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

時間:2021-05-13 20:58:33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1

  【活動意圖】

  列寧說:"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幽默屬于那些心胸寬廣、對生活滿懷熱情的人。而一個心胸狹窄、思想消極的人是不會有幽默感的。良好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善于運用聯想和比喻的能力,是一個人具有幽默素質的前提。因而在一日活動中我特別注意這幾方面的培養,努力使幼兒的幽默感不斷增強,使幼兒的生活更富于樂趣,為幼兒今后成為一個具有高尚情趣和樂觀信念的人打好基礎;顒"這個地方可真妙"就是在此理念基礎上選擇并設計的。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能用詼諧幽默的情感完整朗誦。

  2、能跟據詩歌仿編,并體驗創編的樂趣。

  3、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及幽默感。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大圖片(與詩歌內容相符,詩歌附后)

  2.錄音機

  3、為幼兒提供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用來創編詩歌的道具。

  【活動過程】

  趣味談話引出活動。

 、俳處煟何矣袀朋友名字叫妙妙,他住在妙妙國。妙妙國的人特別可笑,他們做事總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會把手套穿在腳丫上,把鉛筆養在魚缸里,牽著笤帚去逛街,爸爸穿著高跟鞋,大晴天穿著小雨衣。您們覺得可笑不可笑?(說到這里孩子們已經笑得前仰后合了)

 、诮處煟呵皫滋欤业呐笥衙蠲钫埼业剿麄兠蠲顕ヂ糜危搅嗣蠲顕豢矗!這個地方可真妙!你們知道我都看到了什么嗎?(幼兒自由回答)我把一些有趣的事情拍了下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2、出示大圖片。觀察講解并學習詩歌(詩歌附后)。

 、倌銈儼l現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诖蠹艺f的太棒了,觀察的都很仔細。(老師舉例并引導幼兒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詩歌)

  ③教師用簡單的語言、幽默的語氣(即詩歌內容)朗誦詩歌兩遍,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芾蠋熤笀D片與幼兒一起朗誦兩遍。第一遍老師聲音大些,第二遍老師聲音小些,鼓勵幼兒大聲、開心的朗誦,朗誦的同時可自加幽默夸張動作,增加朗誦的趣味性。

 、萦變杭w朗誦,并給幼兒錄音。(把妙妙國有趣的事講給更多的人聽一聽,錄完音后再放給幼兒聽聽,引起幼兒朗誦的興趣)

 、薹纸M自由朗誦,看看誰朗誦的最有特點、最有趣。

 、呙拷M推薦一名幼兒上前朗誦,大家一起點評出最有特點、最有趣的朗誦者。

  3、引導幼兒創編詩歌。

 、俳處煟簞偛拍切┲皇俏覄偟矫蠲顕鴷r看到的趣事,后來我又到了他們的商店、游樂場、幼兒園、公園、飯店,看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驚奇的說:"呀!這個地方可真妙!"你們猜猜我又看到了哪些奇妙的事?(幼兒根據想想自由回答)

 、谝龑в變河煤唵蔚恼Z言概括,提醒幼兒就像我們剛才朗誦的詩歌那樣。(幼兒的想象真的是太豐富了!例如)

  ③根據幼兒創編,幼兒分組將想象的內容組合成新的詩歌。大家一起朗誦,比比哪組的詩歌更有創意,更能讓大家開懷大笑。

  4、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是可以自己制造的。

 、俳處煟耗銈兿氩幌氚盐覀儼嘁沧兂砷_心妙妙國?好,給你們三分鐘時間,要求是,你做的事是幽默滑稽的,但絕對是要安全的、不會影響到別人的。琴聲響起時說明時間到,三分鐘倒計時開始。(幼兒開始手忙腳亂的制造快樂了)

  ②教師彈琴,時間到。大家互看,這時教室里簡直要笑翻了。扣錯扣子的、把鞋套在手上的、把襪子頂在頭上的、用腳丫畫畫的、倒著拿圖書的、把手套放在琴鍵上彈琴的……(大家都說太可笑了!太開心了!我們班比妙妙國還有趣。

 、垡龑в變簞摼幵姼"我們大班可真妙!"

  5、知道幽默是令人開心的事,但要注意時間場合。

  ①教師:我們為什么會覺得這么可笑?

  ②教師:但有時你覺得可笑的事卻會影響別人,或讓別人傷心,所以幽默也需要動腦筋,你的幽默只有在時間、場合合適時,才會給別人帶來快樂。

  【活動延伸】

  1、在一日生活中,教師要保持幽默的心態。例如,孩子不小心把飯撒在了鞋上,我會說:"彬彬,你的鞋子是餓了嗎?不過再吃可就變成船了。你還怎么穿它呀!下次小心了。"再例如嬌氣的婷婷不小心摔倒了,看她剛要哭我便說:"你趴在地上是和小螞蟻在說悄悄話嗎?你們說什么了?"她頓時破涕為笑。久而久之,孩子間出現了問題也會采用幽默的方式解決了。

  2、每周開展一次幽默主題活動,內容主要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趣事、我的想象、趣味表演、幽默小品大家講等。目的是讓孩子在生活中能發現快樂,留意快樂、制造快樂,形成快樂心態。

  3、隨機討論。每當遇到問題時,請大家一起來討論,怎樣解決會讓大家都開心。以提高幼兒用幽默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反思】

  1、活動開始運用趣味談話的形式,能很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盡快進入主題,并為后來的詩歌學習及想象創編打下了基礎。

  2、詩歌教授以整體教學為主,這樣不會破壞整個詩歌的幽默氣氛。使幼兒在朗誦詩歌時能朗誦出詼諧的感覺。

  3、在學習詩歌時采用了多種方法。讓幼兒分組自由朗誦,看看誰朗誦的最有特點、最有趣;引導幼兒給詩歌加動作;給幼兒錄音。這些都有效的增加了幼兒的朗誦興趣。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不同動物的叫聲,并樂意模仿。

  2、通過游戲,學習使用短句:“你好xxx,換一換叫聲,好嗎?”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動物角色頭飾。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雞圖片,引出故事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小雞圖片)小雞是怎么叫的?(嘰嘰)

  師:“今天老師就要講一個關于小雞的故事,小雞要出去玩了,它對媽媽說:“媽媽,媽媽,我要出去玩啦!”小雞會去哪里玩?遇到了誰?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二、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欣賞故事。

  1、教師分段講述故事至小青蛙。

  提問:它碰見了誰?(小青蛙)小青蛙是怎么叫的呀?(呱呱)小雞對小青蛙說了什么?(你好,小青蛙,換一換叫聲好嗎?)請小朋友都來說說看。(幼兒齊聲:你好,小青蛙,換一換叫聲好嗎?)

