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教案范文匯編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能根據故事的開頭及情節發展,按各種動物的特點創編出各種合乎情理的故事結尾。
2、通過角色的扮演,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使幼兒懂得當同伴有困難時應熱心幫助的道理。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貓醫生過河”幻燈片
(2)貓、大象、水牛、鴨子、兔子手偶各一個
2、知識準備:
(1)活動前討論小動物有什么本領,讓幼兒了解各種動物的特點,即故事中這些動物的自身優勢。
(2)熟悉游戲“變變變”。
(3)生活中滲透同伴有困難時應熱心幫助。
活動過程:
師:我有一根神奇的魔棒,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讓我試一試它能變出什么?
教師魔棒一指:幻燈片(一條小河)
(一)引出游戲“變變變”。
師:我們在“河邊”一起玩游戲“變變變”好嗎?
幼兒邊動作邊兒歌。
游戲:變變變,變出長鼻子,幼——學大象走走走,走走走。
變變變,變出水牛角,幼——學水牛洗刷刷刷,洗刷刷刷。
變變變,變出長耳朵,幼——學小兔跳跳跳,跳跳跳。
變變變,變出扁嘴巴,幼——學小鴨游呀游,游呀游。
變變變,變成好朋友,幼——好朋友,拉拉手,拉拉手。
(二)幻燈片“貓來了”引出故事。
播放貓的叫聲“喵”。
師:什么聲音?原來是貓醫生。
(1)借助幻燈片講述前段故事“貓醫生要去給動物看病”。
(2)引導幼兒分別扮演大象、水牛、兔子、小鴨子、鵝(變變變,變成小動物)說出“貓醫生,別著急,我來幫助你。”
師:剛才河邊都來了一些什么小動物。
猜猜它們聽到貓醫生的求救聲會怎么說?
教師引導幼兒表演:
師:正在河邊散步的大象聽見了,急忙趕來說……。
幼兒學說:貓醫生別著急,我來幫助你。
(三)提出疑問讓幼兒分析思考。(逐一出示幻燈片6——8)
(1)提問:你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為什么喜歡它們呢?
(2)小結:我們要向他們一樣,當別人遇到困難是,主動幫助別人。教育孩子懂得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要熱心幫助。
(四)分組進行討論,引導幼兒合理續編故事。
(1)提問:如果你是小動物會想什么辦法來幫助貓醫生?
師:如果你是大象,你會用什么辦法?
如果你是水牛,你會用什么辦法?
如果你是小兔,你會用什么辦法?
如果你是小鴨,你會用什么辦法?
如果你們是鵝姐妹,你會用什么辦法?
(2)幼兒討論:這些小動物都愿意幫助貓醫生,誰的辦法最安全?
教師在幼兒討論的過程中幫助幼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啟發幼兒想出最好的過河辦法并把故事結尾編得合情合理。
(3)分組討論。
(4)請四名幼兒(每組選出一名幼兒)代表戴上不同的動物手偶,把創編的結尾完整地講說,要求幼兒連貫生動聲音響亮地講述,并且富有表情。
(5)教師小結。
(四)活動結束:
拓展幼兒思維。鼓勵孩子去探索更多更安全的過河方法。
(1)河邊還會有誰,誰還可以幫助貓醫生用更好的辦法過河?
(2)布置小任務。
(3)放松活動結束。
播放打雷的聲音“轟隆”。
師:打雷了,貓醫生也過河了,我們趕快回家吧。
變變變,變成小兔子,跳跳跳,跳跳跳……
教師和幼兒隨著兔跳的音樂律動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中班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僅能把詞恰當的組合起來,還能把話說得有聲有色,突出重點。不但能陳述事件,還能用語言來表達感覺。除此之外,四歲的幼兒變得非常愛說話,也許是想象力較以前豐富了。為了滿足孩子的這種特定階段的需要,使孩子的語言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我設計了這次的語言續編活動讓孩子的活動中去說、去想象、再去說。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了解各種昆蟲的特性
活動準備
4種昆蟲掛圖、介紹各種昆蟲的材料、投影儀、玩具錘子
活動過程
一、Warm up
“Hello everyboby !Let’s sing a song ,OK?”——Sing a song (BINGO)
二、Topic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4只昆蟲朋友,你們想不想看看它們?”
師:“咱們先來看看第一位是誰?”
1、 學習ant
出示ant卡片
師:“孩子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昆蟲嗎?”
師:“對,是螞蟻,那你們知道螞蟻的英語怎么說嗎?”
