口小的瓶子的蓋子也小,瓶子的顏色可能會和蓋子的顏色是一樣的。
三、游戲(瓶子找蓋子)
師:今天呀,老師也帶來了好多瓶子和蓋子,這些瓶子和蓋子呢,它們也分開了,老師想請小朋友來幫幫它們,幫瓶子寶寶找到它的蓋子朋友!(分組進行)
四、結束
師:瓶子寶寶都找到了自己的蓋子朋友,看看瓶子寶寶們不哭了,它笑了。瓶子寶寶在說:“小朋友們,謝謝你們,我找到了朋友,現在可開心了,我的好朋友們呀,要謝謝你們,它們決定留下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呢!
活動反思:
這節課是一節科學課,主要是讓小朋友通過顏色、瓶口的特征(大小、有無羅紋等)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找瓶蓋。上完這節課后,我的時間有點不夠,還有在最后小朋友操作部分缺少一個點評。我決定通過在讓小朋友自己動手還是那個來試一試的環節上再增加兩組操作,讓小朋友在多種田間下選擇最合適的瓶蓋。還有最后一個結尾部分,可以再準備一些瓶子,里面裝一些沙子、豆子之類,請小朋友和瓶子寶寶做游戲,跟著音樂一起請瓶子寶寶碰一碰。這樣的一節課才更加完整。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0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
2.認識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特種車,知道其用。
3.記住119120110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
活動準備:
課件;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的叫聲等;特種車的號碼牌胸飾每人一個;三個特種車隊標志(在椅子上貼好號碼);電話一部。
活動過程:
一、《開車歌》導入。
1.師:寶寶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好玩的地方去好嗎?小司機準備:開車。(放音樂,老師帶小朋友隨音樂做開車的動作上場)
2.師:好玩的地方到了,請寶寶們找一個小椅子坐好了。寶寶們,我聽說這里可神奇了,到了這里的人可以看很多的圖片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認識特種車的基本特征、用途,鳴叫聲。
1.救護車
師:哇!寶寶們,看,這是什么車:(救護車),你怎么知道是救護車?
教師小結:原來,救護車和醫生一樣穿著白衣服,身上還有一個重要的紅十字標志,車頂上還有警報器,有了這些重要標志,就一定是救護車。
師:寶寶們救護車是用來干什么的?(救危急病人),它去救人是怎樣唱歌的?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我們再聽一聽救護車是怎樣叫的,(點擊救護車的小喇叭播放錄音),它的叫聲好像在說什么?(快讓開,快讓開,我要去救病人),讓我們來看一看救護車里面有什么?(床)簡易床是用什么來做的呢?(用來躺病人的),寶寶們,你們知道醫生叔叔、阿姨是從護救護車的前面還是后面抬病人抬上車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原來他們是從護車后面抬病人上車的,這樣比較方便。如果我們遇到危急病人,應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120)(點擊下一頁)讓我們一起看一看,120是什么車的急救號碼?。
2.警車
請寶寶們閉上小眼睛,變變變,哇!你們看變出什么車了?(警車)
看警車上面也有什么?(警報器)警車是什么顏色?(白色的)警車是用來干什么的?(抓壞蛋的)它在抓壞蛋的時候是怎樣唱歌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再讓我們來聽一聽它是怎樣唱歌的(點擊警車的小喇叭播放錄音)它喂喂的唱歌好像在說什么?(快讓開,快讓開,我要去抓壞蛋),
瞧!警察叔叔抓壞蛋時那么神氣。寶寶們,你遇到壞蛋時,你知道撥打哪個電話號碼找警察叔叔嗎?(110)(點擊下一頁)讓我們一起看一看,110是什么車的報警號碼?
3.消防車
請寶寶們閉上小眼睛,來,我們一起變,變變變,看,變出什么車了?(消防車)
消防車是什么顏色的?(紅顏色)它的上面也有什么?(警報器)看,車上面有什么?
