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時間:2024-04-25 13:10:29 詩琳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范文(精選10篇)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3個數的連加連減,并能計算出得數。

  2、能積極思考,提高理解與運算能力。

  3、培養合作意識,喜歡參加數學計算活動,體驗活動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4、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5、使幼兒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活動準備:

  1、教具:仿真人民幣,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統計格,題卡,小票,紅旗,獎品,購物籃,塑料袋6個。

  2、學具:仿真人民幣,鉛筆,操作冊。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問好,走線。

  師:小朋友們中午好!今天教師里來了好多的客人老師,和她們打個招呼吧,好,打過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師了,轉過來和陳老師做好朋友吧,陳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

  師: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陳經理,今天特地來邀請小朋友去參加我們超市舉辦的“超市大贏家”的游戲比賽,想參加嗎?

  師:讓我們一起先排好隊,順時針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腳尖親腳跟,安安靜靜地走去超市吧。

  2、線上游戲:快樂大巴

  師: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身器材呀!咦,還有玩具汽車呢!我們先來玩玩開汽車的游戲好嗎?

  師:這是一輛開往北京的“快樂大巴”,被我摸過頭的小朋友,請你們先上車吧。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就要開,嘟嘟嘟、嘟嘟嘟,車上現在有幾人?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就要開,嘟嘟嘟、嘟嘟嘟,你們幾個快上來,車上現在共幾人?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們幾個請下車,車上現在剩幾人?

  二、集體活動

  1、學習3個數連加

  師:我們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經戴好了“爸爸”“媽媽”“寶寶”的胸牌,請你們選擇和自己相同顏色的胸牌,組成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請根據你們胸牌的顏色,選擇相應的家庭代號,輕輕的坐下來。

  師:比賽正式開始!我為每個家庭準備了20元的備用金,今天的比賽規則是用錢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們的冠軍家庭。現在請每組家庭派一名成員來領取備用金。

  師:我們要開始購物了,請每個家庭去超市購買三樣物品,買單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兒組成的家庭自由購物,音樂)

  (師扮演:親愛的顧客朋友們,歡迎光顧好上好超市,由于現在是下班時間,是購物高峰期,人員擁擠,請您帶好您的寶寶,管理好您的財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謝謝!)

  (每個家庭排隊買單)

  師:請每個家庭分別說說,你們買了什么?

  師:我們買的3樣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呢?

  師:哦,剛才已經買過單了,但是陳經理想知道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超市大贏家”第一回合的挑戰開始了!請每組家庭派出一名成員,在黑板上計算出你們買的三樣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在這個環節中,哪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軍!

  (引導幼兒一起操作,列式計算。選出暫時領先家庭,貼好紅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幼兒述說自己的計算思路)

  師小結:真不錯,要計算三樣物品一共多少錢,就用三個數連加。

  2、學習三個數連減

  師:3月11日,日本發生了大地震,由此引發海嘯,造成重大人民傷亡和財產損失,為幫助日本群叢度過難關,全世界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受災的日本人嗎?

  師:好,好上好超市正在舉辦募捐活動,請每個家庭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幫一幫那些可憐的人們,捐款的金額不限制,也就是說你們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請在黑板上記載好你的捐款金額。

  (捐款與記錄)(師:謝謝!您真有愛心!謝謝!受災的人們會感謝您的!謝謝,你是愛心小天使!)

  師:各組家庭請注意,20元備用金,超市購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還剩下多少錢?我們應該怎么計算呢。這可是“超市大贏家”第二回合的較量了,請每組家庭派出一名成員來大顯身手。

  (引導幼兒一起列式計算,評選領先家庭,貼好紅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你是怎樣想的?

  師小結:哎呀你們真是太厲害了,我也是這樣想的,要想知道還剩下多少錢,就要用錢的.總數,減去第一次花掉的,再減去第二次花掉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連減。

  三、分組活動

  師:每個家庭剩下的錢不多了,可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辦呢?(幼兒:賺錢)

  師: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幫忙完成,這可是第三回合的較量哦,哪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為你的家庭爭得一面紅旗。

  力量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擺亂了,需要一定的力氣來整理哦,因為你們是力量組的,請你們把每個圈內的計算題算出來,套在和它得數一樣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線連起來。

  智慧組:超市又到清帳的時候了,請你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幫陳經理把這些帳單的結果算出來。

  (幼兒工作,教師巡回檢查,核對。評選出第三回合領先者,貼好紅旗。)

  四、交流小結,延伸生活,師幼道別

  1、評選冠軍,頒發獎品。

  師:那么,哪組家庭是今天的超市大贏家呢?好,我們用熱烈的掌聲祝賀今天的冠軍家庭!好,現在開始發放獎品。

  師:冠軍只能評選出一個,沒有得到冠軍的家庭并不是很差,你們也是最棒的!加油,在以后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計算速度,也來嘗嘗拿到冠軍的滋味,好嗎?