  交換了叫聲后小雞是怎么叫的?(教師和幼兒模仿交換后小雞的叫聲:呱呱)小雞呱呱地上路了。

  2、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到小狗。

  小雞又碰到了誰?小狗是怎么叫的呀?小雞想與小狗交換聲音它是怎么對小狗說的?(你好,小狗,換一換叫聲好嗎?)請小朋友學一學,交換了叫聲小雞是怎么叫的?(教師和幼兒模仿交換后小雞的叫聲:汪汪)小雞汪汪地上路了。

  3、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到大貓。

  師:“這次小雞遇到了誰呀?大貓是怎么叫的?(喵喵)

  小雞決定和大貓換一換叫聲,小雞怎么對大貓說?(你好,大貓,換一換叫聲好嗎?)那么小雞現在是什么聲音呢?(喵喵)

  4、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到結束。

  故事的名字叫《換一換》故事里的小雞和小動物交換了什么?(叫聲)

  三、教師結合圖片完整講述故事,鞏固幼兒對故事內容及句型的掌握。

  我們再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換一換》的故事吧!(邊演示圖片邊講述)引導幼兒運用句式“你好xxx,換一換叫聲,好嗎?”

  四、幼兒表演。

  1、幼兒扮演小雞與教師扮演的動物交換叫聲。

  現在你們都變成小雞了,來和我變成的小動物換一換叫聲,要看仔細我變的是哪種小動物,不要叫錯哦。ㄈ纾航處熥銮嗤軇幼鳎變赫f:“你好,小青蛙換一換叫聲好嗎”?幼兒:呱呱,教師:嘰嘰)

  2、請個別幼兒扮演動物角色,模仿角色對話及叫聲。

  五、經驗遷移。

  總結:今天的故事里,小雞和好朋友們交換了叫聲。

  我們小朋友之間也可以交換很多東西,比如好吃的零食,好看的圖書,這就是分享,是很快樂的事情。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了故事《換一換》,回家的時候請你們也分享給爸爸媽媽好嗎?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3

  看誰說的準(正確使用量詞)

  活動設想:量詞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匯,不同的名詞前使用的量詞也不同,使用不當,很容易鬧笑話,幼兒園公開課教案。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幼兒在回憶已有經驗和找錯改錯的基礎上,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顒又胁扇÷牴适、量詞游戲及兒歌欣賞等方法,將抽象的量詞概念形象化、趣味化,從而達到引導幼兒學會正確使用量詞的目的。

  一 、活動目標

  1、通過找錯、改錯,提高幼兒的聽辨能力,進一步鞏固使用量詞。

  2、學習在游戲中正確使用量詞,學習量詞“條”、“只”的泛用。

  3、知道應該遵守游戲規則,認真傾聽別人發言。

  二、活動準備

  1、自編故事:《小熊嘟嘟》。

  2、磁鐵教具:圖片、字卡。

  三、活動過程

  1、請幼兒聽故事《小熊嘟嘟》導入課題。引導幼兒找出錯誤的量詞并糾正。(出示相應的字卡)

  小結:我們在說每種東西有多少時,數字后面有一個詞,如:一條魚的“條”、一張桌子的“張”、一輛小汽車的“輛”、……(這些詞就是量詞)。每種東西不同,它用的量詞也不相同,一條魚就不能說成一頭魚、一棵魚,說它們的時候要將量詞分清楚。

  2、游戲“看誰說的準”: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說出相應的量詞。

  3、游戲“看誰貼的對”:引導幼兒給圖片貼上相應的字卡。

  4、出示“一條”、“一只”字卡,啟發幼兒說出相應的物體,學習“條”“只”的泛用。(如:一條繩子、一條腿……;一只眼睛、一只手套……)

  5、游戲“開火車”:幼兒背誦《量詞歌》。每個幼兒輪流說一個量詞,說對的幼兒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教案《幼兒園公開課教案》。(鼓勵幼兒大膽的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量詞)。

  6、小結:“今天小朋友們又學會了許多量詞的使用,下次課我想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編一首新的《量詞歌》好不好?”激發幼兒對下次課的期盼、對語言創編活動的興趣。教學結束。

  四、教學延伸:創編《新量詞歌》。

  自編故事《小熊嘟嘟》

  熊媽媽有一個可愛的寶寶,名字叫嘟嘟。小熊嘟嘟整天跟著媽媽一步也不離開。有一天,媽媽對小熊說:“嘟嘟,你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出去找朋友玩兒了!薄昂冒 ⒑冒!”嘟嘟邊說邊往外跑,媽媽連忙高聲說道:“見到別人要有禮貌,要……”,“知道了”沒等媽媽把話說完,嘟嘟已經跑的沒影了。小熊嘟嘟這可是頭一次自己出門呀,它蹦蹦跳跳的邊走邊玩兒。走著走著嘟嘟大聲的叫了起來“哇!好高的一朵大樹呀!”它跑上前去對著樹上的小鳥說:“小鳥你好!你真是一頭漂亮的小鳥,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小鳥聽了嘟嘟的話,笑得吱吱喳喳的直叫,邊笑邊搖頭。嘟嘟自言自語地說:“不就不嗎,有啥好笑的!

  小熊嘟嘟向前面走去。走著走著嘟嘟又大聲的叫了起來“哇!好大的一堆草地呀!”它跑上前去對著正在吃草的老牛說:“老牛你好!你真是一塊健壯的老牛,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老牛聽了嘟嘟的話,笑得哞哞的直叫,邊笑邊搖頭。嘟嘟有點兒不高興了,自言自語地說:“不就不嗎,有啥好笑的!”小熊嘟嘟繼續向前面走去。走著走著嘟嘟又大聲的叫了起來“哇!好美的一輛小河呀!”

  它跑上前去對著河里的小魚說:“小魚你好!你真是一匹可愛的小魚,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嗎?”小魚聽了嘟嘟的話,笑的尾巴使勁的搖,它笑著、搖著尾巴游走了。這回嘟嘟生氣了,它的嘴噘的老高,自言自語地嘟囔著:“哼!都笑,都不愿意和我做朋友,都笑,都不愿意和我做朋友,哼!回家告訴媽媽去!”小熊嘟嘟低著頭、噘著嘴、回到了家里。媽媽見嘟嘟回來了忙問:“嘟嘟,你怎么不高興啦,沒找到好朋友嗎?”

  小熊嘟嘟委屈的把事情的經過講給媽媽聽。聽著聽著,媽媽笑了起來。沒等嘟嘟講完,媽媽已經笑得直不起腰了。小熊嘟嘟見媽媽這樣笑,也跟著傻笑起來。可是小熊嘟嘟卻不明白大家為什么都笑呢?(請幼兒找錯改錯)后來呀,小熊嘟嘟認真學習,它學會了正確使用量詞。再后來呢,它有了許多許多的好朋友。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4

  設計意圖:

  在藝術教育領域中,強調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引導幼兒感受到大環境中的美,引導幼兒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進行制作或開展其他活動。藝體的主題活動三"尋找秋天"正是在一次散步中孩子們發現地上的落葉,繼而與之游戲而引發的。我們借助隨手可見的樹葉,讓幼兒說說樹葉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培養他們的觀察與分析能力,引導幼兒在用樹葉拼貼、組畫的過程中,表現他們的創意和審美能力。我們把各領域的內容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引導幼兒在生活中主動學習,用兒童的各種語言表示對樹葉的喜愛,增加對樹葉的了解。

  在幼兒了解樹葉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結合手工制作的美術活動"樹葉粘貼畫",此活動我們綜合了語言、音樂、律動等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引發幼兒的興趣,用剪貼的方法讓幼兒創作樹葉粘貼畫,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活動目標:

  1、萌發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不同形態,根據樹葉的形狀進行想象,并嘗試用不同的樹葉剪貼組畫,表現有情節的畫面。

  3、幼兒能充分發揮想象,結合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進行創作。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課前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不同的樹葉。

  2、制作材料:白紙、膠水、剪刀、顏料、鉛筆等。

  3、將示范畫以及和樹葉形狀相似的實物等等制作成幻燈片,歌曲《小樹葉》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創設氛圍,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秋天到了,你發現樹上的樹葉有什么樣的變化嗎?