2、請幼兒跟讀幾次,注意n的發音,還要發一個清晰的t音。
師:“你們看ant的最上面的兩只手是不是橫著放的,那咱們來學學他們橫著放的樣子。”
3、模仿ant 的動作
4、學習cockroach、fly、mosquito同上。
三、Excise
幼兒園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讓幼兒懂得鄰里之間要以禮相待,主動和鄰里打招呼。
2、讓孩子們學會關注鄰里、體諒鄰里、關愛鄰里。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懂禮貌和不懂禮貌的圖片、以及畫紙。
過程設計
一、教師問:“小朋友們好。”
幼兒回答:“老師好。”
教師高興地說:"你們真有禮貌。現在我向小朋友提個問題,你們平時碰到鄰居的時候會怎么說呢?到鄰居家里玩又要怎么做呢?鄰居碰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幼兒發言時,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把話說完整。)
二、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圖片,請幼兒分類并說出理由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圖片,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你覺圖片上的小朋友做的對嗎?對的話請把這張圖片貼在畫有五角星的黑板上,如果你決得最做的不好,就貼在打X的黑板上,咦,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你確定不下來是好還是不好就放在這塊黑板上。(幼兒自由挑選圖片分類)
三、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理由,為什么把這張圖片放在這里。
四、請幼兒把自己的如何和鄰里想法畫在畫紙上,并編一個鄰里之間的故事。
五、延伸活動:讓幼兒與鄰班的小朋友進行情景表演。在美工區創編鄰里以禮相待的圖片。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春”活動,引導幼兒自主表現春天美麗的事物。
2、激發幼兒大膽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3、通過幼兒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活動重點:
能大膽想象剪出不同變化的“春”字
活動難點:
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
材料與環境創設:
1、 幼兒已經學會剪“春”字
2、 工具:剪刀、固體膠、手工紙(每人數量不同)方形鉛畫紙
3、 5以內的減法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1、 今天,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紙,看看春姑娘都帶來是什么顏色的紙?那綠色代表什么?
2、 今天春姑娘又要請你們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時候,“春風”遇到了誰?
二、 幼兒剪“春”
要求:
1、 在剪之前先數數春姑娘給你帶來了幾張紙?
2、 每個“春”字都要不一樣。
3、 將剪好的“春”字貼在鉛畫紙上。
(在幼兒剪幾張紙后老師示意停下。老師給的紙不一定剪完)
三、 比較“春”字
1、 請幼兒介紹一下,你的幾個“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2、教師總結幼兒變化的地方,及時肯定幼兒的大膽想象。
四、 找題目:
1、 師:今天春姑娘一共給你們幾張紙?現在還剩下幾張紙?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們可以用哪種計算方法來表示?為什么用減法?
師概括:當剩下的東西比原來的總數少了時,我們就用減法來表示。
2、 請幼兒根據自己剪“春”字的用紙情況找相應的題目表示,并在等號后寫上答案。
3、 提問:你為什么選這道題?(師生共同總結題目中每個數字的含義)
五、延伸:
引導幼兒向同伴、客人老師介紹自己剪的“春”字和相應的減法題。
幼兒園教案 篇5
今天我們一起過元宵節,一早與謝老師聊天的時候說道,今天是元宵節,本來可以猜燈謎、制作燈籠,挺有意思的,我說我已經準備好了,讓孩子們一起過元宵。
晨間活動的時間,下雨了,我們就在室內玩,孩子們自由選擇玩具,安靜地玩。我就在一邊有意識的開始準備接下來的活動:一方面為活動做準備,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們看到我怎么樣做這些事,方便他們有序開展活動。有些事情我也讓他們參與,比如幫我剪一個圖案,辦一張桌子什么的,他們非常有興趣,也漸漸地搬了椅子靠在我身邊,細細地看。
