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總八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游戲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在游戲中學習歌曲,易于被幼兒掌握。選擇幼兒熟悉與喜歡模仿的小動物來進行歌曲創編的嘗試,應該會讓幼兒更快掌握歌曲創編的小秘密,體驗到歌曲創編的樂趣。并且依托游戲的方式進行歌表演,既能鞏固幼兒創編的成果,又能有一種激發幼兒創編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創編新的歌曲,體驗成功的樂趣。
2、在游戲情境中學習歌表演,激發幼兒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的頭飾;動物卡片、食物卡片。
2、學會歌曲《誰餓了》。
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活動內容教學設想
復習歌曲《誰餓了》引導幼兒邊唱邊做動作,表演第一段歌詞。以復習歌曲的形式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也起到練聲的作用。
引導幼兒創編新的歌詞1、師:(咕嚕嚕)“小狗吃飽了,還有誰餓了?”(教師示范出示小豬、小猴)它喜歡吃什么呢?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2、在給予提升后,帶領幼兒邊唱新歌詞,邊進行表演。
3、請幼兒說說,還有誰餓了?創編新的歌詞,并進行歌表演。創編歌詞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也是這次活動的難點,在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基礎,教師加以引導,創編出新的歌詞,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的體驗。
歌表演
1、提供各種動物頭飾,讓幼兒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表演。
2、表演熟練時,教師突然唱“一只老虎出來了……”,讓幼兒了解老虎會吃小動物的特點,激發幼兒參加游戲的興趣。增加老虎的唱詞,使游戲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游戲
1、交代游戲規則,幼兒扮演小動物,教師扮演老虎、獅子、狼,引導幼兒玩音樂游戲“誰餓了”。
2、幼兒更換頭飾繼續游戲2—3遍,可以嘗試讓能力強的幼兒扮演老虎進行游戲。在游戲一次后講解游戲規則,更能讓幼兒理解。
給予幼兒練習各種動物角色的機會,鞏固對新的歌詞的掌握。
5、小結教師對活動做小結,鼓勵幼兒繼續創編;顒幼匀唤Y束。通過鼓勵幼兒繼續創編歌詞,讓幼兒保持學習的興趣。
發現這個內容時,我就覺得欣喜,這個活動幼兒肯定喜歡。原因有兩點:一是內容是有關小動物的,小班幼兒最喜歡模擬、扮演各種小動物了;二是創編活動富有挑戰性,幼兒又是首次嘗試,肯定會在其中體驗到樂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設計了活動方案;顒佑袃山虝r,第一教時著重在學唱歌曲,第二教時著重在創編歌曲。兩次活動下來,我針對活動進行了反思,讓我覺得值得在今后課堂教學中注意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動有趣的教具
小班幼兒喜歡動態的、真實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觸摸的。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手偶作為引入的教具,一只有著會張開合攏大嘴巴的狗,還有一根逼真的肉骨頭。在第一教時時,幼兒就被這只小狗深深地吸引了。很快就學會了歌曲,并且印象深刻,為第二教時的創編做好了鋪墊。第二教時時,這只狗的引入,讓幼兒的創編欲望一下子被激發。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目標:
1.學習并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所表現的童趣。
2.體驗角色表演的快樂。
3.嘗試用適當的詞語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發展創造能力。
準備:
活動前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制的黃米飯、炒青菜若干盤,毛竹筷一雙,螞蟻卡片2~3張,黑板一塊。
過程:
一、產生興趣
1.猜一猜。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客人一起來做游戲(慢慢拉開黑板上的紙簾,露出螞蟻觸角和上半個頭),猜猜它是誰?
(幼兒猜測一番后,教師出示整只螞蟻卡片。)
幼:是螞蟻。
(用猜想形式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逐步出示的方式可引導幼兒有方向地猜測,避免漫無邊際。)
2.喊一喊。
師:誰能把螞蟻喊到身邊來?
幼:小螞蟻!小螞蟻!
幼:小螞蟻快來,我們有許多小朋友。
(教師扮演螞蟻邊搖頭邊向前走,但表示拒絕走到幼兒身邊。)
師:螞蟻不肯過來,我們要想一個辦法逗逗它,把它引過來。
3.逗一逗。
師:我們怎樣喊才能把螞蟻引過來呢?
