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讓幼兒知道牛的種類很多,奶牛是其中之一。
2、通過觀察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動物。
3、讓幼兒知道東北塘是養牛最多的地方,被稱為“奶牛之鄉”。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參觀奶牛場(事先與牛場聯系好),汽車。
2、牛奶若干、奶制品。
活動過程:
一、 參觀前的談話。
“小朋友,現在我們要去參觀一個地方,小朋友們排好隊伍,聽老師的指揮,上汽車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推擠,注意交通安全知道嗎?
二、 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到了,這是什么地方?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呢?你們看見了什么動物?(奶牛)
這些牛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幼兒自由談論)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牛的外形特征。
“你們知道牛喜歡吃什么嗎?”引導幼兒觀察飼養員喂食。
三、 引導幼兒看牛產奶(飼養員用吸奶器吸奶)。
“我們小朋友吃的牛奶從哪里來的呢?”引導幼兒看產奶。
四、 幼兒排隊,回幼兒園的談話,了解牛與人們的生活關系。
“牛對人們有什么作用?”(奶可以吃,奶可以做成奶制品:奶粉、奶糕、奶片、奶茶....牛的肉可以吃,牛的皮可以做皮衣、皮帶、皮鞋、皮包等等,他的糞便是最好的肥料)
正因為牛有這么大的用途它的全身都是寶,所以人們要養奶牛,我們東北塘是養牛最多的地方,被成為“奶牛之鄉”。
五、 教育幼兒愛護動物
正因為有了這么多的奶牛產奶,使我們人們能吃到新鮮的牛奶,牛奶營養好,很甜美。那么我們也要讓牛生活的更好,給它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為我們人類服務。
活動反思:
幼兒帶著興奮又好奇的心理來到奶牛場,通過觀察和聽飼養員的介紹,使幼兒對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知道牛是人們喂養的動物,它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中少不了它,并激發了幼兒愛牛的情感。活動過程中,幼兒探索欲強,人人給牛喂草,看牛吃食物的樣子、睡覺的樣子、有的幼兒還模仿牛的叫聲。整個活動幼兒興奮不已,收獲非淺。
小百科:奶牛是乳用品種的黃牛,經過高度選育繁殖的優良品種,我國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為主,從1980年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開始引進此品種,此品種適應性強、分布范圍廣、產奶量高、耐粗飼。黑白花奶牛也叫中國荷斯坦奶牛,中國荷斯坦奶牛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育種過程非常復雜。總之,它是由純種荷蘭牛與本地母牛的高代雜交種,經長期選育而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閱讀畫面理解繞口令的內容。
2.感受繞口令的文學語匯與形式特點。
3.感受畫面簡潔生動的美。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知道繞口令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重點難點:
感受繞口令的文學語匯與形式特點。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蒸籠》。 2.CD:《蒸籠》。 3.教學電子資源:《蒸籠》。 4.兒歌示意圖【附】
活動過程:
一、展示教學電子資源中的圖片,引出兒歌。
1.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你們在哪里見過它?
2.這三個物品有什么共同點(都已“籠”字結尾)
3.如果把“蒸籠燈籠雞籠”放在一起快速地念三遍,誰愿意來試一試?
二、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引導他們從畫面理解兒歌內容,感受畫面的簡潔生動。
1.這幅畫;里有幾個人物?他們的穿衣打扮像哪里的人?
2.上面的兩個人在干嘛?下面的那一位呢?
3.這幅畫是用什么方法畫的?你們畫人的時候用過這種方法嗎?
三、教師念兒歌2—3遍,請幼兒欣賞,然后出示示意圖請他們跟學。
1.這首兒歌里有幾個稱謂(你、我、他)
2.我是做什么的?你是做什么的?他是做什么的?
3.做蒸籠的不做什么?做燈籠的不做什么?做雞籠的不做什么?
4.這個示意圖上的箭頭是什么意思?我們念的時候按照什么順序來念?
四、組織幼兒通過游戲聯系兒歌,感受繞口令的詼諧幽默。
游戲規則:請一位幼兒扮演做蒸籠的,他開始念前兩句“我做蒸籠、你做燈籠、他做的雞籠,做蒸籠的不做雞籠和燈籠”,一邊念一邊隨機指派另外兩位幼兒扮演做燈籠和雞籠的,被指派到的幼兒接著按各自角色念出“做燈籠的不做雞籠和蒸籠”“做雞籠的也不做蒸籠和燈籠”。每位小朋友都要集中注意力,說不定你就被指派了,如果你是“做蒸籠”的應該怎么說?如果你是“雞籠”的應該怎么說?