活動開始了,我們先看了圖片:熱鬧的元宵節。在圖片中,我們認識到了元宵節可以有很多種活動,有舞龍舞獅、游走高蹺、有劃旱船、有張燈結彩、有猜燈謎,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是吃元宵。
然后我們一起聽了一個故事,元宵節為什么要張燈結彩,是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然后我們一起猜燈謎,孩子們都很厲害,看起來很難的燈謎基本上都能夠猜得出來。我們的謎語有動物、用品、身上的部位等,孩子們仔細聽謎面,開動腦筋,紛紛猜出了謎底。每次猜謎,我們都進行了約定,要挺清楚迷面的意思,然后悄悄地告訴老師是什么,最后才揭開謎底,我們玩的很高興。
接下來我們開始了大規模的制作游戲:
制作元宵組;提供糯米粉、杯子、不銹鋼盆,讓孩子們自己實驗加多少面粉、多少水,將它揉成粉團。孩子們在實驗的過程中,議論紛紛,一會兒粉多了,一會兒水多了,最后才將粉團做到剛好,然后開始搓圓子,將做好的圓子排在托盤上,圓滾滾、整整齊齊地非常可愛。他們肩負著全班孩子吃湯圓的任務,所以完成得格外認真。
制作燈籠組:我簡單演示了彩紙制作燈籠的方式,并提供了兩張半成品的彩紙,讓孩子們根據圖片進行制作,最后在謝老師的提醒下安裝上拎手,便于懸掛。畫燈籠組:將紙質的白色燈籠支撐起來,讓孩子們用顏料進行繪畫,孩子們選擇了各種顏色進行裝飾,然后再裝飾上花紋。孩子們喜歡平涂,花了很長時間,燈籠是圓滾滾的,他們也沒有感到為難,一手拎著燈籠,一手繪畫,兩個人一起配合,合作的挺好。
做舞龍組:龍頭和龍威需要裝飾畫,孩子們用喜歡的顏色進行涂色,參照圖片的樣子,孩子們開始制作,涂色是一項花時間的任務,但是參加的男孩子都很細心,在觀看圖片的基礎啊上,將龍頭、龍尾都完成了,然后用彩條進行折疊,做成龍身,有孩子要兩根筷子,做舞龍時候的棒棒,一條彩龍就完成了。
做燈謎組。做燈謎組只要在寫有燈謎的彩條之上進行裝飾就行了,但是有20多張紙條,就兩個孩子完成,男孩子在制作了幾張之后,很感慨的跟我說:吳老師,堅持就是勝利!我聽了很感動,鼓勵他說: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堅持就是勝利,你的任務很重要,我們猜燈謎需要你們的努力。
制作海報組:將寫有“鬧元宵”三個字的紙張進行涂色,然后剪出字形,貼在海報紙上。在字的周圍進行裝飾,可以畫上漂亮的煙火、美麗的鮮花,還可畫上碩大的燈籠,再寫上20xx,大七班,一張漂亮熱鬧的海報就制作好了。
當所有的作品都張貼出來的時候,教室里變得更熱鬧了,燈籠、舞龍、燈謎、海報,五彩繽紛的紙條、熱熱鬧鬧的氛圍,孩子們開始品嘗同伴制作的湯圓,都說好甜,還說:今天真是過大節了,今天沒來的小朋友真是虧了!真的好可愛。
大班的孩子有了很強烈的意識:獨立完成任務,所以在孩子們接受任務之后,他們非常有興趣地投入到了活動中,每個人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完成任務,這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感覺,孩子們就像齒輪一樣,在生產線上快樂地忙碌著。當他們看到通過自己的雙手改變了教室時,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看到了一兩個孩子,喜歡關注別人的活動,總是在自己工作一些時間后,游離開來,到別的一組去參加別人的活動,覺得其他組做得更有趣。以后還要加強這一部分孩子的觀察,要幫助他們專注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在完成以后再去到別組參加活動。
小百科: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幼兒園教案 篇6
目標:
1、在游戲中學習童謠,喜歡朗誦童謠。
2、在游戲中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要求幼兒能夠聽懂并理解簡單的游戲規則。
3、幫助幼兒學習與同伴合作,共同參與猜測判斷事物的游戲活動。
準備:
手指玩偶公雞和母雞,紅豆、蠶豆若干。
過程:
1、設置游戲情景。
T:(出示戴有公雞和母雞的兩個拇指。)小朋友好!我是小公雞!
S:小公雞好!(引導幼兒說出)
T:小朋友好!,我是小母雞!
S:小母雞好!
T:(出示紅豆)這是什么?(紅豆)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請你猜猜看,紅豆藏在我的哪只手里。
教師將雙手背在背后,念童謠,最后伸出兩個拳頭請幼兒猜猜紅豆在哪頭,使幼兒初步了解游戲兒歌的基本內容。
2、學習朗誦。
T:剛才老師在做游戲時,我是怎么說的?(請幼兒說說)小朋友說的真好,那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再來聽一邊。
T:請你跟著老師來一起說一說,做一做!