。ǜ邏核畼專┫儡囀怯脕砀墒裁吹?(救火的)它執行任務是怎樣唱歌的?我們一起學一學,再讓我們聽一聽它是怎樣唱歌的(點擊消防車的小喇叭播放錄音)消防車發出的叫聲好像在說什么?(快讓開,快讓開,我要去救火),寶寶如果發生了火災,你知道撥打哪個電話號碼找消防車嗎?(119)(點擊下一頁)對,消防車的電話號碼是119。119是什么電話號碼?
教師小結:寶寶們救護車是專門干什么的?警車呢?消防車呢?這些車都是專門做一件事情的,因而他們是特種車,這三種車執行的任務都很緊急,聽到這三種車在唱歌,所有車輛和行人都要給他們讓路,在執行緊急任務時,在安全情況下他們可以闖紅燈,而其他車輛都不行,他們還有專門的電話號碼?救護車的電話號碼是什么?(120)警車的呢?(110)消防車的呢?(119),寶寶們一定要注意,這三個電話號碼不能隨便打著玩,只有在緊急時刻才能打。
三、仔細辨別,感知各種車不同的聲音(播放車的音樂,播一段停一下)
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幾種會唱歌的車,那它們發出的聲音是一樣的嗎?老師現在要考考你們,是不是都記住了這些特殊的聲音?
教師再次播放各種車的聲音,讓幼兒進行辨別,比較。
四、游戲鞏固,幼兒自選某種特種車的電話號碼胸飾,分成三組。
師:你們想不想扮演特種車去執行任務?(想)看!這是一個胸飾,這是什么車的電話號碼?寶寶們喜歡什么車就選一個什么車的電話號碼掛在胸前,你就是什么特種車了。聽明白了嗎?請寶寶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胸飾。緊急集合:119隊120隊110隊
提問:你們是什么車?電話號碼多小?請待命
1.開消防車。
師:(接電話)喜羊羊打電話過來說羊村著火了,叫我們去救火,我們應該開什么車去?
幼:消防車。
師:請消防車的司機朋友把車開出來了,我們要出發啦!
2.開救護車。
師:(接電話)喜羊羊打電話過來說懶羊羊受傷了,要我們開車去把懶羊羊送去醫院。我們該開什么車去?
師:救護車的司機準備好了嗎?我們要開車咯。救護車會唱歌,滴嘟滴嘟,我們要送病人去醫院。
3.開警車。
師:原來是灰太狼干的壞事,把懶羊羊家的房子推倒了,們去把它抓起來好不好?這次該什么車去抓灰太狼?
幼:警車。
請開警車的司機把車開出來了,警察同志,我們要去干嗎呢?(抓壞人)警車會唱歌,嗚啊嗚啊,我們要去抓壞人,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1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玩具是靠慣性、發條、電能等動力動起來的。
2、樂于參加探索活動,并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3、能用恰當的詞句,簡單講述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慣性玩具、電動玩具、拖拉玩具、機械玩具(發條)以及遙控、聲控玩具。
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自己帶來的玩具,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1)幼兒自由的玩自己帶來的玩具。
(2)請幼兒說說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3)將幼兒帶來的玩具按不同的玩法分類擺放。
二、幼兒交換玩具玩,進一步探索各種玩具的不同玩法。
(1)請幼兒講幾類玩具都玩到,加深對玩具不同玩法的體驗。
(2)請幼兒說說自己玩了哪些玩具,是怎么玩的。
三、引導幼兒深入探討玩具動起來的不同方式。
(1)出示打開的發條玩具供幼兒觀察。
提問:為什么擰了發條玩具就會動起來?
(2)出示打開的電動玩具供幼兒觀察。
提問:為什么打開開關玩具就會動起來?幼兒討論后,教師出示電動玩具證實。電動玩具有電池,開關打開,電源接通了,就會動起來。
(3)接上電池,開關打開,電源接通了,就會動起來。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有的玩具擰了發條就會動起來,有的玩具一推就會動起來,有的玩具打開開關就會動起來。
四、提供先進的玩具供幼兒觀察操作。
(1)觀察遙控玩具。
教師打開開關讓幼兒觀察玩具是否會動,然后問幼兒:玩具為什么會動?
