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教案范文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案 篇1
主題的產生:
爸爸媽媽喜歡我,我也喜歡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和我親親熱熱在一起。通過“親親熱熱”的單元主題活動,我們組織幼兒閱讀愛的故事,歌唱自己的媽媽,讓幼兒觀察爸爸的工具箱,與媽媽共度溫馨的三八節……進一步體驗爸爸媽媽寶寶之間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情趣。結合開學初的“紅彤彤的新年”,共同回顧春節!
主題目標:
1.結合春節、元宵節、三八節,引導幼兒多方面感受節日內涵,體驗豐富的節日文化。
2.鼓勵幼兒多種表達和家人親熱的感覺,萌發初步的關愛與感恩情感意識。
3.激發幼兒關心家中的每一個人,用各種各樣的行為表達對家人的愛,增進親子感情。
主題主要活動:
體育:天晴了,下雨了 學習新操 小朋友們跳跳跳 爭取勝利
健康:我會用筷子 誰的姿勢好 認真做操身體好 鼻子出血怎么辦
社會:紅彤彤的新年 當一次小尾巴 假如我是爸爸媽媽 有多么的高興 我喜歡的爸爸媽媽
安全:燒焦的翅膀 迷路了怎么辦 我不亂走
語言:一起過年 福氣糕 微笑 大家都愛這個家 我被親了好幾下
阿米愛媽媽 我愛你 逃家小兔 微笑 小猴買0
科學:茶樹和茶葉 比較數的多少 招待客人 給卡片選數字朋友 全來排隊 認識電池 科學室里發現多 親親熱熱一家人
美術:快樂的笑臉 給媽媽送小紅花 我的爸爸真神奇 全家福
音樂:新年帶著幸福來 賣湯圓 可愛的家 畫媽媽 泥娃娃 小烏鴉愛媽媽
小娃娃跌倒了 愛麗絲夢游玩具王國 咚咚咚
家園共育:
1.建議家長結合幼兒園的作息調整孩子在家的作息,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2.建議家長在家與孩子交流關于元宵節的民俗風情,有條件的話可以帶孩子看花燈。
3.請家長在家中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
4.結合三八節節日活動,邀請媽媽來園參加節日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對散文詩的學習能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2、幼兒能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通過欣賞激發對大自然的愛。
3、孩子能說完整的話,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散文詩的理解。
5、能專注地傾聽,樂意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活動準備
1、 教師擇時帶幼兒到操場觀察云彩的變化
2、 伴奏音樂:班得瑞《瑪雅的歌聲》
3、 散文里的教學圖畫以及“風兒”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兩位新朋友,它們分別是……(教師出示圖片:云彩、風兒。)云彩和風兒是一對好朋友,今天他們要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散文,題目就叫“云彩和風兒”,
二、 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散文詩的語言意境
(一)師:這首散文可好聽了,教師配樂朗誦《云彩和風兒》,幼兒認真傾聽初步感受散文詩的內容。
(二)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散文詩的內容
1、師:孩子們,你們聽了這首散文詩后有什么樣的感覺?(我覺得……
2、師:你聽到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逐一貼示圖片)你還聽到了什么?小朋友的耳朵真靈!喜歡小白船的請舉手?喜歡大獅子的請舉手?喜歡胖娃娃的請舉手?那什么樣的小白船、什么樣的大獅子,什么樣的胖娃娃呢?(師請個別幼兒作答).請再聽一遍
三、 教師再次朗誦散文詩,幼兒再次欣賞,進一步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幫助幼兒分段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一)師:有誰能告訴老師散文詩的開頭說了什么?
(二)師:散文詩里的小白船是什么樣的呢?(小白船豎起桅桿,揚起風帆,小白船飄呀飄,飄到遠處看不見。)(孩子和教師一起復述表演)
(三)師:散文詩里的大獅子在干什么呢?
(四)師:散文詩里那個可愛的胖娃娃是什么樣的呢?
(五)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師生進行散文接龍。
四、 引導幼兒回憶講述自己觀察到的云彩。
師:我覺得風兒就像一位魔術師,能夠把云彩變成很多很多的形狀,
子們你們看到過云彩嗎?你看到的云彩會變嗎?(幼兒各抒己見)
師:吹呀吹,云彩又變成-----?(師逐一播放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講述)
五、 師生共同表演,體會“旅行”的快樂
師:多能干的風兒,多有趣的云彩。(師戴上“風兒”的頭飾)“呼、呼、呼”風兒吹呀吹,云彩變成……)(幼兒做有趣的云,根據風兒的“變化”被“吹”出不同的造型動作,并告訴老師自己變成了。。。。。。,)
師:孩子們,多么美妙的旅行啊,現在云彩和風兒要休息了,我們有禮貌的跟它們說再見吧!