幼:螞蟻來呀來。
師:拿什么逗它?
幼:螞蟻螞蟻我給你小汽車玩具/螞蟻螞蟻我帶你去春游/螞蟻螞蟻我有好看的書/螞蟻螞蟻我給你吃巧克力……
師:我們還是一起來試一試吧。(大家一起招手喊:“螞蟻來呀來,我給你……”)
(教師設計了游戲情境“逗螞蟻”,可引導幼兒充分展開想象,理解兒歌內容,并熟悉兒歌句式“螞蟻來呀來”。)
二、在游戲中學習兒歌
1.逗引螞蟻。
師:咦。今天早晨我們做了什么飯菜?
幼:黃米飯/炒青菜。
師:把它們拿出來逗逗螞蟻吧。
(師幼一起擺出“黃米飯”“炒青菜”和毛竹筷,引導幼兒再次逗螞蟻。)
幼:螞蟻來呀來。
師(扮演螞蟻搖頭):嗯,不來不來。
幼:來吃飯,快快來吃飯。
師(扮演螞蟻):什么飯?
幼:黃米飯。
師:什么菜?
幼:炒青菜。
師:什么筷?
幼:毛竹筷。
師(扮螞蟻來到餐桌前做聞一聞并吃得很香的動作,然后眉頭一皺):吃不完,怎么辦?
幼:搬回去。
師:搬回去干什么呢?
幼:留著以后吃/留給姐姐吃/留給爸爸媽媽吃/留給爺爺奶奶吃……
師:螞蟻有了好吃的東西能想到別人,真是好樣的。一想到有更多的螞蟻能吃到好吃的黃米飯、炒青菜,它在搬的時候心情會怎么樣?
幼:高興/快樂。
(教師一邊做螞蟻搬東西的動作一邊念“哼喲哼喲搬得歡”。)
師:為什么螞蟻搬米飯時要“哼喲哼喲”的?
幼:它搬得多/它力氣。浵佉稽c點大,很吃力。
師:它一次能搬多少米飯?為什么?
幼:兩粒/一粒。
師:螞蟻個頭那么小,還沒有米粒大。它一次搬一粒還很辛苦呢,所以它們走得很慢。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哼喲哼喲搬得歡”的動作。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抓住了兒歌中的“哼喲哼喲搬得歡”,啟發幼兒分別對“哼喲哼喲”與“搬得歡”進行聯想,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加深了幼兒對螞蟻體型小、力氣小的印象;二是發揮了移情作用,讓幼兒明白有了好東西與他人分享是快樂的事。)
師(出示黑板上的另一張螞蟻卡片):還有一只螞蟻呢,我們再來逗逗它。(幼兒再次逗螞蟻,教師扮螞蟻與幼兒互動:螞蟻來呀來,快快來吃飯……)
(幼兒逗引螞蟻的過程就是熟悉兒歌內容的過程,十分有趣,激發了幼兒表達的欲望。教師扮演螞蟻有助于幼兒更快地進入游戲情境,在對話與扮演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兒歌的情趣,熟悉兒歌的句式。)
2.學習兒歌,并進行表演游戲。
(1)學習兒歌。
師:把剛才我們逗螞蟻吃飯的游戲連起來說一說就是一首兒歌,你們聽――(教師朗誦兒歌《逗螞蟻》。)
(教師朗誦兒歌是為了完整呈現兒歌的問答句式,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師:請小朋友也來說一說。(幼兒在教師的提示下朗誦兒歌數遍。教師提醒幼兒可加上招招手、聞一聞、吃一吃的動作,并提醒幼兒注意區分問和答,以幫助幼兒準確理解兒歌內容。)
(2)游戲。
玩法:先請兩位幼兒和教師扮演螞蟻,一起躲在“洞”里,讓其他幼兒來逗螞蟻。大家喊第一句“螞蟻來呀來”,螞蟻說“嗯”,大家喊第二句“快快來吃飯”,螞蟻問:“什么飯?”大家答:“黃米飯!蔽浵亞枺骸笆裁床?”大家答:“炒青菜!蔽浵亞枺骸笆裁纯?”大家答:“毛竹筷!敝笪浵伮艹鰜,來到餐桌前聞一聞后再吃,吃飽后螞蟻說:“吃不了!贝蠹艺f:“往回搬!庇谑,螞蟻邊念“哼喲哼喲搬得歡”邊搬“黃米飯”(一次搬一粒)。第二次游戲時,一組幼兒做螞蟻,其余幼兒邊念兒歌邊逗螞蟻。第三次游戲時,全體幼兒扮演螞蟻,教師逗螞蟻。
(小班幼兒年齡小,較容易進入游戲情境,但主動性往往不夠,所以教師的參與既是一種示范,又能幫助幼兒開展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三、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稱
1.師: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要再請螞蟻來做客,還可以準備些什么飯菜?