教師操作遙控玩具后提問:讓它動起來的是什么?這種玩具叫什么玩具?
(2)提供會錄音的娃娃供幼兒觀察。
讓幼兒對娃娃說話并觀察其反應。讓幼兒知道娃娃身后有個小錄音機,所以他會說出跟幼兒相同的話。
五、結束活動。
小結:這些玩具真有趣,它們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了讓小朋友玩得開心而設計制造出來的,如果你們發現了其他新的玩具,可以向大家介紹。
延伸:帶幼兒到室外玩玩具。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2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猜猜、講講的活動中了解車子是由不同數量的輪子組成的
2、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輪子是可以滾動的
活動準備:
PPT、幼兒帶來的各種車子
活動過程:
一、介紹各種不同數量輪子的車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個神奇的寶貝,你們知道是誰嗎?
。ㄒ唬┏鍪緝芍惠喿,引起興趣
1、你們看這是什么?有幾只?
2、你見過的兩只輪子的車嗎?是什么車?小結:兩只輪子的車有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
過渡:還想接著往下看嗎?
(二)出示三只輪子
1、你們看這里有幾只輪子?
2、三只輪子是什么車?
小結:三只輪子的是三輪車
。ㄈ┏鍪就婢哕
1、這是一輛什么車?這輛車有幾只輪子?
2、出示四只輪子,四只輪子有些什么車?
小結:四只輪子的有轎車、警車、消防車、公共汽車等等
二、講講玩玩:知道車有了輪子會滾動
1、討論:為什么這些車都要有輪子呢?
2、你們想不想開開自己帶來的車?(幼兒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車有幾個輪子)
3、幼兒開開自己的車,開完后將車按輪子數量放進不同的停車場總結:原來我們剛才看見的車和你們玩的車都是有不同數量的輪子組成的,有了這些輪子車才可以在馬路上開。
活動延伸
你們玩得開心嗎?還有很多寶貝也想出來和你們見見面,我們請他們出來好嗎?
1、你見過這么多輪子的車嗎?
2、平時請你們爸爸媽媽帶你們一起找找看哪些車有這么多的輪子,好嗎?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3
學習目標:
1.喜歡做實驗,進一步探索哪些形狀的物體可以滾動。
2.初步感知輪子的形狀與功能之間的基本關系。
活動準備:
1.《神奇的輪子》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10-11頁。
2.實驗物品,例如不同形狀的積木、不同大小的圓罐、小塑料圈、瓶蓋、長方形盒子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類型汽車的圖片,請幼兒指出輪子在哪里,并問一問幼兒輪子是什么形狀的。
2.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10-11頁,向幼兒提問: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三角形或四方形的輪子嗎?
·圖中哪一輛車能開動?
3.幼兒兩人一組,每組有一籃東西,例如不同形狀的積木、不同大小的圓罐、小塑料圈、瓶蓋、長方形盒子等。
4.幼兒面對面坐在地上,輪流選取籃子里的東西滾向對方,對方把東西接住并把能滾動的東西放在一起。
5.活動完成后,請幼兒觀察能滾動的東西,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圓形的。)
6.請幼兒在活動室內找出能滾動的東西。
活動評價:
1.喜歡做實驗和分享發現。
2.能辨別可以滾動的東西。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4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綿的特性。
2、樂于參加探索活動,樂意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
活動準備:
盒子、海綿。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朋友,我們來認識一下,出示一個海綿玩具:好可愛的寶寶,老師這還有好多呢!
1、幼兒通過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感知海綿的特性,F在每人發一個,拿到之后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你們玩過這個嗎?在家里見過嗎?