  (請幼兒說說、唱唱、表演一下樹葉飄落的情景)

  〔運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方式,將幼兒的活動興趣激發起來,使他們較快地進入一個有一定目的且積極主動的狀態。因此活動一開始,我便采用問答、音樂、律動等融合引導幼兒進入主題,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運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對樹葉的認識!

  2、請幼兒挑出自己認識的樹葉,說一說是什么樹的樹葉。

 。ㄟM一步增加幼兒對樹葉的認知和興趣。)

  3、引導幼兒觀察樹葉,進行合理想象。

  請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并說一說它像什么。(幼兒自己尋找、想象)

  〔在這一環節中是啟發幼兒合理想象。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象,我們能看到他們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樹葉可以引發他們不同的想象。例如:"這片銀杏葉像什么?""扇子""它還像什么?"教師可以再次啟發幼兒的想象,讓他們深入思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而且也為下一個制作環節打下的基礎!

  4、觀察范例,引導幼兒抓住動物(或物體)的主要特征,自選樹葉進行剪貼活動。

  (老師觀察幼兒選用的樹葉與表現的事物是否相符合,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合理構圖,表現事物特征?梢詥l幼兒利用樹葉形狀特征剪貼成可愛的小動物,或者可以中心貼、對角貼可貼成美麗的手絹等裝飾畫,還可以為故事、詩歌配插圖等等。)

  〔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制作,對孩子們來說,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樣具有想象、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操作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嘗試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5、展示幼兒作品,幼兒自評。

  (傾聽幼兒介紹,提出恰當意見。)

  〔針對幼兒喜歡成人或同伴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加以關注和肯定的心理特點,我讓小朋友相互介紹作品或向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也促進了老師和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注重的評價絕不局限于幼兒的操作結果,而應包括幼兒各種能力、意志品質、情緒情感等全方位的發展狀況;顒幼詈,師生共同與作品合影留念,讓幼兒再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在以后的活動中保持這種創作精神!

  活動反思:

  通過觀察各種形態與顏色的葉子,結合對樹葉貼畫的欣賞,激發幼兒對樹葉貼畫的興趣,當孩子們看到一張張樹葉貼出的美麗圖片時,都很興奮,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趁此機會,引導幼兒選擇合適的樹葉通過整張覆蓋或是剪切的方式來制作樹葉貼畫,由于幼兒想象力還不夠豐富,大部分作品都是小魚和蝴蝶,只有個別幼兒創作出了新的作品,如小女孩兒和烏龜等。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5

  《小班優秀語言公開課教案《寶寶的一天》含反思》這是優秀的小班語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快來看看小班優秀語言公開課教案《寶寶的一天》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體驗在幼兒園與老師同伴相處的快樂。

  2、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巧。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你們每一天都要做些什么事情嗎?

  2、幼兒討論后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二、逐一出示掛圖。

  1、教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寶寶一天里都要做什么事情。

  2、教師逐一出示掛圖,讓幼兒根據圖片說一說寶寶的一天,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回答。

  早上起床后寶寶在干什么?

  來到幼兒園見到老師寶寶怎么樣?

  和同伴玩具怎么樣?

  上課了他表現怎么樣?

  他是怎么洗手的?洗完手干什么?吃飯時是怎么樣做的?

  睡午覺時表現怎么樣?

  回家了寶寶是怎么做的?

  三、教育幼兒做一個好寶寶。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要像圖上的寶寶學習嗎?

  教學反思

  我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小、愛動這一特點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體育活動。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準備材料,制作青草、小路,還有路邊的小花,我還選用了幼兒能夠接受的高矮適中的平衡木,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

  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這次體育課我采用了游戲化的情景導入方式,再現小羊們快樂的一天:從早上做早操到晚上太陽落山。在活動中,通過看望小候、割青草、躲避大老虎、學習本領等動靜交替的環節,鼓勵幼兒入境,積極投入,發展其平衡能力。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在角色的選擇上能夠不用小羊,而選用小花貓等走路很輕的小動物效果可能會更好的,因為小朋友聽到小羊的直接反映還是蹦蹦跳跳的,而小貓給人的感覺是靈活、輕巧,更適合走平衡木和后面的跑。還有,在活動的重點部分“過小橋,割青草”等環節,我準備的“青草”是用卡紙做的容易撕壞,后來改用布縫制成一捆一捆的,效果很好。

  小班優秀語言公開課教案《寶寶的一天》含反思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6

  主題分析:

  糕點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食品之一,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幼兒園,香香的糕點深受幼兒的喜愛。糕點上的各色圖案刺激幼兒的嗅覺與味覺,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所以,在數學活動按數取物認識數字3的活動中利用PPT和實物引入糕點,讓幼兒在糕點中感受3的實際意義,按照3以內的數量選取糕點,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數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需要通過實際的實物引導幼兒去理解。

  活動重難點:

  認識數字3,能按數取3以及3以內的的物品,理解3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PPT課件、糕點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1和2

  這是數字幾?你認識嗎?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教室里有哪些東西是1個的?哪些東西是2個的呢?

  二、認識數字3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個新的數字,看看,它是幾?

  我們一起來用手寫一寫數字3吧!

  數字3看起來像什么?

  三、認識數字三的實際意義。

  1、看看老師帶來了哪些東西?他們有幾個?(教師出示糕點圖片)

  2、一共有三個東西,我需要2個,怎么拿?

  3、一共有三個東西,需要3個,怎么拿?

  4、下面哪些東西是有三個的?

  (出示圖片:1汽車2娃娃3氣球)

  四、按數取物

  教師出示3以及3以內的數字,個別幼兒按數取物。

  教師出示3以及3以內的數字,幼兒分組按數取物。

  教學反思:

  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我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才是一節較成功的課。經過教學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正確地說出小動物的名稱,準確地發出“咕、嘎、嘰、汪、喵、跳”等音,并能協調的模仿小動物動作。

  2.分辨各種小動物的叫聲,激發喜歡小動物的情感。

  3.提高幼兒參與集體游戲的 積極性,并要求它們做到在集體面前說話響亮。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PPT動物圖片(小雞、小鴨、小花貓、小黃狗、小白兔、小鴿子)

  2.教具:汽車方向盤1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出示圖片,教師:“今天,有很多小動物要到我們班作客,看看誰來了?”