幼:紅豆/蛋炒飯/揚州炒飯/白米飯/黑米粥……
幼:炒菠菜/紅燒肉……
(教師引導幼兒將新的飯菜名編到兒歌里,大家一起念。)
2.師:小朋友回到家里還可以編編新的兒歌,和爸爸媽媽一起玩玩這個游戲。
(這是一個調動幼兒已知經驗的環節,既貼近幼兒生活,又可以將游戲延續下去,使幼兒充分體驗學習兒歌的快樂,并推動幼兒與家長互動。)
附:逗螞蟻
螞蟻來呀來,快快來吃飯。
什么飯?黃米飯。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吃不了,往回搬,
哼喲哼喲搬得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師生互動問答,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學說故事里的角色語言。
2、鼓勵幼兒樂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兒不隨意離群,初步培養安全自救意識。
活動準備:圖片、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 師生互動,理解故事內容。
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兒童公園去看看。
1、(教師出示圖片一)兒童公園里有誰?幼兒自由回答。(教師打開門,出示小羊一家)原來是羊媽媽帶著小羊們來玩呀。他們玩得好開心,這只小羊怎么啦?他在想什么?他的名字叫“小雪”,小雪忘記了媽媽告訴他不要亂跑的話,一個人跑開了。
2、(教師操作圖片二)這時,他會碰到誰呢?(狼)狼看見羊會怎么說?(請小朋友學學同伴的話)這次狼裝作很善良的樣子對小羊說:“你好,小羊,迷路了吧,我送你回家!比绻闶切⊙颍銜趺礃幼觯繛槭裁?
3、(教師操作圖片三,邊講述故事邊提問)小雪仔細看了看它,怎么兩眼發綠,尾巴拖在下面直搖,媽媽說過,這是狼呀!怎么辦?小雪不動聲色地說:“狼大伯,我的家在城的那邊,你和我一起走好嗎?”狼心里想:“哼,走就走,走到沒人的地方,就吃掉你!”小雪盡找最寬大的、人多的地方走。(這是為什么?)不一會兒,到了交通路口,大象警察穿著制服正在執勤。(小雪會怎樣向大象求救呢?)小雪走到大象警察跟前故意摔在地上,大象看見了用鼻子把他卷起來,小雪猛地一跳,躲到大象身后。狼見情況不妙,轉身想逃,大象的鼻子呼的一下把狼打昏了。(大象警察真厲害,一下就把狼打昏了。我們來學學他的動作。)
二、完整欣賞故事《迷路的小羊》。
1、完整欣賞故事錄音。
那么,這只迷路的小羊有沒有安全地回到家呢?讓我們一起聽聽故事《迷路的小羊》吧,會講的小朋友可以跟著輕輕說。
2、提問:小雪為什么會迷路?他是怎樣脫險的?(他有哪些地方表現的很聰明)你喜歡小雪嗎?為什么?
三、結合幼兒生活實際,教給幼兒初步的自救方法。
我也很喜歡小雪,因為遇到危險,不慌不忙,積極動腦想辦法。我們小朋友是不是也像小雪一樣聰明呢?老師要考考你們。
1、出示圖片四:這個小朋友怎么了?如果你是他,你會怎么做?
2、出示圖片五:如果你一個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門,怎么辦?