3、學習游戲。
(1)、T:小朋友真聰明!,很快就學會了兒歌,現在,我要請小朋友來和我做游戲了。(教師與個別幼兒游戲,使幼兒明確游戲規則)
(2)、教師表演游戲,請一幼兒猜,猜對了,大家為他鼓掌,并請他上來表演游戲。然后再讓其他幼兒猜,使每個幼兒都清楚游戲的`具體玩法。
4、幼兒自主游戲。
(1)、組織幼兒兩兩結對,給每對幼兒發一顆紅豆,讓幼兒與同伴進行游戲。
(2)、請兩對幼兒到前面表演,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和表演的能力。
5、出示蠶豆。
T:看,這是什么?下面,我們來玩猜蠶豆在哪頭的游戲,猜對了,就把蠶豆給猜對的小朋友吃掉。猜錯了,就繼續猜。教師與幼兒一起念兒歌,做游戲,然后發給幼兒每人一粒蠶豆。,讓幼兒進行自主游戲,進一步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6、結束:
T:這個游戲好玩嗎?請你回家和你的爸爸媽媽一起玩!
附童謠:
公雞頭,母雞頭,
紅豆紅豆在哪頭,
在這頭,在那頭,
到底在哪頭?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紅、綠兩種顏色。
2、學習把相同的顏色放在一起。
活動準備:
1、用卡紙做的紅、綠色的糖果屋。
2、紅色、綠色糖果卡片(與幼兒人數相同)。
3、紅色、綠色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座小房子,它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糖果屋”。看!它們長得有點不一樣,寶寶們看出來了嗎?
2、師:一個屋頂圓圓的是什么顏色?(紅色的)
另外一個屋頂尖尖的是什么顏色?(綠色的)
3、這兩個“糖果屋”里面住著好多糖果寶寶呢!寶寶們想不想和它們一起玩游戲呢?(想)
4、那現在老師就要把這些糖果寶寶分給聽話、坐得好的寶寶。(每位寶寶分別一張紅、綠糖果卡片)
二、認識顏色
1、請寶寶說說手中是什么顏色的糖果寶寶。
2、聽口令舉顏色卡色。
教師說:“紅色”幼兒即舉起紅糖果卡片。
“綠色”幼兒即舉起綠糖果卡片。
三、送卡片回家
1、糖果寶寶玩得好累啊!那我們把它送回家吧。小心哦!紅糖果送到紅色的“糖果屋”里,綠糖果送到綠色的“糖果屋”里。不可以送錯,那樣糖果寶寶就會生氣啦!(老師示范)
2、寶寶操作活動(教師指導檢查幼兒幼兒活動)
四、結束活動
1、我們寶寶真能干,都把它們送回家了。糖果寶寶要謝謝你們把它們送回家,給你們送來了好多糖果(出示兩種顏色的糖果)。
2、幼兒說說自己喜歡什么顏色的糖果,拿到糖果后說說是什么顏色的糖果。
3、品嘗,糖紙放在紙簍里。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我選擇了《認識顏色》為題材的內容,根據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通過游戲的形式展開活動,從中培養幼兒的興趣。在看一看、玩一玩、學一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辨別紅、綠兩種顏色,并進行歸類,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并在活動中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由于托班幼兒年齡小,易學易動好表現,他們在初步認識了紅、綠兩種顏色后,對顏色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針對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讓幼兒以親歷親為的方式學習,
體驗在游戲中學習的樂趣,初步學習將紅綠兩種顏色進行分類把相同的顏色放在一起。根據這一活動的設計理念,我將活動的目標定為:
1、引導幼兒學習分辨紅、綠兩種顏色,知道顏色的名稱。 2、讓幼兒學會把紅、綠色進行分類把相同的顏色放在一起。重點: 引導幼兒學習分辨紅、綠兩種顏色。難點:學會把紅、綠色進行分類把相同的顏色放在一起。課前準備了用卡紙做的紅、綠色的糖果屋,紅色、糖果卡片和紅色、綠色糖果若干。
在顏色寶寶做游戲的部分中發現,讓幼兒找相應的顏色寶寶,這個環節中,我發現幼兒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有的能力強的幼兒會很快的找到,而有的幼兒卻對顏色有點混淆,可以說”舉棋未定”。所以,從活動中我感覺到:根據不同幼兒的能力水平,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尤其對于能力弱的幼兒,操作難度也相應地降低一點。再由于我請小朋友上來互動的次數還不夠,所以部分幼兒主動性學習能力不是很明顯,這點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的改善。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幼兒在輕松活潑的環境中基本掌握了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根據教學活動從中我也受到了啟發:每次學活動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創造快樂的學習氣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活潑的狀態下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教案 篇8