  2.教師:“可是小動物還沒睡醒呢,我們一起把它們叫醒吧!”播放《動物起床歌》。

  3.教師一一出示小動物圖片

  ①小鴿子:是怎樣來到我們班的?(飛來的)怎樣飛呢?請個別幼兒表演,小鴿子的本領可大了,能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送信還能飛回來,不會迷失方向,小鴿子怎樣叫?(咕咕咕)

 、谛▲喿樱荷砩系拿鞘裁搭伾?它有什么本領?(游泳);它喜歡吃水里的什么?(小魚和小蝦),小鴨怎樣叫?(嘎嘎嘎)

 、坌⌒‰u:小雞的嘴巴和小鴨的嘴巴長的不一樣,小鴨的嘴巴長的扁扁的,小雞的嘴巴是什么樣的?(尖尖的);它喜歡吃什么?(小蟲子);它會怎樣叫?(嘰嘰嘰)

  ④小黃狗:它會什么本領呀(見到熟人的時候會搖尾巴);它會怎樣叫?(汪汪汪)

 、菪』ㄘ垼核惺裁幢绢I?(捉老鼠);它是怎樣叫的?(喵喵喵)

 、扌“淄茫核矚g吃什么(蘿卜),它怎樣走路?(蹦蹦跳跳)

  4.這么多小動物到我們班來作客,小朋友非常高興、特別開心。

  5.教幼兒學習兒歌《可愛的小動物》,知道小動物的名字、叫聲和動作。

  6.游戲《動物小汽車》

  先放“開汽車”音樂,手握汽車方向盤,教師(司機)說:“嗨!嗨!動物汽車就要出發咯,有誰要上來?”

  上車的小朋友必須回答你是什么小動物,比如:“我是小小雞,嘰嘰嘰”,“我是小鴨子,嘎嘎噶”……

  教學反思: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出發,開展了主題活動《可愛的動物》,不僅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還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了解常見的動物名稱、特征和習性,認識了世界上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動物,使幼兒喜歡小動物,并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萌發幼兒喜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練習用搓粗細相當的泥條組合成彩虹。

  2、認識彩虹的七種顏色,初步學習構圖。

  3、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七色的太空泥、A4紙。

  2、彩虹圖片及教學范畫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彩虹引起寶貝活動興趣,與彩虹打招呼,觀察彩虹。

  引導幼兒觀察彩虹糖的顏色和形狀。

  2、教師示范。

 。1)出示橡皮泥。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太空泥,并說出太空泥的顏色。

  (2)教師演示制作方法。

  取出少量的太空泥,把它在手中揉一揉、團一團,并輕輕的按一下。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模仿揉搓的動作。

  3、幼兒操作。

  教師提醒幼兒一次取少量的太空泥進行制作,剩下的放回盒子里。

  4、教師巡回指導。

  5、作品欣賞。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中,幼兒們感知了彩虹的七種顏色,以及顏色的排列的順序。同時,幼兒們嘗試以彩虹為線索進行大膽想象、創作。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作品《彩虹真美麗》,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不會畫彩虹,需要老師指導和幫助。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整個的探究活動,幼兒經歷了猜想-設計-探究-驗證這個完整的探究式學習過程,教師注意自始至終都以一種啟發者、引導者、幫助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探究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與交流,幼兒語言不完整,注意對回答適時補充,并善于及時捕捉幼兒隨時閃現的智慧火花,給他們表揚與激勵。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各種幾何圖形片拼娃娃,能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并計數。

  2.嘗試變化圖形片擺放的位置,以表示圖形娃娃的多種姿勢。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過程:

  1.認識圖形片。

  出示幾何圖形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里有許多圖形,你們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引導幼兒逐一認讀圖形名稱。

  2.拼圖形娃娃。

  (1)師:圖形片想請小朋友用它們來拼出各種各樣的娃娃。

  想一想:用什么圖形可以拼出娃娃頭?什么圖形可以拼出娃娃的身體、胳膊和腿呢?

  幼兒分組進行操作。

  (2)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進行比較。

  師:這兩個娃娃一樣嗎?你能看出他們在做什么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請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娃娃?

  3.再次拼圖形娃娃,并用數字表示所用各種圖形的數目。

  提出操作要求:請小朋友們再拼一個圖形娃娃,拼好后看看說說你這次拼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娃娃,分別用了哪些圖形,再數一數每種圖形有幾個,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在表格進行記錄。

  4.集體評價。

  用大圖形片展示幼兒的記錄,這個娃娃在干什么?它是用哪些圖形拼出來?每種圖形有幾個?

  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單上的數字與實際使用的數量是否一致。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學習7的形成,數數,認識數字7。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環境創設】

  小兔子一只,不同的蘿卜7個。

  【重點難點】

  幼兒通過觀察,找出物體的不同之處,能說出7的不同形成。

  【活動過程】

  一、復習6以內數的形成

  出示小兔子:小兔子去菜場買菜,他要買自己最喜歡吃的菜,他會買什么呢?

  出示1個蘿卜,提問:幾個蘿卜?用數字幾表示?

  幼兒回答。

  教師又往小兔的手里添上一個蘿卜提問:現在小兔手里有幾個蘿卜?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引導幼兒說出1添上1就是2。

  以此類推復習6以內數的形成。

  二、學習7的形成

  1、師:小兔的籃子里買了6個蘿卜,他又拿了一個蘿卜,現在是幾個蘿卜?(7個)

  誰能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6個蘿卜添上1個后來拿的蘿卜就是7個蘿卜,6添上1就是7。

  2、7個蘿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引導幼兒觀察蘿卜的不同,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

  例如:大小不一樣,6個大蘿卜添上1個小蘿卜就是7個蘿卜。(顏色不一樣6個紅的,1個白的。形狀不一樣6個圓形的,長蘿卜)

  三、學寫數字7

  師:說說7像什么?寫寫數字7。

  【教學反思】

  《綱要》指出:活動內容“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在設計“7的形成”活動中,考慮到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艷、夸張的幼兒熟悉和喜愛的動物、人物作為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節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我依據《綱要》的要求,遵循中班幼兒的認知發展學習規律,將數學活動與有效的故事情景互為整合,讓幼兒學會把獲得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這次活動設計中,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制作方面,用了小朋友熟悉的故事“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活動過程中引用簡單對話等語言來吸引孩子,貫穿始終的情景創設使活動充滿童趣,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從情景激趣——送給小矮人禮物——送給幼兒禮物(幼兒操作),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在活動中由于材料的豐富,使幼兒對數學的學習不再是抽象的數學,而是樂意的學習。

  第一環節我先出示了幼兒喜愛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讓幼兒很自然地點數小矮人的人數,這個環節是對6以內的形成進行復習,并在此基礎上初步了解7的形成。

  第二環節白雪公主給七個小矮人準備的禮物,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禮物和小矮人不一樣多,都多少呢?大家幫他們數數,可以在心里數,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小聲的說說,數完后,請舉手告訴大家。掌握目測、點數7以內的物體數量。從而讓幼兒進一步了解7以內數量的多少關系,在一個添上一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7的形成,進一步了解7的實際意義。

  小百科:7,阿拉伯數字,是6與8之間的綠色自然數、第四個質數、奇數之一。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11

  一、設計來源及意圖

  《吃“傘”啰!》出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指導》中班上冊的“傘的世界”單元。在這個活動之前,小朋友已經通過圍繞“傘”來展開的一系列活動,對傘的結構、外形特征等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讓幼兒認識像傘一樣的植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然要數“蘑菇”了。小朋友平時在家里或在幼兒園里經常都會吃到蘑菇,它的外形特殊,像一把小小的可愛的傘,小朋友看見蘑菇都會忍不住拿來玩一玩,摸一摸,甚至聞一聞。同時,蘑菇的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可是由于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許多幼兒都不喜歡吃它,一種極有利于幼兒生長發育的優秀食物就這樣被幼兒拒之嘴外,真的是很可惜!為了讓幼兒更好的了解這些可愛的“小傘”,并愿意與它成為“好朋友”,從而使幼兒能更加健康的成長,特此設計了《吃“傘”啰!》這一個綜合活動。