教學反思
在這堂語言課上,優美的伴奏音樂加上教師真情的朗讀一下子吸引了孩子,讓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的朗讀中,更好地讓孩子感受到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加上動靜結合的教學安排讓孩子頗感興趣,在快樂中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由于教師對各環節間的銜接過渡的不太自然,所以導致課堂節奏不太緊湊,在讓孩子看圖片發揮想象創編時,教師一味地讓孩子運用散文中的句子“風兒吹呀吹,云彩變成……”即便是孩子根據他的想象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如一個孩子在看到右圖時說“鳳凰云彩在天空中飛呀飛”老師也讓孩子加上“風兒吹呀吹,云彩變成……”這樣是否限定了孩子的思維模式,所以讓聽課的老師覺得孩子的回答很雷同,千篇一律的,沒有創新,這讓我對我今后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如何在孩子現有的知識結構上有效地引導、啟發孩子進行有新意的創編。
小百科:云彩,云的通稱。亦作“ 云采 ”、“彩云”。是由于潮濕空氣上升,在上升的過程中,因外界氣壓隨高度降低,而它的體積逐漸膨脹,在膨脹過程中要消耗自己的熱量。這樣,空氣就邊上升,邊降溫形成了云彩。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名稱
認識打擊樂器
活動目標
1. 知道并記住打擊樂器的名稱。
2. 知道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
3. 嘗試根據音色來分類打擊樂器。
環境創設
各種打擊樂器:碰鈴、串鈴、鈴鼓、三角鐵、響板、木魚、雙響筒、蛙鳴筒、沙球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打擊樂器
1.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箱寶貝,大家想不想看看?
2. 這里面有什么?我們來看一看(一一出示打擊樂器,并演示使用方法。)
3. 我們的這些寶貝是一個大家族,他們的名字叫做打擊樂器,他們可以用來演奏打擊樂或者打節奏。
二、學習使用方法
1. 請每個小朋友上來,選你喜歡的樂器。
2. 自己試一試,聽聽你的樂器發出的聲音。
3. 聽老師打幾段節奏,小朋友用你們的小樂器來模仿一下。
三、嘗試分類
1. 我們聽過了自己的小樂器發出的聲音,請你們來說說你的樂器發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教師總結:叮叮、篤篤、沙沙等)
2. 請你們根據自己的樂器聲音排成小組。(教師指導)
3. 每個小組的`小朋友來試試,分別來給我們的歌打打節奏,還記得我們的節拍符號嗎?(播放樂曲,讓幼兒分組打節奏,分別對各種樂音有感性認識。)
幼兒園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我選擇的是一個托班科學活動。
首先,考慮到西瓜是夏季的一種水果,幼兒已經吃過,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如何抓住幼兒身邊熟悉的物體來開展教學,幫助幼兒對西瓜的初淺認識進行提升,是設計此活動的依據。
其二,考慮幼兒普遍都喜歡吃西瓜,西瓜味道甜甜的,很好吃,這也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作鋪墊的原因之一。通過看看、吃吃、摸摸等多種感官感知西瓜,幫助幼兒提高講述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只有把握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其三,結合新《綱要》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普遍較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對事物的觀察還比較初淺等情況。基于上述三個原因的考慮,我選擇了此次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感受。
3、體驗吃西瓜時的愉快心情。
教學準備:西瓜若干只,(整只西瓜和切開的西瓜),小刀一把,小盤子、毛巾幼兒人手一份。
預設流程
一、以神秘的口吻,引出課題。
二、觀察西瓜的外表、顏色、形狀等。
三、觀察西瓜的內部。
四、切西瓜,體驗與同伴一起分享的快樂。
幼兒的學習
幼兒認識西瓜,并能主動問好!
幼兒看、說、摸西瓜的基本特征。
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上認識西瓜的內部。
幼兒品嘗西瓜。
教師的策略
教師先將布蓋住。“哎喲,哎喲,搬不動。哎喲,哎喲,搬過來了!
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提問:①西瓜長得怎么樣?
②它穿了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
③衣服上還有什么?
④摸摸、抱抱有什么感覺?
呀!西瓜那么重,里面到底有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提問:①西瓜好吃嗎?
②味道怎么樣?
課后的分析
此處可讓幼兒猜后不打開,讓幼兒摸、抱、猜,這里面是什么東西?
此出提問有些難,幼兒的經驗還不夠。
此處可以先不要讓幼兒看切開的西瓜,憑借幼兒的已有經驗先說一說,然后再此基礎上提升經驗。
此處②提問太難,幼兒對“味道”一詞不理解,或改問:西瓜甜嗎?可能會更適合一些。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紅紅綠綠的西瓜》結束后,雖然課前考慮到了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并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但幼兒普遍對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探究的欲望不強,就此問題,課后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失敗的原因作以下調整。
1、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對于托班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他們的無意注意占優勢,這時幼兒的無意注意容易隨興趣而轉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以游戲為主,增強趣味性,才能調動幼兒的注意力、表達能力和觀察的積極性。如:第一環節可讓幼兒先猜、摸老師布袋內的物品,然后再拿出來給幼兒觀察、講述,這樣可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參與。在第二環節的觀察、講述、驗證中,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
2、增強幼兒的主體性地位。
在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幼兒的朋友,和幼兒一起共同探討、發現,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如:第四環節中,教師可和幼兒共同分享西瓜,體驗分享的快樂。
3、要求應兼顧群體和個體的需要。
每個幼兒的能力、個性、經驗都不相符,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使每個孩子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對能力弱的孩子要適當降低要求目標不要過高。如:第二環節中,讓幼兒摸摸西瓜有什么感覺?幼兒都回答不出來,超出了幼兒的知識經驗范圍。
總之,本次活動的失敗說明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需要、能力、經驗,選擇的教學活動是幼兒喜歡的,可以接受的。俗話說:只有那些讓幼兒“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才是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
【【精品】幼兒園教案范文4篇】相關文章: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四篇04-03
【精品】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范文合集五篇03-29
【精品】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范文合集五篇03-28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范文合集8篇03-28
【精品】幼兒園社會教案范文合集六篇03-27
【精品】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范文合集7篇03-27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3-27
【精品】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范文合集八篇03-26
【精品】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3-31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范文匯總七篇03-26