  2、“超市大贏家”的比賽結束了,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幫爸爸媽媽做好家庭收支記錄,做個理財小管家哦!

  教學反思:

  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本課練習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說出在生活中用到的連加連減計算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回答,再列式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拓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能各抒己見,說的問題新穎而且切合實際。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7頁的內容及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5一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掌握三個分數連加、連減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規范書寫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三個分數連加、連減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把整數化成假分數,再計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昨天,我們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誰能說一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什么?

  二、教學實施

  1、出示例3。電視臺少兒頻道各類節目播出時間分配情況如下:

  (l)請學生根據所給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計算的問題)

  學生自己將所提問題及解答過程寫在練習本上,集體交流。

  (2)老師提問:前三類節目共占每天節目播出時間的幾分之幾?

  學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老師巡視,并請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同學板書在黑板上。

  方法一:4/15+1/15=(4+1)/15=5/15

  5/15+7/15=(5+7)/15=12/15=4/5

  方法二:4/15+1/15+7/15=(4+1+7)/15=12/15=4/5

  引導全班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種方法,并作出評價:“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學生交流,達成共識:用三個分數直接相加比較簡便。

  (3)出示問題:其他節目占每天播出時間的幾分之幾?學生思考列式: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板書:1—2/15—12/15

  請學生試著計算。老師提問:“1”應化為分母是幾的分數?為什么?請學生將計算過程板演出來:1—2/15—12/15=15/15—2/15—12/15=(15—2—12)/15=1/15

  提問:如果將2/15換成3/15,請你算出結果。

  學生計算:1—3/15—12/15=(15—3—12)/15=0/15

  提問:0/15是多少?你能解釋嗎?

  小結:分子是0,根據分數與除法關系,用除以任何整數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的分數都等于o。

  2、完成教材第107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請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請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6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訂正。

  3、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7題。

  學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4、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8題。

  根據學生課前的調查進行解答。并對學生進行合理安排時間,高效應用時間的教育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注意在計算分數連加、連減時,用幾個分數直接相加或相減比較簡便。另外,如果被減數是“1”時,將被減數化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假分數再計算,當分子出現o時,這個分數就等于o。

  板書設計: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3

  一、設計思想

  長期以來,計算教學忽視了教學本身的人文因素,脫離了學生個體。因此,計算教學總是與單調、枯燥連在一起。新課程的實施,給計算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教學設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構想、設計現實、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欣賞、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等多種活動中學習數學、享受數學并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連加、連減在學生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這兩類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從而擴大學生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并為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打下必須的基礎。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難點之一。教材先通過例1教學連加,然后呈現例2的摘絲瓜場景教學連減。接著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逐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鞏固對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的認識。

  三、學情分析

  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一知識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充分引導學生聯系具體情境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掌握計算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多觀察、多討論、多表述,在多樣的活動中深入領會并掌握知識。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情景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理解連加、連減的具體含義,會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

  2、培養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

  4、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連加、連減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聯系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算順序,學會計算。使學生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1、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圖片,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并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并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借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后,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延續情節,學習連減。

  愛于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為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著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3、觀察對比,小結算法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系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梁,形成聯系,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七、教學準備:

  圖片、小棒、正方形片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舊引新

  師:小朋友們,這個星期天,你們都到哪兒去玩兒了?(生自由發言)

  師:這個星期天,有兩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鄉下的奶奶家玩(貼出圖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媽媽就帶著她們姐弟倆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了。來,我們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來算一算吧!

  學生看卡片口算: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師:一路上,芳芳看到車外的橘子黃了,地里的辣椒紅了,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不一會兒,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雞呢!芳芳連忙跑過去幫奶奶喂雞。引出例1。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兩位小朋友去鄉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號”公共汽車的情境,相機進行口算練習,既調動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又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連加

  1、說圖意。演示小雞圖(動態)。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小雞也想和我們交朋友,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米,先跑來了兩只,又跑來了一只。)

  (2)師:根據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只小雞?)

  學生復述圖意,指名說,同桌說,齊說。

  2、嘗試列式。

  師:要知道一共有幾只,小朋友們會列式計算嗎?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為什么?