  二、說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認識不同的像傘一樣的菇類食品,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其中重點認識各種食用菇)

  2、培養幼兒的分析和觀察能力

  3、體驗嘗試合作烹飪的樂趣

  三、說活動準備

  1、購買各類食用菇。如:香菇、金針菇、平菇、茶樹菇、草菇等

  2、一把美麗的傘,錄音機,錄音帶,有毒蘑菇的圖片,多媒體課件

  3、不少于師幼人數的碗筷,盤子多個

  4、電磁爐,烹飪材料——鹽、油、醬油、糖、蔥花、蒜粒,已炒好的肉絲、雞塊等

  四、活動程序

  (一)我和傘來做游戲

  活動開始,老師指著場地中央放著的一把傘,用游戲的口吻說:“喲!太陽都老高了,傘還在睡懶覺呀,真羞!小朋友,我們去捉弄一下傘,把它叫醒,好不好?”小朋友就會很高興的響應。音樂聲中,幼兒快樂的進行游戲,或碰或拍或摸傘。

  游戲的時候,老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把注意力放在傘的結構上,用動作或語言進行提示,比如讓幼兒摸一摸傘面,拍一拍傘柄,嗝吱一下傘骨等等。如果老師不加予引導的話,小朋友碰摸傘的位置大多數都會集中在傘的一個地方,象傘面或傘柄等,那傘的其它結構就會被小朋友忽略了。因為這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幼兒在和傘玩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傘的基本結構,為后來的“認識蘑菇”做好鋪墊。所以老師一定要讓幼兒把傘的基本結構都注意到了。

  游戲的最后,傘就要醒了,老師趕快引著幼兒背對著傘躲起來,配班老師悄悄的把傘藏好,藏傘的時候注意不要給幼兒看到,否則會影響游戲的效果。

 。ǘ┩ㄟ^傘來變魔術,讓幼兒找像傘一樣的蘑菇

  很快的,幼兒就會發現“傘不見了”,小朋友正在奇怪的時候,傘出現在大屏幕上。

  通過課件,讓傘來告訴小朋友,傘躲起來是在玩變魔術,傘變了好多“樣子長的像它的,可以煮來吃的菌”出來。傘要考考小朋友,能不能猜出是什么?并把它們找出來。小朋友看完了以后,就會很開心的一邊猜一邊找。

  可能大多數幼兒都不知道菌是什么,他們在找的時候,不單把場地周圍事先放置的蘑菇找出來,也會把用來裝飾主題環境的美工小傘或玩具傘也找了出來,教師就可以提示:“它可以煮來吃嗎?”讓找錯的幼兒重新再找。找到蘑菇以后讓幼兒把它們分類放好。這里不要求幼兒了解菌是什么東西,因為這個對中班小朋友來說,有點難,只要幼兒知道蘑菇是一種菌就行了。

  這個環節通過外形的聯系,讓傘來變魔術引出蘑菇,幼兒在找的過程中,也提高了他們想認識蘑菇的興趣。

  (三)讓幼兒認識常見食用菇以及它的簡單結構,在這部分解決“讓幼兒觀察和認識各種食用菇,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這一教學重難點

  1、識蘑菇的簡單構造

  蘑菇和傘的結構很相似,基本的部分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地方

  比如:傘面——菌傘傘柄——菌柄傘骨——菌褟

  老師可以把傘和蘑菇放在一起讓幼兒對比一下,或讓幼兒在蘑菇上找一找傘的影子,看看哪些地方象傘。小朋友很容易就弄清楚了蘑菇的基本結構。在前面“我和傘來做游戲”這個環節中所做的鋪墊在這里就派上了用場。

  2、認識常見食用菇

  (1)結合識字,讓幼兒認識各種食用菇的名稱

  老師分別向幼兒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蘑菇?

  你吃過哪一種蘑菇,什么味道的?

  你剛才找到了哪一種蘑菇?

  每次提問后,請發言的幼兒看一看剛才找到的蘑菇里有沒有所說的,如果有,就拿起來向其他幼兒介紹一下。有些蘑菇幼兒不一定知道名稱,或者叫法不是很規范,老師就可以把這些蘑菇的正式名稱告訴幼兒。在幼兒認識名稱的同時,選擇有代表性的蘑菇出示相應的識字卡,讓幼兒進行識字

 。2)幼兒自由的討論和比較一下,這些蘑菇有什么不同

  蘑菇的外形看起來都像一把傘,但仔細看來各有差異。幼兒的發言可能千奇百怪,毫無條理性和系統性,只要他們能夠仔細觀察并踴躍發言,老師都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3)把差異比較大的兩種蘑菇放在一起讓幼兒進行比較,老師要充分的引導幼兒從蘑菇的大小、外形、顏色、味道等方面來進行觀察

  觀察能力越強的幼兒發現的東西也就越多,比如:平菇長得像一把油紙傘,開的平平的,草菇長得像一把還沒打開來的傘;香菇又矮又胖,金針菇又高又瘦……觀察能力弱一點幼兒的也能區別簡單的顏色、大小等等,老師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給予啟發和引導。

 。4)讓幼兒自由的選擇兩種自己喜歡的蘑菇和它們做好朋友,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拿到蘑菇后,小朋友都會摸一摸,聞一聞,玩一玩。這個和磨菇玩的過程也是幼兒進行比較分析和發現問題的過程,老師要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很快的,幼兒就會發現不同的選擇居然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比如:香菇有時變高了,有時又變矮了;茶樹菇的顏色時深時淺……,這會讓幼兒驚奇得不得了,幼兒探索蘑菇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激發了幼兒喜愛蘑菇的這種情感。

  這個環節,老師要充分鼓勵幼兒從多個角度去探索和認識蘑菇,培養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從中解決“讓幼兒觀察和認識各種食用菇,并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這一教學重難點。

  (四)簡單區分食用菇和有毒蘑菇,然后通過課件,讓幼兒感受蘑菇的益處,進一步激發幼兒喜愛蘑菇的情感,引發幼兒想吃蘑菇的強烈愿望

  1、出示有毒蘑菇的圖片

  “這些蘑菇和剛才認識的一樣嗎?”引導幼兒從顏色上進行區別

  “你見過這些蘑菇嗎?如果見過是在哪里見過的?”“菜市場里有得賣嗎?”“吃了以后會怎么樣?”

  通過這些問題讓幼兒知道圖片上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有毒蘑菇大都有鮮艷的色彩,如果小朋友在野外、大樹下、草地上看見一些長得很漂亮的蘑菇千萬不要用手去碰或采來吃,否則會有危險,而菜市場里賣的和剛才所認識的蘑菇都是可以吃的,營養很豐富。

  2、演示課件

  老師可以在一旁加以簡單的解說

  課件的內容:

  (1)把蘑菇所含的營養素設計成健康的可愛的卡通形象,圍繞在蘑菇的周圍,整個畫面被撐得滿滿的

  (2)畫面上出現各種冒著誘人香氣的蘑菇佳肴,有肉絲蘑菇,雞塊燜蘑菇,蘑菇雜錦,美味蘑菇湯……香噴噴的,冒著熱氣

 。3)一個又瘦又小的小孩直盯著香噴噴的蘑菇,吸著鼻子,口水都流了出來,直嚷:“好香!好香!”