3、出示圖片六(火災):發生了什么事?只有一人在家怎么辦?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遇到危險一定要積極開動腦筋,保證自己的安全。
四、自編歌曲《迷路的小羊》。
小朋友,如果你看見迷路的小羊,你愿意幫助他嗎?好,讓我們一起來送他回家。
“公園里草地上,有只迷路的小羊,咩咩咩咩……,哭著叫媽媽。小朋友看見了,抱起迷路的小羊,啦啦……,把他送回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眼睛的基本構造,知道眼睛的用途。
2、知道要愛護眼睛以及可能會傷害眼睛的危險行為,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眼睛的特寫圖片,小男孩玩偶,細樹枝。
2、胡蘿卜沙拉。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活動。
教師:
(1)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夾顆黑葡萄。上大門,下大門,關起門來就睡覺。
。2)教師:小朋友們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么呢?
2、讓幼兒觀看眼睛的特寫圖片,了解眼睛的大概構造以及作用。
。1)教師: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處?中間的`黑葡萄是什么?
。2)教師:眼睛是用來干什么的?(請幼兒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見東西的感覺。)
。3)教師小結:眼睛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沒有眼睛我們什么也看不到。
3、觀看情景表演,了解可能會傷害眼睛的種種行為。
。1)教育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1——看電視時離電視機很近,會傷害我們的眼睛,也不能看的太長時間。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2——偷偷地戴大人的眼鏡。眼睛有問題的時候才需要戴眼鏡,不要隨便戴別人的眼睛會傷害自己的眼睛。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3——用臟手揉眼睛。臟手上有許多細菌,用臟手揉眼睛會讓眼睛受傷。
(4)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4——對著太陽看,盯著強光看?春軓姷墓饩會傷害我們的眼睛。
(5)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情境5——玩尖銳的物品。會不小心扎到眼睛。眼睛受傷了就什么耶看不見了。
4、引導幼兒了解保護眼睛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有哪些保護眼睛的方法嗎?
。2)教師小結:看書看電視時間長了要向遠處眺望一下,看看遠方的東西,還可以看看綠色的樹林、草地,讓眼睛休息、放松。也可以多吃一些對眼睛有好處的胡蘿卜、鴨肝、豬肝等。等我們長大一點兒,我們還學會做眼保健操,這些都是保護眼睛的好辦法。
5、引導幼兒觀看教學掛圖或幼兒用書,懂得有危害的行為不可以去做。
6、讓幼兒愉快地享用胡蘿卜沙拉,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燙傷對身體的危害。
2、了解簡單的預防方法。
二、活動準備
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
(1)圖片上的人怎么了?為什么會這樣?你被燙傷過嗎?
。2)教師小結:這些人因為自己或別人不小心,才會被燙傷的,燙傷后會留下疤痕。
2、討論
(1)生活中哪些東西會引起燙傷?幼兒園哪些東西會燙傷我們?
。2)怎么樣做才能避免燙傷?
3、教師小結
1、討論:如果我們不小心燙傷了,怎么辦?怎樣處理才是最好。
2、教師小結:燙傷了先用冷水沖一會兒,然后用干凈的紗布或毛巾蓋在上面不動,再找大人幫忙上藥或去醫院。千萬不能隨意撥弄燙傷的地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幫助小豬做小煎餅的情境中,體驗幫助朋友的快樂。
2、嘗試用四角往中心折的方法制做小煎餅。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在幫助小豬做小煎餅的情境中,體驗幫助朋友的快樂。
嘗試用四角往中心折的方法制做小煎餅。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r值取向:在小豬開煎餅店的情境中,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小豬在街上開了一家早餐店,猜猜它在賣什么好吃的早餐呢?
★小結:原來小豬賣的是暖暖的、香噴噴的煎餅。
二、嘗試做煎餅
(價值取向:通過觀察,知道四角往中心折的方法,并嘗試制作煎餅。)
(一)觀察制作方法
師:煎餅太好吃了,一大早餅就全部賣光了,小豬忙得都來不及做了,我們和小豬一起做煎餅吧。
1、觀看視頻。
2、交流制作煎餅的方法:小豬是怎么做煎餅的?