  (1) 隨生答板書:

  5+2=7 7+1=8

  5+2+1=8或5+1+2=8

  指名學生說說第一種方法兩個算式的意思。

  師: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還列出了5+2+1=8和5+1+2=8這兩個算式,老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誰能來告訴老師?(生回答)

  (師恍然大悟狀)哦,老師明白了,原來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還可以直接把5、2、1三個數加起來!

  (2)讀算式。(師:剛才的小朋友讀得真不錯,你也跟著他讀一讀吧)

  (3) 比較不同。

  引導學生看這兩個算式與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個數,兩個加號,讓學生給這樣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數學上叫做連加(板書:連加)生齊讀。

  (4) 說算理:

  師: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生先討論,再匯報)

  匯報交流(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師:是呀,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師指板書:5+2=7),算出得數7(將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數(強調是算出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這樣的計算,也就是說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板書:從左往右)

  學生齊說計算方法。

  探究連減

  師:你們幫小雞解決了難題,他們可高興了,過了一會兒,又發生了什么事呢?

  (原來有8只小雞,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說圖意(同連加)

  師:小朋友,看了這幅圖,你會編個數學小故事來考考大家嗎?(學生同桌先討論,再交流)

  師:要求還剩多少只小雞,會列式嗎?這個算式怎么讀?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還有一個2呢?8-2-2表示什么?得數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學生答后齊說,師隨學生回答將板書填寫完整)

  師:看看這道算式又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減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會給它取個名字嗎?(板書:連減)生齊讀

  指出:計算連減時一般也是先把前兩個數相減,再把算出的得數減去第三個數,也就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3、初步小結:幫完了奶奶喂雞,小朋友也認識了今天的兩個新朋友,它們是-------?都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連加、連減,在計算時,一般是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的。

  【設計意圖:現實生活既是學習數學的起點,又是學習數學的歸宿。創設情境是現實生活與計算教學溝通的橋梁。在新授部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芳芳給奶奶喂雞的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情景,既生動地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又讓學生直觀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更讓學生感受到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其間,采用由扶到放、小組或同桌合作討論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觀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聯系情境、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下面看老師擺出的圖,你們會列式計算嗎?

  操作:

  (1)先擺4根小棒,再擺3根,再擺1根

  (2)先擺10個正方形片,再用線劃掉3個,再圈出5個)

  學生看教師操作過程分別在書本72頁上列式計算。

  提問: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學并提問:為什么用10去減呢?

  2、想想做做第2題

  師:喂完了小雞,芳芳來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邊,看到小河邊有一棵高高的樹,一群小鳥正在上面快樂地飛翔呢!(多媒體出示動態的圖)你能說出這幅圖的意思嗎?看了這幅圖,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連加算式嗎?(板演齊練)指名問:4+3+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題

  師:小河邊有高高的樹,清澈的小河里,還有著一群可愛的小鴨子在游玩呢!(出示圖片)誰知道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啊?你會列出一個連減算式嗎?9-2-4表示什么意思?得數3表示?為什么從9里面去掉呢?

  4、給小鴨子找家

  師:小鴨子們在河里游玩了一會都上岸了,可是,它們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他們找一找嗎?(出示圖,小鴨子身上寫著得數,小房子上寫著相應的算式)

  學生上來給小鴨子找家,個別提問:你是怎么算的?

  師:還有誰找不到家啊?哦,老師幫得數是1的小鴨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們能幫它造完嗎?(學生交流方框中應填幾)

  師:你們真棒!咦?這里還有一只小鴨子,它為什么這么傷心啊?那怎么辦呢?誰愿意給它造房子?(學生給得數是4的小鴨子造房子,指名反饋,教師將相應的連加或連減算式板書)

  【給小鴨子找家的游戲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其間滲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題目,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知識,用知識的快樂。】

  5、想想做做第5題

  師:夕陽西下,芳芳跟著媽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奶奶家,小朋友們跟著他也一起學會了許多的新知識。現在啊,有一群小動物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知識學得怎么樣呢,小朋友們,愿意接受小動物們的挑戰嗎?好,我們來看圖,請你看圖后把算式寫完整,看誰寫出的算式多!(出示圖片)

  生獨立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指名學生說出算式,并說說分別是怎么想的?(進行相應的反饋)

  【學生欣賞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既關注學生思維的個性化,又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實現了“思維共享”。 】

  (四)全課總結、延伸課外

  師:今天,小朋友們一起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計算連加和連減呢?指出:在以后的計算中,小朋友們要慢慢學著把第一步的得數記在腦中,不寫出來,直接寫最后一步的得數。

  指出:像今天我們學習的連加連減,在我們的身邊也經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們一起到操場上去跳繩,先去了幾個,又去了幾個,然后又去了幾個,求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不就是連加嗎?