 。4)小孩終于忍不住了,狼吞虎咽地猛吃著蘑菇,吃得肚子鼓鼓的

  (5)吃完蘑菇后的小孩開始變,變得漂亮了,長高了,聰明了,身體棒了。畫面的最后小孩豎著拇指說:“蘑菇真棒!我最喜歡吃蘑菇!”

  小朋友一邊看,感覺自然就會跟著畫面走,看完了以后,小朋友也會覺得蘑菇好香!蘑菇好棒!想吃蘑菇的愿望很強烈

 。ㄎ澹┡c幼兒一起分工合作,做“傘”大餐

  通過前面一系列環節的鋪墊,當老師提出“我們也來做一頓‘傘’大餐”時,幼兒一定會積極的響應

  首先,老師和幼兒一起商量怎樣才能做一頓美味好吃的“傘”大餐,然后讓幼兒自由分工合作。老師可以示范一下如何把蘑菇撕成小細塊,就可以開始了,有的幼兒撕蘑菇,有的幼兒洗蘑菇,小朋友操作的時候,可能會顯得手忙腳亂,甚至在那亂忙,這不要緊,只要幼兒能開心參與其中,這就很好了,老師可以適時的進行指導

  小朋友做好了準備,最后就是老師進行烹飪,做“傘”大餐啰!

  這一頓“傘”大餐在小朋友看來一定是很美味的,因為對自己參與煮出來的東西,幼兒都會很期待去嘗一嘗,吃一吃,就算味道不怎么樣,幼兒都會吃的很開心。這個過程不但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與人分工合作的能力,也讓幼兒從此喜歡上了蘑菇的味道!

  由于時間的關系,這個環節可以延續到下課后。

  (六)活動的延伸

  讓幼兒平時留意一下其它像傘一樣的東西,收集有關的材料,放在觀察區里,讓大家來進行觀察認識。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1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班科學活動《掉下來啦》。

  我這次說課的程序是:一、活動內容的生成和依據二、本班幼兒現狀分析三、目標定位四、活動準備五、主要教學方法六、活動流程七、活動實錄八、教學反思

  一、活動內容的生成和依據。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我這次活動內容的生成和依據。

  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幼兒的身邊取材,我這次活動的選材就來源于生活。在幾次戶外活動時,我看到孩子們喜歡去接飄落下來的樹葉,他們興致勃勃地從地上撿起樹葉往上扔,看它們落下來的樣子,還一邊玩一邊歡呼:“掉下來啦!掉下來啦!”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課程,于是就設計了這個科學領域的活動《掉下來啦》,希望通過游戲引起孩子們對探索落體運動的興趣,引導他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求發展”,就如《綱要》中所說:“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卑l現和感覺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本班幼兒現狀分析。

  新《綱要》強調要關注幼兒的已有經驗,因此我在活動開始之前還對本班幼兒進行了現狀分析。

  我們小一班的孩子年齡比較小,思維還處于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活動來實現。所以我覺得在科學活動中應該避免片面追求科學知識的深度而忽視幼兒智力發育的特點。同時,我班幼兒年齡小、自制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興趣也比較容易轉移,因此,我就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及時引導他們通過活動“ 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目標定位。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我們小一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確立了包含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目標:

  (1)通過游戲引起幼兒對落體現象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2)初步嘗試做簡單的記錄。

  (3)使幼兒樂于探索,能大膽表現。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幼兒擺弄落體進行感性探索,并用動作表示。

  難點是:嘗試用“畫畫”的方法記錄觀察結果。

  為了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我還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讓幼兒觀察、嘗試、探索,在實際操作中解決問題,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等。我將在活動實錄中具體為大家介紹一下。

  總之,目標的定位遵循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注重科學教育內容的趣味性、方法的靈活性、手段的多樣性,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方式,寓教于樂,動靜交替,為此我還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四、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我安排了半圓形的座位,便于幼兒活動和進行觀察。四周還擺放了4張桌子供幼兒在實際操作的基礎上記錄觀察結果。

 。2)物質準備:有樹葉、羽毛、塑料積木、紙條若干,還有4張記錄表、彩筆和一段優美的樂曲等。

  (3)經驗準備:幼兒已玩過落體游戲,并且會畫不同的線條。

  (4)環境創設: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不同的落體,讓幼兒在科學區角活動中自由探索。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

  五、主要教學方法。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我這次活動中的主要教學方法:

 。ㄒ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被顒討η笮纬伞昂献魈骄渴健钡膸熡谆印R虼,教師不光要與孩子平等地參與活動,更應該具備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觀察、研究和指導的技能,同時順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采取相應的適宜的教法:

  1、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在本次活動的第二環節,我給孩子們提供了具有不同下落特點的物體,讓他們在游戲中探索,發現事物本身具有的規律性。

  2、觀察記錄法:《綱要》中科學教育目標第三條指出:讓幼兒“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讓幼兒初步嘗試用“畫畫”的方法記錄,在活動中,我設計了簡單清楚的記錄表,積極引導幼兒探索、討論、交流、分享,并與幼兒合作記錄觀察結果。

  3、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進行探索。

  此外,本活動還采用賞識激勵法、交流討論法、審美熏陶法加以整合,使幼兒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

  (二)、學法

  對于各種疑惑和問題,孩子們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對探究的結果進行推理,得到結論,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并與同伴進行交流。這使孩子學到的是如何去獲取知識,也就是學會學習。本次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主要是:

  1、獨立探究法: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獨立探究,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在本次活動中,我放手讓幼兒獨立去嘗試、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訴他們結果如何,而是讓孩子感到他們有新發現,自己得到結果和找到答案,主動建構知識經驗。

  2、愉快參與法: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孩子主動、快樂的參與,而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

  3、體驗法:幼兒時期尤其需要通過各種感官和材料相互作用來認識材料的特性。在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促使幼兒積極主動的發展。

  六、活動流程

  根據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活動程序: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集體討論→觀察記錄→自由表現→延伸活動

  本次活動總共需要20分鐘,在實踐中我依據孩子的興趣適當延長了幾分鐘。下面具體為大家介紹一下活動過程。

  七、活動實錄

  1、激發興趣(2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顒右婚_始我就出示了具有不同下落特點的物體。

  師:“孩子們,今天咱們小一班來了幾位會在空中跳舞的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呀?”

  孩子們觀察后,都爭先恐后地說出了樹葉、羽毛、小積木、紙條的名稱。

  師:“今天,這幾位小客人想和咱們班的小朋友玩一個小游戲,名字叫‘掉下來啦’!