●對邊折
★小結:小豬剛開始做煎餅的時候使用對邊折的方法:煎餅不動,從下往上折,從左往右折,一共折兩次。
●四角往中心折
個別嘗試四角往中心折
★小結:做煎餅的第二步:找到中心點,四個角往中心折,煎餅就做好了。
★總小結:原來做煎餅的時候我們先對邊折,然后再四角往中心折,香噴噴的煎餅就做好了。
。ǘ┳黾屣
1、幼兒制作煎餅
2、教師隨機指導
三、煎煎餅
。▋r值取向:在幫助小豬煎煎餅的過程中,體驗幫助朋友的快樂。)
1、幫小豬煎煎餅
2、賣煎餅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鳥和小田鼠之間的友愛之情。
2、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體驗交流溝通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操作圖片;小鳥和小田鼠
2、玩具電話(手機)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田鼠和小鳥,引出課題。
教師:吱吱吱,誰來了?
喳喳喳,又有誰來了?
二、欣賞故事,想象表述。
1、操作圖片,教師有表情講述前半段故事。
(1)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小田鼠和小鳥一起玩?
(2)幼兒自由想象,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2、繼續講述后半段故事。
教師:小田鼠想了個什么辦法?
三、進一步理解故事。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有誰?
(2)小鳥和小田鼠分別住在哪?它們為什么不能一起玩?
(3)小田鼠為什么要種喇叭花?它們為什么要打電話?你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涵)
2、幼兒戴上胸貼,練習對話。
提問:它們是怎樣打電話的?(幼兒學習)
四、游戲:打電話(情感的遷移)
1、你想給誰打電話?
2、幼兒用玩具電話機進行游戲,體驗溝通交流的快樂。
故事:喇叭花電話
一棵很高很高的樹上,住著一只小鳥,樹下住著一只小老鼠。
小鳥想找小老鼠玩,可是,他羽毛還沒長好,不會飛。小老鼠也想找小鳥玩,可是,他不會爬樹上不去。
小老鼠在樹下種了一棵喇叭花。
喇叭花爬呀爬,爬到小鳥家。喇叭花長呀長,開出了一朵朵又圓又大的喇叭花。
小老鼠看著這一朵朵又圓又大的喇叭花,心里想:這又圓又大的喇叭花多象電話機呀!這彎彎曲曲的莖不就是電話線嗎!有了電話機,我就可以給小鳥打電話了。
于是小老鼠對著喇叭花喊:“喂,你好,我是小老鼠。”小鳥在樹上回答說:“你好,小老鼠,我是小鳥!毙±鲜笳f:“媽媽不在家,我好孤單,你能為我唱歌嗎?”于是小鳥就為小老鼠唱起了歌。
一棵喇叭花,連著兩個家,小鳥和小老鼠,天天說著悄悄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小班活動 漱口。
2、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詞匯:拿、唱、抬等詞,注意漱,咕嚕,等詞的發音。
3、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喝水的小花茶杯,數目和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表演兒歌內容,激發幼兒學詩歌的興趣。
⑴教師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
、平處煟骸皠偛拍銈兛吹嚼蠋熢诟墒裁?”(幼兒:“漱口”注意發準shu的音)
⑶教師邊動作過示范朗讀兒歌,幼兒教案《小班活動 漱口》。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二)、提出兒歌的名稱,提問兒歌的內容。
、沤處煟骸皠偛爬蠋熢谑,還念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提問兒歌的名稱,練習發漱的音。
、怯變涸俅斡^看并注意聽,教師邊動作邊念兒歌。
、忍釂枺
a、“教師手里拿著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手拿花花杯,學習詞:拿)
b、“喝口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喝口清清水,學習詞:喝,注意“清”的發音)
c、“然后頭怎樣,嘴怎樣?”(引導幼兒說出抬著頭,閉著嘴,學習詞:抬、閉,注意“嘴”的發音。)
d、“水吐出來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說出咕嚕咕嚕吐出水,學習詞:咕嚕,并發準音)
(三)集體學念兒歌:
1、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1-2遍。
2、幼兒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邊動作邊念兒歌1-2遍。
(四)結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讓幼兒知道要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飯后漱口,并對兒歌及時進行鞏固。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總八篇】相關文章:
【精華】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八篇03-31
【精華】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匯總8篇03-27
【精華】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六篇03-26
【精華】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匯總10篇03-22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九篇03-24
精選幼兒園小班體育教案模板匯總03-30
【精華】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3-30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總九篇03-30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案模板匯總八篇03-25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匯總九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