活動反思:
在設計活動的時候覺得這首兒歌有點繞口,一直擔心孩子們學不會。因此在教授之前,我請孩子們觀察圖片,認識蒸籠、燈籠和雞籠,并讓孩子們認識做蒸籠的人、做燈籠的人和做雞籠的人,和孩子們明確賣包子的人是不會去賣燈籠和小雞的(也就是“做蒸籠的不做燈籠和雞籠”),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做燈籠的不做雞籠和蒸籠”“做雞籠的也不做蒸籠和燈籠”,孩子們一下子就理解并學會看圖念兒歌了。為了加深孩子們的印象,我還將圖片撤掉,讓孩子憑記憶念兒歌;還和他們一起玩游戲,給孩子們單獨念兒歌的機會;最后將音樂帶入游戲中,隨著兒歌的拍子、節奏,孩子們歡快地做起游戲來,活動最后除了個別孩子不會做以外,其他的孩子都能把這首繞口的兒歌念出來。
小百科:蒸籠起源于漢代,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竹蒸籠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飲譽全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通過生動、形象有趣的圖片引導幼兒自主觀看圖片。
通過猜測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還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采集生活中的視頻片段,讓幼兒明白應該原諒別人的無心過錯。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插入式圖片,小地精圖片箭頭連接符幼兒用書日常無心犯錯的視頻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故事(教師:請來一位特殊小朋友,出示圖片,猜猜他住哪里)
今天老師請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小朋友看看是誰/(出示小地精的圖片)他的名字叫小地精,大家和他打個招呼吧。你們猜猜他住在哪/幼兒大膽講述。今天老師講一個關于小地精的故事
2,出示整幅圖,讓幼兒觀察并講述(教師:除了小地精圖片上還有誰?原來這個故事是小地精和小兔子之間發生的事。
除了故事內容還發現什么?每張圖之間你觀察到什么?鼓勵幼兒自己講一講,請幼兒看圖講述)
總結:它告說小朋友一張圖接下來是那張圖,這樣我們講故事的時候就清楚了
鼓勵幼兒耕具圖片內容先講一講,也可和同伴商量著講,
請幼兒到前面來看圖講
三個小朋友表演講述
3,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教師:現在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請仔細聽,看和你想到的一樣嗎/
教師操作圖片講述故事
注意聽什么地方不一樣,為什么拉?
提問:小弟精的手是什么?
小兔子為什么會把小弟精從地下拉上來?
小兔子對小地精說了什么/?小地精原諒了他嗎?
我們一起看圖再講述)
教師和幼兒一起完整講述一次
4,播放視頻(教師:發生了什么?原諒了嗎?)
反思:
這個活動適合大班的小朋友,有一定的表達基礎。沒有不參加的,因為圖片和連接符的運用很直觀。故事簡單,道理提升巧妙,說以活動比較順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在看看講講做做活動中,學習看年歷,認識年、月、日、星期。
2. 提高判斷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么
2.各式年歷。
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年歷
1、查找日期
(1)小朋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日歷、掛歷、臺歷也叫年歷)
(2)年歷有什么用呢?你們知道今年是幾幾年嗎?
(3)新的一年也就是明年是幾幾年呢?
老師要考考小朋友:
新年的第一天是幾月幾日?
1月1日是什么節日?
1月1日這天我們小朋友穿得漂漂亮亮高高興興地迎新年了,那么你們能不能在20xx年的年歷上找出哪一天是1月1日呢?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2、認識月、日、星期
師:剛才我們都去找了1月1日,有的小朋友已經找對了,我們請他(她)上來指出來,并說說你是怎么找的?
小結:大的數表示月,小的數表示日
(1)一張大的年歷上有幾個大的數?
他們從幾到幾呢?這就表示一年有幾個月?
(2)再看看1月里的小數字,從1一共寫到幾?小數字從1寫到31,告訴我們1月有幾天呢?每個月里面的天數一樣嗎?
(3)最上面一排的數字有什么用呢?這個日表示星期幾呢?那我們看看1月1日是星期幾?1月1日是不是星期四呢?
(先找到大的數1,然后在1月的格子里找到,找到1后往上看,對準的是"四",就表示1月1日是星期四,小朋友,1月1日星期四,我們過新年了,到了這一天我們每個人都大了一歲,這一年過去了再也不會來了,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要在新的一年里學會更多的本領。
二、操作鞏固:玩年歷
1、交代要求
(1)第一組:報生日
"兩個小朋友合作玩,一人報出自己的生日,請你的好朋友在年歷上指出,然后交換玩"
(2)第二組:猜一猜
"這組也是兩個小朋友一起玩的,一人用三粒紐扣任意遮住三個日期,請好朋友猜一猜是哪三個日期,然后再交換玩"
2、講評
(1)師生共同玩"猜一猜"游戲
(2)講講年歷上有些什么圖畫
(3)在小組游戲中還有什么問題
三、智力游戲
師:小朋友,今天我帶來了幾道智力題要考考小朋友,等會兒你們智力題是對的,就用手指做個"√"的手勢,如果認為錯的,就用手指做"╳"的手勢。
1、一個星期有7天? (對)
2、每個月有31天? (錯)
3、10號的前一天是9號,后一天是11號? (對)
4、一年有十個月? (錯)
四、觀看動畫片《你最喜歡的數字是什么》
通過觀看動畫片,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數字與生活的聯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身邊常見事物的興趣。
2.探索區別生蛋和熟蛋的多種方法,培養幼兒比較觀察的能力。
3.會區別生蛋和熟蛋,表達它們的不同,了解雞蛋的多種吃法和營養價值。
活動準備
1.圖片:雞蛋
2.每個幼兒一個生蛋,一個熟蛋、盤子、筐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圖片:雞蛋
教師:小朋友,老師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弄混了,
小朋友請你開動腦筋幫老師把生雞蛋和熟雞蛋分開。
二、展開
1.幼兒嘗試區分生蛋和熟蛋。
教師:每個盤子里都有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請你摸一摸、聞一聞、轉一轉,
判斷一下哪一個是生蛋哪一個是熟蛋。
2.操作驗證
請部分小朋友說出自己的結果及方法,老師打開雞蛋進行驗證。
小結:生雞蛋表面粗糙,有顆粒。
聞起來有一股雞糞的味道,轉動慢速,晃時有動的感覺;
熟雞蛋,表面比較光滑,聞起來有一股煮雞蛋的味道,轉動速度較快,晃時沒有動的感覺。
區分生蛋和熟蛋有好多中方法,可以聞一聞、看一看、轉一轉、晃一晃、摸一摸。
3.幼兒以小組為單位繼續進行嘗試。
教師:我們現在來把冰箱里的生蛋和熟蛋分開,請你將生蛋和熟蛋分別放在兩個筐子里。
4.幼兒表述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1)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區別出來的?