  孩子們聽到這個名字后都笑了,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師:“呆會兒大家可以和這幾位小客人交朋友,看看它們是怎樣在空中跳著舞掉下來的。”

  此時,孩子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他們已經迫不及待地來參與了。

  2、自由探索(10分鐘)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安排了孩子們自由探索。充足的材料保證了每個孩子都有探索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我和孩子們一起到中間的空地上去玩游戲,我們把不同的物體扔上去,再看它掉下來,并及時和孩子們交流它是怎樣掉下來的,還一起興致勃勃地學它掉下來的樣子;顒釉谝环N安全、寬松、自由又熱烈的氛圍中進行,每個孩子都很快樂,都積極地參與游戲,真正體現了“在玩中學”、“在玩中探索 ”。

  3、集體討論(5分鐘)

  在第二環節中,孩子們在自由探索中獲得了一些經驗,但這些經驗是零碎的,是需要進行加工整理的。因此,在自由探索之后,我安排了集體討論,將孩子們的經驗進行整理。由于材料投放在孩子們的視線范圍之內,所以討論時結合實物進行,避免了空洞無物和盲目性,這也符合小班幼兒的直覺思維特點。

  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用語言、動作和大家交流自己的發現:

  郭瀟說:“老師,小積木掉下來的時候是直直的。”說著還快速地做了一個下蹲的動作。

  凡凡說:“小紙條是轉著圈兒掉下來的!

  妞妞說:“羽毛是輕輕地落下來,積木是重重地落下來!

  張寒旭說:“樹葉是從這兒飄到那兒去的!

  張懿說:“小紙條是翻著跟頭掉下來的!

  ······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都積極交流著,并用可愛的動作表示,與此同時,我又用提示、引導的語言把物體下落的過程和相應的線條結合起來,如:郭瀟說完小積木是直直地落下來之后,我說:“噢,小積木是直直地落下來的,那它象我們學過的哪個線條呀?”當孩子們說出直線后,我們又一起用手在空中畫出了這個線條。使不同物體下落的特點清晰起來,同時也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點。

  4、觀察記錄(5分鐘)

  孩子們得到探索的結果后,教師需要引導他們用適當的方式記錄下來,針對小班幼兒還不能用文字表現和記錄他們的探究和發現,我設計了讓孩子們用“畫”的方法記錄觀察結果。

  由于是“初步嘗試記錄”。所以我設計的記錄表和以往有所不同,4張記錄表上分別畫有樹葉、羽毛、小積木、紙條,并和實物一起分別放在4張桌子上,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在第二、三環節的探索發現,有目的地與同伴合作記錄觀察結果。

  師:“孩子們,這幾位小客人在空中跳舞的樣子好看嗎?咱們一起用學過的線條把它們畫出來吧?”

  這一提議得到了孩子們的響應,由于在第三環節中,我們已經把物體下落的過程與相應的線條結合起來,所以,他們有的憑剛才的經驗很快地在記錄表上畫出了結果,有的又拿起小樹葉、小羽毛扔上去,仔細觀察后也畫出了結果,還有幾個孩子聽到我的話后很茫然地站在那兒,不知道該干什么,我適時地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13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戲中,體會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的方法。

  3.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X X | XX XX | X X | XX XX ||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PPT課件 不同樂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觀察繪本封面

  1.孩子們今天我帶來了一個故事我們一起看一看,這本書的名字叫什么:像狼一樣嚎叫。

  像狼一樣,那是不是狼?(像狼一樣肯定不是狼)

  (這是一個關于狗的故事他的名字叫莫卡。)

  二、欣賞繪本、理解情節

  教師講述P1~3 。

  1.孩子們故事里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幼兒:孩子們那一幅圖說莫卡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師:莫卡只能叫幾下?為什么?

  幼兒:因為數學題的答案是“5”。

  3.哦不能自由自在的吃東西,你看莫卡這日子過得很不自由自在,那你們覺得自己在幼兒園做哪些活動中不能自由自在呢?

  幼兒: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說話、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覺……(這時,教師可以了解到幼兒許多真實的愿望。)

  小結:幼兒園有些事情是可以自由自在的有的是不可以的,莫卡想做一頭自由自在的狼你呢?你也想自由自在對吧?

  三、欣賞繪本、合作游戲

  我們接著往下看,看看莫卡在山上干了些什么?

  1.教師講述P4~6:莫卡終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師出示樂器!斑@里有你們平時玩的樂器,待會你們自由子咋選一件老師再給你們配上一段合適的音樂,很HI的音樂,知道HI是什么嗎?(就是開心的興奮的自由自在感覺)

  孩子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當音樂開始你們就可以自由自在了?

  3.自由自在的感覺怎么樣,好不好?

  幼兒:會做出“很好……很亂……很吵……”等反映。(這里要盡可能地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

  4.好,那么怎樣才能讓我們玩得很“HING”,又可以聽到美妙的聲音。

  幼兒:我們要一起跟著音樂節奏。

  教師:這里我們做一個小規定,就是跟著音樂節奏一起來

  5.教師帶著幼兒一起發現音樂的節奏型,并用拍手的方法來為音樂伴奏。

  6.這下我們要自由自在地動動身體的部位,但一定要按照音樂的節奏來。(找個別做的好的孩子來表現一下)

  四、欣賞繪本,感受結尾

  1.看看莫卡在干嗎?

  由于故事情節緊張而緊湊,所以,當莫卡逃離山頂時,幼兒一起驚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

  2.閱讀繪本最后一頁:猜猜,莫卡會像誰一樣呢?

  直到有一天,米雪又看了一本關于猴子的書,你猜他們家又發生了什么事情?(莫卡去學爬樹了)

  直到米雪又看了本關于魚的書關于熊的書,他們家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以后慢慢看好嗎?

  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他和米雪相親相愛,你不離開我,我不離開你,日子過得很美滿。直到有一天,米雪讀了一本講狼的書。“你瞧,莫卡。”米雪說,“你真有點像狼!”

  哇!莫卡心里想。我是有點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氣。∷鼈冏杂勺栽诘嘏軄砼苋、自由自在地捉野獸、自由自在地對著月亮嗷嗷叫。

  可我過得什么日子!不能自由自在地捉蝴蝶、不能自由自在地吃飯、不能自由自在地學自己喜歡的本領。哦!他突然很想做狼,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狼。

  第二天,莫卡拿定主意,他偷偷溜出屋子,一直朝山上跑去,他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一直跑到高高的山上,“我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樣好自在!”

  他大叫:“世界就是我的啦!”

  很快,莫卡餓了。他想:“沒事,我會自己找東西吃,就像狼一樣。”

  可是,他追不上兔子、咬不著甲蟲、找不到田鼠。

  到了夜里,他想念米雪、想念家:“不過,我還有一件事要試試!彼麑χ鹕脑铝,用足了全身力氣,像狼一樣地嚎叫起來“嗷……”

  突然,山谷里傳來了同樣的聲音“嗷……”莫卡嚇呆了:“是……狼!”