  布置作業:課后找找身邊的連加和連減故事,比比誰找的多!

  【設計意圖:通過布置課后讓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連加與連減故事,讓學生體驗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體驗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九、板書設計、

  10以內的連加連減

  5 + 2 + 1 = 8 8 - 2 – 2 = 4

  5 O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4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借助直觀圖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能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和順序,能正確地口算10以內的連加、連減。

  3、初步學習用連加、連減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借助直觀圖理解連減的含義。(減法動態圖能理解,靜態圖沒有劃去、虛線這些鮮明的'減法標志,部分學生無法理解圖的意思)

  2、計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學生一般能掌握。但是計算時先算左邊,得到的結果記在心里,再算右邊的。——這個計算方法(過程)部分學生可能難掌握,需要讓學生多說一說。(同桌說、指名說)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出示4組口算

  (1)學生口答結果,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答案。

  (2)點擊課件,暗示。再點擊課件,提出問題:每組的兩道題有什么關系?

  (3)讓學生回答。(說的有點道理即可)

  2、看圖列示

  (1)出示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小雞、男孩、樹……)

  (2)繼續提問:你能問一個關于圖里小雞的問題嗎?

  預設:

  ①生:有5只小雞在吃米,又來了2只小雞,一共有7只小雞。(直接說了)

  如果學生直接說出一共有7只小雞,追問:哦,7只小雞,你是怎么列式的?

  ②生:左邊有5只小雞,右邊有2只小雞,一共有幾只小雞呢?(……能提出問題的估計很少……)

  如果學生能提出問題,再提問:誰能列算式解決這個問題?

  (3)根據學生回答出示:5 +2 (=7先不出現)

  過渡:看來同學們都能看圖列算式解決問題了,咱們把圖變一變。

  (點擊幻燈片,進入新知學習)

  二、探究新知

  1、連加

  (1) 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來了1只小雞!)(生2:右邊有3只小雞了!)

  (2) 向學生提問:誰能提出一個問題呢? 預設

  情況①:原來有5只小雞吃米,又來了3只小雞,一共有8只小雞。5 3=8

  情況②:原來有5只小雞,又來了2只小雞,就是7只。 5 2=7

  后來又來了1只小雞,現在一共有8只小雞。 7 1=8

  情況③:原來有5只小雞,又來了2只小雞,又來了1只小雞,一共是8只小雞。

  5 +2 +1=8

  學生的回答可能什么情況都有,能提出“一共有幾只小雞”的問題就很不錯了,能算出或者數出“一共有8只”,就追問是怎么算的,讓他們說出算式。

  說出的算式應該就是以上3種情況,估計第1種情況的會有一些。

  (3) 對比

  學生回答后,如果出現情況③最好,直接進入 對比 環節。

  如果沒有出現情況③,可以老師自己引出:5 2 1

  提問:這兩幅圖有什么不同?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

  (4)計算方法

  ①:出示:5 2 1 ,提問:你們會計算這個算式嗎?(讓學生說出計算方法)

  ②:根據學生回答,歸納: 先算5 2=7,把7記在心里,再算7 1=8。(幻燈片出示過程)請3、4個學生再說一說計算過程。

  ③:總結計算順序:(出示幻燈片)所以,連加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④:(點擊幻燈片,出示問題)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

  這個算式在算什么?——【一共有幾只小雞】

  請學生說說每步計算表示的含義。

  (5)鞏固練習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誰能提出一個問題呢?(學生提問并解答)

  ②:4 3 1是怎么計算的?請生說計算方法。(先算4 3=7,再算7 1=8)

  過渡: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連加的方法。咱們再來看一看剛才的小雞們,它們已經吃飽了~

  出示動畫(就點擊幻燈片,2只小雞走掉以后,再點擊1次。)

  ——進入新知第二部分:連減

  2、連減

  (1)提問: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學生說,并提問。

  (2)誰能列出算式?根據學生說的算式出示:8-2-2

  (3)這個算式該怎么計算?讓學生說計算方法。

  ——先算8-2=6,把6記在心里,再算6-2=4。

  (4) 計算順序是怎么樣的?