2、進一步感知海綿的特性是粗糙的,輕輕地。
你們自己摸摸看,它們是硬硬的還是軟軟的?往這邊看,老師可以在前面拿一個玩具捏一捏,讓幼兒觀察,摸一摸是什么樣子的?(老師示范摸一摸)
幼兒:軟軟的。(這是如果有幼兒說出這是海綿,老師就要請幼兒說出:你認識這個材料,這是什么?幼兒:海綿。如果沒有幼兒說出,老師就要提問提示幼兒:這個軟軟的東西是什么?幼兒:海綿。)
我們摸一摸自己的小臉,滑不滑?幼兒:滑。
師:滑滑的。再摸一摸手里的海綿玩具是滑滑的嗎?幼兒:不是。老師:那是怎樣的?幼兒:粗糙的。
老師:海綿是粗糙的。我們再來甩一甩,是重重的,還是輕輕地?幼兒:輕輕地。
老師:海綿是輕輕地。
二、基本部分
1、和海綿寶寶玩游戲。
(1)藏在衣服里
現在讓海綿寶寶休息一下,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游戲了。剛才我們的海綿寶寶摸上去怎么樣?幼兒:軟軟的。(如果有幼兒說硬硬的,老師總結:有的說軟軟的,有的說硬硬的。我們摸一摸,他是怎樣的?"軟軟的"師:軟軟的,摸上去沒有我們的皮膚那樣光滑,我們還可以說他是粗糙的。今天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海綿寶寶說他想藏起來,藏哪呢?藏到小朋友的衣服里。(老師示范把玩具藏到衣服里)然后捂起眼睛說我來找了,藏好了嗎?幼兒:藏好了。摸摸看,摸上去"軟軟的"老師:咦在這軟軟的!這也有,這也是軟軟的`。兩個小朋友互相摸一摸,然后老師問幼兒摸上去怎么樣?"軟軟的"老師:你也找到了,摸上去怎么樣?"軟軟的"
(2)藏在背后面
把海綿寶寶拿出來,剛才我們把海綿寶寶藏哪了?"衣服里"他摸上去是怎樣的?"軟軟的"現在繼續捉迷藏,我們把它藏在哪呢?背后面。老師示范倚一倚什么感覺?幼兒:靠上去也是軟軟的。你呢?"海綿寶寶靠在后面什么感覺?"幼兒:軟軟的。老師:"你覺得還有什么時候靠起來是軟軟的?在家里的時候靠起什么是軟軟的?"(床、沙發等)他們靠起來感覺軟軟的,它的里面肯定有"海綿"
。3)藏在屁股下面
海綿寶寶休息一下,(老師示范把海綿寶寶放在大腿上)海綿寶寶又要藏了,這次他要藏在哪呢?(有亂的小朋友,老師可以說,讓海綿寶寶休息我就告訴你。)這次他要藏在屁股下面,(老師示范把玩具放到屁股下面)上下動一動、掂一掂,感覺怎么樣?幼兒:軟軟的。老師:舒服嗎?幼兒:舒服。老師:給你的感覺有點像坐在什么上面了?幼兒:坐在沙發上。老師:軟軟的,感覺很舒服!
2、幼兒兩次嘗試用盒子裝海綿寶寶。
。ǖ谝淮危┯變哼\用自己的感知選用大盒子裝海綿寶寶。
海綿寶寶和我們玩了這么多的游戲有點累了,讓他休息一下。海綿寶寶還想藏一個地方,藏在什么地方呢?看一看,這里是什么?(老師吧桌子上面的布掀開)猜一猜,這次海綿寶寶藏在哪里?幼兒:盒子里。老師:想想看,你的海綿寶寶會藏進那個盒子里?能藏進去嗎?誰來試一試?