游戲目的:
1、訓練幼兒思維獨創性和豐富的想像力。
2、讓幼兒對常見動物的生活場所有基本了解。
游戲準備:
1、準備繪畫紙、畫筆、各種動物的名稱字卡(沒有圖的卡片)。
2、布置好動物園場地(可在地上標出樹、草地、池塘、山等)。
游戲過程:
1、 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面對面坐好。
2、 老師給每個幼兒分發畫紙、畫筆和一張動物的名稱卡(要求幼兒只能自己看到卡片)。
3、 幼兒根據自己卡片上的動物名稱在畫紙上畫出動物形象。
4、 畫好后讓對面的小朋友說出自己畫的是什么動物。如果小朋友說對了,則該幼兒可以到布置好的動物園把畫紙放到動物平時的生活場所上;如果對面的小朋友沒有猜對,則該幼兒要重新完成繪畫。
5、 最先進入動物園并正確找到動物生活場所的小朋友獲勝。
備注:
教師可根據幼兒不同情況適當指導繪畫。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用報紙條卷曲固定成魚的外形,并用彩紙設計、裝飾魚身上的花紋。
2、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活動重點:
用報紙制作固定成魚的外形難點:用彩紙裝飾魚兒活動準備:
1、欣賞過“美麗的魚”,對魚的外形、花紋色彩有所了解。
2、五彩魚”范例,半成品“五彩魚”(缺少魚眼睛)范例。
3、報紙、彩紙若干,雙面膠,剪刀。
活動過程:
一、觀察范例,推想制作方法
1、教師出示“五彩魚”范例,提問:這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出這樣一條五彩魚?(引導幼兒說出用報紙搓成紙條卷成魚的外形,用彩紙裝飾魚的眼睛、身體、魚鰭、魚尾等。)二、傾聽教師講解,學習制作方法
1、教師示范講解制作魚身的方法。
教師:我用一張報紙卷卷卷,卷成一根粗棍子,再擰擰擰,擰成一條紙繩子,最后我將繩子兩頭交叉粘貼,看看變成了什么?
教師:魚還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們可以用彩紙剪成粗細、花紋不同的紙條進行裝飾,可以朝不同方向貼。
2、教師拿出范例講解裝飾魚的方法。
教師:我們還可以用彩紙剪成三角形、圓形或方形等,既可以作為魚身上的花紋,又可以作為魚鰭或用來裝飾魚尾。
三、難點討論
1、教師出示半成品“五彩魚”,提問:這條魚少了什么?(眼睛。)魚眼睛可以怎么做?
2、教師用手指穿過“魚”的頭部并提問:魚的頭部是鏤空的,做好的眼睛怎么放上去呢?
3、教師小結:魚眼睛的粘貼方法有很多,可以先用一些細紙條粘在魚形輪廓上,橫貼、豎貼都可以,再把魚眼睛貼在紙條上;也可以在剪魚眼睛時兩邊各留出一段紙條,然后將它們直接貼在魚頭上。還有其他方法,你們等會兒可以試試。
四、幼兒制作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教師:卷報紙時一定要卷緊;卷成魚的形狀后,尾巴處用雙面膠固定;魚身上的花紋可以自己設計,顏色可多一些;魚鰭、魚尾也要裝飾。
2、幼兒操作。
教師關注幼兒不同的操作設想,及時發現他們的創意,并鼓勵他們嘗試解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難。鼓勵幼兒用合適的方法固定魚眼睛。
(提出操作要求時,教師重復演示一些操作步驟,以幫助幼兒再次理解;巡回指導時,教師留意幼兒設計花紋的獨特想法,鼓勵他們把想法表現出來,啟發幼兒用不同方法固定魚眼睛。)五、欣賞、交流1、教師幫助幼兒將制作好的魚用線串起來,錯落有致地掛在活動室的背景墻上。
2、師幼集中欣賞、交流。
你最喜歡哪一條魚身上的圖案,為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固定魚眼睛的?
【【必備】幼兒園教案范文匯編九篇】相關文章: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匯編四篇03-29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八篇03-27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匯編6篇03-28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5篇03-31
【必備】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匯編九篇03-26
【必備】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3-28
【必備】幼兒園社會教案范文合集5篇04-03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合集8篇04-01
【必備】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七篇03-30
【必備】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