  他轉身朝山下跑去!拔乙丶摇以僖膊灰隼橇恕!彼疵嘏堋

  他終于跑回了家。米雪正在著急地找他:“哦,你回來啦!”他們擁抱在一起,多么快樂。

  以后,米雪和莫卡相親相愛,你不離開我,我不離開你,日子過得還是那么美滿。直到有一天,米雪讀了一本關于猴子的書……

  活動反思:

  活動是為了讓孩子把現有的不滿表達出來,從而引起他們對現實社會中不能自由自在的關注,然后再回過頭來分析這些事情可不可以自由自在,其實是不可以的。在這樣的狀態下制定出來的規則是孩子切膚的感受到的規則,講到后面的游戲中沒有規則的,一個人是玩不起來的,但是有了一個規則之后,就能玩起來了。

  小百科:狼,保護等級有“三有”保護動物。共46個亞種,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14

  活動設計意圖與思路(教育理論依據):

  一、對活動選材的思考:

  進入大班以后,孩子的身體在長大,本領也在增強,因此我們開展了《我自己》的主題活動(源自上海市新教參《學習活動》大班)。

  每次帶孩子們去角色游戲時,更衣室里小毛頭的衣服、襪子、圍巾、鞋子等物品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他們對自己小時候和現在的變化充滿了好奇。教師通過家園合作動員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孩子小時候的照片、嬰兒時曾穿過的衣服和用過的物品。師生共同創設了"我小時候"的主題環境。由于是孩子們自己帶來的物品,因此吸引力真不小。自由活動時孩子們總會三三兩兩地聚集到大家帶來的照片和實物面前議論一番。雖然有一兩個奶瓶看上去差不多,但幼兒照樣能區分這是誰帶來的,一點都不會搞錯。

  面對孩子們在別人面前對自己成長表現出來的一種自豪,我參照主題活動"我自己"的活動要求,在多數幼兒參與了收集小時候的照片、物品并關注活動環境布置時,預設了本次集體活動"我在長大",以滿足孩子們交流分享的愿望。

  二、活動價值的分析:

  1、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知道自己是人群中的一個。

  2、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會關心、幫助周圍的人,體驗與同伴相處的快樂。

  三、活動目標的內涵:

  1、在猜一猜、講一講過程中,體驗自己成長的快樂,萌發繼續關心、幫助別人的情感。

  2、能在集體中運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猜測的結果。

  3、發現自己身體的長大和本領的變化。

  4、能通過觀察、猜測等方式,發現同伴的身體變化和本領的增強。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四、活動環節與教學法設計:

  本次活動環節的設計力圖體現層層遞進、挑戰性。主要預設以下三個環節層層推進:

  環節一:引出話題同伴間互相討論什么是"長大"--引發幼兒誰在長大產生興趣。

  環節二:交流體驗長大過程中的有趣經歷在猜測游戲中交流分享各自成長過程中有趣的變化。

  --體驗自己身體的長大以及能力的增強。

  環節三:活動結束欣賞詩歌(配PPT課件畫面)"我在長大"。。

  --體驗自己成長的快樂,萌發繼續關心、幫助別人的情感。

  活動內容與要求:

  1、在觀察對比中,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正在漸漸長大和變化的事情。

  2、體驗自己成長的快樂,萌發繼續關心、幫助別人的情感。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自己的身體、外貌在變化。

  2、難點:除了感知自己身體的變化外,還要通過看看、摸摸、比比小時候的物品后交流自己的本領在變大,能力在增強,從而體驗到自己長大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布置小小展覽會: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小時候穿過的服飾、用過的物品(奶瓶、搖籃、紙尿褲、小碗、小勺等)。

  2、多媒體課件:我在長大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出話題教師出示漢字"我在長大",引出今天的討論話題。

  1、請幼兒講講"長大"的含義。

  2、師:我們今天討論誰在長大?

  3、師:"我"是誰?

  二、幼兒交流體驗長大過程中的有趣經歷

  1、出示展示板,讓幼兒觀察比較,體驗自己身體的長大。

  1)猜猜照片上的寶寶是誰,和現在比有什么變化。(整合序數)身體的變化:個子、體重、頭、手、腳、等。

  2)請沒有猜出來的小朋友站出來,你們為什么猜不出,她哪里變了?

  外貌的變化:發型、臉型、體型。

  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從小到大身體、外貌都在發生變化,除了個子長高了,體重增加了,頭手腳等都變大了,還有的發型變了、臉型變了、體型也變了,這說明小朋友的身體在生長,在長大。

  2、參觀小小展覽會,體驗自己能力在增強。

  1)組織幼兒參觀小小展覽會"小時候的我"。(展示孩子們嬰兒時用過的物品,穿過的服飾)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在自己身上比一比,你能發現自己在長大的秘密嗎?

  活動反思:

  在豐收的田野上,有農民的收獲;在城市里有工人的收獲;在學校里老師有自己的收獲……從大人們的收獲的喜悅引入主題很自然地引起學生的共鳴:那我們的收獲是什么呢?

  本課主題內容又包括 “我長高了”“我懂事了”“我的學習進步了” 三個活動主題。課堂實際教學中,通過與孩子們交流、觀察和對孩子們的了解看來,本課時教學是比較成功的?偟膩碚f,較好的方面有:

  1.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結合他們成長的經歷組織教學,使他們感悟更真切、更深刻,確實感覺到自己各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獨立性、生活知識,文化知識有了很大提高,個人素質成熟了好多,使自己更加自信!

  2.采用多媒體等教學,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使他們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加之自己的生活,成長經歷,讓學生積極參與更加主動!

  3.討論和交流培,養了孩子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全面,也使他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但是,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1.學生是否能發現其他同學的進步,并為同學的進步感到高興;

  2.還有的同學,看不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自信心還欠缺很多。

  3.能否積極主動的采用多種方式記錄自己的成長與進步等。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15

  【活動思路】

  本內容有兩個難點。對于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這難點,設計首先通過分類活動提示問題,使原來重的一類物體中產生輕的物體,輕的物體中產生重的物體。同時通過設問促使幼兒思考、解答。其次,安排排序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體驗、幫助他們理解。

  第二個難點是理解物體大小與輕重的關系。幼兒對物體大小與輕重的關系總是認為在的物體是重的,小的物體是輕的。因此,設計通過游戲讓幼兒在猜錯的過程中糾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確的觀念即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理解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3、知道物體的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2、難點:理解物體大小與輕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動準備】

  1、材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雪花片等物品。

  2、環境創設:在數學區中放置各種供測量的物品和天平。

  【活動過程】

  分類—>討論—>分類—>游戲—>排序

  1、通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特體輕重的感性經驗。

 。1)在數學區中提供天平和各種物品。物品放在盒子里,每個盒子里放兩件物品。

  (2)要求幼兒將物品按輕重分類,即將每個盒子里的物品按輕重分別放入有輕重標記的盒子里。

  2、通過討論確定區別輕重的方法。

 。1)出示兩件物品,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件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2)出示輕重差別很小的兩樣東西,討論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種方法更好。

  3、通過分類活動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1)幼兒每人取兩件物品,用天平稱出輕重后放入相應的分類盒中。

 。2)從標有重或輕的盒子里取出兩件物品,提問:這兩樣東西都是重的?然后放在天平上,讓幼兒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過游戲理解大的東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東西不一定是輕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體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鐵塊。

  5、通過排序活動進一步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讓幼兒在數學區中將三個以上的物體按輕重排序,并作好記錄。

【幼兒園優秀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柳永詩詞《望海潮》公開課優秀教案03-30

林黛玉進賈府優秀公開課教案范文04-14

白楊禮贊公開課教案10-31

公開課《猴王出世》教案11-23

《楊氏之子》公開課教案03-04

《夕陽真美》公開課教案06-03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03-30

墨子《公輸》公開課教案05-02

幼兒園讀書日優秀教案03-23

陳情表公開課教案10-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一级精品在线高清 | 中文字幕欧美视频77 |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精品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