。ㄕ埿∨笥焉蟻磉x盒子,小朋友上來后選一個盒子)你覺得你寶寶能放進去嗎?幼兒:能。老師:為什么?幼兒:因為盒子大,寶寶小。我們來比一比(老師兩手分別那盒子和玩具,舉起來讓幼兒觀看說出結果)老師:怎么樣?能放進去嗎?幼兒:能。老師:盒子和海綿寶寶誰。坑變海汉凶哟,海綿寶寶小。老師:所以海綿寶寶能放進去。
老師拿出一個小盒子問幼兒:為什么不選這個盒子呢?幼兒:因為它太小了裝不進去海綿寶寶。老師:一會我們試一試。
現在每個人到前面來選一個盒子,想辦法把海綿寶寶放進去,女孩先來,坐在座位上試試看,把海綿寶寶藏進去。(有的小朋友覺得盒子太小了,就到前面換盒子,老師就要問幼兒:你覺得寶寶藏不進去是嗎?幼兒:是。老師:那你選一個回去試試吧。
老師巡回觀看問幼兒:都裝進去了嗎?幼兒:都裝進去了。老師:你覺得你的盒子怎么樣?幼兒:我覺的我的盒子正合適。老師:你的呢?幼兒:我的盒子也正合適。
(觀察找一個把玩具寶寶藏到小盒子里的幼兒,如果裝不進去,老師發現了就幫助他一起裝進去,然后問幼兒裝進去了嗎?幼兒:裝進去了。)老師:你剛才裝進去的時候用了一個什么動作?海
綿寶寶總是跑出來,你是怎么把它放回去的?(幼兒回答不出來,就請這個幼兒到前面來)你到前面來給我們做一做,老師兩手分別拿盒子和玩具,舉起來比一比,讓幼兒看出來玩具大,盒子小。然后請上來的這個幼兒裝寶寶。(幼兒邊做邊用到哪些動作的時候,老師在旁邊也要做出來,并說出動作的名稱,如:按一按。)海綿寶寶裝進去了嗎?幼兒:裝進去了。老師:它用了什么動作把海綿寶寶裝進去了?幼兒:按一按。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5
工作準備:
托盤,量杯,海綿,抺布、碗。
直接目的:
1、感知水流動的性質。
2、鍛煉手眼協調控制的能力。
間接目的: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獨立性,體驗成功感。
工作步驟:
1、交待工作名稱。
2、教師介紹工作內容,將量杯、海棉、碗、抹布,一一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請幼兒協助用將量杯的水,倒入碗內至一半處。
3、將海綿放入碗中,請幼兒觀察海綿吸水后的變化。
4、雙手將海綿取出,平移到另一只空碗上方,,用一只手(兩只手也可),使勁擠干海綿中的水。
5、請幼兒嘗試。
6、指導幼兒將水碗倒入到量杯中,用抺布擦干水碗、托盤、還有桌子上濺出的水。
7、收教具。
活動延伸:
在水中放些洗滌劑,指導幼兒用海綿洗刷餐具,飲料杯。
吸引力:擠海綿的過程。
注意事項:保持桌面自身的潔凈。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6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的輕軟、能變形、吸水的特性。
2、樂意參加探索活動,愿意大膽猜想并實驗。
3、培養幼兒對海綿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海綿、紐紐棒若干,海綿做成的毛毛蟲一只。
2、活中的海綿制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海綿寶寶,引起探究興趣。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朋友,看看是誰?(海綿寶寶)
二、玩海綿,感知海綿的特性。
1、和海綿寶寶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綿的輕、軟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綿)
(1)幼兒自由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2)集體交流。
師:剛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綿玩的?你玩的時候有什么發現?
3、第二次探索。(海綿變形)
。1)幼兒自由探索。
。2)集體交流。
師:你把海綿變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變的?