  ——學生說,師再次小結:連減也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5) 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這個算式是在算什么?

  【還剩下幾只小雞】請學生說說每步計算表示的含義。

  (6) 鞏固練習

  ①:這幅圖是什么意思,誰能提出一個問題呢?(學生提問并解答)

  ②:10-3-5是怎么計算的?請生說計算方法。(先算10-3=7,再算7-5=2)

  三、鞏固練習

  1、書本P66頁第1題。 其中連加部分要求學生說出計算方法。

  2、P66頁第4題。減法的看圖列示。學生先說說圖的意思,再填一填。并說出計算方法。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5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二)通過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及書寫工整、規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難點:正確計算連減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指名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兩名學生板演的同時,其他學生口算下面的題,抽問其中一道連加、一道連減的`口算過程,從而復習連加、連減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訂正板演,兩名學生分別說一說計算過程,大家檢查計算是否正確、然后觀察一下,兩道加法題之間有什么聯系,引導學生發現第一個加法算式兩個加數的和也就是第二個加法算式中的第一個加數、如果把這兩道加法題連在一起寫,就是一道連加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連加、連減用豎式計算、出示課題“連加、連減”、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28+34+23=

  啟發提問:

  (1)連加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怎樣計算?

  相鄰的兩位同學互相說一說,然后自己動筆試著做一做(如果有條件,每人一塊小紙黑板,每人在紙黑板上做)、

  在學生自己試算過程中,教師行間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先出示正確的算法,即

  大家進行評議,公認這種算法是正確的、然后出現下面兩種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如果班里學生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就不必提出,以免誤導)、讓學生說一說錯在哪里、

  性提問:

  (1)計算連加式題,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計算連加兩步式題,應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礎上得出:

  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三個數、要注意計算第二步時,是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加上第三個數,還要注意每一個計算過程中,不要抄錯數、

  教師介紹簡便寫法、為了書寫簡便,我們可以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即

  提問: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教師同學的意見,得出:這種把算式連起來寫的方法,不僅可以少寫一個“62”,比較簡便,同時可以避免計算過程中抄錯數的錯誤,使計算正確、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先分步書寫,再用簡便方法書寫、指名一個同學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訂正、

  2、出示例252-20-18=

  啟發性提問:

  (1)這是一道什么樣的兩步式題?

  (2)你能根據剛才研究的連加兩步式題,推想出連減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嗎?同學們試一試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可能發現有以下三種情況,教師先出示第(1)(2)種、

  通過學生評議,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而第(2)種是用簡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種算法、

  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錯在哪里、第一步計算對了,問題出在第二步是退位減法,而這位同學沒有退位,造成計算錯誤、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訓、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在計算兩步式題時,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寫豎式、如上面這道題,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寫豎式(把第一步豎式用虛線框起來)、做一做:84-26-30=

  由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試做,指名一個學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訂正、教師還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學生直接用簡便方法書寫,而且一次做對;哪些同學還用兩個豎式做;哪些同學只寫了第一步豎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結果、對最后一類同學可以提出表揚、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連續看圖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單項口算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用手勢表示得數。

  2、復習10以內連加、連減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說出各題的計算過程)

  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知道連加、連減表示的意義,那么如果一個算式里面內有加法,又有減法,它又表示什么含義呢?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魚缸里有幾條黑金魚?有幾條紅金魚?求共有幾條金魚?應該怎么算?(板書:)如果撈走2條,求還剩幾條?怎么計算?(板書:)

  如果我們把剛才演示的內容用圖來表示(貼例題圖)你能敘述一下這幅圖的意思嗎?

  (引導學生敘述題意:魚缸里有4條黑金魚,3條紅金魚,撈走2條,還剩幾條?)誰會列式?

  板書:

  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板書課題:加減混合

  加減混全式題應該怎樣計算呢?結合這道例題,誰來說一說?(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減2等于5。)板書: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計算過程,然后指名說一說。

  2、教學例2

  出示鴿子圖

  你能說出這幅圖表示的意思嗎?(學生分組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敘述:有4只鴿子在吃谷子,飛走了1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多少只?)