(2)結合幼兒的答案,教師及時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幼兒探索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5.幼兒品嘗熟雞蛋,了解其結構和營養價值。
(1)在吃雞蛋的過程中認識蛋殼、蛋白、蛋黃。
(2)了解雞蛋的多種吃法和營養價值。
三、結束
1.活動評價:從積極參與活動和回答問題等方面進行評價。
2.延伸活動:欣賞蛋殼藝術。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發現杯里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里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復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么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喜歡在自然的環境中,嘗試新奇的、有趣的活動,培養親近自然的情感。
2.培養幼兒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3.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培養幼兒與他人友好合作的意識,能與其他幼兒共同游戲,樂意與他人交流、分享不同的玩法。
教學準備
1.怪獸、寶藏、勇士獎章各若干。
2.保齡球、沙包、酸奶瓶、報紙團、可樂罐等。
3.在體弱幼兒后背上墊好毛巾,以便于出汗后及時抽取。
4.錄音機一臺。
5.將怪獸藏在各個角落,將寶藏也藏起來。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利用園內的自然環境,如凹凸不平的跑道,柔軟的草地等。
一起走過獨木橋,再跳過大石頭,就到大森林啦!
(二)引出主題
1.森林里有很多寶藏,可是卻有很多怪獸守衛著這些寶藏,我們只有打敗了怪獸才能得到珍貴的寶藏,我們該怎么辦?
2.自由討論消滅怪獸的各種方法。
3.準備活動(壓壓腿、乘飛機、偵察怪獸、跳傘、打怪獸等)。
4.委派幾名勇士偵察并報告怪獸躲藏地點。
5.提醒勇士們注意森林里的危險地帶,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6.提供多種打怪獸的武器和野戰裝備,自由挑選。分成兩組,蘋果組和香蕉組。
(三)幼兒活動
1.打怪獸(配合緊張的音樂)。
要求:必須將前進路上的怪獸全部消滅才能找到寶藏。
(1)挎上小挎包,選擇喜歡的武器裝備出發。
(2)相互合作,以最快的時間消滅怪獸。
(3)互相討論哪種武器能最快地消滅怪獸。
(4)勇士們再次檢查怪獸是否全部消滅。
(5)用干毛巾擦汗,避免著涼。
2.尋寶藏(配合柔和的音樂)。
幼兒耐心、細致地尋找寶藏(相互幫助)。
(四)結束部分
1.交流分享:都找到了什么寶藏?找到后的心情如何?
2.根據自己的運動情況擦汗或換衣服。
3.為找到寶藏的勇士們頒發勇士獎章。
4.整理場地回教室。
教學反思
選擇適合于幼兒的體育游戲內容是實現體育目標的有力保證。通過觀察,教師在了解每個孩子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讓水平高低的孩子各有選擇,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孩子,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總之,只要教師能做個有心人,積極想辦法,認真地去組織每個戶外體育活動,孩子們就能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教幼兒猜謎語的方法。
會說謎語。
活動準備
板書、字卡。
活動過程
1、出示板書,請幼兒找一找認識的字。
2、試著讀一讀謎語。
3、教師范讀謎語,請幼兒隨讀,理解大意。
4、逐句分析特征,學會聯想與想象。
(1)“一種花兒真奇怪,到了冬天它才開。”[有哪些花在冬天里開放。]
(2)“無根無葉無人栽”,[自然景物或是野生的。]
(3)只從天上飄下來。[天上飄落的帶“花”字的自然景物是“雪花”]。
5、分組比賽說謎語,游戲“搶椅子”。
6、手指點讀謎語。
活動延伸
給家人出謎語,請他們猜一猜。
【關于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七篇】相關文章: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七篇03-22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七篇03-28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七篇03-26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七篇03-24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錦集七篇03-24
關于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錦集7篇03-23
關于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錦集8篇03-23
關于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錦集8篇03-22
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錦集7篇03-27
關于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錦集八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