小結:我們能把海綿變成各種形狀,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變回原來的樣子,真神奇。
4、變毛毛蟲。
。1)出示海綿變的毛毛蟲(輔助材料:紐紐棒),引起幼兒興趣。
。2)幼兒動手操作,把海綿變成毛毛蟲。
。3)和毛毛蟲玩一玩。
三、參觀海綿展覽館,了解海綿在生活中的用處。
【教學反思】
一、從興趣出發,聯系生活進行選材。
海綿在我們生活中是常見、常用的材料,孩子們對此既熟悉又陌生,雖常見常用,但是對于海綿的特性卻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動我們選擇了“海綿”作為活動題材;顒右婚_始以動畫片《海綿寶寶》中“海綿寶寶”作為導入,帶領孩子們走進海綿世界。由于這個動畫片是幼兒感興趣的,它的出現使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進入下一環節。
二、以“幼兒探索操作”貫穿始終。
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自己作為一個引導者,引導孩子們與海綿寶寶“玩一玩”、“變一變”,讓他們用完整的簡單句表述自己的發現,符合《綱要》中指出的“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同時,我還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地去探索并發現海綿的特性。
三、結合并運用于實際生活。
活動的最后環節,通過參觀“海綿展覽館”,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還將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
小百科:海綿,是一種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夠用于清潔物品。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7
活動目標:
嘗試運用推平、捏、壓、搓等方法表現物體的細節。
活動準備:
各色彩泥、肥皂盒、海綿寶寶圖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看,圓圓的眼睛,大大的嘴巴,這是誰呀?他就是我們的好朋友,海綿寶寶!
二、了解不同的臉部表情。
1.師:看,海綿寶寶他是什么表情呢?你能選一個圖片來說一說嗎?
2.教師分析各種表情他的五官特征:開心:他很開心,你看他的嘴巴像一個彎彎的月亮,眉毛往上揚還是掉下去的?……
3.教師小結:海綿寶寶真是個表情豐富的寶寶,你們喜歡他嗎?
三、幼兒探索海綿寶寶的做法
1.師:你們想有個自己的海綿寶寶嗎?今天張老師就做了一個海綿寶寶。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的海綿寶寶是什么表情。克拿济鞘裁礃拥模克难劬δ.....
2.教師示范,讓幼兒仔細觀察,并嘗試自己動手
師:首先我們取一塊黃色的泥,用推平的方法,給肥皂盒先穿一層衣服。哎呀,我一用勁,盒子就凹進去了,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在推泥時,盒子還是好的呢?我來告訴你們吧,我們把兩個手指頭從盒子的開口地方伸進去,用手指頭抵住盒子,這樣我們另外一只手在外面推泥的時候,盒子就不會凹進去了!現在請小朋友們也做一個海綿寶寶的身體吧!
3.近一步引導幼兒在此基礎之上增添五官
師:小朋友們看看他還少了什么?
師:現在你們用泥給海綿寶寶添上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表情,好嗎?
四、評價作品。
讓孩子說一說自己的海綿寶寶的表情和可能發生的事情。
小結:你們喜歡自己的海綿寶寶嗎?老師今天啊要給你們打滿分,因為我們用自己能干的小手把廢舊不用的肥皂盒變成了可愛的海綿寶寶!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8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
2.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膽猜想并實驗。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海綿若干,記錄表,PPT,顏料水,毛巾,簍子。
活動過程:
一、認識海綿,引起探究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動畫片,請你們一起來看一看。
2.動畫片里有誰呀?(海綿寶寶)
3.你們知道海綿寶寶有什么本領嗎?
二、動手操作,感知海綿的彈性。
1.今天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變一變”的游戲。看,海綿寶寶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的?
變變變,你們看現在海綿寶寶變成什么樣子了?(變成哭臉的海綿寶寶)
如果我把手放開,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嗎?
2.預測記錄:如果你認為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請將蘋果貼在有笑臉的紙上。
如果你認為不能變回笑臉,請將蘋果貼在畫有哭臉的紙上。
有幾個小朋友認為可以變回笑臉呢?讓我們來數一數。認為不可以的有幾個?
3.操作驗證:
到底能不能行呢?等會請你想辦法和海綿寶寶一起玩變一變的游戲,每次變的時候仔細看,海綿寶寶有沒有變回原來的笑臉?
教師重點觀察幼兒用什么方法變的?指導幼兒觀察海綿有沒有變回原來的笑臉。
4.交流分享
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綿玩變一變的游戲?海綿寶寶變成了什么?如果放開手海綿寶寶會變會原來的樣子嗎?