  誰會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

  這也是加減混合算式,你會計算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齊說計算過程,老師板書:

  3、比較質疑:

  兩道例題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減在后,另一道是減在前,加在后)

  說明:無論是加在前,還是減在前,只要有加有減都叫加減混合,計算加減混合算式與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看算式擺學具:

  出示: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請你用學具擺一擺。

  2、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的做一做。

  訂正時說計算過程。

  3、口算:(指名說答案,其他同學當裁判)

  老師分別出示口算卡片:

  4、競賽:爭做計算小能手

  每人一張小卷子,學生獨立計算,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學把卷子交到老師那里,全對的為“計算小能手”,其他同學訂正后全對的第人發一朵小紅花。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做加減混合式題要按什么順序計算?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7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掌握帶分數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材分析:

  這兩個例題是教學帶分數連加、連減的方法。例5是帶分數連加,與帶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相同,幾個加數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是假分數的要公成帶分數。例6是帶分數的連減。當被減數的分數部分不夠減時,從被減數的.整數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數,和原來的分數部分合進來還不夠減時,就要從整數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數,和原來的分數部分合起來再減。可以一次通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把整數或帶分數轉化成假分數。P136準備題,讓學生說一說怎么

  二、嘗試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學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們的分母相同嗎?怎么辦?

  C、對計算的結果有什么要求?

  D、看書P136

  E、說一說帶分數連加的計算方法。

  F、試一試P136

  2、教學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們的分母相同嗎?怎么辦?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數部分夠減了嗎?不夠減又要怎么辦?

  D、從整數部分拿出1化成假分數,和原來的分數部分合起來后,夠了嗎?還不夠,怎么辦?

  E、在剛才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F、

  G、試一試

  3、帶分數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計算練習P137、1--3

  2、說一說你在計算過程中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3、帶分數連減時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對又快?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8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異分母分數連加減法的計算,并能正確地進行異分母分數的連加和連減計算。

  教材分析:

  由于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必須先通過通分把它們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所以,通分是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關鍵教材先安排了三道通分的復習題,復習已學的通分知識。然后通過三個例題教學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例1,結合直觀圖教學異分母分數的'加法,重點是引導學生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使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例2在例1的基礎上類推出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例3,結合異分母分數連減的教學,使學生明確:有時為了計算簡便,可以采用不同的通分方式,培養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1、把三個分數通分P124準備題

  2、計算P124、2

  二、嘗試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學例3

  A、出示例3

  B、讀題后列出算式

  C、想一想這三個分數的分線有什么特點?怎么計算?

  D、反饋講評

  E、看書P124

  2、教學例4

  A、自學例4,看了后你想說些什么?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B、你覺得和異分母分數的加法有什么時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C、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嘗試練習P125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練習P125、1--2

  2、比較大小P125、3怎么比較?

  3、應用題P126、4--5

  4、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么時候?你還想說些什么?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9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3個數的連加連減,并能計算出得數。

  2、能積極思考,提高理解與運算能力。

  3、培養合作意識,喜歡參加數學計算活動,體驗活動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活動準備:

  1、教具:仿真人民幣,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統計格,題卡,小票,紅旗,獎品,購物籃,塑料袋6個。

  2、學具:仿真人民幣,鉛筆,操作冊。

  活動過程:

  1、師幼問好,走線。

  師:小朋友們中午好!今天教師里來了好多的客人老師,和她們打個招呼吧,好,打過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師了,轉過來和陳老師做好朋友吧,陳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

  師: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陳經理,今天特地來邀請小朋友去參加我們超市舉辦的'“超市大贏家”的游戲比賽,想參加嗎?

  師:讓我們一起先排好隊,順時針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腳尖親腳跟,安安靜靜地走去超市吧。

  2、線上游戲:快樂大巴

  師: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身器材呀!咦,還有玩具汽車呢!我們先來玩玩開汽車的游戲好嗎?

  師:這是一輛開往北京的“快樂大巴”,被我摸過頭的小朋友,請你們先上車吧。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就要開,嘟嘟嘟、嘟嘟嘟,車上現在有幾人?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就要開,嘟嘟嘟、嘟嘟嘟,你們幾個快上來,車上現在共幾人?

  師: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車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們幾個請下車,車上現在剩幾人?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 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頁的例題,第58~5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2、學生匯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區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么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點家務活。于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運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又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么這樣一來列式?

  你能給這樣一來的.算式取個名字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們看見在一個算式里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并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題。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后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幼兒園大班《連加連減》教案】相關文章:

《連加連減》的說課稿(精選13篇)11-07

關于《連加連減》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12-15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學習10以內的連加》01-08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10-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30

幼兒園大班教案10-31

幼兒園大班教案10-3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文字幕图片 | 日本免费二区三区久久 | 色综合天天狠天天透天天伊人 | 熟女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文无线码 | 亚洲一级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