教師小結:不管我們是卷一卷、壓一壓、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綿寶寶就能變回原來的樣子?磥砗>d寶寶的身體不光是軟軟的,還有彈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綿的吸水性
1.你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海綿寶寶,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猜猜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師準備了一些水,請你們把海綿寶寶放進水里,看看海綿寶寶有什么變化?(提醒幼兒卷衣袖)
3.交流分享:海綿寶寶放進水里后有什么變化呢?
教師小結:原來海綿寶寶還有吸水的本領啊!
四、觀看PPT,了解生活中的海綿制品
1.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們是什么做成的呢?(海綿寶寶)
2.海綿寶寶還可以做成什么呢?這些東西你們認識嗎?你們家里有嗎?
教師總結:
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的東西是用海綿寶寶做成的,海綿寶寶的本領可真大!
請小朋友回家找找還有什么東西也是用海綿寶寶做成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1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及動手操作,使幼兒掌握理解海綿的性能,知道海綿的用途。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型海綿積木一套。
2、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海綿塊若干。
3、廣口瓶子若干與幼兒人數同。
4、彩色顏料水每組一盤,毛線每組一團。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幼兒隨意的拼搭海綿積木。
2、教師提示幼兒摸一摸這種積木有什么感覺,它和別的積木有什么不同。
二、展開
1、教師:剛才大家玩了積木,誰能告訴老師這種積木和別的積木有什么不同?
2、幼兒相互交談議論。
3、教師:你知道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嗎?(拉開拉鏈讓幼兒觀察)
告訴幼兒這叫“海綿”。
4、教師: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海綿,請4—6位幼兒說一說見聞。
5、通過玩一玩,做一做,看一看,讓幼兒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幼兒分組,每組桌面上放有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海綿塊、彩色顏料盒,廣口瓶子、毛線等。
教師巡回觀察幼兒操作活動,提示幼兒思考,海綿寶寶能干什么?
6、幼兒活動10分鐘后,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么玩這些物品的,發現了什么?
7、教師肯定幼兒的做法和語言表述,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三、結束
教師小結:
海綿能把顏料水變少,說明海綿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
我們能把海綿捏成一團或扎成蝴蝶,但松開后它又能恢復原樣,說明海綿有彈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海綿的用途也很廣,如我們做操用的體操墊、睡覺時鋪的海綿墊等。
延伸活動
讓幼兒仔細觀察社會上、家庭里還有什么東西是用海綿做的。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 篇20
一、活動目標
1、樂意探索海綿的吸水的特性,體驗海綿運水的樂趣。
2、樂意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用語言表達出來。
3、積累初步的測量和比較的經驗。
二、活動準備:
海綿若干、臉盆、塑料杯
三、活動過程
。ㄒ唬┱J識海綿
今天老師在小朋友的桌底藏了件好玩的東西,你們拿出來看看是什么?(長長的、沙發里的)現在我們來摸一摸,感覺怎么樣的?(軟軟的)那如果我們用力壓它,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變成其他樣子)
。ǘ⿲嵺`探索發現海綿吸水現象
1、小朋友,如果我們把海綿放在水里,你想會發生什么?(會漂起來)
2、實踐探索
要求:在教師的口令下,一起把海綿放在水里,仔細觀察,發生什么變化。
3、教師示范
用海綿吸水、擠水。在這過程中讓幼兒注意觀察現象,之后讓幼兒自由操作。
。ㄈ┻\水游戲
1、明確目的:請海綿幫忙,把臉盆里的水運到塑料杯里。
2、開始和結束都要聽教師的指令。
3、比一比,哪一組運的最多。(有爭議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加賽)
4、以“慶功”的方式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柔軟的海綿】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有趣的海綿》科學教案09-09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海綿》12-19
《有趣的海綿》幼兒園小班上學期科學教案03-03
《有趣的海綿》幼兒園科學教案12-12
幼兒園小班教案《有趣的海綿》04-09
有趣的海綿幼兒園小班教案11-03
《有趣的海綿》幼兒園小班教案08-14
小班幼兒園科學教案08-26
幼兒園小班科學:《海綿的本領》教案設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